贞观长歌

贞观长歌

主演:唐国强,张澜澜,聂远,白庆琳,张铁林,杜志国,王绘春,曹培昌,刘毓滨,唐嫣,万弘杰,孙飞虎,饶敏莉,马浴柯,张丹峰,宗峰岩,张喜前,朱宏嘉,席与立,武强,牟凤彬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贞观长歌》剧照

贞观长歌 剧照 NO.1贞观长歌 剧照 NO.2贞观长歌 剧照 NO.3贞观长歌 剧照 NO.4贞观长歌 剧照 NO.5贞观长歌 剧照 NO.6贞观长歌 剧照 NO.13贞观长歌 剧照 NO.14贞观长歌 剧照 NO.15贞观长歌 剧照 NO.16贞观长歌 剧照 NO.17贞观长歌 剧照 NO.18贞观长歌 剧照 NO.19贞观长歌 剧照 NO.20

《贞观长歌》剧情介绍

贞观长歌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秦王李世民(唐国强 饰)在武德九年登上大唐最高统治地位。登基后,他励精图治,统帅唐军一举征服称雄北方多年的颉利部,实现了江山统一。之后,深谋远虑的唐太宗决意使长年战乱的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他力促各民族团结,将处于饥荒中的数十万颉利部灾民迀徙內地,分发予良田,他博大的胸怀深受各民族人民爱戴。但是,几个儿子争夺储位的明争暗斗也让他心绪难平,其中,庶出皇子李恪(聂远 饰)、李佑(温浩 饰)等人与三个嫡出皇子的夺权斗争尤为惊心动魄。唐太宗与郑姓女子的婚姻风波,以及安康公主(张澜澜 饰)与两位杰出男人之间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亊,充分反映了那一段盛世大唐跌宕起伏的历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鲨海逃生赤裸女特工之夜之序曲陌生人:第一章胆小别看舒尔茨的忧郁再爱我一次直线篡位第三季深夜!天才傻鹏青衣真的要结婚吗太平镇之无边恶魇天幕下的恋人英雄·刀·少年大漠苍狼薄樱鬼雪华录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继承者计划强盗乐团应许之地德鲁大叔龙胆荡黑暗智宅父母爱情弗克利千术绝地危机共产党人刘少奇大唐荣耀保你平安新宿天鹅2

《贞观长歌》长篇影评

 1 ) 贞观长歌

当影像沦为文字,回首中国这段妇孺皆晓的历史,在繁华的背后的冷漠,虽然包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

————————————题记直到现在才拖拖拉拉的把这部剧看完,网上的评论早已失去新鲜,只有我仍在不知疲倦的下载,固定的时间打开,直到“剧终”的字眼跳出时,才开始知道任何事情都会落幕,只是时间早晚。

话虽如此,然而真正面对时,心中亦不免空落落的,就像遗失了自己最熟知的东西,恍然间,有种隔世的错觉。

无可否认,这部片的演员都演足了自己的角色,塑造了鲜活的形象,而且注入了更深的情感,闭上眼,你能悉数了解他们的性格,人物的饱满无疑是个卖座的筹码,不会在这儿招徕非议,更不会招徕更多的指责,编剧的功底还是可圈可点的,言辞之间,不可能是无懈可击,最起码做到了能让人心悦诚服,就足矣;导演的驾驭可以说是淋漓畅快,表现了古代中国的大国风范。

虽然史实的差错令很多历史学家所垢污,但是影视剧本,很难做到真实清晰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商业化的今天,艺术还是往往让位于收视率。

而我今天并非在此评论这部影视剧有多么好,也就是我虽然肯定了这部剧的价值,可是却不得不说,藏在其后的另一面。

唐朝在我国古代是最强盛的,四方朝圣,八方迎客,端的是天下英雄以入之中,这种气魄,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其后的宋朝懦弱无能,割地称臣,用一句俗语,祖宗的脸都让你丢干净了;元朝的烧杀抢掠自不用提;明清的政治倾轧已经让这个古老的民族失掉了弹力,失去了奋进的动力,最终的命运无法言语。

再回首唐朝的历史时,我们会感叹盛事之年的美好,会默许帝王之尊的威严,会惊呼自由风尚的迭出,会看到唐朝的诗词歌赋那般神韵,留下了的史载也让我们驻足,回忆那段振臂而呼的历史。

可是,历史不是真正温情脉脉的小说,它是混杂着血和泪的历史,人的回忆往往略去残忍,剩下的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就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逼李渊让位;就如同李承乾被废,李泰的囚禁。

生在帝王之家,身不由己,四字足以概括。

围绕着权力展开的较量,不动声色,却幻化成一枚枚冷箭。

谋臣的彼此钳制、猜忌,拉拢,勾结,倒戈,分分合合,利益使然。

一入朝堂,就开始谨严慎微,心开始提着胆,唯恐被人当枪使,政治这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它会给你来个双刃剑。

而法律这东西在中国来说,只是一道摆设,摆在老百姓心坎上的,所以我们对法律不是敬畏的,而是出于恐惧,习惯问题,西方国家的法律由来已久,习惯沿袭下来,已经成为传统,信仰即是基本。

东西方发展不同,各自形成自己对法律的认知,所以当西方国家一次次呼吁人性的解放,自由、平等观念时,我们古代的压制却越来越甚,文化大一统的思想禁锢了有更多的声音出现,疯狂的倾轧,株连九族的罪名,令多少人望而生畏,思想统一导致文化湮没,文化湮没滋生政治腐败,腐败导致落后,周而复始,无限轮回,直到这个封闭的圈总有一天会被外界失衡打破。

而到现在还仍没有很清晰的去透彻这段历史,我们还在沉湎那段逝去的辉煌,还在极力夸大帝王的功效,可是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史,真正能够称上仁爱之德的君主又有几个,而当一个国家仍在今天呼吁时,当一个国家的民众仍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使命时,仍在侥幸时,仍在企盼时,历史的悲剧将会如何演下去?

 2 ) 念念不忘——突利可汗

《贞观长歌》的DVD买来许久,却一直没看,因为被82集的超长篇给吓到了周日无事,随便打开第一集看了看,不想竟一发不可收拾,从周日中午看到了周一凌晨……原本不看便是担心82集太费时,结果还是陷进去了……全剧看完了不到一半,可圈可点的人物也很多,可是到目前为止,最念念不忘的,却是一个出场并不多的人物——突利可汗。

无可否认,我第一眼注意到突利,实是因为他的扮演者。

虽然外貌大相径庭,可一看到那双眼睛,我还是立即想到了周瑜。

洪宇宙在老版《三国演义》中所扮演的周瑜,在我的心里实在是无人可替。

因而当看到洪宇宙所扮演的突利,我是大大地“啊”了一声——“周瑜”竟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可是,再接着往下看,我却被这个突利打动了,进而从打动变成了喜欢,及至变成了剧中我最念念不忘的人物。

且不论历史上真正的突利如何,仅从剧中的塑造来看,突利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人喜欢的人物。

作为二可汗,他自己没有一统草原,甚至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却对一心要干大事的大可汗心怀二志——突厥内部不团结,是其南下失败的重要原因;非但如此,他甚至私通外敌,与唐朝皇帝结为兄弟,根本就是个叛徒角色……可是,对于这样一个人,我却依然觉得他有勇有谋,有情有义。

作为先可汗的嫡子,突利本才是突厥王位的正统继承人。

但由于年幼的关系,王位旁落到了他的叔叔颉利可汗手里(我忽然想到了《哈姆雷特》里的情景,汗……)。

在权利争夺上,谁对谁错本来就是件难以说清的事,况且野心勃勃的颉利也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主,不难想象,逐渐长大的突利是对其王位的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而从剧中来看,颉利灭掉了了十八个部族首领中的十五个,后又杀掉了处罗头领,突利很清楚地看到自己即便是对颉利称臣,到最后也逃不脱被灭掉的命运,因此对其心怀二志也可说是有充分的理由。

我觉得突利有勇有谋,便是因为他在这样一个艰难的环境下,仍然使自己带领的部落成为了最强大的部落之一。

剧中多次提到,突利的骑兵勇猛善战,是突厥中最有攻击性的队伍——这体现了作为首领的突利的“勇”。

突利的部落成为十八个部落中幸存的三个部落之一,除了“勇”,也离不开突利看似“韬光养晦”、低调隐忍的“谋”。

而在与唐朝结盟的问题上,他坚持要让大唐皇帝亲自到自己的地界谈判,这种小心谨慎,甚至强人所难,也体现了他考虑周全的“谋”的一面。

而突利的更动人之处则在他的有情有义。

幸存三个部落的首领均与大唐结盟,可夷男反了,违背了兄弟的信约;但突利没有。

突利向大唐称臣,或许,他是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要说跟李世民比,就是跟夷男比也比不上;但是,他保护了自己部族数万人的性命,尽力使他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他深得突厥众长老的敬重,在突厥中有很高的威望。

颉利也说,众长老虽没什么实权,但他们代表着民心——在这一点上,颉利也拿突利无可奈何,于是,只能想方设法要“找个合适的借口”攻打突利。

而突利最打动我的,则是他对女儿阿史那云公主那深切的爱。

阿史那云公主被颉利的儿子抢走,突利竟动用了全部的人马,外加众位长老前去解救;平时小心谨慎的他,全然不顾这样做会向颉利暴露自己隐藏多年的实力;且听他对颉利说的话:“快叫你儿子放了我女儿,不然我今天这条命就放在这儿了”——他是拼了命的要保护女儿啊。

还有在长安城外遇刺的一幕也是一样,他始终挡在女儿的身前保护着她。

阿史那云公主爱上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突利顺着女儿的意思邀请李恪去家中做客,又不失时机地在与大唐结盟时要求和亲,看似有政治因素,可又何尝不是对女儿的爱呢——如果真是为了政治利益,当阿史那云公主最后为了李恪的前程放弃爱情的时候,突利就该阻止,但他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念念不忘的是突利而不是李世民的最根本原因——李世民更偏向一个帝王,他高高在上,让人感到更多的是“敬”;而突利更偏向一个父亲,他离我那样近,让人感到更多的,是“爱”。

说到对女儿的爱,不得不让人想到剧中的另一对父女,侯君集和海棠。

说起来,侯君集对海棠的爱也是相当让人动容的吧,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始终难以引起我的共鸣——这种爱,似乎注定了会导致悲剧。

再或许,阿史那云和海棠的性格截然不同,也是深受父亲影响的吧。

这一点,在危急之时更是表露无疑。

在李世民北伐的时候,纵然有千般不舍,阿史那云公主还是选择了离开李恪回到父亲身边,她要守护父亲;而在太子李承乾面临被废的危险时,海棠却鼓动父亲谋反,为了自己的夫君,她要父亲铤而走险……说完了亲情,似乎也该说说爱情了。

可惜,剧中除了提到阿史那云的母亲是隋朝的淮南公主,与李恪的母亲杨妃是姐妹之外,似乎就没有任何信息了。

而这位淮南公主,在剧中更是连影子都没露一下。

可是,我还是可以看出,突利是个专情的人。

他没有儿子(这跟历史上好像不一样,这里仅就剧中形象而言吧),阿史那云是他唯一的女儿。

在这种情况下,他似乎应该广纳妻妾以求生子才是。

他没有这样做的原因,除了他对淮南公主的爱,我想不出其他了。

或许,他那么爱他的女儿阿史那云,也有她母亲的缘故吧,正如剧中李世民最爱的女儿安康公主,也是最受宠的淑妃的女儿。

全剧看了还不到一半,也许写感想还为时过早。

可是看看剧情介绍,似乎后面没什么突利的戏了,于是先写了这篇。

 3 ) 我喜欢历史剧

历史书总是和商法一样艰涩 历史剧可以展现历史 我觉得挺好的 小孩们要是和我一样不爱看书 就看历史剧吧 片中的唐太宗没什么可说的 美化得一塌糊涂 但是从其他人物的刻画上来说还是据有很大的真实性 比如聂远演的李恪 个人能力很强 但是性格上太刚烈 这是塑造的最丰满的一个人物 逞能和jieli谈判 有才能 和阿史那云的情爱里有政治和爱情 同时还有对太子妃的阴谋 在爱情方面 又有后来一心想成为妃子的郑女 这一段我还没看完 不知道最后会是怎样的结果 力保他的忠臣后来投向李泰 后来即使衰落了 也依然铁腕不变征粮 想成为打败黑熊白熊的狐狸 安康也是一个鲜活的公主 除去对唐太宗本人的国度美化 剧里对皇子之间的争斗表现得非常真实 能让人有切实的体会 而不是隔靴搔痒的那样旁观 有思考 有猜测才真实多拍一点这样的历史剧吧

 4 ) 来比较下长歌和之治里承乾谋反那段

第一次看这剧的时候,真是很勉强地看了一小段:华丽怪诞的布景,呆板的镜头处理,弱智的剧情。。。

打两星纯粹是看在演员演了82集烂剧太辛苦的份儿上。

前几天因为看了太多沉重的片子,想找个乐子,再加上看着演员表里的杜志国、曹培昌和刘毓滨这几个有质量保证的大臣专业户,决定再仔细看看这片,没想到真是越看越欢乐(因为可吐槽的点太多啦)不过有一个场景真是看的我又好气又好笑,那就是承乾谋反那段,在这里比较下贞观长歌和贞观之治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从承乾举事到侯君集被杀,贞观之治用了一集来表现,而贞观长歌用了将近三集。

看上去似乎贞观长歌更详尽,可事实却不尽然。

贞观之治里承乾谋反的过程是按历史来的,即“承乾谓承基等:“我宫西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棘耳,岂与齐州等?

”会承基连齐王事系狱当死,即上变。

”,之后加上太宗审问与处置两人的剧情,正好一集。

而贞观长歌则设计了侯君集围住宫殿,李承乾骂爹爹,安康的戏份,侯君集部下反水这一系列历史上没有的情节,之后又有李恪的戏份穿插其中。

太宗审了一回侯君集,又召集众大臣,又问安康公主这个虚构出来的女诸葛,又问房玄龄,最后才下定决心杀侯君集,不由得让人赞叹一代明君拖拖拉拉优柔寡断的风范。

首先来比较下两位承乾对父亲的不满吧。

贞观长歌里的承乾面部表情扭曲,情绪激动,一会儿骂爹,一会儿骂几个弟弟,最后提到了玄武门的事情来诅咒,虽然较为合理,但演员并没有表现出承乾心中那种隐藏多年的刻骨恨意,而更接近于小孩胡闹,最后明着拿玄武门说事,太宗也接着拿玄武门说事,虽然是为了提点观众这两件事间的关系与轮回,但未免做作。

而且前面感情铺垫的欠缺让这些话显得苍白。

反观贞观之治,承乾瘸着腿慢慢进殿(长歌里太子根本没瘸腿),眼神绝望而凌厉,先连连诘问父亲自己做错了什么,再问为什么偏袒魏王,太宗无言以对,承乾最后执着于太子之位的归属(须知这才是他的心病与谋反的原因啊),瘸着腿慢慢地走出了大殿。

太宗没提玄武门,而是心痛地向后倒去。

镜头一转,到了承乾监狱里回忆小时候自己看到的玄武门之变的前后,隐晦地表达这件事对承乾的影响,令人久久回味。

再来看看处理侯君集的场面吧。

好玩的是两部戏里都有太宗对侯君集解释为什么亲自审他的原因。

长歌里是“朕不忍心刑具落在你的刀伤上”,而之治里是“我不想让玩弄辞令的官员来羞辱你”。

贞观之治较为忠实地遵循了历史,只是把“不再上凌烟阁”这话改了下,太宗在连连处置了多人后终于经不住涕下,显出感情的累积。

最后侯君集行刑时求保留香火的场面也有,令人唏嘘。

贞观长歌并没有像贞观之治一样较为忠实地按照历史拍,即没有“论罪当斩+不再上凌烟阁+行刑前求保留香火”的场景,那是什么呢?

太宗不忍杀侯君集,表达悲伤的方法就是拍桌子瞪眼睛,然后安康公主(神一样的角色)和房玄龄说为了保全太子必须得杀,然后太宗闭了下眼表示悲伤,让房!

玄!

龄!

去!

劝!

侯!

君!

集!

自!

尽!

房玄龄可真是忙啊,辛苦了,我严重怀疑是导演觉得糖果强的演技不行,没法表达见侯君集最后一面时复杂的情感,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刘毓滨叔去完成。

刘毓滨叔那段演得真的很好,和贞观之治里的马跃叔不相上下,很好地表达了“不忍心杀你但不得不杀”的感情,也都让我热泪盈眶,可惜这段监狱里的戏实在太长,还提到了侯君集那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女儿,看到最后感动没了,只有不耐烦。

最后侯君集撞墙而死,艹,编剧你知道什么叫杀鸡儆猴么?

你觉得让侯君集自尽就能起到震慑众人的作用了?

最后来总结下。

论忠于史实,贞观之治完胜。

论对父子之情的表达,贞观之治高一筹。

论对君臣之情的表达,两剧算是各有特点。

论拖沓,贞观长歌当仁不让。

贞观长歌是一部让我很无语的剧。

戏骨云集,却依旧那么烂,可见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愤青一般出身高门却高举支持寒士大旗的长孙无忌,唯唯诺诺低着头虽有计策却无名臣风范的房玄龄,怨妇一样纠结宠爱的长孙皇后。。。

你是不能指望这剧还能正常的。

 5 ) 太喜欢李恪。

当年因为这部片子爱上了聂远版本的李恪。

时隔这么多年,本身对这部片子早已忘却,却在无意间看到“李恪”这两个字的时候,突然想起剧里李恪射鹰那一幕,想起当时迷这部剧,还各种跑去翻《前唐书》《后唐书》,寻找历史上关于他的只字片语,甚至到现在都记得那句“英果类我”,记得当时各种对历史上这个人物的幻想与憧憬,以及对他后来被牵连而不得志的无奈……P.S.我这么一个没长性的人当初都能一点点把这82集的长剧全部啃下来,虽然现在印象已经剩下的颇少,我也相信它值得五颗星。

 6 ) 一曲长歌可听见,贞观的和弦

感慨万千,又提笔难言。

八十多集电视剧,对现代人来说是难言的噩梦,要么不看,要么就是倍速。

到底看还是不看,我看了,而且不是倍速。

因为这是儿时的回忆,突然某天脑子里蹦出来一句:“梦回大唐可看见遗留的诗篇.......”,然后说看就看,就算八十多集也不带回头的。

于是,将近一个月过去了,今天看完,可算是跟着剧跨年了吧。

再于是,真想抱着导演的大腿求他继续拍下去.......【哭】可能,我真的长大了,或者说,开始变老了。

从前只爱看言情剧,为主角跌宕起伏的爱情哭到不敢见人,现在,只是某两个人深情地面对面长谈,也让我酸了鼻子。

我在某些剧情疑惑过,以一个现代人的角度,觉得皇上拉着大将李靖的手上楼梯很好笑,两个大男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拉手真的好吗?

亦或者是,皇上大臣谈个心动不动就掉眼泪,也太奇怪了吧?

皇上不是不能息怒形于色吗?

后来习惯了就好了,这部剧就是这样来煽情的,但是,煽的不是矫情,而是真情。

无数古装剧把皇帝一角塑造的太过苛刻,喜怒不形于色,杀伐果断决绝,仿佛天子注定孤独命理,拒人于千里之外。

贞观的皇帝是一个全新的形象,面对外患,他化身千古一帝,英明果敢,坚忍不屈,忍颉利之辱九年,暗里操练飞虎君,最终一举击溃颉利大军,君临天下;面对内部,他是一个多情的君王,顾念骨肉亲情、君臣之义,会感伤,会生气,会大笑,会得意,也会流泪。

所以,他能得到最真的夫妻之爱、儿女之爱、臣子之重、天下之敬。

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贞观的皇帝也有得不到的人和得不到的爱情。

贞观的皇帝当得最不像皇帝,却又是最最真实的皇帝。

贞观的时代是一个人才云集的时代,仿佛上天把世间所有的智慧和好运一并赐予了贞观。

打仗有大将李靖、李勣、侯君集等人,权谋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文采有岑文本、马周等人,画界有阎立本等人,甚至皇帝、皇后都是难得一见的明君贤后。

这众多非凡的人才,又要经历多大的天灾人祸才能终止得了盛唐的降临呢?

贞观的臣子们也奏出了历史的绝唱。

他们个个能力超群、才智无双,所以他们自信,所以他们都不服输,明争暗斗,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各自有各自的算计。

他们的计谋都太过高超,时常让我这个旁观者如在云雾。

他们又都重情重义,拱手以礼,在朝堂斗了一辈子,临了临了,棋逢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

大唐,是只能凭想象感知的一段记忆。

尤记得剧中皇帝和大臣共舞共欢,我不知有多用力克制才能不惊呼出声——皇帝舞于人前而不耻!

想来,这就是大唐的自信、自重的强大气场吧。

那一刻,即便是朝廷上的积怨旧仇,此时也皆是荡然无存。

八十二集电视剧,走过玄武门之变,看见了大唐建国初期面临的内忧外患,跟着他一步步向前,制服夷狄,重整河山;看着他宽仁爱民,收服人心,筑起盛世的基石。

看着君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看着臣子进言献策、朗朗而立。

时光的迁移,转眼他们垂垂老矣,不得不哀叹英雄迟暮,曾经的风华皆成往事,只留史书寥寥几笔。

看着他们或缠绵病榻、或骤然离世,只得叹一口气,劝自己说这只是戏。

任谁活一世,最终还不得化成黄土一抔呢?

值得宽慰的是,他们都曾辉煌的活过。

贞观的一曲长歌,奏出了那个时代无论是皇帝亦或臣子的悲歌,也奏响了大唐的赞歌。

时至今日,我能想象的到的大唐,就该是那般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

若某天梦回大唐,可以看见的不止是诗篇,还有大唐辈出的人才和铮铮的傲骨。

致敬导演,致敬每一位演员,致敬每一个为这部剧付出过心力的人。

致敬大唐!

 7 ) 为何八二集里遍寻不着那牵肠挂肚的胖妞媚娘.观长歌贞观

贞观长歌.从这名字就可以看出几点.其一,这是一部想弄成史诗剧的历史剧.其二,这是一部赞歌.其三,这就是一部戏.从里边文臣武将的用词来看,编剧的工底确实强悍.只看这长孙皇后临终时的那一句"我的心儿就像这秋天的叶儿,一点一点的被撕得粉碎";旋即安康哭泣,跪述自己是如何不孝如何意气用事,说罢,皇帝登场,抚着将死的皇后,在她一再的哭述之下,终缓了废承乾太子之意.而通观全篇八二集的捉词用语,在历史剧而言,应算是很史诗的了.可以说,是很严肃的,没有辱没了天朝最鼎盛时代的文功武治.这八二集.抛开历史原委,即抛开那些正史野史不论,从第一集至最后一集,太宗的丰功伟绩一笔笔一划划可以说是深入观者之心.假若一个从不曾接触那段时代的历史的人,定会对这完美如斯的千古一帝敬佩不已.而那些懂历史的,除了在一些细节末梢上较一下真说一下气话,其它可能也说不出什么异议来了.这能有什么异议呢?人标题说了,这是在演一首"歌".你跟一首歌较什么劲.所以.即便看着太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追悼隐太子,一再的提及隐太子如何相逼,自己如何无奈时,我只是一笑置之.就权当这弑兄杀弟逼父禅位的千古一帝真的是逼于无奈才会这么做的.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位功臣,诚然,每个人都能写就一部书.而书的核心,必然是我们的太宗圣主.八十二集,着最多笔墨的地方可以说是在这些功臣里展开的.在这其间,太宗兄把这些人驾驭得得心顺手.据粗略统计,每位功臣皆在太宗身前身后流过泪淌过鼻涕人均三次以上.而最后呢,除了长孙无忌这把老骨头挨到了太宗老去,挨到了让那位千古一帝精挑细选出来的古今职位最高的妻管严的高宗贬到异地去.其余皆长寿不过太宗.真是圣主啊.把这么多位能人异士操控于掌心之内.末了,连寿命都优于他人.不服不行.而本人最钦佩的一位能臣倒正好不在这二四凌烟臣之列.其名为文本.本为末史,得太宗青睐,屹立中书侍郎行宰相之实十几年不倒,一只手,扳倒了两个长孙一脉势气最盛的东宫和魏王两脉.而倒二集他于病榻之上与李恪的那一出戏,着实让我眼泪盈眶.且不管史书如何.光这一个人物的刻画,便能让我毫不犹豫的为这出戏打个四星.之所以不打五星.原由较多.但主要是因为开篇的其三.即,这只是一部戏.在这部戏里,删去了所有不利于体现太宗英明神武千古一帝的细枝末节.如其老年咸湿逼人,与其子李治共享千古第一女奇人胖妹媚娘.除此,像其老年远征高丽棒子未果的事迹也不见提及.这只是一部为了成为赞歌而拍就的一部戏.所以,其它正史野史为何,并不是太过重要.--其实要讲要评的话还可以讲好多字节.但终究八二集的长篇大戏,加之我又是快进一党,稍入不得眼便熟用KMPLAYER的向右忽略而过.所以最后只再提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何这般千万人对一个人歌功颂德的封建大戏能入得了广电这只和谐的大眼.播完央视一套播十二套.怎么都不见有人能提出禁播一类的言语.而歌颂八零后为房子车子而奋斗一生不惜当房奴二奶的青春大戏蜗居却始终沾不得央视半点边儿.是不是可以断言,天朝的掌局者们,在心底里,在潜意识里,还是衷心的向往着千多年前的那种万人景仰歌功颂德的君民礼制呢?观孔子所受的优待,再看看,卢梭,孟德斯鸠之辈始终入不得语文课本的课堂之上,我不得不承认,我又傻傻的较了一回真.看戏就看戏呗,整那么多牢骚,还嫌活着不够累啊

 8 ) 李恪

一个现实中,幾乎不可能存在,却真切得让人误以为存在的人物。

似受伤的鹰,阴鹜的,深情的,执着的,脆弱的,光芒炽热,瞳孔中闪烁着的渴望他日重回天空的欲望是那样浓郁。

无奈注定要被命运的枷锁禁锢,却一刻也没有放弃挣脱。

他得意的时候,不过让人想到了他日后的折翼,亦让人感到间接的痛苦;至于失意的时候,更不用说。

他有过幸福,可是太短。

因为太过好。

岑先生,一个温暖的符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物,不可能看不出李恪命中注定的运数,仍然留下了,他说,“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只有那么高……”真正让他留下的,是那份父亲一般的慈爱和温情。

他看着他长大,即便心中已有定数依然不愿看到他孤寂与冷雨中独立。

可惜,他亦先他而去。

于是,只留下一人,孤寂地走完这段饱受蹂躏的命运,精神的,肉体的,别人给的,自己给的。

苦难与挣扎太过漫长,幸福太过短暂。

 9 ) 知晓贞观大唐有感

昨晚看完《贞观长歌》,我失眠了,精神恍恍惚惚的,好久才能入睡,我想我是被这部历史给影响到了,谈谈个人收获。

从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先后灭五胡十六国,李唐取代杨隋,李世民弑兄弟,继大统,于武德九年,平定外患,铲除异己,28岁登上帝位,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使其升华为了真正的大唐天子。

当然,我不是一个特别会包装自己的人,同样也是一个不会包装别人的人,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称为千古一帝了,但任何帝王在天子之位实行王道之时,也一定会顾此失彼。

隐太子李建成其实历史上也是一位仁君,在武德皇帝为大唐东征西讨时,隐太子统领朝政,为前线军队梳理好了补给线,这才使大唐每一场战役都能得到很好的后勤保障,另外,隐太子同样也是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有着治世之才的太子,要不然不会在李世民继位很多面以后,还有隐太子余党为其复仇,一个孙达,一个常胜,等诸多人。

可想而知李世民是开启了夺嫡上位的先河,但好在他是一个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三百年盛世立下了不朽之功勋。

李世民一生,先以秦王身份,收纳瓦岗寨,击败王世充,为大唐开疆拓土,继位后,用智谋打败罗艺,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击败雄踞北方的突厥颉立,开启贞观之治,最后实现了八方来朝的盛况,但他废立太子李承乾,囚禁魏王李泰,杀死谋反庶出儿子李祐,最后选择了一个羸弱无能的李治,最后几个优秀的儿子都死于非命,吴王李恪被扣上谋反的罪名,最终被长孙无忌斩首,而最后结果确是让武则天坐享其成得到李唐天下,是他的失误之处,没能包住儿子姓名,更是没能做好一个父亲。

但不得不说,李世民一生没有杀过开国的24为功勋,他不同于刘邦,朱元璋等,他有着宽阔的胸怀,和非凡的智谋,能控制朝政24载,开创贞观之治,是有着非常不错的帝王之术,跟康熙的帝王之术颇为相似。

看贞观长歌,李世民经常在言谈之间重复一段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

这段话,是他能听谏臣魏征之言不走偏路的原因,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时常反躬自省的优秀品质,他时常将自己对比于秦始皇,汉武帝,刘邦,项羽,刘备,杨广等,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啊,在他在位期间,任何将军不敢走谋反之心,八方来朝的盛况,跟李世民的帝王之术有着密切关系。

然后,历史人物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胸怀天下的李世民,房谋杜断,足智多谋的房玄龄,文涛能溢出屏幕的奇人岑文本,城府心机一绝的长孙无忌,有用有谋,有德有才的将军范兴,青史留名的马周,敢于尸谏的魏征,悲凉不幸的太子李承乾,心机过人,但又聪敏过头的魏王李泰,不甘命运的吴王李恪,以不争为大争的晋王李治,不成熟的齐王李祐,一生无败仗的大将军李靖,李绩,侯君集,聪明多情的安康公主,忠诚有爱的独孤谋,清心寡欲又多才多德的前隋托孤儿慕一宽,聪敏伶俐,又有智慧的郑立婉,以及痴情又有着国家大义的闵国器,还有命运多舛的绿袖姑娘,还有雄踞北方的突厥可汗,颉立,突击,阿史那思摩,还有阿史那云,以及愚蠢的夷南等

其中吴王李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曾说过:“我不怕死,我只怕生下来做一个陪衬”。

李恪是一个很悲凉的历史人物,他是前隋炀帝女儿与李世民的儿子,是庶出,不是嫡系,但心怀大志的他,有着倔强孤独,又恃才傲物性格,他不甘命运给他的这般开端,他无时无刻不在为争夺储君而努力,诸皇子中数他最像李世民,他有着他父亲那般智谋与自信,霸道与武断,但他因为出身和志向的矛盾,却永远也达不到他父亲的高度。

太难了,最终不惜失去了生命,不过他确实如此,悲凉的故事,才更能使人共鸣。

“我有鹰一样的雄心,也和鹰一样孤寂落寞”,一个甚为物情所向之人,李恪也。

每个人的人物性格都好饱满,其中独孤谋对安康公主的爱,是这部剧最美满的爱情故事了,吴王李恪与阿史那云的爱情,就像雄鹰与天空,天空为了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会任你飞翔,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因爱而舍爱,而雄鹰却心中一直装着飞向远方的理想,不得不因追寻功名利禄而舍弃爱情,一个为了成全另一个,这是大爱害,大唐历史,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读史使人明智,一直是我进步的缘由

 10 ) 泱泱大国

泱泱大国的发展血泪史,每次看了历史剧才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什么是驭人,什么是权力斗争,突然想到了韩非子的“人性本恶”的思想,或许也只有在权力斗争当中才会真正的展现出来,要知道最没有亲情的人就是皇子之间,尔虞我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真正胜利的人会继续往前,体会更深刻的人性之恶,而失败者,要么是退出生命舞台,要么就是生存与悲怆之中,如若没有仁厚的胸怀,又有几人能够包容着一切,难!

《贞观长歌》短评

因为魔改后半部分没能上映,唐国强老师饰演老年李世民其实不错,但青年李世民……他死的时候都没有唐老师饰演他时候的年龄大。

7分钟前
  • elithebath
  • 较差

没出现线装书,床和凳子都是低矮的,说明布景狠下功夫,服装虽然不是特别还原真实的历史但也很好看,看上去让人很舒服;剧情82集但完全不拖沓也不觉得又臭又长,这就是好剧!

10分钟前
  • 小寶MelanieLee
  • 力荐

补。小时候看的,比较有印象的是“野心勃勃”的女角色和家道中落后被迷奸的女角色,真的好惨。

13分钟前
  • 绿雀
  • 还行

当年年幼无知还觉得只有几处不妥,现在再看简直是神剧,比如安康公主,为了给她加戏导演真是用心良苦.........

16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都什么跟什么啊。。

17分钟前
  • Evelyn桃桃
  • 较差

很喜欢唐国强老师的演技,但看很遗憾看这部是我在看完马跃的贞观之治之后,看了几集后,真心一集都看不下去了,实在太扯了。唐国强的这版李世民跟我的想象相去甚远(虽然大唐情史里真的有李世民的感觉)。也不是说这剧不好,是贞观之治给我养出了精神洁癖,实在接受无力了。

20分钟前
  • Alkaid-摇光
  • 较差

看破不说破

24分钟前
  • Xie3 Project
  • 较差

小时候我觉得这位福晋挺好看,但做作表演实在看不下去

25分钟前
  • Benedictus VI
  • 还行

因为看见有聂远(谁让聂远演皇帝演这么好),于是看了,啥叫众星云集,啥叫资源咖,啥叫资源咖众星捧月捧一个人,啥叫穿越剧,啥叫胡说八道,这句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30分钟前
  • tara & laura
  • 很差

贞观之治是唐朝和中国最伟大最繁华的时代,唐太宗英明睿智,不愧是一代大帝,只是他对儿子的教育有点失败,不管是亲手教导的太子还是放养的庶出们,都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也许身在权力中心的皇家,身不由己吧

33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看完了,还行吧,本来是看糖糖早期小小配角的作品,结果强迫症犯了把82集全看了,更像是以唐太宗的儿子们夺嫡为主线来讲述贞观年间的历史故事,聂远年轻时真的好嫩啊。安康公主真的好多戏,李勣和海棠之间的对手戏也真的好尴尬,就莫名其妙各种对视好像暗生情愫想给李承乾带帽子哈哈哈哈哈。

34分钟前
  • lovekobe0642🥕
  • 还行

这部剧应该叫《安康公主》,80集一帮老演员演了个寂寞,实在无语。

37分钟前
  • Tenbagger-吉
  • 很差

聂远再帅也抵不过唐国强的猥 琐啊……

41分钟前
  • momo
  • 很差

李恪前期的英明、雄才大约和后面的混乱太离谱了!

45分钟前
  • 云动竹响
  • 推荐

把书看完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斗了一辈子,才知道和为贵。

46分钟前
  • 赛斯
  • 力荐

垃圾

51分钟前
  • 风雨飘寒烟翠
  • 很差

所谓的历史电视剧,真的就是看个热闹。这个电视剧我只是好奇这个安康的扮演者,戏份也太大了,而且剧情上完全没必要。专程查了下演员资料,连个百度百科都没有。唉,不得不阴谋论了。

52分钟前
  • 英特纳雄耐尔
  • 较差

李恪也许和历史上的相差甚远 但是这部剧的他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53分钟前
  • W
  • 还行

瞎演,强挺着看了三集,太难看了,戏说的太过了和隔壁贞观之治差远了

55分钟前
  • 臭猫色咪咪
  • 较差

为了捧张澜澜啊

57分钟前
  • 潇湘子limen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