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电影资料馆的放映是否删减了关键镜头,但两个人的故事就像没有烧开的水,一直在煮。
直到明美走了,火灭了,整个故事成为刘娴生命中一个短暂、闷热、不会和别人提起的夏天。
电影的镜头语言非常细腻,故事很小,但表达清晰。
从主角人物性格上说,三万块都推了,又憋又倔又勇,没道理这样不清不楚?
这是个女孩的成长与自我认识的故事,不一定与谁要有结果,可是确实确实,不应该缺了这分勇气。
也许除了主人公,主创更难,电影也难吧。
从不合适的服装讲起,非常细腻的情感表达,对照到最后明美姐姐在婚礼上穿着的那件量身定做的朝鲜服,尴尬青春期的情窦初开就这样戛然而止。
恨和爱是一样的,都很深刻,都很难忘。
朦胧而温柔的滤镜本身就像刘娴的梦,梦是陌生化的产物,在梦里所有的事都可以不符合逻辑。
对于刘娴来说,朝鲜语形成了梦的隔膜,她没办法从明美的母语里摄取准确的信息,只能从她的表情和语调中感知到明美的情绪。
这样的交流是不完全的,也是非理性的,也像梦里的交流。
明美在隆冬时对和朋友嬉戏的刘娴说,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开心。
其实不是的呀,两个人躺在床上,一转头刘娴就能看到明美,那是很亲昵很开心的一刻。
真正的开心不一定要用笑声来表示。
很多观众在刘娴生扑她男同学的时候大笑,但我觉得完全没什么好笑的,她只是在做探索在模仿,虽然这种探索的目的不单纯。
男性和女性探索性向的方式实在太不同,虽然这样讲有点stereotype,但托胳膊肘那场戏我实在想不出来男同片的实现方式,我觉得美好程度和过春天里缠手机那场戏完全并列。
明美演得很convincing,那个黏糊糊的小东北口音,特别像冬天透出来的阳光,对于活在baby blue这种冷色调滤镜里的小姑娘有致命的吸引力。
导演说,对刘娴来说,到爸爸的照相馆过暑假,等于刚从保温箱出来,真实的阳光带来的温暖和保温箱带来的温度完全不同。
看完之后我在想,对于刘娴来说,异性之间的情///欲到底是什么?
电影一开始窥到母亲和同事的亲密,她对那个男同事的敌意显而易见,异性对于她来说是夺走她亲密关系的对象,这种敌对自然而然延续到了明美的已婚对象上。
再进展到她和男同学,亲密戏份里的目的性显而易见。
最后是明美带她和已婚对象见面,嫉妒无可挽回,猴子夺过他车上的装饰,大卸八块。
唯一的例外是她看到父亲和明美的母亲亲热,没有什么情感波动地离开。
说到父亲,刘娴的父亲说好每天去少年宫接送她,但没有一天实现。
他的缺席实属意料之中。
映后有观众说这部电影的“电影感”太重,生活感不足,我是同意的,有些地方设计感太强。
但鉴于简内个中环境中实在缺少对于少女情感流动探索的片子,我觉得还是可以加一点分,最终可以打4星。
非常莫名其妙的电影 生活里真的存在低自尊的女生上来就能跟一个外放性格喜欢老男人的女生搞色纯(情爱)?
行 你说有 那就有吧。
学校老师都霸凌她 没有存在感边缘化的女生 她上来一下就霸道总裁亲吻另一个女性。
行 你说有那就有吧。
我举个🌰这就好像有一个坐轮椅瘫痪多年的大爷一天从男厕所出来看见一个大妈在洗手 他立马被吸引 从轮椅起身 追上大妈相约了一个马拉松并在大妈面前大秀轮椅在手指尖打转转 年轻人转篮球 大爷转轮椅 轮椅最后被他扛着丢进垃圾桶。。。
医生都说 现代医术未解之谜。
诺贝尔医学奖颁发团队 求着大爷告诉我 们:你到底怎么突然轮椅站起来了。
大爷说:我就是上厕所出来看见一个大妈。
就起来了。
你说为了刺激观众搞个反差 被矗立在画面里 行 我理解。
反差反差。
女生这个面部大柔光 我一度以为我白内障 想少女朦胧 想感情粘稠 想少女心思泛滥 套个纱拍 拍。
行 我理解 我看私房照片去不行吗?
镜头前套个丝袜就叫少女感 大妈也穿丝袜。
为什么不叫大妈感?
对着一部女性题材擦点百合边电影叫好看好看 发出声的人更像一头猪。
还是蠢猪。
片子的故事性不强,甚至有点平淡无奇,算是能归为“不错的毕业作品”到“还行的院线电影”中间。
但胜在视听漂亮,少女的纯真情愫总是楚楚动人。
龙标之下能留住惊天动地一吻更是再添一分。
全片的画面都用了很大的柔光,像朦胧回忆中的彩色糖纸,灿烂,温和,闪烁着灼灼的光。
如果说女主的爱是一艘小白船,那么镜头也恰如其分地如水波潋滟,如浮光跃金,少女心事随之忽隐忽现,静谧安然的氛围下,是汹涌热烈的爱意。
成熟的音乐和剪辑也是加分项。
对一个看过《过春天》《南方车站的聚会》《河边的错误》的人来说,我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能认出来马修·拉克劳的剪辑风格,这种识别正确的感觉非常奇妙。
剧情其实是简单的——情窦初开却爱上直女的经典痛苦故事。
你是明艳的,直白的,我的喜欢是潮湿的,执拗的。
我偷看教室里你训练的样子,我心动于你发现我时惊讶的笑。
我喜欢和你胡乱地玩耍,维持着混沌的暧昧。
我痴望着我灯光下的你在镜头前摆姿势的样子……可在我的演出上,为什么看不到你?
我爱你,我决定吻你。
我恨你,恨你注定要和别人远去。
你会在我面前勾着他的肩膀,吻着他的唇,答应他的求婚。
你的爱不会等同于我的爱。
真残忍。
“我知道你喜欢我。
很多人都喜欢我。
”这能一样吗?!
但我总归还是爱你。
你举起的胳膊累了,我会下意识扶着。
这不是什么怪异的事情,就连猴子也会明白的。
爱出于自然的本能,无法避免,无法伪造,无法制止。
看到女主多次试图壁咚男同学然而下不去嘴,我终于从大哭转为大笑。
拍得太好了。
第一次见周美君是在《嘉年华》,第一次见黄子琪是《消失的她》。
她们一同出现在片子里的时候,有种恍惚的感觉。
周美君,周美君,我默念这个名字。
很伟大的电影脸。
柔韧,敏锐,有着猛兽般超出年龄的爆发力,要把情感刺穿胸膛,刺破屏幕。
让人忍不住画下来。
(看到女主妈妈的第一眼我就嘀咕怎么这么像制片人,影片结束一翻豆瓣,影片详情赫然写着梁静二字。
😂😂不过说起来,片头的很多名字都看得我蛮震惊的。
)大概就是这样。
带着鼓励可以给四分的片子。
看完电影想再把《蓝色大门》刷一遍。
在平遥看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不喜欢的一部。
一星完全给了街道上调色和感觉我很喜欢。
女孩的所有行为让人匪夷所思,父母离个婚就让她成天郁郁寡欢,一个不认识的漂亮女孩给她说了句生日快乐就让她沦陷了,着实可笑。
十五岁的小女孩感情就可以这样随便了??
尴尬油腻的台词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女孩说出口,知道不但没让人觉得她好爱她反倒像是这个小女孩喝多了,尼是啥么凭啥觉得自己那样重要,究竟谁在乎你呢少女怀春吧。
后面剧情顺拐要死,女孩你话一出就知道金主不是死了就是车祸了,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小白船还是那个小白船,真的很出戏啊很突兀啊,这小白船跟你剧情有毛关系啊,合唱走神的人我只想说你该死啊。。
别他娘的装抑郁了,你到底有啥好抑郁的。
拉着呢男孩的领子你吓唬谁啊,很搞笑啊。
男同学是你的工具吗??
最后父亲拉着女孩在路上说的那些话,真的很搞笑啊,父亲是咋看出来的你也没交代啊,他也作为你的一个工具的作用就致敬call me by your name吗?
呵呵,我是看不出这个父亲心思多么敏感反正。
而且呢些话真的苍白无力的要死。
真的,没话说就闭嘴,别他娘的哭丧着脸跟谁都对不起你一样,服了
《小白船》是导演耿子涵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提名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2023)金摄影机奖,可以说是很高的起点。
编剧刘亦宁,制片人郑菁,监制梁静,全女性的主创阵容成功打造了这部少女成长故事。
故事发生在哈尔滨,十五岁女孩刘娴(周美君 饰)放了暑假,已离婚的母亲(梁静 饰)需要参与援非任务,将她暂送到父亲(梁龙 饰)那里一起生活。
父亲经营着一家每况愈下的照相馆,他和朝鲜族前台(刘莲姬 饰)有暧昧关系,她十八岁的女儿金明美(黄子琪 饰)正在技校学空姐,经常帮店里做模特拍照。
故事就发生在刘娴和金明美之间。
刘娴见到金明美的第一面就是听到她在打电话,很不开心,挂了电话就说:“男人都是这样。
”虽然只差了三岁,金明美对于刘娴就像另一个世界的人,她成熟,性感,神秘,她会化妆染发,会弹钢琴,会穿着夸张的衣服摆着火辣的姿势,开韩餐店的男孩崔太雄(陆星 饰)默默追求她,但她却和一个中年男人张顺(朱宏嘉 饰)在一起,男人很有钱。
不只是光鲜的一面。
金明美父亲早逝,母女为了维持生活过得异常辛苦,也造成母女关系紧张。
张顺其实结过婚,金明美和他约会的时候还被他前妻打了。
在刘娴眼睛里,金明美大概一边发光,一边破碎。
当刘娴看着金明美肿胀的脸,又看到脖子上的“小草莓”,她的内心应该是心潮澎湃不知如何表达的,她突然拉过金明美的脸,轻轻一吻。
这一幕绝对是国产龙标电影里的“惊人一吻”。
但电影也没有就此大做文章,两个人什么都没说,生活一如往常。
电影大量使用手持摄影,过曝的画面把两个女孩笼罩在一片朦胧里。
刘娴的眼睛几乎时时刻刻放在金明美身上,也许这里既有对危险又迷人的气息的欣赏和羡慕,也有对自己能“拥有”她的欣慰和羞涩。
当刘娴看到父亲给金明美拍照让金明美“搔首弄姿”时,当刘娴坐在后排看见张顺和金明美亲热时,她的脸上分明带着不满和郁闷。
金明美说她将来的梦想是开店,启动资金需要三万。
刘娴决心帮金明美实现梦想,她先是偷卖相机被发现还连累了金明美被母亲怀疑,然后又“引诱”喜欢自己的少年宫同学并趁机借钱又被拒绝。
是什么让刘娴如此痴迷,如此疯狂?
是爱吗?
电影是以刘娴的视角展开故事,很多人很多事都有大量留白。
父母为什么离婚,父亲与明美妈妈的关系,金明美复杂的社交圈,她的梦想是真的还是只是随口一说,她真的爱那个中年男人还是为了钱,刘娴都像雾里看花。
对于刘娴,金明美太复杂了,对于金明美,刘娴像一张白纸。
但她们都不过是还没长大的孩子。
金明美曾说,我知道你喜欢我,很多人都喜欢我,我很幸福。
刘娴问,你真的幸福吗?
这是在问她,也是在问自己吧。
痛不痛苦自己知道,开不开心别人知道。
俄式建筑,朝鲜民俗,多元文化混杂的城市,艳俗绚丽的照相馆,也是巨大的隐喻,刘娴被突然放到一个万花筒中,猝不及防,被动成长。
耿子涵导演在各种采访中都说,这是刘娴“开眼看世界的过程”,而关于刘娴对金明美的情感,导演“把一切都归结于青春的不确定和这个夏天”。
这可以当做策略性的欲言又止,也可以看做为可能性留出更多空间。
说不清,道不明,梦幻是一场不明所以。
所有的夏天都会结束。
张顺突然被人打进ICU,这段感情戛然而止,不久金明美也消失了,据父亲说,她去当空姐了,母亲也不在照相馆做前台了。
父女俩同时经历了分别。
冬天,金明美突然出现在刘娴面前,邀请她去参加母亲的婚礼,母亲嫁给一个韩国人,她们要一起去韩国了。
单从剧情和人物来讲,电影有太多刻意甚至悬空感的设计,好在两个女孩流动的情愫微妙真切,会吸引住所有的视线。
金明美之前看过刘娴表演合唱《小白船》,这次金明美也唱了一首朝鲜语版《小白船》。
《小白船》本来是一首朝鲜童谣,后来逐渐有了中文版,不同的语言传达着相同的心境,就像本片的英文片名,A Song Sung Blue,一首忧伤的歌。
唱完这首歌,我们各奔东西,所有明媚和伤悲,都会随着夏天离去。
一直念念不忘《小白船》就是俩原因:真到心坎儿里去了;完成了“成长”这个课题的诠释。
整部片子里没有一个吻但是这恰恰是最诚实的还原。
十五六岁的年纪,有点沉默又有点倔强的你在生日那天被一个特别张扬而美丽的人在耳边庆祝“生日快乐”。
那个潮湿逼仄的厕所里,暗黄的柔光打在她的鼻尖,目光对视永远都是暧昧的触发点。
她带你认识朋友,带你玩游戏,带你听朝鲜语,带你吃东西,带你看到更多声色,带你拓宽世界的边沿,又带你走进她的隐痛。
你与她,最最亲近。
于是你想要拯救她,正如同她曾牵起过你的手,在茫茫然的时刻。
你心疼她,心疼她脸上被打出的青紫,心疼她嘴角渗出的血,心疼她落泪时仍然高昂的姿态……所以当她说想开个小店时,你在心里默默盘算要怎么得到三万块,实现她的愿望。
你也深深恨着她,恨她缱绻在别人的怀抱里,恨她不再对你更炙热一点,恨不能吻上她,……所以你用力扯住听诊器让她跌向你,逼她直视你对她的爱和占有欲。
你终于还是要看她结婚,你绝不会错过她的人生大事。
她说想看你穿上美丽的嫁衣,你的一颗心要被拧碎成七零八落,却仍然平静笑笑“那太遥远了。
先让我看看你有多美吧。
”你对她就是永远有着无穷尽的温情和柔意。
她会在某一天离开你,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金色的发尾拂过你。
你会经历一段缠绵的阴雨天一样的悲伤时期。
但你终会将自己渡到对岸,像她发现你那样去发现更多人更多生命更多体验。
你们也许会再次见面,也许不会。
但她真的让你成长了,感知到爱和真实的世界,已然十足宝贵。
我始终相信,情动让每个不想逃的人都陷落过,哪怕程度不一哪怕时间不同。
所以,刘娴的每一次心颤,金明美未尝不是如此。
纵许爱发生,终究是因为爱。
很显然《小白船》想吸引的并不是像远叔叔这种人近中年的男性影迷,但我仍然能非常明确地感受到它专温柔的表达气质,是很有魅力的,而且很包容。
它就像是一潭平静的湖水,时不时泛起涟漪,它会让你不自觉的就沉浸其中,甚至无法自拔,你就静静看着这波涟漪越来越远,然后你甚至都会忘记那涟漪是怎么产生,到底是一片树叶落到水上还是一颗石子深入水底...非常细腻,非常温柔,非常清澈,非常纯粹。
的确《小白船》表现出的某种纯粹质感,是当下院线电影中稀缺的,很珍贵,它一方面是一个女性导演创作首部作品的巨大的表达力量,或者是表达欲望推动呈现的,另一方面,我觉得还是跟作品的本身的核心情感有非常大的关系。
而在这种所谓纯粹的表达以及温柔细腻的质感之下,我们看到的貌似是人生中某一段关键经历的回忆,又像是没那么关键的一段往事的碎片复原,而如果站在更高维度观察,这是一个女孩长大成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节点,远叔叔经常讲,男人的成长是一辈子,而女性的成长在几个很短时间就实现了,而这其中就包括十几岁青春期,一方面是荷尔蒙使然的情窦初开,是有关情感的认识升级,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变化导致的她们敏感地感知生活当中的所有人以及所有行为,电影中的这个感知是模糊的,不能简单用某种概念去框定的,所以就显得这部作品格外浪漫。
再加上它用虚实结合以及特写近景画面表达情绪,你会觉得它有类似青春写真集的样貌,有怀旧感,香气很独特——芳草香中的青春味道。
我已经能够想象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在影迷群体,特别是年轻的女性影迷群体当中掀起的巨大波澜了。
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接近尾声时,一艘“小白船”伴随着几位年轻的女性电影人进入影迷们的视野。
在戏里,这是一个讲述两位少女相遇相知、互相陪伴,共同走过酸涩青春的成长故事;在戏外,这是一个前辈与后辈、女性彼此亲密无间的“好友型”剧组。
最终,耿子涵导演凭借电影《小白船》惊喜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导演,成为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
授奖词如下:“她以女性的目光,为青春、为情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她和她的角色一样如此勇敢、倾尽全力,真诚地面对自己,真诚地对待世界。
”而实属难能可贵的是,这还是一部全员女性班底的电影。
吕克·贝松为耿子涵颁奖耿子涵导演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完全没想到自己能拿奖,她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也能有更多观众看到这部电影。
而在谈到本片的出品人、监制、特别主演梁静时,耿子涵导演坦言,静姐一路陪伴着《小白船》坚持走到今天,自己从她的身上学到很多。
影片《小白船》是第五届青葱计划的前五强影片,制作完成后便先后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第2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之窗“单元等。
平遥获奖后,还将亮相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Youth单元进行展映。
这部弥足珍贵的青春片,以其独有的方式,向整个世界影坛发出来自中国女性创作者的声音。
正如海外媒体所言,影片“呈现出在中国青春片里所罕见的多层次与新锐视角”。
独家专访导演耿子涵、主演周美君采访|黄摸鱼看死君:导演好,电影《小白船》这个片名的灵感源自哪里?
耿子涵:影片《小白船》是关于两个女孩的青春故事,它是发生在一个汉族女孩和一个朝鲜族女孩之间的故事。
而《小白船》这首歌,对于汉族和朝鲜族都是耳熟能详的童谣,这首歌伴随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所以,我们便以此作为片名。
看死君:为何会选择周美君作为影片的女主角,她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吸引你?
耿子涵:电影《嘉年华》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周美君,她的表演非常真实、非常准确,也非常有力量,以至于我觉得她就像是活在电影镜头当中。
电影《嘉年华》中的周美君看死君:影片《小白船》讲述的是一个少女成长的故事,那你们认为成长的标志是什么?
周美君:我觉得,我成长的标志应该是从喝美式开始。
突然就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不再想喝拿铁,我开始学会喝美式了,这应该算是标志之一。
另一个是,我开始学会藏一些自己的情绪,比如说会藏一些自己的紧张和激动,包括沮丧时,都会把它藏起来。
耿子涵:其实在《小白船》这部电影中就有解答,也有谈到过类似话题。
梁龙老师为我们唱过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叫“什么是痛的感觉,你知不知道”;我觉得,也许“痛”这种感触就代表着你在成长。
看死君:整个创作过程中,导演是如何用电影化的手法,来雕刻我们刚刚所讲的这种成长呢?
耿子涵:电影《小白船》是一个以周美君饰演的刘娴这个角色的主观视角所展开的故事。
所以,无论是视听语言也好,还是其他任何创作手法也好,其实都是在突出刘娴这个人物的主观感受。
看死君:身份认同,是不是这部电影中的重要主题?
耿子涵:对于成长这个话题,往往离不开身份认同,或者说寻找自我。
但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到底遇到的是什么人,这个人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它是相对广义的一个范畴。
我相信,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答案。
看死君:影片的两位少女有很频繁的对手戏,导演在调度上有什么特别的设计吗?
美君在演对手戏时,是如何跟导演和另一位演员沟通的呢?
耿子涵:举个例子,刘娴和金明美第一次相遇的那场戏,我在镜头的调度上想达到的是一种金明美闯入刘娴的世界的感觉,是往这个方向去设计的。
周美君:我跟饰演金明美的黄子琪之间的每场对手戏,都演得特别舒服自然,好像不需要有太多去设计和沟通的,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
包括当时拍摄的时候,我们私下还会经常一起导戏啥的,大家都很有默契。
然后跟导演也是在开拍之前就已经彼此认识,她还来我家里住过一晚,那天晚上她就跟我讲她自己从小到大的事情,我因此特别信任她。
这也就促成了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互相信任,慢慢达到磨合得非常好的这样一个状态。
看死君:梁静老师作为本片的出品人和监制,她在创作层面所给予的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耿子涵:首先是在青葱计划的创投时期,梁静老师发现了我们的剧本,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鼓舞。
我发现,原来我们写的故事是会被人理解的、是会被人欣赏的。
然后,静姐一直都觉得《小白船》这个故事能让她回想起青春时期的某些生命体验。
所以,静姐一直对我们都很信任,也很支持我们。
然后在表演上,尤其是在选角上,因为静姐是演员出身,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帮助,也因此才找到了美君。
看死君:这届平遥电影展中,有许多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新生代导演和演员。
你们认为当下的新生代电影人在创作上有什么样的偏好吗?
周美君:其实我觉得,在当下的年轻群体当中,爱电影的人其实都是很包容的。
他们不再是局限于某一种题材或者某一种类型的情感,而更多的可能是跟每个人自己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题材和电影,他们就会觉得是好电影,就是他们想看的内容。
耿子涵:换种方式讲,其实是希望寻找自我,希望能在电影中看到自己。
所以,很多青年创作者都在讲属于自己或者自己深有体会的那些故事。
看死君: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你眼中的新生代电影人,你们会选择什么?
耿子涵:我觉得一个是自我,一个是他者,永远是在权衡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包括创作者自身和观众的关系,或者是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或者是你和角色的关系等等,好像都是在自己和别人之间找一个平衡。
美君来说第三个词吧!
周美君:生命力。
看死君:就像导演刚才所说,可能现在的新生代导演都非常关注私人的情感体验。
那么在你看来,身份的变化、私密的成长这些看起来很“个体化”的内容,该如何通过影像传递给公众从而形成一个共鸣呢?
耿子涵:其实,电影本身的魅力就是在于把一些非文字的东西转述出来,或者说是把文字转换成影像去表达,可能通过演员们的表演,通过声音,通过摄影。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你想把感受怎样以最大化方式直击观众的心灵。
这也是导演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电影《小白船》剧组看死君:顺着话题,我想再问一个更深入的创作问题。
在不同的电影中,镜头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有的电影里,镜头可能更像角色那样深入故事;有的电影里,镜头可能只是个窗口,客观地去呈现镜头前这些人的故事。
那么你认为《小白船》中的镜头语言在叙事中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角色存在,还是一个客观呈现故事的窗口呢?
耿子涵:其实我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更希望的是镜头不存在。
我想要的是观众们都意识不到镜头的存在,就好像那是一个藏在这个角色眼睛里的主观的东西,它也不是一个角色,但那就是它。
看死君:有观众把《小白船》跟前些年一部同样讲述女性成长的韩国电影《蜂鸟》做对比,您对他们的讨论有什么看法?
耿子涵:我有思考,也有反思。
我在想,为什么有观众会觉得有些像,是不是因为演员带来的感觉都是处于同样的年龄段,同样是关于青春。
但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也许更像别的电影,都有可能。
可能也因为《小白船》中一些朝鲜族文化跟《蜂鸟》有某种相似之处吧。
看死君:从戛纳到釜山再到平遥,整个剧组跟随《小白船》这部电影一起在成长。
走到今天,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周美君: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喜欢电影和拍电影简直是太幸福的事情。
平时看电影时,电影可以带我看不同的世界,了解不同的人,体会不同的情感。
而我在拍电影时,我又完全可以沉浸到比如《小白船》刘娴的情感中,去尝试体悟她的世界。
电影出来后,我们去了戛纳,然后现在来到平遥,我又可以看到世界上这些不同的地方,这感觉让我觉得很美好、很梦幻。
耿子涵:对我来说,肯定觉得自己很幸运,能一步一步地去到戛纳、釜山、平遥,未来还有东京电影节,等等。
我觉得自己做电影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难题,但是一步步地走过来,真的是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可能并不是简单两句话就能够概括的。
看死君:导演目前对下一部电影的创作有所构想吗?
耿子涵:疫情时期我就有在写新故事,也是一个从女性视角出发的故事,但它是一个比较激烈的爱情故事。
当然,其中肯定也有很多细微的感受是我想去讨论的。
看死君:目前《小白船》还没有跟全国观众见面,如果让两位跟还没看过电影的观众们来推荐一下,你们会怎么说?
耿子涵:像一个slogan,哈哈。
我觉得,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会有一个人陪伴你走过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可能长、可能短,但应该都是很难忘记的。
周美君:因为我饰演的刘娴其实是一个比较内向,然后接触到陌生环境的时候比较害怕的这样一个角色。
而金明美的出现就相当于带她闯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就像是有一束光照耀到她的生活当中。
其实正如导演所说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可能都会有这样一束光的存在,都会有这样一个引路人。
我希望大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能回忆起当初给自己带来曙光的那个引路人。
看死君:可以说,我们这部电影是一个适合I人和E人一起来看的电影,对吧?
耿子涵:对,有I有E,是适合任何体质的宝宝。
采访| 黄摸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残夏标题很俗套,但随着两人的故事发展自然就想到了这个词。
作者就是只要展现一个青春期的片段,不过在哈尔滨这样一个以寒冷著称的城市还是以夏日这样的气候来呈现多少有些缺乏亮点和新意。
仅是一件衣服就可以把我们的社会属性单纯的划分为男/女,仅是一副皮囊就可以决定我们喜欢的是男/女吗。
角色的设定很简单粗暴,作为中产家庭的乖乖女(刘娴)和底层家庭的野孩子(金明美),两极相吸这样的设定俗套但不一定不真实。
野孩子向往的安定感和乖孩子缺乏的叛逆她们都在对方身上找寻到。
导演给到刘娴的是额头满布青春痘、留着地味学生头、穿着朴素衬衫的这样一个放在学生堆里就会被淹没的形象。
明美对刘娴来说大概就和她的名字一样是明媚、充满色彩的。
有人觉得刘娴对明美的喜欢来得太突然、太简单。
可青春期的孩子不就这样,会轻易的喜欢上与众不同的、美丽的事物,毕竟明美可是能说出“我知道你喜欢我,可好多人都喜欢我。
”这样美丽的女孩儿啊。
这位染着橘黄色头发,身着花哨背心的女孩总说着“我知道你喜欢我,可好多人都喜欢我。
”代表什么呢,代表需要很多爱,也不拒绝别人的爱,但她不能以相等的方式反馈给对方。
让人揪心的就是,明美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对刘娴特别的关注,似乎刘娴只是她众多追随者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她最多只是以各种方式“好意”传达给刘娴“我有男人,你以后也会有男人”。
是不是很多酷儿在青春期都遇到过这么一个人,把自己摘出去,“理智”的告诉你未来会是怎样。
明明自己和她都知道有那样的情愫,却要把它放置到一边,当做它不存在。
和喜欢她的男孩儿玩花牌,和她的中年男友一起吃饭。
她只能已“妹妹”的身份存在于她的世界。
这种无力感无不显示着她的卑微。
有趣的一个场景,刘娴在吻过明美后,明美却是去擦刘娴的嘴唇而不是自己的。
如果她对此举感到厌恶,合理的看应该擦拭自己的嘴唇才对。
虽然本部作品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莫名其妙的男同学支线,局促收线的中年男友。
但以私体验来说,我很喜欢这种东拉西扯、无头无尾的青春恋情。
希望能在国内上映,到时候再去支持。
比预想差了许多。不知道是演员还是调度的原因,两个人的对手戏和关系都是那样的间离而尴尬,是因为太多沉默么?是因为对东亚女两极类型的刻板印象么?画面确实做到了像梦一般,但两个主角的情感并没有被带入到这样美好凄惨的梦中。(感觉剧本确实不错 就是不知道拍出来哪里这么膈应,虽然片子个人没有很喜欢,但导演和主演人都很好,希望之后会看到更好的不悬浮的作品)
仅用光影投射出浅薄的梦境氛围,实则投放人物至情境中。属于想爱她但未曾把握方法的那种。
#PYIFF2023 最后一部,也是三十部里唯一一部流泪的(在最后小白船那里),细腻到极致的心境,一定会在未来不断回味。每一场两女主的单独对戏都特别特别好看,最喜欢抬胳膊那场戏。
将青春幻痛编织成精美的滤镜 可惜碎了一地
有许多跟蓝色有关的lgbt电影珠玉在前,这部电影略显单调和浅。电影开头的少女是封闭的,通过暑假与生父生活和朝鲜族姐姐的接触、性取向身份认同的探索、犯错与和解,对爱和家庭关系的理解,最后完成了自我成长。很完整的故事结构。不过我片中对于欲望的表达过于直接和浮于表面。片中的吻在我眼里也显得突兀和别扭。但还是很支持导演编剧的勇敢和两位演员的精彩表演,从很小的切口去表达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
需要区分叙事与表意的模糊是现行环境的限制还是表达能力的边界。
女女吻戏,国产带龙标的片子里凤毛麟角了吧,这就值四星75
【平遥影展展映】中国首映。片中的哈尔滨、朝鲜族、青少年宫等元素都碰巧是我所熟悉的,因此观感复杂。值得鼓励的表达与多处剧情硬伤并存。一面是穿男性民族服饰用汉语合唱鲜族民歌的假朝鲜族文化秀,一面是穿女性民族服饰用朝语聊天吵架打花牌唱民歌的真朝鲜族生活。两位女主形成鲜明对照。饰演金明美的黄子琪令我万分惊喜,作为南方演员竟动作神态举手投足间全是东北鲜族姑娘洒脱不羁的活力和倔强的劲头。演技无可挑剔熠熠生辉。梁龙的戏也很对路。反衬出女主角形象塑造的虚假失败,演员和角色都不像本地人,贯穿始终的阴郁表情与孤僻性格好似背负天大的霸凌和欺辱,比AC两点间的辅助线更难理解。女主对姐姐的情感相比同志情愫也更像是青春期孤僻女孩对缺失的爱和亲密接触的渴求与探索。配角男孩的出现与手机、礼品首饰重要道具的莫名消失一样突兀。
什么鬼片子
TIFF波长(下面高强度剧透预警)|2.5 挺差的。导演选择用少女间的青春爱情作为主角自我身份探索的方式,爱情故事本身却透露着一股令人讶异的老旧气息,给人一种新生代女性创作者写好了故事大纲,结果被突然冒出来的几个赵宝刚一顿胡改的感觉。为心上人出卖色相的桥段(那里不是这个逻辑是?),出轨车祸原配女二先撕后哭的故事线,结尾“再次等到你的消息是你的婚礼请柬”式的预期违背设计(那里不是这个逻辑是?)……青春爱情里真的有必要加入这么多知音+00年代国产电视剧般的成人味元素吗?或许导演的视听和女主的青涩感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我的不适,但是实在没法不让人怀疑这和青春疼痛有多大的距离
在本就局限的题材里试图加入其它话题,人物表演建立在虚浮的背景设置之下,看完心里惊不起一丝涟漪
处处都是模仿 尤其是和《蜂鸟》那种像极了又全然没有“学到”的雷同让人看得别扭 这场以宽慰告终的成长也显得非常假(当然论质地和氛围终究比时下热门的一些网剧好太多了 明美神似韩英惠)
虚假的置景,悬浮的人物,演员动用一切方法表演想象中的青春疼痛,摄影机和演员同样迷茫,根本不清楚自己需要捕捉/呈现什么,只能在拍摄场所中来回转圈。
原本作为梦境制作场地的照相馆对刘娴而言却是现实到露骨的凄凉地,父亲的出场和母亲的离场一样,并没有让情感出现波澜般的眩晕,反而让刘娴的情感更清晰地指向了明美,这也让开场就被营造出的被包裹的泡泡感更强烈了。但随着电影对地理位置的指向性越发明确,这段本应被存在于另一层空间(甚至是想象空间)的叙事被戳破了。就像最后那场婚礼一样,她们必须在匆忙之中学习面对祝福,面对离别,面对成长。
就这?
如果说龙标的惊喜,评分给尺度的话,这个credit难道要给到审核员?电影本身有些线缺乏发展,比如一开头吃花生酱,对应的是母亲这条线太单薄,而且母亲对她也显得过于冷淡,让人无法理解。青春疼痛文学,但是母亲一年的出国变成了短短一个夏天,也让这显得并不那么疼痛,而像放假。可能是我距离这个年纪和体验都远了,没有太多感受的相通和触达,但是能感受到演员的确的不错。一星给选题取材,一星给演员表现,一星给阿姆斯特丹看到这部片子。
是年轻时的我会喜欢上的姐…这电影朝鲜族的背景设定是啥意思呢…
#PYFF#本来看片段很不喜欢影片里的大柔光,看完整部片子,慢慢融入女孩之间的情愫互动,所以提名金摄影机也不见怪。小白船是朝鲜童瑶,哈尔滨多元化民族元素也在片中细节体现。当天看了梁龙在两部华语影片客串,突然有种路过片场的感觉,可以成为同一个角色,神奇。明美的逃离和回归,情感和地理上的身份认同。可惜的是女孩作为观察者出现,本身的成长线并不明晰,似乎只停留在暧昧模糊的状态。
2.5 一种小红书氛围感电影,在以情绪为核心的影响之下,找不到任何真实的根基,仅有感性且虚浮的情绪。
蜂鸟式的作品却只学到了蜂鸟的皮毛 缺失掉的对角色的刻画让人完全共情不到女主所有情绪 而暧昧情愫的表达也不该只是莫名其妙的肢体接触和完全失真的对话。也许拍摄的技法可以学习 但情感的落地和可信只能通过生活去感知吧 毕竟是一个如此年轻导演的第一部作 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更加丰满的女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