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片的时候,我想起了苍井优主演的《偶然》。
以一封信件的视角讲述的故事,虽说影片本身一般,但视角非常的特别。
而在这部影片中,信件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
几个人的人生,全都因为一封小小的信件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回到标题。
在影片中,纯的姑姑数次提到了“这大雪什么时候才会停啊。
”在一部影片里,会数次出现同样的台词本身就很奇怪,但我一开始一直以为她只是单纯的在抱怨天气,毕竟影片场景是设在冬季的北海道,雪是真的大。
直到允熙和纯两人重逢之后,纯和姑姑在黑夜里的路灯的照耀下慢慢前行时,姑姑又说了一次。
这时我才突然反应过来,这个“大雪”,指的是允熙和纯的爱情所遇到的障碍。
是指社会的污名化,是指制度的不认同,是指她们这本应是自然而纯粹的爱情之路上遇到的大量无谓的恶意。
再回想纯在咖啡馆问姑姑有没有看见自己桌子上的信时,姑姑明显也是犹豫了一下,然后故意岔开了话题。
而我们知道一开始信就是姑姑寄出去的,由此可以肯定,姑姑是知道她们俩的事的,也知道纯一直在给允熙写信,但一直没有寄出。
纯一直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又怕寄信出去会打扰到允熙,姑姑看着于心不忍,所以把信寄了出去,想要帮她们一把。
另一边,允熙在年轻时仅仅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就被自己的亲身父母断绝了学路,断绝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的可能。
甚至还因为和纯的爱情被迫进入精神病院接受完全无谓的治疗(迫害),最后还嫁给了夺走自己的未来的哥哥介绍的男人。
虽然片中没有过多描写他们离婚之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但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
或许也是因为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也让允熙不去阻拦自己女儿的感情路,也下定决心要让女儿一直读书读下去,直到她自己说不想上为止。
大雪什么时候会停没人知道,但是她决心还是要做自己能做到的事,起码不要让自己的悲剧再在女儿身上重演。
纯对凉子说,双方都有一些隐藏已久的秘密,但最好还是让秘密一直藏在心里为好。
这就是暗示她知道对方也是同性恋,,也知道对方的心意,但遗憾只能拒绝。
具体原因我们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是她忘不了允熙,或许是窗外大雪纷飞,勉强在一起也不会有幸福。
PS:不是老戏骨的话怕真是驾驭不了这个剧情。
尤其是两人重逢的片段,虽然是远景,却以细微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变化瞬间抓住观众的心,真的是厉害。
PS2:夏目簌石的“今晚的月色真美=我爱你”闻名世界,全天下除了日本人都在用。
影片中数次出现的月亮特写无疑也是代表着爱情。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哐当哐当雪中行进的火车还有那窗外的大海,显得分外清冷安静。
这个瞬间让我心里涌起了满满的回忆:这应该是札幌到小樽的火车途中吧?
2018年的12月,我就在这趟火车上,同样是望着窗外的大雪与大海,期待着一会到达的小樽。
嗯,果然。
小樽的雪永远下个不停,时快时慢,时大时小。
在这素白而唯美的画面里,老太太犹豫再三还是帮忙投递出一封从日本致韩国允熙的信。
二十多年前,高中的两个女生允熙和纯突然发现喜欢彼此。
允熙告诉了家里人,被当成神经病关进医院;家里的经济能力只能供一个人上大学,自然是长子的哥哥去,妈妈为了安慰女儿给她买了一台胶片机作为补偿;纯跟着离婚的爸爸去了日本。
从此以后,允熙的人生枯燥乏味几乎一眼望得到头:和哥哥介绍的男人结婚生女,拿着高中文凭在工厂做工。
二十年来她没了悲喜,将所有情绪压抑在心,孤独落寞从不跟谁诉说,脸上全是苦涩。
当她知道离婚的老公要再婚时,第一反应是“真的太好了。
”虽然自己不能爱他,但一往情深的他值得有一个女人来爱。
当她收到老太太(纯的姑妈)寄来的信,一团死水的心有了波澜,立即写了回信。
在可爱活泼的女儿陪伴下,她辞掉不能请假的工作,来到日本小樽,却始终不敢与纯相见。
当她在女儿的刻意安排下,在小樽运河与纯无意碰面时,仅仅是一个照面,却尽在不言中。
当她回到韩国,久违的露出了笑脸。
她开始重新写简历,希望开一个餐馆,重启自己的人生。
允熙和纯没有在一起,她们匆忙见面匆忙离开,可是却有了各自安好的念头。
电影如小樽的冬雪一般唯美恬然,也如女儿的关心一般温情细腻。
就这么淡淡的,也挺好。
您是一位用情专一的人。
电影没有说明允熙离婚多少年(可能是我没注意到),但可以推测出离婚的原因。
你一直希望和允熙复婚,经常来允熙居住处看完她,虽然每次被责备。
您是一个善良的人。
允熙是净身出户的,住的是出租房(离婚是因为允熙,她自愿净身出户)。
一直希望母女俩过的好一点,“你可以不需要过得这么辛苦”,虽然离婚不是自己的责任,但你从来不责备允熙。
您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为了见前妻不至于遭她烦,戒烟戒酒。
烟酒估计也是离婚后,心情不佳导致的。
您是一个可怜的人。
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莫名其妙的被离婚,养大的女儿抚养权不归自己。
最后为了达成前期的愿望,找了一个容貌样子比允熙差好多(电影中女儿见父亲的时候出现过一次)的女的结婚,送请帖的时候,那个哭啊,对复婚无望的痛苦。
二刷《致允熙》,和寒一起看的第二部电影(名字似乎和影片情景很配🤭)这是一部比冬天还要冬天的电影,适合窝在被窝里看。
整个影片充满着情感克制与隐忍,虽然叙事节奏很慢,但情感描绘很细腻,还有独特的意象运用,加深了女主间跨越这二十年的绵绵思念。
导演将信、雪、月、烟、猫等意象融入在影片中,使得整体氛围更加清冷、孤独,也让我对角色情感更加有共鸣。
虽然描绘的是同性情感,但其实深入探讨了女性在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情感时的挣扎,而允熙在影片最后也逃离了过去的束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展现了女性的独立与坚强。
信是贯穿全片的最重要的意象,比起需要对方的回应,埋藏在心里的那份寄托更加重要吧。
“这雪什么时候会停啊?
”当新春来临时(允熙的女儿叫新春)。
雪与月都象征着孤独、冷清,而小樽的冬天只有雪与月,夜晚与宁静。
允熙最终都没有寄出的信的最后一句写着“以及,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
”这大概是那个寒冷的冬日里,最暖的一句话。
大家好,我们是弯弯~马上就要4月了,天气不冷不热的,每天傍晚吹着小风散步的时候,总是会不经意间就逛到麻辣烫小摊的旁边。
这个季节实在太适合在晚上吃东西看电影。
最近逐渐失去了看悬疑、冒险类电影的能力,认真看的几部都是治愈系、比较安静的电影。
轻快的背景音乐和语气温柔的台词总是能让人沉静下来,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专注的能力。
今天想为大家推荐的,就是这部2019年上映、豆瓣评分8.3的电影:《致允熙》。
01郁郁寡欢的女人允熙 是一位高中女生的母亲,她每天重复着上班、下班的平淡生活,总是沉着脸,动作沉闷。
她时常静静地看着窗外、在饭堂给人打汤的时候也是一脸沉郁,回到家跟女儿的晚餐也一言不发。
人到中年,允熙早早地同丈夫离了婚,跟父母兄弟也鲜少联系。
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在如今并不少见,但是允熙的沉郁却让人觉得她好像对生活毫无兴趣,甚至充满厌恶。
直到一封信的到来,允熙寂寞的生活裂开了一道缝隙。
高中女生新春 看到了一封陌生人寄给母亲的信。
很久以前就跟父亲离婚了的母亲,身上总是萦绕着寂寞的味道。
人到中年,没有足够的技术、没有优秀的学历,甚至也不喜欢跟家人来往,母亲总是好像不快乐。
而信的内容里却写母亲是“对我来说你是我崇拜的对象。
”母亲沉闷的“为子女而活”的生活在新春面前裂开了一个小角。
新春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母亲生活中的“拖累”?
02 “你也度过了漫长的一天吗?
”润 是一个宠物医生,她与丈夫去世的姑姑相依为命,早早的主动离开了家庭,在父母离婚的时候选择了不在意自己的父亲。
每天在大雪纷纷的小樽接送姑姑上下班,给小猫看病。
沉默的她心里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曾经逃跑的“懦夫”即使有人对她有好感,她也会不挑明的拒绝。
她在“隐藏自己,隐藏说出来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事情”雪一直下,润并不祈祷雪什么能停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
20年后,在父亲的葬礼之后,润终于鼓起勇气,给她以为过着“正常”家庭生活的允熙寄出了自己的第一封信。
怀着自己的小心思,新春跟允熙踏上了前往小樽的旅行。
她们在大雪的城市街道里行走,穿着厚厚的靴子打雪仗,去精致的餐厅吃饭,在被雪埋住的铁轨上拍照。
在旅途里,母女两人逐渐发现了对方的秘密,而面对允熙的信,两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03 “雪到底什么时候停啊?
”《致允熙》由开头润的一封信连接起允熙和她的女儿新春的生活,从允熙、润、新春的视角,通过一次日本旅行,揭开母亲成为“母亲”之前的生活故事。
本片由任大炯执导,演员金喜爱、中村优子均贡献了不俗的演技,两位演员的眼泪总是在一阵沉默中慢慢的涌出,而导演的剪辑则让电影如水一般,节奏虽然平缓,却拥有静水流深般的力量。
电影整体的叙事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导演结合缓慢的叙事,在日本小樽的雪景中配合背景音乐钢琴曲描述了允熙和润如海一般的漫长的感情和生活状态。
允熙和润的痛苦总是从她们沉默的脚步和静静的背影中透露出来。
在获得新生的列车上,允熙坐在了层山堆叠的一边,坐在另一边的新春,背景则是不停的波涛起伏的大海。
感情就如同大海,从车窗里望去,只能看到海浪一层一层的往前涌来,然后又退去。
雪一直不停的下,海浪会一直不停的涌起又消失,看起来只是生活中的一角,却一直反复的翻涌,具有不褪色的力量。
04 不再羞愧的我们 (有剧透慎入)就像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大雪和挂在天空里的月亮一样静谧。
允熙和润的语言总是通过信件才能传递,两人很明显都不是多言的类型。
没有过于渲染沉重的音乐,致允熙的音乐总是带着淡淡的轻快,沉浸在雪里的小樽也让“雪”的意象成为了“美好”、“宁静”“祥和”,而不是“痛苦”“掩盖”和“死亡”,也许也有一些“寂寞”的意味,但是并不凄凉。
人物们也永远都是轻声细语,鲜少有人愤怒的大喊或者悲痛的大哭。
人们并不是没有愤怒,但是这种愤怒带来的高声调总是持续不到10秒,更多的是刻画一种沉郁,寂寞和孤独。
即使允熙和润曾经的过去应该是充满痛苦,真心相爱的人被拆散,甚至被家人送进了精神病院“治疗”,两个人只是相爱,却被迫过早地面对了家庭最不堪的情况。
家人成为了敌人、加害者,自己只能被迫隐藏起真实的自己,套上了一层所谓“正常”的壳子。
当允熙和润掩盖自己的内心生活,原来她们也同时将生气勃勃的、积极又有理想的自己套在了壳中。
但是痛苦也不会消失,一切隐藏在壳中的情感,最终也无法隐藏,就像挂在天上的月亮,即使不想注意也不会消失。
多年后,新春带来的旅程让允熙获得了跟润重新见面的勇气和机会。
不再独自在陡峭的月亮下沉默地抽烟,不再为了自己的某个部分羞愧地活在世界上,不再沉默地把自己的语言让渡给家人和所谓的世界,重新在信纸上写上语句的那一刹那,一个女人重新褪掉了厚重的外壳,让希冀久违地睁开了双眼。
一个女人重新迎接了自我的出生,在另一个人的梦里。
想看这部影片的朋友请查看评论区~
致允熙:过得还好吗?
想这样问你好久了。
你可能已经记不清我了,毕竟都过去20年了。
就是突然想让你知道我的消息,人活着不是总有这样的时候嘛,忍受到无法再忍耐的时候。
还记得我的父母吗?
常常吵架的他们在我二十岁的时候终究还是离婚了。
妈妈留在了韩国,而我跟着爸爸一起来到了日本。
来到日本后爸爸让我住在我姑姑家,偶尔也会和爸爸通电话,但现在这也变成不可能的事了,因为前不久他去世了。
不可笑吗?
平常我不管爸爸发生什么都会觉得无所谓,但这次多亏了爸爸,才能这样写信给你。
还记得我的姑姑吗?
就是我常和你提的姑姑雅子。
我现在和姑姑一起住在小樽。
姑姑和我很像,讨厌大声说话的人,讨厌喧闹的地方,甚至连喜欢万物沉睡的夜晚这一点都像。
姑姑很适合小樽的冬天,因为小樽的冬天只有雪与月,夜晚与宁静。
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里也很适合你的想法。
你肯定也会像我和雅子姑姑一样,非常喜欢这里。
有很长一段时间你都没有出现在我梦里,很奇怪吧,昨天我却梦到你了。
在偶尔梦见你的那一天,我都会给你写信,但是我没办法把这些信寄给已经结婚成家的你,所以想对你说的话渐渐积少成多。
每次都会像这样,仿佛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
就这样踌躇不安,日复一日。
曾经的我很胆怯,从你身边逃跑了,现在也依然如此逃跑着。
不过没多久我又该像第一次一样,又重新给你写信了吧。
像不像傻瓜一样?
或许我还不够成熟,可能也许是这样没错。
不过无论怎样都好,我不再为写这封信的自己感到羞愧了。
允熙,你曾经是我憧憬的对象。
遇到你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是什么样的人。
有时候我也会想念韩国,想去我们一起住过的小区看看,也想去我们一起上学的学校看看。
想知道在韩国的妈妈过得好不好,也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淳:过得好吗?
收到信就给你写了回信。
我不像你那样有文采,但我在远方也会为你爸爸祈福的。
我不觉得你的信会成为我的负担,我也一直会想起你,也很想知道你的消息。
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我感觉到很幸福,那样充实的人生不再。
让人难以相信的,竟成了恍如隔世。
那时,和你说分手,是我的真心话。
父母认为说爱你的我,是得病了,我要被迫往来于精神病院之间。
最后,我还是和哥哥介绍的男人早早结了婚。
我不想借这封信诉说我悲惨的过去。
我只能说,这是那时候无可避免发生的事情。
我也像你一样逃跑了。
淳啊,我一直觉得我的余生就是对我的惩罚,所以在无形中我一直在惩罚我自己。
你说你没有什么可觉得羞愧的,我也希望我对自己没有羞愧。
是啊,我们没有做错。
最后,和你说说我的女儿,名字是新春,马上要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我想让她做到学无止境,不想再学为止。
信上虽有你家的地址,但不知道能不能寄给你,如果我能有这个勇气该多好。
就说到这吧,我的女儿快到家了,什么时候我才能对我的女儿说说关于你的事情呢。
我想鼓起勇气,我也可以鼓起勇气的。
以及,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
如果《季节与季节之间》是成长与成熟之间的懵懂和试探,那《恋爱谈》的故事,便是二三十岁的时候放肆勇敢的爱和恨;而《致允熙》,则是三四十岁往后的克制和隐忍。
大概,能有多爱就能有多克制,爱有多深就能多隐忍吧。
《致允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句话概括,大概可以理解为助攻姑姑和助攻女儿,分别为自己的侄女和妈妈操碎了心,为两人安排了一场久别重逢的见面。
妈妈喜欢的人,靠近的时候,会有一种好闻的味道。
侄女写信的人,常常出现在她的梦里边。
姑姑寄出了侄女的信,女儿看了妈妈的信。
借着毕业旅行,女儿和妈妈来到了姑姑和侄女所在的小镇……网络通讯发达的当下,似乎很容易和相距遥远的人保持联系,空间的距离也被无形斩断。
但其实,一旦切断了信号,也就失去了所有的关联。
而两个人如果刻意不去联系,即使知道对方的地址,也会许久无法相见。
不是我在你家门前的进退两难,而是从心底就决定的避而不见。
当距离由远到近,当我终于决定走向你,朝着你的方向望一眼,我们在时空中的此地与他乡,纵然岁岁不见,也念朝朝平安。
温暖的是,总有人是爱你的,她们会给你一个拥抱,她们也会关注你内心的落寞与渴望。
女儿终于安排了这场相距二十余年的见面。
侄女纯和妈妈允熙,一别,二十年。
你是否想象过和日夜挂念的人久别重逢的画面?
想象中那似乎会是一个激动,不知所措,甚至痛哭不止的画面。
而实际上,关于重逢的演绎,电影里,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功力。
我们的东坡居士,也有过这种难以忘怀的别离和思念,所以早就料得了“纵使相逢应不识“的相见,而结果,也毫无意外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时间仿佛静止了,由漫长的每一天,每一个24小时构建的二十年,都因为我们面对着彼此的这一刻,瞬间消散。
好像曾经那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存在,只是为了把我们推向彼此的这一刻在积蓄力量。
坚定的爱和喜欢,想念和牵绊,到了这个年纪,并不再执着于必须日夜的相守相伴,而是我可能会来到你的城市,我可以收到你的消息,足矣。
足以让我们开始崭新的生活,足以让我们释怀并重新拥抱二十年来彼此默默的牵念。
《致允熙》实在是一部温暖的电影,里面每个与允熙和纯相关的人物,给她们的都是爱、陪伴和理解。
新春理解妈妈,能够感受到她的孤独,所以她竭力安排这场会面;前夫也感受到这份孤独,幸运的是他并不是一个酒鬼或者坏人,而是一个憨厚踏实的男人,他是愿意默默守护的,但他也终究给她自由。
新春祝福爸爸新的开始,允熙对这个消息更是释怀和解脱,她给不了这个男人想要的,所以她真心祝福他未来好好的。
而他,太理解了,他的幸福,对允熙而言是真正的释然和解脱。
他也必然是有千言万语的,最后却都化为一个字。
姑姑和纯住在一起,虽然她也需要陪伴,但她也一直陪伴着纯。
这不是一件事,但这是一件温暖的事。
新春和男朋友青春浪漫的恋爱,像是雪地里冒出的一支嫩绿的芽,象征着新生与活力;而允熙和纯的故事,更像这个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暖烘烘地照进心里面,代表着关注与守护。
纯向来坚定对允熙的感情,所以她对别人的情意拒绝的干脆利落。
允熙不会再落寞地抽烟,在角落里把孤独上演。
她,终于笑了。
岁月静好,每个时刻都可以重新开始,重要的是,我知道你的消息,我们都很好。
在《致允熙》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相互照应的情节。
新春问允熙结婚以前的情人,允熙回答说情人身上有股清香的味道,这一段照应淳问姑姑在结婚前的恋人;淳和姑姑的拥抱,照应后来新春和男友景秀的拥抱;淳向姑姑讲述自己在父母离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母亲,和在电影的开端新春讲述为什么在父母离婚的时候选择了允熙相照应......这些前后相照应的片段,形成了一个回环,让电影里角色表现出来的情绪逐渐沉淀。
影片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就是允熙向新春要打火机,新春发现自己抽烟的秘密早已被母亲知晓,而允熙抽烟的事实也就如此“坦白”在女儿面前。
新春问母亲可不可以给她一根烟,结果自然是被母亲拒绝。
而一向不拍人像的新春,在那一刻,拍了正在抽烟的母亲。
July 04最近落入相爱之人总分别的文艺作品中不能自拔了这部 我喜欢深深地满足了我的文青情调尤其是小樽那段戳中我了太喜欢了那种状态那种情调最后没有流泪 非常克制演员和镜头真是绝了纯 很像熊光在日本两个人对话的的镜头拍的很像《花束》 包括纯和女儿对于离婚后父亲 母亲的跟随选择这种前后照应的安排 很像之前看的《花束》但是这部更早上映可能是花束借鉴这部了小樽的月 雪 猫 与宁静烟 夜相思每一个镜头我都喜欢就连电影的画幅都是我喜欢的看完感觉都拍的有点过了文青的味太浓了从残月到满月分离与圆满“做了什么梦就是在一起在梦里”纯 越看越像宇多田光“附言我也会梦到你”片尾曲钢琴曲真好
在spotify找到ost了剪辑太大胆了敢开篇就用信来表达其实剧情过于简单了一眼就看透了由女儿和姑姑这些局外人撮合成的重逢但是叙事上的细节确实很厉害从开始姑姑寄来纯的信到中段倒叙 女主在新家写回信整个叙事不反过头去想其实也很难想明白还有照片这个细节还有家庭其实家庭的背景很重从纯的父亲走后纯的冷淡与那个男性亲属的热烈对比从女主的女儿和舅舅,她和哥哥的关系家庭的裂痕过于深重当时的错误抉择导致了后面半生的不幸福要聊一下lgbt今年观影的主题就是这个从开年的小姐 到没看完的燃女图到上个月刚看完的湾湾电视剧还有宜农的歌我的观念也从不闻不问变成了欣赏与尊重尊重他们的选择也欣赏她们的美好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由也意味着思想的进步还有烟还有猫还有姑姑和纯还有女儿和男朋友还有那个前夫哥要是展开说就太多了
(短评字数太多了,只能写在这里)节奏很缓慢,平淡而简单的叙事却还是打动人的内心。
姑姑和妈妈描述喜欢的人都会说靠近时会闻到好闻的气味。
允熙给纯写信的附言中说“我也会梦见你。
”新春用胶片机拍照也让我感觉很喜欢,我也从抽屉里拿出我的dv,看了看我拍的一些照片。
发现还是有记录和留下很多美好。
女儿机灵古怪是可爱活泼直球的小孩,母亲与女儿的相处也让人好喜欢,妈妈知道一切,知道女儿抽烟,知道女儿谈恋爱,但一直不说,一起堆雪人互相扔雪球的画面也让人觉得美好。
其实新春也有给允熙很多勇气对吧。
就像最后一幕那样。
倒数二十来分钟时,纯和允熙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画面一黑,慢慢又变成了纯和姑姑一起走。
说实话把我吓了一跳,生怕这只是纯的一场梦。
生怕那些美好只是梦的写照。
允熙离开了,写着新的简历预备开始新的人生,和女儿一起到了饭店的地方,鼓起勇气开始。
都会有新的故事,新的人生。
平淡简单到像是纪录片,让我总觉得她们真的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样,不过也许身边小店就有允熙和纯还有新春呢。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和演员,所以没能认真观赏。
BIFF闭幕式现场看的,由0开始编织的过程,手法蛮新颖的,但节奏偏慢,但是真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到最后两人间冲击的谜底就感觉很多说通了。金喜爱跟中村的演技符合期望,演sebom的金素慧,演技让人非常惊喜,可以理解金喜爱给她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尤其可贵的还是女团出身。有回味。
21_129。你是我喜欢的人,你身上有好闻的香味,就算外人强行将我们分开,我在结婚那天想到的也只有你,我对你的思念附在这一封又一封没寄出的信上,如同那永不停止的雪,就算这是一份必须要隐藏的爱情,跟你在一起我才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你是我永远真心喜欢的人。P.S:这电影一半韩语一半日语的,看得人好分裂。
勉强三星吧,太无聊了。女同电影能不能多点有点烟火气的故事??能不能不禁锢在自己那点情绪里,去干点儿啥吧!!就算是BE也可以是轰轰烈烈啊(并不是指非得爱的死去活来),问心无愧后BE就BE了别成天感怀了!看着闹心,而且不值。
太慢了,太空了,太无事发生了,很难不觉得矫情……反倒是母女关系拍的更好
竟然又是女同,感觉菊石还好看一点。。。这个就算了。
就一个女同跟丈夫离婚,她的女儿跟男朋友的淡淡的恋爱,她的女儿帮她找寻当年没能在一起的女情人。这么三件事。没有很深的共鸣,叙事也零零碎碎,自以为很抒情,我感受不到啊。
有点感觉像在披着女同片的皮温柔控诉父权社会,但这个皮依然让我数度不争气地掉泪。无他,导演太懂得怎么留白。雪落无声,对你的思念也依然寂静绵长。金喜爱的气质给片子大加分!
不食人间烟火
生命中许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
凌晨寂静夜里,特别适合的影片。有时会特别佩服韩国电影的叙事,缓慢精致细腻动人。人物的情绪故事融合在每一帧画面里,都特别美。允熙和润,女儿和男朋友,姑姑和爸爸,都很好。那种纯粹引人入胜的情感,时间是抹不去的,如同抵抗不了自然一样“为什么雪不停”,人的情愫也是无法控制的。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就是淡淡的淡淡的讲述,两人二十年后的再见,也没有惊天动地,爱就是这么自然,历久弥香。特别喜欢她们,尤其是抽烟的样子,美丽动人,有故事的人一般都看似寂寞,实则内心暗藏涌动。
跨越日韩,两位女性二十年的情愫,易碎的梦,无法寄出的信,从不拍人的镜头,都如同小樽冬天的雪一样苍白、沉重。“这雪什么时候停呢”,电影反复出现这句话。当姑姑瞒着纯寄出了那封信,新春的镜头对准了妈妈。时隔二十年的重逢仿佛一场救赎,小樽的雪还在下,冰封的心却在融化。ps:我好喜欢这小心翼翼,克制到极致的爱啊。还有小樽的冬天太美了。
冬天的小樽,只有雪和月亮,夜晚与宁静。雪一直在下呢…在下雪天,看片中雪,有一种难得的互动感。
横跨几十年的感情,电影拍得很细腻很美。
隐忍
女儿和男友就像在舒服又宁静的夜里出现的两只蚊子。
三星半。凛冬将至的韩国小城,一封意外的书信,片刻便烫暖了人到中年的允熙孤寒之心。在女儿的牵动下,母女两人踏上了霰雪覆满的日本小镇,而等待着允熙的,不只是陌生的环境,更有一个20年前便已芳心托付的女孩。彼时的月损,此刻还能否盈满?金喜爱用她细微到眼角皱褶的演绎,对韩国、甚至整个亚洲的女性、性少数群体的不平遭遇,发起心灰意冷的拷问。
所以有勇气开始新生活,却还是没有勇气真正在一起。不过,当多年后见到初恋,都会那样吧。
小樽的雪与月。
太文艺了,太安静了,时间太慢了,像日本厚厚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