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一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但爱情往往是有保鲜期的,走到最后牵手一辈子的那是最令人羡慕的,有的只有几天,有的只有一个月、一年,爱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就会被逐渐挤压、占据,一切的美好都需要用心经营。
随着电影《被偷走的五年》上映,一场关于友情、爱情的话题随之而来,这个充满着苦情戏的爱情故事,在那些被遗忘的时光中,五年的光阴来诠释一种精神、一种虐心的爱情纠葛,能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这部由香港新锐导演黄真真、内地演员白百何和台湾演员张孝全组成的主创阵容,对于一部爱情片来讲已经很有吸引力了。
电影通过全新的故事情节、养眼的悲情氛围、艺术的巧妙表达,将感情甜蜜到失忆回追,从丰富拥有到记忆失真,这些情感元素在开头与结尾的变换中演绎出异常爱恨交织的情感大戏,更加能植入观众的心理,让爱情抬高电影的口碑,也是一种艺术魅力的再现。
坦白说,我真的不喜欢这个电影。
因为它就是一个“只要前任出现,管你现任再好还是怎样,趁早赶紧滚蛋,打包走出银幕,连影片末尾都不要出现”的故事设定。
然后讲了一个“女主角怎么都是对的,不作不死,作了也不会死,最后死了还要赚眼泪”的开放式结局的故事。
完全没有代入感,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别的原因。
因为是个爱情电影,少不了什么情话在里面。
可惜,没怎么打动人心。
所以,就送一句绝望的情话给那些在爱里纠缠的人吧。
“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了,可是我却还爱着你。
”
首先,我不认为这部电影比《失恋33天》差。
其次,我不认同拿它和《分手合约》对比。
原本看到演员阵容和打分已经放弃了,仔细一看是黄真真的作品,瞬间决定去电影院支持一下。
我只看过她早期的三部作品,画质很渣,但是每一部都是诚意之作,至少她的每部作品中都有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甚至可以说,片子的出发点就在于此。
而当年truth or dare游戏的结局处理得也很令人刮目相看。
如果不是对导演有一点了解,我很可能会被一些影评中对于失忆梗和白百合个人标签等评论挡在影院之外。
抓住这两点狂吐槽很像是“影评人在看电影”,而作为一名普通观众,观影的感受要好得多了。
失忆确实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像大家说的那样,作为一部爱情轻喜剧,这样的带出方式并不算突兀。
况且导演也把很多细节处理得完整,甚至我一度怀疑这还是不是香港的那个黄真真。
后半部分反而让我看到了丰富的层次。
1.心理治疗的医患关系。
心理医生出现的时候身边女观众吐槽他长相让人接受不了——这是要看《小时代》?
在高压下女主变得暴躁、自我、多疑、脆弱,她对心理医生的依赖是说得通的,移情也是很正常的反应。
找一位没有外表优势的大叔来演,反而更能体现出女主彼时心理崩溃的程度。
把这个第三者塑造得猥琐,就如把新女友那个第四者塑造得矫情,都是一样的剧情需要。
我觉得让他们闪退没问题。
2.女人幸福快乐的标准。
如果可以一键ghost女主在职场上的成长和一系列副作用,没准儿她真的可以切换成天真可爱模式。
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孩身上那种阳光活力,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她变成女强人之后这些都没了,婚姻也出现了危机,究竟哪一个她更快乐点?
男主出去玩暧昧在先,女主怀疑他鬼混在后,这位多金有型的已婚男,再怎么深情也是有出轨倾向的。
软妹子和御姐哪种状态的女生更幸福呢?
她如果一直做小白兔,不够聪明伶俐,那脸蛋和身材也很快就不够看了啊,能保证老公不出轨么?
3.脑退化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
脑退化多发于老年人,女主车祸诱发,也算说得过去。
另外年轻时用脑比较频繁的人群,如果退休后一下子空闲了,不继续保持用脑频率,也会像运动狂人突然停止运动后发胖一样,脑退化的几率更高。
脑退化,给患者和家人带来的伤害,也许比肢体上的缺憾更恐怖些——未知的、越来越坏而不是越来越好的走势。
当邻座小妹妹不耐烦地说”她怎么还没死“时,我想,她也许没经历过亲人患重病的人生考验。
个人认为白百合的演技在片中这一部分有了质的飞跃。
4.最后半小时的慢节奏。
我想这不是电视剧为了拖时间,而是导演有意为之。
医院里那些患了重病的人,节奏就是这么慢的。
热恋小情侣的打情骂俏固然可口,然而有多少人能从容并肩面对生死呢?
克里斯多福·艾什伍德在《单身》中描写的丧偶之痛和探望病人那种微妙的心理过程令人印象深刻,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生的赢家、大众的精神导师,也一样难以漂亮地处理至爱之人的疾病与死亡对自己的影响。
5.如果只有喜剧没有悲剧,它就是一部玛丽苏电影。
在悲剧的调调中,导演安排了真的很有爱的“第二次求婚”。
关于安乐死的选择,片中没有给出答案。
给了就没意思了。
槽点也有不少,但是整体而言,这是今年我最喜欢的一部华语电影。
上佳的完整性和自洽性,亮点多且均匀,把被玩坏了的东西玩出了味道,以女主的高倍速走下坡经历告诫我们:感情和事业都是细水长流的好,另温馨提示:大脑也是有保质期的。
个人十分喜欢张孝全 从曾经纵横于青春文艺题材 到如今接触婚姻 题材的他 虽然我还没能完全适应他的这种改变 但是我永远祝福他支持他 这部电影再也找不到《盛夏光年》里余守恒的影子 其实也没必要找到 只是我这个女粉丝一直对那个阳光灿烂的余守恒念念不忘罢了 8.17张孝全和黄真真在武汉的宣传 我握手并拥抱了孝全 他的眼睛真的很亮 手掌也非常有力量 拥抱起来很温暖 衣服散发的淡淡的香气真的很迷人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是轻松幽默的 后半部分感情到了 但是白百何的形象让我没法认真看电影了 当然 也可能是张孝全马上就要出场了 太兴奋了个人并不偏爱失忆题材的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的名字起的真的是深入我心啊 曾经我喜欢了5年的人 至今我也没有和他在一块 希望我那被偷走的五年 回忆起来满是笑容
1.也许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静一点。
哪怕一个人生活。
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场又一场离别。
然后淡下来,于是终于可以坦然的说,我终于不那么执着了。
2. 总有人在问,爱一个人可以坚持多久,焕彩斑斓的浪漫总希望得到时间的加冕。
但事实往往残酷的令人心寒,再华丽的爱也经不起岁月的磨砺。
3.所有的故事,都有个结局。
但幸运的是,我们的生活中,每个结局会变成一个新的开始。
4.那些阳光充足,时间也多的过分的日子,已经快要消逝了吧。
时间太凶猛,若想回翻几年,那几年才够?我觉得……就五年吧。
不是初见,而是初恋。
5.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哼着熟悉的曲子,看看书,想想过去,日子就很轻易走了。
6.原来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
7.有些人,在心底从来没忘记;有些事有些梦,还找不到谜底;有些话,越欲言又止就越是动听。
让我们靠近,想悄悄告诉你,多爱你。
很多事情永远都想不通,想不通为什么一睁开眼,你就不是我的了。
『被偷走的那五年』是香港導演黃真真的新作,本著對其前作『分手說愛你』的喜愛,進電影院看了『被偷走的那五年』。
然而,步出電影院後,除了狗血情節外,我竟彷彿失憶般,完全想不起印象深刻的片段?
而後,我重新看了『分手說愛你』和情節有些相似的『我腦海中的橡皮擦』,多年後,依舊被打動,感覺一如當年。
當我看到『分手說愛你』中男主角在機場用女主角最常問的那句:『我今天有什麼不一樣?
』問她,她搖頭,他回答:『我和從前一樣愛妳!
』那一刻我彷彿變成了女主角,忍不住潸然淚下。
當我看到『我腦海中的橡皮擦』裡逐漸喪失記憶的女主角在某日記憶重現之際寫下兩人滿滿的回憶自療養院寄給男主角時,心也不自覺跟著悲喜交集。
同樣是挽回所愛,同樣是女主角失憶,『被偷走的那五年』該有的情節都有,但與兩者相較,就是少了扣人心弦的細節。
【被偷走的那五年,給「現在」一次幸福的機會】失憶,是極老套卻總被樂此不疲運用的老梗,『被偷走的那五年』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女主角車禍昏迷甦醒後,遺忘的只有近五年的回憶。
隨著女主角努力找回丟失的回憶,我們看到五年前後的她簡直判若兩人!
五年前新婚的她,與老公如膠似漆,一天到晚打打鬧鬧,完全是個幸福的小女人;但隨著她升職加薪,成為公司裡舉足輕重的人物後,她漸漸變得目中無人,眼裡只有自己。
她開始對老公頤指氣使,不時冷嘲熱諷,與閨蜜更因一次誤會不再往來。
事業如日中天的她,與身邊人的關係卻降至谷底,但她依然故我,直到出了車禍。
醒來後,瞬間忘了這五年的事,又變回原本人見人愛的她。
為何女主角遺忘的是近五年的回憶,而非其他時間?
我們看到五年前的幸福快樂仍深刻留在女主角的記憶中,她的失憶或許正是潛意識裡不喜歡五年間那個對待朋友同事苛刻、忽略和不信任愛人的自己。
因為失憶,女主角找回了久違的幸福,失憶對她而言,是不幸卻也是幸。
人都會變,五年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一定有些許不同,只是我們總以為變的是別人,要想看見自己在時光中的改變,徹底遺忘也許是喚醒記憶最好的方法。
然而,我們沒有時光機,也無法像女主角一樣瞬間忘掉遺憾的歲月,過去只能讓它過去,但至少在不斷往前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提醒自己「莫忘初心」,不要讓原本美好的自己被生活磨滅殆盡。
【拼出了回憶輪廓,卻沒拼出情感細節】遊走在當下與過往之間的劇情,像是拼圖,一塊塊拼出女主角遺忘的時光。
但在我看來,這卻是一張不夠完整的拼圖,東一塊,西一塊,零零散散,看得出大概的輪廓,卻總有幾塊拼圖呈現空白狀態,空白之處恰好是最重要的情感細節。
男女主角的感情看似很深,但前後的鋪陳卻不足以讓觀眾明瞭兩人之間的深情?
以至於當男女主角熱烈相擁、痛哭流涕之際,滿座的觀眾竟不約而同笑出聲,我想這肯定不是導演要的效果吧?
『分手說愛你』中,男女主角從原本的兩小無猜、如膠似漆,到出現差異,最後黯然分手,情節寫實到彷彿貼著觀眾的心,正因如此,觀眾才能深切感受到女主角的心酸與不捨。
『被偷走的那五年』雖然說明了兩人分離的原因,卻不曾在細節中牽動觀眾的心,看到後來只感覺急轉直下的劇情有些莫名其妙,無法感同身受,更沒有真正被打動。
看完整部片,發現自己依然像是局外人,記得的,不但寥寥無幾,且無關痛癢。
雖然電影想表達的我都明白,但少了最重要的靈魂,我也跟著女主角失憶了。
【披著日劇外衣,卻藏著一顆韓劇的心】本片的優點在於日式小清新的拍攝風格,畫面乾淨唯美,取景處也頗具文藝浪漫氣息:兩人每年共度結婚紀念日的西餐廳;女主角和閨蜜相聚的巷弄咖啡館;蜜月旅行時,一望無際的海面上只有兩人親密依偎的身影,彷彿天地俱無,唯有愛情永恆定格;女主角白百何像百合般清新淡雅,演技也生動自然。
片中,外表所看到的一切皆像治癒系日劇,但實際上,劇情的走向完全向重口味的韓劇看齊,集合所有狗血元素:車禍、失憶、離別。
戲劇性的人生確實存在,如果能被打動,這些都無妨,可惜無法走進心坎裡,戲劇性,遂成為「為虐而虐」的莫名其妙之舉。
至於白百何與范瑋琪的閨蜜情,在電影中真是一點也看不出來,范瑋琪完全是來打醬油的,沒幾場戲,一點也沒刻劃出閨蜜情,唯一為電影加分的是她唱的主題曲。
雖然人世本無常,但我真的不喜歡太刻意的悲劇,不是只有「生離死別」的愛情才刻骨銘心,也不是只有「記得」愛情才無悔無憾。
既然已找回被偷走的五年,為何不能一起創造更多美好的當下?
回憶確實彌足珍貴,但再多的回憶都比不上此刻相愛的彼此。
時間之所以寶貴,是因為相愛有時,回憶可以無止無境,但兩人同在的時間卻有限,這不是更該珍惜的嗎?
最後「為虐而虐」的三十分鐘與整部電影完全格格不入,不如刪掉,會更好些。
這是一部關於「失憶」的電影,看完之後卻沒有失而復得的喜悅,只感覺我那沒被電影偷走的心,在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刻,真的瞬間失憶了。
最宽容的说,《被偷走的那五年》也只抵得半部好戏,没能一好到底,颇为可惜。
这个“好”的前提,它当然是放在黄真真的个人作品体系里面。
影片想复制《分手说爱你》的成功,也想借鉴《失恋33天》甚至是《和莎莫的500天》的热卖,然而,这种努力却没有避免电影在后半部分堕为《分手合约》——一部也有五年以及韩剧病之类苦情设定的电影(亦是2013上半年最佳狗屎运电影),令人失笑哑然。
好你个绝症,是不是编剧脑汁枯竭了,它就可以出来充当万金油?
尽管演员很努力在哭泣,痛苦挣扎地说“我爱你”,不离不弃,但看上去,观众似乎更想对这部电影说放弃。
开玩笑说,导演用残酷的事实来告诉所有人:秀恩爱,死得快!
我还不得不提这样一幕场景,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时,当张孝全在银幕上哭泣时,全场观众都笑了。
这种完全脱离于人物的表演风格,实在令人忧虑,电影拍摄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面对一个太过重复的爱情题材,在前半部分,黄真真的优势长处被充分发挥,琐碎的蜜月生活在DV镜头下也小有情趣,拌嘴逗乐,看得出有热恋的高温不减。
在所有手持DV拍摄的段落,你看得出导演运用得舒心顺手,似乎也是她个人擅长的纪录风格影像再现,尤其是后来重现的第一次求婚,关于迟到和等人的争执,像极了恩爱恋人的真切反应。
在这些地方,《被偷走的那五年》足可以让人会心一笑。
而在精心设计的第二次求婚,不知道是从哪边的婚庆公司找来灵感,整个场景设计和镜头运动都别具一格,大玩浪漫的同时也有新鲜感,委实有趣。
看得出,导演想活用失忆这个桥段,试图在老套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意,但编剧们漫不经心的飞来一笔也让电影显得过于随意,缺乏了真实的生活经验。
一个人可以失忆五年,可以回去和前夫同居,对方女朋友可以默认许可,但是,旧情重燃又把配角人物扔到垃圾桶的行为却难以原谅。
这不仅说明她是一个废的人物,也是编导的欠缺考虑,连带职场精英之类的段落都令整部电影显得极其失真,想一出是一出,一边拍,一边就想到当红的票房片去了。
或许,导演想夸大一份爱情的忠贞不渝,用失忆来当后悔药,挽回曾经的人生败笔。
但是,她对这种努力举动又有所怀疑——未免太过光明美好太幸福,索性丢出韩剧病,一死了之。
毕竟从多部前作的故事来看,黄真真显然是爱情怀疑论者,她并不信什么真爱感天动地,我见垂怜。
不过,《倾城之泪》会是个例外,大概从这部电影开始,黄真真就染上了无可救药的韩剧病。
从挑选白百合之类的角色来看,《被偷走的那五年》想转战内地市场。
可在如何进一步适应内地市场上,香港导演包括台湾人似乎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被偷走的那五年》一边努力靠近日常生活,从秀恩爱到吵架,莫不如此,但另一边,它在主人公陷入爱情之际,又迅速令他们抽离出生活,用车祸病症之类的东西来打碎这一切,异常的轻率,非常之分裂。
有时候,我们把这种创作上的分裂认定为外来导演的左右摇摆,毕竟,在他们拍摄的本土电影里,对爱情的理解和看法,显然要残酷和现实得多,没有那么多的痴想幻梦,连中二少女都未必买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香港导演转投内地,他们显然低估了观众的智商。
纵然内地主体观众的口味呈现多样化,酸辣不拒,但这并不是说,有些人的投机取巧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从现在的市场形势来看,真正触动到内地观众的,还是一些与本土事物结合紧密的电影题材。
在很多人眼里,“说爱你”可能是陈旧的表达,但表达方式本身并不笨拙,它可以玩出很多设计花样。
《被偷走的那五年》反复强调这项内容,却在“最后一次说”的点上泄了气,不过,这般敞开的结局,也许还是导演的本意。
“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看完《被偷走的那五年》,不知何故,脑海里想起了这句对白。
看过那么多爱情电影,无论是喜剧的、悲剧的、撕心裂肺的、平淡如水的还是冷酷绝望的,讲的都是关于不如从头来过的故事。
明明知道过去再也找不回来,却依然想把这句话讲给你听,千言万语也抵不过这一句从头来过。
《被偷走的那五年》也讲述了一个从头来过的故事。
电影中白百合扮演的女主角哭着说:“很多事情永远都想不通,想不通为什么一睁开眼,你就不是我的了。
”人生的残酷就在于,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重来一次。
看完电影我的第一感受是,如果能有一次重看此片的机会,我只会看到影片的第50分钟,然后就毅然决然的走出电影院。
这50分钟带给我的将是一段非常美妙的记忆。
虽然我会错过男女主角旧情复燃和那段非常讨喜的求婚小影片,但却也避免了后续剧情向韩国虐心偶像剧致敬所带给我的不良感受。
我宁愿只看到男女主角在喷泉旁边擦肩而过,这时女主角的记忆刚刚被拼凑完整,男女主角依然相爱却背负着过去对彼此的伤害而进退两难。
对于我来说这故事已经讲的很完美了,既有爱情开始时的甜蜜浪漫,也有因激情退去而丢掉爱情的痛苦和遗憾,更有想要破镜重圆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一个爱情故事讲到这个份上就可以了,结局如何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我只要知道他们是相爱的就好了。
电影演到这里,故事的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
在影片前一个小时失去的爱情和记忆全都找回来了,后面的一个小时还能说点什么呢?
导演给出的答案是再次把爱情和记忆扼杀一遍。
于是影片后半部分白百合扮演的女主角开始了更加悲惨的经历,那些10几年前韩剧中最常被用来垂泪的桥段都被一股脑的借鉴过来堆砌在了她的身上。
剧情从一个突兀的转折开始一路向着狗血狂奔。
女主角去见心理医生,竟然发现自己和这位长相猥琐的老男人发生过一夜情,一阵恶心席卷而来。
令人意外的是这段不堪回首的记忆的开启竟然让男女主角重燃爱火。
两个人因为出轨而离婚,然后又因出轨而复合(此处可能我的理解有偏差),这个逻辑真是需要观众换个脑子,以至于当张孝全在此段影片中痛哭流涕时,电影院里竟然响起笑声一片。
《被偷走的那五年》的后半段开始大规模的抄袭韩国电影的剧情设置。
导演让白百合得上了和《我脑海中的橡皮擦》中女主角一样的痴呆症,就连家里四处贴的黄色小纸条都一摸一样。
然而记忆一天天的消失,并不够悲惨,接下来导演又把女主角弄成了高位截瘫。
当我以为这样已经够惨了,至少应该让女主角活下去吧,可导演就是非得把她弄死不可,于是女主角自杀未遂,男主角为了不让爱人受苦而亲手关掉了呼吸机。
这真是太残忍了。
搞不懂为什么女主角一定要非死不可,明明是个好看的爱情故事,安上了一个这么堵心的结局。
只能说黄真真同学你真是太狠了。
(此处有漏洞,插上呼吸机的病人,怎么可能说的出话呢。
)我实在想不出有哪部电影的女主角比白百合扮演的何蔓更惨了。
一部电影中遭遇两次车祸,一次离婚,一次失忆,一次痴呆症和一次高位截瘫,最后还被最爱的人执行安乐死。
这应该算得上是影史最悲情女主角了吧。
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旁边的一位年轻姑娘从头哭到尾。
也难怪,以她的年纪肯定没经历过韩国电影女主角必患绝症的黄金岁月。
也许这电影真的适合那些没经历过韩国电影虐恋洗礼的观众观看。
只是现在韩国人都不玩绝症了,再把这些桥段当宝贝一样的用,有点儿老套过头了吧。
这电影的题材真心不错。
也许是出于商业方面的考量,才不得不加入那些绝症的桥段。
如果导演能把这影片前半段的节奏放缓,把叙事重点放在两个人的情感变化上而不是把疾病和绝症当成影片的重点,这电影必定加分不少。
从甜蜜到冷淡再到想要重新开始,这故事像极了美国独立电影《蓝色情人节》,《被偷走的那五年》的故事基础甚至比前者更好,但却没有拍出前者那么醇厚的味道。
如果多点儿爱情,少点儿疾病,这电影该有多美好。
爱情的绝症比身体上的绝症更有看头。
其实简简单单的讲个爱情故事就好了,生离死别的情绪真是过于复杂了。
爱情是有保质期的,有的人是一个月,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一辈子。
爱情走到最后,要么是匆匆走过如镜花水月到后来空欢喜一场,要么是能牵手到老携手还能看夕阳红的美好。
岁月走过,曾经流过。
刚开始踏入爱情之时的新鲜渐渐淡忘,生活琐碎,工作压力逐渐挤占了两人之间的空隙。
如电影所讲述的那样:婚后的何蔓变得十分强势,是职场中的女魔头,是家庭里的绝对权威,她的地位让所有人看了都畏惧。
职场中的手下对她唯唯诺诺,看见要如躲猫的老鼠一样噤若寒蝉,家里的老公(谢宇)不满于她在公司中的极强的能力有了极大的压力,甚至连和她最好的闺蜜也因为她一时的神经质而分道扬镳。
那些忘记的时光,那被偷走的5年究竟是什么?
失忆后的何蔓完全不知道。
她记得的只是和老公恋爱时的美好,蜜月期间的甜蜜。
所以,她变得懵懂和无知,想要去了解过去的自己是什么模样。
就这样,何蔓住到了已经离了婚的老公家里,去找了最好的闺蜜,找了以前的心理医生。
动机十分单纯,只是想知道这记忆中完全消失的5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失忆后的何蔓变了,温柔,贤惠,体贴,也会吃醋。
这时候的何蔓和老公之间又谈了一场重新开始的爱情。
故事在导演摄像机里慢慢延续,欢乐不断蔓延和延续,何蔓和老公两个人之间看似十分熟悉又十分陌生,一下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样的一个何蔓,让谢宇忽然之间无所适从,失忆后的何蔓没有了往日的强势和霸气,变得像一只雨天躲在垃圾桶旁的小猫一样,需要人们的照顾。
于是,一场分手后前情被橡皮擦擦除后,再次相遇,一场情不自禁的爱情喜剧剧情上演。
在这一次新的恋爱中,何蔓和谢宇又找回了往日的快乐和美好。
原以为影片会这样继续,直至结束。
但最后的反转让在场的所有人措手不及,最爱的人却要远走,寻回了爱情又怎样?
后面的悲情剧导演玩起了韩国爱情悲剧的老套路。
如果剪掉后面的半小时苦情戏,我想会更好吧,毕竟大家期待的都是美好圆满的爱情故事。
记忆中最深是男配角讲给谢宇的那句话““你人生的每一个重要场合并不都需要我出席,只要你在这些重要的场合知道我一直都在就好了。
”毕竟只是一句安慰,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和你熟悉的人离开,无能为力时只能这样一句话得以慰藉。
情深便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个人真的不是很喜欢失忆这个梗,所以对电影一般般,但是名字很有好感,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是轻松幽默的 后面就狗血了,完全没有代入感,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别的原因。
可惜,没怎么打动人心。
但是导演黄真真导的几部电影都是此类型的,倾城还比较喜欢,闺蜜太闹,偷走又太狗血了。
但是对白百合还是很有好感的,她不漂亮,但是长得很素,就是很适合小妞,虽然已婚有娃,但是演起来这种小妞还是毫无压力,不过这里哭得有点多,失去了很多她的特色,另外也是很喜欢张孝全,挺温暖的一个迷人的男人,一直演青春文艺题材的电影, 喜欢《盛夏光年》里阳光灿烂的余守恒,这里没有一点影子了,这样也挺好,总要不断前进的。
想不通我为什么会失忆,想不通我为什么会离婚。一个误会一次争吵都是婚姻中减分的因素。
失忆+爱情,前有《18,29》、《我脑中的橡皮擦》、《恋恋笔记本》,剧情本身已难有突破(求婚的桥段,记起那个波特兰人#Marry You#求婚的视频)。这就该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何蔓发现自己曾婚内出轨那一场的处理令人印象深刻,多一颗星给张孝全和白百合的投入演出。另:炮灰现女友何其无辜...
超級好看!!!!一部充滿了歡笑,幸福感,和淚水的電影!!!大愛黃真真導演的電影〜總是那麼讓人猜不透後面的劇情卻又那麼的吸引人。
打了一星我觉得还不够解气!!!!!
真的是各种哭点和笑点交错,推荐不管是结了婚还是热恋的夫妻情侣一起上电影院啦~(其实我真的是为了张孝全而看的!!!
黄真真这个导演还是蛮有意思的 香港导演用的是台湾和大陆演员 也蛮有台湾味道的 剧本情节也算是不落俗太未有窠臼 概念是由意思的 不过结局为了所谓的意外之外显得太过刻意
中国也有探讨安乐死的电影了。
多给一星为的是白百何给张孝全咖啡里加东西那一段!
最后三十分钟拖沓了
为了八月长安
感觉还不错~像色拉一样的电影...有个小泪点~谢君豪的双眼皮好宽好宽:>
5/10
完全失望的片子,
真的不想承认女导演女编剧就是这么脑残,除了恶俗无下限的煽情什么也不会。
看到一半在想还以为是悲剧原来是喜剧,到后半段又发现原来真的是悲剧。张孝全从来没出过烂片,演技越来越好。白百何太美了!好看。
各种狗血
这种电影有啥意义?
你不觉得两次求婚都拍得很棒吗?不得不说,白百合那张死僵老长脸把整个片子都毁了,巨毁!
不错 小清新 台湾风格
1.一个不怎么完美的爱情童话故事;2.两个演员的表演很棒,就是白百何的牙齿一直让我出戏,但是她还是太可爱了,要知道她已经33岁了;3.剧情就不说了,俗套得不能再俗套了;4.结尾的道理倒是还算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