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感叹荣信达黄金时期的黄金组合,导演编剧演员,服化道和声指美指,所有人都是高手,出招稳准狠又不露声色。
高手云集之下才出得来这部里程碑式的电视剧:没有一句台词、一帧镜头被浪费,大到剧本小到景别都在铺陈氛围,开篇不过五分钟就奠定了奇诡沉郁的基调,凄凉甚至癫狂,极致到近鬼近妖。
所以我说李少红的风格像奶酪,爱的人爱死它,不爱的人得绕道儿。
爱奶酪这件事到底需要些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所谓“门槛儿”略高,门槛儿都过了,爱的应该就是真爱了。
不爱奶酪这件事呢,简简单单,没啥理由。
我对不爱奶酪的人们尊重也理解,但我想指出,其中部分人大概是在跟风拒绝,道听途说奶酪不好,于是尝都没尝过就拒绝了奶酪。
不管爱不爱奶酪,我们都至少要承认,在咱们这个出品望去一片正气凛然的影视圈,少有人敢特立独行,做出来的作品锋利又冒邪气儿,仿佛鲁迅与爱伦坡相结合。
而创作团队手上有金刚钻,活儿能真做出来的,就更少。
螃蟹好不好吃先放一边儿,我们得认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个勇敢的人。
真的,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个类型片,一个标签就把人拍死在爱情或者国情里,看个戏因为伦理问题吵成一锅糊粥。
更有甚者,我得奉劝您,别一句“鬼片”就否定一切,认为这部剧在艺术上的追求与努力,是在和爆米花恐怖片儿对标。
我想,拍摄《橘子红了》的过程,或许像民国骚客写杂文,平淡了容易变流水账,激昂了却很容易落入鸳鸯蝴蝶派的窠臼。
想拿捏好分寸,外人看来容易,内里却实在是很考修为的功夫。
充满电影质感的日常琐碎,像是英国女作家们擅长的小说,你一言我一语,岁月就安静地过去,一切都貌似平静无波。
可平静无波下是从开局就在涌动的暗潮,细水长流里早有冷峻的险峰,异军突起,呼之欲出:那是命运与时代作弄下的人心,是莎翁《奥赛罗》一般不可逃脱的古典悲剧内核。
一腔热血、稚拙天真的古沛帆和宛晴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辉和娴雅。
被现实磨去锋芒,梦想无奈而必然地破灭的荣耀辉和娴雅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华和美菱。
而做了“吃人礼教”的帮凶,害人害己,可恨可悲的荣耀华和美菱们,多少年前,也都是年华正好,正澎湃扬帆的少年少女。
新与旧不断迭代,也不断碰撞,世事如一个可怕的漩涡,饕餮一样吸入多少无辜的人,却不过不断重复着自我———这样一个可怖的变化着的深渊里,又有多少个不知名的“秀禾”呢?
橘子红了,年年岁岁的红,旧的正落在地里残腐,新的又一轮红日一样在枝头上升起。
这春去秋来,正好像一代代旧的人们老去,一代代新的人们降生,所有人都在盼望着改变,希冀着不同,然而所有人都在同一条无奈的、看得见悲剧终点的路上,被命运推搡着,磕磕绊绊地前行。
秀禾命薄心高。
心中的浪漫情怀只能靠她放掉的风筝来寄托。
梦想是她仰望天空滴落的眼泪。
她屈服过,又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自己悲壮的命运。
六尺窄巷里他缓缓走来,那是成真过的梦。
容耀辉虽受了新思想熏陶,但依然改变不了怯懦的心与最后的妥协。
他雨中的告白的确可以感动观众很多次。
可是他配不上秀禾。
洁白的婚礼和洁白的葬礼,是对他命运的最大讽刺。
结局令人惋惜,秀禾这个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女孩子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却得不到想要的爱情。
与归亚蕾后来所演的,那些激烈、夸张的民国伦理剧相比,本片着实清流。
温情脉脉的伦理束缚,比起诉诸暴力、生死大仇更难以让人挣脱,因而也更难让人觉醒。
秀禾欠大嫂救助无法逃脱,大哥欠大嫂的钱和情无法面对,大嫂又因无法“生育”亏欠大哥,所有人都处在这种被帮助后的道德重担下。
秀禾并非是被强抢进府的,大嫂对她视如己出。
老爷也并非看到个漂亮姑娘就走不动道的好色中年,新婚之夜无疾而终。
或许这才是现实,秀禾其实很好逃离这一切。
但如果简单逃跑,心中却无法释怀,报恩、大嫂的亲情都在束缚着她。
寇世勋饰演的大哥开场就令人窒息,不苟言笑永远掌握主动,超人般践行自己的三观。
此外,实景拍摄确实是惊喜。
很久没见这么多自然光了。
当然导演有些地方还是主题大于故事,比如六弟和秀禾的爱情,说服力并不强。
这部剧语言镜头与后来的民国剧相比相当高了,怎么后来的类型剧能走向如此庸俗的地步?
最近很想看一部叫《半是蜜糖半是伤》的剧,可是迟迟等不来定档的消息。
深陷剧荒之苦的我在B站电视剧区看到《橘子红了》口碑极佳,体量合适,就打开看了。
标题借个梗。
对于听惯了如“不愿染是与非,怎料事与愿违”式的直白抒情,看多了高清画面疯狂磨皮和当代流行造型的我来说,在2020年回顾18年前的央视王牌剧,我确实欣赏不来阴森凄凉的OST也get不到演员的颜值(不过承认OST有它精妙的地方,演员也都非常耐看)。
此剧编剧的水平大大刷新了我对国产剧编剧水平认知的上线,是我看过家庭伦理剧中的巅峰之作。
所以,尽管本人评分原则中的一项是只有反复看全剧的才能给五星。
对《橘子红了》我可能没有耐心、勇气和时间再看一遍,但这个剧本绝对值得5星+。
第一次看李少红导演的剧,震撼,随便一个镜头都值得拿到影视欣赏课上去分析艺术手法、艺术效果。
全体演员的演技,精湛,看到他们我才知道所谓“老戏骨”不是盖的,我现在娱乐圈蒸煮的演技放到这里无疑垫底(不是踩他是事实)。
编剧琦君,我记得学过一篇她写的小学语文课文,题目忘了,只记得“栉风沐雨”这个成语是从那儿学来的,她文笔很凄美,笔下的人物命运总会让人深深的意难平。
剧中大太太为了把老爷从二太太身边抢回来,引进三太太秀禾为老爷生孩子。
表面上看,秀禾是大太太固宠邀功的一颗棋子。
然而人有七情六欲,压抑她只会引来“区区一颗棋子也有反噬主人的一天”。
秀禾与替代老爷拜堂的小叔子耀辉一见钟情,经过几番挣扎,他们发生了关系。
后来,老爷被诊断出不能生育,秀禾却怀孕了。
乍一看,非常狗血。
我记得我在老爷回乡下之前发过一条弹幕,大意是”为什么一个男人的恶要毁掉三个女人“。
后来看到老爷回橘园对秀禾的疼爱,以及再到后来带大太太骑马,挺百感交集的。
总之,这里没有哪个人物是能简单地贴”渣“、”婊“、”封建“标签的,都很丰满、复杂,有自己的个性和难言之隐。
至于”睡嫂子“这样疑似三观不正的操作,我觉得电视剧做到的是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孰是孰非没有盖棺定论,一切交由观众来思考、评判。
如今以男女主隔着棺材板一爱到底为主线的电视剧席卷屏幕,前几年虐恋“三生三世”还不够,今年直接升级到“九生九世”,以后不知道还要折腾几生几世几代人。
倘若我今后再看到剧情陷入“和好->误会->再和好->再误会”的无穷无尽无脑无趣无聊无厘头循环,我可能会怀念《橘子红了》吧。
我看了这么多电视剧,小作文也写了一把,曾经自以为看剧看得炉火纯青。
不论原速看还是倍速跳看,我都能把人物、情节分析得八九不离十。
直到看了《橘子红了》,我才知道自己依然是个对艺术、历史、人性认知肤浅的渣渣。
我之前从电视剧中学到的,不过是解析脸谱化人物、套路化剧情的“公式”。
当层层递进的剧情挟着一次次精妙的反转不断推进,当人物的命运与时代背景存在不可割裂的复杂联系时,我的解题“公式”黯然失效。
所以我只能一边拍着大腿感叹着编剧、导演牛逼,一边给自己提出做不出来的阅读理解题:1. 橘子、风筝在剧中有什么作用?
2.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全剧所有主/次要人物:大太太、二太太、秀禾、老爷、耀辉、宛晴、娴雅、编剧的人物形象3. 大太太和二太太对老爷的爱有什么不同?
4. 老爷和耀辉对秀禾的爱有什么不同?
5. 老爷对三位太太的感情各是怎样的?
6. 大太太对秀禾,秀禾对大太太,大太太对二太太抱有怎样的感情/情绪?
如何理解她们三人之间的关系?
7. 二太太和编剧的关系是怎样的?
他们对爱情的观点有哪些异同?
8. 宛晴的爱情线在剧中的作用是什么?
9. 秀禾的结局说明什么?
有什么时代意义?
……看得越细,能想到的能提出的问题就越多,这些问题我就先留在这里了。
所以,这是一篇毫无营养的剧评,想点倒拇指的手下留情。
不过我很希望有人能跟我讨论答案,评论区、私信都随时欢迎。
十年前,我遇到一个和周迅样貌很像的女孩,她叫汤婷婷,她和我一起转学到那个学校,她主动和我说话,她总是要我帮她削铅笔,她和我一起比赛,她话不多,在几个女生里面笑得最多,冬天在走廊晒太阳,她喜欢迎着阳光,她是个爽朗的女生。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周迅,对那个女孩也没来得及说喜欢,就各奔天涯。
一年后,大家初中毕业,她去工作,我则去高中上学。
一天,我和姐姐走在路上,车马匆匆,我没看到她她就看到了我,跑上来问我还好吗,我说还好,有个帅气的男子在不远处等她,她留下电话,说那是她的弟弟。
我始终没有拨打那个号码,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如果我也不再上学,我想我会打个电话,邀她一起出去玩。
我什么也没做,我只记得那个在冬天迎着阳光的女孩,叫汤婷婷。
后来我看到橘子红了里的周迅,我不敢肯定那是谁,我没想到周迅和汤这样的相似,连声音都很像。
我看到秀禾第一次见到耀辉,一直低着头,把东西交给耀辉猛地一跪,说感谢太太,然后就一路跑开。
这个青涩不懂世事的乡下姑娘,一直顺从着他人的安排,柔弱无力反抗。
我便从橘子红了喜欢上周迅这个女子了,即使她面容不够美丽,声音也不完美,可是我是喜欢周迅的。
李少红把电视拍得太美,叶锦添的服装造型设计都很符合清末,归亚蕾高高的发髻,华丽的绸缎外衣,一举一动,几句台词,便是那个孤独渴望的乡下太太,这个女人为了家庭为了完成丈夫心愿,宁愿牺牲自己和秀禾的一生,骨子里已经被传统腐蚀透了。
大妈说秀禾是她梦里的遇见的人,一看到秀禾就认定了秀禾是替她为丈夫生子的人。
高中时候,和将要为人妻的语文老师聊天,她说只有结婚生子,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女人在家庭没有生育就没有地位,谁又能批判谁?
谁又能怪谁?
黄磊老师和周迅挺配,两个文艺青年在乡间放风筝,那一刻两个人的命运早已连结,原来黄磊老师不只是徐志摩,黄磊是俊美少年,浓眉大眼,真是俊美少年。
橘子红了,是该收了,什么悲欢离合情情爱爱都该收场了。
将来我如果不结婚,请上天给我一个黄磊老师那样的男子吧。
将来我如果结婚,请上天给我一个如周迅般的女子吧。
2016.12.08曾经一直想寻找一种主义,然后踏实放心地按照它来生活,后来发现现实的复杂性根本不允许,于是就心甘情愿地堕入虚无里去了。
如今呢,我想重新出发,去面对难解的一切。
生活于我如谜一样美。
面对选择,我愿意尊重任何一种。
抑或选择跟从所爱的人,有恩于自己的人,放弃一己之私。
因为我们短暂的一生,能够真正拥有的只有他们。
我们知道无法无视他人,单单为自己而活。
与他人的连结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深刻。
但若是,为了原则,为了理想,为了信仰,放弃一切旁的也在所不惜,那更是需要勇气,更令人钦佩。
也许恩人、爱人,会受伤,会不解,但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能够达成谅解,能够获得最完满的幸福。
虽然,想实现这一点太难。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作假自欺,不可以放弃内心的执念,不可以被外界的风雨颠沛屈服,不可以忘记自己所见所信,哪怕至亲至爱的人也来反驳怀疑。
只有一代又一代人,风雨兼程地奔着它而去,历史才会在我们踏过的路途之上,滚滚地前进下去。
我们也就不白作了那尘埃。
不可不做梦。
--2017.01.07最近在读福柯,对于先前的观感产生了巨大的颠覆。
但是每一种观点都是重要的,所以仍保留上文,做以下补充说明。
原以为剧中讲述可以归结为生活的复杂性,伦理道德和追求自由解放之间的巨大冲突。
由于我们对善良的敏感,感同身受地认同主人公不去破坏恩情和手足之情,对于爱情遥遥相望正如对解放的未来遥遥相望。
求而不得,其苦其恨,可想而知。
然而福柯给予了我们重要的提醒:一切并不复杂,甚至简单到透明——伦理道德这些所谓真理都是社会历史的建构,都是权力的作弄。
尤其是剧中典型的父权制家庭中,丈夫对妻子的权力,兄长对弟弟的权力,金主大太太对被收买的三房姨太太的权力,都是整个权力系统最小的毛细组织。
当我们谈论反封建的宏大叙事时,最容易忽略,最难以抵抗的其实是这些封建家庭的细节,隐藏在亲情和恩情之下的支配和控制。
悲剧——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更大程度上是由被权力支配者的怯懦不清醒所酿成的,服从的一方比控制的一方更有力地巩固了权力的存在。
也许福柯连“梦”的合理性都否定了吧,总之真正的自由对现世难得很。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扭曲悖谬的时代里。
一方面是人文理性的深厚积淀以及后现代性的巨大批判反思,另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无比盲目恶性竞争的世俗生活方式。
我们坐拥前人的思想遗产,却比任何时候都远离自由。
我们崇拜的,也是我们厌弃的。
图景这般明了,我们却这般无所作为。
倒数第二集,以古沛帆为代表的新时代年轻人们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将女性从封建礼教中解救出来,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女性爱情,爱情是最伟大的东西,只有爱情的力量才能给她们勇气……我对此真的,嗤之以鼻。
能真正把女性解放出来的,从来就不是爱情,而是平等的权利,在当时,就是一个能像男人一样利用自己的才干去做一项工作的机会,一个独立于男人存在的机会。
古沛帆那样的人,口口声声说和封建势力作斗争,慷慨激昂,头头是道。
可是在容耀辉发酒疯质问他时,却也只敢畏畏缩缩躲在女友身后,大气不敢哼一声。
他们把爱情奉为神明,却正在用一种极端对抗另一种极端。
如果这样,那也只是时代的悲惨。
他们真正让我恶心的,是把高尚的爱情挂在嘴边,遇到困难却呆若木鸡,躲在“吃人的礼教”后面,继续用激进的高谈阔论麻痹自己。
他们用看上去“事事关己”的态度批判一切,却在变化来临时祈祷“事不关己”。
可笑至极。
秀禾偷情导致了自己难产不是吗?
就不说她背不背叛老爷了吧。
她明明知道耀辉有未婚妻,她就应该保持距离,而她还和耀辉谈恋爱,上床,怀孕。
老爷没有生育能力,如果她不偷这个情,她就不会难产而死了。
她的难产而死,自己占了一半责任,摇摆不定,脚踩两只船的渣男又占了一半责任。
我实在无法接受,他们两个谈恋爱。
耀辉和未婚妻是自由恋爱的呀。
他们两个又不是谁胁迫的。
老爷同意他们谈恋爱了,但是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不能让别人知道。
耀辉还不同意。
最后还和他哥说。
决定和未婚妻结婚,他哥都震惊了。
但还是把公司都交给了他,自己回老家了。
耀辉到乡下去找他们。
老爷最后同意耀辉带秀禾走了,但是要他放弃公司隐姓埋名,他退缩了,找秀禾告个别就走了,而且还不告诉秀禾孩子是自己的。
也是,他都要抛弃秀禾了,干嘛要告诉她呢?
我搞不懂耀辉结婚的时候摆个死人脸干什么?
不想和人家结婚,直说呀,人家又不是非你不嫁。
搞得好像被胁迫了结婚一样。
总之这个耀辉一开始就不应该撩拨秀禾,说要解救人家出去吧,给人家找个工作就行了,干嘛还跟她谈情说爱呢?
明明自己有未婚妻了。
两个人就堂而皇之的谈恋爱,上床。
把未婚妻都当成空气。
更何况就和之前家里那么穷,妈妈又死了,只剩哥嫂。
太太把地给了他们。
还把秀禾接过来。
如果留在那个家里,她以后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呢?
能过上好日子吗?
哥嫂又会怎么对她呢?
这样的电视剧的开头,让我想给它写个故事......风筝母亲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离开我了,她在离开时对我说:放飞风筝,倘若风筝飞了,幸福就会来了。
一命有玄机。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是一条很长很长的弄子,我看到的是在尽头那若隐若现的光。
两边高高的石墙似乎延伸到了云天,江南的雨季让青苔疯狂地滋生在如此冰冷的石墙上。
那样的冰冷似我的心。
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风筝是什么。
直到那天母亲用她最后的气力把风筝交给我时。
我知道风筝是什么,那像是一只白色的青鸟,没有美丽花纹。
但是依稀可见的是母亲在上面留下的泪痕。
我想在那潮湿的弄子里放飞我的风筝。
我一边跑,一边哭。
那样的哭泣声,在封闭的弄子里久久不愿意散去。
可是风筝依旧无法飞起。
最后,它挣扎了几下掉在潮湿的地上,两边是母亲曾用她温暖的手抚摩过的墙壁,而现在它冰冷的令我害怕,风筝磕磕碰碰无法飞起,我的心也随之震动。
二与他的邂逅。
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我收起那长长的线,蜷缩在墙角时,听到了陌生却令我的心跳不止的声音,那是什么碾过石阶。
声音突然戛然而止,接下来是脚步声。
稳重而清晰。
我看到了一双黑皮鞋,发光的皮面上沾了雾气,大褂的边沿整齐。
当我抬起头挂起泪珠儿的双眼看着他时,看到是他清澈的双目,眉羽之间透出的是一种夺定。
灰色的大褂遮不住他的英气。
他有亲切的笑容和宽大的手。
他的手上拿着我的风筝。
他似乎是从那个若隐若现的光芒走出来的,他是谁,他是来救我的吗?
可是这样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
我赶紧站起,从他的手中夺回我的风筝。
正欲离开时,他的话让我停下匆忙离去的脚步来。
他看出了我的不安,温柔的说:“别害怕,风筝不是这样放的。
走吧,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那儿是放风筝的好地方”。
不知道是什么牵引着我,带着满脸的疑惑跟着他到那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前。
当我带着不解看着他那俊秀的脸庞时,他说:这是自行车,你坐在车后座上抓这我的衣襟。
当他牵着我的手时,奇怪的是我没有做任何挣扎而是顺从的接受。
那是温暖而厚实的后背,让我感到久违的塌实。
自从父亲死后,就再也没有依靠过这样温暖的后背了。
三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
那是一片广阔无垠的田野。
他娴熟的将风筝放飞了。
我开心的笑了,很久没这样笑过了。
仿佛逝去的快乐开始一点一点地滋润早已干涸的心田。
感到开心与快乐是从心里传来的,那样的感觉像听妈妈唱歌谣,像盛夏喝着甘甜的井水。
他告诉我怎样放风筝,并讲了许多我未曾听过的故事。
他告诉我有一个叫自由的新世界。
看着他在风中夸夸而谈的样子。
风吹乱了他的发绪,也吹乱此时我的平静的心。
他说了他的理想,他的未来,他的一切。
我害怕他问我这一切。
因为贫困,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背负,就知道放弃。
是他,在一次唤醒了埋藏在心底的梦。
就这样,他的笑声渐渐地感染了我,那是我见过最美丽的笑容。
莫非这是母亲说的幸福吗?
我找到了幸福了吗?
五分离。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风筝突然断了线,我的泪不知道为何流下来。
我惶恐地问他,它去哪里了,我们把它找回来好吗。
他却笑了,他说:傻瓜,它去找它的幸福了。
是幸福吗,是母亲和我说的幸福吗?
我静静的看着他,渴望他把我带走。
他拿起放在胸中的怀表,轻声的说他要走了。
看着他远走的背影我用尽我的气力大声喊到:你能带我走吗?
可是这声音被无情的风声给吞没了,在广袤的大地上这声音变的如此微弱。
我多希望他能回头,我听到的隐约听到风带来了他的声音:“回家吧”!
回家吧,是呀,我也想回家,可是我的家在哪里呀。
母亲离开后我就不知道什么是家了。
而现在他也要走了,是把我的幸福一并带走了吗?
快乐都是那么短暂吗?
我还会再见到他吗?
他似乎走的那么匆忙,我不能再跟着他的足迹去寻他了。
至今我依然可以回忆那日的每分每秒的光景,闭着眼睛追溯每一点滴,而别离让我心痛。
天国的阶梯,突然消失在云间,我独自仰望云天,早已经没有风筝的影子,也早已没有他的声音回荡在这空灵的世界。
五别。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在民国初年元月。
在那样动荡的年代,那样平凡的一天里,我的心在似乎不在漂泊了,安静了。
可是那又是为什么,我用手捂住心。
那么的温暖,那么的甜蜜还带着一些刺痛。
温暖,甜蜜是爱吗?
刺痛是因为他的走吗?
在那样的夜晚,我会时常想起他。
可是早已无心爱良夜了。
这样的夜,思念似水滴,没落就干了。
我似一朵寂寞无开主的花,孤独的等待着。
那日的暗香浮动在这样的良夜。
有时候,爱是坚韧的。
可是,有时候它更是一池碧水,一窗月色,一缕幽香,短暂到不能用手指写的完。
原来,爱的错手,只是瞬间。
似断了线的风筝在刹那间消失了。
六爱。
人约黄昏后没有开始何为结束,他蜻蜓点水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然而他却选择这样的突然消失在我的世界里。
他静默的关闭了我通向他世界的门。
在爱中,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是,去寻他时候,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了。
无论你在哪里,待走完沧桑人生,我们会再见。
即使我知道蝴蝶飞不过沧海,可是要知道,浮花浪蕊的人生,哪里那么容易就断了。
原来,这一切都将要随风筝而去。
从头开始注定就是悲剧收场 橘子红了 美得让人心碎很喜欢听片尾曲春去春又回来 花落花又开,冥冥之中谁安排 缘来应不应该接受这份爱结果 是悲哀 春去春又回来 花落花又开冥冥之中谁安排 缘来应不应该接受这份爱 结果 是无奈 好不好 坏不坏 远不远的未来 伤了的伤心 痛了的痛苦 是你留下的现在 走了心中的 留下忘记的 生活本来是无奈 无奈 无奈
印象不深
小时候看的,整个氛围不错,李少红的代表作,很好看印象最深是新娘如洞房,那个时候的周迅,很稚嫩,和演他丈夫的形成强烈对比,为什么要和这么老的男人入洞房
相当的慢及细致
当时年纪较小- -陪着老妈看的- -基本忘记是悲剧吧还是一个大叔老牛吃嫩草的故事?!
慢!!!
故事性较弱,整个故事推进得很慢。
年少回忆。
不太好看。
演员阵容的华丽也掩盖不了这让人恶心到姥姥家的题材和剧情。
1,一眼让人看到结局的故事不算个好故事;2,周迅在这里以一只猫的姿态出场;3,下一部吃饭该看什么了
那时候还不萌周迅
这个海报咋这么恐怖?乍一看以为是蔷薇红莲的姐妹篇,点进来一看发现是这个!小时候我妈妈一看我就说这是橘子烂了,结果也跟着看完了
这造型多适合演恐怖片啊~~据说这片子里有林申?哪个路人甲是啊~~
黄磊童鞋,你干么非要把自己往文艺青年这范儿上靠呢?你图什么?图什么????
叶锦添设计的秀禾服居然被炒成传统婚服???这剧服化道也和清末民初没关系,比如那种额头上的小扫把头是1920s中后期的时尚。
封建残余
q配乐把我送走了……
绝对是一部良心品质古装剧。年轻时的黄磊真是将文艺男演绎的出神入化,周公子那个楚楚动人,娇小玲珑的样子呀,真叫人爱到了骨子里。老爷和大太太真是最好的绿叶,演技扛扛的。哭戏呀,哭戏,当时看得我也哭得是肝肠寸断的!必须力挺的一部作品。
很赞 高手拼戏 我享受
鬼片一部,七月半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