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蔓璐和妈妈桑年龄妆容差不多啊,我以为是两个妈妈桑对垒,结果居然是舞女,嗷嗷嗷。
学生装,吓死我了。
第二集,二妹老是要让大姐见初恋,什么情况啊,管太宽了吧,陈年旧事,何必再提,让大家不开心。。
第三集,二妹管太宽了吧,什么都敢管,越帮越忙还偏偏自信的不得了,什么都搞的乱七八糟。。。
第四集,算了没有第四集,受不了了。。。
来看看评分,一下子就放心了,不是我的问题。
还有,剧情太拖沓,我不是来看画面的,我是开看剧的,这是一帧一帧放的么,快进2.0都慢。。。。
就在电视剧市场“烂剧”频出之际,又一部改编自国内经典文学、同为翻拍剧的《情深缘起》(原名《半生缘》)加入其中。
上线不到四天,这部剧的口碑走势,犹如近期被党媒批评的新版《鹿鼎记》——豆瓣327条短评中,清一色“一星”差评。
不出意外,这可能会是今年又一部豆瓣下三分的口碑烂剧。
《情深缘起》是根据张爱玲经典小说《半生缘》改编,由刘嘉玲、蒋欣、郑元畅、郭晓东等人领衔出演, 讲述上世纪三十代旧上海时期,一对姐妹花深受时代命运荼毒的悲惨故事。
从项目立项、到主要演员选角公开,再到正式定档播出,《情深缘起》一路走来,颇为不顺。
先是官宣的“刘嘉玲、蒋欣”两位演员遭到市场强烈不满,随后便是该剧的“播出难”问题,从早早被北京卫视买下版权,到今年5月传出播出、定档发布会召开完毕,到临时被撤档……再见面时的《半生缘》,已摇身一变成《情深缘起》,且集数由原来的50集被删改至48集,播出模式由昔日的台网剧,临时改为“空降”的全网剧。
命运之惨,无法言表。
然而,悲剧的命运亦无法掩盖大众对这部剧的愤怒。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制片人何琇琼(琼瑶儿媳)打造“成功版”《半生缘》(蒋勤勤、林心如版)还依赖于精准独到的“琼瑶式”选角,那么二十年后的何琇琼、乃至于琼瑶本人,都丧失了当初的“视觉审美”。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新版《半生缘》的失败。
作为经典文学IP剧的又一个典型失败案例,这部剧能够给到市场的启发有哪些?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经典文学影视剧,为何在新时代语境下,就丧失了原作独有的风韵。
《情深缘起》剑指“演员选角”,“没落”的琼瑶式选角对何琇琼略知一二的观众可能知道,何琇琼不仅仅是琼瑶多个儿媳妇中的一个,也是深受其“琼瑶文学”、被市场称为继承“琼瑶衣钵”的著名制片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琼瑶就与这位儿媳妇,联手打造了多部“琼瑶剧”,比如秦汉、刘雪华版《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以及《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多部作品。
98年后,琼瑶开始进军内地市场,她与儿媳妇何琇琼又联手打造出了红遍两岸三地的《还珠格格》三部曲、《情深深雨濛濛》、《一帘幽梦》等多部影视剧作品。
当然,这些作品中,何琇琼并非每一部作品都担任独立制片人,但在与琼瑶的不断磨合下,两人之间的默契,观众还是有所耳闻。
而琼瑶式作品,除了独树一帜的影视剧风格外,“演员选角”就成了其从业生涯中最大的闪光点。
那些年凭借琼瑶作品走出的“琼女郎”们,无不在两岸三地拥有着超高人气与知名度。
当红者,如内地四大花旦之一的赵薇,如今已为人妻的林心如等。
如果说琼瑶本人的“选角”眼光不行,是从2011年那部饱受市场争议的《新还珠格格》开始,那么她的儿媳何琇琼在这版《半生缘》中,则将其晚年时期的“看走眼”发挥的淋漓尽致。
《情深缘起》这部剧中,观众的负面苛责一半以上是出在演员身上。
暂且不提刘嘉玲、蒋欣两位女演员在剧中的演技成色,让50余岁的刘嘉玲出演原著中仅27岁出头的顾曼璐本就不够合理,加上剧中她与年龄已有37岁、一直被市场公认为“骨架大”的蒋欣,搭配出演姐妹,着实让人感到一股违和感。
“这不是顾家姐妹受难记,这是霸王姐妹花勇闯上海滩”、“顾家姐妹包养祝鸿才吧,蒋欣那大骨架哪里像是要被强暴”、“这是老了20岁版的《半生缘》”……网友们的言论不免有些过于苛责,可“演员选角”的失败,的确让该剧遭受到来自全网的口诛笔伐。
就更不提剧中被“偶像化”后的琼瑶式剧情,排比语句、贫困人家却依旧穿的光鲜亮丽的服饰,以及搭景过于简陋化的旧上海时期。
实际上,蒋勤勤、林心如版《半生缘》播出时期,也曾遭到原著党批判。
剧中对于原著小说中的重要剧情常常以“琼瑶式”剧情处理,譬如顾曼桢与沈世钧之间的初次见面,就被改编为“公交电车上女主忘了带钱”,这种略显偶像剧风格的处理手法,实则与张爱玲原著风格颇为不符。
但蒋勤勤、林心如,包括李立群在内的几位主演精湛的演技和贴合原著人物的形象,为该剧加分颇多,也成为不少8090后心目中的经典回忆。
“儿时被李立群老师恐吓的心理,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与周边的朋友聊到该剧时,朋友们一致反馈道。
相比起原版,改名为《情深缘起》的新版《半生缘》,或许真的应该改名,起码大众不说,观众绝看不出刘嘉玲、蒋欣与饰演顾家妈妈和奶奶的演员,为“三世同堂”。
看完前几集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其实蒋欣是特别适合这个角色的,她甚至比梅艳芳和林心如更适合,本来是可以非常轻松就能驾驭的角色,但因为剧本的原因,演成了傻b。
嘉玲姐也算是有味道的女演员,我个人非常喜欢她的表演,但在这部戏里,我甚至觉得她并不是被迫做妓女的,她是自愿的,她甚至是喜欢这种做妓女的感觉,很难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年过半百的,曾经的金像/金鸡影后演30多岁复杂的顾曼璐的,是因为家里四千万的古董花瓶需要护理费了吗?
我喜欢的两个演员,并且还是演技比较不错的演员,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竟然是这样的结果,除了失望,还有难看,真的很难看,难看到张爱玲想秽土重生,难看到你觉得于正都可以写的比这个强一点。
现在的国内编剧和导演水平真的有些拉胯,最近吃瓜,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口碑竟然都在扑街,让我不禁反思,我们观众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资本还可以在文艺界做出多少屎来喂观众。
完全没有感觉,蒋欣不适合演曼祯,没有那种清纯温柔又楚楚可怜的学生气,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年纪上更适合去演曼路。
嘉玲姐姐倒像个混上海滩的大姐大,感觉舞厅都是她的,看的我好出戏。
不是演员演技不好,而是角色太不适配。
更离谱的是顾家那两个老太太,都能和曼路当姐妹了,一点都不像从外地搬来被迫在大上海求生存的那种乡下人,倒像是养尊处优没事打打麻将的上海老太太,看不出他们生活拮据,俩人穿着时髦,擦粉涂脂,保养的挺好。
还有演员的口音,不说了,唉,编剧和导演真是毁了一部经典拍成了中老年偶像剧!
一星也不想给
这部剧讲述的故事是根据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改编的。
其实这部剧一开始开拍的时候也叫《半生缘》,就原著本名。
但后来拍着拍着几经撤档下架,好不容易今年才开播,就很识相地改了名叫《情深缘起》。
可能制作组也是知道自己搞出了这么个渣渣东西,用原名会被骂死吧。
张爱玲原著《半生缘》中讲的故事,发生在旧上海。
姐姐顾曼璐为了养家,年纪轻轻就辍学当了舞女,靠被有钱的大佬包养赚了不少钱,养活了全家人。
不相信导演和制作方看不出来演员根本不适合,就是故意的!
要么是为了夕黒潜?
要么就是某些演员是投资方?
总之根本不是为了拍好剧。
就是大忽悠!
拿观众当沙子忽悠呢?
不知道它们是沙子?
还是观众是沙子呢?
最近这几年,娱乐圈乱象丛生!
背后的猫腻怕是都见不得光吧?
是谁把内地娱乐圈搞乱了?
它们又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背后的黑手又是谁呢?
恐怕水太深了吧?
绝对不仅仅是表面现象!
更不仅仅是为了夕黒潜吧?
我其实上学的时候很喜欢刘嘉玲,她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部剧实在是让我觉得很尴尬,之前林心如演的秀丽江山强行装嫩就很出戏。
刘嘉玲这个年纪出演自己实际年纪除二的角色真的是不忍直视。
作为我曾经很喜欢的演员,希望你可以像斯琴高娃那样演绎适合自己年龄的角色,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成为一个传奇,而不是一个笑话。
如果你没有看《情深缘起》,你会感觉这是一部烂剧。
如果你去真的去看这部剧,你就会发现,它真的是一部烂剧。
《情深缘起》改编自《半生缘》,张爱玲小说却洋溢着齁死人的琼瑶味儿。
什么是琼瑶味儿?
简单来讲,大概满足三点。
其一,女主必须爱哭,眼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其二,剧情通常是高富帅搭配灰姑娘,两人总会爱得死去活来。
其三,台词必须不说人话,文绉绉是标配。
《情深缘起》第一集完美地呈现了琼瑶剧的三板斧。
蒋欣扮演的曼桢哭了,富家少爷沈世钧拒绝继承家业,来上海当打工人。
高中没毕业的顾曼璐至少说了两次文绉绉的台词(这三点下文会详细点评)。
其实在开播前,我们就能从宣发物料中预测,它就是一部琼瑶剧。
新《半生缘》的制片人是何琇琼,琼瑶儿媳妇,一个能完美继承琼瑶精神的女人。
早在2002年,何琇琼就以制片人的身份操盘林心如版《半生缘》。
那部剧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多半因为蒋勤勤和童年滤镜。
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看林心如版《半生缘》,它不过披着张爱玲小说的外衣,却拍成了一部虚假失真琼瑶味儿的偶像剧。
曼桢坐公交车忘记带钱,售票员讥讽她像有钱人家的小姐,竟然想逃票。
穿一身粉色大衣的曼桢,确实像不差钱的白富美。
曼桢很尴尬,世钧仗义相助,帮她买车票。
这是曼桢世钧的初相遇,完全没有按照原著来。
我不认为影视改编必须要遵循原著,而是认为,改编是为了呈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是变差。
02版《半生缘》的改编搞砸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曼桢就不该穿得像富家小姐。
因为贫穷始终是顾家的生存焦虑。
为了养家糊口,曼璐辍学退婚下海一条龙,她失去了拥有爱情和更好人生的可能性。
因为贫穷,曼桢加班加点挣钱,不敢答应世钧的求婚,希望推迟两年谈婚论嫁。
张爱玲为了突出曼桢家窘迫的经济状况,甚至让世钧曼桢在一家苍蝇小馆相遇。
世钧叔惠没去常吃的馆子,因为春节关门。
叔惠进苍蝇小馆,直言餐馆脏,可以推测他们俩常去的馆子应该高档干净。
大家都是同一个工厂的同事,曼桢叔惠和曼桢去不同的馆子吃午饭饭,这是民国版的上海折叠 。
曼桢世钧的初相遇,是张爱玲精心布局的结果。
02版没有遵循原著,我也勉强接受。
但我不能接受的是,曼桢穿得像有钱人家的小姐。
她这样的穿衣打扮,摧毁了整个故事的根基。
看过《情深缘起》第一集,我发现曼桢穿得依旧很时尚。
和02版相比,她更加有钱了。
同一工厂的打工人讨薪,吐槽公司欠薪不给。
在公司担任会计的曼桢秒变和事佬,她主动掏钱让受伤的打工人治病,积极号召大家捐款,希望息事宁人。
打工人与公司不发工资的矛盾,因为曼桢三言两语,就变成了打工人捐款给伤者的慈善现场。
这惊人的主角光环,可以让讨薪的打工人变成傻子吧。
这次讨薪事件不过是机械降神,让男主沈世钧看到曼桢的善良光环,推动两人的感情。
看国产偶像剧的观众都老了,国产偶像剧的情感逻辑还没变,女主一定要散发着善良的光环,遇见一个发现“她好善良,然后爱上她”的男主角。
言归正传,《情深缘起》让我不满,她在第一集已经暴露了三大硬伤。
其一、没有姐妹相。
关于《情深缘起》的选角,网友已经多次吐槽了。
蒋欣刘嘉玲年龄太大,气质太悍,黑社会大姐姐的脸不适合演上海乱世飘零姐妹花。
对此,我不反对。
请允许我说一句,蒋欣嘉玲主演《半生缘》最大的问题是她们根本不像两姐妹。
世钧叔惠去百乐门开花魁大赛,世钧没有看出曼璐和曼桢像姐妹。
曼桢去医院拿药,张豫瑾也没一眼认出已经长大的曼桢——在原著中,张豫瑾第一眼看到曼桢,还以为是曼璐。
这样的安排符合演员形象,违背故事逻辑。
张爱玲曾经给夏志清写信,将来《半生缘》影视化,建议曼桢曼璐由同一人饰演。
这个建议非常棒。
曼桢曼璐是一命两体的双生花。
因为相貌相似,曼桢不可避免地复制曼璐的命运,成为向原生家庭献祭的牺牲品。
曼桢得到过曼璐的恩惠,受过高等教育,变为自食其力的小白领,有过相濡于沫的爱情。
但即便如此,她依旧是曼璐的妹妹,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职业遭人歧视的交际花。
当曼桢去世钧家做客,世钧父亲沈啸桐看到曼桢,想起多年前保养未遂的舞女曼璐,他从心里就抵触曼桢与世钧交往。
姐妹俩相貌相似 ,从这一刻变成了世钧曼桢爱情的最大负资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曼桢世钧的半生缘不仅他们两人的失败,更是两个家庭的互相抵触,两个阶层的不可调和。
曼璐成为舞女,用最高尚的初心干着让人歧视的工作。
在富有阶层沈家看来,这些人只配玩弄。
如果曼桢曼璐不像姐妹俩,沈啸桐将会用什么样的理由嫌弃曼桢?
又有什么理由比姐妹俩更相似导致曼桢世钧分手更让人无力?
期待编剧给一个比原著更好的理由。
其二、文艺腔。
什么是文艺腔?
“文艺腔”原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们生硬的欧化或日化的语言。
现在是指一种不自然的文风,以及与现实语言有一定距离的、书面化的语言方式。
《情深缘起》的编剧是真勇敢,曼桢曼璐都是文艺腔达人。
我曾吐槽过,《情深缘起》预告片中,曼桢套用徐志摩的诗句诉说自己的爱情观,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尾的骚操作。
“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结果,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在第一集中,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曼桢劝曼璐离开百乐门。
曼璐不同意,而是有感情地朗诵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名句。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这个编剧真有学问啊,竟然还读过《红玫瑰与白玫瑰》。
其三,巧合过多。
任何依靠巧合推动剧情的电影,都是耍流氓——这是罗伯特·麦基的名言。
如果他没说过,那就是我说的。
《情深缘起》在第一集用了大量巧合串联各色人物。
为了让世钧见识到曼桢是个善良的女孩纸,一群打工人来讨薪了。
为了让曼璐初恋张豫瑾出场,曼桢那位在第一集中始终没有露面的奶奶(原著里面是姥姥),哮喘病发作了。
为了让世钧与曼桢多次相遇 ,叔惠也开始带世钧去百乐门看花魁大赛了。
这些事都经不起细想。
比如,打工人要讨薪,曼桢用治病要紧号召捐款就顺利转移矛盾,打工人是任人摆布的傻子?
比如,曼桢给奶奶拿药,张豫瑾是一个县城医院院长,怎么在上海的医院像员工一样工作(剧中完全没有交代啊)?
比如,为了让世钧出现百乐门,许叔惠的高情商人设完全坍塌。
世钧第一天到上海上班,要在许叔惠家借宿。
下班后他第一时间应该去拜访许叔惠的父母。
就算世钧不懂人情世故,像叔惠这种高情商的人,在看到世钧不想去百乐门后,也会做别的选择。
叔惠本来就是苦出身,短短两年就成为科长,他察言观色的能力超乎常人。
第一集中的叔惠就是低声下气的社畜,完全没有展现他高情商的闪光点。
我这样分析《情深缘起》的剧情,或许有人说,这就是电视剧,没必要这样较真。
当然,大多数电视剧就是打发时光的东西。
但因为这是张爱玲原著小说改编,我是爱之深,责之切。
我对《情深缘起》的评论也会带着严肃的心态,不会因为它是电视剧,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馒头咸菜也能填饱肚子,但不能说天天吃馒头咸菜就值得拥有。
看完这篇评论,或许有人说,看完第一集就下结论,太仓促。
这话也有道理。
如果你对《情深缘起》感兴趣,欢迎关注我,我会继续追更。
我很想看看,这部让我看完第一集就像吃一坨翔的剧,能否吃出玫瑰花的香。
单说电视剧,就剧论剧。
《情深缘起》我是追着看完的,还因为这个充了爱奇艺的会员。
我觉得这部剧没有那么差。
关于这剧不好的地方早已有人吐槽,我和大家说一下我觉得好的地方。
我觉得在电视剧反映的就是现代故事,顾曼桢这样的女孩子,在我们这个时代时代还有很多,怎么讲?
生存都是不容易的——真没想到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找工作那么难。
曼桢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才在亚美绸缎厂谋到一份工作,但是亚美绸缎厂经营得并不好,但凡进一个人,就要出一个人。
曼桢就是被“计划”掉的那个人,这样后进厂的沈世钧才能被留下。
曼桢被裁掉之后,找到的工作就比较零碎了,要么是接稿子回家打字,要么是做计时家教,要么是去孤儿院做老师,前两份工作都没能提供一种长时间的群体内的工作氛围,后一份工作孤儿院薪资微薄,工作职责不清晰,既能看到曼桢教孩子们画画、做手工、做游戏,又能看到她晾晒床单——身兼老师、保姆、杂工多职,继续在这里发展下去,她最多做到院长,但孤儿院院长首先要能保证院所的正常运转,试想她在孤儿院里当几十年教师,到社会上为孤儿院募捐,可能还不如一个明星来得有效(比如当时上海第一名媛杜小姐)——曼桢只考虑到要给孩子们爱,却不能给孩子们提供更适合社会选拔的教育——如果想做一个教育者,她更应该去正规学校,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再来孤儿院不迟,这样她将能对孩子们起到更大的影响力。
有个好的领路人很重要——曼桢的情感之路,和她的职业之路是很像的,充满了冲动,但是没有缺乏分寸感,比如她和沈世钧恋爱不久就随他去了南京沈家,这就让沈家人感觉很冒失,而且曼桢一开始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就抢着说自己是沈世钧请来的家庭教师(本来沈世钧想说这是我的女朋友、我打算与之结婚的人)。
这就不免让沈家太太和沈家大儿媳一开始就看低她几分。
又比如说沈世钧和曼桢重新回到上海之后,顾家一直在问曼桢她的男友啥时候来提亲,好确定两人的关系,但因为沈世钧的拖延,一直到两人买好船票打算逃离上海,沈世钧都没有正式来顾家提过亲,甚至吃过一顿饭。
又比如张豫瑾到顾家小住,和曼桢提过他将到一个能帮助更多人、但是更艰苦的地方去,问曼桢愿不愿意一起去,曼桢在感情失意之后打算去找张豫瑾,但临行前又留了下来。
又比如沈世钧因要资助孤儿挪用公款被石翠志发现,翠芝拿此事去质问曼桢时,曼桢说世钧的行为是“挺身相助,他是太善良了”,真是让人彻底无语!
这已经不是没有分寸,而是没有原则了!
富养女儿未必合适——顾家对小女儿曼桢,可谓是富养了:姐姐去当舞女,妹妹去读大学;姐姐养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妹妹把工资交给妈妈还得硬塞。
《情深缘起》全剧里,妹妹顾曼桢主要负责的就是在风花雪月、伤春悲秋,最后拿着一张船票和男朋友一走了之(虽然没走成)。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感觉是曼璐把曼桢养得太饱了。
曼桢失恋,全家跟着阴雨连绵,奶奶和妈妈都心疼得不行;曼璐怀孕,妈妈给她做饭是买回市场上的烂菜再挑挑拣拣。
妈妈和奶奶仿佛把对两个女儿的爱都给了曼桢,然后,曼桢就负责宏大叙事就行,曼璐则需要继续负重前行。
曼桢好了就行,曼桢幸福了就行——这就是奶奶和妈妈对她的期待,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曼桢,一直说要养家要救姐姐,最后还是拿起了和沈世钧远走高飞的船票。
门当户对影响婚嫁关系——在《情深缘起》里是,在现在社会环境里依然是。
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首先遭遇沈家长辈阻挠,就在于这四个字。
如果他们出生在现在社会,顾曼桢是家有失足妇女的小家碧玉,沈世钧是家里开皮草店的富二代,这家庭实力和家庭背景,9成还是会遭遇阻挠。
就算不考虑沈家长辈反对这层,曼桢心里就没有压力了吗?
有的,她在沈家第一次见到沈太太,自我介绍就是“我是沈世钧请来的家庭教师”,而不是大大方方地等待沈世钧把她介绍给沈家人。
虽然曼桢很坚强地在不待见她的沈家留下来,力图让沈家人接纳她,但是她始终没有堂堂正正地提出“是你们家沈世钧请我来和他结婚的”,一直到她离开南京,她给沈家人印象都不是那么“光明正大”。
沈啸桐给她设置的角色是“做小”,体现的就是沈啸桐本人对“门当户对”的理解。
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曼桢的遭遇让我想起这个梗。
在这部剧里,张豫瑾是医生,同时也是一家乡村医院的院长(后来选择投入红色事业),祝鸿才是才记洋行的老板,许叔惠是亚美绸缎厂的科长(被迫离沪后很快自力更生,后来带走了石翠芝),曼璐是百乐门舞女(这个职业不光彩,但是她做到了花魁且为才记洋行打下早期的基础),石翠芝是隆泰皮草公司的经理(虽然是家族股份企业,但她凭借名媛圈的交际能力提升了公司影响力),因为在各自职业里做到了精纯熟练,他们对于人生的选择自由度明显更高。
即使不和富二代石翠芝、沈世钧比,就和同一起点的张豫瑾、许叔惠比,顾曼桢的职业自由度和影响能力也是显得很小——张豫瑾已经能选择新的工作和生活地区,许叔惠已经能在南洋立足并能照顾好石翠芝下半辈子,就是总说自己没得选的姐姐顾曼璐,也在金钱上为全家生活提供了舒适度(不但供妹妹读完大学,家里还长期雇了佣人)。
当经历了不少事情,顾曼桢终于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不禁痛恨起自己的无力。
本剧名为《情深缘起》,对于顾曼桢来说,这“情”是爱情,她让自己的生活随着自己的爱情变化而走,产生了起起伏伏的一系列故事。
不过,顾曼桢终究还是幸运的,就像姐姐说的那样:你还年轻,你有无限的可能,就算摔一跤爬起来,一点事都没有。
加上编剧照顾,曼桢的幸运一直持续到大结局:和沈世钧终成眷属了(虽然感觉这改编狗血,但是给人希望总是好的)。
综合以上,我觉得此剧对张爱玲《半生缘》的改编,加入了很多当下社会的思考,在顾曼桢身上,体现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所以,顾曼桢这个角色虽然对很多观众不讨喜,但是她的确是很多年轻人的写照,能引发观众思考,并非一无是处。
魔改的《半生缘》,喜提3.2分,实至名归《情深缘起》本来说好的,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
却不敢用《半生缘》这个之前翻拍过两部作品的剧名,临时改名,已经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开播之后,改名之举却让观众觉得“真赞”,说明剧组真有自知之明。
三个字:改得好。
直到大结局,看到顾曼桢和沈世君终于牵起了小手,走向新生活。
我们终于知道,《情深缘起》跟张爱玲的作品实在没有半毛钱关系。
万万想不到啊,就曼桢这个壮实的体格,祝鸿才还是大着胆子对她下手了,不过,他的下场更惨。
而在小说里,曼桢的父亲早逝,她都没有那么惨,毕竟,她的妈妈什么活儿都做不了,顾家还有当舞女的姐姐曼璐顶着。
她的人生,之所以走向悲剧,正是从被祝鸿才强暴开始的。
自从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她的人生,牺牲就是主题,追寻爱情,只能在梦里。
多年过去,有多少观众,还在为那句“我们回不去了”唏嘘不已。
所以,整部剧看下来,你就会发现。
大写的“格格不入”。
曼璐不像是为生活所迫的舞女,她竞选“花魁”,就是把做舞女当成事业了。
一出场,她一点都不在意能不能找个有钱人上岸,气场全开,把祝鸿才衬托得像个卑微的小跟班。
张爱玲曾说自己,“我只会写阿妈她们的事”,而能把阿妈她们的事,写得如此出神入化的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不可能如此俗气。
顾曼璐的吐血而亡,是那个时代的穷苦女性的悲哀,但顾家大姐姐,不是圣母心,她也会计较。
她对于妹妹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绝不是《情深缘起》中,恨不得自己能一直当妹妹保护伞这个样子。
事实上,一个家庭中,只要有兄弟姐妹,对父母能提供的资源的争夺,就无法回避,此乃人性。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开始,就有兄弟抽签,谁上大学、谁在家种田并照顾父母。
《大江大河》中两姐弟,就是以姐姐牺牲自己,成全了弟弟的学业。
而家中有两姐妹的,除非父母真正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不然姐妹俩互相攀比、暗中较劲的,都是常事。
《金婚》中文丽老师与她二姐常年合不来。
为什么张爱玲笔下这个角色,会有血有肉呢,因为曼璐虽然很疼妹妹,但那是出于骨肉亲情,但是她心底里,其实也会稍微嫉妒妹妹的,清纯、清白,可猜测她比姐姐有更美好的人生。
都是顾家的姐妹,凭什么曼璐她年纪较大,就得过得那么凄惨?
痛失初恋,流落风尘,无法生育,遭夫嫌弃。
而妹妹却可以跟心爱的男人在一起,妒忌,是出自于人性。
而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一般人无法完全扭转它。
所以这是悲剧的伏笔,曼璐不能生育,想利用妹妹为祝家续香火,所以她是帮凶。
真解是,临死之前,她会后悔害了妹妹,但如果时光重来,她可能还是这样的选择,毕竟,没有人能猜到自己能活到几岁。
服装方面,初期就太过华丽,舞女又不是真正的大小姐,服装应该是艳丽又造价不高的,攀上祝鸿才后,才渐渐有高档货上身。
一出场就有尊贵感,谁信你堕落是迫不得已呢?
而曼桢(蒋欣),也不像是被家人保护得很好的小白兔,身型体格,到后面给过好几次特写的裸色短靴,女主从第一集到大结局,都让人出戏。
特别是结局设定她在被侵犯后,却没多久就反转,看得人头晕。
既然曼桢能三下五除二地,就将祝鸿才捆在床上,再放一把火,将整个房子烧掉。
为什么她之前没有力气反抗呢?
下面这一段更是“琼瑶”式的煽情。
曼桢的画外音,随着火起而响起,“一场意外大火,烧掉了旧日的枷锁,埋葬了制造悲剧的旧世界,也让我浴火重生……我自由了。
”剧终于结局,观众们也自由了。
还有,她们的妈妈,也不像妈妈。
演顾妈妈的演员,只比嘉玲姐大几岁。
一般来说,女儿总是妈妈心头宝。
看到顾曼璐为了撑起整个家,而去当舞女,当妈的心应该在滴血才对,而《情深缘起》中的妈妈,对于女儿去挣快钱,好像很无感,平时里打扮得还挺标致。
祝鸿才也不是祝鸿才。
拼命打扮还是太帅。
钱是女人的底气,顾家如果原本是有钱人,绝不至于爸爸一去,就逼得曼璐牺牲爱情和前程去百乐门。
祝鸿才的人设是四十岁左右,他为什么能让曼璐产生想嫁之心?
不就是有钱嘛。
钱更是男人的底气了。
有钱的祝鸿才,到了曼璐家,就低声下气地,还对两位老太太下跪,祝鸿才又不是真心爱曼璐的,又一幅很怕曼璐的家里长辈的样子,顾家才是穷的一方好嘛。
不信你去细心观察一下,一个老人家,如果有几个子女,有的子女混得很好,有的则混得很差。
老人家对每个子女的态度是不同的,他们会对条件好的子女态度更好一点。
《巴哥正传》中,哥哥是经常出国公干的金领,能出钱,没空出力,他老婆更烦照顾老人。
弟弟和弟媳住在老北京胡同里,没钱又孝顺,结果,老太太能想出来,半夜三更儿媳妇粥都熬好了,她还要换饭菜这样的事。
因为当时贴身侍候她的是小儿子两口子,她觉得他们平时闲着也是闲着。
张爱玲的笔触是更刻薄的,所以她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回了娘家一开始还受欢迎,钱一旦被娘家人猜出,花得七七八八了,就恨不得她早点走。
总而言之,《情深缘起》是一部言情剧,不能深究,看就完了。
前面拖沓 高潮戏份全部集中在最后一集 不晓得是不是剪刀手的缘故缩减了集数...好在最后曼祯和世钧居然颠覆原著happy ending 加一星 就当是他们在平行世界得到了幸福吧
没看过老版的,新版剧情其实没啥问题,演员演技啥的也都很在线。就是剧最后刹车有点猛,戛然而止……貌似就是前面剧情进展太慢后面不得不加速了。里面角色性格几乎没有让人喜欢的,看的想骂人😂
太可怕了,这是什么第一集,感觉曼璐是在享受做鸡,不是被生活逼着做的鸡。
没报希望看的,意外还不错,剪辑是不是有问题,感觉剧情没那么连贯
婆婆在家里看这剧,我喵了几眼真的太辣眼睛了。这群人加起来年龄有300岁了吧? 蒋欣那个身材状如牛,刘嘉玲的脸僵的不能看。还有郑元畅,是被榨干了吗?台词剧情简直都烂到爆,编剧吃屎为什么还要喂观众吃?
阿太可怕了………………娘娘皱着眉以学生领袖的站位梨花带雨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工……阿my eyes
这是在干什么?!打一星是因为没有负分选项
真的无语,刘嘉玲真的年龄太太不合适演吧?她那么多套房产应该不缺钱吧?是有多想不开呀?这部剧就是一个尬字,上海话普通话港普台湾腔真的绝了
看了半集,只对小综扮演的沈世钧有感觉。林心如版的绝了
不是观众不给中年女演员饭吃,找个适合自己的角色有这么难?
清纯不等于卖萌,这拍了个啥啊。也就因为吃郑元畅的颜逼我看下去....
为郑元畅
给个勇气分吧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吧,“我们回不去了。”物是人非不外乎如此。
气场强大的+0姐 把舞女演成了地主婆。混乱的剪辑你就猜剧情吧😂
演员还是好演员,但是真的太出戏了,年龄都加了20+吧。。。这哪是半生缘,半生都已经或即将过去了吧。。。还好这剧改名了。。。
看到后面真心看不下去了 脑子里只有闹哄哄三个字
本来就不抱期待,结果比原想的更差。一部上海民国戏,主演台湾腔香港腔什么腔都有。蒋欣顶着肥壮的身体和沧桑的脸扮嫩,令人发指,导致剧里她不跟郑元畅吃饭的原因,我只能想到她是要减肥……
虽说我是奔着郑元畅来的,但是这...第一集前五分钟女主就已经把我雷到了,弃坑,看不下去
没有看过原著,但看过林版的,也了解故事梗概。感觉这部挺好的,蒋欣演活了曼贞的偏执,特别是劝说那个医生和姐姐见面那段。其它人也演绎的非常好。能打动人心,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