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

Троцкий,Trotsky

主演:康斯坦丁·哈宾斯基 / 欧嘉·苏图洛娃 / Aleksandra Mareeva

类型:电视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7

《托洛茨基》剧照

托洛茨基 剧照 NO.1托洛茨基 剧照 NO.2托洛茨基 剧照 NO.3托洛茨基 剧照 NO.4托洛茨基 剧照 NO.5托洛茨基 剧照 NO.6托洛茨基 剧照 NO.13托洛茨基 剧照 NO.14托洛茨基 剧照 NO.15托洛茨基 剧照 NO.16托洛茨基 剧照 NO.17托洛茨基 剧照 NO.18托洛茨基 剧照 NO.19托洛茨基 剧照 NO.20

《托洛茨基》剧情介绍

托洛茨基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0年5月,在墨西哥城郊区,一支穿着警察打扮的墨西哥共产党士兵袭击了俄国革命前领导人Leon Trotsky的住宅。一刻钟,他们向房子开枪,但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是,托洛茨基和他的妻子幸存下来。在斯大林十一年的驱逐中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亲人,托洛茨基明白:他永远的敌人,他将继续追捕他直到他生命的结束。逃跑是可能的,但不是逃避。托洛茨基决定战斗。但他的武器不是子弹,而是文字。他想留下一份政治遗嘱,第一次完整而真诚地讲述一个犹太年轻人如何成为新世界的先知并摧毁最大的帝国。为了写回忆录,他邀请了他的思想对手——一位同情斯大林的加拿大记者——把他转变成他的信仰,这样他就可以改造整个人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马鲁姆命运石之门:聪明睿智的认知计算公元2000AD被爱的人异形魔怪:极寒之日明天记得爱上我天目危机命运之夜——天之杯Ⅲ:春之歌救救我偶来真爱背后怪盗Joker一个奇迹的诞生黑暗之中炮楼谍与蝶水平线绅士与淑女靠脸老师王者天下第五季驻院医生第一季大喜事死亡拼图哈啦猛男秀九型人格荣耀花开时节海诗行动牙狼:魔戒之花你们这些混蛋

《托洛茨基》长篇影评

 1 ) 想好好看一下这部剧的可以联系我

2018年2月,我在豆瓣写下了这部剧的第一篇影评。

如今已过去5年多,其间有幸获得了一些豆友的关注,无论是被点“有用”还是评论的数量,都是所有影评中最多的,算是对我一点小小的肯定。

这5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以文学翻译的标准制作这部剧的中俄双语字幕,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这部剧从艺术上(选角,拍摄,配乐等)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甚至从中看到了俄国影视剧重回世界一流水平的前景;其次是这部剧是俄罗斯在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推出的影响力最大的相关题材影视作品。

先不说拍得好不好、符不符合史实,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我们欣赏、评判一部外国作品的前提,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译本,而这样的译本过去在我看来是不存在的,Netflix的中文字幕我只能说勉强能看,6-7分的水平,其中翻译的错误非常多。

与此同时,可能是因为一些大家都懂的原因,国内一直都没有俄语字幕组来做这部剧,也使我这些年的翻译计划不至于夭折。

我从2018年开始学习俄语,每当觉得自己的水平有所进步,就会尝试啃一啃《托洛茨基》的剧本,前三年自然是力不从心(啃不动,根本啃不动.jpg),但是到了2023年,我第一次感觉自己有能力完整地翻译这部剧了。

于是在近期埋头于字幕的制作,从翻译到时间轴都由我一人操刀,虽然只有短短8集,但到完工以后,惊觉一整个夏天都快要过去。

在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两点翻译过程中的感想:1)目前国内网上的主流声音是说这部剧比较黑,对十月革命及其领袖的丑化比较严重,还有人把剧中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挑出来逐一科普(我之前的影评中也有比较多这样的内容),其实大可不必。

历史是历史,想要获取严肃的历史知识可以通过学术著作和纪录片,而影视剧则属于艺术的范畴,如果只是因为历史题材就必须严格遵循史实,那三国水浒就是妥妥的垃圾。

很多时候为了剧情的张力,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比如拥刘反曹)以及刻意制造矛盾冲突(如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甚至最后被活活气死)都是自古就有的创作手法。

我们可以对革命领袖心存敬意,但也要尊重他国影视界的创作自由,毕竟俄联邦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苏联的否定,你难道还指望他给你拍个21世纪版的《列宁在十月》?

与其一味否定,不如想想为什么这些年俄罗斯国内的左派没有拍出像样的影视作品予以反击(我相信他们在拍摄和经费方面是不存在问题的)。

2)在本世纪尤其是最近10年,国内对于俄国革命史的研究没有多大的进展,无论是学界还是民间,很多人对1917革命的印象还停留在苏联时代(甚至是二战前的苏联)。

与此同时俄罗斯对这方面的认知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其将之视为“沙俄/资产阶级史学复辟”,我更愿意称之为在螺旋中越来越趋于理性和客观。

国内观众之所以会对这部剧的传达的一些信息感到难以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眼光过于传统。

传统并不一定不好,但也并不全是对的。

至于这部剧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21世纪的俄罗斯不需要革命”。

总之,这部剧的中俄双语字幕已由本人制作完毕,计划从2024年1月起对公众开放。

目前我还需要时间从专业的俄语和俄罗斯问题研究圈子中收集一些对于翻译的反馈和意见。

我知道这部剧的热度早就已经过去了,或者可以说,它从未进入过国内主流观众的视野,但如果有人想要好好看看这部剧、了解当代俄罗斯(至少是一部分人,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官方)对于俄国革命的看法,那我的翻译一定能够为你提供有力的支持,想要的可以私聊我(无需在底下评论)。

P.S. 过去写的影评删了,感觉还是写得太浅,相应地把评论也都删了,请大家不要介意。

 2 ) 人物塑造太真实了-口音分析

仔细听剧中人物的口音。

-斯大林说话是压低声音,并且有很重的格鲁吉亚口音,剧中都有突出。

而且,把高加索混混的气质演得活灵活现。

高加索人就是带着匪气,比较强悍。

在俄罗斯千万别惹高加索人。

而且,斯大林说话很谨慎,说话前要想半天。

这点剧中好像没有。

列宁口音很特别,列宁本来就出身贵族,说的俄语口音是贵族口音,以至于他在俄国早期的演讲,下面的工人农民很难听懂。

列宁出身富裕家庭,看他在巴黎出手大方,特别接近史实。

我在俄国呆过,并且在南美居住过,目前在加拿大。

他被杀之前,加拿大大使馆的确尝试警告过他,因为他的刺客是拿着加拿大护照。

 3 ) 仅记录一些台词金句

不懂俄语,对他们那段历史也只是浅薄的了解,对时下的俄罗斯也不做过多探讨,更不做评论,仅根据字幕文本做记录,并加以适当修改。

(根据观看进度不断更新)你会发现,控制人的唯一方法,是恐惧。

恐惧是任何秩序的基础,在众人面前殴打一个无罪的人,好过殴打每一个人,因无所畏惧而造成混乱。

你不能在决定人的命运的同时仍然在他们年前保持人性。

你很年轻,很天真,认为全世界都愿意追随你追寻乌托邦这个梦。

但两年后,你的天真就会消失,只剩对权力的欲望。

你们犹太人不懂俄罗斯人,老想着用世界大同那一套去骗他们搞事情,从本质上来说, 俄罗斯人都是恶鬼畜生,要是不管的话能把世界吃光,我现在有生杀大权,正好管管他们,也是为了他们好,打几个人又算什么?

弗洛伊德:对他来说,性就是革命。

社会也是基于性欲之上运作,社群团体之间就像男女交往,争夺权利和争夺爱人是一样的,个体间之所以会遵循原则是因为:恐惧,但也出自爱。

疯子凭借杀人来体验情感,狂热分子通过杀死自己与他人来产生情感。

你知道谁不畏惧死亡?

那些已死之人。

重点不是受害者的数量,而是背后的原因。

过去的死亡滋养了现在,并造就所有人的未来,所有暴君皆以宏大目标将牺牲合理化,并指责其他人无法理解其真正的意图。

革命就像一阶女流,你一旦踌躇不前,优柔寡断,她就会转身离开。

莫斯科的阴沉和野蛮,从各个角落盯着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每当古老的钟声闯进他们的谈话时,过去的幽灵在角落里偷听。

 4 ) 《托洛茨基》劇評

先將分集的感想簡單拼湊在一起。

【1】劇中托將國家的民眾比作女人,認為需要強硬地向他們提供乃至灌輸理念,透露出替代主義(取代主義)。

然而1905年前後的托是反對列寧提出的“由黨組織取代無產階級,高居與工人群眾之上來處理問題”的這種“取代主義”傾向的。

十一抽殺整肅新成立的紅軍士氣;早期獄中經歷及姓氏由來。

【2】【3】乃至到第三集都花了很多時間在與第二任妻子相識、弗洛伊德、在巴黎的情節上,不知道這麼設置的目的。

全劇的時空切換的拍攝手法很有特色,在每集首尾的現實場景之間插入基本是以時間順序鋪陳的生平重要事件,但是這個階段我認為很值得設置俄共二大的劇情以突出他和列寧最初的分歧,“列寧的棍子打了列寧自己”。

好在其中起碼涉及了1905革命的橋段。

【4】在流亡至墨西哥時期與托洛茨基有染的女畫家弗里達·卡洛,托洛茨基居住的藍屋就是由她的丈夫提供。

8月彼得格勒發生的科爾尼洛夫事件,為抵禦後者的兵變,時任總理科倫斯基不得不依仗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的援助。

台版的翻譯有很多地方譯名不同,但是08:24這裡的翻譯我認為不正確,台詞中可以聽到“孟什維克”這個詞。

“托洛茨基是一個孟什維克”和“托洛茨基不是布爾什維克(劇中翻譯成多數派,在大陸的翻譯語境內就是錯誤的)”表達的不是相同的意思,兩個概念並不互斥,哪怕互斥,這樣翻譯也不忠於原台詞。

08:24 “我們黨仍推選他為執委會新成員” 這裡的執委會可能是“彼得格勒中央执委会”或“全俄中央执委会”。

馬欽(马尔金(Маркин))原型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844421/【5】本集主要放在托的子女和十月革命上。

與前妻的兩個女兒,妮娜死於肺結核,季娜在巴黎自殺,季娜的兒子今年剛剛過世。

季娜長期處於巨大的精神折磨中,既對父親無比崇拜,但是似乎又無法獲得他的認可,在情緒拉扯中崩潰。

和娜塔莉亞的兩個兒子,廖瓦(劇中翻作列夫)在30年代長期在巴黎為托充當第四國際及海外托派的聯絡員和負責相關工作,經常在和托來往的書信中被托指責辦事不力,事實上承擔了非常重要的海外聯絡任務,托說“被驅逐後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應該同樣署上廖瓦的名字”,在《流亡的先知》中對聽聞廖瓦死訊後的夫妻二人描寫也著墨最多,是托洛茨基重要的助手,死於最信任的,實則是格別烏的間諜朋友之手;二兒子謝爾蓋,不問政治、專心求學和研究,在托被驅逐後被捕。

一些研究對十月革命爆發時列宁到達斯莫爾尼宮的時間有爭議,但是劇中二人見面時他對托的態度應該是改編的。

【6】《布列斯特條約》,當時由越飛擔任蘇維埃代表團團長。

《武裝的先知》中提到第一次談判與1917年12月9日開始,托洛茨基27日才到場,取代越飛作為代表,因此與劇中呈現的“3日”開始會議不同。

主持會議的是同盟国东线部队参谋长马克斯·霍夫曼。

次年1月,苏维埃政权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

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坚持战争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不战不和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单独媾和主张的仅15人。

在月底的苏维埃会议上托洛茨基的提議被通過,被授權在談判桌上推行他的政策。

在列寧同意“如果德方最後通牒就簽約”的情況下,托洛茨基在收到通牒後卻發佈拒絕聲明,導致德方大舉進攻。

此後這會那會又開來開去,1918年3月3日蘇俄正式簽署條約,割地、承認周圍部分共和國的獨立。

為了抓緊時間組建紅軍,托提議起用大量的前沙皇將軍,同時配備“政委”一職作為約束。

條約為蘇俄組建紅軍爭取了時間。

伏羅希洛夫在察裡津戰役中指揮失當被捕。

劇中段部分托洛茨基和傑克森的橋段很有趣,托將談判過程中的蘇俄比作掉入鱷魚潭的落水者,四周危機四伏,既有舊白軍在邊境蠢蠢欲動,又有帝國主義國家環伺。

這時德國提出了一個看起來能為新生的共和國爭取發展空間的條件,觀眾也可以代入歷史角色體會一下當時決策者的兩難。

【7】【海軍軍官為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沙斯特尼(Alexey Mikhailovich Shchastny),為實質上的波羅的海艦隊司令,要求將彼得格勒防衛管理權移交給波羅的海艦隊海軍獨裁政權,後以反革命罪名被逮捕。

6月13日,俄罗斯通过一项恢复死刑的法令,沙斯特尼于 1918 年 6 月 21 日被判处死刑。

执行判决的是拉脱维亚步枪兵。

6月22日凌晨4点40分,阿列克谢•沙斯特尼在亚历山大军事学校的公共花园被枪杀。

由于天色还很黑,队长特意将白色帽子举在胸前,免得他们失手。

托洛茨基亲自出席了这次处决。

】——Wikipedia劇中的會或許是全俄中央執委會主席團會議,斯大林在列寧表態後率先舉手;季加二人反對,正如在面對革命是否應該起義問題時一樣。

【被告律师日丹诺夫对此事感到愤怒,向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发出声明,要求推翻判决,但遭到拒绝。

唯一欣赏这位律师工作的人是他的委托人。

在克里姆林宫境内的一所监狱执行死刑的前一天晚上,沙斯特尼给日丹诺夫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没有交给收件人,而是附在案件中:“亲爱的 V.A.,今天在审判中,您拯救我生命的真诚执着的愿望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

我看到你正在努力引导这个过程走向对我有利的结果,我为你的经历感到心痛。

让我诚挚的谢意成为您在目前如此绝望的过程中的一些安慰,而我的情况就是如此。

我坚定而温暖地握着你的手。

衷心的俄罗斯人谢谢你。

”】——Wikipedia圖哈切夫斯基出生於沙俄貴族家庭,18年加入布爾什維克,在21年3月的喀瑯施塔得水兵起義中和托洛茨基一起領導鎮壓行動,想看簡述可以參考文章《苏俄喀琅施塔得兵变真相》(左凤荣)。

刺殺列寧的范尼卡普兰,據説是一位盲人。

有一個嚴重錯誤是01:30顯示8月21日,但是前一天他就已經遇刺。

集末和列寧二人的對談戲是劇中列寧扮演者的演技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橋段。

托洛茨基在世的最後一年裡的居所有嚴格的警衛把守,訪客需要被搜身,而在第一集中的掃射事件後甚至墨西哥當局準備為他在住所周邊建一些安全目的的高墻。

但是托並不喜歡這樣,“我的客人們不是刺客,不應該那樣對他們”,“我不要活在監獄一樣的環境裡”。

【8】01:16 右下角身份顯示為Agent GPU,即“國家政治保衛局特工”,而非字幕顯示的內務人民委員部特工;然而這個機構在23年就已經升格為國家政治保衛總局OGPU,而後者在34年併入了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

因此在40年的時間點應該不存在GPU這個組織,原劇中信息應該有誤而字幕是正確的。

托洛茨基坐車經過莫斯科,然而城鎮卻是破敗的景象。

4年左右的內戰幾乎粉碎了這個年輕工人國家的工人階級,使之處於巨大的真空狀態中,城市工人數量銳減。

列夫·謝多夫,1906年出生,托洛茨基和娜塔莉亞的長子,此後終生為父親的政治事業盡力。

劇中15歲長成這模樣,又是上大學又是搞遊行,有點早熟了。

1921年戰時共產主義下的蘇俄有嚴重的糧食危機,在幾年之後擔任美國總統的胡佛的領導下,美國救濟局(American Relief Administration)向蘇俄援助了大量的物資和糧食,緩解了部分的糧食危機,PBS有一集美國經歷紀錄片專門講這次的行為,想看的可以私信我。

根據《古拉格·一部歷史》的記述,高爾基在蘇聯集體化後大踏步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沒少為當局和斯大林唱讚歌,和劇中那個時段表現出的態度大相徑庭。

很有名的一張豎版斯大林在照片右側正面面向鏡頭的抬棺照,裡面躺著的就是高爾基。

1922年4月俄共十一大設立總書記職位,由斯大林擔任。

年底的列寧遺囑中就提到“建議將斯大林從總書記的位子上拿掉”。

關於斯擔任這一要職的推手是誰,可以閱讀這篇文章《斯大林担任总书记的幕后推手》http://www.shsjcb.com/sjcb/bkview.aspx?bkid=253608&cid=75692922:03生卒年錯誤。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伊雷因(俄语: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Ильи́н,1883年4月9日—1954年12月21日),俄罗斯宗教及政治哲学家、白俄记者,俄罗斯全军联盟的理论家。

从1918年4月起,他因涉嫌反共活动而入狱多次。

1922年,他与一百六十余名知识分子登船离开俄国。

此后他在德国柏林居住,成为白俄运动的主要理论家,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讲学。

34:16 俄共十一大政治局委員共七人。

畫面左邊的是李可夫,中間的是托姆斯基。

44:44 1928年1月17日格別烏特務前來押解托洛茨基前往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奉命逮捕托洛茨基的軍官竟是內戰時期托洛茨基軍用專列上的一名警衛。

托洛茨基安慰逮捕他的人,勸他執行命令。

列寧中風到驅逐托洛茨基間隔大概有5年,但是劇中的呈現給人一種時差上的錯覺。

根據《被解除武裝的先知》中的描述,在托洛茨基最後即將登上出境的火車時,出現了45:30的一幕,廖瓦喊道:“同志們,他們要抓走托洛茨基同志!

”但是沒有一聲驚叫。

至於45:56處登上“伊裡奇號”前往君士坦丁堡,已經是被從官邸中揪出來的一年後了,同行的有他們的大兒子,並不是只有夫妻兩人。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搜劇中人物的歷史照片,劇中只要是有跳出人名介紹的角色,劇組對他們形象的還原度都實現得很高。

這就可以切入一個有趣的角度,那就是列寧和斯大林的選角。

劇中的列寧是個中年油膩娘娘腔,而後者的扮相就差把土匪兩個字刺在臉上,在演員選擇如此忠於歷史原型的劇裡,這兩個角色的形象呈現或許側面體現了主創對他們的態度。

比較遺憾的是在劇裡沒有看到諸如俄共二大、更充實一些的十月革命描寫、喀瑯施塔得鎮壓前後、三駕馬車在大會上排擠托以及十五大上斯大林派將托季反對派清除出黨的場面,和弗里達、娜塔莉亞過多的感情戲安排可能是出於商業元素的考量。

劇末放了一句《箴言》中的句子,同樣不明所以。

比起原句,選取“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至正午”一句感覺更貼切。

我個人很喜歡劇中選取托洛茨基在內戰期間的軍用專列作為和他角色對標的意象。

天寒地凍、殘兵敗將,專列吐著黑煙,在皚皚白雪上風馳電掣。

專列車頭的正前方是一個巨大的金屬紅五星,五個尖角被彎曲的鋼筋適當地扣住,伴隨軌道的顛簸堅定向前。

革命後直到1921年左右是托洛茨基處於權力高點的時段,作為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他一手創造了年輕共和國的紅色衛隊,為新政權的發展拉出生存空間;但在戰事平息後,剩下的更多是廢墟和瘡痍。

作為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俄共高層對保住勝利果實極度敏感,越是視若珍寶,越會矯枉過正。

務必擊潰敵人這句話說得容易,而劃清誰是敵人則是個哲學問題。

整體來說是一部很不錯的劇集,對此前只在文字上了解過的很多內容有了具象化的對應,借着整部劇也把新近的知識重新梳理了一遍,常看常新。

至於有的觀眾死抓一部劇的立場和屁股,死盯著它黑了誰,和史實是否相違背,在我看來都有些詼諧。

藝術創作從沒有承諾過給觀眾提供正史,甚至何謂正史也歷來眾說紛紜。

多涉獵多思考,兼聽明辨,才不至於陷入看待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偏頗視角。

 5 ) 神国首任大牧首麾下最强马仔波澜壮阔的一生

目前只找到了第一集字幕也只看了第一集。

除了一些小改动基本遵循了信史。

编剧采用了多时间线,时不时的回到托爷年轻时的“峥嵘岁月”。

其中托爷和其情妇“践行”伟大革命友谊时的一场戏以及后面那段极具煽动性的演说可以说非常有爆发力非常抓人眼球。

人物更是金句不断如:恐惧是所有政权的基础等等(现在未必)你会看到一个理想主义文青(怎么又是文青)托爷,皮笑肉不笑的列秃,以及狂野帅气的慈父。

总之你会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而不是“真理部”修饰过后的圣人。

东正教式的罪与罚总是在不经意间戳你一下。

同样是主旋律再看看我朝真是货比货得扔呐。

 6 ) 观托洛茨基有感并以自勉

观托洛茨基有感并以此自勉自古凭高多思绪,随风直到帝俄处。

王公贵族翩跹舞,不思民间冻死骨。

自幼勤学马恩书,革命一起惊鸿鹄。

彼得格勒振臂呼,政府垮台亡秦楚。

铁甲列车陷敌阵,荡灭白军建俄苏。

党内斗争败独夫,丰功伟绩竟被逐。

第四国际红旗处,工人翻身不为奴。

命运多舛毋自苦,世界革命翻天覆。

 7 ) 托洛茨基幽灵和现代托派

首先要给哈宾斯基点个赞,演技满分,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都刻画的栩栩如生。

其次是整部剧做到了相对的客观中立,当然也有一些不满的声音,主要针对历史细节,我觉得这些真的不太重要,毕竟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如果力求100%真实,那戏剧性和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了。

为什么推荐这本剧?

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关于托洛茨基在中国的介绍和普及还是太少了。

托洛茨基这个人,是在过去历史教科书或者通识教育中超纲的部分,大部分对他很陌生,顶多也就知道一个托派。

托洛茨基其实资历很老,和普列汉诺夫,列宁这些第一代革命家一起混,在内战时又建立其红军(虽然他本人军事才能极为有限),在交接班的时候在苏共政治局内部斗争时失败,最后不得不逃亡(其实中国历史上也有,待会讲)。

但不论是贡献还是资历,其实都比格鲁吉亚的斯大林要强很多。

托派这个词在过去是贬义词,现在变成了一个挺潮的词,有点社会主义朋克的意思,一个很大原因在于,托洛茨基这个人比斯大林有文化,有修养,又有革命激情,但又不像斯大林那样绝对的铁腕和无情。

历史总喜欢给失败者添加一些悲壮的气氛,中国的托派,变成了有点浪漫主义情怀的词。

我和朋友聊起过托洛茨基的失败,我们总结为几个方面:1掌握了军队但没有掌握警察和内卫部队。

其实这点很关键,我们看斯大林的崛起,其实都是仰仗内卫部队,比如一开始是和季诺维也夫合作,后面有贝利亚,都是秘密警察系统,这一点托洛茨基就很吃亏,苏共的政治斗争里,掌握内卫部队其实比掌握军队更重要,这一点我们看周永康事件就知道了。

2手还是太软。

当然托洛茨基铁血是没毛病的,战时共产主义就是他发明的,但和斯大林的肃反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斯大林的肃反不是从34年开始的,而是从18年,也就是他去远东征粮的时候就开始了,感兴趣的可以去孔夫子上买《权力学》,里面有详细介绍3树敌太多。

这个电视剧也表现出来了。

比起列宁的小舔狗斯大林,托洛茨基基本上谁都不服的状态,就是莽,早期的普列汉诺夫,列宁,到后面的苏共政治局委员,几乎都没跟他关系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斯大林能够在列宁死后迅速团结起这么多反对他的人。

但说实话,托派和斯派,其实也是路线之争,本质上差别不大,大家也不要过于美化,btw,托洛茨基走后,苏共政治局里那些元老也都被斯大林一个个干掉了。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8 ) 托洛茨基在《我的生平》中对于尼古拉.马尔金的回忆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托洛茨基《我的生平》中的回忆:我一定要谈谈他。

因为通过他,也就是通过一批马尔金式的人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在孩子们的桌子上放着他的照片,照片上的他带着有飘带的水兵帽。

“孩子们,孩子们!

马尔金阵亡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两张苍白的面孔由于突如其来的噩耗而痛苦地抽搐着。

忧郁的尼古拉与孩子们平等相处,他把自己的意图、自己的生活讲给孩子们听。

这个温和的朋友像同辈人一样对孩子们敞开自己的心扉,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老练的水手、革命家,像最神奇的故事里的真正英雄。

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当事人是基本的底线。

 9 ) 为了自己的理想,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只能释放人性中的魔鬼!最终吞噬别人包括自己!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太多的理想主义者,为了一个自己认为的崇高真理梦想,不计任何后果,传统的人性与道德观价值观通通都可以全都不要,为了他们的理想之国可以不顾一切。

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 罗伯斯庇尔,到剧中的托洛茨基,列宁,以及德国的小胡子元首,再到红色高棉波X布特等等,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自己理想的执着已经到了偏执,先不管自己的理想是否对错,他们偏执的都认为只要完成了目标,不管过程有多么肮张有多么血腥,都毫不在乎,最终渐渐的都失去了人性,释放出魔性。

而人心中的魔性最后的结果是连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了的,托为了利用恐惧统治俄国人民一手建立的肃反委员会最终反噬了他自己和家人。

第八集结尾拍得真好,列和托一手打造的红色魔鬼列车最终把他们自己碾压成碎片。

托一再嘲讽人道主义和人性是懦夫的表现,他已经偏执到人与动物有何区别都没弄懂了,人作为高级动物就是因为具有人性,他们会为死去的亲友难过,对遭受苦难的人有怜悯之心,对做错的事情有羞耻之心等等等。

而极左和极右,否定人的人性,让人变为整个国家机器的一颗螺丝钉,简单的把社会的运行变成机械系统在运行,哪颗螺丝钉有意见就清除他,再换一颗。

当人没有了人性,只剩下动物本能的兽性,还有进而释放出嗜血的魔性,最终这个恶魔号列车终将吞噬整个民族和国家,那些打着理想之国旗号缺乏人性的“兽人”领袖最终也会被自己释放的魔鬼而反噬,人类的历史不断的上演着这一幕幕悲剧!

 10 ) 俄国电视剧《托洛斯基》观感

9-23日开始看第一二集。

9-25日看了三四集。

以托洛斯基流亡西班牙时与记者谈自传为叙事线,自由地再现其一生的历史。

应该是今天俄国知识界认同的历史叙述,可以看到德国资金、间谍对革命的渗透;托与列宁、斯大林矛盾的来龙去脉;当然对共产党党业绩也是负面描写为主。

视听制作精良,保持了俄国与前苏联的美学标准。

9-26白天看完五六集。

讲了托直接指挥了十月革命及让功与列宁,以及布列斯特合约、建立红军等功绩,许多与过去历史记载的出入很大。

字幕是Google机器翻译的,词不达意,要靠猜着理解内容,但还是值得观看的,特别是它是去年俄国中央电视台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播出的电视剧,代表了当前俄国政府、社会的主流看法,值得关心。

纠错:托罗斯基流亡的是墨西哥而非前面写的西班牙。

26晚上看完了七八集。

虽然字幕翻译很差,历史资料也了解不多,评价起来有些困难。

总的印象是编导在努力艺术地再现一个复杂的重要历史人物,虽然不少事件、场面处理得简单、脸谱化,但主要人物的历史经历、地位及个性还是让人印象深刻,也会引起观众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托洛茨基》短评

不要说这剧黑托了…托并不是圣人,算是比较中肯的剧,要是放国内来拍,分分钟给你搞成批斗电影。

6分钟前
  • 冷月那个无声
  • 力荐

除了演员外貌相似于人物外,斯大林被描述为毒蛇的小人,列宁描述为阴险的政客,托洛斯基描述为固执的疯子、暴君。

8分钟前
  • 脉脉不得语
  • 很差

看到第二集,才发现看的不是列宁的故事。。。。近代史白痴是我

10分钟前
  • 达达胡同
  • 推荐

给五星的原因有三:哈宾斯基的演技;对托洛茨基的评价还算公允;喜欢弗里达的故事线。说起其他,大俄对列宁的评价比我想的还要差好多,毕竟斯大林用了个帅逼演员还老耍酷(没有黑Стычкин的意思,他演得相当好)。另外,墨西哥城好看呆了。

12分钟前
  • 苏徴恒
  • 力荐

毕竟新自由主义和某些意识形态打底,剧情还是整的有些那啥了特别是列宁有关的剧情 托洛茨基香艳啥的 ,托洛茨基主演演的还不错的

14分钟前
  • 爱吃番茄炒的LT
  • 较差

通篇回顾了托洛茨基作为苏联创始人、红军缔造者的历史经历。列宁生前的故事内容多些,过世后与斯大林的斗争描画少了。墨西哥临死前的倒叙回忆,红星闪耀的黑色火车,伴随冰冷的寒风,带着所有的一切不堪、肮脏、镇压、抗争、妥协与柔软,驶向毁灭,驶向西伯利亚漫无边际的荒野。

17分钟前
  • OYXR
  • 推荐

剧中托有一个相对立体的形象,Lenin相比之下被矮化,Stalin又一副狭隘的样子… 片尾引箴言4:19 “恶人的道路好似幽暗,自己不知因什么跌倒”。

18分钟前
  • takethedive
  • 推荐

是精彩动人的故事了。至于说不符合史实?罢了吧,我嘛弄得清史实是啥样子。

21分钟前
  • 知北游
  • 力荐

虽然很多胡说八道其心可诛的地方,但有些场景影像化呈现之后莫名带感。把官方叙述中的神格降为人格后,会让受众有亲近感,毕竟大真似伪,大假似真,但任人打扮乱插私货毁掉了这个制作水准。

23分钟前
  • 囧囧囧先生
  • 还行

立场加持有很大的倾向性,但把托笃定追求全球革命的赤诚演绎出来了,再说历史本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最喜欢最后一集,目睹和列宁一手建立的第三国际被人夺去,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重点不是落寞和不得善终,仍是对构建新世界的渴望,“我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25分钟前
  • 塔奇克狗
  • 推荐

对历史的歪曲无以复加,充分展现俄罗斯现在统治集团的意志,看着更像中国的宫斗戏。

29分钟前
  • 素侠云雪
  • 很差

黑的虽然低级,拍的还算好看!

32分钟前
  • 孤鸿影
  • 推荐

3.81

37分钟前
  • 烺烺乾坤
  • 还行

黑了所有人

38分钟前
  • ing
  • 很差

托洛茨基是个革命狂信徒,斯大林是个绿林好汉,列宁是个狡诈猥琐的政客,俄共是个恐怖黑帮,总之一句话,俄罗斯人民不能被解放,而是应统一在沙皇脚下。单纯架空的话,其实还算可以,不过这种歪曲历史的剧很难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托派,斯派,反共咸鱼主义,保守派及吃瓜群众态度不同。

41分钟前
  • 陆贽
  • 还行

对史实实在过于歪曲了,列宁不列宁老托不老托,选角倒是不错的,外形很还原。作为“历史剧”实在不能给多高评价,如果是个纯架空故事倒是很不错但我相信制作者的确是有艺术家精神的,并非是出于恶意而抹黑布尔什维克的历史,更多是不了解历史而从种种片段中结合自身立场得出了一种相当怪异的列宁和托洛茨基艺术形象…

45分钟前
  • T
  • 还行

本可以波澜壮阔的故事背景,因为导演和编剧夹杂了太多私货,变成了高尔察克上将客串肯德基上校。

48分钟前
  • LIKE+
  • 还行

看之前,以为是纪录片,原来是连续剧,托洛茨基。今天是加害者,明天他自己也是受害人,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

50分钟前
  • 大王椰树
  • 还行

三分还是给历史角色和演员的,剧情夹带私货!

51分钟前
  • 叶落知秋
  • 还行

布尔乔亚拍的片子。。。。

56分钟前
  • 吴大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