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会把身心交融作为爱情的最高境界,电影《枕边的男人》似乎在尝试打破这一局限:假设身体不能自控,是否还有灵魂可以相拥?
片中的苏菲玛索容颜已衰老,人们可以原谅一枝玫瑰的刺痛,却无法谅解一个蚊虫的叮咬。
苏菲恰恰是这样尴尬的年龄,更不幸的是因车祸瘫痪在床,身体的病痛与亲人的背叛使唯一能动的头成了“活火山”,随时有爆发的危险。
一个穷困潦倒酗酒成性的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依靠照顾她而赚取生活费。
男人异常的沉默,甚至有些木讷,关于过去只字不提,女人对他一概不知。
他们只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不相干的两个人,只不过一个有求,一个有需,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她酷爱读书,他只爱拳击。
她的身体死了,灵魂还在苟延残喘;而他的身体健硕,灵魂却接近枯干。
他用酗酒后身体的麻木来进行灵魂的自我放逐。
时光慢慢的流走,轻的让你感受不到她的脚步,却会在一夜之间将树叶由绿变黄,将头发由黑变白。
他们也在时光中发生着改变,男人开始在书柜前不忍离去,在某个不经意的场景中,随口吟诵起喜爱的诗句;女人将死的身体复活了,面部表情柔和下来,不再有火山爆发的痕迹,眼睛中的光亮即使屋内暗淡的光线也无法遮挡。
现实中的两人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耳鬓厮磨,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一天,男人在疲惫时,悄悄的睡在了女人的枕边。
梦中醒来的女人看着枕边的男人,没有诧异。
不必放逐于梦境,不必期待于来生,今生今世,谁说我们的灵魂不能相拥而眠呢?
电影结尾,男人在赢得一场比赛后,借来女人心仪的跑车,抱着她走向大海的深处,火一般绚烂的彩霞映着他们如花的笑脸。
导演似乎是要借着这美景,告诉我们,经历过苦难和不幸,才看得见灿烂的晚霞;而我们的灵魂,注定不会被躯壳所限制,一定会在你所不能测度的深处相逢!
”这次你又有什么话要说的?
喝醉了?
睡了两天?
……迷路?
这不是理由吧,你对这一带挺熟悉的……因为你的职业?
古典舞蹈?
呵呵……你没受过什么教育吧,连简历都没有……你愿意的话我可以收留你睡过道,但你总是迟到,我说了,你被解雇了,你走吧……出去,我们会给够你工钱,出去……”爱极了苏菲这段话,看着泪痕划下来,那么尖刻,那么骄傲,又那么可怜。
你让我相信这个世界。
你不能无缘无故就消失,无缘无故就不来了。
你难道不知道我受过伤,我不能动,我很脆弱,一根鱼刺就能要了我的命?
最要命的是,你不在我会想你,我会受不了。
所以你滚吧,滚得远远的。
可是男人又回来了,装作什么也没发生睡在她的身边。
”睡得挺好啊?
身上味儿也挺不错的呵……要不要我去帮您准备早餐?
……想回来?
没门儿,那是过去的事儿了……说个让我留下你的理由吧?
我不信任你,你的厨艺也不怎么样……我宽容?
你说胡话呢!
要我看,是没人雇佣您吧,您看我这儿是比旅馆好吧,所以又回来了是吧……不喝酒了,哈,这就是您的闪光点啊……为什么喝酒?
告诉我为什么喝酒?
……不说是吧,那请你去找管家,然后滚……混蛋……什么?
你难道不想走么?
你不是傻子,你只是个想找点儿乐子的小子…………我不需要你的帮助!
我只需要一个守时,懂规矩的护工!
你有什么权力这样对我??
我不是个正常的女人,但你不能这样对我!
想找别的女人就尽早滚吧,你还不算太老!
我完全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回来!
你根本不懂我的痛苦…………你在这里的时候,我说话,发呆,摇头,我出去走走再回来……一个正常的女人可能会给你回头的机会,她会允许你离开再回来,但我不能允许……因为一根小小的鱼刺都能杀死我……我的早餐在厨房里,我饿了…………“这段同样精彩,先是极尽刻薄地挖苦讽刺,虽然她知道这个男人并不是无处可去,然后坚强的防具开始脱落,哭着说出了对”其他女人“的嫉妒,对自己自怨自艾,最后苏菲像个委屈的孩子般嘟囔,”我的早餐在厨房里,我饿了“,终于放下了骄傲,让他回来了。
管家一五一十地转达他的去向,她老实地听着,然后让管家去给他买件衬衫,要阳光色的。
他穿上了,房间里都是阳光的颜色。
他们笑得那么温暖。
有一处不明白……比赛完后有在男人住处的一处镜头,莉娜赤裸的上身说明,男人还是和莉娜睡觉了再离开的吧?
这是为哪般啊?
他又不欠她……另一处,男人最后念的一段话,有影评说从这里推断出他以前有过女友,女友还帮他生过孩子。
这是哪里来的逻辑,何处还有提示?
……男人曾对sophie说过“这是我第一次睡在熟睡的女人身边”。
八卦,Christophe lamber是Sophie现任partner……对外国人这种关系表示无力理解……但lamber很有味道,算配得起女神了吧……
故事很平淡,节奏很缓慢。
这是一个让女人无法忘怀的男人,女教师几番暗示,拳击手大胆表白,可他依然选择了只会抢白他、只有脑部以上能活动的她。
他一定是阳光的颜色。
女教师打镇静剂,他劝她戒掉。
女拳击手堕落,他借一个赌要她参赛,训练她,告诉她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他如阳关一般洒进女人们的生活里,对每个人都好,但是,他却只爱她。
她敏感,高傲,自卑,挑剔难处,他却询问女教师能不能给她做针灸治疗;给她做鱼吃,给她问花香的味道,带她去草地,最后,带她去海边,实现她的愿望。
他带给她新世界。
他们的爱不是激烈的,悄悄的,若隐若现。
一次次,他莫名消失后却又回来,理由很简单:我想留下。
她小心翼翼的把自己交给他,点点滴滴建立起信任,而在他每次消失又回来后,她给他难堪,赶他走,可内心却又难以割舍。
最后,他再回来,她还是赶走他,他说:你想过我。
她流着泪说,别的女人可以允许你再回来,但我不能,因为一根小小的鱼刺都能要了我的命!
她是脆弱的,因而拼命保护自己,可即使这样,她还是接受了他的回头,勇敢的把自己交给了他。
也许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又也许,尽管高挑的女教师有入神的画作,丰满奔放的女拳击充满活力,但是,他爱的,只是他和她一起读过的那些诗,睡在她枕边的安宁。
“当我还是个男孩的时候,就常常聊起我们的愿望:想做女神怀里的小男孩。
长大后,成功的渴望让我忘了那个愿望……”是的,生活的颠沛流离确实让这个男人忘了曾经的愿望,然而面对这个全身瘫痪、敏感脆弱、内心充满伤痛的柔弱的美丽女子时,似乎,那个曾经深埋于心的愿望又复活了。
即使大部分镜头在床上,苏菲玛索的美丽仍然无法阻挡。
这是一个如此让男人,甚至女人倾怀的女神般的女子,却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全身瘫痪,每天只能以床为伴,书籍成为她唯一的精神慰藉。
因为护理工作的艰难及她过分的挑剔,以前的护工都做不长,而这次来的竟然是个男护工,这个叫雷奥的男人曾经拿过拳击的冠军,他漂泊至此,以雇工的身份来到这个需要人照顾的女子身边。
这可能让人不解,他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为何要来挑战这份工作?
要来忍受这个瘫痪女子的折磨和羞辱呢?
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看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犹豫,看到他酗酒,看到他困顿的生活。
这个男人的话虽不多,但可以感觉到隐藏在沉默背后的黑暗和阴影。
当他一次次面对一个“一根鱼刺都可以卡死”的毫无反击之力的女子的质疑和咆哮时,他内心的柔软竟慢慢被唤醒。
他显然知道,这不是个轻松的工作,除了日常的护理照顾,更重要的是获得精神上的信赖。
长年卧病在床的人承受的不仅是身体的病痛和牵绊,更是精神上的躁郁和孤独,如果不能了解到这一点,这护理工作真是做不长也做不好。
她身体是瘫痪了,可精神没有瘫痪,灵魂是清醒的。
她和正常人一样需要爱,需要阳光和空气。
影片的节凑不急不缓,在平淡的对白和琐碎的日常中缓慢消磨着,然而情感的悄然变化却隐藏在这单调重复的景象中,当孤傲敏感的她一点点感受到自己的变化,逐渐信任地将自己完全交给这个外表粗犷,不爱读书的男人时,她也开始在找回自己,开始主动去感受生活的色彩和味道,感受这种爱的依恋。。。
在这个外表粗糙的男人的细心照顾下,她可以来到阳台吹风了、观赏风景了,可以来到户外,在街上看人来人往了……在满目绿色的野外,她开心地依偎在他宽大的怀抱,他们情不自禁地朗诵、回忆,那一刻,生命是那样充满着勃勃生机。
最后,他们来到大海边,在波涛浪潮的汹涌撞击中,在他抱着她在大海里畅快淋漓的开心嬉戏中,无疑,他们各自完成了各自生命的一次跨越。
“我们可以认为,水是疯狂的,对沉浮于命运海洋的人,尤为明显。
”当《我的爱人》的片段在波涛声中传来时,我深深被感动了,这种悄然缓慢、不动声色的感动尤其意味深长。
同床共枕的欲望 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同床共枕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段经典独白,注解《枕边的男人》再恰当不过。
本片女主角(苏非·玛索)高位截瘫,除了头哪里都不能动,哪里都没有知觉。
她每天唯一的运动是吃饭和看书,连上厕所对她来说都不算运动,因为她的排便排尿是靠人工按摩,通过外力压迫完成的,她的膀胱肌也是没有知觉的。
很显然,她和她的情人无法做爱,只能同床共枕。
而这样一个上床睡觉的动作,男女主人公在电影里折腾了两个小时才终于达成。
因为信任要积累到非凡程度,才能让一个毫无行动和反抗能力的女子,允许并愿意一个貌似粗鲁的男人躺在她的枕边。
要知道,曾经他给她端上了鱼肉她都要大发雷霆,她用尽全身力气咆哮“一个细小的鱼刺就可以要我的命,你他妈的让我吃鱼!
”而这个胡子拉碴的糙汉子说:“放心。
绝对没有鱼刺,我小心剔过了。
吃了这盘鱼,我要让你学会一种东西,叫作信任。
” 她毕竟不是一个“普通女人”,他因在街头挨打而两天没来护理她,她伤心欲绝地说:“一个普通的女人可以承受你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可我不能,我不能……”为什么不能呢?
等待对于她来说是应该是最轻松不过的事,反正躺着也是躺着。
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希望。
她酷爱读书——或者说只能读书,但是有一种书她从来不读:爱情故事。
蜜糖如砒霜,对于一个除了等待已经不能做出任何动作的女人,给她希望,是最为残酷的刑罚。
希望总是与失望相连,这个世界上可有百分之百靠谱的希望吗?
相比之下,绝望似乎更加稳定,更加值得拖付终身。
于是她一度辞退了他,当他再次回来时,她哭着说:我把你赶走是因为害怕失去。
[5] 含蓄的法国暧昧海报电影的前半部分甚至前四分之三剧情,都显得俗套,不用剧透也十分的透。
她曾经完美,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自由和唾手可得的幸福,未婚夫弃她而去。
于是她脆弱暴躁,敏感多疑,累垮或气跑了N个护工。
这时一个穷困潦倒终日酗酒的退伍军人前来应聘,死气白赖地要干这份连女人都受不了的琐碎肮脏工作,片中人物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他一个大男人,有力气,会做饭,还曾经是拳击冠军,虽然穷的叮当响但至少培训拳击手已经能赚不少钱。
起初他确实是为了钱,而他能够坚持下来,坚持伺候一个女人拉屎撒尿,坚持忍受她的折磨和羞辱,显然有比钱更深刻的动力。
影片用一种含蓄的手法向观众做了解释。
她逼他给她读书,他以为这比帮她小便还要折磨他,喜欢拳击的人怎么可能喜欢读书这么唧歪的事。
而最后他在草地上抱着她时终于说:“其实我也会背诵一段文字呢。
”他背诵的是一封信,从那只言片语可以推测出,他曾经有深爱他的女人,女人还给他生过孩子,而他常年乱搞,那个女人给了他无数次机会,给了自己无数次希望,他无数次辜负她的信任,最后她以自杀作为报复袭击。
所以我们明白了他为什么潦倒,为什么酗酒,进而明白他为什么坚持这份“工作”。
酗酒的人即使在清醒状态下手也会颤抖,可他全神贯注地为她做了一道无微不至的鱼羹。
他教给苏菲什么是信任,也教给自己,什么是被信任。
如果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孤儿,都在寻找庇护的港湾和臂弯,那么我们作为孤儿的同时也是一个孤独的父兄或母亲,我们需要被信任,需要被需要,相比于保护我们的人,我们所保护的那个人,也许更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根据。
因为被需要与被信任,活着才有意义。
苏菲从不出门,她连鱼肉都不敢吃,下楼这么严重的“冒险”简直是疯子的行为。
而他要做的下一步,当然就是带她下楼,他的诱饵是,他要与她做一个“游戏”。
一个高位截瘫的女人能做什么游戏?
粗中有细在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带她来到夕阳无限好的天台,对于她来说这已是阔别的奢侈,可这还远远不是幸福的尽头,他的游戏开始了,他让她闭上眼睛,他打开了一个小木盒,里面放着数十个精油瓶,他随机挑出一个放在她的鼻子前,游戏的内容是让她来猜这是什么花的味道。
她说:“嗯,我喜欢你的游戏。
”当然,这是她力所能及的游戏,力所能及的幸福。
从嗅觉和阳光开始,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苏菲获得重生,同时也挽救他自己的行尸走肉。
苏菲说她喜欢在草地上打滚的感觉,随口说说而已,他就把她抱到草地上温柔地翻动着她的身体,她与青草耳鬓厮磨,露水一点一滴的滋润,一个健全的人恐怕也没有时常体会。
他们并不只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爱情诚然不能通过做爱的欲求来获得,但没有做爱欲求的关系也称不上爱情,那叫亲情友情或者“乱世中的一点真心”。
他们之间是有欲求的,欲求未必只有性交这一种表达方式。
他帮她洗澡,在水中抚摸她的身体,她的皮肤没有知觉,但灵魂依然能够体会爱抚和冲动。
没有任何一种抚摸能够像他们之间这样,胜任“精神恋爱”这个词汇。
这部电影从标题到内容简介,都让人预判是一部悲情片,甚至悲情+励志,身残志坚或者爱情战胜病魔之类。
然后在这次法国电影展中,《枕边的男人》被归到了喜剧组别。
我进影院前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是打印错误,可是看的过程中发现这确实可以算作喜剧,苏菲玛索和男主角之间的对白充满睿智的嘲讽与交锋,一个聪明有才的女人即使瘫在床上河东狮吼也是这么妙趣横生。
瞧瞧这帮法国人多没正经,连生活不能自理这种天大的杯具都要做成浪漫洗具。
此片的逻辑有点像《初恋五十次》,以人定胜天的执着使绝症成为爱情的点缀,而它的路数又截然不同,《枕边的男人》是纯现实的,没有一点荒诞不经,“信任”一步一个脚印的,铺就了一条通天之路,让心灵已死的男主角和肉体已死的女主角抵达了重生的彼岸。
那么影片的结局是什么?
如果这是一部美国片,它最后的镜头说不定是女主角在男主角爱情感召下嗖的一下站起来了,嗖的一下你知道吧。
而这是一部法国片,蕴藏着阴谋的法国片。
其实这部电影快到看完时也没觉得特别感人——虽然我在这篇啰里巴嗦的影评中把它写的MS感人。
它的节奏始终平淡,对白不多,镜头都懒得切,本来是个前情曲折的故事却连半个倒叙插叙镜头都没有,全靠主人公零零碎碎的讲述来查缺被漏。
如果不是在漆黑的电影院,这样的片子很容易让人走神儿。
直到最后我才知道,被法国同学摆了一道,一切的漫不经心都在为最后一个镜头打埋伏。
身与心的呼应海报他训练的拳击手打擂成功,他没要巨额赌注,而只求输家帮一个忙——借给他一辆豪华敞蓬跑车。
苏菲一袭雪纺蓝衣,被安全带保护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他带她疾驰到很远的一片无人海滩,镜头一转,他横抱着她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身影若隐若现,加勒比海晚霞倾城。
我早就想到了他们最后会去海边,因为在一次聊天时她问他:你喜欢海吗,他说不喜欢,她说我喜欢,喜欢海,更喜欢泡在海水中的感觉,神情中充满对往日生活的回味和对残酷现世的悲观。
于是观众都会猜到,他最后会带她在海中沐浴——是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这更符合一个截瘫女人的身体状况,也更符合全片的基调和节奏。
然而没有,没有,他以惊涛骇浪的方式实现了她的非份之想,因为他们之间有信任,深不可测的大海也是安全的所在。
看到这里,情感的高潮一发不可收拾,而电影,果然结束了。
最近总遭遇类似电影的袭击,比如前段时间看的mary and max。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整部电影都在用不急不徐不温不火的节奏叙事,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平淡如水的文艺片,让火象星座恨不得拖进度条,而在你刚要关上电脑,刚要起身离开影院的最后一刹那,它用只有几十秒的镜头给你当头一棒,然后又突然黑屏打字幕,扬长而去,丝毫不为你的情绪负责,扔下你呆若木鸡泪如泉涌。
这时你才发现之前两个小时里每一场空镜头、每一次目光交流都是有意义的,它们都在为这最后一分钟的核武攻击做着铺垫,而你又不能跳过这些铺垫直接去看最后一分钟,看了也是白看,不会有什么特别感受,正如没有充足的前戏无法直接进入最后的高潮(sorry我实在没有找到更直截了当的比喻),而捷径抵达高潮恐怕只有吸毒。
于是之前的每一次欲言又止和欲哭无泪,共同造就了观众最后的欲罢不能,这样的叙事手法,可不可以叫作欲速不达。
如果说这算是闷骚,闷到了极致,也骚到了极致。
动也不能动,也要抱着你,直到肯定你是真的;同床共枕,原来也可以激动人心。
睡在枕边的男人,很平淡的故事,名字的由来也许就是男主角酗酒醉后躺在残疾人女主角身边睡觉的原因吧,很清新的电影,没有暴力与仇恨,言语很少,更多的是无声的交流,不经意间让你体会到生活中那些很细微的东西,女主角的丈夫离他而去,她只能躺在床上,女仆人没有能流下来,男主角酗酒,是拳击手,会做很好吃的饭菜,他为她而改变,或者更多的是他带她去享受阳光,享受那些她所希望的对平常人很普通的事情,剧情没有像中国剧情那样狗血的女主角在男主角的照顾下健康了,结尾是男主角抱着不能行走的女主角在大海中嬉戏,感受海浪的颤动与那阳光的照耀。
查阅资料,知道了女主角 的扮演者 苏菲·玛索 和 男主角的扮演者 克里斯多弗·兰伯特 真是一对生活中的情侣。
苏菲玛索 并没有和谁结过婚,但是和几个曾经相爱的人 生了几个孩子不禁联想到 张国荣…… 苏菲玛索的现实生活就是一部美丽而又多情的电影值得把她演过的电影挨个看一看
苏菲·玛索,从《勇敢的心》、《云上的日子》、《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无一不以优雅的体态、性感的身材、魅惑的眼神迷倒众生,新作《枕边的男人》也不例外。
只不过在这部影片里, 苏菲·玛索饰演的主人公穆丽尔全身瘫痪,只有大脑正常工作。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靠眼睛传情,表情传意、以脸部的特写为主的影片, 毫无疑问这是对演员至高的挑战。
然而她轻而易举俘获了芸芸众生。
其实《枕边的男人》故事情节与 0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技术大奖的《潜水钟与蝴蝶》有异曲同工之处,两部影片的主角都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让人羡慕不已的人物突然全身瘫痪,只有大脑正常,心与身分离的巨大落差里的谈笑风生的故事。
《枕边的男人》发生在西班牙的卡塔赫纳,原本完美生活光亮照人的穆丽尔因交通事故导致瘫痪,也夺走了生而为人的自由以及唾手可得幸福生活。
脾气暴躁、多疑怪僻的她却雇佣了 落魄的雷昂做私人护工。
穆丽尔在与一边酗酒一边漂泊的雷昂咄咄逼人的争吵中,两个人相知相偎的生活慢慢展开⋯⋯。
穆丽尔说:我感激他(雷昂),感激上帝再一次赐予我生命,当我的肉体被禁锢的同时,灵魂却获得了自由,自由多么难以企及,因为他,我再一次拥抱了自由。
《潜水钟与蝴蝶》讲述了1995年12月8日,意气风发的法国时尚杂志《ELLE》主编吉恩•多米尼克•鲍比瞬间脑干中风并引发极其罕见、概率极低的闭锁症候群。
罹患此症全身瘫痪的鲍比,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动。
于是他在语音矫正师的协助下以顽强的意志用两年的时间写出 《潜水钟与蝴蝶》。
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潜水钟里一般,身体被紧紧箍住,而心灵却像蝴蝶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穆丽尔与鲍比两个身不由己心自由的人,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生命的厚重,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潜水钟与蝴蝶》通篇以模仿鲍比左眼的凌乱视觉、破碎、近乎记录片镜头画面呈现出鲍比个人活跃的思维与“沉钟”般身体之间的落差,显示人类在残酷困境中的终极意志力。
而 《枕边的男人》则以经典故事片镜头语言,借助穆丽尔个案温、不经意的给整个社会重磅一击。
影片展示的不单是穆丽尔没有知觉的身躯与对一切都失去兴趣如一潭死水般生活的无望;更有身体健康的雷昂与自己过去割舍以及心念着穆丽尔却和自己的拳击手徒弟做爱的无奈;甚至于寥寥数个镜头将穆丽尔的女管家冷酷外表下靠镇定剂平复自己以及画笔下狂放生活的无助。
精准人物性格塑造让观众切身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心与身的分离而产生共鸣。
然而影片并不止步于此,因为爱几个毫不相干人的生活逐一明朗、活泼、温暖起来。
初来上班的鲍比并没有按照穆丽尔的食谱备餐,端上一份鱼。
她咆哮到“一个细小的鱼刺就可以要我的命,你竟然叫我吃鱼!
”而鲍比平静的说:“放心。
绝对没有鱼刺,我小心剔过了。
吃了这盘鱼,我要让你学会一种东西,叫作信任。
”接着终日躺在床上的穆丽尔,被雷昂抱到了阳台上。
在西班牙的艳阳下,微风中,他打开排列着十几个小瓶子的木盒子,一一拨开瓶盖让她猜是哪种香。
她先是小心的嗅着若即若离的芬芳继而开心的享受久违生活甜蜜。
坐在轮椅上的穆丽尔,被雷昂推者漫步穿过那喧闹的街道,去书摊买书; 消失了数日的雷昂出现在穆丽尔枕边的时候她说:“在那一刻,我感知到了生命的呼吸,那原本属于我的生活在那一刻重生”。
之后,这个男人开着借来的跑车带着她到海边,抱着她去踏浪,其实她的身体感受不到,却让她感觉到存在的意义,生命的驻足。
恣意的阳光、温暖的海滩、青葱茂密的树林、汹涌的海浪⋯⋯生活其实本来就像穆丽尔送给雷昂男件柠檬黄的衬衫一样灿烂带着阳光的温暖。
只是心与身分离的太久,忘却了生活的味道。
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同床共枕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样隐忍节制但深藏无限力量的爱情。
而在爱的填充里,生活逐渐明朗、活力,
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同床共枕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段经典独白,注解《枕边的男人》再恰当不过。
本片女主角(苏非·玛索)高位截瘫,除了头哪里都不能动,哪里都没有知觉。
她每天唯一的运动是吃饭和看书,连上厕所对她来说都不算运动,因为她的排便排尿是靠人工按摩,通过外力压迫完成的,她的膀胱肌也是没有知觉的。
很显然,她和她的情人无法做爱,只能同床共枕。
而这样一个上床睡觉的动作,男女主人公在电影里折腾了两个小时才终于达成。
因为信任要积累到非凡程度,才能让一个毫无行动和反抗能力的女子,允许并愿意一个貌似粗鲁的男人躺在她的枕边。
要知道,曾经他给她端上了鱼肉她都要大发雷霆,她用尽全身力气咆哮“一个细小的鱼刺就可以要我的命,你他妈的让我吃鱼!
”而这个胡子拉碴的糙汉子说:“放心。
绝对没有鱼刺,我小心剔过了。
吃了这盘鱼,我要让你学会一种东西,叫作信任。
”她毕竟不是一个“普通女人”,他因在街头挨打而两天没来护理她,她伤心欲绝地说:“一个普通的女人可以承受你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可我不能,我不能……”为什么不能呢?
等待对于她来说是应该是最轻松不过的事,反正躺着也是躺着。
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希望。
她酷爱读书——或者说只能读书,但是有一种书她从来不读:爱情故事。
蜜糖如砒霜,对于一个除了等待已经不能做出任何动作的女人,给她希望,是最为残酷的刑罚。
希望总是与失望相连,这个世界上可有百分之百靠谱的希望吗?
相比之下,绝望似乎更加稳定,更加值得拖付终身。
于是她一度辞退了他,当他再次回来时,她哭着说:我把你赶走是因为害怕失去。
电影的前半部分甚至前四分之三剧情,都显得俗套,不用剧透也十分的透。
她曾经完美,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自由和唾手可得的幸福,未婚夫弃她而去。
于是她脆弱暴躁,敏感多疑,累垮或气跑了N个护工。
这时一个穷困潦倒终日酗酒的退伍军人前来应聘,死气白赖地要干这份连女人都受不了的琐碎肮脏工作,片中人物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他一个大男人,有力气,会做饭,还曾经是拳击冠军,虽然穷的叮当响但至少培训拳击手已经能赚不少钱。
起初他确实是为了钱,而他能够坚持下来,坚持伺候一个女人拉屎撒尿,坚持忍受她的折磨和羞辱,显然有比钱更深刻的动力。
影片用一种含蓄的手法向观众做了解释。
她逼他给她读书,他以为这比帮她小便还要折磨他,喜欢拳击的人怎么可能喜欢读书这么唧歪的事。
而最后他在草地上抱着她时终于说:“其实我也会背诵一段文字呢。
”他背诵的是一封信,从那只言片语可以推测出,他曾经有深爱他的女人,女人还给他生过孩子,而他常年乱搞,那个女人给了他无数次机会,给了自己无数次希望,他无数次辜负她的信任,最后她以自杀作为报复袭击。
所以我们明白了他为什么潦倒,为什么酗酒,进而明白他为什么坚持这份“工作”。
酗酒的人即使在清醒状态下手也会颤抖,可他全神贯注地为她做了一道无微不至的鱼羹。
他教给苏菲什么是信任,也教给自己,什么是被信任。
如果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孤儿,都在寻找庇护的港湾和臂弯,那么我们作为孤儿的同时也是一个孤独的父兄或母亲,我们需要被信任,需要被需要,相比于保护我们的人,我们所保护的那个人,也许更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根据。
因为被需要与被信任,活着才有意义。
苏菲从不出门,她连鱼肉都不敢吃,下楼这么严重的“冒险”简直是疯子的行为。
而他要做的下一步,当然就是带她下楼,他的诱饵是,他要与她做一个“游戏”。
一个高位截瘫的女人能做什么游戏?
粗中有细在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带她来到夕阳无限好的天台,对于她来说这已是阔别的奢侈,可这还远远不是幸福的尽头,他的游戏开始了,他让她闭上眼睛,他打开了一个小木盒,里面放着数十个精油瓶,他随机挑出一个放在她的鼻子前,游戏的内容是让她来猜这是什么花的味道。
她说:“嗯,我喜欢你的游戏。
”当然,这是她力所能及的游戏,力所能及的幸福。
从嗅觉和阳光开始,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苏菲获得重生,同时也挽救他自己的行尸走肉。
苏菲说她喜欢在草地上打滚的感觉,随口说说而已,他就把她抱到草地上温柔地翻动着她的身体,她与青草耳鬓厮磨,露水一点一滴的滋润,一个健全的人恐怕也没有时常体会。
他们并不只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爱情诚然不能通过做爱的欲求来获得,但没有做爱欲求的关系也称不上爱情,那叫亲情友情或者“乱世中的一点真心”。
他们之间是有欲求的,欲求未必只有性交这一种表达方式。
他帮她洗澡,在水中抚摸她的身体,她的皮肤没有知觉,但灵魂依然能够体会爱抚和冲动。
没有任何一种抚摸能够像他们之间这样,胜任“精神恋爱”这个词汇。
这部电影从标题到内容简介,都让人预判是一部悲情片,甚至悲情+励志,身残志坚或者爱情战胜病魔之类。
然后在这次法国电影展中,《枕边的男人》被归到了喜剧组别。
我进影院前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是打印错误,可是看的过程中发现这确实可以算作喜剧,苏菲玛索和男主角之间的对白充满睿智的嘲讽与交锋,一个聪明有才的女人即使瘫在床上河东狮吼也是这么妙趣横生。
瞧瞧这帮法国人多没正经,连生活不能自理这种天大的杯具都要做成浪漫洗具。
此片的逻辑有点像《初恋五十次》,以人定胜天的执着使绝症成为爱情的点缀,而它的路数又截然不同,《枕边的男人》是纯现实的,没有一点荒诞不经,“信任”一步一个脚印的,铺就了一条通天之路,让心灵已死的男主角和肉体已死的女主角抵达了重生的彼岸。
那么影片的结局是什么?
如果这是一部美国片,它最后的镜头说不定是女主角在男主角爱情感召下嗖的一下站起来了,嗖的一下你知道吧。
而这是一部法国片,蕴藏着阴谋的法国片。
其实这部电影快到看完时也没觉得特别感人——虽然我在这篇啰里巴嗦的影评中把它写的MS感人。
它的节奏始终平淡,对白不多,镜头都懒得切,本来是个前情曲折的故事却连半个倒叙插叙镜头都没有,全靠主人公零零碎碎的讲述来查缺被漏。
如果不是在漆黑的电影院,这样的片子很容易让人走神儿。
直到最后我才知道,被法国同学摆了一道,一切的漫不经心都在为最后一个镜头打埋伏。
他训练的拳击手打擂成功,他没要巨额赌注,而只求输家帮一个忙——借给他一辆豪华敞蓬跑车。
苏菲一袭雪纺蓝衣,被安全带保护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他带她疾驰到很远的一片无人海滩,镜头一转,他横抱着她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身影若隐若现,加勒比海晚霞倾城。
我早就想到了他们最后会去海边,因为在一次聊天时她问他:你喜欢海吗,他说不喜欢,她说我喜欢,喜欢海,更喜欢泡在海水中的感觉,神情中充满对往日生活的回味和对残酷现世的悲观。
于是观众都会猜到,他最后会带她在海中沐浴——是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这更符合一个截瘫女人的身体状况,也更符合全片的基调和节奏。
然而没有,没有,他以惊涛骇浪的方式实现了她的非份之想,因为他们之间有信任,深不可测的大海也是安全的所在。
看到这里,情感的高潮一发不可收拾,而电影,果然结束了。
最近总遭遇类似电影的袭击,比如前段时间看的mary and max。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整部电影都在用不急不徐不温不火的节奏叙事,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平淡如水的文艺片,让火象星座恨不得拖进度条,而在你刚要关上电脑,刚要起身离开影院的最后一刹那,它用只有几十秒的镜头给你当头一棒,然后又突然黑屏打字幕,扬长而去,丝毫不为你的情绪负责,扔下你呆若木鸡泪如泉涌。
这时你才发现之前两个小时里每一场空镜头、每一次目光交流都是有意义的,它们都在为这最后一分钟的核武攻击做着铺垫,而你又不能跳过这些铺垫直接去看最后一分钟,看了也是白看,不会有什么特别感受,正如没有充足的前戏无法直接进入最后的高潮(sorry我实在没有找到更直截了当的比喻),而捷径抵达高潮恐怕只有吸毒。
于是之前的每一次欲言又止和欲哭无泪,共同造就了观众最后的欲罢不能,这样的叙事手法,可不可以叫作欲速不达。
如果说这算是闷骚,闷到了极致,也骚到了极致。
动也不能动,也要抱着你,直到肯定你是真的。
同床共枕,原来也可以激动人心。
PS:刚刚得知最新八卦,我out了,这个男主角,叫什么克里斯托夫.兰伯特的颓废温柔男,是苏菲马索的男朋友。
“一个人孤独的在枕边躺着,那曾经的骄傲与辉煌早已是过眼云烟,如今我一个人躺在这加勒比海边的寓所里,等待着死神的来临,不曾预料自己的脆弱,不愿回首过往的时光,一切都已归于零,生命之于我毫无尊严可言,我活着既不像是一个人,更不像是一个女人,我渴望那恣意的阳光,我渴望那温暖的海滩,我渴望那青葱茂密的树林,可是这只是在脑中一次又一次奢望的片段,我憎恶我的生活,我憎恶自己那毫无感知的肉体。
直到有一天睁开双眼,一个打鼾的男人躺在我的枕边,在那一刻,我感知到了生命的呼吸,我坐在轮椅上,穿过那喧闹的街道,那原本属于我的生活在那一刻重生,我在丛林中翻滚着,海浪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身体,我似乎又一次感觉到存在的意义,似乎感觉到了生命在那一刻的驻足,我感激他,感激上帝再一次赐予我生命,当我的肉体被禁锢的同时,灵魂却获得了自由,自由多么难以企及,因为他,我再一次拥抱了自由。
”
虽然经过和@布依依依 的深刻争鸣,我不得不承认"无法触碰"的格局削微大了那么一点,但出于对故事性和艺术性无法忽视的挑剔,我还是不得不把票投给人物关系更有张力,情感表现更细腻以及画面视觉更有风格的"枕边的男人"。
阳光让生活变得绵软 灼伤一切物体的棱角
平凡但是温暖
飞机上看的~三人女人对一个男人的爱。分不清复杂和简单。
男看护
怎么开始的特别没来由,怎么结束的也没信由。苏菲演那纠结的心还是挺挂在脸上的。#飞行中的电影院#
飞机上看的,实在是看不下去……
1.苏玛的一颦一笑连转眼珠吹起都是带戏的 2.看完书追的片儿,比起追风筝的人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个还算成 但感觉差了一大截
u sure
别样生活和情愫,一开始就很喜欢片子的感觉,果然法国电影更适合我~哦也
老套的剧情。感觉演得很做作。
基本上算是异性版的《触不可及》,少了点幽默,添加了不少男主角的感情戏。新导演非常娴熟,且喜欢抒情,画面非常美,音乐也很到位,充满异域风情。男主角的颓败感中带有一丝丝细腻的成分,所以使得邋遢的外表也看上去没那么糟。苏菲玛索的突破不小,简直是毒舌妇虐待长工的感情大戏嘛。
如果女主没有博学、多金、苏菲玛索级别的颜值等等buff,很难理解男主为什么会在残疾人女主和拳击手女配中选择女主。同样都是通过帮助别人完成自我救赎,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无自主能力离开男主,真的不明白爱意从何而来。最后结局处两人消失在海水里了无踪影倒是让人一个激灵,和《分手的决心》有点神似。法国人真的很会诠释这种极致到极端的爱情,所谓“浪漫至死”吧。
虽然没有阿莫多瓦的《对她说》感情细腻,却也很温暖很温暖。女人最终要的依旧是个可以依靠,包容她的男人,不是吗?
较闷的文艺片,法国片的典型调调,美丽的风景人物还有诗歌~ 没想到这男人在里面那么不堪,本人很帅啊~ 不知道CCAV阉割了多少,以至于我只能给它打三星,结束得比较突然~ 不过片中的感情很令人向往~~~ 想与一个女人睡觉和想和她做爱是完全不同的感情啊!
好伤心,因为电影里那个装满了大自然的各种香味的木盒,我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一一闻出他们的名字,回家的路上我训练自己的嗅觉,结果闻到了各种怪味.
真正的温水煮青蛙的感情,慢热、抗击打能力却是最强的。
这个电影竟然断断续续的从五月出去玩的时候开始看一直到今天才看完。苏菲玛索老了,我好难过。还有,电影里的这种爱才是真爱,纯爱,原始的爱。
有一天我只是僵直地躺在床上,一根鱼刺都能要了我的命,你为什么无故失踪,你为什么来了又走。
女神也老了。这戏拍的不温不火不痛不痒挺尴尬,立意虽然常规,其实深挖一下还是能拍好。不太成功的因素有这么几点:1.人设有问题,苏菲玛索的人设单薄;男主和女二(黑人)的人设失衡,其实丰富一下男主,再弱一下女二,起码男主丰满了,电影的设计其实被女二抢戏了,主要因为视点设计错了,俩人第一次接触设计导致的,如果是男主发现女二偷别人他去追,视点马上发生变化。2.美感没有,苏菲玛索是个很好的ip,可惜没好好展示。3.叙事平缓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