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评价是还行,但其实是可以达到四颗星的,只是因为如果向别人推荐动画,不会选择推荐这部而已。
起风了可以算作很克制的一部动画电影,在现在的日本动画界非常少见,看片子的时候尤其是前面一个小时,几乎大部分观众都会认为很无聊,很多人连开始的十几分钟都熬不过去不停地看表也是很常见的。
所以说,作为镜头语言来叙事,要么就故事本身非常跌宕起伏,要么就只能靠镜头和配乐来吸引人了吧。
起风了本身是个很平淡的故事,说的东西却是很深刻的,结果用了这么克制的手法来表现,我个人认为宫老爷子这种选择是配的起大师的身份的,但是为什么最后却没有把故事要说的东西展现出来,只能说他水平不够。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地震那一块,非常非常轻描淡写的表现方式,背景音也是,我一开始都没看出来是地震,后来才反应过来。
然后就是时间段的切换,没有任何提示,突然下一个镜头就切换了时间和地点,有些跨度甚至很大,观众也会很不适应,也不给观众解释。
其次是台词设计,克制到了极点,我看完了才想到也许是那时候肺结核治不好,所以与其两人异地女主在山上等死 ,不如开心的在一起幸福的度过最后一段时间,但是这点通篇甚至作为片中唯一的所谓高潮部分,表现的相当隐晦,所以才会有“老婆都咳血了还在房间里抽烟的渣男”这种评论。
还有里面谈到特工调查之类的,包括后半段经常出现的,明知道是制作杀人机器但我只是一个为了完成制造飞机的梦想的小人物,还有很多次提到的日本终究会毁灭这些,很多人把这些东西当做这部影片的主题,确实也无可厚非。
毕竟这是本片大部分篇幅都有提到的,但是虽然如此,这些台词说出来,包括配音,节奏,还有痞子那从一而终毫无起伏的语气,都让我有种这个所谓的主题很苍白很有距离感的样子。
还有那个梦幻式的结尾,这里就不想多说什么了。
就我个人看来,如果宫崎骏对本片的定位就是前面说的主题,那么我只能认为他有点太对不起自己的盛名了。
当初看《狼的孩子雨和雪》就很明白,观众要的就是这种,再举一个更差一点的例子,《夏日大作战》这类的,其实都很能说明,这年头观众都是很好糊弄的。
所以如果宫老爷子连这种功力都没有也不太可能。
那么如果是我自己的观点,只能说他水平不够,于是想说的东西没说出来,没有传达给观众。
那么起风了到底是说什么的呢?
很多人说什么军国主义,因为扯到了战争这么个敏感话题吧。
所以说现在的观众啊,有话题性是宣传中很占便宜的吧,所以借了一个战争的壳子。
通篇克制到平淡如水的两个小时,最后的结尾是,要让男主活下去。
最爱的女人死了,制造飞机的梦想也达成了,最后换来了自己国家的满目疮痍,但是男主还能够面带微笑的选择活下去。
这是不是日本人对于“活着”的最佳诠释呢?
所以,起风了到底是说什么的呢?
作为一个人,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活下去,并且努力达成自己的梦想,这就是人类这个种族最大的共性。
人类活着无法不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什么我只是制造飞机的,战争并不是我能左右的,环境也不是我能改变的这类话也就是糊弄观众的吧,可以把一切罪恶归结为战争和环境,自己口头上说说日本终究会毁灭这类无意义的话,换来自己是无辜者的所谓遮羞布,这就是人性。
从这一点上说,我突然能够理解为什么用庵野秀明来配男主了。
不容易啊,我实在是太不能理解这点了。
如果是为了造成那种冷淡的疏离感,虽然男主置身其中却可以抽离其外,说明人类说到底都是自私的吧,梦想,爱情,再多美好的东西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活下去所服务的吧。
如果这样想,那么也不能说痞子配的不好了,只是如果真是这样,又有多少观众能够体会到你的意思呢?
作为时隔五年的隐退之作,很多人拿这个跟《红猪》去比。
作为以奇幻出名的宫崎骏,红猪是所谓的唯一现实主义作品,其实正因为红猪的天真才让他明白,还是沉醉在奇幻作品里比较眼不见心不烦吧。
但是人毕竟老了,基本上也算是看透了人生了,选择做这样一个故事的勇气,和选择这样的表现手法,让我有种终于对得起他“大师”的称号了的感觉。
所以说,宫老爷子到底想拍这个片子说明什么,也许并不重要,就算他是自high,也比EVA之流二十年吃老本的那种人好多了吧。
许久没见到看得见帧的手绘动画了,竟有一种踏实感。
这也是一部让声音大放光彩的动画。
音乐自然不用说,人声出演的地震、大风、引擎、轰炸如鬼魅一般,让我想起幽灵公主里隐秘山林。
时而片刻的寂静也让人享受。
这也是一部罕见的传记动画,主角是一个完人,聪明、高尚、敬业、浪漫一样不缺(至少按当年价值观),完美得让节奏有点流水账。
直到结尾才挑明悲剧本质,这个完人所追寻的,是一个被诅咒的梦。
然而争议的历史现实只是被轻轻带过,大部分篇幅还是展现了宫崎骏自己的飞行梦想,以及对天才匠人的相惜。
你年纪尚幼时,风跟踪你去遍马格德堡。
在维也纳,风寻找你去了一处庭院又去下一处,它弄翻喷泉,让你的头发竖起。
在布拉格,风陪着刚刚开始生儿育女的表情严肃的年轻夫妇。
可是你让他们屏住呼吸,那些穿着白色长裙的女士,留着小胡子、戴着高领的男士。
你向海尔•塞拉西皇帝鞠躬时,它在你的袖口里等候。
你跟比利时的民主国王握手时它也在场。
风把芒果和垃圾袋吹得在内罗毕的街道上滚。
你看到过风吹过塞伦盖蒂平原追逐斑马。
你在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走出郊区房屋的屋檐下时,风又跟你在一起。
在每个乡间小镇、马戏团停的每站,它在树林里几乎没弄出噪音。
你一辈子都评论它,它怎样说来就来,在你抽着粗大的哈瓦那雪茄,看着烟雾往南飘去,总是往南,飘向波多黎各和热带时,它怎样让旅馆房间阳台下方绣球花的胖脸抖动。
那天早上,七十五岁,十层楼高,两座旅馆的中间,春天第一天做广告绝技表演,去哪儿都跟着你的风从加勒比海吹来,孤注一掷地扑进你怀里,像个年轻的恋人!
你的头发竖了起来。
你想蹲下,去抓住钢索。
后来,他们来清理现场并拆下钢索。
他们拆下你在上面过了一辈子的钢索。
想想看:钢索。
——雷蒙德·卡佛《写给顶级高空杂技家卡尔·瓦伦达》 孙仲旭译
宫崎骏说"这部电影既非对战争予以控诉,亦非意图通过对零式战斗机的杰出之处之描写来鼓舞日本的年轻人,却也不想掩饰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飞机的心愿,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
"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也是给成人看的。
一部没有超现实主义没有魔法没有奇幻的剧情电影,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除了二郎在梦中的一幕幕场景外,动画基本上是忠于现实的。
电影中流露出的反战信息让人很佩服老爷子的立场和正能量。
一个喜欢制造研究飞行器的人却不喜欢战争,这是矛盾的,所以,飞行的梦就是一场噩梦收场,看到自己制造的飞机在战争中坠毁,心里该有多痛?
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想制造出完美的飞行器,可却被用于战争。
还是更喜欢主线之中的励志和爱情线,二郎对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的坚持到底,有梦想的人真好,永远充满力量并且有奋斗目标。
而菜穗子对二郎的感情又是让人感动的泪点之一。
有金字塔的世界和没有金字塔的世界,你选择哪个?
二郎选择的是有金字塔的世界,有金字塔就意味着有差距,有残酷的竞争。
要维持金字塔的结构就注定有大量砖瓦在最底层,而最顶端只有寥寥几块砖瓦。
用金字塔代表一个社会架构,底层的人是穷苦劳累的状态,而且还是大多数人在这一阶层,越往上越高端,富有的有权力的都在上层建筑,维系这样的平衡就需要残酷的竞争和淘汰。
也许这部电影真的不够梦幻美好,甚至看完之后还让人唏嘘不已,人类是矛盾的生物,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突破,一方面用这些创新制造杀戮和战争,制造飞机的莱特兄弟的初衷是减少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而在二战时期,飞机却成为大型杀伤武器帮助法西斯屠杀了多少无辜的人民。
和鸟儿一样飞翔是人类的梦,飞机的制造让这个梦接近现实,而残酷的现实就是战争时期人民食不果腹时军方还要用大量资金去打造杀人武器。
电影批判了现实,当然也因为贴近现实批判现实而让整部电影主题沉重。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很早就听同事提起今年会有吉卜力的动画片上映。
上个月在看其他电影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起风了的预告片。
第一次在大荧幕看吉卜力的动画片,配合着有些凄凉的主题曲。
感觉非常震撼,一直以为只有动作片,科幻片才适合在电影院看。
没想到在吉卜力的唯美画风加音乐的衬托下,居然有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
如果各位有机会去电影院看吉卜力的话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和在家看完全是两种感觉。
切入正题(有剧透)---看完之后老实说有些失望,与期待不符,或者说和预告片相比差了一个档次。
首先说一下男主人公二郎《起风了》原来是一本小说,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曾经演过电影版主要是讲的作者堀辰雄与其早逝的妻子之间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是作者本身,一个出身士族家庭的文学青年,高中就与芥川龙之介结识。
关东大地震时母亲遇难,所以小说里会提到大地震的惨状。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在进轻井泽与妻子相遇相爱,第二年妻子就不幸死于结核病。
对于妻子的思念写下了《起风了》这部小说。
而零式战机设计者堀越二郎,出身一般,不过是个学霸,从中学到大学一直是第一名。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系,最后读到了工学博士,google了他的照片和本片主人公很像。
宫崎骏把同时代的这两个人的故事结合在了电影的主人公二郎身上。
虽然两人是同一时代的,但其实无论是出身还是性格,完全不同,一个是富家公子风花雪月一个是理科男技术狂人。
结合在一起难免有不少违和感。
电视上宣传影片的时候说宫崎骏长大了。
以往的主角都是 充满梦想,勇敢的少年,而这次是个有少年梦想的成年人。
而我觉得这恰恰是这部片子不足的地方。
明明是个成年人,却感觉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少年可以不顾一切去追求梦想,但是成年人不可以。
少年可以一见钟情,不顾一切的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但是成年人不可以。
因为成年人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做事要考虑周全。
但是成年人的要素我在男主身上看不到,他只是一个身体长大的少年而已。
甚至在他的梦里和他对话的人还是叫他“日本的少年”。
男主喜欢飞机,所以可以经常不顾和妹妹的约定男主想要学造飞机可以多年不回老家看望父母。
男主想要和老婆在一起,所以让他老婆放弃治疗陪自己,而不是自己请假去陪老婆男主想要抽烟,可以不顾生了结核病的老婆就在身旁!!!
男主想要造飞机可以不顾有多少人回因此而死!!!
所以这次的主人公可能是最不受人待见的吉卜力的男主。
再加上主人公的声优是完全素人,配音如同机器人般平直,不带有一丝感情。
大地震也好,出国被人看不起也好,表白,求爱,成功,失败,全都没有任何感情。
我不知道是这个故事本身就比较平淡还是声优太牛X让整个片子变得平淡了。
影片内容:宫崎骏喜欢战斗机,但是极其讨厌战争。
所以这部片子只有战斗机没有战争场面宫崎骏喜欢唯美的东西。
所以这部片子非常风花雪月,各种小资。
由于宫崎骏把两个人物融合在一起,不同人的故事变成一个人的故事。
在剧情处理上变得有些不合理。
想像一下一个原本凄美的爱情故事,强加在一个造飞机的技术者的身上。
如果这部片子完全按着小说拍,我感觉会非常的美秒。
或者完全是零式战机发明人的传记,也许也会很震撼。
很遗憾,两者都不是,打着凄美的爱情的大气,感情戏份居然只有影片的四分之一,可能都不到。
甚至可以说这个爱情故事穿插进来显得很突兀,就算去掉也不会影响很大。
反而给二郎这个人物减分很多。
完全感觉不到有什么值得感动的地方。
宣传片上说 那个困难的时代,人们艰难而努力的活着。
想要以此来激励现在的人们。
电影的主题之一就是要好好活下去。
我以为本片是个很励志的故事,小人物奋发图强。
但是在片中你几乎完全体会不到。
男主出身富裕家庭,上东大,进一流大公司三菱。
刚进公司就被派往德国考察学习,回国后就是被委以重任。
开发飞机失败后,去了日本最著名的避暑胜地悠闲度假。
被富家千金倒追,认识几天就订婚。
最后事业成功。
简直是网络小说男主。
哪有半点痛苦的影子。
中产小资上流社会是主角,平凡大众的描写太缺乏了。
男主为了梦想是如何努力的,没有描写。
如何开发飞机的,其中的辛苦,挫折,除了加了几天班就没又更近一步描写。
男主和女主的相爱过程几乎是零,见面没几天就直接向岳父求婚了。
就像小孩扮家家一样。
大地震造成的伤害只有寥寥几个镜头,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大呼小叫,没有失去亲人的痛苦。
死了10万的关东大地震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场大的火灾。
人们的连上除了冷漠什么表情也没有。
地震的恐怖感完全没感觉到。
男主更是冷静到,回到学校立马和死党开始抽烟聊天了。。。
大地震后的不景气,灾害,战争,都没有描述到位。
日本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再加上过量的梦的描写,让这部改编真实历史的片子缺少历史的厚重感。
只是平直的讲述了一个故事而已。
总之感觉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想要表现很多东西,但却什么的都没有表现到位。
没有着力点,太过于白开水,没有什么戏剧冲突点。
像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流水账作文。
除了音乐和画面这部片子实在过于普通了。
最后写一些我对片中小细节的看法。
男主和同事去德国考察,被德国人各种鄙视,还说什么日本人太坏了,看过的技术很快就会学过去。
我立马想到了日本人对中国山寨的各种鄙视,曾几何时他们不也是干着一样的事情。
国家工业化的必然之路。
在别人的嘲讽中,慢慢强大。
片中男主似乎毫不关心日本的战争情况,刻意回避自己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
男主的死党也是说我们只是坐飞机不是做杀人道具来自我安慰。
男主选择在轻井泽避暑,因为在这里远离战争,远离一切,平静和谐。
可以让你逃离世间的纷争,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外,那个人对二郎说德国的飞机设计师不愿意继续造杀人工具,拒绝和希特勒合作。
但是二郎似乎无动于衷,他不在乎他造的飞机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幸,他不顾自己未婚妻的病。
依然跑去名古屋造他的飞机。
他不是不知道战斗机的危害只是不想去面对而已。
但现实是残酷,做出来的零式战机一架也没飞回来,日本也因此受到了毁灭的打击。
逃避是没用的,现实中的日本人也确实是非常喜欢逃避问题的,逃避责任的人。
电影以少年的梦开头以梦结尾。
一个有梦想的少年的故事,为梦想付出了很多,最终也只是梦一场。
而这个少年也可以替换成日本日本梦想追赶西方,超越西方,不惜走上了战争的道路,幻想着控制东亚,挑战霸权结果失败后本土一片废墟,其实也就是做了一场梦。
也许成年了就不适合追逐梦想,脚踏实地,不要去追求太过于虚幻的东西。
珍惜自己的亲人,好好的活下去才是真的。
有一类导演,你会永远对他的下一步作品抱有期待,因为你不知道下一部会是什么,如库布里克,而有一类导演,你会永远不希望他转变自己的风格,哪怕一辈子就拍同一种类的片子你也会买账,如伍迪艾伦,以及宫崎骏。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身为宫老脑残粉的我会给这片打三星,不过从各方面来说,这部注定会成为我最不喜欢的宫老作品。
放弃奇幻玩现实,没有了以往的天马行空和童真童趣,只剩下对梦想的追寻,可惜这个梦想在全片的战争背景下(尽管宫崎骏极力希望淡化这种背景因素)略显苍白无力。
不过整部片子还是融入了宫崎骏惯用的那先元素,亲情,友情以及首次尝试占了很大比重的爱情。
在宫崎骏以往的片子里,爱情元素虽然也有,但是都不是主要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若有似无的,懵懂的爱情,而本片中爱情可以说是贯穿全片,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男女主角每次关系的重大结点都伴随着社会局势的变化。
被继承了的还有宫崎骏对飞行器的热爱,作为宫老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终于在这部片子里成为了主角,承载了导演对天空对自由对梦想的憧憬,诚如片中所说:“战争什么的才无所谓,我只是想要造出美丽的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整片多次出现了梦境与现实的无缝对接,让我仿佛看到了今敏的影子,这也可以算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突破吧。
总的来说,本片一方面寄托了宫崎骏想要突破的愿望,一方面却又舍不得完全放弃以往的风格,这种折中性的做法导致本片有点前后不着调的感觉,对于期待看到宫老传统风格的我来说实在是有点遗憾。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这片再怎么差起码都是值四星的,减一星的原因不得不提一下配音,事前炒得很厉害的庵野时隔多年重为恩师作品配音现在来看就是一大噱头,可以说庵野大神棍的配音使整部片子的档次降了N个水平点,从头到尾除了音量有所变化语音语调完全没有变化,连“我爱你,请和我结婚”这种深情告白的台词都能被说的淡出鸟来,观影途中只要他一开口我就出于抓狂边缘,很多场景配上久石让的音乐明明应该大催泪的,只要他一开口就让人本来呼之欲出的眼泪瞬间咽回去了甚至有笑场的危险,毫无感情也就算了丫还口齿不清,文科狗没有字幕看这片本来就够累了,话还说不清楚TMD谁听得懂啊!
只想说庵野的回归完全可以用个小配角打发掉算了为什么要把主角给他配?
活生生毁掉一部作品,宫老喜欢找明星来配音的这个习惯确实应该改一改了。
PS,电影放之前预告片放的高畑勋的新作辉夜姬还比较吸引我。
乍一看上去似乎是一个追求梦想的少年和薄命少女的恋爱故事。
放在时代的大环境下略有美化的嫌疑,但是西斯空寂,看的时候我虽然泪流满面,然而仔细想想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宫崎骏人老了,以前很多遮遮掩掩的东西也放开了说了。
「飛行機は美しい夢だ、ただ、 美しい飛行機が作りたい。
」「兄上は薄情者です。
」仔细看本篇就可以知道,主角基本上是一个没人性的家伙。
这一点大概正好和庵野的棒读一致,所以并没有什么违和感。
接下来会大致整理一下剧情,不想被剧透的就不要接着看了追梦少年上京读书,火车上碰上了女主角和女仆。
装逼坐在火车车厢连接处看书的时候风吹跑了帽子,被11岁的女主角接住,于是两人相识。
没过多久关东大地震袭来,女仆小腿骨折,主角拿计算尺固定了之后,背着女仆到了上野,然后和女主角一起去她家找人来救女仆。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主角对女主角完全没啥感觉,反而因为背了女仆一路(女仆身材颇为有料),颇为念念不忘。
实际上后来有人把尺子送回来的时候,主角脑海里浮现出的也是女仆的背影。
后来主角东大毕业,进了三菱开始造飞机,去德国取经之后又回軽井沢疗养。
疗养的时候时隔10年,21岁的女主角再次飒爽登场,来了一把橙路里飞帽子的把戏(不过飞的是伞)与主角再会。
然后找了个由头把男主角勾引到水边告白,告白前的表情充满了委屈,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女仆结婚生孩子了——看到这里,聪明的看官应该已经恍然大悟了吧。
主角对飞机的评价,从来都是「美しい」。
原画展的时候给再次登场的女主角的注解是「美しくなった」,而主角对女主角的评价也只有这么一句——「美しい」。
而女主角明显也很清楚这一点,从疗养院里跑到主角那结婚之后,整天在被窝里卧床不起也要为悦己者容。
当化妆无法掩饰病容,不再「美しい」的时候,她偷偷的摘掉了主角的眼镜——然后回到山中的疗养院。
正是这一天,主角呕心沥血设计的九試単座戦闘機试飞成功,试飞时主角看着从山里吹来的风发呆,定是了然女主角已经不在人世。
飞机带来的是尸山血海的荒野,而主角自己也抛妻弃子,泯灭人性。
不论是实现制造飞机的梦想,还是实现拍摄动画的梦想,都是不疯魔不成活,老宫这次想讲的,多半就是这么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如果不是看到有人根据零式战斗机就推断这片儿是个战争美化片我大概不会写这篇评论。
本片根本可以列为我最不喜欢的吉卜力动画第一名,途中多次想要离场,当然,跟题材无关。
我只是无法理解里面参杂的各种德法意大利语和无论德法意大利人在飙几句本国语言以后都流利的说起日语,以及男主不断的跟个意大利的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神交,回来google以后发现难怪老爷子钟情这个意大利佬,除了他设计过ca135轰炸机以外还设计过传说萌翻了大批盟军的涵道式活塞螺旋桨动力试验机,真的好可爱,长得像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小飞机jimbo。
附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045616094/我第一时间看了这片是好奇什么样的片子能把导演自己看哭,庵野秀明配音又是个什么景象,事实证明如果不是故意的,庵野秀明真的是个大舌头,发す这个音的时候好像舌头卡住牙齿难听得要死,好好当导演吧,声优就不要再做尝试了。
喜欢老爷子的观众或许都知道红猪是最代表他反战思想的作品,波鲁克是他的自我代入,波鲁克的名言是做法西斯不如做猪,因为逃避战争隐居在亚得里亚海,电影诞生前导演在Model Graphix杂志做漫画连载的时候也给男主画上了猪鼻子,所以我原以为会跟红猪差不多,结果是差了不要太多。
细田守在他推特上说像本片一样好的动画,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看过之后我有点能够理解这句话。
若没有经历过,有几个动画导演能够详细描绘出八十年前的山手线呢。
我怀疑老爷子想做这么一部片子是因为他也看了百田尚树的小说永远的0。
虽然对战争的立场很明确,本片并不足以称做反战片,因为他对飞机的设计师并没有持有态度。
一个反战主义想要描叙一个侵略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还有设计师的一段恋爱故事,又不想直接给这个人打上标签,当片中男主问到“我们在和谁打仗”的时候我不由觉得有点好笑。
看得出来他想说的很多,不管是战争的可怕,还是庞大的历史背景下个人的随波逐流,也许正因为想表达的情绪太多反而全都说不到点上。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童年足够影响他的一生。
老爷子的动画为人称道的一直都是那些飞行的场面和带着幻想色彩的飞行器,可能鲜少有人知道原因。
话要从这里说起,宫崎骏诞生于1941年的东京,这时候正是日本对华侵略战争最中,他的家庭经营着一所工厂名字叫宫崎航空兴业。
说是航空兴业其实并没有大到可以自己独自承建飞机的地步,他们服务的对象是如今已经被分裂成若干汽车公司的中岛飞行器制造厂。
这家公司在当时是日本排名第二的民营飞机生产商,宫崎骏家的工厂为中岛飞行器制造厂生产发动机。
熟悉老爷子的人一定记得他的资料里提到过他的幼年在宇都宫成长,直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全家才迁回东京。
而中岛飞行器制造厂正是1944年1月开设了宇都宫制作所。
我想应该就是在这里宫崎骏与片中的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结下了不解之缘。
堀越毕业于东京大学的前身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后来在三菱航空机公司工作,设计了九六式舰上战斗机和零式舰上战斗机。
虽然零式战斗机由三菱公司设计实际上因为人手不够在太平洋战争中有3分之2的零式产自中岛飞行器制造厂。
也因为在宇都宫的生活,老爷子本人虽然年纪尚幼却也遭遇了1945年7月12日的宇都宫空袭,带给了他人生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所以他的反战立场自然很好理解,这也许也是为什么他对设计师的立场暧昧,批判他们不是等于批判自己老爸。
电影里出现的男主好友本庄季郎是一式陆上攻击机的设计者。
热爱着作为杀人武器的战机的同时厌恶着战争,这是导演无法回避的矛盾,然而他并没有直面这样的事实,而是兜了一圈给堀越也是给自己做了最好的掩饰,只是因为热爱,想要造出美丽的飞机,模糊了飞机和战机之间的界限。
本庄对堀越想给路边等待父母回家的孩子刚买的点心被对方拒绝逃走一事的评价正巧点题,本庄说你这是伪善。
明明知道飞机的用途还是积极的参与过程这不正是王导式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伪善,可见自己立场的有失偏颇其实导演本人再清楚不过。
本片的时间脉络堪称严谨,男女主相识于一场地震,可以追溯为1923年关东大震灾,此次地震引发的大火蔓延了半个东京都,超过十万人遇难,烧掉了东大综合图书馆几十万册图书,在片中也有提到。
接下来他们五年没有再见面男主堀越二郎1927年从东京大学工程系航空工程专科毕业到飞机制造厂工作,然后两个人经历了短暂的恋爱,婚约,结婚,分别的过程。
可惜这个故事并不属于堀越二郎,而是原著風立ちぬ的作者堀辰雄的真实故事。
这也是我无法理解的一点,为什么要嫁接这样一个符合日本30年代审美的纯爱故事在堀越二郎身上。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在1976年出演过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
不过这段虎头蛇尾的恋爱故事有几个画面倒是刻画得深得我心,还暗自感叹原来老爷子也是谈过恋爱的人能画这么sweety的片段。
但是抱病的女主在新婚之夜掀开被子跟男主说来吧,来吧,我残念的笑场了。
最后良心建议,如果不想看过以后对老爷子的编剧能力产生怀疑,此片不看也罢,125分钟的片长吸烟镜头赛过吉卜力全部作品相加。
这部《起风了》与以往宫崎骏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开头主人公与梦境中的偶像做朋友有些非现实之外,基本上属于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
从宫崎骏去参加柏林电影节参赛而不是拿去奥斯卡参赛就已经很明显。
参加奥斯卡的动画都是像《冰雪奇缘》那样向小朋友传递爱与和平。
不难看出宫崎骏打算为大人或者为自己拍一部电影。
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漫长的两个小时,无聊且漫长。
因为他们不了解二战时候的背景。
主人公讨厌战争,他一心只想制作出线条优美的飞机,可是却要为战争服务。
飞机试飞失败后主人公选择离开一下下,那是一种疗伤,就像村上春树的小说的主人一样,遇到困难总会远行,然后事情发生,遇到自己一生中的挚爱。
德国人的出现和后面主人公遭特工追捕,那是对战争的一种讨伐。
他们更不理解大人的情感生活。
菜惠子生病从疗养院远出逃,主人公为什么并没有立刻把病重的她送回山上疗养院,和最后飞机试飞成功后菜惠子的离开。
他们更不明白战争这回事,不明白飞机为什么制作成功了但还是终究失败。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最后菜惠子对主人公说让他活着,那是因为他受到打击,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兴趣,他想自杀。
这些种种的暗语对于我们来说,是给你两个小时让你思考一下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种种不如意。
然后告诉你,起风了,所有的阴霾都幻化成风带走了,也寓意着新的生活开始了,唯有努力生存。
看完我又要继续生活继续学习了。
去参观三鹰美术馆的时候看到宫崎骏最早是学飞机设计的,还看到很多手稿和设计图,今天点开这部动画片才理解了很多。
动画片其实讲的是战争,人们都多渴望和平。
想起前几天看完的朝花夕拾,平淡的描写了几篇父亲的病,国人的麻木,别藤原先生,其实也是一个心路历程,从想学医到弃医办学,又去从文。
而放下飞机设计的画稿,去画一个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也是希望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唤起人们心中对爱和自然的共鸣
日本真的有拍过认识到自己错误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反战电影吗?主题永远是爱、梦想、坚忍以及我们也很惨的balabala,这样自欺欺人也是很可笑了。无法忍受从萤火之森就开始的洗白式卖惨卖情怀,我只能说都是活该
老宫这是晚节不保啊
爱情和梦境促成了零式战斗机。#20140415
宫先生,可能你已经失去了那股子浩然之气了吧。专业主义,男权主义,这都不是个事儿,重要的是坚定地说出来,不要遮遮掩掩,不要合理化。为什么既说”我们只是工程师“,又要心怀天下呢?为什么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又要牵着姑娘的手呢?最后你还是和主角一起逃跑到Caproni的世界里了,把酒言欢,唉。
谈不上什么生涯最差,但也绝对不是生涯最佳,摒弃了童话基调,转向沉稳扎实的人物传记,将一切宏大的历史都溶于飞机设计师的追梦之路,用梦想的纯真去稀释战争的残酷,以一种平淡的口吻述说破碎:尽管我已经很努力了,风还是把一切吹向了远方。观看过程中我与男主一样,在斑斓的狂想中几度昏睡,醒来时又觉得似乎并无大碍,天空与梦想都还在,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真的是这样吗?从一根鱼骨,到一颗铆钉,堀越二郎眼中的天空,画满了梦想的曲线,到头来不过是一地残骸。其实离最标准的反战电影还有段距离,核心主题其实是理想主义被时代之风吹拂,一点一点产生形变,那些看似精确而美好的未来,其实从未属于你。卡普罗尼那句话代表了宫崎骏的立场:飞机既不是战争的道具,也不是商业的手段,而是美丽的梦想。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剧作角度,本片都显得平庸。
洗白日本在二战里的罪行,有病吧,还打这么高的分
没有枪零弹雨就是美化战争?宫老爷子的政治倾向还是用不着怀疑的。甚至,对自然的残暴刻画以及灾难的不测风云比以往更直接,只是动不动就吹大风的纯爱戏码与传记风格有出入。主人公的冷漠和蒙昧让人挺意外,或许代表了战时的一类日本人。女主的能动性和心机让人很不适应,纯爱部分是败笔。
堀越二郎,1903年出生。1923年他赶上了东京大地震,日本死伤10万人,中华民国全力救灾,梅兰芳等人义卖募捐,同时日本政府借机屠杀在日的中国人和朝鲜人。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之后不久建立伪满州国,同一时期堀越二郎作为航空工程师学术访问另一轴心国德国,学习设计战斗机的技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同年堀越二郎造出零式战机原型,用于掩护其友人本庄设计的轰炸机。该战机被日本海军采用是1940年,正赶上昭和15年是皇纪2600年,取两个尾数00正式命名零式战机,横扫东亚和太平洋战场,炸过珍珠港。有人说这是一部童话爱情片,脑子被驴日了。电影立意是很好的——起风了,要努力活下去。日本人靠着屠杀中国人活了下来,暂时赌赢了国运,最后死在军国主义手里。中国人也需要借着风势重回世界霸主地位,望和平崛起,永不忘战争苦难。
还行,和想像中的一样平庸。吉卜力这两年真是越拍越固步自封了,而且票房还不错,到最后要么平庸下去,要么大改变,不破不立。庵野秀明和久石让也很平庸。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想到桑塔格的《平庸的恶》。制造飞机的梦想不能掩盖二郎其实知道这些飞机的目的,而一直试图用“我只是在造一个完美的机器”的说辞来安慰自己。二郎作为当事人可能的确觉得自己没做错,但是导演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应该做到有所反思。另外,剧情中对《魔山》的运用似乎是对原著的曲解。
平淡无聊,算是宫崎骏对人生一次曲折的怀旧吧
侧重点是爱情,太闷。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每天和开放性肺结核接吻做爱会要命的吗
纯然我不觉得这片子是为灵战招魂,但也不觉得这是在讲述梦想的故事。即使这梦想再优美你为之付出再多辛劳却做出战机用来战争,设计者们为着能载重一台机关枪而高兴不已时,这梦想就算是扯淡肮脏的。我仅以我的低智商看到,一个少年为了梦想舍妻终于造出了战机,首战重庆告捷。
关于执着关于梦想 风起风灭 时代的眼泪
现实与梦幻。到了退休的年纪,宫崎骏再也不想继续做个可爱的老头。
宫崎骏的主题永远和天空与飞翔有关。
长年来作品中批驳过退避过,今时终而吐露相形完整的态度。成其造物之美亦将默认其屠戮之途,一如醉于筑梦壮丽也便成为薄情人,纵穷尽一生审视判断仍摆不脱最初灼烙的感触,正是诅咒。借堀越躯实为宫崎事。他的矛盾他的焦虑他的挫败他的现实/空想武器他的鬼影游戏他的残骸云河皆陈于此,正是封笔潮时。
不好看,前半段完全在呈现一个小男孩的梦想。PS. 把“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作为分手微博文案也完全误会了这部动画的本心,十分矫情。
这部片子真的有问题,没看出来反思战争,而是美化了战争,用文人的语气与视角来写日本年轻人的梦想腾飞,可是这梦太过于残忍,和自己的老哥德国不愧是法西斯同盟,两个邪恶战争发起国似乎像是两个技师完成梦想一样在回味梦想成真的无穷,真是让人害怕。这片子浮躁的如同微风拂过不留痕,没有吹进观众的心里,人物的内心没有走进,性格没有完全展现,制造飞机的动机也不敢说明,只是轻描淡写的展现出一位工程师的过往,还有安排的妻子一角或许是时代问题,但是为爱牺牲自己的愚蠢观念竟然在宫崎骏的电影里看到很失望,老头子越活思想越倒退。(作为这片子里一语带过的战争最大受害国者真的感受不了这部片子的美,只有脑海闪过战争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