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我其谁
Wer wenn nicht wir,舍爱其谁(台),除了我们还有谁,If Not Us, Who?(英)
导演:安德里斯·维利尔
主演:奥古斯特·迪赫,莉娜·劳泽米斯,亚历山大·费林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1
简介:伯恩瓦特(奧古斯特·迪赫 August Diehl 饰)的父亲是希特勒御用的纳粹诗人,发表过一系列的赞颂纳粹精神的诗歌。如今,伯恩瓦特和妻子恩斯林(莉娜·莱西米兹 Lena Lauzemis 饰)正在整理那些未经发表的作品,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给现在的文学界注入新的力量。在整理作品的过程中,伯恩瓦特和恩斯林的政治立场..详细 >
60年代是一个民众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二战后试图重建的价值体系尚未竣工却以从根基上遭到了质疑,家长的权威统治与国家是上帝在地上的精神是旧有秩序的两个方面,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在一个物质文明渐渐富足的西方,一个从战争废墟中重构的西方,反抗已是必然。
硬是把风云故事拍成两性关系
人一开始革命,就会变成疯子
影片的主题很深刻,但情节稍微跳跃了些,背景交待得不够清楚,如果对历史不够了解的人,恐怕很难理解这部影片。
德语生肉……我一直在想,自己永远办法接受一部分人的救赎必须通过另一部分人的牺牲来完成的这种观点,因为我不相信存在建立在恐怖上的幸福。多出来的一星给八月君的“献身”,虽然这具胴体……不管怎么说也是男神的胴体呀
Gudrun Ensslin
其实很混乱
悲剧的故事,和其他红军旅故事一起看更觉悲剧。平庸之恶讨论了半天也没给个合适的答案。
没拍成百合片真的很可惜…
和《此行》的取材几乎完全一致,但叙述角度不同,后者在叙事结构上的处理赋予了影片更多深度。
贵圈……
虽然相信他俩最适合在一起了,但是这样的感情承受不住哇。
非德语环境与了解历史事件的观众恐怕只能关注于故事中的情感线,「革命者」往往被赋予开放、混乱且复杂的男女关系,按照帕索尼里的观点,「性」即政治,当然当下通俗电影往往将其庸俗与表面化。
3 片段
为看奥古斯特·迪赫而看的,结果没坚持看完的一套电影,比较散乱。。
我还以为女主是朱莉娅·罗伯茨,在床上抱着孩子那一幕真的好像啊
看完还是有点迷糊...文化人会玩
说实话,看不太懂啊。女主为什么能放下自己的孩子,跑去当了革命的第一线。整个电影的节奏很快,有意思的是,前半部分,女主超级爱男主的,后半部分,男主超爱女主的。女主确实很有魅力,非常的有胆量。我挺佩服的。另外,女主的蓝眼睛好漂亮啊。
If Not Us,Who? If Not now,When?這是兩個平凡人的故事,但當中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就是如何反抗。引用在我們的今天,我們無時無刻都要學會與世界的不公,思想抗爭。找到自己真實的存在意義。
⋯⋯强烈表示没字母听着太费劲了!!!全片唯一特别明白的竟然是Bernward用英文和黑人对话的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