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你的感情,是我还是丑小鸭,你已经是白天鹅。
我对你的感情,是就算遇到不堪的客人,肮脏的现实面前,只要有你在身边,依旧可以吃着零食傻笑,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我对你的感情,是玩就一起开心,打就一起痛快。
是只想和你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影,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尖叫。
我对你的感情,是想把你的家,变成我们的家。
是抢走你手中的烟,把自己的苹果给你吃。
我对你的感情,是在你脆弱时做你依靠的肩膀,做你可以握住的手,
不用怕,要怕就两份怕。
我曾经以为深夜被孩子的哭声吵醒,两个人一起换尿布,只能偷闲吃一口饭,今生就可以这样幸福下去。
但听到街坊说出那三个字,我还是缩回了手,我如此细微的动作,却被你抓到。
我不知道深夜中额头上的吻,
不知道狠心赶走我后你的眼泪,
不知道独自带大孩子的辛苦,那个因为我的坚持才保存下来的,我们的孩子。
可能只是少了一点点勇气。
可如今,只剩我一个人。
曾经的感情到老,变成了希望我永远幸福。
多年之后,你的钥匙还是放在门口神主牌下,多年之后,我终于顶下当初说好的蛋糕店,但我的心像被穿了一个洞,不管生活多美满,再也开心不起来。
心里已经有一个人,就再也没法容下其他人了
就让我用一生怀念你。
诗诗,恭喜哇,和那个人到台湾去你就可以过上体面、富足的生活,也不用被人背地里讲坏话了。
我真的,真的为你开心。
可是和你说完最后一句话,我控制不住表情也控制不了眼泪,真的、很难过。
你是知道的,在水帘洞上班,日常就是伺候那些肥头油耳的老板,为了小费被揩油也是常态,我抽烟喝酒泡A、B、C,我习惯了这样随意的生活。
那天领你回家,你收拾屋子给我煮粥、说“把这里当家”,那天你说我们要一起好好把孩子养大,那天你许下生日愿望要我们永远一起。
我们都是没人爱的“孤儿”,可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从不缺爱,你明白吗诗诗?
你可能不很明白,那天你推开了我的手,我生气地先你一步走了,后来想明白,你终究是会归属于一个和男人的家的。
我把你推开、因为那是个好的归宿,我希望你明白、又希望你永远是那个要黏着我的笨小孩。
我爱你,这是那个依偎睡去的夜里、我落在你额间的吻中道不出的万言。
————————————梁咏琪演技真的很差劲。
不喜欢这样合家欢的结局,很生硬,只会让我更哀怜灵,一辈子只短暂感受过爱的灵灵。
哭死我了😭!
其实电影一般,但我爱灵灵。
为什么啊,爱的最明白的人最不幸!
为什么啊😭
《骨妹》国语中字版终于来了!
等了整整一年,终于有了资源。
这也是续1999年的《心动》后,时隔十八年,梁咏琪再度出演的百合拉拉片。
《骨妹》是一段铺设在90年代澳门按摩店里的姐妹情感回忆录。
按摩店里的19号骨妹诗诗(廖子妤饰演)和18号骨妹灵灵(余香凝饰演)之间的故事是全片的主线。
在经历了十多年澳门的巨大变迁后,人到中年的诗诗(梁咏琪饰演)再回故里,物是人非,灵灵已不在人世,两人的那一段尘封已久的秘密却就此从回忆开启……
梁咏琪在24岁时《心动》里饰演的那一个深夜拒绝莫文蔚失魂落魄示爱的小柔;
到如今42岁《骨妹》里饰演站在细雨霏霏里向幻觉中的爱人痛倾衷肠的中年女子诗诗。
时隔18年,她的表演依旧如此,一直给观众留下的是无法回避的尴尬与出戏。
为了防止剧透,Dongdong在这里就不展开剧情解说了,就来说说电影本身吧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整部电影故事叙述性还是比较强的。
但不得不说,故事虽用插叙、倒叙的方式展开,衔接却是硬伤。
在本片中,只是跨越十几年的时间,不明白为什么导演就要安排两个女演员来演绎同一个成年人。
这个跨度的改变只会让观众无法避免的感到角色的突兀,尤其在回忆画面切换时,给角色关系平添了不必要的断层感。
尽管梁咏琪准确延续了廖子妤在饰演诗诗这个角色的善良,但除此之外,观众只看到曾经清丽短发的Gigi如今产后发福的体型,角色十几年后在她身上并没有留下岁月的沉淀和其他变化。
明显的演绎硬伤也证实了这部电影在参加第36届香港金像奖时,最佳女配奖提名和最佳新演员提名都是两位年轻女主角获得,而梁咏琪全无提名。
尤其是饰演灵灵的新晋90后演员余香凝,《骨妹》也算是她第一部主演的电影,而她在影片中的表演成熟、自如。
《骨妹》在女女爱这条主线上,自始自终是收着的,无论从演员之间的表演,还是最终电影要表达的含义,都是点到即止,不深切入。
特别是影片后半部分,试图以反转来揭示所谓“姐妹情”的真相,但用闪回手法重新解读角色情感关系的力量非常散乱和薄弱,令主角之间本可歌可泣的长线爱情,最终变得差强人意、不痛不痒、隔靴搔痒。
相对导演拿捏准确的部分,也算电影最丰满的地方:按摩女郎的底层生活、讨债、卖身、私生子……然而这些无一不是港澳台影视剧中多年的陈词滥调,虽无差错,但已毫无新意。
很奇怪,影片请的是香港著名电影团队“银河映像”的编剧,剧情却出现很多学生作品般的硬伤。
当然,除了姐妹情深般的女女感情之外,不难看出影片中还时不时泛着导演对澳门的丝丝情愫,只是表现略为浅显和平庸
影片最后,诗诗对老公说的那段话,倒是可以让还在犹豫要不要找个男人就此嫁了的姬友一些参考(继续跌在Gigi尴尬的表演里)
影片结局对诗诗来说是正面的,因为她终于幡然醒悟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只是,若这样的结局放到现实生活里,终究对那个真心真意爱了十多年的男人过于残忍。
毕竟,电影比生活美好。
--end--文/整理:Dongdong 配图:影片截图 豆瓣转载请注明:深秋小屋ladyscn公众号,关注深秋小屋公众号后台回复 骨妹可获取影片国语中字全片
可以從你的演繹看到我的故事那就是一個打動人心的電影昨天看了骨妹看了不同人的觀後感發現它打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真實用緩緩地回憶、平實的場景讓我們從不同的演繹裡面看到我們自己的故事勾起心中的感動時光改變了舊時的澳門只留下滿滿的回憶在心中難免感傷但不論世事如何變改依舊陪伴人心的愛又喚起年少的純真和勇氣無論世事令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穿上了多少的盔甲最裡面的仍是一顆柔軟的心***有人跟我說奇怪明明是尋常可見,甚至俗套的情節為什麼我的眼淚還是不自覺的留下來我想說俗不俗套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情節有沒有去到人性的深處如果有剩下的就只是你允不允許你的心去感受所以會哭很正常因為那個情節通到了你的心不哭也很正常你可能只是在用你的方式保護自己
还是那句话,东方人细腻,善于表达情感。
西方的电影,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到头来很难让人感受到爱情。
而这一部电影,居然微妙地展示了人与人的情感。
骨妹,就是按摩妹。
再怎么说都离不开色情服务的暗示,是社会确定的低贱工作,但是出于生计,自然顾不了那么多了。
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为了家乡的老小的大陆人,一个是成年自立的孤儿。
她们互相依赖,甚至因为灵灵稀里糊涂怀孕,两人一起做起了妈妈。
这种底层的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相互扶持,超越了亲情,混淆了友情,似乎就成了“恋情”。
作为导演或者观众,可能认为要表达的是“同性恋”。
但是我觉得人物的表现并不是,因为灵灵有很多男友,本来就不是同性恋,何况两人并没有“性别认知”的问题。
她们一开始就是一起当“妈妈”。
片中,有个细节,就是她们推着婴儿车路过一街边,孩子童言无忌说出:同性恋也能生孩子。
其实,这话也是“不可能”的,在那个时代,小孩子哪里来的“同性恋”概念。
何况现在我们看到两个女的推着一辆婴儿车,我们也会想到是一对闺蜜带着孩子出来玩。
至于,诗诗对灵灵的误会,这种情结其实更是老套。
所以,电影展示的是“人的感情”,因为相似的命运,因为相互依赖,因为共同度过艰难岁月。
18.6.28
我以后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我想离开,你可以带我走吗?
于是就成了再也见不到的离别,可能是太年轻,可能是没看清楚自己的心,即便是离开了也放不下那些曾经,一起的那些平凡又珍贵的记忆一直扎根在心底。
岁月蹉跎,十几年的光阴,再回去,找寻那些光影,却再也看不到那个熟悉的背影,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离开最好的幸福去另一个城市旅行,成长的学费是这么的刻骨铭心。
如今只能留下守护着有你和我的那些曾经。
天呐我哭得好大声😭😭😭冷静下来又去看了遍后半个小时的剧情,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后半段的情节急转直下了,后二十分钟的剧情太赶,而人物态度的转折缺少情节的铺垫,感觉像是拼凑起来的,总是少了点什么,再看一遍发觉其实导演已经有在埋伏笔了,只是这些暗示走得太快,没有衔接得很好。
灵灵的突然转变说那种话只是为了“赶”诗诗走,因为“台湾也不错”,因为不想看到诗诗要做那么多兼职来帮她养孩子,因为不想让诗诗那么辛苦,男主的出现纯粹是巧合,而男主能娶到诗诗也不过是因为灵灵顺水推舟激了她一把。
在人群中要说出那样心狠的话,灵灵的内心必然是经受了比诗诗更深的痛苦吧,亲手把自己所爱推开,只是不想她跟着自己吃苦,所有的辛苦都只要由自己来承担,我只希望你过得幸福。
这样的感情毫不逊色于男主对诗诗的感情。
太难过了,我已经好久都没看到过这样催泪的爱情电影了。
---2019.02.27修改标题并补充:很多人纠结这到底是姐妹友情还是爱情,我之前坚定肯定这就是爱情,然而现在我才终于明白,也放下执念,如果你被一段真挚而美好的感情中的坦诚和纯粹所打动,又何必非要给它定性呢?
友情向爱情向都没那么重要吧?
动人的是我们曾彼此陪伴走过那些艰难岁月,我们毫无保留地为对方考虑过付出过,我们曾是彼此生命里独一无二的存在,你的名字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那个人的名字。
相爱已经不易,又何必强求相守一生。
而且也正因为过去是无法更改的,留下遗憾的同时也才显得尤其珍贵。
两位女主角之间的BE收尾也才让这部作品在我心里印象深刻,悲剧总是要比喜剧更刻骨铭心。
以上来自一个抖M的发言。
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衫薄,无论于什么角落,不假设你或会在旁;我也可畅游异国,再找寄托。
——杨千嬅《再见二丁目》可能这个世界上最难说出口的话便是我爱你,但我更不敢说我要我们在一起,以前希望我们的感情到老不变,现在却希望你永远幸福。
在你不谙世事的时候我遇见了你,也许是你让我看到了我刚入行时笨拙青涩的样子。
我们一起憧憬着未来的生活,一起唱着《再见二丁目》,你有点稚气未脱,还有点跟不上节奏,只是我当时还不明白“岁月长,衣衫薄,无论于什么角落,不假设你或会在旁”词中的深意。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好像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我也开始习惯了你的存在,沙发配零食互相依偎看电影时的一起大哭大笑大叫。
习惯了远离亲人的异乡生活,不知道原来我家长这样,你的到来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
你说堕胎伤身体,让我生,你说让我不要怕,要怕就一起怕。
你用苹果换掉了我手中的烟,却不知多年以后你却爱上了戒不掉的酒,我慢慢开始觉得A君B君好无聊,对你也慢慢有了一种超越好友的情愫。
你带我去吃充满你整个儿时回忆的土味佬蛋糕,还相约以后盘下这家店,我开心的回头笑着说“好呀
你说谢谢我给了你一个生日,其实是我谢谢你给了我这么一段,也是唯一一段快乐的时光。
你在大炮台的公园长凳下刻下“希望和灵灵相约到永远”,我在长凳下许下“希望和诗诗感情到老”
本以为真的会像许的愿望一般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但街坊邻居的流言蜚语还是让你缩回了原本握在一起的手。
回归前夕的澳门时局动荡如同你捉摸不透的思绪一般,我轻描淡写的一句“干嘛要那么辛苦?
”,眉宇间满是强装自若的苦涩,我自以为是的觉得那个台湾小哥能给你幸福,却一直后悔推开了自己的幸福。
街头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庆祝着澳门回归,我们在喧闹的人群中争吵,你说“再也不想看见我”,我头也没回,留下了一个决绝的背影,连句再见也没道别就成永别。
你走之后我兑现了那时的诺言,盘下了那家你最爱吃的蛋糕店,只是当初当初在摩托车后座紧紧抱住我的那个人没有和我一起...家门钥匙依然放在了门口的神龛下,好像在期待你会再来一样...我在当年哪吒庙前祈祷的保险业务员那里买了保险,受益人是你...每年的生日我都带着乐乐去大炮台过,对了,我把我的生日愿望改了,刻成了“希望诗诗永远幸福”。
你不知道你睡着后额头的那一吻...你没看到我狠心赶走你后转身的泪目...只是这些你都不知道,我好想告诉你我爱你,那个带给我很多开心回忆的你,可是我不敢,我一直在用为你好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懦弱。
年轻时候的感情多少带了点自以为是,以为推开你是成全你,就能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从未忘记过你...
九十年代的澳门,小城街巷宁静,人情简单,在“骨场”(按摩店)上班的灵灵初遇刚入行的诗诗,仗义地将自己的手势技巧、生存之道传授新人,还带她加入了自己的三人姐妹团。
二人开始熟络,等待彼此上下班,一起在骨场受气,结伴夜宵,甚至在诗诗被房东赶出无家可归时,灵灵更收留诗诗回家。
自此形影不离,二人成了关系最好的姊妹。
何韵诗唱的“能成为密友大概总带着爱”,大概是这种感情的最好诠释。
17年产后复出的梁咏琪与澳门两位年轻演员廖子妤、余香凝联袂演绎患难与共的少女时代。
大部分女生的青春里,也许都存在过这么一位密友,彼时还没有“塑料姐妹花”,也没有“一键美颜”,一切都是真实的,真实的喜怒哀惧,真实的爱与共生。
女生的友谊,特别亲密无间,乐于分享身边一切,恨不得能日夜厮混,一起笑,一起哭,共用一管口红,甚至同睡一床。
女生的小小心思,只有女生才懂。
委婉细腻,有虚荣,有做作,可以很脆弱,为了小小猜忌而翻脸,也可以在大事临头时彼此照料,不离不弃。
灵灵未婚怀孕,连孩子爸都不知道是谁。
诗诗二话不说便要和灵灵一起养育,共同承担孩子未来。
这时候,可能诗诗自己也不知道,这算是姊妹情深,还是为爱挺身。
这种相依为命,有时候真的很难和爱情区分清楚,只能等到第三者介入,才能看出些端倪。
也许题材使然,电影里的男性形象多少有些刻板,不是无耻之徒,江湖大哥,就是傻白甜。
痴情傻白甜台湾男的出现,原应是骨场少女们最好的归宿,嫁为人妻,移民境外,不再需要在一众臭男人面前低声下气,出卖劳力。
诗诗甫一开始对台湾男无感,心里就没想过离开灵灵和儿子的其他可能。
眼看着诗诗即将错过现世安稳,灵灵不忍她被自己拖累,这个时候的灵灵,无疑是爱诗诗的,这种爱可以说是很高级了,自导自演,把对方推到别人怀抱,让她过上自以为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和自己一起飘零无依,还要暴露在街坊们的七嘴八舌下。
但是,诗诗并不开心啊!
虽然Gigi已经是刚产后且几近素颜般出演十几二十年后的诗诗,还是好有气质好脱俗好清新,完全看不出生活在她身上碾压过。
确实也是吧,这就是灵灵希望诗诗拥有的生活,被爱,被善待,被温暖。
然而诗诗忘记不了过往,终日靠酗酒解愁,在得知自己误以为的友谊原来是错过了的爱情时,果断离开台湾男,留在澳门,余生守着一隅小店,一条长凳。
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无论于什么角落,不假设你或会在旁我也可畅游异国,再找寄托岁月太长,春华太短。
1999年澳门回归前,四个姑娘,最好的年纪里,浓妆淡抹,在ktv放声歌唱,唱着生活不易,唱着时世不稳,也唱着深厚的姐妹情谊。
俱往矣。
《骨妹》大概是一部成人童话,多少有些理想主义。
导演借中年诗诗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我在这里出生,这里长大,现在的澳门我已经不认识了”,让诗诗最终回归这个沿海小城,也是为了表达某种本土情怀与希望吧。
写了10几篇了,第一次写中国电影。
中国的女性电影不少,其中百合电影虽少但也不是没有好作品,可我不太有勇气写。
因为多数看着都太难过了。
反映现实的故事,通常都会比较残酷。
而中国的故事,无论从社会环境,还是人的思维方式,自己人总是更能戳中痛点。
这部片子,讨去了我前面几部欠下的所有眼泪。
西方的女性电影中,表现文化、种族、信仰方面的矛盾冲突比较多,而中国的女性电影中,矛盾通常来自所谓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习俗,而用习俗来约束和伤害女性的人,往往是她们身边最亲近的人。
这种差异,让我们在看中国电影时,更容易感同身受。
这部电影最戳人的地方,也是最有这种地域特色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有两点: 一是,我们可以克服经济上、生活上、身体上的各种困难,甚至看淡生死,却无法坦然面对周围人的闲言碎语。
无论是爱情、婚姻,还是工作、生活,只要你和别人不同,你就永远是人们指指点点的对象,永远是那个异类。
但,谁又能保证,自己处处都在大多数的阵营呢?
二就是大多数中国人骨子里的“我这样是为、你、好、啊。
”——用心良苦,真心实意。
但这样的自我牺牲,既不能解脱自己,也不能成全别人。
最终双双遗憾终生。
剧中的“我”在最后得知了一切,又能怎么样呢?
内心多年的空洞突然被曾经如此炙热的感情填满,但,一切早已无可挽回。
看似温暖的结局,越想越觉得残忍。
“我们”原本不必这样的。
片中的这种感情并不只针对爱情,也有一定笔墨表现在亲情、友情上。
希望儿子考公务员的妈妈,希望姐妹有份正经工作的朋友,她们发自内心的希望对方好,但如果对方不接受这样的安排,便是不识好歹了。
========以下是概括全剧透,慎看=======
诗诗是一个酗酒成瘾的中年女人,经常因为醉酒摔伤。
人总是淡淡的,不喜不悲的样子。
她和丈夫在台湾经营着一家民宿。
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寻人消息“诗诗:灵灵死了,有要事商讨,来电XX”,于是她赶回澳门。
随着见到当年的朋友、经过当年熟悉的地方,记忆也随之慢慢展开。
90年代的澳门,诗诗到古场(按摩店)找工作,学徒期间受到前辈灵灵的指点和照顾,开始工作后要了挨着前辈的号牌19号开始一起打工。
和按摩店的小姐妹盈盈、芝芝四人很合得来,相互照应着。
房东要卖房,诗诗无处落脚,就搬到灵灵的房子同住。
诗诗把灵灵的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
相处久了,两人也更了解对方,诗诗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灵灵的家人对她从不关心,只是一直不停地找她要钱。
两个从小生活窘困、从未得到家庭温暖的人相互扶持着,勉强支撑艰辛的生活。
灵灵怀孕了,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谁,她让诗诗陪她去堕胎,但诗诗说自己帮她养。
从怀孕到儿子出生,进而两人一起抚养着孩子,诗诗一直尽全力帮助灵灵。
时间久了少不了街坊四邻的闲言闲语。
有一次,两人一起过生日,把许下的愿望写在了路边长椅的下面,她们各自写下愿望,然后给对方看“希望和诗诗感情到老”,“希望和灵灵相约到永远”。
店里来了个很老实的台湾男孩儿追求诗诗,因为照顾灵灵和孩子,诗诗一直没理他。
澳门回归时,灵灵说有男人要娶她,她要带着孩子回大陆了,和诗诗就此绝交,诗诗觉得灵灵非常自私。
于是,她跟着台湾男孩走了。
故事穿插着从回忆到现实,诗诗找到了灵灵的儿子乐乐。
乐乐告诉她,自己的妈妈从来没有结过婚,也从来没有离开澳门。
她对乐乐说,自己有个很喜欢的人,和TA有过很多开心的时光。
诗诗冲到当年写下愿望的长椅,一个个长椅找了过去,在其中一个下面看到,“希望和诗诗感情到老”变成了“希望诗诗永远幸福”,她跪在长椅边泣不成声。
镜头一幕幕回忆着过去,诗诗知道的,和她不知道的。
诗诗生病了,她老公来澳门找她。
她对老公说:“我知道你很好很好,但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洞,不管你对我多好,我就是开心不起来。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因为我心里一直留着一个人。
我想留在澳门,对不起。
” 诗诗在澳门开了一家小零食店,在当年和灵灵每天路过的街边。
乐乐不想做公务员,以前总是跟灵灵对着干,现在,诗诗让他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乐乐寄回的明信片上,抬头都是:“妈”。
看完再看它的类型:原来真的是爱情片了。最后有哭位哎
哭到我失焦呜呜呜能不错过该是怎样的幸运啊,相爱已经很难了老天也做点好事吧,哭死我真的。太微妙,以至于对方都没法察知这其实是爱情。
2018.7.5 和宝宝看 故事很老套 剧情发展很平淡 剩20分钟关了
其实是有些做作的剧本,但是因为主角是两个女人,导演把女性之间的暧昧和隐晦的感情描绘得很好(真的好喜欢长椅下的那段剧情,又文艺又俗气,我太吃这套了)有《致允熙》和《阳光姐妹淘》的影子,再见二丁目太他妈好听了
对感情的渲染已经到位了,不至于泛滥。我觉得挺好。虽然塑料姐妹占社会绝大多数,真感情还是有的。
三星半
年轻时和现在两个阶段差距太大了 像是两个故事 最后的结尾也是太刻意了点 哪个姬佬没想象过18.19的感情呢?
隱晦到看完了我也沒覺得是lala片。整體像學生作業,故事單薄,吵架就分道揚鑣也實在輕率,姐妹情誼鋪墊太多,高潮位衝擊力太弱。這可是銀河的編劇啊!!梁詠琪再見到靈靈處的演技撐不起哭點;共處看電影時的笑、嚇、哭剪輯是什麼鬼。靈靈的演技不錯,Fish稍遜一籌,但仍可圈可點。
就怎么说呢 少点自以为是的深情呗 你觉得好 那她呢?成熟就是两个人都不好吗呵呵?
本来就很难理解Les情,这电影拍的更看不懂了。Gigi竟壮如牛。
时代,阶层,寻找与疗伤,姐妹情,隐约的爱情……想讲的太多功力又不到位,于是就很鸡肋。最后几场真的很台湾情歌mv了。不过 看似被动的人爱得最深 这一点真的很戳
梁咏琪是真的没演技啊
深柜啊!头发油亮的好老公招谁惹谁了
骨场见真情
国语配音太尴尬了
不疼不痒照本宣科,年轻组的演员们还不错。2.5
本片借由不同年代的诗诗 展现了回归前后澳门的巨变 本片太虐心 又太过暖心 导演的高明在于操纵了观者的心 两位新人的表演很出色 梁咏琪大概是因为刚生完孩子 看起来显得有些吃力 以往澳门题材 多数是围绕着赌场 这部片子用正骨这一行作为切入点 描述了小姐妹之间的友情亲情与后来才明白的感情 温情感人
像一篇散文一样,一笔一笔写尽友谊的诚挚与遗憾。
出走半生,归来竟不是直女
淡淡的相濡以沫的百合情。挺俗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