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城市24小时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城市24小时》剧照

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城市24小时 剧照 NO.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7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8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9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0

《城市24小时》剧情介绍

城市24小时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于2019年5月20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首季《城市24小时》聚焦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五座城市,以一天24小时为观察轴线,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上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找寻每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中还原被忽略的城市之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水与火猫和老鼠:胡桃夹子的传奇爱情玩家出水芙蓉我的极品老妈野性的呼唤记忆的时间烈焰焚币成为顶级明星的前一天扎马圆形图逗爱熊仁镇音乐之乡第三季女皮条客男儿本色武神苏乞儿之黄金海盗美梦人生舍己救人弓马啸西风郎本无情怪奇宅广场童心坠落的审判我家有喜事笔仙怪谈未来都市NO.6明星伙伴第八季京城81号咪咪-黑暗王子龙套之王

《城市24小时》长篇影评

 1 ) 《城市24小时》厦门:从“现象”到“本质”,换一种视角发现城市魅力所在

第五集厦门作为第一季的收官之作,纵观全篇,人物与故事紧密相扣,提炼出厦门的“文艺”气质,更挖掘出“文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央视纪录频道5月20日起播出的“城市题材”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聚焦郑州、武汉、成都、深圳、厦门五座城市,创新性纳入时间刻度,从中观视角观察城市的运行样态。

影片跳脱出以往对城市“大发展”、“大变革”、“大成就”的叙事风格,强调普通个体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

从小故事切入,以点带面试图与受众产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补全“夜”与“少数者”的缺位 还原城市24小时全貌“夜”也是城市时空里的重要组成,而更多“少数人”的默默付出容易被大众忽略。

《城市24小时》第一季完整地还原了城市24个小时里的运行样貌,补全“夜晚”与“少数者”在镜头前的缺位,给予观众更多认知城市的角度与想象空间。

厦门这一集中“夜晚”醒着的人、默默付出的人被详细描摹,让人们了解到了这座城是“最热”旅行目的地厦门,更是饱含真实感的厦门。

厦门的凌晨3点,这座城市大部分人还在沉睡的时候,陈春柳已经走出家门。

长此以往的她并不知疲惫:“三四点要去补货……因为那边货比较齐全。

”时令和新鲜,是海滨城市对海鲜的执念,为了最好的货源,商贩们的生物钟只能昼夜颠倒。

当天刚亮的时候,镜头聚焦鼓浪屿还未迎来游客的安静时刻。

正是因为鼓浪屿不允许运行机动车,来自东北的穆双和其他板车工人,每天天不亮便出门,徒手送完货物才回家吃早饭。

鼓浪屿的板车工人每天要负重行走两万步,一年下来,相当于一百多个马拉松,相当于绕鼓浪屿七百圈。

让“夜晚”与“少数者”走向前台,《城市24小时》第一季极尽表达对真实生活的尊重,其本质上是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深深敬意。

在人声鼎沸的“喧闹时刻”,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来自“幕后”的付出,因为有了不分昼夜、孜孜不倦的动力,城市才更加美好。

跳脱同质化城市表达 深挖地域专属特色当镜头语言中的城市,被清一色的高楼大厦所占据,《城市24小时》第一季第五集厦门中热带独有的拖鞋穿搭、乡音浓厚的闽南话与厦门人共同的味觉记忆——沙茶面,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只属于厦门的独特风味。

强调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众多“同质化”城市题材作品中独树一帜。

热闹的“八市”, 沙茶面摊老板李厦生,对自己的手艺十分自信:“我说我在本厦门排第二,没人敢说他排第一。

”十八世纪末,东南亚华侨带回了沙茶酱,这种味道辛辣的调味料,在本地厨师的琢磨中,一头跳入汤锅,与大骨头汤、花生酱、碱水油面结合,成了厦门人最日常也最引以为傲的美食。

这种味道是乡愁,也是海洋文化的融合。

耄耋之年的雷永平,依旧痴迷乐器,镜头下的夫妻俩在为晚上的音乐会做准备。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雷永平却聚集起志同道合的“老伙伴”们,他们常常在女儿的民宿为游客们免费带来海岛风电音音乐会。

鼓浪屿是中国第一批接触西方音乐的地方,在这个人口不到两万的小岛上,诞生过一百多个音乐世家。

对音乐的喜爱与痴迷,似乎已经刻进了厦门的骨髓里。

生活的文艺,文艺的生活。

这就是厦门的真实写照,纪录片通过视听语言把“文艺”具象化,透过每个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展现城市的情感底色。

小人物大格局 以人为核心构建城市印象《城市24小时》第一季的五座城市,纵深贯彻“普通个体才是城市的核心”这一命题。

无论各行各业,每一个普通个体都在为城市发展而默默付出。

每一个人的存在都至关重要,每一个人的价值都不可估量,小我与大家共同串联起城市的美好明天。

厦门大学“敲钟大姐”,胡桂鑫,47岁的她已经做了七年的敲钟人。

从每天早上的起床钟声,到傍晚的下课钟声,胡桂鑫一天要敲19次。

镜头中胡桂鑫袒露她“与时俱进”、“心怀天下”的骄傲:“最爱看环球时报,每一期都看;哥德巴赫的猜想,那个哥德巴赫的猜想不是世界难题嘛,但是被我们的陈景润先生给破解了……”敲钟繁琐刻板的工作一点也不影响被厦大陶冶文化氛围的心境,敲钟大姐说:“比如以后我退休了,人家跟我讲,你在厦大干什么,我说我在厦大敲钟,人工的,现在还是人工的,其实这也是很自豪啊。

”生活在城市中的更多人,将工作与热爱融会贯通,深知职责的意义与坚守的价值。

另一边,厦门港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

外籍船舶进入中国,必须由中国引航员登船接管船长的指挥权,引导船舶安全进入港口停靠。

镜头中,50岁的引航员杨其猛今天要为一艘载重十万吨的集装箱货轮引航。

而这项工作对引航员的要求极高,不仅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各国船只团队沟通,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船舶的驾驶技术,对所在水域的天气、地理特点、航道等情况了如指掌。

26年间,经杨其猛引航的中外船舶已经有12000多艘。

在中国,和杨其猛一样的高级引航员只有不到200人。

小人物,却不失对大格局的想象。

《城市24小时》第一季浓墨重彩地展现小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勾连小家大国的美好生活图景,见证“新时代”里,城市、国家、每一个你都在奋进的路上。

厦门,一座因旅游而闻名世界的城市。

我们始终相信,这里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

褪去平日里的热闹喧嚣,厦门气质背后的人情味被款款道来。

正如《城市24小时》第一季从城市表征到内涵的逐层挖掘,以纪实的手法,为大家呈现出一座城市的全貌。

观众沉浸在风格显著的视听语言里,在24个小时的时光流转中,体验了生活在别处的奇幻,更体味到亘古不变的真情。

《城市24小时》第五集厦门:从“现象”到“本质”,换一种视角发现城市魅力所在

 2 ) 中国五座城市的特色

中国五座城市的特色总结下这几座城市在编导心中的特色:深圳:金融;郑州:铁路;成都:熊猫;武汉:大桥;厦门:海鲜;数字:世界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00多床位;世界最大大学城=武汉,120万学生,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成都=中国唯一一座20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的省会城市!另:关于片中深圳工资收入的描述,似乎觉得有些过于夸大。

动辄50万、100万年薪,深圳真的已经盆装斗量了?

9/22,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2020年夏季求职期深圳排名第3,平均薪酬10565元,这个数字比4月份低了,当时智联发布《2020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深圳平均薪资为10616元/月。

即便是排在他前面的上海,老羊也没觉得有那么多的50万、100万年薪者啊,尤其还是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普通管理人员。

 3 ) 《城市24小时》武汉:看了蛮失望

城市24小时,拍武汉拍得很差劲。

开篇谈过早的解说词从公众号里抄的就算了,地标建筑黄鹤楼讲都不讲,武汉大学这么有文化有历史有内涵的武汉名片,也讲得很敷衍,就只把樱花和老斋舍,插在光谷的创业潮里一带而过。

镜头语言也很差劲,就感觉整个武汉很浮躁:堵车堵得毫无特色,不知道为啥要讲;汉口、武昌、汉阳的介绍,没一个区域的人听了能开心;特别是光谷部分,拍出来就是一个大工地,说起来遍地大学生,镜头里全部是毫无特色、毫无生气的人群。

据说故意挑的犄角旮旯拍的,可犄角旮旯也有美啊,并没有拍出来。

精气神的细腻感受,啥也没传达出来。

东湖那么美,本是堪当众湖魁首的存在,只选了风光村,说是堪比意大利海岛彩色渔村……镜头里看过去,觉得心好累。

讲 长江大桥是从养桥工着手的,生编了一个“最短窗口期内动车十分钟后就要经过,大家争分夺秒修轨道”的故事,这叫纪录?

瞎搞。

不过大桥部分的镜头好看,有很多没有见过的角度。

最后采访了冯翔,把他拍得脏兮兮的。

幸亏歌好听,而且他说的话比解说词不知道好多少,那才是对武汉有感情、有认识的说法。

在武汉生活的10多年,能感觉到在它微观的市井生活,和宏观的格局跨度里,都蕴涵着不同的欢喜,可以说是有泼辣不怯场的丰姿,也有切肤又可人的细腻,无法忍受这个所谓的纪录片,让武汉宛如披头散发一般被推到台上。

如果就按冯翔的歌词那么去拍武汉呢?

汉阳门花园: 小时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外地人为了看大桥才来到汉阳门,汉阳门的轮渡可以坐船去汉口…… 现在的民主路每天都人挨人,外地人去了户部巷就来到汉阳门……六渡桥: 铜人像的边下是长堤街,袁公堤里头往日那叫“赛秦淮”,民众乐园正满不唱京汉楚,为了赚点钱一个个的把摊子都摆出来,六渡桥 不见了 ……东湖:那天爹爹背倒我往回走,走过了长天楼,走过了听涛轩,他放倒(放下)我,喘了口气,我正满都记得他唱歌的声音,背坨坨,换酒喝……东北湖、西北湖: 东北湖,西北湖,后来变成了冇得湖,围转修的亲水房,中间是个大水塘……凌波门 :樱园的樱花又开了,东湖南路每天都堵倒,过些时热天就来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往东湖跳……归元:每年初一我们全家要到归元寺里来,一大早晨家家让我们一家都换新鞋。

她说我是观音大士送给她的伢,所以每年都要给大士披红又挂彩。

 4 ) 希望能有更多关注人文的“平凡”纪录片

Today:《城市24小时》这是个有关城市的纪录片,目前只有第一季,没看见有第二部的消息。

聚焦于5个城市: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

其中我最喜欢厦门这一集。

-虽然是因为好评才去看的,但我个人觉得较为平庸,说不上优秀。

-纪录片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一群人的故事,讲述一个城市的历史,讲述一个城市的文化。

让我欣喜的是,跟大多数城市纪录片不同,这个纪录片不是强调“自然风光”,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旅游广告似的介绍一个城市有哪些景点,它着眼于“人文风景”。

用两个字简单概括的话,那就是“平凡”。

镜头对准的往往是一个代表人物,以此结合时间,来表现这个城市的特点。

通过他们的故事,来呈现出一个城市的样貌-在把握城市特色这一点上,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褒奖。

郑州是火车,武汉是码头,深圳是创新之都,成都是茶馆,厦门是文艺之地。

话虽如此,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把握得很好。

要是让我给这5集排个序,应该是1厦门2武汉3郑州4成都5深圳。

厦门的那种文艺气息和恬静优雅又带着淡淡的温暖的夏日风情,感觉好像在落日的余晖下在海边欣赏自己的影子一样的平静,这就是厦门的“文艺”,我觉得厦门是拍的最好的,令人印象深刻。

而深圳则是最烂的,我一开始寻思应该是广州好说,毕竟深圳确实很难用一般的套路来说,否则它将变得平平无奇,结果事实是,深圳这一集确实没有挖掘出深圳的内核,作为深圳人的我觉得这一集简直令人打哈欠。

-总之,这个影片还是值得看看的,特别是要去旅游的伙伴可以了解,学着像当地人一样生活,一样感受一个城市的美好。

🌟有帮助的话就点个赞鼓励鼓励吧!

———————————————————我是Mark Lian,一个社畜

 5 ) Untitled

一、郑州——20200120作为一个南方人,我觉得我对广东省以外的区域都不太了解,于是看到北方城市的生活才会觉得这么新奇。

火车拉来的城市,开头讲的就是郑州站,各式各样的人在这来来往往,车站的工作也很忙碌。

看上去火急火燎甚至有点“凶”(个人感觉)的站长,在遇到走丢了的小朋友时,脸上流露出了微笑与温情,令我感觉很真实。

学习豫剧的小姑娘勤学苦练,小小年纪就被送到豫剧学校学习。

棉厂里的伯伯和昔日老友吃着烩面、富士康的工人们下班后的休闲时光,回想起来记忆点也不是很多,但是当时看的时候只觉得很有生活气息,很真实也很感人。

二、武汉——20200121一上来就是吃!

早餐,过早,热干面,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出来买早餐的景象,热闹非凡,每家早餐店都排得水泄不通,又是我没见过的场景。

早餐店的工作者、制作面条的工人,凌晨四五点就要开始准备了。

北方的城市总是给我一种秋天才有的萧瑟之感,可能是我想到北方时总是想起光秃秃的树干吧,但武大的樱花除外。

下午时分是修整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刻。

晚上总是大家放松的时候,小龙虾供不应求。

三、深圳——20200122与前面两个城市不同,深圳一上来就是投行老板上班记,高楼大厦、西装革履,少了点吃东西的烟火气。

996在深圳进行的如火如荼,大老板分分钟几千万上落。

接下来是三和人才市场,各种HR在招聘各种人才。

关于深圳的故事几乎没有吃喝玩乐,大多是奋斗、拼搏、高科技。

但城中村里的老阿姨、青梅竹马的小学生也让人感觉有丝丝温馨。

四、成都——20200122本来挺期待成都的,但是感觉时间线比较混乱,比不上前面几集。

先从大熊猫说起,这里就有好几个时间线了,大熊猫憨态可掬,和饲养员玩得不亦乐乎,虽然有很多人还想再看多一点熊猫,但是我觉得关于熊猫的内容过长了。

接下来是茶文化,成都出美女,男女老少皮肤都很好,脸蛋还红扑扑的,很可爱。

接下来是太古汇、宽窄巷子、徐家大院、陶艺,陶艺师突然做起了叫花鸡哈哈哈。

本来是很期待拍摄的成都的火锅的,但是只拍了排队的场景和网红直播,都没有拍到关于火锅的实质性内容。

五、厦门——20200123文艺之都,鼓浪屿、曾厝垵、沙尾坡、厦门大学……闽南语真的很温柔,男女老少都是那么的文艺。

 6 ) 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以下只是一些随手的记录,希望有一天能够有钱有闲真的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1、郑州:也许你从来没有到过这里,但也许明天就会路过郑州火车站银基商贸城二七纪念塔胡辣汤郑州莆田车站(调车作业)豫剧、梨园春紫荆山路陈砦村郑州国棉四厂西郊烩面(四厂烩面)富士康新郑机场张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即使外表一样,代表每个城市的故事却是唯一的2、武汉:曾经,中国只有两座“大城市”,一座是“大上海”,一座是“大武汉”过早(码头气质)、热干面汉阳:玫瑰街过江、武汉长江大桥司门口武汉江汉关大楼二号地铁线的人多光谷,光谷资本大厦武汉大学(老斋舍,樱园)人的一切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生活,真是个沉重的词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武汉东湖、武汉楚天台《汉阳门花园》bgm《归元》归元寺庙六渡桥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武钢、宝钢、红钢城知音号游轮(三步踩)汉口夜市、吉庆街、宝成路夜市、中山大道 3、深圳:还有比跑得快飞的高更刺激的吗?

有,跑得更快,飞得更高中金(投行)深圳福田三和人才市场深圳南山华强北商业区,一米柜台赛博大厦,一米台面城中村千间房屋一张床,百亩田地三顿饭深圳湾口岸、罗湖口岸,跨境儿童深圳北站,香港西九龙园岭小学科兴科技园大中华国际交易中心“胡润财富排行榜”深圳书城:当整个城市堕入黑暗,这盏灯仍然为你点亮栖息精神的永无乡 4、成都熊猫基地鹤鸣茶馆、抚琴社区茶馆,碧潭飘雪(茉莉花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再瞌睡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可以在一杯清茶中得到和解玉林菜市场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看得见的地方藏着修仙娱乐,看不见的地方有着勤劳能干宽窄巷子农家乐、徐家大院天府软件园成都人才落户九眼桥酒吧街西岭雪山余生很长,何事慌张5、厦门:文艺有很多种,有一种叫“很厦门”厦门海鲜(水产品)时令和新鲜(400万人)鼓浪屿海沧大桥跳岛、厦门岛,厦门高崎机场船的引航员(高级引航员不足200人)八市菜市场(文艺而正宗)沙茶酱沙坡尾(追星和怀旧—文艺)(拉呱,聊天)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BGM《鼓浪屿之声》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曾厝垵厦门软件园圣妈宫娘娘无锡:梅花天心台、念劬塔、岁寒草堂、开原寺、清芬轩

 7 ) 不成熟的观后感~

直奔深圳这集,看完简直了!

wow~!

前半段完全抓住了我们认识的深圳的特点,速度、效率、效益,创业,从城中村开始转折回落一些城市温情,探索地理规划和深圳位置,最后有创作者关于人口结构新型,新型人际关系的思考,几处用词上有视角的惊喜,24小时书吧展现一些人文气息。

大量的数据和材料输出可以看出导演组在筛选上做了多少案头工作,简直不要太好。

成都喝茶那里跟着小姐姐背影,然后坐下那逆光那胸怼着拍一股vlog油腻感,瞬间感到不适~然后三个年轻人在那喝茶,是导演组吗假假的尬聊,这种2组镜头在剪辑台上都应该舍弃的。

喝茶,那些大爷大妈的生活速写不香么?

那才是最感人的慢生活,竟然差点劲儿!

文稿措辞上也差强人意,emm…有些句子明显还应该再斟酌改改。。。

总而言之,成都,作为最有人味儿和生活的城市,我觉得显然还能再好点。

文案上,文化俏皮感和轻松在开头一部分不够,爷俩拌嘴那里语言的魅力在剪辑上做的可以更盛一点,镜头不够丰富,好几处觉得可以了怎么还不切下一个画面。。。

厦门的画面好丰富,剪辑好成熟,音乐贴合,颜色舒服😌~对着树洞讲秘密的花样年壶让人忍俊不禁^_^,厦门文艺小清新很怕拍得很塑料质感,但是并没有,海岛音乐一上,那闽南风情热浪阵阵飘来~武汉,标准的好,武汉话的音乐好有感jio~江湖儿女郑州,浓重的凋零的北方城市既视感,铁路也救不回,没有互联网的快节奏,只有逝去以及逝去中的灰蒙蒙的工厂,以及待炸的城中村,弹幕郑州人都觉得把郑州拍出来了,那就真的好惨一城市,整体蛮正蛮标准但不咋好看,不喜欢,可能因为我不是北方人没啥感觉个人观点:武汉>深圳/厦门>郑州>成都

 8 ) 厦门

几个数据,哈哈,瞎记录。

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厦门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品类超过200种,占领着厦门80%的市场份额。

只有400万人口的厦门,每天消费海鲜近400吨,这要归功于旅游。

鼓浪屿:一万多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占三分之一。

每年有超过7万对新人来这拍摄婚纱。

淡季只有两天,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鼓浪屿是中国第一批接触西方音乐的地方,诞生过一百多个音乐世家。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钢琴博物馆。

每天大约有5万游客和市民通过轮渡往返厦门岛和鼓浪屿。

仅隔600米,单次航行只需要8分钟。

80年不间断航行。

面积只有厦门市十分之一的厦门岛。

第八市场:80多年前,厦门岛先后出现九个以序号命名的农贸市场,唯独第八市场存活下来,成为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农贸市场,同时也是最文艺最新潮的市场。

厦门大学:人工敲钟已经97年。

一天一共敲19次。

包括上课、预备钟、下课。

每年有600多万人次游客。

 9 ) 无题

我严格意义上不是100%的成都人,我和我父母的籍贯都在川中一个小县城。

在某沿海小城市出生,到了9岁才到的成都,18岁出国。

这部片子里所传达的那种所谓“老成都”的悠然境界,我不置可否。

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我的确是去过的,但那也是出国两年之后再回来想接接地气,体会一下所谓“老成都”生活了。

泡杯三花,可惜的是作为半个成都人,我打不来麻将(四川话,就是不会打的意思)。

再掏一下耳朵,中午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吃10多块一盘的盒饭,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我最初到成都的时候是住在水碾河,那是一个银行的老职工宿舍,五层楼高,不通电梯,住在顶楼虽然夏天很热,但我经常喜欢爬到楼顶去看在猛追湾的电视塔。

下课之后有时能遇到用扁担或是摩托车驮着两个大黑木桶卖凉面豆花(一般这种车子上还放了个喇叭,里面虚幻地播放着摊主的吆喝:“凉面豆花er“)可惜,这种比较接成都地气的市井生活只过了两年。

之后就搬到三环路旁的新房子,周围全是安置房和没有拆迁的城乡结合部。

一种非常粗粝、半原始的状态,仿佛见证着这个城市的新陈代谢。

出国之后每年回国一次,感觉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地铁通的线路越来越多,以前自己总是身处在这个环境中浑然不觉。

当作为一个留学生被强制从自己从小长大的环境中抽离出来,每隔一年再放回去一段时间,这种巨大的变化让人的感觉是十分真切的。

快速进行的城镇化,给我带来的冲击,我作为一个所谓的“成都人”每次回国都要借助大众点评或者某某微博、微信公众号才知道哪里好玩了。

每个中国的旅游城市都有一个古镇,上面有卖烤羊肉串、烤鱿鱼的摊子,有所谓的原生手工艺品,实际大多来自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还多半有一个抱着把破吉他卖唱的伪文青,安抚着远道而来集体刻奇的人们。

我不知道,我还是否有资格评价成都了。

 10 ) 湖南编导生表示爱了这个片子

带着对湖南摄影考试的心理阴影,在考试的前一分钟一直拿着笔准备开写观影笔记。

真的写了超级多,有一张半的a4纸,这个片子让我在考场开心愉快的结束了编导笔试。

幽默的解说词给观众亲近的感觉,而且毕竟在湖师大,配置还可以。

感官还蛮好的。

而且这个片子特别的好分析!

真的是爱了爱了。

希望接下来的面试加油啦!

湖南编导生2020!

《城市24小时》短评

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深圳这个毫无个性又面目模糊的人工城市,堪称最大败笔,果不其然也是全季最难看的一集,渗出屏幕的铜臭味和尴尬。虽然创意是抄的,但素材和编排还是不错的,最大的看点还是人情味啊。

9分钟前
  • m89
  • 推荐

我在深圳活不下去吧?好精英化呢。还是喜欢悠哉的城市

12分钟前
  • Maskenfreiheit
  • 还行

下饭。

17分钟前
  • 羊羽
  • 推荐

原来每时每刻都要不同身份的人在努力生活,或休闲或紧张或奋进…

22分钟前
  • 黑夜便利店
  • 还行

分明是在贬低郑州的。

27分钟前
  • 浮土
  • 很差

看了一集武汉,非常一般,没什么亮点,流水账,内容太片面,就像把几个故事点拼到一起,而且有的故事讲得太啰嗦了,很多其他点又没有讲,比如武汉的高新区。

28分钟前
  • Sunnysky
  • 较差

飞机上看的,城市能正常运转离不开那些在黑暗中工作的人。鼓浪屿的运货人,领航员,离不开市场的沙茶面 店主,沙坡尾理发店的老爷爷,厦大的敲钟人。

29分钟前
  • Strawberry Ju
  • 还行

想吃河南烩面、武汉热干面、龙虾。郑州火车站是中国最忙碌的车站,可以通往中国所有的省会城市。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是豫剧。梨园春号称世界上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戏曲节目。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组装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医院。武汉是因为码头兴盛起来的城市。第一次听说城中村。来到一座城市,一定要去看看当地的菜市场,夜市。想去成都看看。吃火锅排队3个小时,为什么还要等。鼓浪屿没有淡水。http://tv.cctv.com/2019/05/14/VIDArvivWfbPCaZGFI9iVVE0190514.shtml

32分钟前
  • O型血
  • 推荐

一直觉得,任何一座城市都有两套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一套在当地的地方志和旅游宣传手册里;另一套在老市民和本地的哥的胡侃之中。这样一部纪录片最大的意义,就是帮我们记录下了一座座有烟火味儿的城市。那些普通人的日常起居,看似相同,其实城市性格间的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36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一集一个城市不够详尽,建议多拍几个城市。深圳那集属实把我吓到了,变强大的代价那么真实。

40分钟前
  • 想吃好果汁
  • 还行

追上

41分钟前
  • 明岛
  • 还行

不得不说,中国的城市已经越来越趋同,只有吃,能区分彼此~

43分钟前
  • 老韩
  • 推荐

千城一面。

44分钟前
  • 赵小跑.
  • 较差

感觉很失望,对郑州的拍摄都是刻板的印象,解说词听着让人尴尬。从开篇的火车到最后的医院让人不明所以到底在讲什么。

49分钟前
  • 琅玕
  • 较差

对每一个城市都充满期待。每一个城市,都是生活在别处,都是生活的另一种样子。

51分钟前
  • 镐瓮里
  • 力荐

感觉下来的拍摄质量,郑州 > 厦门 > 深圳 > 武汉 > 成都。郑州富士康园区里面的打工人和厦门鼓浪屿的班车工,以及武汉光谷的创业者记忆深刻。最弱的可能就是成都了吧,感觉只是在这个城市上浮光掠影地挠挠痒痒。即使是再旅游的城市,也应该有她背后生活的那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确实拍得是比较失败的。

52分钟前
  • 虎子
  • 推荐

我想光谷了

55分钟前
  • Masami
  • 还行

很好看

59分钟前
  • stormy_horse
  • 力荐

蜻蜓点水,刻板印象,没有思考

60分钟前
  • 穿梭地铁
  • 较差

想起了武汉那集,吃早饭,叫“过早”;有个特色出行方式,叫“过江”。希望武汉早点渡过难关,我们一起去过早,去过江。

1小时前
  • Mas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