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第21集,实在忍不住要吐槽几句,这拍的什么垃圾电视剧,本来一个很好的题材,而且导弹部队和营长都是有原型的,看完发现拍的根本不是那个部队也不是那个人,从第一集开始就让我见识了导演和编剧的开放性脑洞,作为建国后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其专业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偏偏在人员选择上要多随意有多随意,肖战武是凭借什么样的优异表现被选上的一点都没讲,仅仅提了一句参加过抗美援朝,作为一支地空导弹部队的作战主官,动不动就范错误,还都是嘻嘻哈哈间犯下的原则性错误,当得知敌人有可能在飞机上安装了反雷达装置的时候那副大吼大叫去质问杨硕的样子,当一营没打下敌机在开会研讨的时候导演居然还给个镜头告诉观众肖战武在想儿女私情在吃对面瞿工的醋,那可是在研讨地空导弹即将失去对U2的有效拦截的时候啊,当罗鸣几人辛辛苦苦算出只能在38公里内开雷达在8秒内发射导弹的时候,肖占武想的不是怎么去面对和解决,而是第一时间讽刺挖苦自己的战友在讲神话故事,还有太多反应主角是个白痴的情节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样拍出来的肖战武完全就是个思维简单、遇事冲动、没有组织纪律的小兵一个,跟部队主官和空军英雄完全是天上和地上的两个人,这拍的什么啊,完全是在抹黑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形象,为什么会过审,为什么!
提个建议,咱国产剧以后能不能给点力,多拍点肖营长这样机智勇敢,接地气,又可爱的角色,以解决观众需求和荧幕供给长期不匹配的矛盾,以洗涤我等被面瘫小鲜肉蹂躏多年的眼睛。
也好让我等女青年,不用再去粉太阳后裔思密达,不用再对着欧美白种硬掰审美观。
看了此剧,才知道中国的男性也可以这么有魅力,朴实,忠诚,机智,可爱。
希望这样生动的角色越来越多,越多越好。
再吹一波王聪的演技,自然生动,有老戏骨们的影子,28岁演出的肖营长,毫无青涩之意,希望能有伯乐识千里马,加油,好运!
这部剧仔细看挺走心的演员很走心的呀,是真正的付出,真的在演呀,作为观众我感觉受到了尊重。
完全不是现在流行的拍摄技法,比如大头贴法,靠剪接走完全程,更不是分镜头,具体说,比如两个人在吃饭,其实是两个演员分别对着镜头自己演,最后靠后期剪接在一起,欢乐颂2等等等等电视剧里这样的镜头不要太多。
这部剧里吃饭的这种镜头基本都是全景,两个人都在框框里的,说明就是演员实实在在演的,多良心。。
我以前总不写剧评,后来觉得吧,这种良心制作的还是写写,多多这种实实在在拍摄的才好,观众不是傻子。
再说剧情,除了处理鲁进川信件的那个事交给地方公安机关感觉不太对劲以外,其余的感觉都还行,我是跟着老娘从十几集那开始看的。
说实话,我不是个军迷,但是吧u-2这个牛叉闪闪的侦查机还是知道的,我记得当时学近现代史的时候,就说高空两万米的牛叉飞机。
看了这剧,直接就查了查原型岳振华英雄,查了查黑猫中队,基本上和实际情况一致,毕竟是艺术再创作,还是要有一些艺术加工的部分的。
作为一个学历史的,深知能把故事写到这个份上,编剧是要下大力气的,要查当时的档案材料,别说不可能哦,这可是空政出品的哦,要走访调查,厘清基本历史框架,然后在艺术加工创作,艺术加工也不容易,主线支线的相互展开什么的,比如其中这些逗闷子的梗,还是挺逗的。
这编剧架构给5分,我觉得不亏。
网上有说这剧筹备10年,有没有这么长时间不知道,凭感觉肯定不是短期能制作的。
电视剧我觉得好剧本绝对成功了一大半,还有演员的实实在在的演出,基本上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电视剧了。
怎么办,好想当个编剧,好想参与到这样故事创作中,,我还做不到,,回到u2,在60年代,能把u2这种近几年还在服役的高空侦察机击落,其难度可想而知,35至38公里,8秒是真实的,好燃,好感动。
电视剧都那样,把原本简单的故事,套上感情戏,男猪脚打败竞争对手,赢得女🐷脚的欢心;因为革命题材,还可以加点反特戏啊,这和现今强调国家安全还能呼应上;既然是革命题材,就得死人,要不怎么赚观众眼泪,死的还不能是主要人物,做饭的大师傅可以牺牲掉,死掉的时机也很重要,在二营打下了u2后,观众跟着一块狂喜的时候,给你浇一盆冷水,剧中的司务长牺牲了,让观众跟着主人公经历过山车式的大喜大悲!
表演上有点用力过猛了,看着有点假,男主角一会卖萌一会一本正经都还能看,但犯浑的情节表演有点过了,当然你也可以说男主角是装出来的浑,那只能说男主角是个心机婊,一切都是套路了。
我觉得这个军事题材挺好的,我军开创人类第一个使用导弹击落飞机,值得大书特书!
但我想说,其实美国人如果想干他绝对能是第一个,因为美国的航空器世界领先,无论在哪个高度,他都有信心用自己的航空器击落对方,所以他从来不重视地对空导弹,既你的矛厉害,我就用我更厉害的矛戳死你先,打的你连飞都飞不起来。
这点上我们还得看到我国和美帝的差距,要继续努力啊。
电视剧主创能选这么个冷门题材拍,有想法有情怀,不容易,值得点赞,当然对于没空看几十集电视剧的同学,可以直接看纪录片,只有4集,电视剧基本的主线情节就都知道了。
据闻本剧是根据地空导弹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所以说手撕鬼子的小盆友们应该可以服气了吧😂反正我觉得还是很好看的,体现在:1. 演员优秀,演技到位,肖占武活脱脱就是痞子军人,邢凯那种“优等生”特有的傲娇感也很真实,罗大是知识分子小别扭,首长也有首长的气派,总之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看演员出戏的情况~2. 虽然是严肃军旅题材,但拜剧本所赐,整体氛围轻松,没有故作苦大仇深的别扭感。
二营上下级间插科打诨,邢凯每次优等生打不中时那一脸悲愤,每每都让人忍俊不禁啊忍俊不禁~3. 真实事件改编所以故事自然有底气,此外还有空军协助拍摄,所以在专业素质方面表现也不俗,希望那些坐在家里拍脑袋剧组可以多多借鉴啊!
不足在于后期剧情似乎略显拖沓,肖占武和杨工、保尔和小瞳的感情戏份占的太多。
然后说到小瞳,这个人物除了让我们认识到“官二代果然就是能泡美妞”的阶级差距之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导演你出来,这个人物确定不是给关系户专门加出来的?
不过整体瑕不掩瑜,还是好看的国产良心剧~
岳振华,河北省望都县人,1925年5月生,1942年2月参加革命,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被授与少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59年10月14日晋升中校军衔,1962年9月晋升上校军衔,1964年7月晋升大校。
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毛主席曾经四次接见他,也曾经说过:他打下一家飞机就给他肩膀上加一颗星!
他是我军历史上唯一的“大校营长”!
他开创了世界上地空导弹打飞机的先例!
他带领二营打下了3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
1964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一份空军战斗捷报上批示:“很好,向同志们祝贺!
”还对周恩来总理说:“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
”毛泽东指名要接见的英雄部队,就是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四战四捷的地空导弹第2营,营长为岳振华
其实是比较偶然的机会看了这个电视剧,讲的是地空导弹兵的故事。
这种类型的题材还挺少见的,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类型的。
这个电视剧讲的是中国第一代地空导弹兵,题材很特别,关于543部队大多都是体现在纪录片里,通过这种电视剧描写比较真实,有血有肉。
除感情戏和生活戏之外,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对照着历史和时间都一一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不仅历史细节做得很出色,而且关于地空导弹二营的各种训练,生活,部队精神,战斗,导弹使用,武器操作细节做的也很好。
而且不少道具用的是实物,实物操作让人看起来是感觉非常真实,并不是其他电视剧那种五毛钱特效的样子。
电视剧里讲了一些当年地空导弹兵的一些训练,生活,实战细节。
很不错也跟真实。
特别是杨硕这个女性在电视剧塑造得非常好,她和另一个女性叶小瞳比起来,一个就是典型的成熟知识女性,一个就是典型的单纯的涉世不深的“傻白甜”。
影片中人物演技都在线,不管是齐五一,金保尔,马老柴,罗鸣(那种知识分子的穷酸味演出来了)都演的很有不错。
让观众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来自生活的真实。
使整个情节让人看着有紧凑感,连续性,很有故事性。
主旋律电影能拍成这样,挺好。
火候尺度掌握的好,大部分演员都个性鲜明,一股部队里的正气豪气硬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个年代部队的精神面貌,导弹部队鲜为人知的方面都让人记忆犹新,是近期难得一部好片。
不明白一些脑残看都没看就敢妄加评判。
我喜欢里面的肖战勿、金保尔、马三点。
里面的服装军衔等都还能较为真实的还原了那个年代
绝密543,不知不觉深深吸引了我。
这部剧看似波澜不惊,看似平平淡淡,但是背后的那种精神,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故事情节简单,但是看了,不觉冗长,这是军人应该需要的。
我们需要英雄主义,不需要循规蹈矩。
肖占武看似像孙悟空,经常表现一种不合常规的举动,但是他有勇有谋,有一种对于兄弟的爱,有一种对于事业深深的爱与热情。
这是我最欣赏的地方。
保障连连长接受命令时的坚决,处处透出军人豪爽的作风。
我追这部剧,因为我缺少一种军人的豪爽与果断,一种大气
作为空军政治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一部大制作,《绝密543》以地空导弹兵战史为题材,以1959年国民党U-2高空侦察机被解放军击落为历史背景,讲述了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英雄二营”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护新中国领空的故事。
这部主旋律电视剧从筹备到播出,经历了十年的精心准备,制作精良,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地空导弹部队的不畏艰难的战斗精神、创造奇迹的英雄气概和不计得失的默默奉献。
这部剧人物鲜活、语言生动、还原历史、贴近生活,是近年来难得的主旋律佳作。
剧里主角二营营长肖占武的原型来自于传奇空军战斗英雄岳振华。
作为军中的传奇人物,岳振华领导的二营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曾经3次打下U2飞机(中国是击落U2飞机最多的国家,一共击落了5架)。
因屡建奇功,他被授予“空军战斗英雄”的称号。
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接见了二营全体官兵,这是毛在建国后惟一接见过的一支整建制部队。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精神造就了这么一支英雄部队呢?
舍我其谁的自信13集中,首长提出了机动作战的想法,因为实现困难大,兵器运输和人员调动很麻烦,最大的问题是敌机出没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让伏击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个营长中,只有二营营长肖占武则完全支持游击作战的想法,他觉得与其守着兵器在营地闲着,不如拉着出去打敌机,即使完全没有把握,也无先例可循无教材可供参考,他也愿意去尝试,因为不去尝试,永远都不会知道结果。
最终,也只有二营站起来承担了打游击的重担,从而开启了建功立业的英雄之旅。
迎难而上的勇气剧中,因为U-2上装配了美军最新研制的预警系统,在我方还没有研制出对付预警系统的干扰系统前,只能靠着缩减开雷达到导弹发射的时间,让U-2即使发现了雷达也没法逃脱导弹射程。
经过计算,这就需要把开雷达的距离从原来的敌机距我方120公里缩短到38公里,操作时间从8分钟缩短为8秒,这个要求相当于天方夜谭。
但是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只能硬着头皮去尝试,大家夜以继日地练习,操作时间从八分钟开始一分一秒的往下压,最终实现了38公里开雷达仅用6秒完成所有操作的“神话”。
二营在面对没有先例可供参考的难题面前,没有退缩,不找借口,充分凝聚集体智慧,靠着勤学苦练,最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团结协作的精神导弹部队的兵器是地空导弹系统,只有一个营的官兵协同配合工作,才能把具备各种功能的多个装备,组合到一起,保证导弹发射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营的“全营一杆枪”理念,不仅体现在精密协同的作战体系和作战流程上,更体现在全营上下一条心、团结协作的精神文化上,全营上下100多名官兵,职务不同,个性不同,但在战斗的时候,全营100多名官兵配合协同的就像一个人那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度了一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个词,有一段文字打动了我:你所做的工作越伟大,所受的嘲笑和讥讽也就越多,所受的反抗也越厉害。
对于乐观主义者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真正的乐观主义的人,是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的人,是战胜愁虑穷苦的人。
革命不是苦役,工作不是苦役,乐观精神能让我们在其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人们劳动和工作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充满快乐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回想了一下,这部电视剧我最喜欢的场景,都是大家在一起聊天或者探讨问题的场景。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让我禁不住想乐,不论是面对难题还是强敌,大家总是那么放松快乐和镇定从容。
不太喜欢男主的性格……
我看到有说抗日神剧的,这是50,60年代了,抗日和内战都结束了,真是无脑说啊。我觉得这部剧是很好的,当时那个年代里有这么一部分人,为了建国初期的防空做着努力,他们大部分没有高学历没有专业学识都是从零做起,他们的思想有盲目崇拜,可更深的是对祖国的热爱。
刚开始看,人物形象太不咋的。军人老婆胖的,不象那年代的人。往下看看吧,主演还没出来。
还可以,咋咋呼呼符合一贯作风。真实事件改编值得肯定。内战没什么可指责的,只要是战争受苦的也是老百姓,不打仗至少不劳民伤财,威慑敌方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的艺术》开篇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拍正经的军旅剧挺好的。
这么高分?????各位啊咋回事
领导的宝贝儿子断腿得到全方位极其特殊对待的段落不整体删去留着膈应人干嘛,谈情说爱的段落也低级得不行。
主角演员都不认识,反而是个优势,可以纯粹看剧情和演员的融合度,这个方面电视剧完成的不错,人都在对的状态。题材在年轻人里可能有点受限,但讲上一代青年的奋斗也很有感召力。
全营一杆枪
吹牛逼很过瘾,积极向上的二营,不是人员最优秀装备最好的,却因为图。全营一杆枪的团队文化,肖营长的战神气质和猴精个性,与敌人周旋。在不利因素下,带领这支队伍,,一次次蜕变。
国军的军队怎就是这样毛毛躁躁的呢
你恶心到我了!!!!
事是这么个事,演的却不对。导演随心所欲,人物的思想、言论很多都不符合那个年代,家里老人看了也直说现代人演不出那个年代的感觉。好的作品很多,这部剧客观打分能勉强及格,不能再多了。
跟着爸妈看了几集,跑来一看这里居然这么多五星党??从台词到剪辑到各种道具背景都是典型的抗战神剧的水平,烂透了,找几个明星也救不了它的烂
题材极好。但是个人不喜欢其中的人物塑造和感情线。所以扣分。
空政演员很好
改编真实故事。解决了关于击落u2的疑问。其他的慢慢补充吧。。补充了影视剧中关于防空作战的空白。比那个鹰隼大队强多了
服,第一次看这种一天到晚就是怼怼怼不怼不舒服斯基的电视剧
军事 空战
编剧连基本军队纪律都不懂,一味戏说。
很不错,空政的几部空军建设题材都不错,故事简单,但很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