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假如猫从世界消失了》中男主人公时生本来每天看电影、喂猫,每天理所当然的迎接每一个清晨。
但是因为脑瘤晚期而即将死去, 无法面对即将死亡的厄运的他和恶魔做交换,决定以牺牲某件事物为代价来多活一天,以某些东西的牺牲来收获。
而消失的事物是由恶魔所规定的。
最开始消失的是电话。
那么说你每天都看手机,但是他它只会给你带来很多烦恼。
电话是他和前女友的连。
最初前女友因为打错电话而和他结识,然后因为电话他们开始畅聊书籍、音乐和电影,开始相知、相识、相恋。
电话勾起他和前女友的感情过往。
在电话消失的最后一天,他决定给前女友有打电话。
前女友见了他,说你还是像以前一样,喜欢通过编故事来逃避问题么?他们一起回忆了过往,然后分离。
失去了关于电话的一切记忆,前女友不再记得他。
紧接着消失的是电影。
恶魔对他说,没有电影人也不会死去,电影没有什么可重要的。
男主人公反驳道“但是有些东西只能靠音乐和电影传播,它代表了我们的艺术和文化”尽管如此,主人公仍然不想死去,他还是默认了恶魔将电影消失。
电话联系的是爱情,而电影则象征着友情。
男主人公一开始和达也相遇,是因为电影。
达也曾经说过,电影是无尽的,只要电影永远存在,他们的关系也会永远联系。
达也会每天给他看一部电影,最开始推荐的是卓别林的《舞台春秋》,他说这部电影没有激烈的打斗,也没有炽烈的感情,是令人难以忘怀,非常适合你。
在电影即将消失的前一天,他要求达也跟他介绍一部在临死之前可以看的电影。
达也一开始是拒绝的,认为电影是无限的,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是死之前要看。
并对他说《海上钢琴师》的经典台词——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和好的听众,你的人生就永远不会结束。
之后消失的是钟表,表和流浪的人以及他的父亲相联系。
流浪的人曾经说过,他流浪是为了逃离时间,他认为只有人类会把时间分割成分秒来束缚自己。
他和主人公情侣之间度过了美好的一段时间,但是最后却死了。
他的死对女友打击重大,女友认为即使是一个人死去,这个世界仍然会运作。
女友在瀑布下大声的哀嚎“我不要死,我要活着。
”爸爸是一个钟表修复师。
因为一些原因他始终没有和爸爸和解。
最后消失的是猫。
猫身上藏着很多和母亲一起的记忆。
回想到生菜和卷心菜,他不愿意猫消失。
到了前女友寄来的母亲的来信,心在信中表达了他对儿子的爱以及对儿子优点的认同和夸赞。
母亲对他说“你总是自己思考,然后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些都是你的优点,我希望你的优点可以一直存在”,同时母亲表达了他是美好的存在。
然后他顿悟了,并且感谢恶魔,他对恶魔说,其实你就是我吧。
谢谢你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多么的美好的事物。
他开始对生死有了自己的理解,认为他死去的世界仍然会和有他的世界有所不同,即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那是他曾经活过、痛苦过、挣扎过的证据。
他开始平静的面对死亡。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样是为了珍惜生命。
它也让我想起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生病的时候,怀念那些不生病的日子,病重了时候,又怀想病轻的时光。
”我们需要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并且感恩当下。
这样当我们将要死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平静地面对死亡。
而让猫消失的时候,就是可能与死去的妈妈的关系也消失的时候,一封妈妈最后写给男主的信让男主回想到了之前家中的点点滴滴。
爸爸只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所做的事情:口头说着自己不想凑合在外过一晚,拼命找宾馆,实则是想让生病的妈妈能安稳得过一夜,那张与母亲的合影是因为爸爸不舍即将离去的妈妈太难过才会手抖变糊,生菜死了,为了能让妈妈开心起来,爸爸又去领养了一只猫,为了制造惊喜放在了卷心菜的箱子里(这段真的是好萌好萌啊)偷偷放在屋里,虽然爸爸一直都在修表,哪怕妈妈死去的最后一刻爸爸都在修妈妈的表,那只表大概是爸爸与妈妈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吧。
影片最后,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孩子给爸爸看,爸爸送给妈妈修好的表,对着孩子说“谢谢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哭的不要不要的。
猫是男主与妈妈的之间的重要关系,表是妈妈与爸爸之间的重要关系,而猫和那封信让男主理解了爸爸,消除了和爸爸之间的误解,妈妈在信中表露地细腻的感情,温柔地鼓励儿子继续努力,好好生活。
“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你会伤心吗?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对吗?
”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如果世上不再有猫》)开篇就像是无厘头的《死亡笔记》,“恶魔”诱导脑癌将死的屌丝青年签下了续命约定,而作为交换条件的电话、电影和猫则分别对应着爱情、友情和亲情,只要让其中的一样东西消失就能让屌丝青年多活一天,而与其对应的记忆和牵绊也会同时消失。
影片后半段的反转有一种直刺灵魂的力量。
其实一切都是屌丝青年和无法接受即将死亡的自己的深度对话。
而接下来影片的各种催泪弹桥段则将一个治愈、温馨的故事慢慢拼接完整。
(几乎是“你怎么舍得,让我的泪,流向海”的节奏)好基友的终极电影原来是《海上钢琴师》,那同样是一段懦弱而勇敢、平凡而伟大、专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有一个好故事,有一个人与我分享,那么人生就不算糟糕。
” “真庆幸我喜欢看电影。
”在旅游时和女友目睹了好朋友突发意外死亡,女友对着瀑布声嘶力竭的大喊“我要活下去!
”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 即将离世的母亲将儿子“托付”给了“卷心菜”,希望他们俩能够健康快乐的继续以后的人生。
父亲在海边给妻子和儿子照合影时手总是在颤抖,在忐忑不安和强颜欢笑的悲伤中按下了快门,一张模糊的照片道尽了父亲的辛酸和心痛。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世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如果我从世界上消失了,没能实现的梦想和心愿,或者是无法完成的事情、没做完的事情、还有后悔,肯定会有很多吧。
不过我相信,有我的世界和没我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样的。
或许只有很小很小的差别,然而正是他们,正是我存在过的证明。
是我挣扎着、烦恼着,生活过的证明。
”
影片最后,屌丝青年敞开了心扉,带着“卷心菜”一路愉快的骑行回了父亲的钟表店。
画面一转,母亲抱着初生的小家伙进门与父亲两两相望。
父亲将修好了的定情怀表交到母亲手中,然后轻轻的道了声“谢谢你”。
凝视着活力灵动的小家伙,父亲又轻轻地说道“谢谢你,来到世上。
”这样的处理方式一下子令人想起了《老师与流浪猫》、《借着雨点说爱你》、《横道世之介》、《向阳处的她》,虽然人生的结果无法改变,但若能回忆带笑,仍可算作一种幸福的离开的方式吧。
感谢有你,感恩生活。
若是有缘,就请期待下一个轮回吧。
电影的配乐与剧情的配合度相当高,片尾曲则是干净、轻灵但不乏力度。
时常苦恼于现实一地鸡毛的生活,焦虑、低落和孤独相伴左右。
总是在追求、放弃、和追求之间徘徊,躺不平也卷不起来的日子过得人心里发慌。
因为佐藤健,因为吃饭时屋里太寂静,机缘巧合点开这部电影。
电影里的男主得了脑瘤,不久于人世,恶魔用延续寿命交换了他生命里所有的电话、电影、钟表和猫。
假如世界上没有电话会怎样?
男主和他的女朋友相识于一通拨错的电话,没有了电话,女朋友变成了陌生人。
就这样,因电影结缘的朋友,痴迷于钟表的父亲,男主最亲爱的妈妈随着恶魔交换的事物慢慢消逝,男主身上的联结逐渐离他而去,他存在于别人心里的记忆也消失不见。
喜欢一条评论,说:当所有记得你的人都消失在世界上,和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经历过死亡和遗忘,男主回头再看人生,正如我回顾过去,美好的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才发觉生死面前,生活算小事。
主人公中年得了绝症,没有几天可活,但他遇到了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魔鬼阿罗哈,只不过完全是另一个风格---吊儿郎当穿着夏威夷风情花衬衫,拖沓着夹拖阿罗哈给他做了一个交易," 让某样东西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你就可以多活一天 ”第一天,他选择了电话,第二天是电影,第三天他选择了时钟,第四天,魔鬼阿罗哈告诉他,他必须要选择让猫从世界上消失...摘录-
「-"噢 是这样噢。
” (注:男主告诉前女友他将不久于人世后得到的回答 ...略...但回想一下,医生向我宣告死期时,我也很平静。
既然自己没有真实感,别人当然也不可能惊讶失望或悲叹,但我的行为就像用“这部电影超感人!
”之类廉价宣传词推销的劣质电影,强迫她接受我的死亡。
为什么人会期待他人做自己都无法做到的事?
我希望她有什么反应?
希望她惊讶?
还是希望她流泪?
」「 想要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我妈常说。
长大以后,我发现人类往往不愿失去任何东西,就试图有所得。
如今有的人不想失去任何东西,却想要得到一切,这和抢夺没什么区别。
有人有所得,必定有人会失去。
一个人的幸福,必定建立在另一个人不幸的基础之上 」
「每个人在人生过程中,会有三次强烈地被和自己完全不同类型的人吸引。
如果对方是女人,就会变成情人;如果是男人,就会成为好朋友」(注:作者是男的hh)「即使我们成为好朋友后,百视达也很少说话,只有两三次和我的视线交汇,我仍然喜欢他。
虽然他平时几乎不说话,但一聊到电影,他说话就突然流畅起来,双眼也开始发亮。
那时候我知道,无论用什么方式,每个人谈论自己深爱的事物时,就可以创造感动」「但是,每次看到百视达,世上那些电影宅男(包括我在内)都只能称为山寨版,在如今这个只不过稍微多看了几部电影,就可以领到宅男认定书的宅男养殖时代,百视达这种人才是天然纯正的电影宅男。
话说回来,我并不想以他为目标,对不起啊,百视达」「没有时钟的世界,自己被肉眼看不到的时间长河慢慢冲走,觉得自己渐渐变成了过去式。
仔细思考后,人类是根据时间这个规则睡觉、起床、工作、吃饭、玩乐,也就是配合时钟生活。
人类为了限制自己,发明了时间、年月和星期几这些规则,为了确认时间这个规则,又发明了时钟」「 建立规则也同时代表了不自由,自由伴随着不安。
人类用不自由换取建立规则的安心感 」
「原来可怜和可爱很像。
我看着步步向前的高丽菜背影,忍不住这么想到」「据说只有人类有死亡的概念, 在猫的世界,并不存在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人类在饲养猫时,只是单方面地抱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悲伤。
虽然明知道终有一天,猫将会比自己先死去,猫的死亡将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悲伤;明知道这种悲伤无可避免,明知道这一天终将来临,但是,人类还是无可救药地饲养猫 」「但是,我和父亲之间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父子关系的根慢慢腐烂了。
因为是家人,觉得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理所当然,也深信彼此的感情一辈子都会很融洽,所以,不愿意听对方说什么,一味主张自己的正义。
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家人的关系并非理所当然,必须用心经营。
我们只是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但是,我们认定对方会体谅自己,认为情况没那么严重,当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无法回头了」然后就不剧透太多,等你自己看《如果世上不再有猫》晚安--公主号:一只桔旅行,读书,追剧,分享好玩儿有趣的事情~也是你的树洞,吃掉你的秘密给你剥桔子吃啦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作为本届电影节国际首映的日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得到了影迷们极大的关注,今晚大光明1号厅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当你得知身患恶疾,只有一天的生命,你会作何选择?
能否正确对待?
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坦然接受,男主也是如此!
但恶魔告诉他,如果选择从世界上抹去一样东西,就可以延长他一天的生命,他欣然接受了。
他选择从世界上抹去电话、电影、时钟……猫。
男主在得到和失去中,慢慢地明白了生命和世界的意义,原来世上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次要!
这不是一个只讲男主一人的故事,而是讲世界上人和物的故事!
这是一部值得再看一遍的电影!
这个世界有什么比你的生命更重要?
男主用失去电话换取了一天生命,但确发现,他和女友是通过一通错打的电话才有缘相遇交往,世上若没有了电话,他的人生将不再邂逅女友。
男主用失去电影换取了一天生命,却发现世上如没有电影,他将失去最大的精神慰藉,也将失去因电影结缘的最好基友。
当最后将要以世界失去猫咪换取一天生命,他放弃了,因为他的宠物猫陪伴他和他母亲度过了最珍贵的时光。
他终于明白这个世上没有比生命更次要,可以失去的任何东西。
他的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和物才会变的精彩和丰富,才会拥有意义,没有了这些,徒有生命毫无价值!
这个世界或许可以失去任何人和物,地球照转,太阳照常升起,但正是有了身边这些生命,人、动物、植物、哪怕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我们的人生才会不同,他们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成熟,我们的人生才变得丰富和完整。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们,善待他们,才能收获自己。
是宠物给你带来了乐趣,是孩子给你带来了希望,是盛开的花朵给你带来了好心情,是新认识的朋友给你带来了分享和快乐!
原来生命中不止有自己,还有身边每一个人和物。
影片结尾男主抱着心爱的猫回到从小长大的家,一进门镜头一转,进屋的是抱着婴儿的男主母亲,来到爸爸面前,爸爸对着刚出身的孩子说了声“谢谢”,全剧结束。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界注定会影响他人和世界,或许这种影响很小,小到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但这每一个渺小的生命却都存在纽带和影响,组成了人生和世界。
这么明晃晃地把猫放到一个假设性的标题里,再加上是一部日影,那么治愈的属性应该是没跑了的。
事实上,在看之前,我也只把它当作是一部治愈系电影,聊作消遣,顺便拯救一下我这颗无聊低沉的心。
讲真,从海报上看,它就很治愈,上面是梨花带雨的宫崎葵,下面是抱着猫的一副暖男样的佐藤健,颜也有了,猫也在了,就这么煽情下去,是肯定能赚到一些人的眼泪的。
这是观看影片之前的感受,看了之后,倒是有些意外地小high了一把。
原因无他,两个字:迷影。
佐藤健配宫崎葵,这小俩口竟然还迷影!
于是乎,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无意于罗列出影片里出现的迷影元素,毕竟,我懒,而且,迷影元素的呈现,主要是提供给观者在观看过程中发现的乐趣,看别人罗列,就颠倒了重心了——好吧,主要是还是懒。
所以,我还是讲煽情吧。
煽情还真是成了不少电影工作者专精的一项技能。
看看国内的青春爱情片,你就知道了——打上淡黄色的柔光,放出舒缓的背景音乐,男女主人公面对着面,说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拥抱加接吻了,就有了happy ending,甩巴掌走人了,就成了sad story。
或者,换个套路,来场大雨,主人公大喊:XXX,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真的是很煽啊。
比起我们的国产大片,韩国电影的煽情技术相对来说就高明了不少。
以有名的高分电影《辩护人为例,最后一场出庭戏中,随着宋康昊的爆发,他的大义凛然感染了庭内的旁听律师们,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起身,站起来的声音接连不断,强烈的煽动效应就出现了。
这场戏也为导演博得了“除了煽情,啥也不会”的美誉。
诶,还真别说,这种煽情确实蛮好看的。
而日本电影,尤其是治愈系电影的煽情路数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说多数国产青春片中的煽情让人迷之尴尬的,而韩国电影中的煽情让人义愤填膺或者潸然泪下的话,日本治愈系电影的煽情通常都会让人感到很舒服。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的叙事节奏就很舒缓,从人物到对白再到主题思想,都没有太过火急火燎的东西,一切都在慢慢地行进。
这种舒缓反映在日本文学、电影乃至是漫画的很多方面,成了日本创作者们很独有的一个特性。
因为换作其他文化环境里的创作者们,是很难把握住这之中的微妙尺度的,舒缓是为不疾不徐,太快就会仓促,太慢就显拖沓。
而一旦节奏上无法掌控的话,也就很难谈得上在此基础上的抒情了。
舒缓的节奏之外,就是各种煽情的元素了,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各种的回忆杀,一切都熔炼到一块,缓缓道来。
片中有这样一场戏,佐藤健告知了好友迷影小哥自己只有一天的时间可活,希望他能再推荐一部死前要看的电影。
平日里对那些影碟珍惜如命的迷影小哥开始不顾影碟摔落在地地翻找,一边找,一念叨着“找不到,我找不到”,影碟落地声噼里啪啦,满地狼藉。
煽情点,就这样出来了。
当然,类似的桥段很多,也都不是仅仅通过以上几个字就能概况得出来的,因为那种微妙本身就有些不可言说,其魅力也在于不可言说却可意会。
毕竟有些情感,它无论如何,就是共通的。
我知道有很多人并喜欢这种煽情,甚至于是有些看不起这些煽情手段,因为过分煽情而遭致恶评的片子也不在少数。
我倒是有些不以为然,在你感性的时刻,看到一个煽情的故事,情感上获得了波澜,心情被拨动,这其实多少有些可遇不可求的性质。
彼时彼刻的共鸣,未曾不会成为日后的此时此刻的你所心有念念的回忆,而这,也许就是我们喜欢看故事的原因。
回到影片本身上来,似乎还是得给出一个评价。
作为一部治愈系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其实做得并不赖,各种需要做到的点,也都大致做到了,但与此同时,它所做到的程度,却也并不算好,只是达标而已,这多少有些辜负了影迷们对佐藤健+宫崎葵这个阵容的期待了。
是吧?
公众号”启程制造“:
一些杂记手机 电影 钟表 猫1.社恐本恐表示并没有要打电话的人...没有恋人...但是如果如果珍惜的人濒危......能有一通电话无疑是缓解遗憾的良药2.哈哈哈哈这个电影发烧友好有趣,如果我也能有个这样的朋友每天给我推荐一部佳作就好了(话说格子衫是宅男的象征吗?
哈哈哈每次都是格子衫...)当达也说和电影的关系会一直维系,(暗示他们俩也会一直好下去),然后得知好友命不久矣时真的就很着急地要找到那部可以在他最后的时光观看的影片...翻得满地狼藉带着哭腔这里真的很好哭...(他失去了朋友和生活的意义——为好友选影片)(话说似乎一直在致敬春光乍泄)恶魔每次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xx比生命还重要吗?但其实不是说电影是艺术,不是说艺术比生命重要,而是没一样东西背后承载的东西,那种情感的维系那种牵绊是最重要的。
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和人产生的各种牵绊吗?
没有这些,生命只是虚空。
3.钟表篇/时间篇(在讲生命的意义。
死亡。
死去,留恋的。
死去,仿佛从未存在。
“如果我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会有人为我哀悼吗”——所以我不能这样,毫无痕迹地存在。
我不要像水痕稍纵即逝,我要,至少得像石墨吧,稍微记住我久一点点。
所以,我要有作品,漫画也好,小说也好,歌曲也好。
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精彩!!)(那个旅人说他旅游是为了逃避时间,而男主爸爸则开了一家钟表店把时间挂满了墙,或许这是爸爸的勇敢伟大之处吧,埋在时间堆里的人一世与时间正面打交道的人。
)4.是我泪点太低了吗?
还是日本电影的音乐太入人心?还是...为什么一只喵的去世,听到“妈妈”的温柔话语“终于脱离苦海了”会一阵眼酸....喵咪生菜是代表妈咪啊。
(选择猫代表家人,是因为它是陪伴自己最长时间的,空虚的家里一直因为有这一条鲜活的生命而不那么孤独,这倒有点像马有铁和贵英...相依为命...前女友,挚友,没有和自己住在一起,有羁绊但最后都还能够勉强接受释怀,但是一直陪在身边的家人,带走了就真的像抽走了灵魂.....)(母亲的伟大无私的爱,父亲的沉默的爱)哭的稀里哗啦结果被突然切到的卷心菜裹浴巾的镜头笑到,噗哈(鼻涕没忍住就笑出来了)(卡贝仔原来是父亲带来的哇,这只小猫是代表爸爸妈妈一起啊。
)我总觉得自己有早于爸妈离开的可能,或许,对我最爱最愧疚的他们,我需要考虑写一下遗书吧。
写遗书倒不是说轻生,而是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后在还能安静面对时提前准备的温柔...而因此也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少熬夜,少给自己太大压力,能健康活着是最重要的。
假如我因为什么癌去世,那在此之前,我要珍惜这不多的时光实现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债。
5.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就是心魔。
和夏洛特烦恼的自卑心魔相似,只不过这里是恐惧,害怕死亡。
当心结解开,一切又恢复正常,并且能看到身边诸多美好,珍惜身边人珍惜当下珍惜生命。
这部影片把每一个镜头的坑和细节都填得很好,很流畅。
<图片3>禁转/禁他用如果你消失,至少我相信世界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世界から猫が消えたなら# 简单repo(严重剧透)又是一部预告片欺骗观众的文艺片。
看完后发现估计仅有的动作片段(奔跑叫喊之类的)都减进去了。
套路啊,套路啊。
本片就是一个缓慢没啥起伏偶尔流露逗比的文艺片啊。
剧情三星,配乐6星,takeru旁白声音6星(妈蛋好温柔!
),画面4星,喵星人演技6星,主题曲4星。
一个有“如果”的世界,邮差少年被宣告绝症随时会死亡。
回家的当晚一个和自己长一样的脸的人出现说自己是”恶魔“(takeru的自攻自受play!
可以有可以有!
)然后恶魔说只要让一个东西消失就能让邮差少年多活一天,也就是所谓的等价交换。
消失的东西由恶魔来定。
恶魔选择了:电话、电影、猫。
这三样东西对应三条线路,分别是爱情、友情、亲情。
爱情线宫崎葵占海报那么大一个位置结果实力酱油,而且……宫崎葵也老了岁月感太强了。
然后爱情线路莫名其妙,完全是套路啊!
打错电话听到对方正在看的电影配乐然后剧透然后聊起来了然后成了恋人,这套路单身狗真的不懂啊(摊手)。
特别是海外旅行那段和瀑布那段,真是强行拉出主题。
宫崎葵的「生きてやれ」倒是喊得撕声竭力的。
不过友情路线特别萌。
喜欢电影的好友叫たつや,因为一直借碟给男主看所以被叫成つたや,这梗好萌好萌。
好友一直按男主的喜欢给他推荐电影。
男主问好友如果死前前一天只能看最后一部电影的话,你会看哪部?
好友回答“死前一定要看的电影什么的,根本选不出啊!
太多了!
我想我大概会在挑选电影中结束生命吧。
”感觉基友这话某种意义上真是说到心坎上了。
亲情线才真是催泪弹!
母亲绝症什么的,都是套路啊!
电影里好多人都哭了呢!
捡到的猫因为装在レタス的盒子就被取名为レタス,后面捡到装在キャベツ盒子里的猫被取名为キャベツ,这两名字笑晕我,太可爱了。
电影里面妈妈那句台词“不是人在饲养猫,而是猫在陪伴人”。
最后妈妈给儿子写的遗书里的那句「あなたの素敵なところは、ずっとありのままでいられますように。
」真是又把泪点戳爆了。
憋着没哭,结果看到那张父亲给母子拍的那张最后却因为手抖拍花的照片,还是没忍住,冷血星人眼睛也湿润。
每一个事物消失后,这件事物所产生的回忆也消失了。
生命延长了几天,却不在是自己想活的世界了。
最后男主人翁还是选择了死亡,而不选择让这些消失。
“如果我就要死了,我还有很多事没做,还有很多想后悔的事,可能没有人会因为我的死而为我哭,但是我相信我死后的明天还是不会一成不变的。
”最后在主题曲中静静等待结束。
主题曲也挺好听的,回来一查居然是个16岁新人唱的。
听着干净的声音,想想takeru逗猫的那些镜头,也就释然。
电影基本剧情沉缓,具有我厌倦的文艺片的一切元素。
不过其中偶尔穿插的一些笑点,也很让人会心一笑,吐槽此片为”脑癌绝症少年的脑洞“也是情有可原。
takeru的连着两部电影我都get不了太多点。
《BAKUMAN》和这部《世界猫》都让人觉得编剧不够给力。
只能期待下今年10月上映的《何者》了,希望能是一部超越剑心的力作。
哎……什么时候上个剧啊……<图片1>↓没拿到世界猫的宣传单,顺手拿了张《秘密》的宣传单……被颜值吸引的我……OTL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这部电影里有着很好的呈现。
男主角想要让这个世界消失的第一件物品竟然是香菜,本爱香菜人士不能忍!
文艺风的电影就喜欢在外国拍摄,这部电影有着很强烈的分割感,前50分钟和后50分钟完全就像两部电影,和电影寻梦环游记立意一样。
日本人对生死总有种别样的感受,以风景和事物而物哀的美感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出来了。
电影将时间分割成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正好对应了男主角生命中三个最重要的事物,爱情、友情和亲情对应了手机、电影和猫。
电影,手机和猫,这就是男主角的一生。
看完这部电影,深刻意识到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改成:假如我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过去和现实在电影里相互交叠,因为一个拨错了的电话号码而牵起一段情缘,彼此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热恋中的情侣就是有讲不完的话和煲不完的电话粥。
因为爱而在一起也因为爱而分开,因为太爱对方了,所以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分开了。
追忆过去无非是对现状不满,怀念以前的那段时光,同时也是怀念以前的那个自己,就算分开了也希望你能过的好。
生命的最后一通电话打给前女友,最后一部影片由最好的朋友来推荐,手机和影片成为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媒介。
煲不完的电话粥和看不完的电影,拥有珍贵回忆的怀表和收养而成为自己家人的狸花猫,当这些东西全部都消失殆尽时,那些珍贵的记忆也在一天天遗忘。
如果我变成回忆,退出了这场生命,你是选择孤独的活着,还是选择活在别人的回忆里?
只有自己记得的回忆,让活着的日子里挣扎和痛苦交织。
生活近看虽像悲剧,远看则是喜剧,如果不曾拥有光明,我怎会看见黑暗。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人类只不过是渺沧海之一粟。
当所有人都遗忘了你,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就像曾经爱过一样。
生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我们存在,只要有人记得你,你就会一直存在,亦如永生。
砂糖在海边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的这段哭戏演技完全真情流露,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吧。
这一段也是这部电影升华的地方。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在那个沙滩上,面对着曾经的自己,他像一个旁观者,也像一个局外人。
不是我遇见你,而是你引领着我啊。
父亲的爱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很隐晦,同意幼时的男主角将猫咪生菜带回家;怕母亲在家生病毫无寄托,在外面看见猫咪卷心菜小小的卷缩成一团放在纸箱子里,于是将纸箱子搬到院子里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还给猫咪取名叫卷心菜;在男主角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在海边的沙滩上看风景时匆匆忙忙的找过来,爱的小心翼翼又隐晦。
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了,脸上的创口贴是为了让观众更好的区分过去和现在。
时间还在,电影还在,一切一如往常没有改变。
坦然面对过去,勇敢迎接死亡,这是一门课题,也是一场修行。
他是一个邮差,现在轮到自己给自己写信了,那封寄出的信满含着泪水。
生命就是存在本身,在流经存在的意义之上,谢谢你曾经存在过。
——————写在电影之外的话 ——————— 在这部电影里一人分饰两角,砂糖你演起来真的很过瘾吧。
他真的很适合演文艺片,我怀疑他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文艺批。
我很喜欢的两个演员佐藤健和宫崎葵在一部电影里共演,真的是很开心。
佐藤健的将恋爱进行到底和宫崎葵的笃姬,这两部剧是我的人生剧。
借用这部电影里出现的一句话:电影的数量是无限的,我们的这种来往关系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你说是吧,tkr。
死神把电影从世界拿走后,一座电影院瞬间消失了。喜欢这部电影,绝症故事写得这么奇幻,最后佐藤健晨光中的单车飞驰,想到五个字:带我去天堂。
改得不好,节奏太慢
有时候不是煽得不够用力,是为什么而煽出了问题
感觉出来导演想要讲很深刻的道理,但是导演的功力实在是太差了。什么都没讲清,剪辑垃圾的不行,片子剪得乱七八糟的。砂糖的另外一个人格演技太浮夸,虽然帅www 片子的色调一会儿冷色一会儿暖色的。。。 而且蓝色滤镜加得有点太过了。And,我又在电影院睡着了。。。睡了看,看会儿又睡...
很不喜欢这部电影了……一星给猫一星给小葵
岡田惠和。。。
看过
假如猫的剧情其实只能算一般,但好在氛围比较好,而且因为跟本人的一些挂念比较像,共鸣比较多。一直以来总是有点悲观感,感觉如果我还剩一年时间在这世界,我会去做什么,将失去什么,而片中那因为失去物品而失去的记忆和感情,尤其是好友说找不到最后一部电影的那段,被戳中了。结尾父亲那句点题呼应
额,太娘炮了
亲人,朋友……那些爱着的人和事都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变成影像后迷影的部分就很突出了,在阿根廷不如从头来过;猫的结尾段落有些直白反而波澜不起情绪,画面感还不错,配乐很棒。怕失去的心情很痛,但失去时也要大方送走,因为曾经真实爱过。
假如本片从世界上消失了?没有丝毫影响,好矫情的…
给猫咪,给构图,给配乐。至于故事性就算了吧,完全辜负了我的期望值,简直一塌糊涂,煽情点完全缺了火候,那种“知道这个地方好感人但是一点都不想哭”的感觉真的太糟糕了。
画面很好看,清清亮亮的。故事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可是叙述的重心总感觉不太对,配乐也有点莫名其妙,昏昏欲睡。男演员一人分饰两角,很棒。
很矫情 无病呻吟 只有好基友那段拍的很真诚 但是 依然跟着大半程热泪盈眶啊 可能也是跟这一整年的心路历程有关吧 共鸣了 就这么可怕 任性一下五星吧
不如书讲的有意思,太温吞。不过影片最后好基友的眼泪却让人忍不住鼻酸。
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但是父母注定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假如我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会有人难过,会有人想念我么?这个命题让我想到好莱坞经典电影《生活多美好》,每个人、每件物品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和他人有各种各样的交集和回忆,手机、电影、手表然后是猫也消失了,那我们的交集还存在么?请努力生活p.s.影迷情结严重,喜欢滨田岳推荐的每部电影
又是让人哭瞎的剧目,很多说是小清新的套路句,但是个人感觉编剧很用心,把很多剧情都埋伏在小清新的画面中,音乐好听,演员也是我的爱,中招呗反正就是~
配乐真棒。日影的这种调调我还蛮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