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一生,有辉煌有遗憾,靠复仇推动的一生,注定是充满了血与泪的一生。
手握凝血出生的孩子,当他带着信念“我是被长生天选中的孩子”一路前行,一次一次没有击垮他的磨难,更加强化了他的信念。
所以他内心格外稳重,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惨败,他都能泰然面对。
我喜欢成吉思汗的母亲珂额伦,她智慧又坚强。
当丈夫被毒死,自己带着六七个没长大的孩子在草原上生活的时候,她没有放弃没有抱怨,充分地发挥着孩子们的能量,给予铁木真完全的信任,将铁木真从小就培养得有领袖的气质与担当。
从小受到叔叔伯伯的背叛的铁木真,最能判断忠奸,他信任着一批一批的将士,就像他的母亲信任他那样,最后都不负他所望。
但是铁木真还是没有逃过男人的疑心病。
尽管理智告诉他怀疑长子术赤的血统会让兄弟残杀,但是铁木真也只能做到表面的权衡。
怀疑的种子还是落在了术赤的身上,不被父亲认可的孩子,这一生都找不到归属感,他说他不想做国王只想放牧;他一生功勋卓著,却说自己让父亲失望了;他那么想念蒙古草原,却在遥远的西方抑郁而终。
他是带着空虚与落寞走的。
父亲的认可,他一生都没有得到,母亲最后一面,他也没有见到。
刚刚还在怀疑术赤要造反打算平定造反的铁木真听到术赤的死讯后,悔恨不已。
可是悔恨有什么用呢?
得到父母认可的孩子,和被父母怀疑的孩子,这样的对比在铁木真和术赤身上尤为明显。
得之则充满力量,失之则郁郁寡欢。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想从父母认可的眼光中走出去,去自己的人生的大海里搏击翱翔,但最终的篇章是不得不放弃这一幻想,要么像术赤,要么做自己,只能自己认可自己的努力与担当。
《成吉思汗》有一种壮阔的史诗感,剧中大大小小的蒙古骑兵冲锋场面,都是真人真马,冒着生命危险的狂飙,倒数第二集追逐扎兰丁苏丹的骑兵冲锋场景足以在影史中万古长青。
《成吉思汗》又有一种特别的真实感,信奉主耶稣的太阳王,为真主现身的扎兰丁苏丹,乃至蒙古牧民和奴隶,都极为丰满又不失简练。
它能够十三世纪初的蒙古高原中大大小小的政权、部落、经济、文化都较为真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其他民族的我们能够深入、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
巴森先生的蒙古本色和精湛演技,刻画了一个作为真实的人的成吉思汗,他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儿女情长,在巴森的外表下,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杀神,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蒙古之神,都褪去了神魔的外衣,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蒙古汉子。
也许这并不是一部百分之百还原的历史作品,但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做出的努力罢。
。。。。。。。。。。。。。。。。。。。。。。。。。。。。。。。。。。。。。。。。。。。。。。。。。。。。。。。。。。。。。。。。。。。。。。。。。。。。。。。。。。。。。。。。。。。。。。。。。。。。。。。。。。。。。。。。。。。。。。。。
“能够致人于死地的不只是钢刀,还有时间和忍耐”也速该:“雏鹰只有自己去飞,翅膀才会变硬,孩子只有离开父母才能学会本事”
我曾见过一席锋利的风,自诩曾以苏麻离青开刃,它在气流编年史中意外划伤了元明的脉象,被流放塞外,錾子敲进它荒凉的叹息,尽管薄如蝉翼,刻痕仍倔强地拒绝结痂的加冕,驼铃清脆哀绝的舔舐与神经元达成溃疡的密约,企图复活山海经里的古燕然山沉睡的砂眼,它曾簇拥成吉思汗的箭镞,在马奶酒细密气泡棱影里反复描摹帝国的落寞只言。
它这冒昧却不甘的走卒啊,只愿被赤日焦熔骨血,脉搏在归雁的翎毛下孵出冰凌,安卧于焉支山长眠,与阴鸷的关山月相敬如宾千年。
它渴怀在暴雨夜教烽火台排练安代舞,听闻康巴诺尔湖在黄昏改道,流向忽必烈遗失的酒壶。
边民的瞳孔里游牧着随火把起伏的萨满鼓点,神牌的锈迹汩汩洇出巫师眉骨,刺破落山风的泪腺,纵跃作蒙古高原俯冲阴影里的骄傲一瞥。
看这部电视剧,是冲着编剧去的,因为正好在看朱耀廷的《成吉思汗传》,里面对成吉思汗生平的描述,引经据典,多方考证,有很大的可信性。
这部电视剧基本就是按照这个传记来展开的,所以一开始,我就被吸引了;另外一点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主要演员大都是蒙古演员,里里外外都透着蒙古壮汉的彪悍和纯朴。
特别是成吉思汗的演员巴森,我看的过程中多次对比了成吉思汗像,越看就越像,到最后,都产生了成吉思汗就应该是这样子才对的感觉。
女性演员,从长相来讲,都不是花瓶,却都有一股草原般的英气,大有巾帼不让之风!
这部剧感觉上并不是大制作,这点从战争的场面就可以看出来,号称几万人的战斗场面,敌我双方稀稀拉拉两队人马就对冲过来一顿砍杀,破城的场面也很单调......但这都没什么,在我心中,最重要的是成吉思汗本人,那个信仰长生天,戎马倥偬,征战终生,心胸宽广,目光远大,不对任何困难低头的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是战神的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孝敬母亲,善待亲属,教导儿女,体恤部众;看到了心仪的美女,会走不动道,看到母亲儿孙死时,会心痛流泪。
可以说,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长生天不让他成为成吉思汗,那长生天就妄称蒙古人的守护神。
这部电视剧更可贵的是,对于成吉思汗的敌人,里面都给了正当的评价。
敌人里面也有英雄,也有能让成吉思汗钦佩的汉子,在这点上,很多国产电视剧,就要甘拜下风了。
也只有这样,才真正能显示出成吉思汗的伟大。
对伟人的评说不是建立在对其对手贬低之上的,这样只能让胜利变得廉价。
越是伟人,他的对手也就越有其闪光之处,这才是历史,不是市井演义之流得以比肩的历史!
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这里不说也罢,说了反而让人贻笑大方。
当我想要用什么来表达心中对成吉思汗戎马一生的经历是,我想到了人们对高达动画的一句评价:这是男人的浪漫。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一部男人的征服史,他不仅征服了广袤的疆土,更征服了世代生活在那里的百姓的心,征服了所有胸怀理想的人的心。
他的伟大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他的一生,是独属于男人的浪漫!
伟大的成吉思汗,雄风永存!
这是一部我在所有电视剧中看过次数最多的电视剧,已经不知道三遍还是五遍,如实的说,一些战争的大场面、一些情节的衔接,不堪一提。
但是其他方面儿有太多称赞的地方了,首先第一个人物的表现;我个人觉得,演的都非常好,特别是演成吉思汗的巴森,沉着冷静,不威自怒,很有范。
其他的演的也很棒,想木华黎、柯额伦等等等,必须给一个大大的赞。
第二个就是配音;那些音乐选的非常好,很具有蒙古特色,时而悠长广阔,很是心旷神奕,同时背景音乐和剧情特别的契合。
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看了这部电视剧,所以我才喜欢上了蒙古音乐!
那第三个就是导演对台词的设置和演员对于台词的腔调的拿捏;这个实在是太棒了,我个人来说,特别的喜欢,剧情用的一些比喻,一些用词都感觉特别新颖,而且特别贴合蒙古视角。
当时看这部剧入迷的时候,说话啊,都感觉像电视剧里的腔调,哈哈哈哈多的就不说啦,最后总结性地说两个字要打一下内心的欢喜:喜欢,贼拉喜欢😍😍😍
三十集的电视剧,跨越了80余年,这部16年前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代天骄铁木真波澜壮阔的人生,剧情高度紧凑,情节环环相扣。
对比现在鸡毛蒜皮的事都能拍出8、90集的电视剧,全是干货,真是少见和感人。
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历史研究者,鮮有研究元朝的。
是因为文字记录少还是统治时间短,或者因为元朝是中国人被征服的历史,刻意回避?
不知道。
故事沿着铁木真的成长展开,父亲被杀跌落谷底,艰难的少年时代,击败蔑儿乞部,称汗,十三翼之战,击败塔塔尔部,克列部等,整合各部族建立蒙古国,大举伐辽西征,直至西征途中病逝。
情节层层递进,结构分明,几乎没有多余的语言,几句话就把事情交代清楚了。
主要演员大都是蒙古族,主演巴森,是成吉思汗第二位嫡子察合台的后代,他出演的成吉思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完美呈现了一代天骄的神采。
其他演员的服饰和妆容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但眼神和表情让人觉得彪悍和纯朴扑面而来,女演员们没有了肤如凝脂的面孔一丝不乱的发线,却有着坚强,聪慧,忠贞,温柔的魅力,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草原英气。
情感表达上充沛而不煽情,铁木真与诃额伦母子情深特别令人感动,铁木真西征花剌子模,出征前,铁木真与诃额伦的对话:诃额伦:铁木真,你要走了吗?
铁木真:我要走了。
诃额伦: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铁木真: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回来的。
诃额伦:你又骗我,我听说你要去的地方要走一年多,你又是去打仗,我还能见到你吗?
铁木真:母亲…诃额伦:我都快80岁了,你还能见到我吗?
这个情节,我哭了,写在这里,我还是哭了。
2014年夏去过内蒙,草原,羊群,骏马,长调,马头琴,美味的清水煮羊肉和热情好客的蒙族人,是我对蒙古的印象。
而这部电视剧,让我有了强烈的兴趣去了解蒙古的相关历史 ,这种感受很棒。
因为看常识说元版图,翻到这部剧。
就这么纪录片一样的正剧也特别吸引人,全部看完。
人年龄越大经历的东西越多,学习到的也越多,但是却又快要死去了。
但是很多事情自己完不成也用不着遗憾,还有后来人。
也许人的死亡对社会进步是有用的,因为有死亡有新生。
蒙古人的名字好些都记不住,所以除了几个大主角,剩下的都分不清谁是谁。
但是不影响看整个故事脉络。
在世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人其后代更是席卷欧亚大陆,在冷兵器时代,罕见匹敌!
其纵横草原几十年,几乎无一个手下背叛于他!
但是这部片子有一个地方没有足够予以丰富:在其父去世后,部落其他亲友弃他们母女而去,从众人捧月的贵族地位坠入一贫如洗的境地,以后又如何弹起的,这种生命的弹性,还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探测,因为这是奠定其后半生辉煌的源泉!
《成吉思汗》马背上长大的男人 戎马一生 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苏鲁锭长矛指向的方向,就是蒙古骑兵征服的地方。
视听语言极具民族特色。
旁白赋予了这部电视剧历史的厚重感和神圣。
所有人物的台词的设置和情调的把控舒适自然,蒙古族的壮汉骁勇善战,每个人也都是诗人。
排比,比喻张嘴就来,极大增加了整部剧的可看性,也使观众对这个民族充满好奇。
配乐恰到好处,时而悠长广阔,用空镜来表达他们的信仰长生天和嘎滚毛的草原。
时而神秘,呼麦的使用加深了蒙古部落的神秘。
时而激进紧张,战斗厮杀时的背景音乐让人热血沸腾,每一个音符都在挑逗着多巴胺的分泌,绝配。
服化道做的极好,极具民族特色,每个蒙古壮汉的身上都散发着荷尔蒙的味道。
整部剧镜头质朴朴实,情节也不复杂。
但是又在个别情节,所营造的氛围特别强烈。
如在成吉思汗母亲死后的段落 闪回的画面感人至深,情感深度前所未有。
诺言,背叛。
征服杀戮。
信仰。
这些元素结构了剧中的人物塑造。
立体形象,所有人物并高大上的形象。
敌人也有英雄,比如生子当如扎兰丁。
尤其是成吉思汗与安达的最后一顿酒,既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尴尬,也有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再者成吉思汗的形象塑造虽没有很好的还原,但也部分的展现了其多疑,好色,冷酷,妒忌心重的一面。
以及其他人物也是塑造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这部电视剧据说总投资7000多万,解放军也有参演,整部影片如果用幕后人员来说的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应该是-认真,片中居民的游牧生活方式(逐水而居),日常饮食(吃烤牛羊肉,喝马奶酒),以及大量演技精湛的蒙古族演员无不透露出这部剧对细节的考究。
从头到尾让人热血沸腾,相信爱情的美好,诺言的可贵。
粗糙的画面,妙不可言的对白,令人热血的配乐,让人充满向往的马奶酒。
让这部电视剧成为了一部精神毒品。
每次看完剧我都要去淘宝上寻找蒙古部落行军酒-马奶酒。
成吉思汗万岁万万岁
看过书,很精彩,电视剧画风接受无能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上大学时候,那会儿的央视版本似乎西征花剌子模的部分删了不少。最近在油管上重温,确实堪称精品的国产剧。很搞笑的是央视删节的部分似乎都和religion有关,比如铁木真的几个政敌逃到信奉景教的乃蛮部,原本的情节是他们不情愿地接受洗礼,结果央视播出的版本台词整个改了,改为乃蛮国主要考验他们的忠诚。然后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对那个情节觉得非常莫名其妙。说真的蒙古当时的向西扩张除了杀戮之外,必然是伴随着宗教,种族等各种碰撞。把这个删改了那真的就没啥情节了。。。
每一个降生的婴儿,都带着你的血性;每一张牧人的脸庞,都有你的轮廓;每一座毡房的梦里,都有你打马走过。
当成学习片挺好的
一代天骄
台湾腔太出戏了
好无聊的片子 当时就没看下去
在悠扬的蒙古琴声下真实而准确的展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彪悍的一生。除了技术不如现在外,无论台词、剧情、演员、叙事堪称上乘。一部完整的纪实性历史大剧,让人看完内心温暖,心情愉悦,趣味十足。饕餮文化大餐,不外如是!每年必看一次系列!
被各种老师在课上逼着看过(bushi)
在成吉思汗题材电影中,历史还原度最高的一部!!!
一代天骄从一个末落的小孩 成长为一个统领历史疆域最大的帝国首领。那些不为认知的故事。
x
拆尼斯特色成吉思汗,它是人民的大救星!!!
很一般的传记历史片,不过也能理解对这样一段历史和这个人物的复杂性,要完全体现出来也非常不容易,演员都是好演员,只能说剧有些单薄
弥补了对这段历史的不了解
这对白写的好有味道 //配乐更是顶中顶
3点:被蒙古打得屁滚尿流的欧洲人照样敬佩成吉思汗,国人倒出了一堆新纳粹整天发酸劲,吵吵着非我族类,却忘了华夏子孙早在唐宋之前便混入五胡的血统。同样是战争狂人希特勒就遗臭万年,正说明成王败寇的道理。该剧拍地回肠荡气,节奏紧凑,演员选地也好,比起短促的电影更好地描绘了铁木真的漫漫一生
3.5,就这?几乎完全改自《蒙古秘史》,但是重要情节的逻辑改编却生硬无比……战术没看出,战略没看懂,内政没表现,人格魅力一笔带过……啥东西呀。原来是先有黄金家族,再有蒙古帝国?E04,这个剪辑顺序不对吧?怎么能先报告铁木真逃跑,再进去检查呢?
说到这部剧,还真有点意思,认识它是因为去内蒙旅游,导游太懒不想讲为了打发游客在旅行途中大巴上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