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视剧,心里觉得很震撼。
似乎有很多话要讲,但是该讲的似乎早已被讲得太好太详尽了,我又能多说什么呢?
只是感慨涌上来。
不得不发泄一下。
末代皇帝本身就是一种尴尬,奇特,独一无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词。
他似乎是就得封建社会的残余的象征,又只身留在反对封建的革命战争中,只身在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当中,只身留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当中,只身留在新的意识形态当中,努力融入,尽管格格不入,只身留在嘴牛无奈耻辱当中。
他是历史的产物,有旁人难以体会的奇特的人生。
20世纪初,溥仪即位。
1911年,袁世凯助国民党推翻清政府,把溥仪赶出紫禁城。
1921年,9•18事变,日本关东军占领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
溥仪做了傀儡皇帝。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逃跑失败,……顺着历史书,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前半生,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始终离不开政治舞台风云变幻的前半生。
他既是封建势力最后最重大的残余力量,又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棋子,是革命的对象,是人民的敌人。
然而,这,只是末代皇帝所必需面对的,是注定了的,没的选择。
不通世事的时候,溥仪就意精身登大位,只是个得到了一切物质享受,却得不到最普通最基本最正常的快乐的孩子,一个可以说一无所有的孩子。
在十几岁的时候,被他并不能完全懂得的缘故从“家里”赶了出来,他又为什么要面对这样的变故。
随着长大,他开始懂得了国愁家恨,懂得了人生的责任,他做起了光复大清国的梦,然而,这却是一个注定无法是像的梦想,比飞翔还要辽远虚幻,那是个和时代作对的迷梦。
他为此背负了卖国贼的恶名,妄图借日本人之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面对老谋深算的政客,面对时代滚滚的红潮,他注定只能做一枚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的棋子。
他的梦想,纯粹,美好,甚至有种理想主义的色彩,然而,因为注定失败,因为社会的险恶,他的纯粹美好全部泯灭了,连同他的爱人和爱情。
他错了么?
还是,他的存在,他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现代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一个皇帝。
是皇帝,皇帝的身份,和皇帝的梦想,误了他。
片子叫做《非常公民》,非常是他的背景,而公民却是他不得不面对的存在状态。
事实一次次的逼他去面对,面对他看来荒谬至机的“离婚”,面对社会的压力,面对身边一切的不合时宜。
在连最后的梦想都碎了,大势已去,他什么都没有了以后,他更是被逼到了最前线,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公民。
他干活很笨拙,路也走不太好了,还时常念着“我有罪”,这一切,太过让人心酸,这真的是他的罪么?
他才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牺牲品。
他在监狱中待了很久,接受改造,那是和他心中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完全相悖的理念,在他的心里,曾经有过怎样的斗争和冲击,那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可是,他居然做到了,他居然可以适应新的生活,他居然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公民,即便有过如此非常的背景,他还是可以让自己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公民,过一般人的日子。
柴米油盐,吃喝拉撒。
末代皇帝是个太过沉重的帽子,带着看似璀璨的光芒,只有带着他的人才明白它沉重的压力,足以杀死一个人。
或者,它根本不允许带它的人成为一个人。
你只是它的奴隶而已。
末代皇帝,就是溥仪的噩梦,是一个败坏他一生的噩梦。
在这样荒诞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强烈对比下凸现出来的真实。
一切名誉富贵斗不过只是迷梦而已,一个人,即便是去这些,也一样可以快乐的生活,甚至有时候,它们反而成为你过真正幸福快乐的日子的阻碍。
溥仪的一生,似乎一直在失去,然而,到最后我们发现,其实,他什么都不曾失去过,就在平平淡淡,简简单单中,他实现了他自己。
写于二零零五年
关于溥仪 只看过尊龙的末代皇帝 大梁的火龙以及这部非常公民晚清的历史了解并不是很多 因为我受不了那种无力回天的失落和破败飘摇的颓靡 我看溥仪 也只是觉得他是一个悲剧 而这个悲剧创造了更多的悲剧 他是贪玩的 是有孩子气的 他是可怜值得悲悯的但他又是怯懦自私无情的人 他的存在已经不单单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 也不是历史的见证者 而是历史的经历者 他是封建社会余下的一滴残血也是新政权建立起时的泥塑末代皇帝中的尊龙贵气俊朗 但我看完之后并没有很大触动火龙是我在最喜欢大梁的时候看的 也是我很喜欢的李翰祥导的 火龙主要讲被改造出来的时段 可以说这个角色是大梁除了座山雕之外第二丑的造型 大梁完美地诠释了被改造后的唯唯诺诺和小心翼翼 我一直觉得火龙是大梁演技的分水岭 自这部之后大梁演技才算得上是炉火纯青拿捏任何角色都游刃有余去年最难过和痛苦的时候发现了大梁这样一位好演员 看他的片子帮我渡过了许多今年遇到了子华神 (算起来也是去年 2018喜欢大梁 2019后半年钟意上黄子华这部戏压抑灰暗 三十集写尽溥仪一生 衔接却十分流畅 每个情节都为塑造人物而服务 子华用的应该不是原声 但我觉得国配还不错娱乐圈血肉史2我还没有看 但也知道子华为了拍这部戏得了抑郁症 其实最后几集我已经不忍看 子华为了这部戏角色的塑造已经完全瘦得脱了像 子华已经不是演戏 而是真真正正地成为末代皇帝 他就是溥仪 他就是那个饱经沧桑与变迁的人 子华也算是栋笃笑发家 但我看他的show 尤其是最初几期 我完全笑不出来 反而觉得很悲凉 是把自己的伤痛用笑话袒露出来 我一直觉得子华是一个敏感脆弱且孤独的人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的想法 我只是觉得子华在气质上与溥仪有一种奇妙的契合 导演能选子华演这个角色 也是慧眼独具蒋雯丽反倒让我出戏 子华拍这部戏应该是四十左右 却把青年中年和老年的气质变化都诠释很好 而蒋雯丽的婉容却让我感受不到少女的娇俏 不知为何 她将这个角色塑造地让人生厌 婉容是接受过西方新式思想的熏陶 但我觉得那是徒有其表的开明 她讲洋文 称呼溥仪的英文名 弹钢琴像足新女性 却始终没有抗争过 而文绣真正地迈出自由的一步 即便最后家徒四壁却也是逃离了吃人的皇宫五个女人有谁爱过他 而他又爱过谁并不重要 皇宫里本来就不能谈爱情 子华在剧里说 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苦 皇帝有皇帝的苦 如果问什么是人性 恐怕是为了皇上跳河从天津跟到东北再到一同关押最后为了出狱却坦诚交代的小林子这几百年 还不是吃人 就是几万年过去 哪里不是人吃人
记起小时候还在读小学的某一个假期,无意间追起这部剧,当时年幼无知,只是觉得演员的表演很到位,故事很曲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让我对溥仪这位末代皇帝有一个真正的认识。
小孩子当然什么都不懂喽,只知道爱一个人就应该单纯直接,不应该有任何的套路。
直到现在都不太敢重新回看这部剧。
PS:黄子华,一位好演员!
现在我会慢慢重新看回这部好作品。
看完了,虐翻我了!
溥仪的一生都在经受背叛,失去,可怜他从小都没有得到过正常的生活,好在人生尽头的那几年,有一个人可以依靠,有周总理为他说话,也算是一种慰藉了!
周总理好人!
我要去补书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黄子华演的溥仪,解放后和一个护士结了婚。
溥仪为了讨老婆欢心,拿到工资就全买成了化妆品捧回家,老婆惊喜地说“这都是挺好的牌子呀”,然后想起“今天不是发工资的日子么”。
溥仪在一边憨厚地笑,“工资都在这里了。
”老婆大发雷霆把化妆品全摔在地上,溥仪就在老婆的谩骂声里那样蹲在地上无力地想要把已经摔碎的化妆品捡起来。
每次想起这个镜头,心里都没来由的难受。
小时候可能只是觉得那种费劲心力倾其所有想要讨好一个人,却被摔得粉碎的感觉太可怜了。
让人一下就原谅了剧集前半部分里他的古怪、懦弱和不可一世。
还有就是,这个失去了“皇帝”身份的中年人,木讷的笑起来的样子,很像我爸爸。
慢慢的有了些年纪以后,我想起开篇那个镜头的次数越来越多。
我开始明白,那种没来由的“心疼”可能不过是在心疼我们自己。
生活太不容易了,打败你的,往往不会是王朝倾覆、家国天下那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的骄傲,都是在柴米油盐、锱铢必较的促狭里被揉碎了的。
我小时候觉得,蹲在地上的溥仪应该也知道,那些打碎了的瓶瓶罐罐里的东西,捡不回来了,他只是必须做点什么掩饰自己的伤心吧:曾经后宫里的女人,都是把圣上大手笔的赏赐当作至高的荣耀和恩宠,这是他理解的对女人好的唯一方式。
然而我现在想,那个时候蹲在地上的溥仪,也可能真的是觉得,那些东西很贵而不舍得浪费吧。
一眼瞄到一个电视剧,叫《非常公民》写溥仪的戏(这个剧名真是好,中心语给定位,定语有故事性)就看了一集半,讲的是婉容、文秀的纠结、拌嘴,家长里短溥仪在戏院找到了心腹的太监、逛妓院和探讨“复清大业”不知道这个戏整个的结构和格局如何,是重戏说还是符合史实更重只是觉得,这戏挺好,短短的容量里那种末代皇室的颓势尽现,表面充满了热闹的气氛,底子就是哀婉那种气数已尽、皇室的颜面和实际的破败、回天乏力全在里面溥仪去逛妓院,心腹太监的架子还要端着,老鸨子不给面子非要问出来者何人太监气性一来掌掴了老鸨子,老鸨子一气招来打手溥仪心慌慌看着打手龇牙咧嘴一字排开心腹太监只能心生一计蹿到地上打滚,摆弄起戏园子那一套……总觉得溥仪的人生虽然尽是看点,但是写好了不易,这剧挺好
婉容和文绣这两个封建王朝最后的皇后与皇妃,好像是一个对照组:婉容婚前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洋派大小姐,弹钢琴、说英语、穿礼服,梦想嫁给英国绅士,然后留洋定居海外;文绣婚前是接受三从四德传统教育的贤淑小姑娘,虽然有青梅竹马,但在父母之命下,也认命地接受另嫁他人的现实。
本要求在教堂举行西式婚礼的婉容,最终还是屈从于封建王权威压之下,穿上花盆底和繁重的中式吉服,进行了一场她并不喜欢的结婚仪式,而文绣则连这样一场仪式都没有。
婚后婉容穿起满族服饰,梳起传统发式,搬出紫禁城到了天津张园还是如此,文绣则渐渐穿起洋装,烫起了头发,两人的思想也渐渐变化,婉容虽然当初并不喜欢皇后的身份,却逐渐被困在皇后这个身份里,郁郁终生;文绣一开始本想认命地做好这个皇妃,做一个辅助溥仪复兴大清的贤妃,却在日复一日中,看清了溥仪和大清气数已尽,断无未来。
婉容是由开放走向封闭,文绣则是由封建走向进步。
婉容只想要爱情,一种无关国仇家恨的小情小爱,文绣则是在无爱的婚姻中,逐渐想清楚了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
所以二人最后的选择也对应了各自的结局,一个被困死在封建王朝的桎梏中,沉溺于醉生梦死,凄惨死去,尸骨无存;一个勇敢与皇帝离了婚,做了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休了皇帝”的女人,后又嫁人,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婚姻。
很多年前看过这部连续剧。
暮然回首,原来溥仪就是我现在迷的死去活来的黄子华大人。
biang(脑袋撞上金属物的声音)。。
印象很深的连续剧。
几个演员,黄子华,蒋雯丽,秦海璐都演的很好。
那时候觉得蒋雯丽惊为天人啊,后来看到立春都傻了。
再后来写中国近代史的作业。
我决定写溥仪,放到动荡历史的大环境里面,夹杂着他的个人经历,研究他和五个女人在一起的心态。
写出来自己觉得蛮好玩的。
可惜那个作业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写这篇影评的主要目的:顶子华啊。。。。。。。。。。。。。
终于看完了 剧中的子华很瘦很瘦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了 看这剧的同时也在看《末代皇帝溥仪》这本书 总觉得溥仪就应该是他这个样子的 演技他是有的 若不是真的深入进去了 他怎么会差点得了抑郁症 整个剧的基调是黯淡无光的 他不是光芒万丈高高在上的皇帝 他是有血有肉的人 他的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很多的事情 用恍然如梦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登基退位再登基再退位又再登基又再退位 从一个皇帝再到俘虏最后居然成了共和国公民并且在政协工作 这个人的经历真的很神奇 从他进宫开始 一切都由不得他 他是悲哀的 他的几个女人也是悲哀的 文秀跟他离婚那一段戏把我看哭了 婉容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心酸 孩子被扔进火炉的那一刻心里真的特别难受 他真正爱的 也同样爱他处处为他的玉龄被害惨死 他明知凶手是谁却只能忍气吞声 其实有时候我在想 如果玉龄没遇害 一直与他在一起 她是否可以忍受有名无实的夫妻关系 一直说想要个孩子的她最后的选择会不会跟婉容一样 我不知道 也没得假设 他们的关系永远停在了相爱相惜的时刻 看到溥仪把玉龄的骨灰埋在自家院子里的时候 我想他对她 是真的爱 李玉琴于他 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她对他是崇拜吧 等了他十年换来的是他的一句『我不行』那个时候她彻底绝望了 于是离婚 只是没想到十几年之后 她因为一个毫无意义的『皇妃』身份受尽凌辱 其实 她要他开证明的事真的不好说谁是谁非 他们两个都是受害者 李淑贤 他真正爱的另外一个女人 他说怕失去她所以隐瞒着她自己的病情 求她不要离婚 只要不离婚 怎样都行 她说只要找个对他好的人就好 他是真的对她好 看着他笨拙地拖地洗衣 真是哭笑不得 最压抑的大概是在长春伪皇宫的那段日子吧 原以为自己可以担负起复辟大清的重任 谁知带头来不过是做了傀儡 处处受限 处处受人摆布 反抗无力 斗争无力 其实他也很苦 这当然不是为他对民族所造成的罪孽开脱 只是想说把他当成一个人来看待 而不仅仅是一个亡国皇帝 这电视剧的内容基本符合史实吧 部分细节有所加工不一定准确 部分细节有所省略 但它是值得一看的
豆瓣的第一次,献给子华的心血之作。
子华在10年的娱乐圈血肉史郑重介绍过这部剧,是他演得非常用心也非常难受的一部,之后的抑郁症他自嘲是当时吃了过期的减肥药导致,子华,总是这么让人心疼,又这么豁达(或者表面豁达)。
忍了很久,还是看了。
大家演的都很好,我还是来看子华的,一直在使劲找,想从溥仪身上找到一点贱贱的余乐天的影子,但是没有,子华演得真好,所以看得也郁闷。
这个溥仪一直很悲剧很憋屈还两颊凹陷瘦到脱型,一直发着春秋大梦不愿醒来的大悲剧,就是这个溥仪。
子华演溥仪也难为他了,他爱改剧本爱把电视剧里注入自己的个性,但是这个溥仪不行,他肯定演得也很郁闷,从那之后子华就超瘦了。
我一直纳闷导演怎么会找子华演溥仪,他说子华和溥仪气质像,哪里像了啊?
子华调侃康熙雍正这些牛人没有导演找他。
子华还有和蒋雯丽的“船戏”,呃,子华演过两次“xing无能”了。
配角也演的很,小人物很出彩,在天津的戏很有生活气息。
ps:李忠真帅啊
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基调的电视,太压抑了。
如果是早知道,可能不会看。
当时是电视播,刚好是婉容在教堂的戏,说着嫁给皇上的事情,一副进步青年的样子。
我自己脑补了先婚后爱,霸道皇上爱上我的戏码,于是追了下去。
是,我知道我肤浅,感谢我的肤浅脑洞,遇到了如此优秀的电视剧。
整部电视剧基调压抑而悲凉,电视剧围绕着末代皇帝溥仪由皇帝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悲凉一生。
看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就是压抑,无奈,心疼但是毫无办法,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无力感。
看的时候一个演员都不认识,觉得他们就是角色。
很多年后了解到,原来扮演溥仪的是香港栋笃笑祖师爷黄子华先生。
万万没想到,因为很自然,演的非常好,用现在的话来说,戏里面的溥仪就是溥仪本仪,和栋笃笑的黄先生联系不到一块。
黄先生因为很喜欢这个角色,在他的娱乐圈血肉史2中,特地分享了这部剧,可见其喜欢。
喜欢了解近代史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还行吧,毕竟是02年的剧拿到现在来看,只能给三颗星
感觉这个剧里面有些地方和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还有溥杰日记上面写的有出入
看不下去,弃。
以前还不认识黄子华,现在回味起来觉得他真是人才。
剧情比较乐观,溥仪就是个悲剧人物,演员演的很好,很贴合角色!
越看节奏越慢
关于溥仪真的觉得他身不由己。子华为了演好他直接得了抑郁症。心疼子华
够难看的
看了三集,仿佛失去了看电视剧的能力
有些地方演得太假了。。。剪辑也跳得太快,另,对这个角色来说蒋雯丽真的老了点,有些镜头让我想起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二姨太。。。。。
豆瓣又吞条目了吧,哼!
本子差导的差,可惜了这么多好演员!
我看过!!!居然是黄子华!!!亲娘咧!!!
啊哈,我的少年时代
黄子华功力了得!还有沙宝亮那首《飘》配得真好!
得亏那时候没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然这皇帝很有可能被做成标本去申遗啊
当年在还不知道他是黄子华的时候,就觉得把溥仪演得非常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一段,让人看了心生哀凉
这部片子印象太深刻了,黄子华的演技大赞!
可以说是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的故事。从个人的角度看命运的悲剧值得同情,从汉人的角度看清庭覆灭是大快人心,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这是革新的必由之路。
可怜,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