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这部剧很狗血,我承认。
偏心的母亲,只会窝里横的弟弟,自私的媳妇,各自有小算盘的妹妹,就连那帮邻居也一个个是嫌人贫妒人富,就剩下一个对家人掏心掏肺对邻里情义两全的傻大姐。
观众看到气得跳脚骂娘,又窝火又心疼。
或许我们换个思维想想,这样的大姐你想要吗?
那么大一家子,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傻大姐,早就散了。
大姐真的傻吗?
她怎么不知道母亲偏心,怎么不知道弟媳自私,怎么不了解妹妹的小算盘,但是她不在乎。
她要的就是一大家子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她才是最聪明的人,家是她的信仰,是她一辈子的守护,融入血液深入骨髓。
一家人过日子不能要求等分均份。
有大姐才有家。
因为有这样一个家,在成功的时候,才会有一群人为你真心的喝彩,在失意的时候,会有一群人给你温暖,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会有一群人竭尽全力给你买个希望。
漂泊在外的你,孤单寂寞的你,灰心丧气的你,甚至是高高在上的你,想的不就是这样一个家,这样一个大姐,永远守护着你,温暖着你。
其实人都是有良心的,人心换人心。
兄弟姐妹也好,邻居朋友也好,总要有个人先吃亏,总要有个人先付出。
看到过一大家子为钱反目,才更觉得这样的大姐是福气。
因为有人性的黑暗,所以才珍惜这难能可贵的美好。
开学我爸叫我在学校下这么一部片子,说十一回来带给他看…跟他一块儿看了…很真实,我大姨就是傻春那样无私的人…只是不明白很多人说傻春贱,说电视剧太假……说傻春贱的,那一般都不是平时吃得起亏的,如果家里兄弟姐妹多,肯定不和睦,我不是咒他们,肯定是这样……心宽的人不可能认为傻春那是贱,如果那种善良都被称之为贱的话,那么恭喜您,您老的时候挤公交跌倒了,基本上就可以等死了……说电视剧不真实的,我只想说不要以为自己眼很尖,心宽才是最重要的,总是有那么一帮人要求影视作品达到他们心目中那种畸形的标准,到处吹毛求疵,有时连最起码的良心都给丢了…傻春这部片,足以让一大部分国人汗颜,每个人都会有个缺点在剧中被反映出来,是聪明人的话,对号入座,好好反省吧……
傻春因为是大姐所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因为弟弟所以更是忍受很多,事情是她在做,骂是她挨骂,但她从来都不抱怨只是默默为家人付出。
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为了守护弟弟妹妹,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不是父母却担起了父母的重担,好容易弟妹成家,却也是纠纷不断,她也从不说辛苦,尽力帮助弟妹,守护好一家人,维护一家人的团结,直到下一代也成人,她终于可以休息会儿了,幸好那个爱她的人还在等着她。
近年自从看了《请回答1988》,一直就觉得国内的剧不好看,某天无意间在浏览器刷到《傻春》,勾起了一点回忆。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总能从中得到什么】
艺术来自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请回答1988》讲述的却是邻居之间人间真善美,是的导演构建的乌托邦,是的,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剧。
我们从中看到的是生活的温暖,在细腻中懂得了爱与被爱,懂得了成长。
可现实呢,现实却是《傻春》,邻居之间的鸡毛蒜皮,妒嫉,眼红,别人家不好,恨不得踩上一脚,是的,这是负面的。
也有正面的互帮互助。
看到了什么是一家人,从每个演员身上看到了什么,不是他们演的角色想要告诉你什么,而是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
抛弃主角光环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剧中陶红塑造演绎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再加上主角光环,无私伟大,纯粹的爱。
而是当母亲不合格后,而这一部剧的主要人物赞颂的的“大姐”,而不是赞颂母亲的剧。
所以说你从什么角度看剧,剧就给你什么角度。
那时候还在上小学或者初中,觉得挺有意思的,并没有太多理解,就像雾里看花,只知其形,不知其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已经大三了,懂得里面的人情冷暖。
大姐是担当,剧中一直在弱化母亲这个角色的形象,所以去掉母亲,长姐为母,在撑起大姐这个形象,素眠作为二姐后来坐月子的时候,懂得了大姐的不易,承认错误,也算撑起来二姐的担当而不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明哲自保的自私,深得政府公家,做事也是显山不露水。
(其中的每个人都有私心,只有大姐纯粹),三姐素不敢爱敢恨,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是有见识的女强人,就像大姐说就爱看她风风火火的样子。
而老三素觉一个男人是毫无担当,怕媳妇(或许真应了那一句老话女人窝里的男孩子没出息)老五素晓绰号小算盘,三姐说她别人的帐算的清楚,自己的帐算不清楚。
老六楚楚,因为幼年被母亲送人,被老大带大的关系是姐妹,情同母女,视老大为母亲。
而母亲一直愧疚亏欠她,在她面前抬不起头。
有时间刷一遍,回忆一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除了动画以外的电视剧,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我在老家刚好要上一年级了,但是我户口在老家没法去城里上学,但是爸妈觉得城里教的好,非要去,但是爷爷不想让我去,觉得在农村一样。
到了九月一号,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就我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正好看到这个了,感觉好好看,就停不下来了,后来爷爷都说人家小朋友放了学都去街上玩,你也不去了就在家里看傻春,后来过了一个多星期我才上了学,之后就没看过了,后来有一次看电视剧脑子里突然想起来这部电视剧了又看了一遍那时候还是小学4年级,看的感觉和之前看的都不一样,再后来上了初中和同学聊起来看的电视剧就提到这个了,然后我又去看了一遍这次看的关注点和情感和前两次又不一样。
所以这个电视剧啊对我感触很深,甚至还因为这个电视剧我上学之前才没有被同学嫌弃,否则当初听了爷爷的话去街上和小朋友一起玩,估计都要嗤笑我没学上
“傻春”作为在那个时代的大姐,确实从小便会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做家务,照顾弟妹。
都是很正常的事。
毕竟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
父母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天。
傻春还算是幸运的。
出生在一个相对还比较文明,有知识的家庭。
尽管书读得不多,却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
懂得孝顺父母,关爱弟妹。
在那个时候。
人还是比较单纯的。
愚忠,愚孝也是挺多的。
没有太多的物质诱惑,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得失。
傻春崇拜自己的父亲,她这一生所做的就是父亲希望的一个家团团圆圆的。
她打心眼里就想着孝顺父母,照顾弟妹。
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
其实在我看来赵家这群人,没什么坏心眼。
他们就是习惯了大姐的照顾,习惯了大姐的无私奉献。
所以也习惯忽略大姐的感受。
每个人都习惯了从自己利益出发。
而大姐就像个个齿轮间的润滑剂。
让他们紧紧的结合在一起。
一家人始终是一家人。
吵吵闹闹,勾心斗角,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可没有隔夜仇。
现实生活确实有这样付出的女性,我三姑姥就是。
希望大家批判电视的时候,也关心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人,现实中他们不是圣母,他们只是为了家庭在付出。
如果你在现实中认为别人圣母,我只能说你不会感恩。
圣母不应该是个贬义词,我觉得大家对于一些事情,网络构成的词语,没有明确定义的,总是按自己的评判,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矫枉过正)(锱铢必较)(吹毛求疵)
太感人了!
傻大姐你太伟大了!
你知道吗?
当我看了这部电视时候我的眼泪直流!
要是我有这么个大姐那该多幸福!
傻春这部剧每年至少看几遍,越长大看的越有味道。
首先,演员演技太好了。
真实,非常真实;自然,非常自然。
从几位主要演员,到路人甲乙丙丁,城市的,农村的,都符合那个年代的气质,也演出了剧情年代的风貌。
现代拍的剧,演员眼里没有了那种纯粹,脸上也没有那种质朴。
第二,是家的亲情。
不得不承认,看这部剧,总是被这一家子的亲情感动着。
特别是姐妹们一起吵吵嚷嚷时,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毫无恶意地勾心斗角时,让我不自觉回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聚拢下的大家庭。
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感慨,自己对亲情做不到那么纯粹,自己对亲人做不到那种亲近和付出。
第三,剧中看到了岁月。
八十年代出生的我,正赶上毛主席时代和改革开放交接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上下学时还会听到大喇叭里播放的广播,父母大多安心在稳定的工作,社会上没有太多贫富、贵贱、权平的差距。
对于由衷敬仰毛又酷爱历史的我,剧中难得的回复了各个年代的场景,以及人的样子。
当然,这部剧也有缺点,温馨的同时人物性格过于单一,感人的同时让人不能相信这是真实的人物,大起大落的剧情牵动人心的同时也让人感慨脱离现实。
但电视剧有剧集限制,剧集又限制了时间,想到此节,上述这些问题又完全掩盖不了好剧的本质。
傻春,好剧!
傻大姐,傻老大,两半截,傻春……这些称呼傻春都傻乎乎的接受,但是从不问为什么,这就是傻春的傻。
在她的价值排序里,最大的是家,最小的是自己。
为了家人,她可以忍受一切苦难,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
当素眠叫了她一声大姐,她感动的样子至今留在我们心中。
因为一声大姐就源源不断付出的人,确实很傻,她不会权衡利弊,不懂计算得失。
但是在我们遇到困境时,有兄弟姐妹的,能帮一把是一把,谁不希望有个像傻春一样的姐妹,一直无私的帮助。
现实是,兄弟姐妹各自有家,顾得了大家,就顾不了小家。
因此,我们谁都成为不了傻春。
这不是遗憾,傻春这种人的出现有历史原因和现实环境,历史就是文革、改革开放,现实环境就是姐妹多,生活在机关大院。
乡里乡亲关系近,兄弟姐妹情分深,从小就挤在一个屋子里,吃睡都在一起,所以彼此之间不分你我。
傻春作为家里的老大,家里弟弟妹妹多,父母一个工作忙,一个不管事,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傻春身上。
她的个性风风火火,要应对老妈的鸡毛掸子还有弟弟妹妹的撒娇请求,这样子的个性挺好的。
所以,傻春的傻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
现在社会,像傻春这样单纯,任人欺负的个性是立不住的。
尤其在独立女性看来。
独立女性倡导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价值要通过社会价值实现,而社会价值要求平等尊重。
在傻春家里,有学问的,有钱的,儿子,还有爸妈是值得尊重的,其他妹妹之间只有平等,傻春是排在最后的,她是实现家里价值的牺牲。
她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她只对这个家有价值。
都21世纪了,还在宣扬这样的价值观?
好久没有这样感怀了。想念的不只是感情,还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所有味道。
典型的大陆剧,宣扬的是正统思想,以时代为背景,一家子经历起伏变迁的故事。总之,一家人没几个省心,各种挖坑埋雷,女主是圣母中的圣母,不计前嫌,既往不咎,结局依然大团圆。
喜欢大陶红才看的,但是刚3集我就快要气死了。一开始最讨厌老二,因为戴个破眼镜眼睛长在头顶上,太恶心人了,自己工作因为自己聊天没了,她爸说的对,谁都怪不着就怪她自己烧包。唯一一个男孩可以预见的将被宠坏。看了评论才知道每个妹妹还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我决定趁妹妹们还没长大就弃剧,我怕我被气死。太假了,偷东西卖了傻春抗下,给老二下汤面老三怪到傻春偷吃,所以傻春一点都不伟大,是她自己把一个个家人养成寄生虫和白眼狼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都怪她自己,真以为自己圣母玛利亚吗?活该!
陪老爸看,他说对那个年代充满了类似的回忆。片名取的好,着重突出了“傻”字,点明中心。
孩子们为什么会自私?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得到的少?因为母亲的长年偏向——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与其称道大姐的自我牺牲,倒不如审视母亲的不公。 其实爱从来就不是平等的。 化妆减分
把一个女人吃干抹净,再厚颜无耻地唱一首十分蹩脚的赞歌,歌颂她被吃掉的骨与血。傻春不傻吗?傻透了。更傻的是相信这一套无耻至极的东西的“伟大女人”们,好像有了这样的蹩脚赞歌,自己被吃掉的一切都得到了合理的补偿。一座座烈女牌坊好像成了吃人的正当借口,只是那牌坊是她的骨头搭成,用她的血染得鲜红。
好吧。傻人有傻福
为了“大的家”
前几集很好看。单结尾有些假了。虎头蛇尾很可惜
大家庭有大爱。
很暖,很絮絮叨叨的家庭剧,虽然说是反应改革开放的正能量剧。一大家双马尾萝莉。
谁说傻春傻的?不傻!!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母职捆绑。三十年后希望我们不要再有这样虚伪的作品。
这个傻字已经说得很到位了,傻春真是为了维护这个家,为了维护这些弟弟妹妹,付出了太多太多,从第一集到最后,真的是尽心竭力、毫无保留啊,感慨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啊!
傻人有傻福
哭了
喜欢!该给五星就给五星!
没什么意思,戏局促,演员表演过火,编剧观念陈旧腐朽。
片头片尾曲太温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