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想要处心积虑的杀死自己的妻子,在掩埋妻子的尸体时发现妻子并没有死去,疯狂的男人跳下土坑用铁铲拼命拍妻子的头,铁器和人体相撞发出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屏幕上,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故事本来是五个毫无关系的部分,由于英伦杀手的出现而把这五个部分串了起来,不同的组合表达出了不同的内涵,比如孤独,比如习惯,比如理解,比如试探……浅野忠信饰演的男人看起来阴郁神经质,穿着长及脚踝的风衣,在紧张、焦虑、甚至平静的时候,他都会在风衣上画上一只只抽象的小眼睛。
男人开一部bulck的车子,车身上也画满了圆形的小雏菊。
男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杀死自己的妻子,他似乎对妻子有着不可磨灭的仇恨,总是置之死地而后快,但男人的每次努力都是徒劳,在掩埋了妻子的尸体回家后,他惊恐的发现妻子仍然好端端的待在家里,而且一次比一次漂亮性感,一次比一次有超能力,一次比一次残暴。
桥本莉香饰演的妻子,穿各式各样漂亮的裙子,头发像海藻一样茂密卷曲,总是光着脚不穿鞋子。
在影片的一开头妻子的表演和妆容显的略有些诡异,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她越来越调皮可爱。
妻子彷佛传说中的不死鸟,拥有着不死的超能力,不管是丈夫用箭刺她,还是肢解、火烧、买凶杀人,她都能奇迹般的复活,回到家中为丈夫准备丰盛的晚餐、为圣诞节的到来布置房间。
在每次被杀复活之后,妻子都会展开对丈夫的疯狂报复,但每次死的仍然会是妻子。
夫妻俩的争斗一次次升级,每次都是你死我活,像相互的竞赛,更像一场游戏。
正是在这些疯狂的游戏当中,夫妻两人开始对对方产生了依赖和习惯。
妻子在第一次被杀复活之后,为丈夫细心做了一桌丰盛的早餐,只是这顿饭菜过于丰盛,煎蛋就有二十来个,牛排彷佛是十人份的,丈夫在妻子温柔微笑的胁迫下,从早晨吃到了晚上。
在喝咖啡时,妻子亲手为丈夫的咖啡加了三勺糖,但在丈夫放下咖啡杯后,妻子就展开了对丈夫的疯狂报复,直到自己再一次被杀死。
相同的情景在妻子最后一次复活时再次发生了,只是妻子没有再残暴的追杀丈夫。
原本以为两人终于磨合,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是有着偏执倾向的杀手偏在这时登门拜访,并再次杀死了妻子。
这一次,妻子没有复活。
每次在掩埋妻子尸体时,男人都会用铁铲狠狠的把土扑到妻子身上,彷佛要把自己的恐慌和不安一起埋掉。
可是这一次他是用手轻轻的把土撒在妻子身上,生怕土太重会压到妻子。
男人回到家中,客厅,厨房,浴室,卧室,一间间找过,妻子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出现在家中,第二天男人来到掩埋妻子尸体的森林,发现妻子是真的死了,再也不会复活了。
在这个时候男人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空虚和孤独,他选择了自杀。
其实男人的内心早就开始融化了,在妻子为自己的咖啡加糖时,在妻子喷火为自己点燃香烟时,男人虽然知道事后免不了一顿暴打,但还是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当看到妻子把自己当做圣诞礼物装在一只袜子里,笨拙的摔倒在地上时,他的内心的坚冰和仇恨彻底融化了,他发现自己在一次次的杀与被杀的游戏中已经离不开妻子了,妻子也是如此,爱情也许就是这样变态的发生了。
妻子在最后倒下时对丈夫说了“Bye-Bye”,是厌倦这种杀戮和报复的游戏,还是终于对丈夫死心了,我们不得而知。
其实有时候仇恨也是一种依赖,它体现了一种另类的在乎。
不管是杀戮还是报复,都是一种寄托和执着,你可以说它是一种信念,主人公把这种如思念一般的仇恨变成了生存下去的动力,并最终把仇恨真正变成了思念。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仇恨也没有了爱,那就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空。
他人即地狱,但比地狱更可怕的是孤独。
广告策划人洋子是孤独的,但她生活在自己天马行空的异想里,这份孤独被淡化了,她努力的想出每一个广告创意,雇佣杀手杀死无能刻薄的男友,直到承载着她所有热情和想法的录音机丢失之后,她才发现了自己的苍白和孤独。
被催眠变成鸟的小林爸爸也是孤独的,在没有变成鸟之前,他要为了家庭而奔波,作为中年男人的疲倦和庸碌在他身上一览无余;在变成鸟之后,他更是处在一种极度孤独状态,还好有小儿子的理解,他终于能像一只真正的鸟那样飞翔,并搭救了跳楼自杀的杀妻男人。
三个小毛贼中的两个GAY,总是不停在试探对方,因为不能确定而焦虑,他们是被放逐到社会边缘的一群孤独者。
甚至是冷酷无情的英伦杀手,也有着一份深深的孤独,“What' your function?”不仅是在问别人,也是在问自己。
他是孤独的,特别是在问那棵西兰花“What' your function?”的时候。
理解或许是化解孤独的唯一方法,但当理解来的太迟时,仍然无法改变悲剧的结局。
电影中浓郁的配色和华丽的布景让人惊艳,处处是充满童话色调的设计,像一场梦境般的奇幻秀,尤其是男人和妻子的家,那个蓝色的木马让人印象深刻,催眠师的卧室,巨大的像草坪一样的绿色地毯,松鼠和木马的小摆件。
所有的一切让我想起马蒂斯的画,或者三宅一生的设计,于童真之中寄予着冷静和思考。
还有两处疑点,为什么男人的家中处处都有用眼睛做成的装饰品(他在自己的风衣上也画上了眼睛),而催眠师则用各种各样的老虎头做装饰品?
需要提前说明的问题:本片中文译名《杀妻总动员》,其实只是四个故事中第一个故事的名字,不要被标题所误导。
本片实际上和杀死妻子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跟任何暴力一点关系都没有,事实上导演讲述了四个温情脉脉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到了渐变的感情 在你一生中,是否有那样的时刻,那一个人,你们曾经亲密无间、无话不说。
时间无声无息带走一切,太多的事情发生了。
渐渐地渐渐地,你对他不那么喜欢,不耐烦,再后来甚至想让他去死。
你祈祷他出门被车撞死,喝水噎死陨石砸死!
光死掉还不够,还得大卸八块拿去喂狗方能解心头之恨。
如果杀人不犯法,你早杀他三百多回了,如果手榴弹一块钱一个,你最少扔他两千块钱的。
终于,某年某月某一天,你在心里杀死了他。
你俩分别,离去,永远消失在对方的生命里。
那时候,你是否会记起那些曾经要好的,温柔的,甜蜜愉悦的时光?
阿信记起来了,他选择了自杀。
如果你没有经历且无法想象这种感情,可以等以后再看这部电影——你迟早会经历的。
第二个故事讲了坚持和放弃 美少妇艺术家洋子总会有很多精妙绝伦的广告创意,她将所有的创意保留在随身携带的录音机里。
唯一可惜的是,洋子的魔术师男友并不太欣赏她,额不止是不欣赏,说是蔑视也不为过。
如果你最亲近的人长期蔑视你,对你视若珍宝的东西不屑一顾,搞死他也不算过分。
洋子请人杀死了男友,也弄丢了最珍贵的,装满了她所有天才创意的录音机。
洋子跑啊跑,找啊找,结果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管发生了什么,给它一点时间,你总会发现:嘿!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三个故事讲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在陈述之前同样需要说明一下:小偷也是有感情的。
其实不光小偷有感情,连杀人犯、乞丐、恐怖分子、难民,他们全都是有感情的。
他们不光有感情,甚至比你我的感情更要丰富多彩。
所以,如果你认为可以随意问候一位服务员的妈妈和奶奶,就要做好脑袋被浇上一壶开水的准备。
恩说回距离感。
我年近而立,可是从未对父母说过“我爱你”,也从未拥抱过他们。
事实上,我有十几年没跟他们共同生活了,只有逢年过节小聚。
年岁越长,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别越大。
年少时会出言顶撞拌嘴斗气,长大后不再争执,可无言更显疏远。
我们都知道,彼此是此生最重要的几个人之一,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
可是我该怎么表达?
没什么事忽然来一句“我爱你”会不会显得很怪异?
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越难越表达亲近之意,我们还会对彼此相爱深信不疑吗?
对朝夕相处血浓于水的父母尚且有这样的鸿沟,对他人呢?
距离感和距离无关,近在咫尺,却远若天边。
所幸导演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结局。
第四个故事讲到爱和包容。
如果,如果你的爸爸变成了一只鸟,你还会爱他,包容他,鼓励他吗?
你说能。
那么,对你身边那位逐渐老去,思想顽固,脾气执拗,嘴碎唠叨,年老体衰,的老爸或老妈,你做到一直爱他,包容他,鼓励他了吗?
如果你没有做到,你怎能相信你会爱一只变成鸟的爸爸?
小儿子做到了,鸟爸爸在儿子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学会了飞翔! 以上就是导演讲给我们的四个温情脉脉的故事。
既不荒诞,更不夸张,简直不能再写实了。
至于杀手,他是串起四个故事的那一根线。
洋子请杀手杀掉男友,阿信请杀手杀掉妻子。
杀手杀掉了洋子的男友,害得爸爸变成鸟之后变不回去了;杀手杀掉了阿信的妻子,最终使得阿信跳楼殉情;小儿子安慰变成鸟的爸爸,帮爸爸学习飞行;学会飞行的爸爸救下跳楼的阿信,带着阿信在天上飞;洋子弄死了碎嘴子男友,弄丢了宝贝录音机,结果看到飞翔的爸爸,觉得什么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杀手杀人之余去小保健放松一下,无意间促成一段美好的姻缘。
唯一导演傲娇的地方在于,他借杀手之口不停问剧中人,也问每一位观影的观众:你的任务是什么?
如果活着就该有一定的意义,如若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价值,那么,你的任务是什么?
你为何而活?
要说的东西还不错,而且很OPEN,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感受,比如杀妻那一对,妻子照顾你爱你,也对你暴力,当然是语言的暴力,这东西比每天挨几拳还让你受不了,让你既想离开她又离不开她。
一些事只有在你没机会了才会明白。
但本片有点太刻意了。
《充气人偶》更好一些。
在我这儿,把青菜豆腐做好的才是高手,最好的文章是三毛的《饺子大王》。
贯穿全剧的“what's your function in life” 绝对不是点睛,是有意无意的曲解!
儿子的话才是主题:当事情已经发生,即使从以前的角度看起来是最糟糕的事情,可生活还会继续下去,既然生活必将改变,只有换个心情接受它呢,坏事情也会变成好事情 好与坏,谁能说得清?
一次一次从坟墓里爬出来报复,是为恨,还是为爱?当没有了恨,真的就是好的结尾了吗?
当后悔莫及万念俱灰就可以结束了吗?
这个故事说不会,事实上人生的真相也说不会;发生最糟糕的情况,生活仍残酷的继续下去;当你在高处越飞越远,多么切肤的喜怒哀乐,也只是一幅幅鲜艳的图画,如同飘出的魂灵回头看着被刨开血淋淋的自己。
我看这个电影也一直揪着心,笑不出来;没有经历的人是看不懂的;真正的恐怖不是超越人类感官的音像,而是无法逃避的来自心底的绝望
豆瓣早期评分占多数的电影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片名搞得我把这部片雪藏了很久,一直没有勇气,以为血腥无数。
在这么一个百无聊赖血流成河烈日当头傻逼轰轰的日子,打算应个景,于是双击打开了此片。
故事一浅野忠信反复杀死自己的妻子桥本丽香(当然谁知道是不是妻子反正就是一个房子里的那个女人吧),杀完了埋掉,回到房子里,妻子尚在,没有任何死亡过的迹象。
为什么要杀死这么个年轻貌美的妻子?
暴力,家庭暴力,是浅野萨玛被女人暴力,暴力到快死掉。
神奇的是,一直反复被拿去埋掉的都是桥本,而不是被打倒吐血的浅野。
杀不掉这件事情还挺暴躁的,于是用火烧、肢解、请杀手,却都完成不了。
最后消停了,圣诞之夜,嘲笑起妻子诡异地圣诞造型。
互相都不暴力了,居然也能舒服地一起在衣服上画画,一起坐下来看星空。
从痛苦的境地突然到达了愉悦?
不太可能吧。
妻子再度被杀(敬业的杀手行径),却再也没复活。
一直钻在一个牛角尖里纠结,越来越深越来越无法自拔,后来突然释放了,难道就会过上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生活?
错。
是第二个牛角尖在等你。
故事二爸爸被催眠成了一只鸟,思维意识是一只鸟。
结果催眠师尚未解开之前就被杀了,于是爸爸既是爸爸也是鸟。
从小儿子的角度说出:既是爸爸也是鸟没什么不好,只是以后家里就不要再吃带羽毛的活物就好啦。
如果特别特别的与众不同就会变得悲哀么?
特别特别的特立独行,我指的是,不是现在的人一般高傲的自以为自己特别的那个范围。
例如,要是自己的意识里是一只鸟,而人只是自己在现实中的表象。。。
恩,只要不伤害别人,这是底线。
故事三洋子奇形怪状趣味连连的创意到底有没有真正在电视里被播放过呢?
例如,与阿部宽萨玛上床,三秒完事的灵感,放到了“英特网的首要是速度”的概念上。
具体的电视画面大概这样:以日本男子与两欧美男子比赛障碍赛跑,过独木桥爬网日本男子都远远落后,最后一项是要与在跑道上的床上的女子活塞运动射出即可,于是由于是三秒高手,日本男子在此项之后第一个冲到了终点。
此刻,“英特网的首要是速度”大大的字幕浮现。
叫做《杀妻总动员》实在是太糟糕了,Survive Style 5+ 这枚还很是洋气的,片尾曲用上了久违的Survive还是很有腔调的。
再度的亮点一记。
文 / 苏乏 惊恐成为所有荒唐与疯狂的借口,借此机会心理变态都整齐划一迈向合理。
日本电影在日不落的大道上越来越疯,越来越High,越来越赤裸,与此同时另一拨影片却又情感丰富,青涩撩人。
很少有国家电影可以这么拍,两股势力围绕道德进行拔河,审美趣味两极分化。
《杀妻总动员》便是其中恶趣味的一记猛拳。
区别于最近看的《8千伏特霹雳龙》、《东京丧尸》、《拜访者Q》、《花井さちこの華麗な生涯》,《杀妻总动员》显得更加常规,更像回事,但如果归类为常规电影,一定会让常规观众受点刺激;倘若列为限制级,实在委屈了影片所要表达的高尚情操。
当完整看过全片,恐怕少有观众会感觉该片虚有其表,其背后的文本同创意一样令人惊喜。
但这一点在开始是看不出来的...... 第一场讲的是月黑风高的夜晚,石垣将妻子的尸体拖至荒野,刚要埋了,发现火蝎子爬过尸体的一刹那,尸体的脸部抽搐了一下,于是他就慌了,跳至坑中把铲子往她脸上招呼,铲子和面颊撞击发出的声音,直到黑屏仍然不绝于耳。
浅野忠信出演这种神经质的大叔毕竟是游刃有余的,配合头顶的矿灯在镜头前晃来晃去,显得十分谐趣。
在接下来的叙事中,令人很难不去对比,同样都是广告人垫底,《明明》就是一场灾难。
电影全片由若干令人窘困的凝望构成,譬如石垣与无限续命的妻子的凝望,广告策划与嘲笑自己狐臭的盲流魔术师的凝望。
凝望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尴尬,尴尬使人入定,然后陷入奇思妙想:为什么魔术女郎要穿兽纹比基尼呢?
为什么兽纹比基尼胸前要有两个银光闪闪的五角星呢?
为什么当他们转身我会特别留意她们屁股上是否也有一个相似的五角星呢?
还真有......但是重点在于这些老师都没有教我们,在我们人生求知欲最强的童年时期,不失为一种遗憾。
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自学。
大学时期我们都学会了自学,网络如此发达,很快连后进份子都在闷骚小团体的带领下,在电驴上搜索栏里复制粘贴可爱的日文名字。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知识分子都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精神食粮,捋顺知识体系。
遗憾的是,区雪儿没能够一同进步,只掌握了在影像中自慰的若干种方法,却不见得明白为什么自慰,这简直太遗憾了。
镜头慢慢挪近小林先生(孩子他爹),在糟烂魔术师青山催眠下,以为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
魔术师脱掉了自己的衣服,揪下一撮胸毛,吹向观众作为谢幕,小林先生则在家人的凝望中,鸽子一样奔跑着跳跃着。
两个不速之客闯上舞台,经过几个回合愚蠢的对话,青山被宰了。
为一能恢复小林先生的人死了,催不回来了。
然后他们就回了家,一窝贼兵分两路躲了起来,同性恋森下和他一直暗恋的J躲在同一个衣柜里面,然后,他说: “J,你很有魅力。
” 对于非同性恋而言,这可能就很恐怖了。
这件好事被一阵鸟叫声打断,他们打开衣柜想看看是什么鸟一直在叫唤,结果看到了正在看他们的小林先生,时间又凝固了,可惜小林先生现在不怎么会说话,于是他们又关上了衣柜的门。
另一边,石垣再次开车将妻子咪咪弃尸于荒郊野外,但是夫妇意外地在淋浴池子中重逢,石垣被两只从水面伸出的手拽住脑袋拉进浴池,两人开始在汪洋中搏击,空间错位让人想起《猜火车》中的马桶,《Bunny》中的烤箱。
“爸爸不去公司上班能行么?
” “这个样子怎么去。
” “不要再提爸爸的事情了。
” 一家三口在吃早点的时候面对在精神上变成小鸟的父亲陷入窘境。
应该说石垣夫妇都练过,不然不能是不死之身,此时此刻石垣了解到自己能力有限,正在雇佣杀手;而咪咪则在家直挺挺站在门后等待和老公恩爱,但是她被肢解了。
不得不提的是维尼·琼斯扮演的杀手演技实在......他从足球流氓转型特型演员以来,角色定位就没有变过,这一点和黄秋生(变态)、徐锦江(色魔+白痴)、李嘉欣(花瓶)实质上是一样的。
“那个,我的丈夫怎么才能恢复正常。
” “基本上没希望了。
对吧,山口君。
” “是的。
” “把你丈夫留下吧,作为我们科研的抽样标本。
” 小林被儿子画在作业中,父亲像鸟一样在城市上空飞翔,显得十分温情。
可惜老师对每一幅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十分漠然,除了“我无法理解”就是“恩,可惜我不喜欢”,悖德型人格是离不开这样消极的童年的。
导演关口现和编剧多田琢绝非卯着劲儿来说教,和行定勋的《Justice》异曲同工,这种十分镇定的恶搞屡试不爽。
当肢解和焚尸都以失败告终之后,石垣发现自己的老婆每次都学会一种超能力,譬如说肢解后便可以发射断臂跟踪导弹,焚尸后就会喷火了;并且造型越来越摩登,石垣一边抽她给点的烟,一边觉得很受用,彼此越来越恩爱。
我们可以列张单:石垣每次把老婆埋了之后,都抽上一支烟放松亦失落;同性恋森下走进男公共澡堂,激动得浑身发黑,彼此猜疑对方是不是Gay;一心想送给父亲圣诞礼物,但父亲却因为看到烤熟的同类而惊恐万状;录满如同隐私一样广告创意的磁带丢了,赖以维持平衡的信物消失了;胆小的翻译只能借杀手发飚的机会,一边翻译脏话一边狐假虎威;虽然咪咪每次都会活过来,虽然变换很多造型,做一个出色的厨娘,但是石垣仍旧想要杀死她,即便如此,她还是一次次回到他身边;小林尝试飞翔从房顶上跳了下来,醒来照旧发出鸟叫的声音,一家人从惊慌到绝望,从担心父亲,到觉得他生不如死,最终同情的是各自的命运,只有小儿子仍旧觉得爸爸终归是爸爸,鸟爸爸也很好,小林躺在那里,撅起喙,落下宽慰的泪水。
可以说到了最后四分之一,影片的僵局被打开,交错的故事线开始全面向感人转化,铿锵有力的胡闹被每个人物的社会性所取缔,各自找到归属。
“一切事物都会变化,有个鸟爸爸是好是坏,关键在我们如何对待。
爸爸变为一只鸟,我们也要随之变化。
鸟爸爸有鸟爸爸的好处,我们不能永久忧愁,应该同鸟爸爸一起寻找开心,人生是短暂的。
从此我不再吃鸟肉,还有那些凡是带羽毛的。
” 自此,古灵精怪的情节成为别具匠心的寓言,为观众提供将超现实中耐人寻味的种种现象对号入座的途径。
最后一次埋葬妻子,是在石垣完全不期然的情况下进行,不再一铲铲扬,而是一掊掊砌。
想甩的甩不掉,待想要了却留不住,种种人生的重大问题难出其右。
石垣孤坐床边,直挨到天亮,依旧没能等到妻子杀回家中,于是又回到野外老地方,尸体依旧是尸体,没有奇迹。
次日早晨他来到杀手委托办公室,将目击照片从镜框中取出点燃,推开窗,走了出去。
我满心期待接下来在地上开一朵大红花,但是令我惊喜的是,电影处理得更加高级。
当所有段落趋于写实,编剧竟然安排小林真的飞了起来,正巧驮住当空坠落的石垣,这一转折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完美实现电影结尾处情感的飞跃,整体风格非但没有被拦腰折断,甚至保持高调统一,感觉很棒。
故事的最后,二人在空中鸟瞰每个故事线中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发展,电影在城市的上空落下帷幕。
个人感觉《杀妻总动员》是日本特有的类型电影,除了变态的元素以外,广告创意表现特定情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收效颇高,视听语言不失水准,意识形态与故事性平分秋色,电影艺术与商业卖点有机结合,充满娱乐性,平稳的叙事,猛烈的特效,节奏感张弛有度,甚至在结尾掀起基于情感的高潮,并且无论前面的故事展开得多么荒诞离谱,末了还是还原积极美好的一面,大概是广告人的素养吧,艺术表达兼顾受众意识,迎合新生代的审美取向,又能做到温暖人心皆大欢喜,实在令人欣慰。
同类型的日本作品还有很多,我看得极少,但放诸国际电影潮流中,实际并非主流,然而很多朋友都喜欢这样的电影作品,结尾小小的升华又能博得更多有追求的人的好感。
区别于日本传统电影的矜持与精致,欧洲电影的狂放与深刻,美国电影的动感与套路,以及大陆电影中普遍存在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日本新晋电影势力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影像风格及思想诉求,和大岛渚、今村昌平为代表的日本老一代狠角色不同,他们更多借用令人尴尬的手法来平衡强烈的讽刺所带来的道德不适,有些人会感觉纳闷儿,与此同时一些人则心领神会。
但是或许这种手法才是真正可怕的道德危机,由于多采用受众视点,所以表现的也大都是现实生活中有据可考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
故而,当今日本新生代所面临的责任缺失,乃至道德判断,正如电影中所描绘的一样,是儿戏般的反传统的全球化的,多变多义并且混乱,同时又闪现出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内心挣扎。
相对于日本电视剧和电视短片,以及广大制作精良的动画片,日本电影势单力薄,质量和投入均远远落后于电视,优秀的编剧为电视系统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保证了连续剧整体水平在电影之上,当然由于篇幅的原因,连续剧可以将民生表现得更为细腻,但除此之外,传统电影也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优势,倒是新晋的导演以风格化为卖点,开拓出一片固定市场。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电视台在推陈出新,选拔并给予新人展示才华的机会方面,确实值得借鉴。
就个人浅显的观影经验而言,片中所云“一切事物都会变化,有个鸟爸爸是好是坏,关键在我们如何对待。
爸爸变为一只鸟,我们也要随之变化。
”颇能代表电影新势力的心声,同时也是日本时下年轻人的心态,从积极一面来考虑这是好的,另一面则不好说。
至于是否电视业的繁荣促进了电影业的良性循环,则有待考证。
2008.01.27 北京
《杀妻总动员》是一部广告精英合作的经典。
编剧多田琢是日本国内首屈一指的广告策划,几年间经手的广告有数十个之多,在广告上获得过的奖项有TCC奖、ADC奖、ACC奖、纽约电影节金奖/银奖,还获得过史上最年轻的广告制作人称号。
导演关口现也一直活跃在广告界,他为WOWOW公司导演的广告《跑步女孩》,在国内获奖无数,在戛纳国际广告奖获得银奖,现在导演的广告一直享有较高的人气。
影片一开头,浅野忠信在杀人灭迹,把妻子桥本丽香的尸体拖至森林深处掩埋,埋毕,抽烟,开车,回家。
发觉妻子仍然坐在家中等他。
影片中的场景,特别令我着迷。
每一个室内景都华丽异常,色彩丰富,充满想象的怪诞:比如,浅野的家,一开门就仿佛进入一个异空间,墙壁上夸张的壁画,卧室里浓烈的色调,厨房餐桌上丰盛过度的餐点,均是色彩的盛宴。
再比如,广告设计小泉和魔术师阿部宽做爱的房间,壁画是森林兔子的元素,艳丽到无以附加。
就连最后幻变成小鸟的小林先生,家里的布置,也是一副色彩鲜艳的油画。
小偷三人组的车内布置,三人出场时固定的颜色装扮都是在向色彩致敬。
可以说,整部戏就是调色板的任何挥洒,让色盲都能眼睛一亮,为情节的怪诞铺设了合理的场景。
浅野的每一个镜头都是以杀妻作为小停顿,每杀一次妻子,妻子都能复活,换一种装扮,甚至变得更强大,前来报仇:肢解后的妻子,复活后能把手臂当成武器来发射;火烧死的妻子,复活后能吐出火焰,杀妻一再失败的丈夫只得去找杀手二人组为他解除麻烦。
直到圣诞节来临,躲在圣诞袜子中再度复活的妻子和浅野重新和好。
这一次,丈夫发觉了对妻子的爱,可惜杀手二人组再度上门,又一次杀了妻子。
妻子跪在走廊的地板上,背后扎满凶器,看着丈夫向自己狂奔而来,嘴唇轻启,仿佛说了个BYE。
此后,真正死亡。
丈夫悲痛异常,守护妻子的尸体,确认她无法复活后,跑到杀手办公室轻生。
基于本片的编剧和导演都是广告人,因此剧中设置了从事广告设计一职的小泉今日子,一位不管身处何处,总能激发广告异想的广告工作者,当灵感涌现,就眼睛眨巴成电动状,立马拿出录音机录制感想,电影中也跟着及时插播小泉的广告场景。
编剧多田琢就是在剧中扮演自以为是小鸟的小林先生,在影片的结尾处,翱翔于天际,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自身内心的渴望呢?
其实这部剧的英文名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只要活着,就存在无数种可能的形态,无论以什么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需要认可与接受并继续好好活着,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
鸟人爸爸的故事里小儿子顺其自然的接受了爸爸当自己是一只鸟的事实并鼓励相信爸爸一定能飞起来,在草坪上鼓励爸爸试飞那段通过儿子之心理旁白其实已经表达出了整部电影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生命苦短,面临任何变故,惟有坦然接受下来才能过好剩下的每一天,且行且珍惜吧。
杀掉不认可自己创意才能的催眠师老公,全身心热爱自己的创意工作并把录下自己每时每刻灵感的录音器随身携带当宝贝的女广告设计师,在圣诞节前夕不慎丢了宝贝录音器后,一路狂奔寻找的过程中忽然就想明白了,接受这一切,没有什么是不可失去的。
三个小偷中有两个互相有意对方却一直未敢承认。
一次在桑拿室里其中一位惹怒了杀手,紧要关头另一个挺身而出为他挡了一刀,那一刀也让这两人最终敢于坦诚面对自己爱着对方是同性恋的事实。
不断杀掉暴打自己又不断复活的妻最后妻子变好后被杀手杀掉却再也复活不了的沮丧丈夫,这个小故事我想,说的也是个珍惜与失去的故事,拥有时你永远不懂珍惜,总以为那是自己最BAD的状况了或自己拥有的不够好,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珍惜,等到真正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不过大结局是美好的,沮丧丈夫跳楼时被在儿子鼓励下真的学会飞的鸟人爸爸所救,两人在天空翱翔一路,看到了已经学会坦然面对失去的女设计师,恩爱的那对小偷.....当然,我们的老外杀手也在飞机上看到了会飞的鸟人,其实他一直反复问的那句:“你的作用是什么?
“大概也是导演想让我们思考的吧。。。。。
无论你在芸芸众生中是做什么的,拼命工作赚钱为家庭为责任(如鸟人爸爸没被催眠前所肩负的重任),Or为了狂热的梦想喜好(如女广告师),or为了感情(如杀妻丈夫,那对GAY小偷),or为了钱(如老外杀手和他的日本雇主兼翻译),都要懂得接受别人接受自己接受这变幻莫测的人生,珍惜生命,珍惜当下,享受每一天,才是活着的意义。
你存在的作用就是好好活着。
我的智商是有多低啊!
泥马人家都是打游戏需要攻略,我是每次看完一个电影都看不懂赶紧上网看影评!!!!
杀妻总动员这电影我从04年看到现在了,不下五个人拉着我看,我每次都陪看了,都没看懂,刚才又陪看了,又没看懂。。。
而且这次最致命的是泥马我看了好几篇影评也没懂!!!
不知所谓 片头和画面挺不错 宽叔你怎么能这么要啊
赞场景道具设计师
一切都很怪诞却又觉得合乎情理 另 神木隆之介萌
这倒霉译名《杀妻总动员》谁给起的?就用直译的那个《生存艺术5+》不好么?
“一切事物都会变化,有个鸟爸爸是好是坏,关键在我们如何对待。爸爸变为一只鸟,我们也要随之变化。鸟爸爸有鸟爸爸的好处,我们不能永久忧愁,应该同鸟爸爸一起寻找开心,人生是短暂的。从此我不再吃鸟肉,还有那些凡是带羽毛的。”
这部片算是很独树一帜了,非常特别,也算很有趣,场景算是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我始终觉得有那个意思但是还缺点味道,不够极致,包括几个故事,算是还蛮有意思的,但是,我能给到3.9分吧,还不到四颗星。
矮油...这个脱力系太强大了O(∩_∩)O哈哈~~有爱有爱,各种有爱~~~
绚丽的颜色,大胆的想象,脱力的故事。鸟爸爸很可爱,小泉每想出一个脱线的IDEA后,笑声呵呵呵呵的好可爱。
看了cd1,乱七八糟无意义画面,什么b玩意儿
想象力不如《鸟人》,惊悚程度不如《恐怖游轮》,基友情不如《断臂山》。。。情节混乱荒诞,毫无逻辑和主旨可言
我爱你的方式就是:你一次又一次处心积虑的杀掉我,在你埋完我的尸体开车回家前就坐在餐桌边等你,准备丰盛的晚餐再看你把它们统统吃光。饱餐战饭后追着你在大房子里厮杀博弈。流血不流泪,每一次死掉再活转回来都学会一个新的超能力。做你无所不能的娇妻,恩爱的方式就是折磨你,借此证明你对我的爱。
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提,与我个人的联系也十分密切。这部无厘头的狂想曲,有点像躁狂发作的暧昧不清,没有记忆的影子在盘旋,将失去控制的头痛甩出身体。卡通形象的融入,为影像注入新流,没有长翅膀的人鸟,接住了下坠的灵魂,我们总不能一直悲伤吧,看电影的这天,我想变成鸟飞出医院。圣诞插曲是我的华尔兹练曲,一遍又一遍地旋转,晕眩无法预知的未来,也是提前纪念逃不出也放不下的爱情和青春。最后一曲《I Will Survive》尽管我知道我无法幸存,我却舞着火光四射的旋律。我惨淡地重复在无数眼睛的凝视之中,日子不会自动终结,除非你在期间看见了意外的感情,你便放手这爱情的无穷自我审批。关于片名的翻译,即使很多人认为“杀妻俱乐部”不该取缔“生存五艺术”,但是没有差的翻译,只有更加神秘的表达。新日式两杆大烟枪
What’s your function in your life?
色彩浓郁 情节夸张 试验气氛十足前15分钟就把我雷了个半死那个两面人的广告太搞了
从头无聊到尾,亏我还那么耐心的等亮点
从前为政治服务的蒙太奇和反传统的抽象派现在已经完全变成拼贴式娱乐了,以广告片和MV最为擅长,而本片更是集所有之大成者。至于黑色幽默的人生观?闹着玩那吧。
本来是做好准备被恶心的 结尾很帅气
三浦友和客串医生
超级大烂片,果然是一切都是烂得
之前殺那麼多次都殺不成,最後妻子還是死了。小孩子對於他爸爸的評價感動了一堆人,然而我還是覺得很假。想知道為什麼衣服上是那個形狀?BGM好評,尤其是最後爸爸帶著淺野演的那個男人。很具有想法的一部作品,很好的反應了人性的另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