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可以一口气看完的电视剧。
刚开始冲着贤贤去的,看着看着被役所广司和竹内凉真圈粉。
已经不记得看这部剧的时候哭了几次,真的是每集都哭,很久没有看过如此酣畅淋漓,如此打动人心的剧了。
它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厂,一位社长,还有围绕他们身边许许多多的人,运动员、教练、银行人员、企业家、鞋子专家、发明家、缝纫技术人员、鞋店人员、应届毕业生、学生、家庭主妇…也正是如此丰富的人物配置才使整部剧让人觉得如此完整,缺一个人都不行。
小钩屋的强项是什么?
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
首先你得有个目标,社长为了扭转公司每况愈下的业绩,决定开展新的业务,进入运动鞋领域,然后有了成为领域内第一名的美好愿望。
所以我们先得有个目标。
有了目标之后你得有努力实现它的实际行动。
小钩屋的强项其实就是社长的强项。
他为取得鞋底专利的使用权以人格魅力争取到了专利主人的认可,夫妻二人还把认识社长称为奇迹。
还有在争取茂木选手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即使茂木穿着R2也带着公司全员来支持他,这样的举动才赢得了茂木选手。
有一种“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的感觉,说到底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还是喝仁在打交道,要用真心换取他人的真心,这样才能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我真的觉得《陆王》非常好看,还安利了身边很多人。
可能和我现在的处境有些关系,我非常需要这种鸡汤来振奋自己不断向前。
人生很短,如果可以我希望按自己的意愿活着,我希望自己的努力不要被辜负,我希望在适合的年纪做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到头来回忆的时候全部都是后悔。
从《陆王》看日本纵向一体化进程与供应链金融现状我近距离接触民族制造业,是在温州。
我曾到过温州的小镇,就在温州东站旁边,整个村子都是六层联排小楼,深绿的河水缓缓流过,河两边的村民一部分靠收房租度日,另一部分则把自家底层改造成制鞋车间。
生产的无非是塑胶凉鞋,成捆的码在门口,包装好的箱子堆在道旁,机器旋转着,黄昏的时候走过店前一眼望去黑暗深邃。
炎热的夏天,店主穿着背心裤衩,进进出出说着听不懂的温州话。
有人说温州话和日本话一样听不懂,我是认同的,但是日本的制造业真的已经穷途陌路了。
日本的制造业,堪称后工业时代的活化石,很多百年企业依然屹立不倒,有两家甚至号称已经传承千年。
说是活化石,原因一是存续时间久,这和日本国内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关系,想想中国有哪个企业能活过军阀割据和14年抗战。
二是技术古老,很多企业依然在用老旧的机器在生产。
这和日本战后快速进入工业化时代,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关系。
在完成产业链升级之后,出口型经济爆发出无尽的活力。
说起来,我也曾经在学校的校办工厂里见到过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的车床,还有一张可能是从德国人搞到的图纸。
中国的工业化全盘照抄苏联,而苏联呢,又是学习的德国。
日本也想学德国,但是很快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就拿汽车来说,早期日本汽车质量也不行,但是靠着低人力成本和宽松的政策,很快地更新换代,虽然跟活棺材一样,但是销量很好。
日本制造业往往是从小作坊开始发力,迎合市场,扩大生产,技术升级,走上一条整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道路。
与此不同的是,日本的大财团,三井之流控制的是能源电力银行等民生部门,制造业只是银行的赚钱工具。
这一点从日本很早就开始进行供应链金融的实践就可以看出。
企业在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时,首先要向银行申请贷款,表面上银行只是收回贷款,实际上银行是真的控制了资本。
要知道日本近三十年一直处于低利率时代,银行放贷意愿强烈,而需求不足。
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里,一多半都是银行的贷款,那到底是企业家在经营企业还是银行在操控企业家?
故事的一开始,日本某县乡下,往日辉煌的鞋都风光不再,仅存的几家小作坊正在破产清算。
产品滞销,订单减少,是每个夕阳产业的眼泪。
而年过半百的家族鞋厂当家人一反常态地计划加大技术投入,搞所谓微创新和技术嫁接,扩大生产线,是什么给了他勇气?
是厂长看到了运动鞋的巨大商机,打算转型。
说到转型,原有小作坊生产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产业链。
而一旦技术升级,就需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和资金链,原料从哪里来,工艺流程如何制定,产品销往哪里,这些都是需要搞清楚问题。
大公司在进行转型,或者说是开新产品线的时候,往往要进行大规模调研,找专业团队进行研发,重金打造,甚至不惜直接买下拥有新技术的企业。
而小企业,则只能孤注一掷,以贷款和路演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拉拢技术合伙人(画饼),充分利用现有员工(拼命压榨员工),快速迭代,等着起飞。
这么看起来,同样是纵向一体化,大企业和小企业是不一样的,大企业是蚂蚁群,而小企业是单细胞。
小钩屋,作为一家祖传四代年逾一百的制鞋工坊,曾经有机会进行产业升级,但是在厂长父亲一辈时失败了,以老会计的年龄推算,当时应该在1980年前后,当时的很多传统企业确实确实转型成功了,比如任天堂,最早是生产纸牌的,趁着产业转型,竟然成了游戏界的一霸。
但是作为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微创新,成功的概率很低。
但是这一次,厂长选择愚公移山,父亲转产胶底分趾袜不成功,那就儿子接着转产,子子孙孙无穷尽,就算要把祖宗本赔干净也要造出被市场接受的胶底分趾袜,这很正常呢,要知道日本人想灭亡中国的路线图,就是先灭琉球后攻朝鲜占东北的那个计划,可是在明朝就已经提出了,在死脑筋这一点上,没有那个民族比得上日本。
而厂长手里有什么筹码呢?
可以说是一把烂牌。
一块不大不小的自家祖传厂房,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宽敞明亮得好像教室,高高大大还铺着木地板,让人有种画上三分线打一场篮球的冲动。
一仓库的废旧缝纫机,因为这些型号都停产几十年了,每天拆了东墙补西墙,不知道还能用到几时。
一身贷款,令人称奇的是对接的信贷员不但负责给他申请贷款,还负责找技术合伙人,堪称厂长亲儿子不到15个员工,平均年龄六十岁,看起来也不会有年轻人来应聘,毕竟厂长家二代都不想继承家。
当然了,日本人没有退休和辞职概念,一直要干到死,要死在缝纫机旁边才算完,要按平均年龄80算起来,也就是最多还有15*20*200=60000个工作日可以用,要知道员工和缝纫都是消耗品。
一名会计,表面是财务总监,实为厂长二大爷,专门负责痛说革命造鞋史,全剧的历史沉重感全靠他来渲染。
不孝儿子一只,大学读的是自动化,却找不到工作,目前主业是面试,话说宫崎骏家里是生产飞机尾翼的,新海诚家里是建筑公司,日本的年轻人宁愿去画漫画都不愿意继承祖业,觉得传统行业无趣又夕阳,真的怀疑不是亲生,王思聪什么时候继承万达呢?
匠人精神,看了台湾人写的日本经济危机著作,里面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时产生的,需要的是主流型人才,是以经验代替科学,是日本丧失竞争力的表现。
所以说匠人精神,就是在说战术上的勤奋可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有这样的资源,要说山穷水尽,真的贴切。
真正的转机在于市场调查,厂长在调查的时候发现了用户的痛点,跑步伤腿。
要说厂长别的什么都不会,但是聊天套取信息这点,很厉害,所谓说着无心听者有意,能够学会倾听,真的是做好产品的前提。
这次真的发现痛点了,很多中产阶级都喜欢参与长跑,以示身份的象征,可是最后半月板损伤才是中产象征。
片子里说跑步姿势不对是因为鞋底太厚,而做薄鞋底又不耐用。
一下子设计方案和技术瓶颈都摆上了桌面,这时候,就需要技术合伙人了。
亲儿子信贷员上线,提供了一个走投无路的老年破产技术宅,以一个近乎免费的合同达成了py交易,技术入股。
生产的材料,一不小心就打破了业界纪录。
在庆功聚餐会上,厂长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小目标,先当个业界第一。
原来,祖传的愚公移山并不是造胶底分趾袜,而是做世界第一的鞋厂。
有了产品,还要宣传。
厂长亲自上门推销,说服瘸腿运动员穿上自家鞋,然后奇迹发生了,运动员竟然站起来了,他跑起来了,他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第一个冲过了终点。
报纸和电视都在播《养生跑鞋挽救残疾运动员:百年老店如何把握新商机》的专题报道。
我不禁要问,这硬广告打的真是好,尾款什么时候结一下。
假想的竞争对手,造粉鞋的巨无霸鞋厂,恍然大悟,开始四处拆台,斩断供应链,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不过没定用,因为击垮厂长的只能是银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机器不凑巧地坏了,无法修复,银行也不想继续贷款,没钱继续玩了,小钩屋惨遭收购。
厂长最后真的成了名誉厂长,经营权和所有权实质性分离,下一步就是管理层洗牌,上演一场分庭抗礼的好戏了。
陆王这个片子,投资方可能本来想拍日本民族企业振兴,结果拍成了大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兼并有技术闪光点的小企业。
供应链金融在日本真的只能是原始,既没有锁箱制度,也没有单据合同管理,可以说是骗贷者的天堂,当然了,伙同低端信贷员你骗不到的。
技术创新在资本面前一文不值,一群六七十的老员工怎么可能挽救企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祖辈的工作。
这就是日本的现状。
日本右翼把励志剧拍成这样,可以说日本完了。
最后,鬼子专业户矢野浩二只能出演两句话台词的龙套,真不是假话。
今年的秋季档,有一部在开播前就已经引发了热议,那就是改编自池井户润的小说,由役所光司、山崎贤人、竹内凉真等共演的—— 《陆王》为什么备受关注呢?
一个是因为原作者池井户润,他的作品影视化之多足以与东野圭吾抗衡,下面这些作品你一定不陌生:《半泽直树》
《民王》
《下町火箭》
统统都是口碑收视双高的热血佳作,除此之外还有《花咲舞无法沉默》、《欢迎来我家》、《罗斯福游戏》等都曾获得过不错的成绩。
再加上这一次的制作团队是原《半泽直树》的制作团队,配合役所光司等一众实力演员,《陆王》想不受关注感觉都很难!
故事的主角是一家经营足袋 的百年老店——小鉤屋的社长宫泽纮一。
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足袋的需求越来越少,于是即便拥有着优秀的技术,小鉤屋面临着影响企业存亡的融资危机。
只有开发出迎合时代需求的产品,才能保住企业。
(足袋长这样☟,看过日本人穿和服的应该不陌生)
而在当时,正好跑步非常流行,宫泽纮一在一次看马拉松比赛的偶然下,目睹了一位运动员——茂木(竹内凉真饰演)因为鞋子的原因受伤而被迫弃赛的过程,于是决定要做出能够结合足袋与运动鞋优势,不容易受伤的鞋——马拉松足袋。
(茂木受伤的片段,竹内小哥哥这里简直演技爆表)但是这个想法,想要实现并不简单,企业内部的老员工觉得足袋是被运动鞋打败的产品。
银行因为他们的创新觉得太冒险,不再愿意融资,甚至希望他们裁员。
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不理解:
与之行程的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当下流行的跑鞋R2。
他们为了让自己的鞋子获得更大的宣传,不顾选手的身体情况强行要求茂木参赛。
比赛时也只顾着希望能多展示鞋子的模样。
运动员成为了他们可以随意丢弃的宣传工具。
而宫泽的理念泽恰恰相反——想尽量做出最适合运动员的鞋子!
在研究鞋子的过程中,宫泽总是会自己先试穿,再与同事商量:
再做改良,经历过不断地反复调整,于是有了这双叫做“陆王”的鞋(没错,陆王不是一个人,是这双鞋!
)
《陆王》的故事整体就是围绕着这个马拉松足袋展开的一段创业史。
时代的发展,与传统的维持,一直是一个艰难的命题。
这部剧所传达的,正是面临这样迅疾而残酷的时代,究竟该要坚持什么?
小鉤屋的故事所展现的答案就是热血的坚持!
对于保护文化的坚持:
对于勇敢去挑战的坚持:
以及,对于追求梦想的坚持!
不管它是否是一件破天荒没有先例的事情
如果时代终究要淘汰一些事物,那么至少在这一刻迎难而上!
当然除了热血的剧情,我们还能看到老戏骨役所光司对于角色丰富而饱满的诠释,这个拿过18回日本学院奖的影帝,演技真的不是盖的。
而且还有山崎贤人和竹内凉真,莫名dokidoki的戏份:
两个这么帅的小少年,也为这部正剧增加了不少年轻的色彩
如果你喜欢他们,又或者喜欢热血题材的故事,那么《陆王》一定是今年秋天不可错过的故事!
-END-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必看影视微博@必看日剧娘与日剧有关的交流欢迎加入QQ群:107405290
是的,你没看错,作为一根正苗红的妹子,在看完这部剧以后居然被种草了千辛万苦在最后一集才被成功上市的名为“陆王”的跑鞋。
当然这部剧根本也没有什么化妆品,护肤品,漂亮的日系衣服可以被种草的,除了饰演男主女儿的上白石萌音偶尔的露面以外,其余出现的不是老婆婆,就是老阿姨。
本来是冲着山崎贤人去看的。
有着“漫改小王子”之称的山崎贤人一直以来留给我的印象都是阳光开朗,或者有点痞痞帅帅的。
或是因为要开始打开戏路,这部剧里一开始出现的他真的演出了“丧”的感觉。
大学毕业一直未能成功就业,又不甘心接手家里每况愈下濒临倒闭的生产足袋的百年老店,每次面试不成功就会醉酒回家,和家里人关系也变得没有那么融洽。
还好受周围人的影响,包括偶然出现在生命里的马拉松选手茂木的影响下渐渐找回了生活的希望,人也变得积极向上乐观了。
话说最近在看他演的《致命之吻》里饰演的牛郎店头牌还是有人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毕竟这个牛郎是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虽然骨子里还是有着善良和温暖的地方在的。
说完贤人,来说说通过这部剧发现的另一帅哥竹内凉真,下巴的那颗痣好性感,在剧中饰演的马拉松选手茂木在整部剧中就是在不停的跑步(当演员也是不容易啊)。
或许是因为本人就是足球运动员出身,在他身上你能看到运动员身上的朝气蓬勃的精神,和健硕的身体,尤其是镜头特写时会拍到他的两条健美的大长腿,每次看他跑步真的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他的命运如同“陆王”的制作过程一样充满着艰辛但终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终章一雪前耻。
成功的剧需要有人负责颜值担当,就要有人负责演技担当了。
负责该剧演技担当的役所广司饰演的为百年老店的第四代传人,在风雨飘摇中坚持自己的梦想,用着超乎常人的毅力成功的保住了自家的百年老店,带领团队成功地研发出了“陆王”。
所以,“陆王”这个牌子的鞋子真的有吗?
陆王,一部老戏骨+小鲜肉的日剧,绝对是一流的日剧,无论是励志台词,元气满满的剧本,几位演员的演技,可以说,没得说了,而给力的bgm+导演神之构图更是锦上添花。
励志,喂了我一口一口又一口的鸡汤,告诉我们广大群众,创业吧,创业吧,资本市场需要匠人精神。
不过年年去日本的lz也是深有体会,无论是小小的烤肉店,还是地铁站,还是景点服务人员,是真心有匠人精神的,那种死磕精神真心值得国人学习。
【不喜勿喷】 只是,片子是一波波的老套路啊~基本上看到开头就猜到了,felix一出来,就猜只会投资,不会合并。
果然,不出所料。
虽然,结局易猜,但是其中的台词啊,剧情啊什么的真的挺感动的。
尤其是店主家的小大,很励志,很热血啊,也很现实,走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所以,综上,没有新意是要扣分的,但这口鸡汤绝对是OK的。
日剧也是分季的,一般都会提前两个月左右公开企划。
内容包括制作团队、播出时间、主演阵容、改编原作、导演编剧等等,因为制作工艺的成熟以及演职人员对自己生涯的责任心,仅凭这些公开的人名就能大概对一个剧有个最初的印象,并以此作为自己要不要追此剧的重要支撑——基本上每个电视剧的第一集的收视也仰赖于此。
比起役所广司这个段位的咖和山崎贤人这样的流量偶像,《陆王》更值得瞩目的是它的幕后团队:原作池井户润、,导演福泽克雄、田中健太,编剧八津弘幸——《半泽直树》原班人马。
说来也巧,《半泽直树》是严格意义上我追的第一个日剧,尽管之前也看过不少日剧,但每当别人问起入坑作,我都会提起这个。
这个剧在当年无论是国内还是日本都拿下了巨大的成就——突破各种壁的那种。
可本质上,只是变个形式的甄嬛传,核心还是政治斗争,旁白总会不厌其烦地科普各种日本银行业的专业知识,其实没有它们也丝毫不影响观看。
如同国内总把所有职业剧拍成这个职业的人谈恋爱的剧。
但无可争议,那部剧扎实出彩,非常耀眼。
对比之下,《陆王》就是彻头彻尾的商业剧,所有桥段都围绕着企业进行,反派是竞品企业,每个人都切切实实地从自己公司的利益出发,所有矛盾理论上都站得住脚。
可这种题材的问题就在于它一直试图营造一种真切的真实感以增强说服了和情感渲染力,但稍微有些社会经验的人都能看出它的轻薄。
“营造真实”这个词本身就不会真实。
理论上所有作品都会有这个问题,但是现实题材的创作就极其缺乏天然的正当性。
即便某些冲突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可总是无可避免地回感到刻意和造作——更不用说靠人性化解的那些矛盾了。
最终的结果,是整个观剧过程中都无法深入沉浸,拧巴感无论如何都消除不去。
是我的原因,我可耻地成熟了。
整部剧看起来特别的套路——“套路”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代表的是被市场反复验证是行之有效手段,只要处理得当,基本上万试万灵——套路到甚至你自己都知道“这个时候BGM该起了”,然后“everyday,I listen to my heart”便被召唤一般地准时响起。
非要找出最不套路的地方,大概就是直到第九集,这家企业都还在苦苦挣扎,看不见希望。
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了突出实业不易还是努力地使这部剧看起来更真实。
好在最后一集咸鱼翻身,所依靠的逻辑在商业上也站得住脚。
这其间自然不乏那些不市侩、不犬儒、不功利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行为,这时候剧情的表现力和说服力,考验的主要就是演员的台词功底了。
至少竹内凉真老师是非常过关的,超乎想象。
这一整年我一个新番都没看,原因就是对现在的动画题材和观赏环境极度疲劳,古老的内核换个包装形式就能再度引爆弹幕,这些年b站上那些推崇备至的神番无一例外我都觉得是辣鸡。
大概明年开始日剧也停了吧,今年追完的似乎只有《四重奏》、《COLD BLUE》和《陆王》,七月追了三四个,都是因为什么事儿断了一下后面就再想不起来看了。
由b站下架日剧带来的观影成本提高应该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怎么说《陆王》都是部很好的作品,找不出来缺点的那种。
只是我心态变了。
《半泽直树》起,《陆王》止,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对《陆王》感兴趣是在微博上看到一小段视频,对应剧中新年接力的1万米选拔赛,深夜的跑道,竹内凉真配合《Jupite》的节奏踩踏向前,不愧是前东京贝尔迪青训出来的,185cm身高,大长腿,俊俏的脸蛋和赏心悦目的协调性,美津浓应该借这波势头让他代言。
剧情其实挺俗套,百年老店就陷入经营危机,竭尽心血的新产品,互相支持的赞助商和运动员,通关路上捡队友,一次次克服危机最后力挽狂澜,仿佛好莱坞流水线上的标准品,没太多惊喜,但就是好看。
题材最接近的是几年前看过的《罗斯福游戏》,也是福泽克雄的导演,企业和棒球队一起陷入危机,但最后双双逆袭,《陆王》的节奏感更圆润些,虽然在机器爆炸后拖沓了起来,各种洗白助攻也很“日剧”,但茂木选手再次穿着陆王奔跑向镜头的时候,依然心潮澎湃。
比起马拉松这种沉闷的项目也能拍好看,企业经营一直是个长盛不衰的题材,以前更多是社会人在大企业的苦战,这次百年小作坊的艰难转型也是很有新意。
这个题材想到了NHK在07年拍的一部纪录片《日本企业长盛不衰的奥秘 長寿企業大国にっぽん》。
日本产品行销全球的背后,是3000多家创业200年以上企业,最长的金刚组创业于飞鸟时代1400多年前。
相比之下中国只有9家...德国也不过800家。
虽然神户制钢和高田气囊最近把日本制造业捅了一刀,但日本企业依然是可敬可畏的存在,比起创业更在乎传承,对技艺的执着,对客户的真诚,这一点《陆王》里可见一斑,稍有裂缝的下地足袋就要作为残次品处理,是否真的有必要做成这样另开一个话题,但这种包装出来的差异化,足以让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片子里提到百年企业经验的秘诀有几点,1、开放接受新鲜血液(主要指女婿入赘) 2、兼听则明,不盲目拍脑袋做决定,要听前辈之言;倾听消费者的建议意见 3、只做力所能及之事,不拼上家本一赌 4、只关注本业,不做多元化投资 5、莫谈国事、不涉政治 6、持之以恒、不参与价格战 7、掌握核心技术,坚持不断改良创新,这里面别扣屋似乎没有做到3,但为了戏剧效果还是很理解,没有跌倒谷底就渲染不出逆袭的快感。
拓展业务方面,1400年的金刚组立业之本是做寺庙神社的木工活,现在很多工程都被机械和其他现代化的产品取代,所以业务量急剧下降,1400年后找到的活路就是修缮,并且依靠口碑扩大业务,这点和剧里的别扣屋很像,在金刚组遭遇经营危机时,100多名员工无一人辞职,别扣屋亦然,但这背后我想一方面是公司的归属感和产品带来的骄傲,另一方面就是一直被讨论的终身雇佣制。
对比效率为先的西方,日本的企业经营更多几分“以人为本”的味道,百年老店更是如此,所以别扣屋的故事并没有太多创造,算的上日本百年小作坊的写照。
要说这部剧最让人感触的地方,并非历经艰险终于做出的陆王,或者在赛道上重拾自我的茂木,而是那种员工可以发自心底热爱自己产品和公司的感觉,中国现在能让人有这种认同感的企业寥寥无几,互联网行业可能只有巨头少数的项目,大部分人都是被资本和时代裹挟向前。
还是之前看NHK的企业纪录片,在交通闭塞的马来西亚,格力高的销售人员背着pokey坐着船一个个的小岛拜访店铺,希望他们留下几盒试着售卖,引导当地的孩子品尝,坚信自己的零食是最好的,一年后pokey统治东南亚。
面对不信任日本货的美国人,丰田的技师在美国工厂挑战美国之魂的皮卡,耐心从从拼装玩具车开始培训流水线上的本地人,坚信可以做出做好的车打败福特和通用,现在的丰田已经独步北美。
这种感觉对大部分人来说来挺遥远的,做出最好的产品,不断挑战更好的上限,把它的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不是靠营销和包装坑蒙拐骗,是发自真心的为自己的工作骄傲。
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参与这样激动人心的事业,看到任天堂又一次颠覆“电子游戏”概念的今天,更是感慨。
2018.01.19 上海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振奋人心的剧了!
当你颓的时候看这个真的会被感动到。
成功哪有这么容易?
陆王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宫泽社长的坚持,以及公司里如同家人一般的社员们共进退的决心。
面对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他们不断进步,完成了一代又一代的陆王。
结局其实他们也还没有成为世界第一跑鞋,我想他们仍需努力,就如同现在的我们!
看到陆王影评,有人说不太喜欢这样童话般的结局,太美好太不现实...权力游戏和黑镜这一类,有深度最重要的是反理所当然的剧情走向的剧,这几年真的越来越多了 。
从初中开始第一次接触美剧的新鲜感,再到后来类似知道了神诞老人并不存在的大孩子的优越感,再到现在确实是有点疲惫了。
确实这一类的存在,是剧作艺术层面上的进步,根源是人类进步的核心,自我审视。
但是就像不受好评的新黑镜第五集那样,看似无语的最后一幕的那一箱小熊,那就是人类明知道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还依然期待身边的人的感情回馈,那就是明知道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还愿意为追求梦想的人加油留下眼泪,那就是人类明明如此邪恶还永远要追随的美好。
所以我觉得像陆王、爆漫这样追随梦想的“童话”剧,还是有价值的,就算只是一时的给人“明天的美好”、“活下去的愿望”,也不该被放在大人们鄙视链的最下端。
所以啊马卡龙就该配咖啡,都挺“腻”的,一起食用才最完美。
陆王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官方推特总结得很好。
“这部剧讲述的是寄梦于一双跑鞋,并且决不放弃的故事,还有因陆王这双跑鞋而结缘的人们之间的牵绊的故事”因为简单,所以你觉得都是套路,但是难得之处就在这,明知剧情,却忍不住追下去,明知结局,却不禁感动落泪。
大结局收获了20.5的高收视,最终话破20,是近几年继大门和逃耻后的第三部。
可见人气,收视率不骗人。
不过,我很怀疑导演是为了最后能冲上20,把所有的悬念都留在了最后一集,而牺牲了7、8、9集,连丧三集,受伤的不仅仅陆王team,还有观众啊!
(本人很怨念•••)话说回来,剧情(套路)和表演方式(表情夸张、激动爆表)挺有争议的,但是我很喜欢他的画面。
画面精美、恢弘(?
),所以说他是大制作,应该是最没有争议的。
感想如上,现在说点别的,想到什么写什么。
①こはぜ屋的工厂不是临时搭的棚,是实际存在的,借的当地工厂的地儿。
不过这里要说的是,剧里面大家看到的车间顶是圆弧型的,但其实人家本来是平的。
是导演为了让视野更加开阔,把原来的屋顶给拆了,换上了圆弧型的。
经费在燃烧。
不要被贤贤给吸引走注意力,看天花板②马拉松比赛的拍摄当然也是大场景,场边群演是观众主动报名参与的,总共动员7万人。
③剧中大地23岁,现实山崎贤人23岁。
据说这是山崎贤人的首个等身大角色。
陆王开机前一天他迎来了自己的23岁生日。
开机当天陆王剧组为他庆生,送了个大蛋糕。
某番组上,主持人问贤贤:蛋糕感觉怎样?
贤贤:甜!
凉真吐槽:蛋糕一般都是甜的啦。
贤贤:很重。
老爹补刀:剧组真有钱。
④说说饰演茂木选手的竹内凉真今年的实绩。
电影两部,The Last Cop、帝一之国,帝一之国火了。
电视剧三部,雏鸟(晨间剧)、过保护的加穗子、陆王,都火了。
并且,三部电视剧的主题曲都上了今年红白。
所以推特上有人打趣说:2017年是竹内凉真元年。
⑤老爹固然很可爱,但是老顾问飯田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啊(第二集)。
当初就是被他的“金だよ、金”给萌到了,于是去搜索了他的扮演者寺尾聡的相关信息。
原来也是牛逼哄哄的大物啊。
以前当过歌手,获得过日本唱片大奖,获奖歌曲是《红宝石戒指》,歌真的很好听,唱歌时的寺尾桑又痞又帅。
成为演员后,获得过两次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演技实力不容置疑。
把演艺界两大最高荣誉都收入囊中的,他是史上第一人。
就是陆王的戏份太少了。
寺尾桑本人也都忍不住“埋怨”:我本来很期待与役所广司的对手戏,没想到给了专利后戏份就少了很多,早知道就不那么早给了hhhhh⑥拍摄马拉松前,为了制造出汗的效果,会往穿着短衣短裤的运动员身上喷洒水雾。
需要穿羽绒服的天气,想想都冷。
2018/01/03 先写这么多,想到再写。
前面看的挺感動的!選角很棒!!役所廣司膩害!! 不過十集一直重複的套路 最後有點疲乏了~~
1951年,田中茂树以2小时27分成为首个拿到波马冠军的日本人。当时就穿着这种足袋跑鞋
茂木君就是我心中流川枫的样子啊阿啊
欢迎收看由Mizuno赞助播出的Asics大型宣传片(笑 | 20出头的竹内凉真挺好看
三星半,没那么热血,
#2018.2.25##6/10#1.5倍速毫無違和…看完只想@Nike free run然而居然是mizuno贊助?中間cover美雪的系抓狂了去翻出來原唱聽得停不下來…日本這種片實在太多了我只是去日本的時候到處都是這本小說大概是剛得獎…看了一集就知道結局簡直後悔…
池井户润的原著不错,服部隆之的音乐感染力很强
第一集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老戏骨搭档小鲜肉,细节做得近乎完美,毫无疑问近五年来拍的最用心的一部日剧!
就算这么努力煽情了本社畜还是无法共情
大概知道一些老铺子为了适应现代而转型的挣扎,这个剧把这个模糊的概念填充了。话虽如此主角光环太强了,运气S
#看看人系列#
役所演技远胜堺和唐泽,但果然还是受不了这么鸡血……
简单的普世价值,直白的诠释方式,重复煽情,童话一样的剧情,并不十分丰满、有棱角的人物塑造,好看,感动,会想象自己也在跑,对人生又重拾希望(虽然可能明天就漏气了)
不变的热血励志,凉真加分,傻闲彻底被我忘了,只顾着截图凉真。凉真选角好厉害啊,不管是大鹰弹还是茂木都是那种马上把别的男性偶像刷成路人的压倒性魅力(帝一之国和陆王居然能从全日本偶像第一第二的苏打和傻闲那边抢戏),多少会有点本人的影子。看好凉真❤。
看过题材和气质最接近的日剧应该是《罗斯福游戏》,果然导演还是福泽克雄,企业经营和运动生涯两条线,设定俗套但就是好看,仿佛好莱坞流水线上的标准品,《Jupiter》是一首可以给跑步能力增幅100%的BGM,让人生兴奋的终究是那些苦战到底绝不低头的段落。
一部想推荐给身边所有人的剧,太感动了,最后一话被感动到说不出来话,一直在激动地流眼泪的程度。这才是准五星的日剧。信念,坚持,希望,奇迹,一部能够把这些宝贵的品质正确传递出来的电视剧。继“官僚的夏天”之后好久都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日企励志剧了,绝对是2017年最棒的日剧。
在近几年疲软的收视中杀出一条血路。老司机这个势头真的很厉害,接的角色太圈粉。但是脸谱化、套路、拖沓的问题还是蛮严重的,三星半。虽然的确猜得出结尾,但结局依然看的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夕阳产业的坚守太戳我。
卖点应该是手艺人的匠心和独具,而不是一味的煽情和嘴炮,过分理想化和现实不符,山崎贤人越砸越有也是神奇,其实我只想看小数叔叔和皮埃尔泷插科打诨演不讨喜的角色_(:з」∠)_
全程嘴炮泪目日剧跑,过于理想化的三观和脸谱化的人物,当晨间剧更合适吧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