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传

黛玉传

主演:马天宇,闵春晓,邓莎,陶昕然,李琳,郑毓芝,陈鸿梅,孙艺洲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黛玉传》剧照

黛玉传 剧照 NO.1黛玉传 剧照 NO.2黛玉传 剧照 NO.3黛玉传 剧照 NO.4黛玉传 剧照 NO.5黛玉传 剧照 NO.6黛玉传 剧照 NO.13黛玉传 剧照 NO.14黛玉传 剧照 NO.15黛玉传 剧照 NO.16黛玉传 剧照 NO.17黛玉传 剧照 NO.18黛玉传 剧照 NO.19黛玉传 剧照 NO.20

《黛玉传》剧情介绍

黛玉传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孤苦无依的林黛玉(闵春晓 饰)来到了外祖父贾家,住进了繁华秀丽的大观园,解释了少爷贾宝玉(马天宇 饰)。两人青梅竹马陪伴着渐渐长大,曾经单纯的友谊慢慢转变成为了矢志不渝的爱情。 然而,这段恋情却遭到了贾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坚决反对。贾宝玉被安排同贾母(郑毓芝 饰)相中的大家闺秀薛宝钗(邓莎 饰)成婚,虽然贾宝玉对这门婚事颇为不满,但最终拗不过家族的巨大力量,不得不就范。得知贾宝玉的婚讯,林黛玉伤心欲绝,没过多久就因病撒手人寰。正当薛宝钗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幻想之时,贾宝玉却为了反抗既定的命运,选择了不告而别,离家出走,从此了无音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金刚瓢娃行动倒数地雷区我的瘦身日记灭鼠大战冒牌家庭纯情拳击手海滨别墅权欲第五季甲骨文密码只有神知道的世界女神篇秘鲁奥鲁Bhairavakona狗不理传奇囧探查过界吉隆坡黑帮德克鲁传奇芭比:公路大冒险云霄飞车街舞少年真爱如血第五季为食神探复合大作战年轻时候宝拉来了!张宝利铁猴子传奇之花影危机谁动了青春这根弦心悸效应生死22分钟球拍少年团

《黛玉传》长篇影评

 1 ) 牵起绢帕的一霎那,宝黛圆满矣

其实在这个狂躁的年代,对任何试图演绎红楼梦的贪浊妄念本已是视若惘然。

以为守住一部书,再加上87年那庄周梦蝶般的诠释,此生再无奢妄乞得更多。

对《黛玉传》的知晓实在是偶然。

记得06年新红楼极尽繁华之能事,想必最初多少红楼痴人祈愿为之赴汤蹈火。

在那时,只记住了两个人:闽与丹。

林妹妹毕竟不只是美人而已,岂会芸芸之中常可得?!

然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大众传媒上的普及性又不失神韵的表现,其二人远可胜任。

在刚得知《黛》找到了闵春晓,心中顿觉豁然开朗。

我们不可能把世界上的每个女孩子都量化评估一番,找到那个隐在人间的林妹妹;闽的出现,是其与林最完满的善缘。

她没有惊人的美貌,却让人在看到她时禁不住把她与林联系在一起。

对,她有着那种通身的气质,无论是外现的还是内里的熏修。

她绝不是完美的,甚至不是很美的。

但她在因缘齐备的和合之中,让我认定她即是此时的林妹妹,完美的林妹妹。

马天宇我之前从未听说,但在看到他的外形后,我即认定他有着宝玉的情怀。

如果说欧阳宝玉演绎了一个痴字,那么这个宝玉即可概之为一个真字。

也许马在之前并没有过对红楼的长久眷念,以致他的表现不仅在技术上生硬而拘谨,在韵味上也实嫌木纳单调。

但他有着天生的宝玉思韵--天真烂漫,博爱怜悯,脂粉软弱,超然沉静--这已足够。

牵起绢帕的一霎那,宝黛圆满矣。

这次演绎即使有着再多的缺陷,个中的新雅已经使其未枉此行了。

这种诠释相信大家都会心中一颤,然后心领神会地嫣然一笑。

执子之手,即使有着绢帕的距离,释然了几百年来多少人的哀怨痛惜。

这是宝黛的涅槃。

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

绛珠愿已满,神瑛心已受,自此此劫圆满矣。

感谢《黛玉传》带给我的美与完满感的享受。

 2 ) 我来夸夸《黛玉传》

终于将《黛玉传》看完了,说起来这片子真是看了好久,只因为,看几集,便会回忆一些,然后也会落泪一些。

而今,能让我落泪的片子其实已经不多了。

自从《红雷梦》被疯传之后,我对《黛玉传》的期待并不多,只是不经意看见介绍说,是“音乐才子”林海作曲的,才有些兴致。

【第一 起】新浪一开始放了五集,我便一口气看了五集,顿时先给了四颗星的评价。

记得当年第一次筹拍《红楼梦》时,正是中学生,一套四本竖排的《红楼梦》早躲着父亲看完了,听着母亲与外公都说,选对了林黛玉,这片子就成功了,心中也是笃定。

而后,自然八七版的《红楼梦》,让人满意的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其实,那时候,我也喜欢着扮演薛宝钗的张莉和扮演王熙凤的邓婕,此后,当陈晓旭扮演《家》中的梅表姐,我也与他人一样,当她还是林黛玉。

与很多人不一样,我总觉得陈晓旭之后,一定还能找到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

新版开始海选的时候,我倒没有空去注意了,我只等着看便是,因为这时候,《红楼梦》于我已经是一番过眼烟云了。

或可消遣,但已经不那么着迷。

谁料想,好友弦贴出来的新版定妆照,着实让我道尽了胃口。

正如与朋友说的,我能接受他们篡改剧情,因为我看过很多版本的《续红楼梦》,但我实在不能忍受那种铜钱头,因为,那妆既不舞台艺术,又不电视艺术,除了先锋探索,恐怕没有别的感觉。

更何况那林黛玉扮演者实在让我难以接受,更何况贾母完全背离了慈眉善目变成了目露凶光的老太太,颇为作威作福的样子。

幸好,有了《黛玉传》。

第一眼,便喜欢上了闵春晓所扮演的林黛玉,她的脸儿略圆,脸上有一对酒窝儿,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林黛玉很清纯可爱,减少了她的那些小性儿和刻薄,增添了林黛玉的聪敏伶俐之气。

第二眼,喜欢上了马天宇所扮演的贾宝玉,我甚至觉得他比欧阳奋强更好,因为马天宇身上有一种富贵之气,而当年的欧阳奋强的文人气重了些。

实际上,经过了岁月的荡涤,我心中的贾宝玉早已经不是一个旁人“伪造”的大才子,而是一个颇有自由思想的贵胄子弟。

特别值得我点明的是,当看到他听说是妙玉从了忠顺王才让自己得救时,那一仰首,一闭目,纵然无泪,却已经让我感觉到这份细腻而深邃的揪心痛楚。

这演技,并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女孩子气能演出来的,那也是有所体会,有所感受,方才能表演出来的。

有此演技,马天宇将来的演艺并不狭窄的。

或许,拍摄新版的《金粉世家》时,他就是活脱脱一个金燕西,甚至比陈坤更为有贵族气的金燕西。

第三眼,喜欢上了邓莎扮演的薛宝钗,比之当年的张莉,邓莎少了世故的沉着,显得聪慧端庄。

而且,由于剧本的改编,邓莎在片子中段部分的演绎颇有品味之处。

至于,第四眼,是等到结尾我才开始喜欢的,扮演王熙凤的王子瑜,那便是演悲情剧里的那些眼神,那些怨愤和了然的目光。

当然,现在看看她最初的定妆照也已经开始喜欢她了。

当然,越往后看,喜欢的人物也越多,挑剔的眼光则越来越少,毕竟,它所遵循的依然是我心中固有的审美方式,而不是先锋派的,看来我还真的是蛮传统,蛮古典的保守看法呢。

【第二 承】《黛玉传》最早给我的感受是从俞平伯对红楼研究理论的重点——警幻仙景入手,然后沿袭了越剧《红楼梦》的紧凑,略微添加了一些后续结尾需要的小故事,比如贾芸和小红。

随着剧情的推演,总会让我回忆起,当年那些青涩年华里,对《红楼梦》的痴情和对那种美雅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当时人生的一些今天看来颇为偏颇的认识。

直到看见王夫人开始设掉包计,便想起来网上看见过的一些红学理论文章,比如:王熙凤是不可能希望薛宝钗来贾府的,因为林黛玉是个不管事儿的人,王熙凤想怎么管事就怎么管事;再比如:贾母从亲疏的观点来说,自然是选择林黛玉而非薛宝钗的,因为贾母一直心疼自己的女儿远嫁林家,从而将对女儿遗憾转嫁在了林黛玉身上,这于亲情是完全说得通的;至于王夫人能有设掉包计的智慧,那是因为在王熙凤没有到贾家的时候,是王夫人管着荣国府的。

等等。

随着结尾越来越近,那些现在理性的、逻辑推理严密的红楼结局便越来越清晰。

《黛玉传》便在按照“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顺序,交代着整个我认为更为符合曹雪芹原来构思,以及脂砚斋等人交谈中,更为合理的悲剧结尾,而非通常高鹗,或者旁人续成的《红楼梦》。

总体演员来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人,甚至平儿鸳鸯司棋入画,等等,等你从头到尾看完,自然就会接受他们了,因为,这《黛玉传》实在是很紧凑的结构。

【第三 转】如今很多人用八七版作为经典范本,其实,我并不认同。

当年王扶林的八七版《红楼梦》是先试播了《黛玉进贾府》还有别的一两集的,结果,很多人都发表了不满的,包括我,我当时是认为陈晓旭模样儿像了我心中的林黛玉,但才气上,便少了很多,因为林黛玉那是《红楼梦》里的头号大才女。

而今,当我看见闵春晓所演的林黛玉,我反而因为她脸上一对梨涡儿便接受了她,却不再计较她是否有让人一见便惊讶的才华横溢,细细想来,其实,林黛玉早已经从当年我聊以自比的角色变成了今天我心怜心疼的一个少女,我为闵春晓的清纯和快乐笑容而感到高兴。

再比如,当年觉得欧阳奋强很像贾宝玉,特别是后期比较成熟后的扮相,感觉是个才子,而今,却因为马天宇那清波流转颇有些女孩子气的眼神儿感动,其实,只因为岁月更迭之后,发现贾宝玉这样向往自由的少年,其实真的不过是“无才补天”的贵胄公子哥儿。

而邓莎的薛宝钗,一双灵动的双眸,聪明外露,端庄略逊于当年就颇有城府的张莉,也同样让我喜欢,因为,《黛玉传》里的薛宝钗变成了一个少女,纵然有些世故,却依然是个清清白白的女孩儿。

更有王子瑜扮演的王熙凤,一开始觉得她少了一些贵气,到后来,发现她演那争强好胜的模样儿还真的颇符合原著人物,直到后来她被休南归,那空洞的眼神,颇让人产生原书里的那句感受——这凤辣子真是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是的,由此可以自然推导出来,《黛玉传》在强调贾宝玉的论调——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女孩儿们,污浊的男人们。

这电视剧,其实并不如当年八七版那般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那般而拍摄的,具有深邃性的研究作品,但,它依然很明晰地呈现了这些年的红学研究,特别是业余作者的红学研究成果。

更重要的是,它更青春,更为美丽,更为简洁,也更为单纯。

最后强调一下,林海作曲的《黛玉传》音乐,非常值得一试,虽然我依然有些遗憾曲子少了些。

写完之后,我去豆瓣给《黛玉传》从四星升级到了五颗星。

网上有《黛玉传》的很多视频,而且很全,那就不提供链接了。

【原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810318618&PostID=28218753&BlogID=150117

 3 ) 黛玉传

只看一集就妄断这剧太差的有点过于武断和片面。

首先,剧组资金不够,场景道具不如其他版本是必然;初见黛玉,也觉得她与黛玉形象不符。

但是细细看下,这剧中人的演技是在的,闵春晓的黛玉可能确实与原著不是完全吻合,之前看87版觉得黛玉甚是尖酸刻薄,但是同样的台词到了这个剧里面,我却觉得黛玉所言完全合情合理,虽有时有些小性子,倒也情有可原。

原来看老版的时候年纪尚小,不明白黛玉处处尖酸刻薄,爱哭又体弱,而宝钗得体大方,何至于宝玉如此偏心林妹妹。

闵春晓的黛玉演出了黛玉的机敏灵动,不只是只会哭和耍小性子的黛玉,缺点就是黛玉应是袶珠草转世,是还宝玉一世的泪的,但是这一版闵春晓的哭戏有点差呀,怎么都没感觉哭出来,过于爱笑,过于活泼了,不从原著来说,这样的林妹妹是真心惹人爱惹人怜。

87版和新红楼我也看了,但是都看了不到一半,小时候读红楼,也是囫囵吞枣,摸不出人物关系和头绪,只有这部剧吸引着我两三天看了20多集。

87版很经典,我也看过一些,但是感觉颇有戏曲风,节奏缓慢,有些表达过于含蓄,看的朦朦胧胧看一半就弃了。

新版的也看了一些,但是看了几集觉得画风好像鬼片,看了几集有点怕怕的,尤其是贾瑞之死那里看的怕怕的,也弃了。

这一版的拍摄我也不说是非常好,但是我觉得这部剧节奏快,人物关系明朗,很多明明是同样的台词,放以前听不懂现在也都懂了,只能说这部剧比较适合我,看完这个想着再去看看其他版本的以及原著。

总之,对这部剧是超爱的。

 4 ) 终于看完了,针对结局写了些随感

众人云若是曹公笔下红楼的结局,必会是中国名著中最为悲情的作品。

现仅以电视剧《黛玉传》之结局,谈谈粗人心中的感触。

如有哪些内容有伤原著大雅,还请大家见谅,有何意见也欢迎大家佐证。

《黛玉传》大胆的结众家之言,观后倒觉得高鹗笔下皇上大赦宝玉中举之云云尤为可笑。

真道是一切事皆有因果,引刘心武老师妙玉罪家之女之言,成窑五彩小盖钟为线,呼啦啦地大厦倾。

后五集却确过于紧凑,自然也有许多纰漏,但也算差强人意了。

晴雯因诽谤含冤而终,虽兄嫂一段有悖原著,但宝玉杜撰芙蓉诔一段也算情真意切。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染病而终,虽不似高鹗所写,但想香菱也算是书中从始的一条线,结局未免有些轻描淡写,总觉得有所欠缺。

探春一段写的倒是尤为感人。

前写赵姨娘辱亲女,探春满怀委屈,后写探春远嫁海疆,姨娘本欢心为亲女儿梳妆,却未见的最后一面,探春窗下痛哭,一声娘叫断看官肝肠。

父母之命不可违,仅此一句,写尽了封建家庭无尽的悲凉。

王夫人为了保住家业,亲上加亲,调包一计,只害的香消玉损。

但片中此处却写得近似矛盾。

贾母既对黛玉的疼爱丝毫不减,知道黛玉香魂散去,一声黛玉,寿终而去。

这就不解,为何明明最疼的是这两个孩子,却在这两个孩子的终身大事上不再用心,冷眼旁观。

哪怕含愤而终也对的起这木石前盟啊。

谁又不会对黛玉的死心有不甘呢,昨日仍会交心感慨世事无常,知心不语,幸福犹存,今日却一天人两隔,愿还归天,欲哭无泪。

但想想既然是写书,又怎会不有个来去皆因缘注定呢,黛玉一去,贾府被抄,又有哪个女子有的好结局呢,呜呼悲哉。

片中宝玉甚至连黛玉的灵柩都没能看到,好似把“宝玉,你好……”的潜台词硬搬了出来,好狠,好无情……未免过于悲切,船夫竹竿一敲,黛玉从此再与贾府无任何瓜葛,挚爱一生,生死却不能相送。

宝钗一节权当篇幅有限,演的未免过于简陋,此处不表。

妙玉一处演的却真是大彻大爱。

云空未必空,妙玉对宝玉之情不尽言表。

宝玉落狱,后从蒋玉菡口中得知,卿竟已不惜以洁净之身陷那淖泥之中,换得有情人自由之身,那双幽怨的眼神又再次浮在了宝玉眼前,痛心不已。

袭人倒也是善有善终,本同被贩卖掳走,却得优伶相救,相许一生。

片中最后刻画最可怜的莫过于凤丫头。

贾母寿终,权归邢夫人,染病在身,家里又一无所有。

机关算尽了,反算了卿卿性命。

无权无势,所有人又都冷眼旁观。

一面带病料理着老太太丧事,一面却求着下人做事。

昔日光景全然不在,只留得回金陵娘家木船上的一丝悔恨。

有人道是恶有恶报,可谁能无过,三春湘云又做错了什么,为何也如此悲惨。

哎……只道是十二钗生的飞琼尤羡,世也难容。

玩笑,玩笑而矣……其实片中无处不在彰显因果报应。

凤姐过寿,唯独大嫂子那份十二两银子凤姐漏过不给尤氏(此处未见有人深究,不知在下这样理解是否妥当),再加上李纨一心只为兰儿,守寡过日,却怎想得为救巧姐竟一毛不拔,守寡之人,槁木死灰,枉与他人作笑谈。

而前只因收留小红,帮了贾芸,待姥姥不薄,终使巧姐脱离苦海。

而事发缘由又何尝不是刘姥姥把哥儿赏他的杯子卖掉而起呢。

世事皆有因果,孰能预料,焉知祸福。

宝玉从狱中出来,从温柔富贵乡到尝尽世态炎凉。

失魂落魄,人已空空,只可怜那金簪深埋残雪,纵然是举案齐眉,他却忘不了世外仙妹寂寞林。

片中结局唯一那句欣慰处无不是绛珠草那:“我已用一生泪水还了你灌溉之恩,如今在警幻仙姑处等你,日后一同逍遥同归仙境。

”何不像西方人所说的我们都是罪人,人来一世是为受苦,受尽了,还是要去天堂的。

佛语亦云,人世间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成败之中,所谓无常。

而我只信得那一切皆要善始善终,红楼终归一梦,不要只顾着悲金悼玉,人生再是无常,我们仍要笑以对之。

 5 ) 你说是黛玉传,我说是石头记

觉得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视剧,在翻拍剧中是很优秀的。

之前稍微了解了下拍摄花絮背景之类,是低成本低调作品。

刚开始是黛玉先出场的,也是,以黛玉为名嘛。

可是看下去不就是活脱脱一出红楼梦嘛,不过是借个传记之名低调些,也不至于引来太多苛责。

继续说黛玉,第一眼我是不喜欢她的,那个婴儿肥,跟我心中的黛玉有出去,黛玉身子弱,应该是消瘦的,怎么还会有那么肥嘟嘟的肉呢。

再者,妆容浓了些,感觉用的化妆品不好还是在怎么的,妆显得有点拙。

林如海的扮相倒是很贴切这个人物的,演得也算到位。

我一向对贾雨村没什么印象,虽然哪位红学大师说贾府就是败在贾雨村和王熙凤手上,但我实在还是看不出贾雨村对贾府的厉害关系来。。

他向来不是我关注的对象。

贾母是《上错花轿嫁对郎》里面的老太君,这位演员我是很喜欢的,《上》这部戏我也是很喜欢的,但总不能因为有几个相同的演员以及同一个导演,就把这剧称做什么《上》的续集嘛,真是太令人不爽了有没有,明明是一部独立的有意思的剧。

红楼梦初高中的时候看了2、3遍,喜欢得紧。

当然是偏爱林妹妹啦。

这个林妹妹,我也越看越喜欢,不过在这部电视剧的前半部分,对宝黛感情的处理不是很好,演他们两个吵吵闹闹,黛玉小家子气的戏份太多了,没多显出他们的情谊来,倒让我不大爽这个黛玉了,怎么就这么小心眼。

可是后面,导演对这二人的眼神交接的特写啊,两个演员的眼神表演,实在是精彩极了,有时候就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接,就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也不愧是交心之人了。

我之前不认识马天宇的,觉得他胜任不了这角色,呆头呆脑的,只是把宝玉的呆演了十足,动不动就歪头愣脑,傻子一般。

宝玉的痴呢,宝玉的情呢。

可是看到现在第30集了,我还真不得不说这个演员找的好。

当然也不是说别的演员就演得差了,我就说马天宇是很不错的,他的哭也带着些傻味,富家子弟的纨绔味也隐隐约约显出来了。

是在哪里看到的评论说欧阳奋强的宝玉带着书生气,而马天宇的宝玉带着富家气。

确实如此。

我对老版红楼印象也就几个片段,都没完完整整地看过,小时候随着大人看一些,后面电视里又看过一些,对陈晓旭演的黛玉赞叹不已。

而且那一版,从主角到丫头,个个是美人。

但是呢,我初中语文老师对这一版却嗤之以鼻,对我们说,你们去看看这部红楼梦,拍得跟现代电视剧一样。

导演也说,老版红楼梦上映时也是骂声一片的。

果然经得住磨炼的才有可能成为经典啊。

了解不够,所以无法拿这两部来比较,导演给片子取了这个名想必也是为了避免被过度比较吧。

至于李少红版的红楼,我是还没看,对那些造型很和基调不满意,不过这部完了会接着看那部试试看的,这样才能看得出优劣来。

可惜啊,这部里面的宝钗实在让我讨厌不起来,这个演员找得太讨喜了好不好,我也是在豆瓣线上活动里看到邓莎的剧照才知道这部剧的。

原本想着随便看看,就是在跳操的时候顺便看,打发时间。

可是这么多集看下来,倒是被吸引住了,觉得这么随便,倒有点对不起这部剧了。

看电视剧的时候会想着这个演得贴切,这个眼神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处理书上是怎么表现的,这个龙套跑得太烂了等等。

因为是知道故事发展的,便对高潮什么的没有期待,倒是看得平心静气。

就是忍不住想说说这些个演员。

王熙凤这个角色也是找对人演了,那一哭二闹的,演心眼尖,嘴牙子利的样,被王子瑜给演活了。

也觉得王熙凤就应该长那样。

大太太一脸富态,懦弱的性格就那相貌也可以看出来了。

二太太一脸苦瓜脸,后面问了下原来是情深深雨蒙蒙里面可云的妈。

从头到尾的苦瓜脸啊,看着真不爽啊,而且她对黛玉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喜欢,于是我也不喜欢她了。

李纨还行,一般般吧。

珍大奶奶就搞笑了好嘛,元春省亲那场戏,她就是一个大大的笑点好嘛,我到现在记忆犹新。

一屋子人一脸伤感相,她倒也是哀戚的样,就是看起来很滑稽啊。

这演员有些喜感。

我忘记书中珍大奶奶是什么样的人物了,反正这部剧里的珍大奶奶有点傻傻的感觉呢,蛮喜欢她的啦。

赵姨娘和环儿没什么可挑剔的啦。

贾琏长得好看,是个俊公子爷样。

说到这个,就想起秦钟了,书中秦钟可是个美公子,不过这部里面就差强人意了,蒋玉菡也不合格,柳湘莲倒是不错。

说到柳湘莲,当然要提尤三姐,这演员脸太方了,要知道这二尤可都是尤物,这三姐没二姐漂亮多啦。

虽然那股直爽劲出来了,但是容貌。。

今天看到晴雯被赶出来那里,晴雯可是个有点像林妹妹,丫头里面最漂亮的人物,可这演员找得也太难看了吧,总不能为了照顾性格就忽视了外相啊。

我倒觉得紫鹃很不错。

这部的晴雯,性格的缺陷被表现得太多了,本来我是喜欢她的,心比天高,可这部倒让人觉得这丫头好讨厌的。

又想到史湘云了,导演你不能因为人家性格活泼就给人家头上安了两个丸子啊,好sb的好不好。

找个这么老的演员来装嫩好不应景好不好,我倒觉得宝钗的丫头可以来演,宝玉房里一个大丫头叫什么的也可以来演这个角色。

还有宝琴,那可是比黛钗二人更角色的女子啊,哎,只能说为了突出主角吧。。

说说四春,元春让李佳璘来演实在让我惊艳了一把。

我本来就喜欢李,她那场省亲戏我都看得哭了,欲说还休的,生离之无奈的,亲人在旁却亲近不得的,让人十分动容。

迎春的戏份不多,第27集给了一场奶妈犯事以及金凤钗事件,倒是把迎春的性格给刻画出来了。

探春这个演员是不如老版里面的了。

第一次看到宝钗那个剧照时,我还以为那是探春,那表情有股干练劲。

这一步里面的探春是四春里面最难看的,好老啊。

惜春,昨天刚好看了查大观园那场戏,她的丫环入画被查到私传东西,没想到这惜春竟是这么薄情的人,看着真心酸。

不过这演员挑得好,看起来小姐样,无害样,哎哎哎。

平儿也是很不错的,长得好看不说,站在王熙凤身边刚刚好。

哦,还有鸳鸯,我一直想不通,这部剧里大丫头们的发型都比较高级的,唯独鸳鸯,倒像是低各位一级的小丫头的发型了。

这个真心想不通。

她可是贾母身边最大的丫头哇,连王熙凤都要让三分的啊。

这部电视剧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它把很多原本模棱两可的东西明朗化了,有给了很多模糊的地方。

比如二太太对黛玉的不喜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里面有很多眼神值得讨论,比如第21集(第五十四回)宝玉给黛玉倒酒后,黛玉直接拿到宝玉嘴边让她饮了,这时贾母、凤姐、太太等的眼神我就看不明白。

还有第22集(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劝贾母不要伤心的话讲完后,贾母看了薛姨妈一眼,那眼神又是什么意思,还有第28集搜惜春的屋子那场,惜春说了些话不要入画,凤姐那眼神,我都意会不了啊导演!!

到底那时的人物心理活动是什么我好想知道啊!!

书里都没有的啊!!

还有配乐,老版音乐就是一大经典了,非常非常动听,可是这一版的配乐呢??

林海你怎么了?

你是不是就给了几个段子让它们在剧中循环使用啊?!

你不要喜庆也是那个配乐哀伤也是那个配乐好不??

不要在剧情冲突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启用那个biangbiang的配乐好不??

还没看完,暂时就说这么多。

---昨晚终于看完了,后面3集赚足了我的眼泪。

虽然黛玉死那段演得太作,贾母死前唤的是黛玉的名字有点意外,虚幻场景太假,不过宝玉没跟宝钗生孩子我倒是欣慰了。

王熙凤太可怜,妙玉太可惜。

探春远嫁那段也是在让人伤心。

长叹一声。

 6 ) 诚意之作,历史会证明---评《黛玉传》

虽然去年无意间了解了《黛玉传》,但是我已经看了好几遍,可以说是百看不厌。

我希望《黛玉传》能上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剧,喜爱这部剧,诚意之作,可惜没红。

演职人员为这部剧付出了许多心血,虽然不能说是完美之作,但小成本制作,也很不错了。

编剧对红楼有独特的研究,他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博采红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最后5集上。

最后5集,我看着看着就直掉眼泪,演员们的表演是如此真实,不做作。

能认识才女闵春晓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特别是她对黛玉梦的付出真的让人敬佩,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我相信我以后会常看《黛玉传》的,支持《黛玉传》!

 7 ) 黛玉传

看过黛玉传,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这剧在拍摄时全部采用了实景,虽然制作不大 ,但也算是一部良心剧了。

黛玉传以黛玉的视觉来拍摄,这就决定了这部剧在黛玉死后的戏份着墨不多,好像只有1-2集这样。

而且部分人物的结局与原著《红楼梦》有较大出处,当然是高鹗续写的那部分。

1.祖母对黛玉的感情在剧里体现到了极致,即使是濒死之际,贾母也是心心念念这最疼爱的孙女,续写的红楼贾母对黛玉前后态度转变地太过生硬! 2.平儿的结局,贾府败落,平儿被富商买走,不知所踪。

她临走时不是对自己的前途惴惴不安,反是跪求小红希望她有办法去搭救巧姐儿。

凤姐在剧里好像是心灰意冷跳河了?3.小红和贾仁最后反倒是为了巧姐而奔走,狱中探望宝玉,寻李纨商量办法,确保拒绝了! 对,就是拒绝,这是我非常不满意的地方! 虽然李纨守寡半生,受了不少冷落,她自知贾府无再盛的可能,自私地为自己的孩子谋划,虽然情有可原,但总归是太过冷漠无情。

4.探春对姨娘的感情。

说实话看小说的时候探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厉害但又很势力。

她曾说过,她只要识得老爷太太就够了!

她对自己的母亲兄弟都太冷漠,甚至是骨子里的嫌弃。

剧里探春出嫁前夜,特地去探望生母,得知母亲睡下,吩咐贾环不要打扰,嘱托幼弟好好上进孝顺母亲,临走时窗前跪拜.....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只是出自于一个女儿姐姐的本能,很催泪。

当然剧里的姨娘和贾环没有书上那么不堪。

4.剧里宝玉对宝钗没有肌肤之亲,真真正正做到了对黛玉的钟情。

剧里宝钗最后在城外等着自己的夫君,却不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她没有孩子,更等不到像书里描写的那样“兰桂齐芳”,她很悲剧,但也是幸运的。

喜欢实景 ! ! !  

 8 ) 推迟了11年,竟然遇到这么好的红楼

前几天在优酷的主页上看到这部11年前的老剧,豆瓣评分不高,评论里各种吐槽,但对于红迷的我来说,却是如获至宝。

这部剧把原著的精髓传递得特别好,以至于可以让我忽略剧中一切的不足。

每段经典段落,都能引发强烈的感受和心灵共鸣。

编剧非常用心,整部剧去繁从简,却又在核心人物和关键节点上增补了细节,使得故事通顺完整,比87版更流畅。

尤其是结尾处,彰显了创作者们对《红楼梦》深刻的理解。

很多环节丝丝入扣,既让人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唏嘘不已,又顿悟因缘际会、世事无常,万般皆空。

演员们则完全从性格入手塑造人物,即便很多人吐槽黛玉过于圆润,宝玉太娘,宝钗太瘦,都无法让我出戏。

几位主要演员,都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核心,让你身不由己就进入了剧中人的精神世界。

宝黛的爱情,大约是最能让我动容的爱情,关乎宿命和灵魂共鸣。

红楼梦描述的是滚滚红尘中的情爱,但传递的是看破红尘、了然世事的通透。

今年是2022年,我竟然晚了11年才发现这部好剧,向创作团队致敬。

 9 ) 我最喜欢的关于红楼梦的剧

其实,在很多关于红楼梦的影视剧里,我最中意的就是黛玉传了。

大家怀念的经典87版,在现在看来,服装不好,清晰度不高,看着很是费力,陈晓旭翻个白眼吓死人,而且宝黛两人明显年龄太大,在一起打情骂俏很是让人难受。

新版红楼背景音乐盖过人物对话,林黛玉说话跟猫叫似的,声音小,太小家子气,根本不符合林黛玉大家闺秀,名门贵族的气度。

而且台词明显照抄原著,旁白无处不在,演员没有表现力,王夫人太老,贾母一脸阴邪,看到宝玉承欢膝下,顿觉恶寒。

袭人太丑,其实就是漂亮的没几个。

就是服装精致,场景如画。

根本看不下去。

黛玉传里,人物关系清晰,人物台词易懂却不失咬文嚼字,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看完红楼,只觉一团乱,但看过黛玉传,人物喜恶关系就很清楚了。

最重要的是,在黛玉传里,贾母是很喜欢黛玉的,即使到最后,因为家族利益以及各种考究,所有人都觉得宝玉和宝钗是金玉良缘,但是贾母从来没有同意过,而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是在贾母缠绵病榻时匆匆办了,贾母并没有出场。

在黛玉传里,王夫人是不喜欢黛玉的,剧中表现得很明显。

而剧里王熙凤的一生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王熙凤千方百计的收敛钱财,其中大半都是为了保全贾府的空壳子,最后事发抄家,所有人都把错误归结在王熙凤身上,最终哭返金陵,死于途中。

真可谓兔死狐悲人心凉薄。

贾府最终被抄了个彻底,男丁入狱流放,女仆发卖。

而黛玉在之前宝玉大婚时魂逝人间,最后紫鹃护其棺椁回江南。

宝玉入狱时,巧姐落难,最后是刘姥姥倾其家产赎巧姐出来,偌大贾府剩下的人竟无人愿救,真是荣极一时,哀极一时。

黛玉传里,服装精致,我挺喜欢这种服装的,发型别致,黛玉的发型真心好看。

场景也还好。

宝玉黛玉的戏挺好看的,其他场景,比如,刘姥姥游大观园,妙玉请宝黛钗去喝茶,秦可卿命丧天香楼,等等都可圈可点。

里面女的一般都挺漂亮,没见到丑的,男的也是能看得过眼的。

贾母的这个人选的极好,慈祥健壮,一看就是有福有寿,见过大世面的人。

(新红楼的贾母一看就是土埋半截的人,看得人心惊胆战啊。

)王夫人有大家闺秀的气派,行坐端庄,属于大家闺秀的心机也不算少。

王熙凤气度,胸襟,说话,确实像原著里“按照男孩子养的”的说法。

英莲的装扮极好,第一眼确实惊艳到了,袭人鸳鸯会说话,紫鹃心思细腻。

宝黛钗自是不用说,一起搭戏很和谐,四春选的极为正点,元春大家闺秀,剧里隐约露过两面,反正就是华贵富丽,隐约带点薄命。

迎春懦弱,但大家闺秀的举止依旧隐约可见,探春犀利厉害,会说话也敢说话,惜春淡薄,对待谁都不冷不热。

妙玉清秀大度,名门贵篑之风立现,妙玉的装扮很赞。

关于台词,台词听着让人舒服,背景的古典音乐拿捏的极为到位,在秦可卿出殡,宝玉替黛玉斟酒,黛玉与湘云对诗,黛玉魂逝,王熙凤哭返金陵等等,背景音乐凄婉哀绝,叫人闻之落泪。

而聚会,游玩时,背景音乐热闹开心,大家一起笑呵呵,毫不冷场。

结局简明轻快,意料之中,不显拖沓。

在黛玉魂逝,贾母病逝之后,贾府被抄了家,后宝玉出狱出家,一切白茫茫真干净。

很喜欢这是一部以黛玉为主电视剧,黛玉魂逝,棺柩运回南方之后贾府被抄家,黛玉一身清白而去,不受半点屈辱。

还有关于贾母喜欢黛玉的事儿,贾母很喜欢黛玉,大家族里孩子很多,但不一定每个都是自己的,但是贾敏是贾母亲生,亲自带大。

况且贾敏自然讨人喜欢。

贾母肯定会先喜欢自己亲生的,在某一方面,贾母看待黛玉如同自己亲生女儿一般,自然非常心疼。

在这部剧里,贾母最喜欢宝玉,其次就是黛玉,虽然偶尔可能会有些芥蒂(宝玉太喜欢黛玉了,有些时候会有些出格。

)。

但是她还是放不下黛玉,贾母病逝前,时时刻刻关注黛玉的病,疼爱之心可见一斑。

当时看的人又温暖又想掉泪。

下来是我觉得黛玉传里最让人有感觉的一个情节了。

在21集里,大家在聚会吃饭喝酒,黛玉身子弱坐在一旁,后来贾母让宝玉给大家斟酒,黛玉看着,然后走到宝玉身边拿起杯子说,怎么我的酒你就不倒了。

宝玉说,害怕你吃酒不好。

然后给黛玉倒了一杯,黛玉拿起酒要喝,宝玉说,你少喝点酒。

黛玉说,那你替我喝了吧。

然后宝玉就着黛玉的手喝了酒。

黛玉说,多谢,微微一笑,眼睛弯弯。

看到这一幕真心想哭啊,感觉太好了。

最后说一个不太开心的消息,我所看到的所有的关于红楼梦的剧里,没有一个能写出当黛玉听到宝玉大婚的消息,然后去找宝玉,黛玉一见宝玉,本想落泪,后来两人相对像傻子一样嘻嘻笑的感觉。

记得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婴宁和林黛玉的对比,一个天生爱笑,一个天生喜欢哭,后来婴宁像平常女孩开始哭了,也就再也没有当初的婴宁了。

当黛玉面对宝玉大婚的时候还能与宝玉嘻嘻的笑,也就意味着,再也没有黛玉了,她已经把毕生的泪还给了他,他们要各自离去了。

当时看到这个情节很是心酸,但是遗憾的是,还没有哪个剧可以拍出这个情节的感觉,很遗憾。

这部剧还是超赞的,不要太以原著来论事,你永远活在原著的理想画面中,你只适合在一次元和二次元里生活。

所有的作品你都看不上,都觉得不好。

我觉得这部剧里表现了我想要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好剧就是好剧,就是你看了一边还想在看第二遍第三遍,两年后还想再看,在你的笔记本永远删不了的文件。

 10 ) 观电视剧《黛玉传》(2011年)所得

说是黛玉传,以黛玉视角讲故事,但除了从一株绛株仙草讲起的片头,别的就没有了。

实则可以说是宝玉传,还是以宝玉为核心主人公,讲述宝黛钗爱情悲剧及以荣宁两府贾家为代表的大家大族衰落故事。

说香菱有些秦可卿的模样,均是身世不明者且美艳动人者。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被改编成了欢愉天香楼,扒灰扒出了快活,扒出了真爱……不仅仅是肆意窜改原著的问题,而且还是导演、编剧价值观出了问题。

另,摄影师的技术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重影晃眼头疼怀疑人生。

贾琏当着平儿的面和王熙凤说,昨夜换个姿势你就这么忸忸怩怩。

新时代红楼梦人物已这般直白露骨了吗?

如果地下有知,不知曹公会从墓里出来质问否?

21世纪现代人的我却已雷得外焦里嫩。

宝玉、熙凤被蛊,有一段旁白式唱词:“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需醒……”宝玉被打,薛蟠被冤,其直言:“我就气你们这一家子,为了一个宝玉闹的个天翻地覆的干什么?

”感觉这一版的晴雯锐利有余灵气不足,无论身段容貌语态行止。

该版认为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且痕迹明显地表演出来。

李纨评王熙凤:“真是泥腿的光棍专会打细算盘。

”入木三分。

也许经费有限,房屋面积小很多,很多宴席摆在院子里,一些本该在室内做的事情,如贾环抄写经文竟被安排在室外等,难以想象这是钟鸣鼎食之家,导致人物众多是空间狭促,尤其戏剧冲突场面如抄检大观园中王善保家的如跳梁小丑般搬箱倒柜等场面,本来冲突的人物间因间距太近而莫名生出一些不自然的突兀的紧张感、冲撞之感。

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影视剧大体分两类:一类是通过演绎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代表的旧式“钟鸣鼎食”的权贵大家族青年男女情婚恋悲剧,反映了旧时代大家族的衰败,表现了人事无常、世间虚无等,同时吸纳了当时最新红学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周汝昌红学研究成果的吸收运用),如当之无愧为经典的1987年电视剧版(王扶林执导);另一类是重点演绎宝黛钗的爱情、婚恋故事,或多或少顺带点出家族的衰败、尘事的虚无等,主要改编自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故结局大体依据后四十回内容,如宝玉中调包计娶了宝钗、黛玉焚稿、宝玉哭灵、贾府被抄(贾政一支完好)、贾母分家、兰桂齐芳、宝玉出家等,如1962年越剧电影版(岑范执导)、1989年版电影版(谢铁骊执导)、2000年越剧电视剧版(梁永璋执导);还有一类是介于两者之间重点还是宝黛钗婚恋悲剧,对家族衰落的反映和着墨不及第一类1987年电视剧版,却多于第二类2000年越剧电视剧版,同时也采用了当年红学“显学”秦学(刘心武所倡),就是该剧《黛玉传》(尤其后五集剧情)。

如始终钟意宝钗又欲借薛家财势助力贾家度过难关,借贾妃之力压过看好黛玉的贾母;袭人是王夫人爪牙,调包计竟然出自她,且全程“为虎作伥”;妙玉的成窑杯暴露其罪家之女,被贾家死对头忠顺王爷借机倾轧,导致贾府二次抄家彻底败落(第一次抄家,由于北静王从中斡旋,伤筋未动骨,且争得了探春封为宗室女远嫁南疆,为贾家躲过一劫),妙玉为救宝玉委身于忠顺王爷,得以保全的李纨不愿救巧姐儿脱离妓院火坑……陶昕然(《甄嬛传》中扮演“安陵容”)饰演的贾家三小姐探春很出彩,不啻于东方闻樱版的探春,尤其远嫁之前拜别生母赵姨娘时一声“娘”,喊出了人性的温情与厚度。

《黛玉传》短评

好囧。。。太穷酸了...

5分钟前
  • 甲铁城的卡巴熊
  • 还行

外形气质最贴近的宝玉,气质感觉最贴近的黛玉,中规中矩的宝钗,发挥不错的凤姐,演员基本还算满意,就是投资感觉不怎么够。编剧兼顾了大多数老百姓,把一些原著中暗藏的灰线演绎得更明显,一些改编也深得我心,比如老祖宗、凤姐对宝黛爱情的力不从心,应该比较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6分钟前
  • 李子
  • 推荐

有些演员还可以的。要是准备更充分些就好了

11分钟前
  • 爱吃🍉的小狐狸
  • 推荐

看过的几个版本中服化道最寒碜的,而且,为啥黛玉那么黑?

13分钟前
  • Sherry卍
  • 较差

诚意作品,有古风,演员表现没拖后腿,配乐差强人意,剪辑乱,进度太快,场景变换太频繁

17分钟前
  • 雪白
  • 推荐

除了一些台词上错误,以及内容上偏跑题,其他大体还是不错

18分钟前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推荐

服化道都挺简陋的,演员大多数时候演的一般,有的片段还挺贴的。

23分钟前
  • yoyo
  • 还行

不需要神一样的队员,只需要猪一样的对手。

25分钟前
  • 佼人懰兮
  • 还行

比新版红楼要靠谱多了。

29分钟前
  • Annisa
  • 推荐

意外的好,比新红楼强多了

34分钟前
  • Fallen Angel
  • 推荐

为什么所有的人不是脸僵就是脸凶呢

39分钟前
  • 腰腰
  • 很差

闵春晓没有陈晓旭有灵气,而马天宇也没有欧阳奋强有那种富贵公子的气息,从早到晚就是一副人畜无害傻白甜的表情…但不管如何比新版强太多了!!至少尊重原著.

43分钟前
  • 唐疏落
  • 还行

就我的欣赏角度来看,这个比新版红楼梦好看!虽然明显道具简陋一些,场面不够宏大,但人物看着很舒服。这个黛玉比蒋梦婕更适合,宝钗也特别美,十二钗都很好看,王熙凤演技上差了一些。但是,黛玉死的时候,从床上惊起喊着宝玉的时候,我真的哭了,单看这个经典的桥段的演绎,我就认为他比新版红楼强!

46分钟前
  • 槛外人
  • 推荐

还可以,就是演员阵容不好

49分钟前
  • 繁華de落幕
  • 推荐

这个宝玉太丧气了

51分钟前
  • 狗富贵
  • 很差

说这版比新红好的到底什么心态?认真看了这剧吗?新红缺点再多也不至于拿这烂剧来踩。很多人说这剧至少不叫红楼梦,这就是给好评的理由了?那也至少别碰瓷林黛玉好不好?只要你叫了黛玉传那就和红楼脱不了干系好吧。我就随便挑几段看看,不管哪一段,一看都是槽点满满,实在垃圾

56分钟前
  • Queenie
  • 很差

不得不说是史上最帅宝玉,而黛玉眼睛小化妆太浓,宝钗尚可,最美的是紫娟,简直古典美女的典范。演技上,黛玉比宝钗要好,后者每每看到宝黛在一起就有点呆,没有表现出宝钗安分守时的性格。服装和建筑是南方风格,拍摄点有点局限,部分场景反复使用,比如金钏儿给王夫人捶腿的院子。

57分钟前
  • 秦羽觞
  • 还行

海派版红楼梦,马天宇版的宝玉真是难看极了,一股油头粉面的脂粉味,节操碎一地;其他的男人倒是极不错的呢。衣服好看,林海的配乐不错。感觉老一辈的都神似。

60分钟前
  • 狻猊
  • 还行

😊️

1小时前
  • 夜晚晴,星🌟有月
  • 还行

人物打扮和体态还是不错的

1小时前
  • 奶酪冰草莓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