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秋这女人太贱了,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要跟她下跪才回家这叫夫妻宋绍山太傻这样的女人还留着干啥?
这还不算,还偷跑到苏联去见维卡全然不顾宋绍山和维卡妻子的感受。
而且还当着维卡妻子的面说是朋友,文艺秋脸皮真厚厚!
宋绍山和宋小波一点不菅不问,心里就只有维卡这个老毛子要不是看李乃文的演技好真的看不下去,宋绍山我们都替你冤冤屈!
文艺秋早点滚到老毛子那里去?
《爱情的边疆》完美诠释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维卡和秋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分别,苦苦追寻而不可得,彼此留在心中的刻在骨子里的都是最美好的样子。
半个世纪太短又太长,双方的情感已由浓转淡最终演变为习惯;大家执念都太深,像维卡最后说“历史伤害过我们,但是我们也伤害过别人”……特殊的年代里,万事万物都会改变,而身处爱中的人们从不理会岁月变迁,一颗心总是炽热滚烫……一条太窄又太宽的江无法阻挡有情人;越不能相见,越不想余生只剩怀念。
那时候有不用明线电源的收音机吗?
还有所有人的毛主席像章都是一个模子的,要知道那个年代穿衣打办,基本一个模子。
但毛主席像章可是样式多种多样,每个地方,工厂都可以自制像章的。
大家都比着带不同样式的像章,以越希少为荣,而且大小不一,再说收音机吧,那时都是有电源线的,很少有人家有的。
剧中女主人没有工作了,还有钱买台旧收音机。
是的,也算牵强吧。
但,想在哪听就在哪听,只能呵呵了。
故事内容挺曲折的,我看故事的经过也很曲折,开头说过,我用了三个阶段看完的,不同阶段看不同的时期的故事,感觉自己跟着故事中的人物在一起成长。
第一阶段,是我还在学校读书的时期,每天等着毕业,日子虽然无聊但是特别有盼头,盼毕业嘛。
那时,我正看到万声和文艺秋在155工作的故事。
那个时候很有意思,我已经很有代入感了,万声和文艺秋偷偷养了一头猪,我总是怕被发现,所以一集电视剧总要暂停好多次,总是不敢继续看下去。
当时,室友还笑我,干嘛代入感那么强,把自己想象成那头猪?
要杀的是猪,又不是你,紧张什么?
我想了想,有道理。
紧张什么,仅仅是一个故事罢了。
第二阶段,是我暑假回家的时候。
那几天经历了好多事,心情不太好,正看到万声结婚,文艺秋一个人带孩子的时期。
第三阶段,是我工作了。
一直看到了大结局。
其实,到今天上午我看完最后结局的时候,感触特别多。
让自己冷静了好久,才开始动笔的。
我想详细说说:首先,是一个情感倾向问题。
我开始喜欢文艺秋,后来不再喜欢,到后来讨厌文艺秋。
维卡也是,男女主角到后来,我都不喜欢。
从我写的故事梗概中也能看出来。
其次,我想说说细节。
第一,是当文艺秋决定离开北京,去边疆工作的时候,万声苦口婆心的劝她,文艺秋是这样说的: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离他近一点,虽然看不见他的人,看是能听到他的声音,也很好啊。
为了声音,文艺秋去了黑河。
为了文艺秋,万声也去了。
那时候,我觉得挺浪漫,两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爱情,奋不顾身,毕竟,一个属于北京一个属于上海,都是天之骄子。
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两个人一起养猪,养了整整2年,每天朝夕相处,文艺秋还是忘不了维卡,万声还是在默默为文艺秋付出着。
这个时候,不是浪漫,是感动了。
当文艺秋决定嫁给万声的时候,万声却一个人回上海了。
我那时不太理解,坚持了那么久,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候放弃了。
后来假期过后,一下子明白了:万声要的是一份纯粹的爱情,他也是天之骄子,也是非常优秀的男人,他喜欢文艺秋就去努力追求,但是如果得不到百分百的回馈,就会放弃。
事实上,之前有女孩追万声,回上海不久万声结婚,都证明他是优质的男人。
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万声都是最成功的人。
优秀的人当然对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要求很高,爱情方面当然不能含糊。
万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文艺秋答应自己了还惦念着维卡。
这一点上,宋绍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绍山用一辈子去爱文艺秋,去感动她,去爱护文文,尽管他一直知道文艺秋的心结,也抗争过,可是他依旧默认了这一切,全盘接受。
甚至临终前,把望远镜还给文艺秋。
可能,我觉得是因为他天然在心里存在着一个落差,认为自己天然比文艺秋低一个档次吧。
第二,是嘉利娜离开维卡。
维卡那次偷偷跑到江边,举着望远镜望向对岸,嘉利娜过来,对他说,维卡,我这次真的对你死心了。
我追了你十年,文艺秋在你心里十年。
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因为已经这么久了,放弃了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我早就弄不明白,就是追你,是喜欢你,还是在和自己赌气。
后来,文艺秋把你托付给我,我以为自己终于成功了,我松了一口气,却发现一切都很无聊,连你也很平常,我累了,再也坚持不住了。
所以,今天你又偷偷离开,我再也没有力气接着等你了。
维卡,再见。
这段道别我挺喜欢,也挺心疼。
爱情电影里,主角的生活就是为了爱情,可是配角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也应该想主角一样,有自己的爱情,不是吗?
万声最早看到了这一点,最早的跟自己和解,最早离开,也成了剧中最幸福的一个人。
套一句电影里的台词,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后来,与维卡和文艺秋纠纠缠缠的关系不同,万声没有再次联系过文艺秋,除非路过,或是永别的时候。
后来改革开放,他连电话都不留一个。
其实,放到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人,也是自己人生这场戏的主角,也要过好自己的一生。
我觉得,有一天,因为喜欢某个人,成了她生活中的配角,万事以她为中心,迷失自我的时候,就是自己最可悲的时候,应该及时扭转自己的身份,当自己生活的男一号。
再抄袭一句话,对自己好点,人间不值得。
第三,是文艺秋嫁给宋绍山的时机。
宋绍山一直在帮助文艺秋和文文,她们娘俩特别不容易,总被欺负。
可是文艺秋一直一方面接受着这些帮助,一方面对宋绍山的心意装不知道。
直到一个契机,文艺秋病了,起不来床。
她病倒了,文文还小,这个家就倒了。
宋绍山把她送去医院,自己照顾文文的起居,还给文艺秋送饭,去医院照顾她。
也就是这个事情之后,文艺秋决定嫁给的宋绍山。
老套的剧情,生病时被照顾了,所以感动了。
可是这一段真的触动我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病了一场,一个人。
大半夜热醒了,特别困,但是又渴又热,咬着牙起来,开开空调,给自己倒一杯水,然后再去睡觉。
过一会,又冻醒了,把身上的毛巾被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行,只能起身关空调。
白天,一个人去医院,几离地的距离打车不合适,可是走路又实在是没力气,加上迷路,那种情况下,真的挺难熬,挺脆弱的。
特别希望有人在身边帮忙,不过所幸体质好,自己熬过来了,一切都好了。
这样会变得坚强,也会变得冷漠。
第四,是那次痛哭。
文文被人欺负,因为长相不被社会认可,孩子长大了特备孤僻,不喜欢宋绍山。
宋绍山掏心掏肺的对她,到头来还是埋怨自己。
终于有一天,宋绍山难过的躺在文艺秋腿上,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她好了,她就是不接受我。
这个时候,文艺秋说了一句,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孩子,就可以好聚好散,大家都不必这么难受。
宋绍山说,不,我不难受了。
他还在哭,眼泪还在流,却什么也不说了。
屏幕外头,我心里头难受了。
宋绍山活成这个样子,多累啊,比身上更累的,是心里。
身上累了那么久,安慰过文艺秋那么多次,可是到头来,文艺秋会说出这样的话。
当初,为了追到文艺秋,宋绍山付出了那么多,还是得不到真心,还要自己承受所有的痛苦,该是多难过啊。
我偷偷的算了一下,如果宋绍山离开文艺秋,其实只要把文艺秋的记忆都忘了,把文艺秋送的礼物都扔了,一切重新开始,就好了。
可是突然发现,好像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宋绍山送给过文艺秋许多礼物,比如棉被、脸盆、野兔、狍子,总之,那个年代最好的东西都送过。
可是,文艺秋好像一样礼物都没有给过宋绍山,想扔都没得仍。
礼物都没有,就不要说具体做过哪些事了。
再往前追溯,在155的时候,宋绍山没事干就去养猪场看望文艺秋,可是文艺秋从来不会主动找宋绍山。
每次找宋绍山,都是有事,要么出门请宋绍山帮忙用马车拉东西,要么请宋绍山帮忙找人、办事,嘴上一口一个“宋大哥”、“宋大哥”的叫着。
被爱的,真的是有恃无恐。
可是,如果人家认识到这些,不再爱你了呢?
就像嘉利娜之于维卡,就像万声之于文艺秋,说离开就真的永远的离开了。
这个时候,会有惋惜吗。
应该会吧,但是电视里没有体现,我只能自己想象了。
第五,是那场打架。
维卡回来看望文艺秋,那时宋绍山已经和文艺秋结婚,宋绍山的自卑导致他有很强的敌视心理,所以不愿意文艺秋与维卡见面,二人才会打架。
下一个镜头,文艺秋从派出所拉着受伤的宋绍山回家,问他,“你把维卡打成什么样子了?
”宋绍山会特别难过,“你怎么不问,我被打成什么样子了?
”文艺秋说,你的样子我看得见。
那个时候,都改革开放了,文文也已经长大了。
我替宋绍山难过。
因为这件事,宋绍山只是表达了自己吧不满,文艺秋扭脸去了朋友家住。
宋绍山怎么求她回家都不回,甚至说,“你一定要我去一个你找不到的地方吗?
”后来,宋绍山哭了,他妥协了,文艺秋回家了。
第六,是转变。
维卡家和文艺秋家隔着黑龙江,彼此用望远镜能够互相看见。
文艺秋每天用望远镜看对面,宋绍山很不高兴,把望远镜扔了,处理了。
文艺秋的枕头,多少年都留着,宝贝着,宋绍山悄悄调查,发现是维卡送给她的。
宋绍山真的愤怒了,可是文艺秋没有妥协,结局是宋绍山妥协了。
后来,宋绍山帮忙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事情,再也不提枕头的事了。
甚至宋绍山临终前,已经是2015年,已经老年痴呆的宋绍山,愣是一个从大连人跑回老家,从某个土地下面,把当时埋的望远镜取出来,还给文艺秋。
做完这件事,他就去世了。
也是这件事,我没绷住,一下子哭了,是哇哇的哭,眼泪止不住,甚至哭声都止不住。
还好一个人。
微博上说,我们都是在看着别人的故事,哭着自己的心事。
我挺奇怪,哭的时候心里特别空,什么也没有想,没有对剧中人的怜悯,我觉得他们活该。
可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心事,每天那么累,哪有心事。
我只是单纯的想哭,好像把之前的眼泪都补上了——日子匆匆忙忙的过着,一天接着一天,好像很紧张,紧张到我不敢有自己的情绪。
笑,没时间笑,哭,更没时间哭。
哭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需要触动情愫,还需要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合,很难同时满足,所以每次难过都选择漠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到后来,都忘了。
不但忘了难过的事,也忘了哭。
所以今天哭的时候才会奇怪,怎么莫名其妙的流了那么多的泪水。
我只是把之前欠自己的,补上罢了。
有一个细节,宋绍山打扫卫生,发现钟表后头是文艺秋和维卡的结婚证。
他没有发脾气,而是算了一下日期,选择在纪念日前几天离开,去了儿子家。
果然,维卡来了中国,和文艺秋一起,逛了一天。
后来,维卡走了,宋绍山又回来,全程没有解释是跟秋生气离开的,儿子哪儿不舒服回来的。
很佩服宋绍山的胸怀。
之前我觉得这是他自卑的表现,后来明白了,不是自卑,这是跟自己和解后的自信。
第七,就是这种自信的来源。
维卡病重,文艺秋执意去苏联看望他,见到了柳芭。
柳芭告诉文艺秋,她之前以为自己丈夫心心念的人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仙女,原来不过是一个中年女子,没有任何特色,语气中满是不屑。
回来后,文艺秋反思自己,开始打扮自己,同时给宋绍山买新衣服,给宋绍山拔白头发。
不曾想,这一细节让宋绍山自信回归。
细节,宋绍山缺乏的,就是细节。
这种细节不是努力想才能发现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细节,是切切实实能感受到的细节。
也正是这件事之后,宋绍山对维卡的态度180°大转变。
其实想想,很好理解,男人为女人付出了那么多,从最开始想要的是女人接受,到后来,希望能有一些反馈。
而其实,他们要的不多,一点点就够了。
屏幕外头的我想笑,但是心酸的笑不出来。
写了不少了,说说结局吧。
宋绍山去世了,第二年,文艺秋也病重,神通广大的万声帮她联系到了在德国的维卡,二人得以视频聊天:维卡说,秋,在这半个世纪的故事里,历史伤害过我们,但是,我们也伤害过别人。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是多少人,多少家庭一辈子的酸甜苦辣。
豆瓣上有句话说的不错,文艺秋把爱情给了维卡,把友情给了万声,把亲情给了宋绍山。
可是,她随意送出的感情,是他们最宝贵的。
不论是万声的青春,还是嘉利娜的十年,都浪费在了日后不相干的人身上,也许不值得,但是我相信,如果历史重新再来一次,他们还会这样选择。
《爱情的边疆》,即使发生在祖国边疆的爱情故事,又是人类爱情伟大的极限,到达了爱情所能承受的边疆。
爱过,就没什么后悔的。
故事到了最后,孩子们都结婚生子,日子很平淡。
那个大变革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这一代,很难再遇到父辈他们那时的社会变化,也很难遇到他们那时那种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的边疆了吧。
套一句结局的旁白:隔着一眼就能望到边的黑龙江,他们等了将近30年。
有多少人能扛得住这么多年的牵挂,有多少人能把感情埋藏这么多,又有多少人有胆子在30年后,再脸对脸,眼对眼?
终究结束了。
导演说,他要借这个片子,让现在年轻的人们相信爱情。
对,就是让我这种人相信爱情。
看完了,我相信爱情,只不过对自己的爱情,有点不敢相信了。
这个故事值得但看第二遍,但是我实在没有勇气再重头代入一次了。
毕业了,时间和在校园里的时间不一样了,心境也不一样了。
与其说长大了,不如说更加脆弱敏感经不起挫折了,只想要小心翼翼的美好。
随意,欢迎推荐一些好看的美好的电视剧。
很有趣的一个细节,宋绍山去世后,文艺秋面无表情,直到看到那个望远镜才哭了。
镜头直接第二年,二人视频,视频前,文艺秋小心翼翼的涂红嘴唇,维卡整理头发。。。。。。
必须要说万声太可爱了,哈哈哈,王雷你好过分,你怎么演的这么可爱?
听说是跨国虐恋,寻思看看吧。
但是我看到前半部分(155电台戏份)的时候,发现这明明就是情景喜剧嘛!
李乃文和王雷他俩凑一块儿,简直要笑死我,哈哈哈。
快别喜欢文艺秋了,你俩才是欢喜冤家好不好?
哈哈~都怪万声过分可爱。
不过维卡和文艺秋的糖也太少了,这少到根本支撑不住他俩好几十集的虐恋呀,有点儿少。
(悄悄说一句,维卡有点儿帅哟。
)这剧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主,只有女主,剧情都是靠女主线推动。
不过有一点,就是没有提文艺秋爸妈呀,就出现过一回,也没讲他们家里情况,这个感觉有点。。。
殷桃好好看有想过文艺秋和维卡的颜值摆在这儿,他俩的女儿得多好看呐。。。
不过这个剧的景是真好看呐,好多次都忍不住停下来截屏。
服道化呀都挺不错的。
感觉时间跨度挺大的,但是有些刻画就有点儿不细腻了,很多都没交代,这是准备要靠脑补?
啊,女主是真幸运呐,碰到三个这么好的男人,遇到一个就好幸运了,她的命一点都不苦。
啊,被万声喜欢的人得多幸福啊~好多差评都说女主作,但我觉得还好吧,也就作她自己了。
每次有别人差点因为她受到牵连的时候,她都有站出来承担自己的错误,没有丧心病狂到默不作声。
哈哈~女主挺倔的。
两次妥协,都挺唏嘘的,连场景都相似。
她撕维卡画像的时候是她第一次放下,和万声一墙之隔的坐着。
第二次,和老宋隔墙对话。
她其实之前有无数的机会可以过得很好,可她没有,如果她真的那么做了,她也不会最初和维卡开始恋情。
但她没有挺过黎明前的黑暗,和维卡再也不可能了。
唉~不过这种苦恋大家看看就好了,千万不要模仿,也不支持,毕竟各中苦楚还是要自己尝的。
看完这剧,从头到尾最喜欢的还是万声。
原本看这个剧也是跟着家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但其实电视剧一旦看了些,只要不是太渣的都会想看下去。
本来觉得万声和文艺秋就是这个故事的感情主线了,(可能是自己内心本来偏袒万声吧😄)但没想到主线其实是一个女主从年轻到年老的三个感情线,也是爱情的不同样子吧。
首先是对于文艺求的爱情吧。
文艺秋和维卡,是真的存在爱情的,而且这种爱太深也太执着。
看到最后其实我也能理解他们的这种执着,本来好好的生活,领了结婚证,看似就要一同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却面临着因为国家关系而不得不分离。
但是两个人却没有因此放弃,这种爱在经历了十几年、几十年后其实也就成了一种心魔吧,因为得不到,所以总是念念不忘。
然后是文艺秋的友情、万声的爱情。
文艺秋和万声从大学毕业然后就一直一起工作,中途各种换地方也同样在一起。
万声对她的爱不少,从来都是无条件选择站在她身边,甘愿替她受罚,所以我内心是真的希望他们俩能够在一起。
当得知他们快要结婚的时候,天知道我多高兴。
但我也知道这大概是结不成了。
因为有维卡这个永远的心魔。
不出所料,的确是没结成,万声也因此终于下定决心放手,给彼此一个自由。
那么当万声走了之后文艺秋其实真的过了一段很自由的日子,在她和维卡终于在望远镜里看到了对方的时候他们内心本来已经快熄灭了的火又瞬间点燃了。
他们甚至十分英勇地横渡了整个黑龙江。
那么这样的后果就是带来了混血女儿。
可以文艺秋想象后面的日子会因为这个混血女儿有多么不好过,但她依旧决然地将女儿生下来。
那么这时候,第三个感情线就出现了。
宋绍山。
他的爱太深沉了。
其实我觉得在一开始跟万声的“斗争”里,他自知自己无法取胜,所以选择默默地看着,默默地远离。
但万声走了,文艺秋也决定和维卡不往来了,又恰巧文艺秋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他站出来了,为了自己的小私心,私心希望会有点结果。
那最后也的确是有了。
在他不断的努力下,文艺秋也终于(好像)对维卡看开了,跟他说不介意我们娘俩以后就一起搭个伙吧。
这个从一开始讨厌宋绍山到最后愿意与他搭个伙的女人内心应该是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迫于生活、迫于国家,她最终还是屈服了。
从头到尾这个剧对“爱情价更高”都贯彻得很到位,在文艺秋的两次屈服中,维卡这个心魔一直存在,所以她也总是因为这个心魔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她的两段关系。
直到全剧终的时候我依旧是不喜欢这个女主的性格,她除了在对维卡的事上执着又果敢之外,在其他事情她永远是懦弱,总是还害的一堆人来帮她这帮她那。
而她的执着其实毁掉了很多东西,很多原本能够朝着美好发展的东西。
但她却似无所谓,到最后七老八十躺病床了都还念念不忘着那个维卡。
但我其实也能理解她这种执着。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又或许是她真的真的太爱对方。
宋绍山有句话说的挺好“谁还能够在几十年后和自己喜欢的人脸对脸、眼对眼”。
所以或许他们是真的互相深爱。
到最后都只是想看一眼对方,即便远远望着也好。
只要确保对方依旧生活的好、身体健康就好。
爱情的三个样子——爱得热烈;为爱放手;默默守护。
的确是爱情史诗巨作。
文艺秋、宋绍山、维卡、维卡老婆是疯子。
一碰到爱情,这群人就像是失了智一样。
这些人为爱情作的斗争为的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拒绝生活,甚至他们在斗争的敌人都是虚无缥缈的。
看着让人觉得他们生活里除了爱情什么都没有,完全不像一个正常人,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难道所谓爱情就是这种一团乱麻乌七八糟的模样吗?
我不觉得感动,只觉得恶心。
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看待问题的观点真是截然不同。
那些推崇这种爱情的人们,大概源于几点,一是这二人自带主角光环,二是帅气洋气漂亮,三是自己的情感平凡人才普通,却向往传奇唯美爱情。
所以这剧成为一剂迷情之药,让一些人可以重温一次青春期幻想。
可梦终究会醒,放在现实批判的角度来看,剧中人这辈子除了那点子事以外,只剩下偏执,自私,冷漠,甚至不惜犯法,不顾人情底线。
实不可取。
在社会中,人们最多只能做自己的主角,绝大部分时候是别人的配角,不能想干嘛就干嘛,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其他主角(别的人)的互动的结果。
在现实中如果像剧中人那么任性的活着,很有可能会落得众叛亲离,生活潦倒,精神混乱,虚度一声。
整体都不错的一部剧,无论是故事、角色,还是场景、配乐,都看出来花了不少心思。
故事里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为爱执着的文艺秋和维卡。
听过很多版本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个版本格外的让人悲伤。
看完了剧,就一直在哼着这首歌。
跟着剧感受了那个时代的爱情,再听听那个时代的歌曲,一部好剧,一首好歌总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一些事情。
或大或小的事情。
该剧讲了女主为了追求一个没有结果的男人,把身边追求她的男人全部拿来当她的垫脚石,垫到死为止,看似想要证明爱情可以冲破一切,其实本就虚无,谈何冲破一说,压根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你可以慢慢过渡嘛,像《请你原谅我》中的徐天,你再怎么折腾,最后还不是娶了一个脚踏实地跟着他过日子的女人。
而该剧不肯过渡,主线清晰明了,女主和遥远国度的男人之间产生的爱情可以把整个黑龙江填满。
为了女主心中如玛丽苏般的爱情,女的开始瞎折腾,开始让万声当垫脚石。
幸好,作者良心发现,让万声半路撤出这场没意义的比赛之中。
再说,现实中哪个女的受得了如万声这类男人的穷追不舍,还不求回报。
虽说艺术创作讲的是夸张和冲突,但如果不基于实际出发,未免也太华而不实了吧!
麻烦请你去写悬疑类的东西吧!
万声放弃,又上来一个一根筋的宋,把锅接了,还陪伴女主和她和别人的女儿到死。
死了之后,女主这才恍然大悟,天呐,他才是为了我不计一切的男人。
我怎么能这么无耻,竟然没早一点感知到。
你感知个屁,作者让你一直去爱河那边的维卡,你哪有时间去关心身边真正对你好的男人。
然后,女主因丈夫去世深陷内疚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万声又出现了,不能看着女主这么沉沦下去,一定要让她从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走出来,就去了河那边找维卡,找到之后,女主和维卡的行为又一次紧扣了主题,两个人含情脉脉,有后悔,有难过,有遗憾,感情复杂之极能填满黑龙江,但两个人还是不能走在一起。
那按照作者这样的写法,是不是该万声这个备胎了去陪伴女主了?
这都啥年代了,这种无脑剧情也太作了吧!
我看了十几集,果断弃剧,搜了结尾。
不过那主任几场戏都还可以,惟妙惟肖。
有人会问,女主爱过万声吗?
那肯定没有,女主爱的是她自己而已,他们两个确实渡过一段难忘而美好的日子,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往往所做出来的牺牲都是假的,完全不会发自内心。
看女主花样作死
演员演技在线,女主人设要命,作天作地周围人跟着她受罪,为了爱情六亲不认,自私又可悲
2019暑期陪父母看完。
那么大岁数的人去演小姑娘,感觉该换个演员,不好看。
2023.12 跟妈妈一起看的。很美,很虐,很浪漫… 全是演技派。本来因为太虐差点想弃,很多内容有点不真实,但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很真诚。画面很美,维卡的笑容很美,秋很美…
高满堂也不是每部戏的剧本都好,看不下去,弃剧!
看了一下。感觉挺不错的。这电视剧质量还是在的。
看到殷桃自己做竹筏想过江去找维卡那里我是真的惊到了,比之前她大着肚子在雪地里爬过结冰的江面去俄罗斯又爬回来更震惊……这个剧的感觉就是,一直在理想和现实间跳来跳去,身体被生活婚姻户口死死压着,思想却总是透着愚公移山的浪漫,而且永远死心不息,永远不合时宜地俯视着身体。
莫名觉得这种上个世纪的爱情比现在的啥啥偶像剧靠谱多了
全方位雪地实景拍摄确实是难得一见,而演员们的身体力行也着实值得点赞。剧情方面,全剧最精彩的篇幅当属“一五五电台”那部分。后半部分时间跨度太快,让人应接不暇。全剧唯一的缺点就是它的价值观,如果仅仅为了“爱情”,那未免太庸俗肤浅和一厢情愿了!为了自己爱情而理所应当地利用其他人的包容与付出,那这种爱情未免也太自私了!PS:王雷的演技是真的赞!从“孙少安”到“万声”,从陕西到上海,真是毫无违和感👍!
电视剧还不错,就是万声同学太讨厌了。
看过
演员好!
因为李乃文的老宋我想多打两颗星。
剧情太扯,编剧零分,两分给不错的演员。在中苏敌对的那个年代,女主在边境小镇到处找人买望远镜,修收音机,拜师学扎木筏,还来回偷渡………这女主是克格勃毕业的?还是爱情神功护体了?
爱情里最该讲究的是精神的 “门当户对”,里面最喜欢的是万声,活的通透。在华敏追求他的时候,他告知他的心已经满了;在老文答应嫁给他时,他选择了离开。爱情最好的样子应该是彼此相爱吧,如果只是感动和委屈求全那样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不公平的。当然如果两个人都接受现实的爱情观就另当别论了。
演技派就是40演18毫无违和感,东北人演上海人讲话也有上海口音。第一集,先大方给个四星⭐继续观望。剧情渐进尾声,听说维秋前期感情戏被卫视剪掉,难怪看不懂文艺秋对维卡执着到执拗。anyway我妈抱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儿~最后补一句自己的浅见:对秋来说,万是友情,宋是亲情,维是爱情
三观有严重问题,简直恶心反胃变态到极致
高满堂写的剧本果然好看,爱情写的很纯粹,很细腻,演员们也非常加分,王雷和殷桃都是我超级喜欢的演员,真正具有演技的实力。俄国维卡的扮演者也好帅啊~那个年代能跟外国人谈恋爱是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吧。
有点太狗血了,因为那种背景下这样的剧情基本是天方夜谭吧。光看爱情本身也是有感动,这份伟大也是要靠别人成全。另外文文的配音好怪哦,超级不贴脸不说还是巨夸张的东北味,搞得我有点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