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跑到万达CBD买票去看,据说这是最后一部麦兜大电影。
感动,唏嘘,中间无数次觉得真正好笑,但笑得真苦涩呀。
那个骗子大M音乐经纪人的冷笑话幽默方式,跟我好像呀,所以大M每次无聊冷笑话,我都哈哈大笑~~好冷原来,这是一部借着麦兜旗号,以校长为主角,用音乐来承载和纪录人生最纯美与最心碎时刻的电影。
麦兜两位主创这是得多热爱音乐,才能想出这个故事来呀。
整个故事,风格凸显,完整,应该是音乐歌曲最多的麦兜大电影了吧。
歌词整体水准出奇的高,台词也是有趣。
很少看到一部动画电影,如此频繁地让伤感和喜悦互相交叉在一起。
故事从春天花花演唱团组建开始,故事让人进入状态,最后校长那一笔,让人飚泪。
生存,如何生存下去,还要保持着心里对这个万恶世界一份纯真的爱,麦兜妈妈已经做不到了,只剩下麦兜和他的一票同学,当然,还有校长。
童声合唱,几乎每一首都击中了我的心。
成年后的麦兜那段独白,让我想起了那个经典的MV——Krumi。
这电影深深的打动我,因为你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曾经的麦兜——没有腰,屁股很大,有点笨,但狠狠地爱着这个世界和老妈。
如果这真的是麦兜大电影最后一部,我觉得不错。
因为,成年麦兜的故事,无论怎么编,我可能也笑不出了。
片中唯一一首词曲都是原创的一首插曲《失恋的地瓜》,歌词贴合看完电影的心情,或许,地瓜就是你我心中的麦兜:- 我看着地瓜从山坡上滚下,地瓜也看着我。
- 我看着过去从脑海里滑下,过去也看着我。
- 我看着我们的肩越来越远,肩膀也不说话。
- 我看着笑容从山那边落下,明天会升起吗。
一点就通,一点半不通呀~
[定基调]在我看过的所有麦兜中,这部是最好的。
[声音]沙沙的,低沉点,有爱心,没自信来八一下麦兜的配音者,张正中小朋友好了,via百度知道张正中,普通香港人,年仅5岁,现在香港一家普通幼儿园读书。
因给电影《麦兜响当当》的主角麦兜配音而名噪一时。
作为出品方之一,香港博善广识有限公司全程负责“麦兜”寻找之旅。
剧组花了两年时间,在香港各家幼儿园逐间逐间地找,“导演对麦兜声音的要求,要沙沙的、低沉点、有爱心、没自信;但又不能太低沉,要听起来很小,给人温馨的感觉。
”几经对比,他们把小孩年龄范围定在四五岁左右。
最终,在妈妈陪伴下带来的张正中最获大家认可,“真是一个长得挺可爱的小朋友。
特别打动大家的一点,他和妈妈说话时,声音更温柔,这点很难得。
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普通话说得不错,又没有北方口音,和粤语版麦兜的配音很相似”。
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其他配音演员为影片宣传配合媒体的时候,“麦兜”的配音拒绝接受任何采访,甚至不愿意哪怕戴着墨镜出现在公众面前片方对麦兜的苦苦找寻是值得的。
当麦兜的破锣嗓子在华仔音乐会上唱着“风吹柳絮,茫茫难聚”,许多硬邦邦的大人大会想要急便便。
[中心思想]九年一贯制的‘素质教育’让人对概括中心思想非常熟稔而麦兜系列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是:(两行的横线)通过描绘香港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刻画了麦兜,麦太,校长等善良而努力生活的香港人品质,树立一种柔软的生活态度。
“是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啦,善良的人是傻瓜笨蛋,温柔的人是软弱可欺,执着的人是幼稚可笑,命运总是在欺负这样的人”(via兰凯茵)但,这样的人却让人心底柔软,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一个麦兜。
时不时的,它会出现,给你唱一首能让你产生急便便的感觉的,医生称之为“感动”的歌[歌声]电影音乐真心赞,求下载!
是在电影院的早场的看的麦兜当当伴我心,前排被妈妈按着两个两三岁的孩子。
电影结束的时候,孩子已经安然睡去,妈妈悄悄抹着眼泪。
这是部给成年人看的童话。
麦兜之前的系列我并没有看过,还以为这是给小孩子看的电影,实在幼稚。
后来朋友硬拉着我进了影院,然后我就哭的人模鬼样的出来了.........《麦兜当当伴我心》的情节我就不重复了,就如我的题目一样,我们这批刚刚大学或者已经上了两年大学的孩子不是孩子、大人又不像大人的人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当电影院的那批家长们被那句““这个世界有时候硬邦邦的,有时候软塌塌的。
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总唱着一首歌,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 的话催的泪腺直飙的时候,我也跟着默默流泪。
我虽然还是被家长保护的孩子,但我也感到这个世界的变换无常,有时给你的水里加一块冰糖,让它有滋有味;有时往你的水里丢一把沙,把它弄得浑浊不清。
我们期待着明天的模样,期待着明天的味道,总是失望,又不甘心的继续期盼着。
我们的心是最坚硬的地方,能与这个世界上一切硬邦邦的东西对抗;我们的心也是最柔软的地方,能够包容一切,能够怀揣一切,保藏一辈子,无论是多么渺小的情感或是理想。
当电影院的小孩子们被那首《车车车车》弄得笑声不断的时候,我却和很多大人一样,哭的更加厉害了。
孩子们现在无法体会到这时的他们是有多么幸福,大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孩时的笑声是什么样子的。
而我呢,我还记得我小时后的快乐时光,也还能体会到现在孩子们的开心快乐。
但我又同时能体会到大人们的忧伤与感叹。
大人们的梦想就像校长一样,怀揣了很久,隐藏了很久,几乎就要淹没在这钢筋水泥土里了。
孩子们的梦想才刚刚发芽,他们想让大海把这硬邦邦的城市淹没,大人们又何尝不想呢,可是这些就是他们一手建起来的,孩子们的梦想似乎被大人们牵着走的。
我庆幸我还记得我孩时的梦想,我更庆幸我还来得及去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未来,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不要诚服与逆境,像春田花花的同学们一样,努力的冲破逆境一样吧!
已经放弃梦想的大人们,你们应该像校长一样,把梦想坚持下去,谁说梦想有期限?
谁说梦想之属于年轻人呢?
还有,放手让你们的孩子去追寻自己的梦吧......
港片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哪怕是动画片,都能让人感觉到生活是不易的。
小朋友看这部动画,其实真的没什么意思,还是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吧!
里面的歌曲都太牛逼了。
不是很搞笑,就是很煽情,甚至让我一度有当时看《老男孩》和听里面歌曲时的感觉。
就像里面的台词说的,我有点想哭。
这部麦兜讲了什么呢?
讲了一群所谓的“屌丝”,但是,他们也有生活的权利,他们不是在浪费空气。
难道因为能力不够,就连生存和快乐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真不知道世界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还有就是那个可敬的老校长,真怀疑现在到底还有没有这样的老师。
他人很好,很善良,不计较。
他这一生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名利,但是我相信他是快乐的。
就像他一直说的,大不了回老家。
麦兜就是这么一头牛逼的小猪,这就是小人物的感受。
哪怕是欢笑也好像是辛酸的,带泪的。
还记得那时进电影院,是陪一个还算小的表妹看的,看的出来,她应该挺喜欢麦兜。
然而到后来,表妹依然看的有滋有味,有时候还会跟着唱起来。
而我…一直在偷偷摸眼泪。
什么呀,要不是表妹还在旁边呢。
说不定我就嚎啕大哭起来了,那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也许,并不单纯只是给儿童看的一部电影。
令我印象深的有很多人物。
校长 华仔 麦兜 麦太 陈老师 还有那个什么所谓金牌经纪人。
其实我主要想聊聊校长。
无疑,校长是让我哭的最多的人物。
他有着自己简单执着而又坚定不移的梦想,他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可是,结果却是失败。
他教的一个个学生,长大后也个个成了混混,哪里还有当初那般美好的梦想?
还记得校长那句话“你们都很乖,是校长没用。
”校长明明付出了很多啊,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真是校长没用吗?
不是的。
校长还说“音乐,就是小朋友的歌声,是上天给人间一朵朵初开的鲜花。
”我想说单纯可爱的童声真的能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把那些深埋的心里的感动唤醒。
那小小的所谓不知名的感动在心里窜来窜去,不知不觉眼泪就下来了。
在最后,那个已经头发花白的校长,听着孩子们童真的歌声,又想起自己一个一个的学生。
回到那个问题,校长真的失败了,是没用的吗?
听听这些美好的歌声你就知道了。
在最后我哭的溃不成军,有谁能真正的像校长一样,一直坚守自己的梦想不动摇呢?
校长,无疑是伟大的。
最后,很喜欢结尾这句话-- “这是个七彩的世界,这是个晦暗的世界,这是个轻松的世界,这是个硬实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到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肠里,总有首歌窜来窜去,窜来窜去窜来窜去……让硬梆梆的,不至硬进心肠,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
”
因为是动画,所以一开始就做好了会看见很多小朋友的心理准备。
后座的娃子一直在踢我的靠椅,星期二,人不多。
放映厅两个年龄层的人坐在一起,一些笑点碰不到一起。
人设大概是两个人在做吧,没有深入去了解,只是看画面觉得这样。
帧稍少了。
人设本来想说,新角色都很崩的。
看到后面也觉得忽然可爱了。
麦兜的声音还是那么傻傻的,越到后段越是泪点,儿歌很欢乐,听了却想哭。
身边的孩子一直在笑。
他们笑因为笑他们傻。
那些荧幕里的大人们。
各种各样的傻。
我只是觉得中枪无数,疼得想哭。
笑声越多,越想哭。
谁没有过梦想,谁不曾尝试过坚持。
回头看的时候,却发现早已偏离了原先那条路,如此远。
忽然就想热血一回,可还没等热血,就先泼了自己冷水。
如同影片最后那句孩子声线的故作感慨。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虽然我一点也不想它就是这样的。
可为什么我自己也成了这样的?
片子里说。
你可以有梦想,但梦想,是不保证全都实现的。
好吧。
大概。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末段希望再来点笑料,能让我笑的笑料。
可惜最后还是没有。
看到校长在扫地,我就知道肯定不会出笑点。
灯亮的时候,捂着眼睛。
不想被旁边的孩子看到有眼泪。
他们蹦蹦跳跳的离开影厅。
还是孩子。
真好。
有一回坐香港的东铁线从九龙塘回太和,看着沿途的片片绿荫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回到了上个世纪的香港;好像只要盯着窗外的景色够久,准能发现把头发吹得蓬蓬穿着像是旧时钟楚红的少女。
香港走得很快,但这几年依旧赶不上大陆的节奏;曾经被港人颐指甚至微微鄙视的大陆人,如今纷纷在香港购置豪宅站上山头霸山为王,这想必让许多老港心里不是滋味。
因为心里明白那些在港购置豪宅的人多为投机腐败分子,于是看到港人的醋意竟产生一种独特的共鸣。
或许这便是屌丝的人生,只能活得像一个糖炒栗子,任由掌铲者左右翻炒,不得不让自己变得更坚硬。
谢立文念旧,也不善交谈,只好在笔下构建一座童年城堡,企图对抗时间,留住旧日美好。
“麦兜麦唛”系列的书籍和电影,是一座永远不会消失的乐园,也是一段永远不会老去的童话。
它属于新生的小孩,也属于旧时经历美好故事的成年人。
幸得谢立文的天真秉性,才能将笔下的各个角色都绘制得惟妙惟肖:小猪麦兜麦唛、河马阿may、还有乌龟阿辉、鸭子菇时和小猫得巴。
它们常常很百变,在有些故事里是小动物,有一些故事里又是一堆一直长不大的幼儿园小朋友。
阿辉在电影《麦兜和菠萝油王子》里饰演一个披萨,最后因为麦兜饿了,他便把自己切下一块,给麦兜充饥。
看到令人好笑又心碎。
文化的交汇、冲突和融合一直是麦兜系列电影的主题核心,也是香港文化“人情味”的体现。
先说冲突部分:比起上一部《麦兜响当当》里凸显出来对于大陆市场的刻意谄媚讨好,这一部电影里,作者可谓是来了一次大翻盘;在电影中塑造的大陆人被放大无知、贪婪、急躁甚至丑陋的形象。
这样的人设或许不太客观,但恰好又体现了谢立文的傲娇心态——若不是大陆人“为非作歹”,香港也不会从旧时的“人情味”变成现时的“人钱味”。
这种映射在电影中多处体现,比如春田花花合唱团扩招后的阵容,多了两个看起来很丑且不是动物外形的小孩,显得与麦兜的一班老友格格不入,甚是刺眼。
但所有的融合都是从冲突开始的,广东这一个省份,拥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而香港文化,正是由广东岭南文化里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交汇起源,再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形成今日局面。
若要说到电影中交汇和融合的部分,幼儿园校长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如果说麦兜系列电影的前面四部,是讲述麦兜的故事;那么这一集《麦兜当当伴我心》,主角当之无愧是那个祖籍顺德的幼儿园校长(国语版中他是山东籍)。
从第一集中兼职“木有鱼丸 木有粗面”的小饭馆老板、第二集客串医生到这一集中的音乐启蒙家,他的每一次登场都让人眼前一亮。
他是老一辈的化身,纵使古旧过时又好笑,却给予人极大的安全感和归属认知;仿佛是儿时幻想中的避风港,纵使外面风大雨大,有了他我们便足以心安。
当然,香港文化中的无厘头和笑点低是众所皆知;这部戏几乎依旧是没有剧情可言,甚至可以说剧情是无厘头的。
在原著《尿水遥遥》里,阿may与人分享橙和心事,一粒橙一个心事,最后心事都还未讲完橙却分完了;在《宁静声音》里,麦唛的校服在冬天的课间操后总是会和同学的校服弄错,所以有时候她出门的时候明明穿的是加大码,回家后却变成了迷你码。
当然,除了奇怪的笑点,平凡却真实仍旧是它的最大卖点:麦唛与家人去茶楼饮早茶;麦兜用童子手帮妈妈抽六合彩;麦兜和妈妈一起去买墓地以及电影中Miss chen的超短期恋爱......这一切生活中的真切,像《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悄悄透露着一丝真实生活中不易察觉的感动。
麦兜也在与时俱进,旧时的茶楼消失了,除了7仔,周街都是房产租售信息;搭乘东铁线便可直达罗湖,所以合唱团的第一次亮相都还得益于大陆房产商——看,这便是香港普通市民的纠结心理,一方面他们憎恶大陆人炒高了香港的地价,一方面又不得不依存大陆人创造房地产经济来刺激持久低迷的国际市场;这是一个走不出去的死结,让香港这个城市在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谢立文怀念旧时香港点滴,正如我怀念旧时香港的头发蓬蓬:那个时候的张艾嘉在《最佳拍档》中演一个女强人,趾高气扬且不肯服输,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她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然而再傲气也敌不过时间,她终究还是老了,沉静下来,在观音山里化作无痕白云。
正如当时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哪想到有一天要靠大陆投资人来合拍维持?
时间,终究是人世间的最大杀手。
但愿身为糖炒栗子的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只被咬掉了坚硬的外壳,而那颗善良、酥软又饱满的心永远不会被吃掉。
很少能有电影能让人哭得呜咽,《麦兜当当伴我心》是其中之一。
在物欲横流的天朝,有理想绝对是件奢侈的事情。
老校长一生的梦想是成为音乐家站在舞台上燃烧自己的艺术生命,但现实把它折磨成了一个逐渐秃顶的老人。
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创办的幼儿园,在其中上学的小朋友们,每一个都是老校长的化身。
他们单纯、可爱、天真,他们的歌声穿透了世俗,直达人心。
但这美妙的歌声最终还是变成了骗子手中赚钱的筹码,金钱在蹂躏艺术。
看完这部不同以往的“麦兜系列”动画,在荒诞和心酸后,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忧愁。
我想到了身边的阿哲、阿翰和代表我自己的阿南。
阿哲想组建个乐队出专辑,阿翰想成为导演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阿南则一心想出版自己撰写的书籍成为作家……这些梦想在无数人眼里是天方夜谭,或干脆是当笑话讲都没人听的废话。
在工作、赚钱的生活中,屌丝们最终都变成了只想当高帅富的“无能者”。
梦想最终会化为小轿车、大胸脯和复式房,老校长一代一代培养出的学生们,只有一个意外的成为了音乐家。
其余的不是在当小混混,就是在当服务员、收银员或在街边卖小吃,校长卖糖炒栗子、当苦力、去当看门人,只为了那他最后才知道的意外。
可敬的是校长从不后悔,他心中总会存留着一众小朋友们天籁般的嗓音和投入歌唱时的快乐。
这快乐就像那对结婚的丑男女,两个人不被家属和朋友看好,但一直在爱的路上牵着手。
他们不需要任何人认可,两个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麦兜儿们同样如此,他们将来也会是社会底层的“渣滓”,但他们每到想便便的感动时刻,还是会放声高歌,重新回到奶气的儿时,他们会看到老校长面带笑容的穿着破了洞的背心儿指挥着他们。
愿上天保佑麦兜儿、老校长、阿哲、阿翰和阿南,即便一切理想最后灰飞烟灭,但心中总会留有一个天地,独属于那永远不会松口的硬邦邦的油栗。
2012年7月18日
良心作品。
剧中主角不是我们通常定义的伟大的人,完美的榜样,而是普普通通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也有恶心的时候,也有恶搞的时候,平平凡凡的人生,像多数人一样,但是这样才显得贴近生活,贴近真实。
校长说:“音乐,尤其是小朋友的歌声,是天使洒向人间的一朵朵鲜花,听完了,真的有这种感觉”。
觉得校长好伟大,生活好无奈。
配上好听的音乐,让人感触更深。
在我们小的时候,大人们嫌某个孩子笨,都会说:你怎么蠢得跟猪一样。
于是,在我看麦兜的时候,我老是有个问题:为什么主角会是一只猪,而这只猪其实是一个小孩。
为什么春田花花动物园的小孩都是小动物,除了他们的家长之外,这个城市的其他人都是和人长的一样。
我不知道有没有其它人像我这样思考过这个问题。
后来我想,这是原作者刻意的一种间隔。
香港仍然是那个香港,它一如此刻的香港一般,原景重现。
只是春田花花搁放着一个成年人心里无法抛弃的情怀。
他改变不了香港,只好凭空造出一个如猪一般的孩子,以及一群动物一般的小孩。
这个猪一样孩子,一直以来都很笨,笨的果然和猪一样。
除了比一般的猪可爱和干净,他没有什么闪光点。
直到这最后一集,他的优点终于呈现了:他的口条与众不同,唱起歌来,花溅泪,鸟惊心。
他的妈妈麦太太咆哮着说:不就是去卖口条吗?
(声明一下,我看的是粤语版)然后她听到了这个口条唱的歌,“小杜鹃,小杜鹃,我们请你唱个歌 ”她拜倒了。
在此前讨好大陆的那篇中国功夫里,矢志不渝培养儿子的麦太太,居然没有想到,猪唱起歌来也是这么好听。
在卡农的歌声里,他轻轻柔柔唱: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
梅菜扣肉,一道好吃的粤菜,只有吃过的人,才懂得那份你侬我侬。
这句词太妙,原来因为缺肉吃,才有了那首让人心肝忧伤的卡农吗?
“春风亲吻我像蛋蛋蛋蛋挞,点点春雨降像葡葡葡提子,小青蛙敦敦像炖炖炖炖蛋”,以及仲有最靓滴猪腩肉。
在猪一样的孩子眼里,好吃的就是全世界的理想。
任何感官都可以用食物来描述。
春风像蛋挞,春雨像提子,青蛙是炖蛋,冬天是南瓜。
当他们唱出这样高低起伏的童声时,画面里的人眼泪汪汪,那眼泪也似乎流进了你的心里。
在看这样的影片时,你的内心有一种撕扯。
某一方面的你沉浸其中,悲伤不能自抑。
另一方面的你看到那高楼大厦,理智又立马跳脱出来,噢,扫瑞,这仍然是现实世界。
都市里的童话,没有抽离出那些谎言、虚伪、尔虞我诈、骗局、失望。
小孩子们懂,股市跌了一万点,所以要从大房子搬出来,新房子的卧室还不如原来的一间厕所大,然而也还是比麦兜的家大的多。
小孩子们懂,幼儿园欠债,所以他们要买口条帮校长。
他们唱的很卖力,比任何走场表演的人都卖力。
可是,有谁能真正哭得出来呢?
后座的小孩一直蹦蹦跳跳开心的看着,他的父母没有出声。
我想,他们知道,这不是拍给小孩看的。
这里没有英雄,没有变身,没有魔法,没有奇迹。
幼儿园倒闭,校长回老家当学校清洁工。
小猪小龟小喵都长大了,除了长的不如小时候可爱,其它的还是那样没出息。
从小,别人是精英子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名校。
他们的父母是混日子的成年人,只能送他们到混日子的学校,跟着一个缺心眼的校长以及满头方便面的老师。
别人的励志歌曲是健康养身好孩子,要吃香蕉记得剪指甲。
他们的文教歌曲是车车车车车冲向你老豆(爸爸)。
别人的暑假是马尔代夫毛里求斯,他们的暑假是坐公共BUS就可以到的游乐园。
别人的厕所有分各种各样的站着的做着的按摩的,他们只懂得厕所就是拉屎的地方。
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看到的是大人的各种笑料百出、捉襟见肘,他们对人生也没有什么理想,一碗公仔面,放一点鱼丸。
能想到的最好美梦,也不过是有人请吃龙虾,还有马尔代夫不用飞机就能到。
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会发现这香港的林立森林里,他们从来就是最不起眼的一群人吗?
他们会懂得,天差地别,只在咫尺之间吗?
他们会恨,怎么生在这样的家庭,在那样的幼儿园长大吗?
没有长大。
因为谁说他们真的比大人蠢。
有很多人说,导演要拍的是一种港式情怀。
不可否认,它的细节全都扎根于港式生活当中。
然而,港式情怀何以能让那么多听不懂粤语的人为此伤怀感动?
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喜剧。
直到这最后一集,我才明白:喜剧与悲剧,不过是一念之间。
所谓的悲剧是,活到一定年纪,你看到那云泥天堑,别人的脑瓜比计算机还精明,自己的脑瓜始终就是猪一样。
所谓的悲哀是,活到一定年纪,梦想什么的远不如一块最靓的猪腩肉实在,你始终没机会翻盘。
但是转念一想,做只猪有什么不好。
吃饱喝足,全家不饿死。
再没用,总还是买得起隔壁的菠萝包和鱼丸面。
牙好胃口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不担心股市下跌身价缩水,也不担心港府换届影响家业。
这未尝不是一场喜剧。
年少总还是好的,因为至死不肯相信,就真的没有出头日了。
等到长大才知道,人与人果然是有分别的。
只当是那时,好好安身立命,笑哈哈吃饱喝足过一生。
日本人的宫崎骏里也有情怀,但是总归离不开英雄。
然而谢立文的港式情怀里没有英雄、没有happy ending、没有拯救、没有逆转大翻盘,有的只是脚踏实地、不相信眼泪的香港。
每次我做港铁到香港,一眼望去,谁是大陆人谁是港人,立马即可分辨。
不管衣着光鲜还是普通,安静淡然小声说话不东张西望的一定是HK人。
浮躁高声又目光犹疑漂浮的多半是大陆人。
那些普通人的普通孩子长大了,不管在餐馆端盘子,还是在小区当保安。
他们都不怒不怨。
这才是港式人生。
我听过两个关于香港人的故事。
一个是朋友的亲戚,早年移民去香港,一直在住宅楼里做物业人员。
他喜欢摄影,有闲钱就去买一部心仪的相机。
他的亲戚都在大陆,可是他就是不愿意搬回来,宁愿在香港做一个物业保安。
一个是朋友的朋友,她的男朋友是香港人,她也算有故事的女人,在丽江开过店又出过国,历经半生,搬到深圳郊区吃素礼佛。
男朋友比她小,在香港餐馆里做工,每天早晚从罗湖关口过关上班下班。
如果是我们,恐怕会问,物业保安有什么好做的,餐馆打工辞工了就罢。
然而这就是不悲不喜的人生,坦然接受,过好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要说为什么很多香港人瞧不上大陆人,还编出蝗虫歌,说大陆人跟蝗虫一样抢奶粉抢药品抢日用品,甚至是抢豪宅。
这里面难免有酸葡萄心理,但是更重要的是,那种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暴发户嘴脸,见着能用钱买的好东西恨不得全部搬回去的占有心,地地道道透漏着一种人心的陷落。
又有谁比我们自己更知道,那种难以描述的恐慌,那种缺失的安全感,那种逻辑混乱,那种各执一词,那种时刻翻新的流氓行径,那种处处可见的强词夺理。
以及比任何其它国家的人更害怕自己注定是普通人的普通人们,那种拼了命丢了魂卖心肝卖良善终于扭转命运然后转过头来鱼肉另一群普通人的精英们。
这是我看麦兜最大的感动,也是心底冒起的最大凉意。
我爱的男人,曾经我希望他是一个与众不同顶天立地的人。
后来我不这么认为呢。
在他疲惫、迷茫、疑惑的时候,我只想对他说:亲爱的,你慢慢行。
我们的路,还有很远。
我爱的孩子,如果它是麦兜一样的孩子,我也不难过了。
猪一般的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吃货,一定比我与你父都要幸福的多。
想和十二交流的朋友,可以关注十二的微信公众号:shier1213十二新书《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豆瓣阅读地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297906/卓越链接:http://t.cn/zTXxXfr京东链接:http://book.jd.com/11221162.html当当链接:http://t.cn/zTXx9GA
车车车车 车车车车 有架车车车 有架车车车 冲向你爸爸 爸爸 爸爸 爸爸
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拜托麦兜给力点儿行不,人马达加斯加越拍越流逼了,这麦兜一直3D不起来不说尼玛还画的越来越差。唯一能听的倒也只有小朋友的歌声了。
實在受不了這次的畵風。實在受不了如音樂劇般的形式。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叉烧。。。车车车车,有辆车车车车。。。
真心觉得不好笑
真喺变晒儿童片啊。音乐片段也太多了些
比起前三部在画风上大变,有一种荒诞的非现实感,和麦兜那种充满底层生活感的港式风格不太搭。除开画面以外,作为一部音乐主题的麦兜电影,既没有唱春田花花幼儿园,又没有唱我名字叫麦兜兜,虽然新的车车车车车车车车也很带感,但还是觉得缺了什么……新华国际5号厅。
麦兜的故事总是告诉我们,即使再困难也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看到最后居然有想哭的冲动,是否应该庆幸在这硬邦邦的世界上,还有软塌塌的内心。对童声合唱完全没有抵抗力。校长!校长!
以梦为马以泪为泉
不知谁一拉线 整个城市都黑了 这是个七彩的世界 这是个晦暗的世界 这是个轻松的世界 这是个硬实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 到我们长大 当我们开心、伤心 当我们希望、失望 我们庆幸心里、肠里 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 撑着撑着 让硬邦邦的不至硬进心肠 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
好坚强的校长555,小朋友的歌声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
麦兜兜长大了。社会也变了。什么都变了。 只有小朋友的心里没有变。只是那些都只能成为了回忆。 只是回忆回忆了。
天呐⋯⋯真心觉得好烂好么。。。竟然评分这么高~~ 剧情之俗 节奏之慢⋯⋯ 简直是花钱去电影院听歌的TAT 一天连看两部动画片 冰川完胜麦兜好么⋯⋯ with 方程and小朋友
这部走温情路线啊.没太多笑点...没点到我泪点.所以没办法伤感.
无力吐槽。。。爷明明火眼晶晶,肿么没看出那传说中的香港草根精神,只剩下旁边某弱智小朋友以超低的笑点迸发出频频大笑,而我只有满脸黑线。算是缺乏童趣咩?
音乐加分,求ost
理想是梅菜,现实是扣肉。
这一集长相奇怪的配角好多啊。依然是屌丝卖萌的故事,可爱、有趣与感动。车车车车那个歌很好笑。据说粤语版的歌更好听,可惜没得看。
毫无亮点
妈呀,这画的是啥呀,配色又是啥呀,香港本土的画风呢?去电影院看好头晕,好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