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片子里最喜欢的是沃克小姐,那个到最后部分才出镜,葬礼上出现的低调不张扬到几乎被遗忘的阔小姐。
前四分之三充满了李斯特对玛丽安娜接近疯狂的爱恋,玛丽安娜是理性的,理性到会让人觉得她并不是那么爱李斯特。
而李斯特小姐却依然为她沉迷。
沃克小姐是内敛的。
李斯特甚至没有想过去勾引她。
在失去玛丽安娜之后李斯特勾引了胸大无脑的布朗,还和深爱她的TIB上了床。
但与沃克小姐的关系却单纯是出于生意。
李斯特需要投资,而沃克小姐是有钱人。
她们受到生意上的威胁,于是李斯特为了保护沃克小姐将起安排到自己家住——在不同的房间。
婶婶甚至奇怪地问了句,你们不住一起吗?沃克小姐无视诽谤的报纸,也不对李斯特小姐过去的花边新闻胡乱猜疑,只是安静地陪伴,有如一般好友。
单纯而又安静。
直到姑姑的到来,姑姑指出这样的交往会影响家族名誉,并会让沃克小姐不好找丈夫。
一直以来那个弱弱的虽然有大量财产但对管理事宜不闻不问处身事外的小姐的眼睛突然充满了泪水,她隐忍着,大声说道,我不需要一个丈夫!小小的身体里,突然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李斯特以为她并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而沃克小姐却以一个吻宣告了自己对李斯特小姐的感情。
这位害羞的小姐早已爱上了李斯特。
最后的结尾很有趣。
李斯特拒绝了想要与她破镜重圆的玛丽安娜。
但同时在表明自己与沃克小姐感情的时候,她只是用了like而非love。
沃克小姐依然不是她最爱的人,她们却适合一起生活。
沃克小姐早就从姑姑那边听说了李斯特与玛丽安娜的那些传闻,但遇到在从花室中出来的玛丽安娜后,也只是随便口问了一句“是那谁来了?”没有一点怀疑和紧张。
哪怕那是爱人曾经为之疯狂的玛丽安娜。
哪怕是刚刚来要求李斯特与沃克分手与自己再去前情的玛丽安娜。
这是最后获得李斯特的,不是李斯特最爱的玛丽安娜,不是有着漂亮脸庞的布朗小姐,不是爱着李斯特一生未嫁的TIB,而是低调淡定却蕴含柔韧力量的阔小姐沃克。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演员将人物心理刻画地淋漓尽致,李斯特揪心的等待,被欺骗后的伤心绝望以及后来与安过上了幸福平静生活的满足,建议很多人都看一下。
故事的题材来源真实。
我看的时候第四节卡住了,先看到了结尾。
我哭了,真的很感动,是因为我多愁善感吗。
安的姑妈指责安会给家族蒙羞而流言很可能让安找不到丈夫,这些行为和后果在当时重视声誉名望的英国是极难有人抗争的,但是这个单纯而看似胆小的女孩却怯生生说出:I ,I don't want a husband ,我震惊了,这个在姑妈盛气凌人指责下一直眼含泪水的小女孩说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话,李斯特意外了,她甚至不能确定安是否明白流言指的是什么,而她留下来与李斯特在一起意味什么。
我们都以为她很单纯很无知,可是当她勇敢地回吻了李斯特,我们才知道真正拥有坚强人格真诚人性的女孩是她,在那个阶级等级分明的英国贵族时代却有这样一位女性。
李斯特曾经有一位希望相伴终生的女友玛格丽娜,她很爱玛格丽特。
曾经因为玛格丽特结婚而感到背叛,却仍痴迷爱恋着。
玛格丽娜曾经许诺等丈夫死后或是合适的时机与李斯特在一起,要求李斯特等她而不会爱上别人。
李斯特痴迷地等待着,她相信玛格丽娜相信她们真的会在一起。
可是有一天玛格丽特却说出她的真实想法,她为李斯特感到羞辱,李斯特无法给予她丈夫能够给的名分与地位。
她不会为李斯特放弃任何东西,正如她当初选择婚姻时一般,她需要的是什么,可是她却不只需要声望名分也需要有人傻傻痴痴爱着她,她享受着占有的感觉。
玛格丽特再次乞求回到李斯特身边,却是因为她的丈夫另有新欢,而遭到李斯特拒绝后她却又再次回到丈夫身边,这个始终依赖别人善于保护自己的女人让我们感到可悲。
我不知道这个女人到底有多爱李斯特,但或许更确定的是她爱得更多的是名誉身份地位一切与之相关的东西。
李斯特对喜爱安的感觉没有用love,而是用了like,(like似乎仍停留在表象的部位)。
她拒绝了玛格丽娜企图重回身边的请求,或许李斯特心里仍残有一些对玛格丽娜的爱,或许是对曾经初恋的怀念吧。
李斯特与安相伴终生,一直喜欢着这个简单善良明快的女孩子,我想这一生的幸福无法用love一个简单词汇表达。
我感动了,我仍相信很多人会感动,希望无论男孩女孩都可以找到一个安,永远的保护她爱护她珍惜她。
呵呵 这个女人不由得旁人不爱她,那么懂得赞美没有什么立场去谴责离开的那个人,每个人的追求不通 安妮要的是可以一同分享生活的爱人 TIB要的是陪伴 陪伴在爱的人身边,愿意为爱牺牲一切 只求能在一起 那么勇敢而卑微 玛丽安娜,追求安宁 不愿打破生活的平静 要求地下恋情 想要理想中的爱情,又想要世俗眼里的幸福。
现实生活中的玛丽安娜很多吧。
其中我喜欢TIB 为了爱而放弃成全,甚至帮助爱的人挑逗别人,多少可以做到呢?
谁对谁错呢?
爱情里谁对谁错呢?
我始终觉得这部电影是一个讲述者,而不是描绘者。
两个同样美好的女子的爱情被金钱和世俗挑战,一个敏感谨慎事故,一个勇敢痴情烂漫。
安妮苦苦等待着口口声声说爱自己的玛丽安娜,却被她的懦弱自私伤害,而后很励志的对挑衅的绅士反击,最后和柔美的沃特小姐相守至生命的尽头。
不,这样的情感纠缠并不能完全概括这片子。
它改编于几经历史沉浮的那几本真实存在的日记,那个被称为英国第一女同性恋的安妮,有对生活最本真的向往,对爱情最单纯的希冀,对世俗的戏谑嘲弄,对幸福最直接的诠释,她在历史上的身影很神秘,很美。
电影没有描绘她们的相爱,热烈的亲吻后就是残忍的分别。
她当着她的面,在神圣的教堂对着身边臃肿年老的他说了我愿意,然后是整整一年的渺无音讯。
也许该继续讲她们感情线的发展,可是在此期间安妮都做了什么?
她也许从来没有停止在日记里写满玛丽安娜,在行走时吃饭时发呆时想起她的笑她的吻,不过不同于太多的人,此时的她是努力振作的。
爱情留在了心底,可是对生活对幸福的渴望一刻也没有停止。
她希望有志趣相投的人共同生活,她需要生活充满欢乐,她开始了寻找。
正好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有了足够的声望,她可以勾引教堂的小美女。
这时好友Tib到来全身心陪伴她,却并没有让她放弃小美女,转投Tib的阵营。
她知道那只是友情,至于小美女嘛,至少很有吸引力。
这有点啼笑皆非不是吗,但我想很多从爱情里受过伤的人应该由此得到鼓舞,我们都不该忘记当初爱的初衷,像安妮那样。
我们爱,是为了在爱的世界里得到幸福。
只要我们没有抵达那个世界,就不能算是末路。
就在勾引差不多要收网的时候,她的一封信打破了她平静已久的心灵。
她还是爱我的,她的心里只有我,总有一天她会和我在一起,这种感觉让生活突然仿佛充满了意义。
激烈的争吵和心痛的哭诉后,她已经彻底的再一次陷入迷恋,不再需要刻意沉迷于书籍和枯燥的工作,就像被点燃一样,之前的痛苦都不再提起,她开始等待。
不是像怨妇一样在房间里久久的眺望着远方,或是看见任何有联系的东西都可以睹物思人,她在日记里怀疑过自己等待的价值,只是她时而清醒的去思考,时而疯狂的只为了可以与她相见,她可以看她一次次离开,再等待她下一次短暂的邀约。
既然你会与我共度此生,我也可以为你等待,她的心很容易被填的满满的。
可是你如此惧怕闲言碎语,那又如何和我生活?
安妮终于不安地问玛丽安娜,她的眼里全是期待,虽然无法掩饰内心的恐惧。
她说那只是游戏,没有真正的未来,她其实完全屈从于这个世界。
安妮心碎,更多的是满满的震惊,你一直在骗我,你不是我要找的,你懦弱世故,你不是那个人。
我爱你依然,可你不是那个人。
似乎有这样相似的故事:你和我想象中的人完全不同,我从没有想过会自己爱上你,可是当我意识到时,我的整颗心已经交付于你。
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爱上了一贫如洗的青年,热爱正义的警官爱上了无恶不作的盗贼,或者深爱多年的英俊男子竟是女儿身?
这样的爱情与命运纠结,就好似将人生生撕成两半,还再做出选择。
安妮崩溃了,决心用旅行来治疗伤痛。
如果说玛丽安娜的出嫁或者无尽的等待都没有让她下定决心,那么此刻的她一定已经开始将这段爱情深埋。
好在幸运的安妮遇见了倒霉的绅士,让她主动迎接了挑战,同时看见了沃特小姐默默的支持和无言的善良,还有那带着些畏惧的勇敢,那一刻,安妮一定在告诉自己,我喜欢她,而且,我知道那个人就是她。
不在此透露结局中的细节,给这部电影留下应有的神秘感。
只是美丽的玛丽安娜可以依旧享有她所看重的名望和安逸,内心的爱和遗憾也许终将只是化为遥望时眼中的一丝哀愁。
她本身不是同性恋,只是爱着和许多平常女子不同的安妮,说她懦弱也好,世俗也好,于我而言并无过多指责。
可以想象在最开始相恋时,她也经历了一番痛苦的心里交战,然后义无返顾的给了安妮全部的爱。
爱应是宽容的。
不过,站在道德的立场上,为了权势和金钱牺牲爱情绝不可取。
Tib的结局是一生无果的等待。
我想她本身就是蕾丝边吧,除了安妮,如此热烈勇敢的女子在当时恐怕很难被第二个人吸引。
所以没有为了任何事物虚假的结婚,所以陪着家人独自过完了一生,也许一直深爱着安妮,但并不能视为等待了安妮一生。
她的确在等待,不过是在等待属于她的幸福和命运。
多年以后,她们又都会如何想起彼此呢?
太多的人都在爱情里受过伤,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个很好的说辞同时是绝对的真理。
只是有时候没有了那个人,就没有什么生活可言。
不过同时我们需要好好思考,那个人,未必是我们自认为最爱或者付出最多的人,同时未必是此刻伤害你的人。
只希望所有受过伤,质疑幸福和未来的人自我振作起来,给自己积累多一点资本,然后等待我们的沃特小姐。
爱情本来就不会是救赎。
在凌晨发呆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好像还没有好好写一下影评。
其实我不喜欢【影评】两个字,我更喜欢说,心情。
始终固执的认为,从眼睛里看到的,不应该是电影技巧,而是内容。
导演所想传达的,感受到了么?
那便是好的,便无所谓用了什么技巧,什么花招。
时隔多日再次想起来,中间似乎已经模糊了。
只记得开始时很英国化的乡间,安妮执着的脸,有一些硬朗的镜头。
还有结尾时,两个人在花房里一株一株地培植盆栽时,洒落进来出奇柔软的阳光。
【同性恋】这个话题,甚至在现在,都是不太能够堂而皇之启口的,遑论当时封闭而晦涩的社会。
但是撇除掉平时被腐女百合灌输的萌系思想,纯粹以架构在精神而非肉体上的情感,我觉得那是很美的东西。
我觉得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和对方有更多情感和思想上的契合,而不是单单建筑在肉欲上的关系。
而同性恋,只不过是那种追求的极端化——碰巧那个契合的人,是同性,如此而已。
相比于那些声称艳羡于柏拉图式恋爱,却无法摆脱情欲贪念的人来说,同性恋,怎么看来都是更可爱,更诚实的存在。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我想相守的那个人,恰好也是女人。
安妮是个单纯,多情,而且执着的人。
这样的人,在男女的恋情里尚且辛苦,在她的同性爱情里,便注定了是等待并且容易受伤的那一个。
安妮的爱情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很简单。
缠绵,和争吵,疏离,思念,和重逢时的喜悦,时而失望,时而拥有希望,时而振作,时而沉沦。
她就像所有恋爱里的人那样,品尝着这其中的滋味。
因为时代和性别的关系,这滋味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苦涩。
这苦涩不是来自于社会的压力,而是来源于,你认定的人,却与你并不契合。
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她要的很简单,两个人在一起,厮守到老,幸福就好。
她想的很复杂,生活的宽裕,别人的眼光,社会的压力。
幸福是这世界上最难以追求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是未雕琢的璞玉(呈现给观众的感觉如此)。
不管是人物或者情感,都没有太深刻的艺术去诠释,导演也并不打算灌输什么思想,宣扬什么道德。
它是那么真实的,平淡的,直叙了安妮并不平常的一生,不带有一丝个人感情。
所以这所有的事情,这所有的感情,都变得那么真诚。
这种真诚,有时候会让人觉得疼痛。
而正是这种疼痛,催生了一种奇异的静谧,如同洒落花房的阳光,变得柔软和安宁。
曾经她无保留的爱恋,吻过她的唇她落寞的神情,望着她巧笑盼兮她无边的疼痛,看着她与别人交换誓言她撕心裂肺的痛哭,就像失去了自己的半身然后那些等待、期盼、希望、失望、怀疑、痛苦、不信任、被欺骗……这一切之后,她成长为了安妮·李斯特——生平简单,情感却不平常的安妮·李斯特。
爱情不分国界年龄性别种族这种种条框,爱情只是最简单就能萌生的情感。
甚至,连过程,都是一样的,或残酷,或幸福。
她经历了爱的痛苦,最后,终于遇到了能够给予她安心的人。
安是那么温和安静,像一株百合。
于是安妮心里的空洞,被填满了。
有人陪伴,相守相爱,白头偕老。
安妮·李斯特要的幸福很简单。
只是碰巧,那个人是女人。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所以要找一个人,去爱。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英伦两部LES作品A Secret Diary of Anne Lister 安·李斯特的秘密日记Nancy 南茜情史(里面二缺演了女主的青梅竹马,一心想娶女主但被拒绝了)(一)情节很相似女主人公都是被初恋伤透了心过后乱交了一段时间最后兜兜转转找到了早已认识最后却陪伴一生的人最后的最后初恋会狗血地回来请求复合而女主人公则坚守了节操(二)爱情这种东西至始至终都无法脱离现实的操控你爱一个美丽的姑娘不可能不爱她的美丽若爱一个富有的男子也会爱他的富有但当这些没有了的时候那么爱也会打点折扣吧只是这种打了折扣的爱情能不能坚韧地走下去就各不相同了爱情的原因是一种吸引由于彼此的存在吸引着内心的需求只是两者都会不停地变化当变化造成的差距已经超出一方对爱情的容量时就丧失了坚持的原因而另一方也不得不放弃希望慢慢走出泥潭单方面对爱的执着更像是一种希望而暧昧只是爱情不够抑或贪心抑或性格之中的弱点暧昧所带来的希望往往让另一人坚守执着大家都不是圣人只求命运可以宽容到绝望过后可以遇见那个陪自己坚守的人(三)她们的初恋都很美丽美丽得很绚烂却都拥有更上一层的野心于是甘愿牺牲了真挚的同性之情大概是想表现优秀得很外露的女人往往爱慕虚荣常常是她们外在的美貌与现实的地位并不相符的时候试问当一个人美丽得那么外放以致周围的人都大加赞赏那个人的心自然也会飘飘然起来自认值得更好的东西相比而言一个不那么优秀的人没有获得那么多掌声也就会不太敢ask for more当然这样的人也不尽然如此只是生活中往往天赋好的人的确更倾向于自我膨胀于是女主给予的真情并不能满足绚烂的初恋们膨胀的自我但由于初恋们付出得也是真情同时女主之所以为女主那当然是对爱人灰常灰常好膨胀的初恋们更想要兼得一切于是上演了欺骗、背叛、分手、暧昧、吊着女主首次付出真情的女主开始了沉沦(四)Nancy开始冒充男妓后来被富婆包养又跟富婆的女仆搞上最终被抛弃(不得不吐槽,fingersmith中的Mod小姐写书挣钱太少了么,Susan还要出来当女仆补贴家用?
)Anne接受了一直暗恋她的好友沉沦于肉体的欢愉最后主动拒绝了一个被动一个主动但女主都经历了爱情中必须的成长如何忘掉一个人在我看来就是从切断希望开始慢慢用做事来遗忘痛苦从主观愿望和客观感情对人造成的影响两方面下手如何拒绝别的诱惑现实中很多人都犯了类似的错误搞得自己的感情生活一盘乱毕竟人不是圣人这两个难题都很难克服而这里大概是想表现女主们经历了这一阶段的成长克服了两个难题才能找到那个可以一起坚守的人吧(五)后来女主又重遇了之前认识的人都是不那么优秀外露却十分内秀的女孩子安静地坐在角落有着勇敢的坚持面对外力的阻碍丝毫也不畏惧大概这就是亲密关系最需要的品质了吧,坚持就像某位女作家说过真正的淑女不会炫耀因为她们内心没有自卑一个内秀的女子更明白人性的需求吧更可贵的是女主和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不同于对初恋绚烂美好的迷恋不同于对初恋的迁就与取悦每天一起分享感受一起完成共同的志趣最后初恋回来打扰女主拒绝了而女主的现任也默默地接受了毕竟无论过去爱得多么轰轰烈烈成熟的女主们都明白现在在自己身边的才是最好的那个人所谓最好就是那个会跟自己一起坚守的人(六)“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或许对于女主来说最深层的渴望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以一起坚守的人才是那弯明月不够坚韧的爱情那不是真爱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风景很美也很伤
从Ann出现的第一个镜头的时候我就有一种直觉,这个后来没有一句台词的在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里只有一个镜头的shy Ann绝对会和Anne走到最后,而不是表面上爱得勇敢而为了虚荣嫁给Charles的Mariana,也不是一直默默付出陪在身边的好友Tib。
随着故事的慢慢展开,一直在想,Ann怎么才会和Anne走在一块儿呢?
她是如此的害羞与柔弱,像是别人一句重话就会哭的小女孩儿似的。
果然,快到尾声的时候,终于有一个矛盾点,Mr. Rawson wants to buy her land。
因为采矿,更深层的因为Anne," I have been an Icarus but shall fall less fatally。
From this moment I will,without remorse,suit my convenience 。
我是伊卡洛斯,但不那么致命了。
从此刻起,我会忘记悔恨,开始自己的生活。
” Anne想开始自己的生活,来和Rawson对抗,于是,意料之中的两个人有了了解彼此的机会。
“We have much in common.我们有很多共通之处。
”Ann如此回应她的姑妈。
回到第一个镜头,Ann是怎么喜欢上Anne的?
Maybe,就像第一个镜头呈现出来的那样,Anne在众人面前说明她和such a pretty ,innocent, stupid Miss Browne 的八卦,她说perfect esteem,这么八卦的一个婆婆团体,Ann估计也听了不少Anne的传闻,性格互补的人往往互相喜欢,Anne做到了Ann做不到的直率。
当Ann的姑妈说Anne是“the most natural person I know”时,Ann望向Anne的小眼神,如此温柔。
也许,这 一眼便情根深种。
后来,当Anne推开门走向Ann,Ann有点儿小紧张地双手不停地揉搓。
我知道,哦,原来Ann也喜欢Anne, "somedays more than others."Ann对Anne说的第一句话。
当两人住在一起时,Ann的姑妈来找她说,流言传开的话将会影响到她securing a husband, Ann从 I...到 I don't...再到肯定地说出来 I don't want…a husband,直到最后用强调句式 I do not want a husband.Anne应该也被Ann的柔弱身体下所蕴含的力量所震撼到了,她给她解释,怕她认识不清她所选择的是什么,直到do this。
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安妮·李斯特却不,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适合自己的人,一个能和自己同样勇敢地在一起生活的人,尽管不是love,而是like。
很佩服安妮·李斯特的勇气,不只是勇敢去爱的勇气,还有勇敢放手的勇气,当马瑞安娜一次次的向安妮说明她的老公很快就会去世,安妮一次次的退让,忍耐,等待,终于安妮到达要发疯的临界点,谁能容忍的了自己拿全部去爱的人竟然觉着两人的爱情是一种耻辱呢?
然后,安妮果断决然的放弃她的最爱,这的确需要勇气。
这种勇气,甚至连安妮的好友Tib也做不到,虽然Tib有爱人的勇气,却缺少一种放手的勇气。
现在,越来越发现爱上一个人很难,因为有爱也不一定会在一起,而且,现在谁也不会真心地觉着离不开谁,谁也不会离开谁而活不下去。
佛学中说,爱而不得,大苦。
与其痛苦,不如彻底放弃,与其不能在一起,不如随遇而安,不去强求。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情灵药叫做时间。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再深厚的感情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这和白酒不同,和友谊不同,爱情这种东西或者感觉,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沉,散发迷人香气。
当然,也同样欣赏安·霍克的勇气。
玛瑞安那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很显然,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尽管她自己made her choice,人生总是充满讽刺意味的事情,譬如,玛瑞安那和她不爱的丈夫一直生活到她丈夫89岁去世。
越想得到便越得不到,一切随缘吧。
得不到并不一定不好,说不定失去之后会得到更好的呢?
正如Ann和Anne。
一开始,戏份在一种温馨和煦的背景下进行,后见两女孩在树边拥吻,我祝福他们历尽磨难后能携手到老,可惜,我想差了。
玛丽安娜选择了婚姻,选择了财富,又或者她选择逃避世俗的眼光,总之,她背叛了Anne。
对我而言,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背叛的感情始终不尽纯粹。
Anne原谅了她,我佩服Anne能够爱到如此极尽,放下尊严,我自问我做不到。
其实,若是旁人,甚至是Anne,若不是泥足深陷,她早已发现两人对彼此付出的爱已经严重失衡,玛丽安娜终会再度背叛。
可怜的Anne,直到玛丽安娜亲口残忍地告诉她那一刻,她才恍悟。
我爱Anne那注入血液的深情,我也无法恨玛丽安娜的背叛,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斯强大的意志抵抗俗世的眼光,言论可像利剑一般,刺穿心脏。
我在看影片时,无数次问自己能否做到如Anne这般,当众人皆不看好我的爱情时,我会否坚持陪伴他,走下去?
至今我回答不了。
若一定要痛恨的,也只是她的左右逢源。
Anne是一个强大的女人,内心的强大可见一斑,我们自问也没有几个能做到如此这般。
又可说Anne的确幸运,在有生之年能遇上这样一个让自己神魂颠倒的爱人,即使最终悲剧收场,也比众人幸运。
再说Ann,一个我第一眼看到就喜欢的女孩,古老的服饰更加衬托她的气质,清丽,恬静,优雅,我愿意用最好的词语装饰她。
她良好的修养更让我喜欢她。
她的内心和外表绝对不成正比,当世人把她当作一个懵懂怯懦的女孩时,她却用回吻告诉我们,她知道这些所谓“不好的话”“会让她找不到丈夫”的话。
实在觉得Anne拒绝玛丽安娜的复合,让我大舒了一口气。
Ann值得。
严重失衡的付出注定没有延续的资本。
玛丽安娜她还是适合离开,去追求她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才不会诚惶诚恐,不得终日。
Anne没有办法给到她内心安稳,因为玛丽安娜没有爱Anne到甘愿舍弃一切的地步。
戏剧落幕时,我感慨良多,现在愈之物质的社会,有多少人能追求自己最理想的爱情,不委屈求全?
我没有鄙视任何人,因为自问也没有办法做到。
以前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
最后在一起的不一定是相爱的而是相契合的之类的。
Anne没有回应爱她爱得终生未嫁的Tib 没有和爱得撕心裂肺的Mariana复合。
最后陪在身边的是安静的Ann 她没有Tib的热烈张扬 没有Mariana的美丽理性(可不就是太理性了所以不是不爱Anne只是希望更多)Ann是那种很经常有人说的做情侣可能会很没意思但是娶回家却很合适的人。
她可以安安静静的陪着Anne,会做很多事情,很有礼仪,也不会怀疑Anne是否还和Mariana纠缠(我想那是因为她明白Anne到底期许着什么样的生活)可是这样的Ann可以对着姑妈说 I do not need a husband.这样的Ann是陪伴的一生的不二人选。
看过这样的话 人的一生会遇到四个人第一个是自己第二个是你最爱的人第三个是最爱你的人第四个是共度一生的人Anne正好就是这样 果然还是这样的,小的时候,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爱一个人,恨一个人,就算对爱恨的定义都模糊不清,但是却刻骨铭心反倒是长大了,成熟了,明白了爱恨情愁,却不爱也不恨了,活得理性也懂得放弃。
到最后,我们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哪怕,看着爱人渐渐走远,我们也能握紧身旁的手,微笑着对着背影说再见。
古代的女同性恋,本来女主角就很难看了,加之又有这么变态的性取向,作罢,看了一点实在不好看,演员都很粗制滥造,我感觉和安妮海瑟薇的那部简,差太远,精致程度以及吸引程度
应该是动人的但为什么品起来那么贫乏
真难看。。。
…没什么特殊的感觉…但是很喜欢里面的台词
英国的古装戏总是不可能被拍得很离谱,我很想知道他们怎么总是能做到那么靠谱,那么永远很英国。好了,戏是离不了平庸了,也就此而已,复习一下英国、古装、乡村之类气息
不應該有星的,按錯了
历史实情没怎么体现。英国南部郡本该是潮湿阴冷的地方,也许是为了画面的漂亮,他们生活的时代总是充满阳光。
我能为谁写下400万字呢。。。
安妮实在是美到令人心醉,与众不同的气质。
最后在一起的 不是最爱的
全程高能看martha,其他都浮云怎么破……
唉~
中规中矩。
不打击不成T
时长1小时31分26秒。找到的第一个资源是假的,第二个资源刚找到生肉啃完的。更喜欢安妮沃克,所以这里就觉得前女友烦死了。不管纪录片里说安妮李斯特用情最深的就是这个前女友。但是从性格和幸福角度讲其实感觉安妮沃克和李斯特才更般配。而且你会发现最后十分钟安妮沃克看似柔弱其实很是坚强和知道自己要什么,毕竟最后陪着李斯特一直到她客死他乡的是安妮沃克。我喜欢沃克的坚定,当然不结婚可能跟她对男人没感觉和厌恶有关,当然这个部分是我看HBO剧集的时候脑补的。更喜欢新剧集里两个人的颜值。但是这里也很撩就是了。
一个神奇的女人
选角很成功... 故事很有借鉴性. BBC出品向来画面和光线都美和细腻...
要是不久後我愛上另一個人又怎樣呢 這就是我們人性的缺陷 放縱永遠比沉思有效 / 就說女二怎麼長得那麼討人厭 果然是靈契裡面的那位
要不先回家挖兩年煤去。
这只是单纯的把一对苦情男女转换为女女。。。-。- 而且我肤浅的说,女主角们长的不好看。。
完全就是讲她的拉拉情史啊。。太没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