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又写了长文分析,简单向关注了四年的剧表达喜爱。
一切都是缘分。
一、关于对所谓“口号”的分歧这群学生还只是20岁左右的年龄,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迷茫时期。
即使他们作为学生在某个专业领域是初露锋芒的佼佼者,但对社会运行机制和战争发展态势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前几集有好几次描述:平型关大捷后对战争的预判认识、难民涌入对解决办法的表面理解等。
他们本能地认为该做什么,全凭最青春的热血和对国家最朴素的热爱,有可能方法不对,有可能莽撞,有可能笨拙,有可能容易跟风,但如果在战乱时期连国家的下一代还麻木的话,那民族何谈希望。
剧中最青春的口号恰恰是民族最热血的希望。
二、关于如何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剧中刻画了青年人中的导向:一个是前期完美的精神坐标——男二,一个是成长中的精神坐标——男主程嘉树。
男主在男二牺牲后接过了接力棒。
所以,剧中的男二有点完美得不真实,家国大义在首位其他可以让步,他的感情线才显得不似传统意义上的恋爱,更偏向革命情谊与精神上的尊重与引领。
程嘉树的刻画很明显,整部剧就是从他的回忆视角展开,留美6年归来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不曾遭受社会毒打的富家少爷,在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国家的贫弱、民众的水深火热、教育夹缝中的挣扎后,一步步转变思想,强化民族情怀、国家理念和道路认同。
已播出剧情里已经展现了他的领导力和成长性,后面成长线会更加完整,程嘉树会成为青年领袖。
三、关于感情线男主男二追求女主,女二喜欢男主。
女主对男二更多是倾慕与好感,似三观一致的志同道合,所以他俩的感情戏显得没有激情没有波动,因为这里面没有真正的爱。
根源在于女主的性格,从小被母亲抚养长大缺失父亲安全感,不认同母亲的价值观,敏感、自尊心强、要强、向往自由。
在“完美”坐标男二那里,她的底色是自卑的,所以小心翼翼,表达交往从不逾矩。
但在嘉树那里,他俩是平等的。
因为男主从小被爱包围,长久接受爱,所以会表达爱,是全剧对人和事物包容性最强的人物。
可以理解为他释放的安全感兜底感最强,周边的人自然而然向他靠近,愿意信任他亲近他,也容易向他暴露自己的情绪和缺点。
女主只冲她发脾气、毕在他怀里哇哇大哭足以说明。
男主女主最适合毋庸置疑,在生死之中情感愈发浓烈毋庸置疑,成为真爱毋庸置疑。
那出话剧是预示与缩影。
粉丝一直说嘉树是一个成长型角色,但这种成长型角色总是很难让人带入,重回那段岁月,并非厌恶成长型角色,而是时代背景很难给他成长空间,在剧中时间线已经来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但男主是一个很轻浮的人,从内心也一直没有认识到形势的严峻,还有一个军长的儿子,简直是一个愣头青,当然他的热血值得肯定,但总之不会让人对他心有喜悦。
整部剧,所有的配角可以说很完美,也很惊喜,看到了许多老面孔。
从主角团来说,仅从角色魅力来看,男主甚至不及女主,女主在战事中的表现都远超男主,对我来说,主角团中最完美的其实是润名,成熟,稳重,能看出时间的紧迫,对祖国也充满热忱。
总体来看,这部剧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是有的,但每次都会被男主弄没,当然,这是角色设定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但也是我难以接受的,所以对这部剧,我的总结就是,这是一部我不会推荐的好剧。
看了六集了,以前只从文字里感受那段艰苦的岁月,已经够难过的,拍出来,各种爆炸场景和演员的表现力加持,更受震撼,更能理解那个战乱的年代,学子的爱国之心,军人的保家卫国之情。
战火中的大学,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磨难中的家国,战火中的青春,未到结局,焉知生死,热血之青年,吾辈之楷模。
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用心制作的精品好饭不怕晚,剧组全程转移6000多公里,重走南渡北归之路,完美还原了西南联大师生见证过的岁月历史,期待战火中的青春。
铭记文化抗战历史的题材真的很有必要,群像题材,剧集节奏很快,以至于突然放片尾曲时吓一跳,不知不觉间就结束了一集,期待这个宏大的故事后续怎么讲述。
王鹤棣演的程嘉树好有灵气呀。
拜托导演有点军事常识,谢谢。
拜托导演有点军事常识,谢谢拜托导演有点军事常识,谢谢一星送你都浪费。
这就好像《亮剑》里,李云龙,丁伟,孔捷都打光了,上级旅长也都打光了,师长还在傻乎乎的,没有一点指挥方略?
军统再菜,也不至于指挥废到这种程度,太侮辱中国人智商了。
别把中国军人演的那么蠢好不?
一星送你,此辈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不接受反驳。
拜托导演有点军事常识,谢谢拜托导演有点军事常识,谢谢拜托导演有点军事常识,谢谢
一直讨厌的是什么?
讨厌的是那边在打仗,这边在卿卿我我的谈恋爱,这种烂俗偶像剧才是我们应该抵制的。
不是说所有关于战争的剧里都必须没有爱情。
情,这一字,大有家国情怀,小有小情小爱。
观众当然可以接受在战争这个环境里,有两个很好的人逐渐靠近,互相欣赏,然后再走在一起。
而不只是单纯的披着战争题材的皮谈恋爱!
至于有些人无法理解的,为什么要去抢书?
我想说,当时的书和照相机拍下的影像都是很珍贵的,是记载历史的。
很多文物的朝代和作者也是根据古籍文字作为参考的,不然去哪找凭证。
而且看到这种话,我更相信我们需要这种电视剧,如果这个电视剧能够做到宣扬这段历史,那就不会造成被以后的人误解和遗忘。
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年轻人,用他们稚嫩的肩膀,用他们握着笔杆子的手,写下的打下的战火中的青春。
现在正剧都这么随意?
随便拉个人就能演?
中国没有年轻的优秀男女演员了吗?
金扫帚奖最佳,还配音,怎么敢播的。
丢人,连演员最起码的标准都达不到,声台形表哪个过关了,现在的正剧真的。
为祖国留在中国吗?
为了女人,去天津南开大学到处都是战乱,下个镜头就过去了?
手无缚鸡之力就跑去救人了,这种凸显主演的剧情,而且两位要是有演技不配音还行。
剧情不合逻辑,演员没有演技,日本大左都不需要配音。
非常好非常好看,质量超高的一部剧,制作精良,棣棣演啥像啥,喜欢树儿喜欢周也喜欢双喜也喜欢润民,每个演员都演技在线,好多老戏骨,都展现出了国人的民族气节,极具正能量,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最佳爱国主义剧集,应多拍一些这样的正剧,动员所有中小学生都看一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致敬吾先辈,爱我中华。
那些乱喷的是黑仔吧,好没眼珠,
以归国年轻人为切入点,亲历战争,知识救国的道路,让人感同身受。
我之前竟然完全不了解这段历史,现在觉得为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自豪,他们爱国,爱家,爱知识,爱和平,爱真理。
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主角选角成功,非常贴合人物,演技灵动,值得期待下部作品。
这剧我觉得要看完以后才适合给分。
现在剧刚上四集,我打开的第一个剧评让我非常不能认可,并且我的留言还被删除且拉黑。
没有时代厚重感只有现代偶像剧的轻巧与拙劣?
我真的没看出偶像剧的痕迹,甚至我觉得男女主多加一些感情铺垫戏会让这开头前两集观众更入戏。
剧中青年均出于富贵之家,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青年演员豁出生命救书算什么?
毕云霄那么努力的想要上战场抗敌算什么?
就算是程嘉树,他刚留学六年回来,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后面坚毅的留下来报考长沙临时大学用知识救亡图存,这完整的成长线很符合逻辑啊。
制作团队堪忧?
画面的质感不用多说,有眼睛的都能看到。
我已经无力吐槽黑子尬黑的水平了。
一开始的前两集我认为剪得有点不够流畅,感情戏因为删减太多有点突兀。
但是演员们拼了命去跑炸点带来的震撼的爆炸戏场面,所有演员好几个月去学习这段历史,多年对剧本细节的打磨,就这么被无脑的黑得一文不值,当下青年真的该好好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西南联大的精神,去懂得什么叫立德立言。
青年演员的青涩和冲动很符合当下青年的状态,我期待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会一步步成长,戏外的我们也能因为这部戏了解这段历史,了解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坚毅卓绝的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现在的我们太需要了。
黑子真的没有心😭
怎么前面那么慢后面开飞机小也演戏少背点书
剧情真的好拉。。。真的是西南联大吗💧🤧
周也的脸真的很美 但是演情绪起伏大的戏的面部走向就很怪。。。好喜欢叶润名的人设!!! 只看男女主cut看完了 导演叙事能力有点差
男主看起来不像学物理的,像二傻子,拜托别侮辱物理好吗?
这又是什么抗日雷剧?转念一想不对,我们年轻时候追的那些剧比这更雷更脑残!这不就是年轻人的世界吗?年轻人不就应该充满各种幻想吗?否则时代薅谁的羊毛去?世界割谁的韭菜去?
每一集的发力点都在义愤填膺的喊口号,叶润明大概是男一号,人物完美的不得了,从头到尾看他逼逼叨叨,但演员不火,所以剧宣重点不在他,某家粉丝应该是被pua的不行,结果剧放下来两眼一黑,自家哥哥还要背锅,实惨。剧里的程嘉树应该也很蒙圈,大家都告诉他不行,要成长,可事实上是这个角色看起来挺好的。编剧没能力大可不必碰这个题材,导演想碰又不敢碰流量的样子也非常难看,剪辑乱七八糟,这边建议改行,不要霍霍观众。
刚看完华珺读最后一课那里,看哭了,这部戏开机的时候少年的你还未上映,那时的也子几乎还是素人。杨紫曾经说她得先有流量才有选择的机会,但是火了以后杨紫还是不断的拍偶像剧维持热度,尝到到了高处的滋味越是害怕跌落,想转又不敢赌怕把现有的失去。赵丽颖朱一龙转型成功李现转得不太成功,但是我至少佩服他们放得下流量的诱惑。5部偶像剧了,也子守得住表演的初心吗?这个问题现在没有答案,三五年以后回来再看,希望你能杀回电影市场而不是还围着古偶打转,流量只是跳板不能是温柔乡啊。魏莱不该是你唯一经典。
看了几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不好看
班底还挺强,王鹤棣和周也在其中倒也没那么差,但剧还是不好看,想做群像也没做起来,看似用心实则难看
剪辑得破破烂烂的,人物都没办法好好立起来。但青年演员王鹤棣,未来可期。
非常好的题材,却被拍得生硬又刻板,老戏骨演的教授和老师真好,但学生就真不咋的,人设不行,演得也就那样,时代感没有偶像剧倒像,没有历史的厚重感。整体编剧台词也是,好多配音改了台词,口型都对不上,很出戏,可惜了这段历史故事。
艺术改编的同时也还原了历史,有种伪记录片感觉的电视剧,每每听到庄严的配乐响起,炮火战乱中的鲜血四溅,每一幕都会让人心中一抽
删了很多戏份
好评走起,我对这种题材有情怀有滤镜,只要拍出来我就会给好评。
把西南联大的故事拍成偶像剧,到底是谁主导了这么离谱的创作?
为了周也来的,无奈这个剧情实在是看不下去,看了几集弃了
整个人沉浸在学校被炸的气愤和军人劝阻学生他们的战场在课堂的感动里,很多画面都挺震撼的
南开被轰得面目全非,故事却才刚刚开始,这将是程嘉树、林华珺他们看清现实、艰难求学、找到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开始
很难评,也子脸真的很能打,两位主演演技有部分剧情真的有点生硬,没全部看完对后面剧情就不做评价了,但是和我预期的真的有点差异,节奏方面说不上来哪里有问题但总感觉怪怪的,总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看完本剧,你能感觉到张永新之于《觉醒年代》的意义。年轻人那波戏有点历史琼瑶化的味道,就老头戏还能看,但那种能看仅源于对历史人物的兴趣与了解,至于剧中的情致,半点也凸显不出。这些文学史上的符号,这回真成教师节彩蛋打包给大家了……真看看张永新怎么处理的吧,虽然那被成为“革命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