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受过训练的普通人基本超过十米就打不准手枪了2、坦克主炮没有俯角,在结尾那种情况下最保险的办法其实是尽量从侧面或背面接近坦克,燃烧瓶是个好办法3、我根本没办法理解一个国军高级将领能一个人开坦克,还能开炮,片中他一共使用了三种坦克武器,主炮,并列机枪(就是主炮旁边那挺,跟随主炮的视角移动),航向机枪(驾驶舱旁边那门),要做到这种效果起码需要一个驾驶员,一个主炮手,而且根据主炮开炮频率,应该还需要一个装填手,并且有些坦克的驾驶位是需要从外部进入的,也就是说无法在车内进行换位……4、迫击炮是有两种射击模式的,平射和曲射,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远距离利用高抛,近距离平射,在屋顶上的时候,那种距离不可能采用曲射,所以炮口肯定不可能抬那么高5、不太懂为什么在军火仓库的时候大家选枪一人一把不同的,难道没有弹药通用性这个概念吗?
每个人都不同,那没弹药了互相补充都没办法……国内的导演是一点点的军事常识都没有,本来看电影的前几十分钟我还觉得这剧情走向还算正常啊,怎么会评分那么烂,到后面我就懂了……白瞎了那么好的演员,基本都是有头有脸,我见过的,老中青都有代表性人物,本来是很好的阵容,结果被这种导演这种编剧耽误了,不过我更相信这是导演的锅,毕竟听说这个导演还算“有名气”,中国的编剧没人权也是出了名了但是即使这样,我最后还是被哇叔的死逼出一滴眼泪,我觉得大家吐槽的哇叔的口音也没有很出戏,作为广东人表示,南方系带口音的普通话一直就是被嘲讽的对象,同样带口音,北方系就不会被嘲,南方系就被嘲到死。
除却口音,哇叔的台词一点问题也没有,挺有感染力的。
看完这部电影,看着感觉挺热血的,然后去豆瓣搜了一下,看到评分吓了一跳,及格线都没到,个人对电影的要求可能没有那么高,真心觉得这部电影不应该只得这么点分,还记得当时《少年的你》上映时,我秉持着对原著的热爱,去追电影的首映,中间一度看不下去,提前离场,感觉周冬雨跟易烊千玺完全没有演出陈念跟小北的感觉,影片剧情烂而无聊。
这样的电影都能上8.3分,《解放—终极营救》确在及格以下?
不能理解,难道是因为那两主角是流量的缘故吗?
真是难以理解。
然后看到影评首当其冲就是骂烂片的,真是,不是说这部有多好,但也没有差到这地步,就是想吐槽,现在难道真是流量当道的世界了吗?
😑 电影主要讲述了平津战役时期,为了让北平这座城市不遭到破坏,同傅作义的和平谈判顺利进行,解放军派以炮兵侦查连连长为首的蔡兴福4人,临危受命,深入天津内部探查局势。
总体而言,还是应运了主角不死光环,活到最后的本来还以为是周一围饰演的老蔡跟小哇钟汉良饰演的姚哲呢,没想到姚哲最后帮老蔡挡枪,将唯一的女儿留给了老蔡照顾,这应该算是为了顺应姚哲补偿老蔡的情感线,毕竟老蔡的儿子是为了救姚哲的女儿而死的,姚哲的牺牲便在情理之中了。
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人物就是王迅饰演的马婶儿马宝树,尽管马宝树是个男的,但马婶儿这个外号在剧中叫的一点也不违和,很符合王迅的一贯形象,这个名字一下就让人记起他在极限挑战理的表现,并不是说王迅演技不好,没有代入感或是怎样,而是这个角色很贴合他的形象,导演的选角算是比较成功的了。
并且,他在独自开车抵挡大炮那一段,“给我下车”,表演的也很是震撼人心。
再来细细说一下主角老蔡吧,周一围饰演的蔡兴福,果然受到广大网友的批判,印象中之前朱丹跟周一围频上热搜,大意是朱丹“舔狗”之类的,后来又是朱丹复出主持,频叫错人名被质疑,因此广大网友们似乎对朱丹跟她老公周一围发起围攻,周一围在群众心里的形象也大打折扣,看到评论里有一句“周一围老师已经沉浸在有演技的怪圈中无法自拔”,我也不是想成为杠精,只是想吐槽,比起《少年的你》里面的那位男主,我还是觉得,周一围并没有那么差嘛。
🙄🙄 最后,整部电影的爆炸场面还是很真实的,不过,还有一点是,小哇的普通话真的要练一下,虽然剧情里是说他要逃去香港,可这一口港普真的是有一点出戏…😂
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军事顾问也是当年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兵,对整部电影的指导非常大。
“城市战争”是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一大特点,“空间感”是影片着重体现的部分。
不论是高处建筑、街巷、还是下水道、河道等地点,硝烟与战火无所不在。
李少红表示影片最难拍的还是战争中的运动镜头,希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嵌入式”战争视角。
为了最大程度再现当时的老天津城,制片人沈羽倩坦言,剧组不仅真实还原了劝业场、百货大楼、西开教堂等当时的地标性建筑,并且按照1:1比例还原重要战场——解放桥。
大到城市置景,小到土木石块,剧组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去还原
带着党徽坐在电影院的伊始,我是万分期待的,电影演到一半的时候,我是坐立难安得。
要不是领导就坐在邻排,大概已经离席了。
按周一围的角色状态,他应该是国民党安插在我党的暗桩吧。
共产党真的能派这样的人来敌方阵营做任务吗?
全程都处在一种没有脑子的亢奋状态,好像打了兴奋剂,有暴力倾向一样,没有严谨的思考,没有大局意识。
其他角色也跟智障一样,国民党反动派军官上一秒还在担忧歌女被炸,下一秒就要把人家姑娘用风扇卷死,害整一出精分虐恋哈,真是够fashion的。
宣传片看了一半都不想看了 不要什么大牌明星也不用什么大场面 真正好的战争电影不是玩火药飙眼泪 而是对真实的还原以及当时人和人性感情的描写 战争电影不是看完了让人喜欢战争而是看完了的人不想世间再有战争 个人认为这才是战争电影的真谛 (以下是自己发牢骚)老是走人家走过路 走一遍就得了 还来回走 都快走出坑了 为了求稳赚不赔就请流量明星 为了效果就模仿一点也没创新 咳……不说了
看了前边十分钟,满满的都是香港电影的味道,边吃东西边谈事情,勾肩搭背,这特么的是香港黑社会还是解放军,导演是去香港学的拍戏吗,港台口音,天津方言,像是在看外语片。
一星0分,看了半小时看不下去了,一路追逃有个什么劲,看名字还以为是战争片或者营救俘虏的事情,结果就这种破事,翻船是什么鬼都没看懂有啥意思。
那个舞女真的想杀仇人哪里用得着拿枪,买点毒药随便毒死对方,你以为学打枪很简单吗,把人崩了你怎么逃跑。
我有多期待这部电影,就有多失望!
钟汉良好不容易能有一部主旋律电影,不说这部电影多次默默换档,好不容易要上映了,宣发基本为0,我以为能靠质量取胜,有个好口碑也行,为了支持钟,在电影院看了两遍,说实话我都哭了,因为泪点低,更是因为姚哲父女情和那么多为新中国壮烈牺牲的老一辈人假期不开学,在家又看了几遍,说实话电影特效很好,有些场景很真实,故事背景也挺好,但是由于剧情删减太多,很多场景很跳跃,转换的特别生硬,除了父女的那一条线还算完整,其它条线多少都有点莫名其妙,我看过一些花絮和预告,都被删了,为什么不好好剪辑?
把故事讲的更流畅一点?
对于演员,都是有演技的,好多人说周一围全是吼,显得太平了,确实有这种感觉,我个人觉得跟剧情删减有点关系,王迅、大潘、姜皓文让我印象深刻,钟楚曦、郭麒麟、王锵也不错,杨幂和周的对视也很让我感动,还有几个小演员,虽然年龄小,但演技却很好具体说一下钟汉良,这两年有好多人都说钟一把年纪还在演偶像剧,不考虑转型,其实他很多类型都演过了啊,不缺乏一些质量口碑好的影视剧,言情剧只占几部,奈何火的都是偶像剧,给人印象霸道总裁。
也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毕竟不会像粉丝一样了解他的履历。
所以今年的这部电影让我有很大期待,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没有一点水花,但我想钟肯定会继续往前看,他已经做了演员该做的,不会纠结于其它的东西,可是我作为粉丝还是不免有些遗憾,在电影里他是原音,不可否认还是有些口音,但台词语气自己情绪还是很符合姚哲这个人物,表演上细节很好,演技在线,但我始终觉得因为剧情连接问题,没有让我感到更大的惊喜,所以特别特别遗憾!!!
这部电影所有演员们都拍的特别辛苦,但是后期制作宣传对不起他们的付出,所以很心疼演员们,作为粉丝也更心疼我哇,可是我也相信他在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收获良多,衷心祝愿他今后在影视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好!
『解放·终局营救』李少红导演毁完《红楼梦》又来了一出“内zhan神片”,双方全员智商掉线毫无逻辑可言,剧情一通流水账,感情戏+战争戏轮流上,各种尬演推进,剪辑更是乱到不行,宛如一部电视剧集锦。
【3或4分】
『解放·终局营救』李少红导演毁完《红楼梦》又来了一出“内zhan神片”,双方全员智商掉线毫无逻辑可言,剧情一通流水账,感情戏+战争戏轮流上,各种尬演推进,剪辑更是乱到不行,宛如一部电视剧集锦。
【3或4分】
钟汉良在电影里饰演的国名党军需官,作为主角之一,是最近几年来,关于那段解放历史的诸多电影里比较少见的。
虽然看的时候,对他有点恨铁不成,毕竟因为他牺牲了很多人。
但这是战争环境下,人性的真实反应,父亲为了孩子安全的活下去,又那么无奈。
周一围的表演有点用力过猛了,十项全能的解放军战士。
这片子在网上看看可以,去电影院看,我可能不会买票。
电影院泡了4场,爱奇艺重温了N遍,胸中脑中都热血喷涌,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钟汉良先生所饰演的姚哲。
一、1个真实的普通人 姚哲从一个软弱的只顾个人的军需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有家国担当的军人,每一步成长都有厚重铺垫,引发点也很鲜明,性格、内涵、行为都显得丰富而真实。
姚哲这个形象立起来了,除了人设,导演引导,演员的功力也不可小觑。
演员要走进角色,需要充分调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才能与角色融合在一起。
融合手段越高明,形象塑造就越丰满,越自然,也越能把观众带进剧中去。
太过则造作,太浅则敷衍,而钟汉良先生对诠释形象火候的把握,很不简单。
二、2个平凡父亲 剧中两个主角虽属不同阵营,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父亲。
一个爱女如命,为女儿可以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也可以当人质挡炮沙上刀山下火海;一个勇敢无畏,为了信仰可以舍小家,脾气还有点躁。
一个的父爱是显性的,竭力铺排,尽情展现,一个的父爱是隐性的,竭力压制,偶尔宣泄。
为了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为了追求没有战争的世界,两个父亲从完全不同的两个立场到携手并肩作战,最后还整成了"一家人"。
三、3次主题升华 1. 一语双关。
整个影片情节连贯,节奏鲜明,马婶用生命探路的场景,是姚哲在整部剧中承上启下的过渡,这个场景很关键。
先看马婶:他把姚哲推下车,用生命开车探路,口中喊着:“告诉老蔡,找到解放了,给我说一声儿”。
一语双关,点明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再看姚哲:他跌坐在地上,把孩子的头深埋在自己的怀里,脸上虽然写满痛苦,但不再有恐惧和退缩之意。
对于马婶之类的人能那么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好像也不再心存疑惑,姚哲走向了真正的蜕变。
2.探寻光明。
带着一大群人死里逃生,在一片被炸的废墟中,姚哲看到一道从石头缝里投进的光亮,这里的表情、眼神和动作太戳心了。
身子很自然地向上伸展,满是尘灰的脸上写着温柔和渴求,特别是那双眼睛,把黑暗中对光明的仰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钟汉良用他超强的细节处理能力,把对光明的探寻、渴望,在黑暗中见到一丝亮光的欣喜、感动,非常鲜明地展现出来。
而战争中的人们,不就是为了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才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吗?
3.怀中托孤。
姚哲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射向蔡的子弹时,是本能的反应,当他救下的那群人去迎接光明时,他慢慢地倒下去了。
“解放,我尽力了”再次一语双关,主题得到再次升华。
四、4次场景渲染 第1次,与女儿分散,父爱让他歇斯底里。
他撕心裂肺地质问,痛苦而凄厉:“你们为什么不救我女儿,你们还是人吗?
你们眼睁睁看着我女儿,你为什么见死不救。
难道GCD都是无儿无女,铁石心肠吗 ?
”;他歇斯底里地哭吼,悲怆到崩溃:“小兰不在了,我也不想活了,你开枪啊!
” ;冷静下来后,他温柔而果敢:“你们先救小兰,我就带你们进去,我可以当人质。
” 第2次,炮火中,他舍命扑向孩子。
这是整部剧中渲染得最出色、最动人的一场戏,也是整部影片的飙泪点之一。
战火中,女儿绑着炸弹喊着爸爸朝他飞奔而来,父亲姚哲丢开手中的炸弹引爆器,一边奔向女儿一边不停地喊“趴下、趴下”,然后九死一生,抱起并护住女儿,往回跑。
声音、动作、表情、背景,用慢镜头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艺术处理相当具有感染力,父女俩的演绎都相当精彩,震撼力超强。
大凡做了父母的观众,都低挡不住这种感官和情感的双重刺激。
第3次,船上挨打,水中救人,姚哲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救赎。
为了不至于让一船人死得莫名其妙,姚哲用直男的标配去提醒已经失去理智的蔡:“她死了”“你老婆死了,没救了”,话一次比一次直白,被打得一次比一次惨。
得知是蔡的儿子救了小兰,他一脸愧疚,被责怪害死蔡的儿子,脸上全是悲怆,但始终在强调一句“不是我的错”。
钟汉良这里对表情的处理相当相当到位,凄楚、委屈、无奈,又有一丝倔强。
第4次, 怀中托孤,姚哲留在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我为什么这么冷”“我是不是要死了”他依然还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曾经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和女儿性命的普通男人。
他害怕流血,却口中鲜血喷涌,他害怕死亡,但死亡已经临近。
“解放, 我尽力了”他用尽了最后的力气,也只能耳语,解放就在眼前,他却要永远离去。
为了解放,多少人身不由己,多少人竭尽全力,多少人献出生命,又有多少平凡的人留下了姓名?
解放了,天亮了,享受着盛太平的我们,记住了这个战争时代的普通人,他叫姚哲!
这几个场景都渲染得非常棒,每一场戏,钟汉良表情、动作都拿捏精准,用非常有层次性的表演把观众代入剧中,所以毫不意外地,姚哲在炮火中奔跑,我在荧屏前奔泪。
五、姚哲的5次浅笑第1次,“你既然救了他们,为什么不把他们转移出天津”,面部僵硬,无奈尴尬一笑;第2次,“怕不怕”“乖”,嘴角上扬,满脸温情,拥抱女儿,亲吻额头,温暖有力的一笑;第3次,“你别骗他们,他们没钱”,拿回结婚戒指,笑容里一抹温情甜蜜;第4次,带着受伤女儿,冒着枪火回来接蔡,笑得有点不好意思;第5次,拿出自己藏的武器,“Mg产的,来了他们就跑不掉”,嘴角略过一丝得意。
5次不同的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一个为孩子委曲求全又温暖有力的父亲,一个在战火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平凡人物。
他表面上是怂的,这是他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学会的生存方式,并非真怂;他暗中又是聪明而果敢的,对所处环境十分清楚,更从没泯灭善良。
影片从头到尾都很紧张,除开最后迎来解放的欢笑场景,整部剧都难得见一次笑容。
姚哲受的是双面夹击之险,走的是死里逃生之路,他的几次浅笑太戳人了,比哭还戳心100倍。
六、留白的艺术 作为战争电影,除了要具备戏剧一贯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主题展现,还需要展现弘大的历史背景。
100分钟的电影,在短时间内要完成故事的铺排、人物的塑造、环境的烘托、思想的升华,就需要用一些手法,比如渲染,比如留白。
留白太多,观众费解,会显得跳跃;留白太少,会有把观众当傻子之嫌,所以,这种手法的运用,分寸很难把握。
这部电影就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比如从小孩手中赎回戒指时,姚哲那一笑的背后,究竟有一个多么浪漫的爱情故事?
“你没有我能有今天”“表上有一颗蓝宝石”“我怎么不是百姓,我没上过战场”“我们早就知道守不住了,还有很多人都在等着你们。
”这些话的背后,给观众留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也算是非常尊重观众的智商了。
七. 结构上的讲究 1.前呼后应,统一完整。
一开始出场:“你在这儿等着,爸爸一会儿来找你”;结尾处托孤:“如果小兰问 你,我去哪儿了,随便编个理由,她很好骗,会相信的。
”一开始出场,姚哲抱着小兰,然后放下;蔡抱着小兰,走在影片的最后。
2.对比烘托,形象鲜明。
前一秒被吓得浑身发抖,小心翼翼地询问:“你既然救了他们,为什么不把他们转移出天津”;下一秒非常老练地偷印章盖戳,沉着、坚定,眼神毫不游离。
前一个镜头还在恳求:“如今的时局,过了今天就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能给我条生路吗,能放我出来和女儿一起吗?
”下一个镜头就一脸铁定:“他是独狼,我信不过他”...... 3.起承转合,上下勾连。
一开始是怂非怂视为“起”,多次被抓多次逃跑视作“承”,马婶牺牲、穿上被揍、水中救人三连“转”,携手斗坦克共迎解放“合”。
剧本真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一星给专业的爆破组,一星给敬业的明星们吧。
故事太弱了,满片的狂轰滥炸很多都毫无新意更无意义,既费钱还不讨人喜欢。如果主创打心底里认为这就是好看的战争片的话,那他们的思维未免也太落后了。
接受了组里的赠票去看的。今年70大庆确实是空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我竟然没反感这类片子。也一直有看一些正剧历史片了解那段历史,相比之下我很喜欢这种战争中的小人物小故事,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可能不如那部电视剧精致,但电影着实把我感动到了,姚哲的死就像千万个在战场上牺牲的普通人。铭记英雄,山河已无恙,亲人盼你回故乡。
这部片子,打分真的挺难的,我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剧本真的挺弱的,最多值一星,演员们卖力的表演可以再值一星,总共也就两星。但今天再看一遍的时候发现,小姑娘演得真不错,虽然成年人都表演得很用力(有点过度了),但她很自然(几个孩子其实都不错),可以再加一星。钟汉良的口音,周一围的瞪眼都实在让人出戏。王迅的表演倒是中规中矩。
这种影片不能低于两个半小时,时间短了根本撑不起这么宏大的历史背景,拍不出史诗的感觉,你很难定位这到底是战争片还是动作片,是主旋律还是爆米花
导演没有把故事讲好,只依靠轰炸的大场面来烘托气氛,剧情过于平淡,周一围还是那么的油腻,王迅、钟汉良、小女孩表现还不错。
电影节奏很快,有些情节没交代清但不影响观看,钟汉良饰演的军官和父亲形象很立体,几个小人物演员也很出彩
全程炸的我头疼。剧本挺多bug,有的地方看的满脸问号。感觉全片写的相对完整的是军需官和他女儿这条线。里面几个小孩演得不错,军需官的懦弱但为了女儿强大的人物情绪转变的不错,就多打一分吧。
小姑娘太可爱了,剧情有点迷
感觉还挺好看啊打打打打打
被老公拉去看的战争片 结果被片中父女感动得哭 场面很壮观 各种不同信仰的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 发现钟汉良饰演军人也可以这么有型
这部电影最大的优势是舍得花钱,各种爆破场面接憧而来,场面很壮观,激光厅看着很爽!演员方面整体表现其实都很不错,看得出对角色是认真钻研了的,小到细微的面部表情,都无时无刻不在展现人物的特征。但还是有剧情上的bug,尤其是周一围的故事线总觉得很违和,上一秒还在歇斯底里下一秒又冷静睿智,朋友说白瞎了这么多好演员,这是导演的锅,可我觉得这得怪编剧~
2019/12/27 怎么都炸不死!!!!钟汉良另辟蹊径的非广式普语真的是句句跳戏
战争场面拍的还不错,钟汉良演的军官父亲和他女儿太催泪了
可惜这么多好演员了
去看看原著吧。好故事被拍得稀碎。为了票房硬加进来一些角色,导致故事内核撕裂,很多感动点没有铺垫空间。
搁在前几年,这特效和演员阵容,也可以和《战狼》媲美,但现在大家都有些审美疲劳了啊。#20202023
钟汉良的哭戏真好。
我:???这个剧情是什么鬼?
虽然怂但除了开枪啥都会的果军小军官和正义感十足但略躁狂的解放军战士组队闯关,还挺好看的。剧情细节有bug,但演员演技都挺好,而且我就喜欢看突突突又打又炸,给8分。姚哲小心翼翼地冲着解放军叫同志真的好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