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方之歌
彼方のうた,Following the sound,彼方的歌(港),彼方之声(台)
导演:杉田协士
主演:小川杏,中村优子,真岛秀和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3
简介:聆听可告诉我们什么?凭一卷录音带,少女希望破解逝者未曾解释的秘密。踽踽而行中,偶然与想像开辟蹊径:与莫名相遇的中年女子成莫逆之交,默默关心曾交错的父女;治愈者能否也自愈?心事在电车的行驶、美术班课堂、书店工作细碎、吃茶店聚会中暗流。温暖怡然的色调,点到即止的对白,杉田协士(《春原的牧童笛》)让女主角继续游走于平常..详细 >
想不到濱口這麼快就有了模仿者...
6.7/10 自说自话的默剧。追随,求索,建构,复现,无法自救的哑然,情绪的唯一出口
意外发现煎蛋饼(?)的声音也可以传达很多情绪,之前一直觉得与吃饭相比,烹饪是一件过于吵闹的事。
3+
+情绪退化的日常。再一次走过熟悉的街区,却依旧对脸感到厌倦,变得无法卸下口罩,仿佛不能停止在朋友面前保持微笑。好比每次吞咽完酒精和食物后,总要展现出满足的样子。杉田喜欢用空场景来延缓空气的流动,在最合适的角度定住,默不作声地注视着那些失魂的人。尽量屏住呼吸,凝视他们静止的后背。多余的磁带可以去录下对话的声音,希望某一日能让身体回想起流泪的感觉。
…结尾的拥抱倒确实是有力量的
6.0。全然隱去前史的日常記錄顯得異常寡淡,敘事及人物建構動力近乎凝滯。
有时候觉得是各处严重穿帮的京王线小品文,有时候又觉得这可能就是导演所理解的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罢了。简洁的镜头(好几个cut让我拍案叫绝)和全部视为白噪音也不妨的声音(最后我们也不知道留声机里是什么声音,也许杉田的电影不允许声音作为symbol出现?)构建余白,这件事本身就很京王线,也确实是一部很好的京王线小品。表演方法论多少有滨口特别是<欢乐时光>的影响(当然人家也直接致敬了,片中片三句话我就知道那是滨口的片子)。
就像它的拍摄高度一样,电影为它自己标记了一个中点,作者的个人历史,这一年,顺着声音、旅途和短片的制作逐渐填充完整。它的节奏确实有些散乱,但情节上又有种按部就班的笃定感,很久没见到这种滞重的室内固定镜头和暖色调的搭配,对话轻盈得像在看日剧。是的,情节场景是电视剧质感,但人物之间视点的切换又很聪明。
【4.5】一景一镜,一期一会,如一本流动的写真集,在选择性景别的撷取里饱含对人物温情的注视,而这种温情又随着人物望向的他处流转,藏于视角幽处,淙淙如鸣佩环。黑暗的剧院浮动着《偶然与想象》的第三段故事,用偶遇扮演命运,或将两者交错,一个似父一个似母,魔法般的信任像让伤痛不必言明,并在“那天那时那次对话”主题下的用一期一会的日常仪式感不断强化。一个拥抱从对空洞的注视里逐渐实像然后搂住自己。
温柔似水的寒冷生活
6.0 相比上作,退步了
HKIFF 48' 《欢乐时光》以后,就有大量把无聊当有趣的电影,本片尤甚。镜头僵硬,念白唐突,无甚看点。
看不进去,太闷了。
画面很干净、漂亮,感觉能呼吸到秋天的气息。喜欢中村优子骑摩托载着女主穿过隧道。喜欢听溪流寻找溪流。喜欢她最后说送你去车站。但肯定可以更好的,因为我觉得这样不够好。
#HKIFF2024 谢谢,恐看日本人吃饭了。
以情境打通时间,像是有吸力。
声音和味觉记忆
重看。尋找聲音的源頭、凝視聆聽時的姿態,相信可以藉此尋回與過去的連結。但就彷彿口罩下也要時刻保持著的笑容,即使什麼都沒有說出,也願意相信是出於某種回歸被迫中斷的人際聯繫的嘗試。人物總是暗自出神,並引導著思緒的遊離,但是始終保持注視物時的注意力,就像是那段奇蹟般的信任和友誼中對煎蛋的注視,食物也作為情感的媒介,而且是獨一無二的。聆聽、拍攝、相遇、擁抱...都是療癒的動作,建立連結,並擠出心中的創傷。
➕ 永远想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所有的对话,行为,情绪都被溶解在类似回忆的场域联结。听觉与视觉的平衡延续了下来,我当然相信杉田协士是一位自然主义者,用轻描的方式藏去可见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