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心痛李哪吒,那么小经历那么多,他所有的戾气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你看他好像很凶,很蛮横,其实他偷偷一直把十娘的鞋带在身边,只是因为十娘安慰过他自己可以化作鞋子陪在他身边,他一边骂鬼婆娘一边跑上龙母庙救她,他暴跳如雷骂莲花但是在纣王宴请他到酒池肉林他却想起府邸里的莲花,他回家的时候会给她买冰糖葫芦,笑得很甜……
打胜战
第二天回家准备给莲花买冰糖葫芦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是柳琵琶的一句话,哪吒他可能回到家,把冰糖葫芦给莲花,然后哄她昨晚没回来吃她做的饭,莲花哄一下就笑了,一起吃早饭。
哪吒的坏脾气也在十娘的教导下慢慢改变,他真的不是一个本性坏的孩子,十娘这么有耐心这么爱他,一定可以教好他,他和莲花和十娘就能永远在一起。
没有后面的十娘中毒而死,莲花化为蝴蝶。
他们真的差点在一起了!
恨啊,又是你这个柳琵琶,又是你!
哪吒说了,想打胜战之后要不要和三眼仔一起来酒楼,要生小哪吒,估计这个时候他的想法已经不再纠结天兵神将了,那个时候他只想和家人在一起,他愿意留下来陪莲花。
可是,不是柳琵琶从中捣乱,让哪吒对莲花说“没有你,打战都会快点赢”,就因为这一句,莲花离开了,没有回来。
我真的是心痛十娘走了之后,莲花又离开他,他在那看到蝴蝶的那一刻,眼里的落寞,还有不舍,泪眼朦胧。
我心痛他啊,一瞬间两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生都走了。
他还没要好好孝顺娘亲,还没对莲花说我爱你。
编剧你怎么舍得!
花了一段时间把小时候最喜欢的电视剧重温了,内心有很多很复杂的想法,其实刚开始重温的念头,是看了《悟空传》的番外哪吒篇之后,看完一下就条件反射的想到了这个版本的哪吒,其他几个版本的哪吒都有看过,反而是陈浩民版的看得最不完整,偏偏第一反应是这个,这部电视剧确实很成功。
看了哪吒的番外篇觉得深有感触,所以决定来重温封神榜。
看到现在30多集了快结束了,就有几点忍不了啊一. 李靖的冷漠大义灭亲。
真的是大义灭亲吗?
真的是大义吗?
只因为皇帝的一个梦就要杀自己的亲生骨肉?
那可是十娘怀胎三年生出来的亲儿子,那可是千里迢迢地爬过来给你送寿包的儿子!
要是哪吒是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大商的事要杀都情有可原,可是小时候的哪吒虽然顽皮可也是无辜的吧,虎毒不食子!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李大将军是为了大义为了国家,又为什么在听说了柳琵琶是妖的时候抹掉朱砂选择相信?
你的大义去了哪里?
为什么你宁愿相信你的妾都不愿相信你儿子,还是说你的大义灭亲是只针对你儿子的?
还有李靖对十娘的种种举动又一哪一件事能配得上“义”这个字?
糟糠之妻,说休就休,几个月的感情还抵不过几十年的夫妻情谊,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从我的主观上认为,李靖毫无情义!
凭什么当日忠、孝、义三箭齐发,义箭没有诛杀他!
这种无情无义之人又有什么资格封神!
二.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整部片子里最可怜的估计就是十娘了,很多幕看着真是让人泪流不止,但其实仔细想想,她的可怜,她的悲惨难道不是自己造成的吗?
就因为她的心软和对李靖的放不下才注定一直被柳琵琶欺负,从柳琵琶一进门,十娘看着哭哭啼啼的柳琵琶心软了,这便是一切灾难的源头,被休了本来可以和哪吒他们一起打仗一起开始新生活的,李靖一个眉头一皱说声我有麻烦了,跑得比谁都快,可是人家当你是什么?
李靖自己捅下的篓子闯下的祸却要让十娘善后,李靖的脸也真是大。
三. 我最喜欢的是哪吒,无论是剑拔弩张的哪吒还是成熟懂事的哪吒我都很喜欢,年少的张狂和不羁,鲁莽和冲动,每个人都曾有过只有一腔孤勇的少年时光,谁不是一路骂着别人傻逼过来的,而这种冲动和鲁莽就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当时那个非常封建迷信君权神授(那个时候好像还不能算封建社会?
历史学得不太好欢迎指正)社会,神仙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种人文主义非常可贵,从他怒杀龙三太子就可以看出 【神仙有什么了不起】其实我个人也觉得哪吒没错,凭什么仙就能随意决断人的生死,人就不可以杀害仙家?
况且哪吒是为了正义去杀龙三太子的。
而让众人诟病的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不孝举动为什么会被视为不孝,只是因为《孝经》里写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人没有选择自己是否出生的权利,难道也不能选择是否死亡吗?
四,西伯侯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贤】,治理西岐,管理有方,人民拥戴,心有仁义,却又懂得大局为重,伯邑考被杀,被制成肉丸,姬昌又岂会不难过不悲愤,他早就算出伯邑考命已亡,即便如此,他还是强忍着内心的愤怒与仇恨,吃下自己的骨肉,谋划东山再起伐纣报仇,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
感觉自己啰啰嗦嗦扯了一大堆,最后扯出一篇流水账,自己心里想说得什么都没讲清楚,太心塞,放假之后每天宅着,感觉自己像宅傻了一样,还剩下几集,就快看完了\(≧▽≦)/我觉得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在弘扬人文主义的,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相信神的存在和神的力量,而哪吒,杨戬,雷震子,等等最后封神的都是人类,他们的封神就代表了【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所谓的神的高度,人类其实是和传说中的神是平等的,承认了人类的力量,也比较侧面的维护了人类的权益】
从电视剧的角度还是挺好看的,一直只看这一版的封神,然而作为一个看原著的人有时候对这部片有些又爱又恨:一代妖后苏妲己批阅奏章成了女强人,托塔天王李靖先是直男癌而后变成靠女人的窝囊废,武成王黄飞虎庸俗且是非不分丝毫无忠肝义胆,美人邓婵玉变成了脑袋缺筋的女矮子,真矮子土行孙反而比邓婵玉还高点儿而且他俩还是师兄妹,最后我心中英俊威武的二郎真君变成了个傻小子,简直是要哭了……不过抛开原著,综合各方面这都是一部经典之作,反观现在的作品,能与之相媲美的寥寥无几
曾经,陈浩民在我心中,是男神的存在,他的眼睛,总是深情干净又琢磨不透,然而,那只是曾经。
曾经,叶璇在我心中,是那样的温婉纯情,然而,那也只是曾经。
那个时候的tvb,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无数的经典人物;那个时候的陈浩民,是神话一样的男神……殷十娘是我对母亲的“完全认识”,每次啰嗦起来,我都害怕哪吒会伤害她……苑琼丹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石榴姐类的喜剧人物,而是一个慈母,一位伟大的母亲!
这部剧,是抛开原著的独立的故事,就像《云海翻腾孙悟空》、《福星高照猪八戒》、《春光灿烂猪八戒》一样,一个独立的神话故事,一群有血有肉的神话人物。
这个版本的封神榜虽然改编很多但还是有很多亮点,最大的亮点就是温碧霞的苏妲己,真的是惊艳了我的整个童年,感觉这就是狐狸精的样子,美艳,魅惑,虽然她的角色让人可恨,但确实担得起红颜祸水,也算是倾国倾城了,而第二个亮点就是哪吒母子情了,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真的是哪吒有一个好母亲,即使没有肉身,母亲也没有放弃,一直在找机会重铸哪吒肉身。
陈塘关总兵李靖在攻打犬戎巨人前,费尽万苦击败了两大神兽青鸾火凤,夺下了它们保护的三支神箭,分别是忠箭,孝箭和义箭。
而这部《封神榜》的灵魂,恰好可以用这三支神箭所代表的美好品德来概括,那就是:忠,孝,义。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和家人一起看这部在翡翠台播放的电视剧,当时是晚上8点的黄金时间。
后来六年级,翡翠台在中午12点时段重播,我们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追剧。
后来晚上6点到6点半的时段,又重播过一次,我们也是照追不误。
这么多年过去,对于本剧浓墨重彩刻画的忠孝义,我几乎没有印象。
最记得的,是三个女人的三种“爱”。
殷十娘对哪吒的至深母亲,莲花对哪吒的默默付出,黄颜对杨戬的不离不弃。
道士云中子曾经说,哪吒这家伙是不是前世修了福,今生才有十娘和莲花两个女人对他这么好。
这几天回家,无意中发现电视又在重播,我看了一集,还是印象中那么好看,我被撩拨得心痒难忍,于是用三天时间,把《封神榜》又完完整整看了一遍。
重看之后,发现“爱”又何止三种。
莲花和哪吒莲花喜欢哪吒,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概是当他们几个还在西岐的时候。
有一天哪吒雷震子殷十娘还有莲花,他们几个赶路去朝歌,看见一块大石头上刻了姻缘二字,殷十娘骗他们说这是姻缘石,通过它可以看见自己的姻缘。
莲花被十娘骗去看自己未来夫婿的样子,结果看到了石的对面,站着被蒙在鼓里的哪吒。
莲花看见哪吒的瞬间,吓得立即转过身子,脸上又惊又羞。
我弟说:“她被殷十娘害死了。
”是啊,就是这一眼,就误了莲花一生。
而哪吒喜欢莲花吗,很残酷,我想并没有,就算有,也只是淡淡的不被察觉的姑且能称为“情愫”的感情,不会像莲花那般浓烈和“情意绵绵”。
莲花和哪吒的感情线,我看得很仔细,一路追寻,真的很遗憾,哪吒对于莲花,最正面最强烈的表达,也许是当李靖一家冀州重逢后,在军营里与杨戬打赌斗吃饭的一幕,殷十娘把莲花拉过来,说她也是李家的“一家人”,大家起哄,说莲花是杨戬的妹妹,跟殷十娘他们算是什么一家人。
十娘说莲花迟早是李家的一家人。
哪吒笑着把莲花拉了过来。
他到底还是没说清楚,莲花对于他,是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意义上的“一家人”,始终是朦朦胧胧的,不曾道明的。
哪吒和莲花这条感情线,始终是莲花在哪吒背后默默张望和守护。
正如最后一幕所描述的,他们已经封神,成为天兵天将,在天庭掌管着人间,而莲花化蝶,一如既往地在哪吒身后默默张望,哪吒有所察觉,转过头,却看不到一个人,只见一只蝴蝶,若有若无的飞舞,他若有所思,而后回头,加快脚下风火轮的速度,远去。
殷十娘生前叮嘱哪吒,要谨记七个字“千金难买一回头”,意思是要经常回头看看,珍惜眼前人。
哪吒直到最后,也没有真正弄清这几个字的含义。
有些人是永远的少年,就像哪吒,他永远未达到“谈情说爱”的年纪,永远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完成,当大将军,当大元帅,当天兵神将,他永远不会像杨戬一样,为了发妻,情愿不去当天兵神将,留在人间,与妻子享尽人间的寿元。
龙王三太子和莲花小时候一直觉得龙王三太子是个坏蛋,死有余辜。
如今才发现不是。
十娘说,“龙生九子,三太子最纯良”。
三太子爱上凡人女子莲花,化成人形,写情诗给她,不懂人间的察言观色,把人家的敷衍当成真意,天天来滋扰,成了“淫龙”。
跟着莲花,一路从西岐到边境,为莲花下了一场大雨,救了哪吒的军队。
龙王三太子一向被描述成贱龙淫龙,事实上我没有看到他的恶意,不过是爱意表达得过于强烈。
殷十娘和李靖《封神榜》的副标题应该叫“人人都爱殷十娘”。
殷十娘去到哪儿都是救星,前20集救了自己无可救药的三儿子哪吒,后20集救哪吒,救周文王,救伐纣大军,救李靖一家,救王后,救太子,尤其是李靖,每次柳琵琶闯祸,李靖一封飞鸽传书送到,殷十娘就揽上全部责任。
李靖哪吒父子沙场对战,哪吒挂上免战牌,不忍与父亲兵刃相见,而是到李靖军营中捣乱,想让他知难而退。
哪吒杨戬一行人把李靖的军队搞得狼狈不堪,更是大笑着说要脱李靖的裤子,殷十娘跟着大笑,众人离去后,她的大笑变成大哭,“靖哥以前很威风的,谁听见陈塘关李靖的名字不害怕,现在落得没裤子穿。
没裤子穿。
”令人动容,李靖和殷十娘夫妻兵上阵杀敌的样子,一去不复返。
妲己和伯邑考妲己爱纣王吗?
开什么玩笑,她说,看到那个男人她就想作呕。
妲己太美,以至于不需要爱人,只配受万人宠爱。
在大商气数已尽之时,妲己身穿龙袍坐着龙椅,身旁都是纷纷逃走的宫娥太监,酒池肉林里浸泡着纣王散发着腐臭的尸体。
面对着空荡荡的大殿,妲己一脸肃穆沉静,前尘往事一件件闪回,她首先想起的,居然是当年伯邑考授琴的样子,青靓白净,文质彬彬。
当时她还是个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在西伯侯的长子伯邑考处学琴。
他弹了一曲,琴音美妙。
她不懂音律,单是记住了指法,就把曲子弹奏出来。
伯邑考惊为天人,夸她聪颖。
如果说她一生中爱过谁,可能是那个被她剁为肉酱制成肉丸的伯邑考。
( 我有个微信公众号叫“软糖莫爷”,我时不时会发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看看)
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距离2001版《封神榜》开播19年后,温碧霞再扮妲己。
动人的媚态,不老的容颜,让网友不禁直呼:真·不怪纣王。
美人美到这种程度,倾城倾国都变得理所当然。
其实,在温碧霞之前,已经有一部经典的《封神榜》——由傅艺伟、达奇、蓝天野、汤镇宗主演。
傅艺伟版的妲己也是人间绝色。
被九尾狐附身之前,她是体贴、善良的侯门千金,楚楚可怜,清纯尽显。
被九尾狐附身之后,她是心机的狐狸精,一双勾人的大眼睛,又妖又魅。
试问这样的女人,有几个男人能逃得过?
珠玉在前,温碧霞再演妲己,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她不但应战成功,还让妲己烙上了自己的特色。
在豆瓣评分中,傅艺伟版《封神榜》8.1,温碧霞版8.2 ,还优秀了一丢丢。
为何温碧霞能成就另一经典?
今天咱们就唠唠。
01妲己有两大特征,一是美艳,二是狠绝。
因为美艳,她才能迷惑纣王。
因为狠绝,她助长了纣王的残暴。
毫无疑问,温碧霞演出了以上两点。
美,自不必说,媚骨天成,一颦一笑皆是风情。
尤其是她的肚兜装,香肩微露,令人遐想联翩。
也怪不得纣王会迫不及待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温碧霞的形象是柔中带媚的。
既可以把人蛊惑得不知人间岁月,又可以像一朵被摧残的花惹人怜爱。
但是,她的柔美丝毫不会影响她对狠毒的表现。
这几年的古装剧,自从《甄嬛传》之后,浓重的妆容成了表现角色黑化的重要标志。
大片晕染的深色眼影,飞扬的眼线,红到发黑的口红时常出没,让人无语。
不知这样的妆容是为了弥补演员演技的缺陷,还是不相信演员的表现力,又或者害怕观众眼力不行,看不出来角色心态、性格的转变。
不否认,“黑化”的妆容有利于角色的塑造,可在各色化妆品的遮掩下,演员的微表情也会被遮掩或弱化。
最后,到底是化妆品在演戏,还是演员在演戏,已经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一张干净的脸不能演坏人吗?
温碧霞会告诉你:No。
温碧霞饰演的妲己,从妆容和服饰来看,前期与后期并无多大差别。
但是,丝毫不影响她内心的“扭曲”。
温碧霞对狠的表演,是以云淡风轻的语气,行丧心病狂之事。
夫人尤其记忆深刻的是处置伯邑考的那段戏。
明明之前还风情万种地施展魅力勾引人家,但因为对方不从,她立马向纣王告状:伯邑考要非礼自己。
谎话说得心不惊、肉不跳,完全没有一丝心虚。
当纣王问她如何处置伯邑考的时候,她幽幽地说了一句:剁成肉酱。
还建议将伯邑考的肉制成肉丸给西伯侯吃。
她说得那么自然而然,似乎要处置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把青菜、一条鱼。
她毫不在意的语气,与所行之事的邪恶形成鲜明对比,反而更让人不寒而栗。
美与媚,是温碧霞天生的。
狠与毒,是她举重若轻演出来的。
仅这两点,妲己的形象就立住了。
02但话说回来,以上两点,傅艺伟也做到了。
温碧霞仅仅做到这个程度,不算失败,但也谈不上超越。
想要再造经典,必须另辟蹊径。
这条路在哪里?
答曰:在角色形象的丰富。
傅艺伟版的妲己之所以变坏,是因为被九尾狐附体。
进入王宫之后,她已经不是苏妲己,而是狐狸精。
所以,不管她有多坏,观众都能接受。
反正这是妖精为恶,与正主无关。
小时候超级喜欢她额头上的链子温碧霞版妲己则弱化了妖性,强化了人性。
她的邪恶、残忍不是因为被控制,而是自我选择。
该版《封神榜》的剧本由香港两大金牌编剧张华标、朱镜祺操刀。
他们赋予了妲己一条完整的、曲折的成长路线。
一开始,她也是一朵美丽、善良的小白花,深信做好人、行好事、有福报。
纣王为讨要她和妹妹不惜发动战争。
为了避免百姓生灵涂炭,她向父亲自请入宫。
彼时,她还有一个天真的梦:如果纣王宠爱自己,她可以规劝纣王善待百姓,好好治理江山。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凉薄。
进宫后,迫于大臣的请求威吓,纣王宠幸妹妹冷落了她。
原本,姐妹两个约定:不管谁受宠,都要想尽办法帮助另外一个。
但是,妹妹没有做到。
当妹妹与纣王夜夜笙歌的时候,她却在被欺负,被冷落,连一个丫鬟都可以扇她耳光。
而她唯一的慰藉:一只小狗,也被欺负她的人炖成了狗肉。
被孤单寂寞包围时,伯邑考出现了。
她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求他带她走。
但是,他失约了。
因为他没能赴约,妲己被皇后抓到把柄,直接被贬冷宫,和一群疯女人待在一起。
自从进宫之后,短短的时间,她被剥夺了自由、亲情、尊严,也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中,她触底反弹,把命运加诸她身上的所有不公,转变成了熊熊燃烧的仇恨之火。
那些曾经苛待她的人,她一一复仇。
她剖了比干的心,将杨贵妃喂蛇,把伯邑考制成肉丸,逼西伯侯吃自己的儿子,让皇后自挖双目。
最终,连纣王也被她推下酒池,活活淹死,然后她自己穿上了皇袍。
她狠,她毒,但她也有自己的心酸。
即使你厌恶她,你也会理解她。
姜子牙兵临城下,走投无路之际她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她又想起了那年与伯邑考一起弹琴,进宫之初的姐妹情深。
此时,你不得不感慨,她也不过是一个可怜人,一个被宿命玩弄的弱者。
所以,你会记得她的美,她的毒,也会记得她的不得已。
多年后,隔着时光的滤镜,你对她的喜爱,又会增加一层。
随之,她成了经典,成了你人生影像的一个记忆点。
03除了美、狠和可怜,温碧霞版妲己打动人的还有她的女权意识。
电视剧一开始,便显示出了她的不凡。
当看到工人在雕刻龙凤的时候,她问:为何龙在上,凤在下?
在她的潜意识中,潜藏着不愿被命运、被世俗压迫的反抗意识。
因为出生时有狐狸献礼,她便被视为不祥之人。
为了束缚她,她不被允许出门,不被允许学习,过着半尊贵半囚徒的生活。
得到纣王的宠爱后,她便要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读书识字,处理奏折,与纣王同坐朝堂,成了商朝江山的实际主宰者。
编剧为妲己赋予了先进的女性意识,还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为历史中背上祸国殃民罪名的女人进行翻案。
妲己为何会一步步黑化?
那些恐惧她又使劲儿压迫她的男人是主谋。
其实,妲己有很多机会成为一个良善之人,而非妖孽。
假如西伯侯在为妲己卜卦之后,没有叮嘱苏护:切不可让妲己有智慧。
那么她可能从小饱读诗书,学得治国之术,日后她到纣王身边,受益的是整个王朝。
假如伯邑考当初把她带离王宫,那么她可能成为一名普通的女人,过着普通的日子,不必卷入王朝兴亡的腥风血雨。
假如她进宫后,那些大臣没有因为一记卦象便视她的天真善良而不见,用偏见为她定罪,她便不会积攒那么多的仇恨。
与纣王共坐朝堂的时候,妲己本是想要挽救风雨飘摇的商朝江山的,为此,她可以放弃与西伯侯的恩怨重用他。
但依旧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偏见,不管是西伯侯还是比干、闻太师,所有的人都反对她,恨不得将她除之而后快,为自保,她便用暴政去惩罚敌对者。
所以,妲己成为商朝江山的掘墓人,到底是谁之过?
即使妲己灭商是天命,但若没有荒淫的纣王,带着有色眼镜却自以为是的大臣,十个百个妲己也不足为惧,不是吗?
可见,这不是天命,是人祸。
历史上,背上毁国灭家罪名的女人不少,最有名的就是周幽王的褒姒,纣王的妲己,唐玄宗的杨贵妃。
把祸国殃民的罪名给一个女人很简单,不过是史官的几笔文字。
可说到底,这不过是避重就轻、转移矛盾而已。
从这个视角而言,吴碧霞饰演的妲己,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审视历史的角度。
结语总而言之,既保留角色原有的内核,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拓展,角色塑造与演员魅力融为一体,才有了温碧霞超越经典、成就另一经典的结果。
无疑,温碧霞版的《封神榜》是经典翻拍的一次成功例证,它再一次证明了:翻拍不是错,乱改胡演才是罪。
如今重看《封神榜》,不管是傅艺伟版的还是温碧霞版的,你会发现很多不符合历史设定的细节。
要知道,商朝是奴隶社会,那时候并不存在剧中的华服美裳。
在傅艺伟版的《封神榜》中,时不时会出现演员穿着清凉跳着芭蕾舞,尺度之大令人咋舌。
温碧霞版的五毛特效、皇上贵妃等称呼乱入,都是肉眼可见的剧作瑕疵。
但是,故事的跌宕起伏、角色的立体又足以掩盖剧作上的不足。
尤其是两位妲己,不知道承包了多少人对女性之美的最初认知,而她们的狠毒又成了多少人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
正是因为这样,她们才能穿越时光,成为不可多得的荧幕经典。
很庆幸,我们有过精彩纷呈的追剧时代。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作者简介:电影夫人,独立影评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写影视,也写娱乐圈的爱恨情仇。
我真的爱惨了这蛇蝎美人我真的爱惨了这蛇蝎美人
两星给陈浩民的哪吒,一星给温碧霞的妲己。
重点还是哪吒母子。
苑琼丹的演技无可挑剔,真挚几可触摸,有动人的感情力量,殷十娘这个角色的成功,她居功至伟。
但这不代表殷十娘这个角色不变态。
一个本事大于老公的家庭妇女,出嫁从夫,夫弃从子。
从她对哪吒的教育来看,未嫁从父一定也是做得很好的。
实在是“三从”的标杆性人物,怪不得TVB给立了个牌坊。
国语版曾经起了个小标题叫“爱子情深”,大多数喜欢这个人物的,认同的也是她母亲的身份。
那么就来看看,殷十娘,是不是真是一个好母亲?
以下都是哪吒生命转折点时,殷十娘站在母亲立场的选择:一、初出场不久,老公战场危机,临盆在即的殷夫人亲赴战场救夫。
这倒无可厚非,只要还未出生,法律上就没有完整的人权,就算拼着一尸两命,那也是个人选择。
只不过这里说明,早从哪吒尚未出生,殷十娘的一切行为就定下了基调。
二、李靖父子矛盾初现,殷夫人送子女娲庙,教子读“孝经”。
在儿子和丈夫之间,第二次选择了丈夫。
让学龄前未成年儿童离开法定监护人,处于半遗弃状态。
最后洗脑未成年人,令其近乎自残地折磨身体来讨好监护人才得已返家。
三、李靖因一梦而欲杀哪吒,最终放逐飞虎涧。
李靖的问题并不在于愚忠,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立场,他也可以把哪吒的敌人身份置于儿子身份之上。
问题在于,那时哪吒还未变成商朝的敌人,这属于没犯罪先判刑。
当然李靖的变态是摆在脸上的,大多数人也不认同,所以讨论价值不大,十娘比他有趣得多。
因为这一次,在“一剑杀了未成年儿子”,和“把未成年儿子遗弃到死亡概率很大的荒野”之间,她选择了后者。
真不容易,为哪吒留下了一线生机呢,呵呵。
只不过,她从来也没有想过“保护儿子不受其父亲无理伤害和暴力虐待”这个选择。
在丈夫和儿子的利益之间,第三次,殷十娘选择了丈夫。
并且,选择的前提是哪吒的生死存亡。
她和李靖一起执行了遗弃犯罪,罪行已遂,无终止。
到了这一步,无论以古今中外哪一个标准来说,殷十娘,还能算一个好母亲?
四、琵琶进门,殷十娘出门寻子。
感谢主角光环保护哪吒,他要是死了呢?
殷十娘打算去收个尸安慰自己吗?
五、因琵琶挑拨,和李靖嫌隙渐深,隐瞒身份留在儿子身边教导法术。
李靖战败消息传来,殷十娘回朝歌,为留在李府,甘受家法军法。
被丈夫离弃了,儿子变得很重要,但是一旦丈夫有命,十娘在丈夫和儿子间几时选择过儿子?
几时有过犹豫?
殷十娘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的斯德哥尔摩症候患者。
本质上来说,斯德哥尔摩患者当然是受害者。
而且是受害特别深的一类人群。
他们在帮助加害者残害自己。
但是,他们同样也会帮助加害者残害别人。
随着情节深入,这一点会越来越明显。
六、李靖用三神箭射杀哪吒未成,哪吒身世大白,李靖不认子。
这是李靖第二次杀子,殷十娘对此的反应是把遗弃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李靖拒绝认子,殷十娘反因为认了儿子在丈夫面前表现得心虚,并甘心被丈夫训诫。
七、哪吒与李靖反目,初上战场,以军法之名虐待十娘。
开始完美诠释“从子”。
(丈夫不在的前提下)八、哪吒怒杀龙三太子龙三太子纠缠莲花实在不是一日两日,从性骚扰发展到逼婚,这中间也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误会。
以一般大众标准罪不至死,以哪吒标准杀之不冤。
当然,殷夫人站大众标准。
九、龙王降灾,李靖主杀子。
殷十娘痛打哪吒。
李靖第三次杀子。
殷十娘苦求不得,独自闯塔带走哪吒。
这里真以为她打完一顿会放儿子逃走,没有料到,打就是单纯地打而已。
殷夫人并没有半点从丈夫手里救走儿子的打算。
——也对,反正她从来也没有救过他啊。
哪吒问,你有什么资格做我娘?
其实这一句我也想问。
养儿不教,闯祸了再来暴打,这除了显示父母地位和推卸责任以外有其它意义吗?
作为苦主,龙王比殷夫人更有打人的资格。
(然而,龙王选择迁怒无辜。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人们不会在意龙王公报私仇,却会指责哪吒连累百姓。
无非也是欺软怕硬。
其实也滑稽得很。
)殷十娘回答哪吒关于“父母资格”问题的答案,是“你的骨血是我给的”。
对此,哪吒终于给出了完美的回复。
十、削骨还父,削肉还母自残本身是一种消极反抗。
但用骨肉性命来割断伦理枷锁,则是出于极高的自尊,和极度的绝望。
不过以殷十娘为首的伦理守护者是不会因此认同的,永远不会。
在他们眼里,你连用生命赎回自由和尊严,都是错和罪。
无话可说。
十一、全家和解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是全剧哪吒反抗的最高潮,高潮一过就是长长的“殷十娘洗脑记”了。
洗脑记的高潮则是李靖的洗白和“一家团圆”。
标志着哪吒和殷十娘这个斯德哥尔摩患者的彻底同质化。
惨不忍睹。
比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惨多了。
莲花复生后马不停蹄杀父、被宝塔强行镇压是原作的哪吒。
其精神自始至终并未妥协。
TVB真是比古人都不如。
但从情节推进来说是合理的。
当角色盛极而衰,此时若要保持人格完整只有杀掉(亚视就常常这么干)。
但这背离观众期待。
所以TVB果断选择阉割人物。
哪吒被阉割了。
殷十娘这个人物是完整的。
因为她一开始就是个斯德哥尔摩患者,晚期绝症。
毫不犹豫牺牲自己,用自己的血肉喂养丈夫,以及婆婆小姑子等丈夫的附属产品;接着,她毫不犹豫牺牲儿子,用儿子的血肉一起来喂养丈夫;用感情上的付出绑架儿子的精神,从而保证即使自己死了,仍然有人继续喂养丈夫。
感动吗?
不敢动,不敢动。
殷十娘和哪吒这对“母子”,分别代表了对传统伦理秩序的维护和反抗。
叛逆的角色越描绘得光芒万丈,三纲五常就越表现得理直气壮。
我不得不着迷于这个版本对于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描写方式。
这种留白的手段,真是传统审美的拿手好戏,越是揣摩越觉滋味无穷,细思极恐又细思极悲,“用最野蛮极端的手段反抗最智慧合理的压迫”——完美传达了民间传说里这一经久流传的情节所产生的灵与美的震颤,几乎像电流一样直冲天灵盖;——与此同时,也实在无法忽视整个故事的价值观不停给我喂屎的事实。
这两种根本性矛盾的产物,同时存在于TVB的世界观里,获得编剧等量的真心,以此证明,我国礼教的看家本事就是让人精神分裂。
TVB之所以能逼死亚视,是因为它懂得向狗血的世俗妥协。
封神榜的编剧就非常典型。
一方面,它浓墨重彩地描写诸如哪吒、妲己之类离经叛道的人物,将角色的个性魅力推向顶峰,引起受众极大的共鸣感。
另一方面,它死死抓着三纲五常,让情节推送着这些出格的人物一个个挑战伦常,一个个惨败收场。
妲己是通常意义上“恶有恶报”的失败,败的是身家性命;哪吒更凄凉些,被阉割了精神。
五四不彻底啊!
人们既想借着虚拟人物的叛逆透一口气,又不愿意虚拟人物获得自己得不到的精神自由。
宁可把他们的头强按在尘土里——和自己平行。
没有破过四旧的地方,观众就是这么变态。
隔了好久,一堆人在下面评论“古代女人就是这样的”麻烦你们搞清楚,评价的是制作方对于这种女人和妈的态度很明显本剧是赞颂这种妈的十娘是古代人,拍剧的导演编剧也是古代人吗?
他们的态度不该批吗?
十娘这个角色,充分证明“妻母非母”,诚不我欺
故事改编的自成一家,确实能圆过去。
但是里面主要的女性形象真个个是女德榜样。
妲己,看过的人应该都觉得她极具人格魅力,其身上的反叛精神这片子里的哪吒都要自愧不如。
出于对纣王昏庸无能的厌恶,妲己一步步执掌朝政,进而取而代之。
她错在听信谗言暴虐无道,没有执政能力。
此时若群臣积极觐见,提供良策,商的运行也许还有生机。
但是姬昌抓住机会面见妲己时,不是建言献策,而是直接斥责妲己不应该牝鸡司晨,断绝了任何沟通的机会。
巧的是,妲己治理水平差的祸根也是姬昌埋下的,小时候姬昌的占卜直接导致了妲己父亲不让妲己接受教育,接触社会。
姬昌处处宣扬牝鸡司晨是妲己的根本错误,朝廷上下都笼罩在这种认识之下,妲己的政治愿望当然就成了毁灭式的幻想,她也一步步迈入越做越错的深渊。
以姜子牙为首的男性角色告诉我们,女人就应该干女人份内的事,一旦有任何“越轨”行为,就应该人人得而诛之。
殷十娘,典型的家庭妇女榜样。
无论李靖对她有何种误解,无论李靖怎样出轨、侮辱、打骂殷十娘,她仍然坚守内心两人相爱的信念,一次次无条件选择原谅。
即使被李靖赶出家门也要处处维护丈夫名誉,李靖有困难了更是随叫随到。
李靖要遗弃儿子,殷十娘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言听计从,甚至没有任何和李靖商量的意愿。
后期哪咤重生后更是持续对儿子进行洗脑式灌输:这一切都是你哪咤自己的任性导致的,你以后还是要孝顺你爹。
吊诡的是,哪咤最后也被洗脑成功了,这里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改编之处。
黄颜,杨戬老婆,完美践行了寡妇之道。
杨戬出征后渺无音信,黄颜一边艰难维持潦倒生活一边挂念丈夫,给不知道在何处的杨戬写信最后还能送到。
但是杨戬明知道自己家在哪,一封家书也没写过,一点钱也没寄过。
后期哪吒有了风火轮可以各地来去自如,他可以和哪吒用风火轮到处玩,却丝毫没有回家看看哪怕是报个信的念头。
最后,两人见面前,一向单纯的杨戬竟然还懂得利用女部下去试探结发妻子对自己还是否忠心。
说实话,看到这段有点想吐。
杨戬一行人都走到门口了,杨戬不是急着和老婆相见,反而派女部下先进去试探,等试探结果出来了再回家。
当然黄颜不负众望,在不知杨戬死活的情况下为他守了多年活寡,独自抚养大儿子。
剧情到这儿就差姜子牙赐她一个贞节牌坊了。
莲花更不用说了,为哪咤赴汤蹈火,宁愿化身为蝶。
明明是才德兼备的女神,为了自己的男人放弃了自我,牺牲了事业,和家庭切断了联系。
为避免让哪吒分心,她更是选择让自己的牺牲成为一个秘密。
在好婆婆殷十娘的教导下,莲花和哪咤的相处中有任何委屈误解都一个人默默抗下。
家里老爹死了也不管不顾,继续跟着哪咤和她的的洗脑婆婆去私奔。
爱情故事可以理解,但是能不能不要把莲花塑造成一个放弃一切世俗的欲望,只为当哪咤身边的尘土这么卑微的角色。
其实编剧也只是为了收视率,不得不这样做,实际上他们已经被自己恶心到了。
殷十娘在琵琶精闯祸后向云中子求情时,云中子说了句,你们这些女人贱不贱呐。
《封神榜》的版本有许多,1990年傅艺伟主演,大陆和香港合拍的《封神榜》,这版后来因画面尺度过大而被禁播,以前看过一些片段,总觉得自己不是在看神话剧,而是看恐怖片,整个气氛烘托的犹如《聊斋》。
但傅艺伟这一版也被人津津乐道,无外乎它是第一部合拍的神话剧,也是一代人成长的记忆。
直到2001年TVB出品的《封神榜》播出,才算是“童年经历”,一直还记得每一晚和全家人一起看DVD追剧。
TVB在改编上一直有自己的特色,这在之前的许多剧集的评价中都提到过。
这一版由陈浩民,温碧霞,苑丹琼,叶璇,元华等主演,将整部《封神演义》中的主要情节一一展现,剧情还原度还是很高的。
剧中以陈浩民饰演的哪吒的成长轨迹为主线,讲述了自商纣王在登基前直至商朝灭亡的全过程。
整部剧分为两部分第一部《爱子情深》,第二部《忠义乾坤》《爱子情深》:哪怕孩子被天地所不容,母亲永远会为孩子付出一切TVB在情感处理上以细腻著称,剧中开篇便具有深深地宿命感。
李靖外出打猎,失手射死了火德星君,致使火德星君投胎转世为李靖第三子哪吒,父子俩水火不容。
帝乙梦到商汤亡国,多番教导商纣王勤政爱民;梦到哪吒将会是覆灭商汤之人,就命李靖处死哪吒;李靖身为商朝子民,深绝君命不可违,把自己刚满十岁的孩子哪吒送往飞虎涧自生自灭。
可是天命难违,许多事情在一开始便埋下伏笔。
纣王好色,在作为太子时已经初现端倪;哪吒倔强,为了让父亲认可自己,在一炷香内风雨无阻的带来了寿礼。
当哪吒被丢在飞虎涧自生自灭,天生天养,认识了飞天娃(雷震子),三眼娃(杨戬)三人相互扶持,磕磕绊绊的长大。
后到朝歌被姬昌带回学习礼仪知识。
哪吒对父母的怨恨与日俱增,他自认自己是无父无母,天生天养,加上一身法力,更是叛逆成性,不可一世。
被纣王赏识,初次打仗便大获全胜,更骄傲自持,当李靖终于意识到这个少年将军是自己的儿子时,哪吒却桀骜不驯的说:我哪吒天生天养,无父无母。
当哪吒冲动且暴虐的杀了龙王三太子时,李靖并没有生出一丝愧疚,反观母亲殷十娘为了儿子,想尽办法,面对哪吒的倔强,唯有当众教子。
“我这个做娘的没好好管教你,我难辞其咎!
”“你是我娘?
你凭什么!
你不过是丢下了五百钱就不理我了,这样也算是我娘吗?
我不欠你的!
”“我怀了你三年零六个月,你的骨是我的,你的肉是我的!
”母没有尽到教养的责任,子也不曾孝顺过一天,究竟是谁的错?
所以哪吒用决绝且残忍的方式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甚至连最初的五百钱都一同还给他们,与这个世界两不相欠!
哪吒死后,十娘为他呕心沥血,重塑金身,儿子可以不认母,母亲却无法抛弃儿子。
最终,哪吒终于变成那个孝义两全的元帅,是十娘付出所有换来的。
《忠义乾坤》:既是天定,妲己何辜?
剧中苏妲己由温碧霞饰演,其美貌风情不用赘述。
苏妲己本是苏护之女,因为出生时被姬昌算到此女将来狐媚惑主,会有祸国殃民之难。
苏护自小对女儿十分苛刻,也不教她诗书礼仪,不准她踏出家门。
平安度过十几年,苏妲己第一次出门游玩便被好色的纣王看上,初到皇宫也是受尽排挤,后来心生妒忌,才会被九尾狐迷惑,成为替身。
原本是温柔贤淑的单纯少女,最后变成祸国殃民的妖妃,其中苏护会不会有一丝内疚?
明知女儿将来的命数,却采用避让严苛的方式,希望事情不要发生。
纣王在看到下人带来的姜皇后的眼珠时,是否有过一丝后悔,他明知是自己沉迷美色,听信妲己颠倒是非的话,才致使发妻剜目明志,可最终他依然下令追杀亲子。
当真糊涂至此?
或许长久以来天下满目疮痍,怨声载道已经不是他能够左右的,只好一天天的醉生梦死,以为自己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李靖一生为国尽忠,却落得国破家亡,在女娲庙中自尽,回首自己一生,抛妻弃子,贪恋美色,轻信谗言,懦弱求安……那一刻的死志和无尽悔恨的泪水,是不是一种罪有应得?
莲花单纯温柔,处处迁就哪吒,处处为哪吒着想,最终为了哪吒付出生命,也算求仁得仁。
整部剧中,因果循环,无人不冤。
TVB版能够成功,除了童年滤镜外,更多的是它的故事流畅细腻,每个人物性格饱满,无论正派反派,无一例外有自己特有的性格故事。
十娘与哪吒的母子情,哪吒与莲花细水长流的爱情;杨戬与黄颜(黄飞虎女儿,为嫁给杨戬与家里断绝关系)不离不弃一生相守;纣王与姜后的相濡以沫,虽然蒙尘,但姜后可谓尽心尽责;比干与夫人生死相随的知己之情……统统是打动观众的经典片段,人物塑造的也极其丰满,每一个人,每一段情都有自己该坚守的信念。
在演员方面,陈浩民版哪吒前期鲜衣怒马,飞扬跋扈,后期善良懂事驰骋沙场,每一个阶段都表现的十分到位。
作为一个演员,陈浩民算是十分独特的一位,他演得了武将如哪吒的驰骋疆场,演得了文人如叶希温润如玉;也演得了侠客如胡铁花粗犷洒脱,演得了段誉软萌纯真;更有如纳兰容若的清冷忧愁,如独孤仲平的沉稳孤独……戏路十分宽广,求慎重接剧本。
苑丹琼当时演殷十娘时,才三十几岁,只比陈浩民大四五岁,而她饰演的母亲和妻子,无论是上阵杀敌的女将军,还是痛心疾首的母亲,都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当年的叶璇还是很清纯很有灵气的,莲花本身就是一个单纯懂事,温柔善良的女孩,对哪吒从青梅竹马到一路追随,生死相伴,既有小女儿的矜持娇羞,又有女性的温柔坚韧。
除此之外,剧中还包含了风趣幽默的部分,是可以让人一再回顾却不感到乏味的好剧。
所谓经典,不过如是。
新版的服装太不像商朝了,穿着秦汉的服装,画着唐朝的花钿妆,太糊弄了。除了温碧霞够味道外,其他的选角都太有问题了,特别是哪吒,让段誉演是几个意思?强戏份么?
找老剧做背景音重温了一遍 真的气抖冷…这位编剧用心险恶 花费极大力气塑造了殷十娘这个完美的母亲妻子形象 用以作为妲己妖妃形象的对照 甚至不惜把全剧男性角色智力降低到弱智一般 就为了说明牝鸡司晨的危害 证明最毒妇人心 真的不敢相信这是2001年作品 封建时代都不敢这么拍!
他好多情节都杜撰了,不过也还好。我还记得哪吒和他娘闹别扭。
有点烂。。这部剧的基本感受就是 服化道很粗糙,剧本很婆婆妈妈,整体故事都挺无聊的,有点像TVB家庭伦理剧+男人建功立业的世俗感混合物,而不像讲述一个浪漫的神话故事,神话色彩很薄弱。人物塑造也就那样了
看到殷十娘翻到哪吒读的书是《孝经》的时候我喷了,敢情这书这么有名,让商朝的人就已经提前阅读了啊
请告诉我,哪个角色人设是讨人喜欢的?而且40集,头重脚轻,赶着下班咩?
温碧霞演的苏妲己简直媚到骨子里了,后面写得马马虎虎,但是变成莲藕人的陈浩民真的好萌好萌哒。
童年杀2:“暴君 率众妖害人人间 积怨何容忍全因 这世魔道行苍天恨齐心 甘与苦共盟哪吒 不怕雷霆震誓死 驱散魔道人解厄运”,这段歌词很应景的,推翻暴君,乃正义之举,只是把商纣王刻画得太昏庸了点,应该多描绘点他的好,但好心办坏事,所以君主制必定要下台,不然就是历史循环论,每一朝代君主都以为自己道德天下,江山永固,上一朝代道德不行,才被迫下台,哪知道这根本不是道德水平高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恰恰是对道德的迷信促进了问题的真正解决。ps:粤剧的《封神榜》、《西游记》、《楚汉传奇》等有独特的画风,要多一点这样的独特风格,而不是笼罩在“大陆风格”这一集体名词下。
童年回忆,哪吒母子情刻画得很好,殷十娘的母亲形象深入人心
主角其實是殷十娘吧?片尾曲挺好聽。
小时候看过很多集,还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现在看就是一坨
...孝与义 永在心
1、小时候断断续续看觉得还好 现在再重温 真觉得李靖是个沙壁 打仗的本事没见着 又是杀儿子又是休糟糠之妻 就会凶老婆孩子 算什么男人2、哪吒还暴躁猖狂反社会 真是 不是亲生的都不信 基因也够强大了3、杨戬蠢到气死人4、十娘是很慈母 不过瞎话也说的够溜 嘴炮技能也很强 心也够软5、这个编剧真的是 以前的老港剧现在在看 真的气炸 贱的够贱 坏的够坏 刻薄的刻薄 残忍的也够残忍6、姬昌食子那一段真的是 看文字就觉得好难受 看真人演绎更窝心 以及 割肉还母剔骨还父 多一星7、妲己、狠恶的女权主义者
故事鬼扯,主角团也不讨喜,但是女性角色有个性啊,例如想要改变“男女尊卑”的妲己(在这个片里)算是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了
这部封神榜在我心中是经典啊!此剧中最喜欢的角色就是殷十娘了!还记得殷十娘怀胎三年才产子,还被夫嫌弃,纳妾羞辱!当时很讨厌李天王了!
最漂亮的妲己温碧霞,40集的长度可以把每个人物的剧情都展开,虽然狗血,当年确实蛮火的,话说陈浩民同学的哪吒很出彩,不是现在的烂片一把抓,看评论好多人都喜欢十娘,我确相反,十分讨厌十娘,简直是犯贱
最烂的一版封神榜,这种剧情根本就没资格叫封神榜!
最美的妲己,最帅的哪吒,看一次哭一次的十娘,苦守寒窑的黄颜,没人疼没人爱的连体兄弟金吒木吒,还有李靖那个大渣男居然最后被洗白了
这个可能是数个封神榜里剧情最虐的,很多演员表现非常优秀,在这两个基础上,即便是这样的改动也很容易入戏。爱了爱了。PS,史上最帅比干就在这部剧里。
侮辱智商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