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到现在为止所有上映的电影中最烂的,目前还没有之一。
如此看来,如果以下几个元素占全了,基本上可以判定为烂片,有五毛特效,有大量歌舞兑水,非动作片有动作戏,有航拍+动画的转场过渡,结尾有花絮甚至有彩蛋...有了这些勉强够90分钟,烂片!
不信你品品。
三个“超级”——硬伤超级多、片子超级烂、主角表演超级差(周冬雨、魏晨、闫妮、秦海璐、黄觉都带不动...)除非你要陪着妈妈去看电影,如此之外,谨慎再谨慎!
以下设计重度剧透!
高歌是一个喜欢搞发明的极度中二且智商偏低的北京烤串青年,他的好朋友豆豆和他有着差不多的智商和差不多的中二性格,俩人上了一档创业电视节目,结果高歌他妈在节目里说高歌他爸是罗大佑,高歌成了网红,下一步就是面临罗大佑的起诉了....而为了证明罗大佑不是自己的爹,高歌带着他妈和他哥们以及电视台的编导一起去深圳,因为罗大佑要去深圳开演唱会...在深圳,高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当年在打工方面有多么优秀,以及在追星方面有多么痴呆,还知道了母亲当年遭遇的是“追星诈骗”,追到的是山寨明星,现在是老年痴呆,还不愿意吃药那种精神病加老年痴呆...高歌决定利用自己的网红身份寻找当年的山寨罗大佑——自己的亲爹,第一是要滴血认亲,第二估计是让这个骗子对自己以及妈妈负责...电影的结尾,所有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必要要给秦海璐鸣不平,凭什么闫妮的年轻版就是周冬雨演,凭什么自己的年轻版就是自己演?
凭什么???
这部《迷妹的罗曼史》,是一部爱情电影,但却选择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角度。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因一份阴差阳错的“谎言”,回忆起90年代的旧时光,说得是回忆,讲得是多彩缤纷的爱情。
在爱情片市场普通创意度不高的市场面前,《迷妹的罗曼史》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如沐春风。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罗大佑最有故事的一首歌是《恋曲1990》,他很多次演唱会都会把这首歌作为压轴之作。
动人的旋律,唱出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对年轻情侣的爱情和生活,一首好歌的背后,往往也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大概也是这部电影的灵感,电影收尾也是这首歌,联系起电影的故事,颇有寓意。
90后的高歌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母亲总说他爸爸是歌手罗大佑,并且老妈还想将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对于高歌来说简直是无稽之谈。
他带着母亲一同去深圳与罗大佑当面对质,没想到却遭遇了一系列事情,从而揭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电影的故事模式有点类似蒂姆·伯顿的经典电影《大鱼》,都是通过长辈的言语之间,去寻找那个年代的真相:拉近现实与童话之间的距离。
只不过《迷妹的罗曼史》中,闫妮饰演的高蓓故事,并不是一些记忆的夸大和变形,而是一个真实的特殊版本。
因为一首歌,爱上一位明星,到头来却发现这是一场阴差阳错的无厘头“错认”事件,但周冬雨饰演的疯狂的迷妹高蓓,与魏晨饰演的模仿秀高手叶伟军的命运,却因此紧紧相连,因为音乐和歌曲而产生的涓涓情愫,让他们之间这层关系“将错就错”的继续了下去,不曾想最终结局令人唏嘘。
小编作为80后,对电影中90年代的描述是非常感同身受,尤其是情感的刻画。
90年代的专属名词是什么?
大多数人第一印象可能会是:脚踏实地传承上一辈的传统思想,且大胆开放的拥抱外来世界。
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正处于青春期的80后来,那抄满歌词的笔记本以及一封封暗自汹涌的情书,课上趁老师不注意时的小纸条……爱情就这么悄悄萌芽了。
都说90年代是个浪漫颇具风情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向往爱情,却不能如现在这般开放,语言是他们最美的情话,所以音乐就成了他们最好的载体。
电影中罗大佑那首著名的《恋曲1990》,但歌词中却没有一个“恋”或“爱”字,它对感情的表露是含蓄的、委婉的。
然而字字句句都在表达对恋人的追思,对青春时光的追忆。
电影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点。
那时候的爱情,无关金钱无关利益,风月无边,我们心生欢喜,彼此许下一世承诺,也可以为了对方付出一切。
在周冬雨和魏晨的身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这个故事却是让人回味的,因为爱情的力量,让那些年生活艰苦的他们,尝到了甜蜜的滋味,却也无疾而终。
然而时光荏苒,在互联网时代,得益于信息交流的畅通,也让他们的故事在多年之后得以继续。
电影结尾,当闫妮踏上飞行滑板奔向舞台的场面,两位饱经风霜的中年人,迸发出了青春期的荷尔蒙飞扬,仿佛时间倒流,90年代的含蓄,对比当代的激情,真正爱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迷妹的罗曼史》有着一个很常规的卖点,就是爱情,却有一个动人的表达,爱情有刻骨铭心的、有甜蜜无价的、凄风苦雨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都是如今大众非常欣赏的爱情表现形式,而但片中的这个爱情却有着极为特殊的质感,因为它过于太纯美,就像周冬雨与魏晨走过的潮湿小径一样,不惊起一丝波澜。
这就是《迷妹的罗曼史》所要阐述的一种观点,现实感情的回味,爱情的悠远,完全来自于理性与克制,才能体会那种略有诚惶诚恐的甜蜜与酸涩,这点,影片抓的相当到位。
《迷妹的罗曼史》情感真挚、浪漫中又似乎愁绪万千,伴随着片中大量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又充满淡淡的哀伤。
多年之后,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再次听到了《恋曲1990》,也终于明白了:”一切过去了的,终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距离1990年差不多已经过去30年,我们潇洒走一回,很多恩怨情仇,早已在生活的磨练中淡然。
青春的记忆却依然能牢记于心,正是那些温暖鼓励着自己不断前进。
很庆幸成长在那波澜壮阔世纪的最后10年,见证了无数的改变,最终发现,时光易逝,相知相惜的伴侣却难寻觅。
孤独似乎是人的宿命,恋人却补齐了我们生命的另一半。
有相爱的人,心就有了避风港。
正如《迷妹的罗曼史》中的90年代的周冬雨,30年后的闫妮那样,敢于在麦当劳等他30年,敢于说出无怨无悔的,是对那个年代美好爱情的笃定。
影片乍一看没有任何新意,走的是轻喜剧路线,除了向宇航员致敬,真看不出有啥内涵。
但请了这么多大牌,剧情估计也不会太low,果真,进行到30分钟左右的时候,剧情来了个反转。
闫妮饰演的现代版高蓓,不再是满嘴跑火车,不靠谱的妈,随着剧情发展,她嘴中的一切似乎都是真的,健美裤的发明者,第一个吃麦当劳的人,还有那段与罗大佑,哦不,准确说是山寨版罗大佑的爱情。
周冬雨饰演的是90年的高蓓,单眼皮没心没肺的灿笑,真的让人没有抵抗力,尤其是那段,她在钢琴上弹着山寨版罗大佑告诉她的呼机号,音符一响起,大家先是安静一下,而后整个乐队都为她伴奏的那段,真的是太美好了。
当然,说到这,一定要提一下魏晨演唱的主题曲《遇见最美的你》,非常好听。
除了善良,真的是不知道用什么形容高蓓,为了听山寨版罗大佑的歌,天天加班加点工作,只为给心上人献花,或送礼物。
为了能与心上人约会,辞掉女工工作,开始摆摊生涯。
工厂集体舞比拼,出手相救。
工厂倒闭之前,也不忘给大家一段美好回忆。
她善良,她义气,最终让深爱的人为她入狱。
不去评论人性,单单就说这段纯粹的爱情,太美好。
为了彼此,奉献。
魏晨的出场,确实是被帅到了,但真的没有发现半点罗大佑的影子,倒是看到了韩国影星RAIN的痕迹。
有人说,因为善良,所以眼神才清澈,也有人说,因为眼神清澈,所以才善良。
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爱了,纯粹的爱,就连不辞而别的告别,在多年后看来,仍然是爱。
为了保护高蓓不被牵连,自己揽下所有的责任。
有人害怕衰老,有人却是越老越有味道,比起周冬雨和魏晨,俊男靓女的组合,闫妮与黄觉在舞台上最后相拥的一瞬间,竟让人感觉,尽管我们有过离别,但我们内心从未离开过对方,我们依然爱着。
最后,要提一下的是盛一伦饰演的高歌的这个角色,不是那么出彩,比起这个角色,我更喜欢《漂亮的李慧珍》里的白皓宇。
总的来说,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闫妮在面对爱情少女感十足,对于身患阿兹海默症的患者,内心的那种矛盾,与无助,也表现得真实,影片之所以这样设定,很大程度上是让大家关注一下这类群体。
但确实也有过于夸张之处,闫妮滑着滑板登上舞台那段,显得太离奇,无论是从表情,还是动作上,觉得太夸张。
烦杂的都市,陌生的你和我,如果真的想放松一下心情,对爱情还有奢求,看看这部片子。
本以为《迷妹罗曼史》是一部套路的青春喜剧片,没想到开场不久就充满了悬疑感,电影一开场就是男主角高歌追查生父是否是罗大佑之谜,非常有多年前《麦兜》的即视感。
在高歌逐渐追忆了少女时代的母亲与歌手父亲的浪漫罗曼史同时,本片反映了当下90后的父辈母辈追梦的青春轨迹,《迷妹罗曼史》全片犹如一场关于爱的怀旧之旅。
闫妮和盛一伦饰演的高蓓和高歌这一对母子,从姓氏即可得知是单亲家庭,母亲为帮儿子博眼球拉投资,上节目公布儿子生父是著名音乐人罗大佑,于是故事开始就勾出巨大的悬念!
接着,母子与好友一同前去深圳,借着罗大佑开演唱会的机会,试图与其当面对质。
这一路的旅程,慢慢揭开母亲曾经疯狂的青春和传奇的爱情故事!
电影从高歌的视角来重现往事,盛一伦扮演的高歌浑身充满了单亲家庭的偏执与担当,可以说高歌这个人物的塑造相当不错。
在郭姝彤扮演的女主播配合之下,这一场回忆之旅,瞬间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而母亲是中国第一个吃麦当劳的人,其爱人是罗大佑,朋友是刘德华……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细节,都让观众非常想要弄清真相!
演员周冬雨在《迷妹罗曼史》里饰演的少女时期的高蓓,从工厂当制衣女工到痴情迷妹,包括她夺得马拉松冠军、穿健美裤热舞、抢吃麦当劳……这些青春故事都能引发60后、70后的共鸣。
从怀春少女到追星迷妹,周冬雨都演得极有分寸感,她所表现出的那些令人不知所措的羞涩与痴情,都仿佛引领着观众重回那个摩登年代。
演员魏晨饰演在影片中饰演叶伟军,是一位歌手,他在造型、气质、表演方面都极富亲和力,毕竟魏晨自己本身也是歌手出身。
叶伟军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酒吧歌手,高蓓和叶伟军的爱是细雨无声的,也浓缩了底层小人物的辛酸。
从午夜街角满怀憧憬地等待到一起浪漫相依,虽艰苦,但也充满了怦然心动!
毕竟那个年代的爱情,和当下的爱情是不能比的。
本片有一些超现实元素,譬如“刘德华”、“张学友”的出现,再比如高蓓为了追回行李袋里的粮票,意外成为了马拉松冠军,还有她找“罗大佑”签名,同叶伟军一起逛街买磁带……这一系列情景,都在引发怀旧,仿佛让人梦回90年代,无疑,这些元素给本片增加了诸多观影乐趣。
闫妮饰演患上老年痴呆的母亲高蓓,她依赖着对昔日喜爱的明星最不舍的记忆,去尽力挽留自己的回忆。
最终,通过一场罗大佑的演唱会,电影怀旧的气氛也烘托到了极致。
影片既有打动人心的爱情,也有暖透心扉的亲情,叫人为这这90年代赞叹,也为这亲情而感动。
本片年轻人穿着健美裤,唱着港台流行歌曲,能勾起60、70后一代人的回忆,是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
全片叫人穿越回到八九十年代,回望爸妈年轻时候的样子,通过痴情女工的情感经历与追星体验,能够引发几代人的共鸣了。
《迷妹罗曼史》里有那些逝去的青春,以及爸妈当年的美好青春,如果陪爸妈看电影的话,首选这部!
毕竟能窥探90年代的流光溢彩,在大饱眼福之余,也能得到温暖、治愈心灵的观影体验!
《迷妹罗曼史》是这个档期我最想看的电影。
一方面电影阵容强大,演员表上从闫妮、盛一伦、周冬雨到魏晨、秦海璐、刘循子墨,堪称奢华;另一方面,到底多好的剧本能吸引到这么多演员?
这让我很好奇,而“罗大佑有个私生子”的元素,确实让人很想知道电影会怎样去讲这个故事。
看过之后,发现除了找到想要的答案之外,电影还给了我很多预期之外的感触。
首先,没想到故事会讲得这么带劲,《迷妹罗曼史》像是上紧的发条,一直到最后测试飞行滑板的彩蛋部分,才让观众松下一口气。
电影几乎没有一场废戏,开篇用一场“骗局”把盛一伦饰演的高歌引到节目里,站在台上,他和闫妮饰演的母亲高蓓将罗大佑是自己父亲的“秘密”公之于众,是真相还是谎言?
最后能不能找到父亲?
这些悬念环环相扣,一直留到了电影最后。
母子二人为了找到真相,远赴深圳和罗大佑对质,高歌遇到了母亲旧时工友和曾一起打拼的小伙伴,在追问真相的同时,观众和高歌一起有了很多“意外”的收获。
剧本扎实、节奏紧凑,桥段设定巧妙,单纯从叙事层面来说,《迷妹罗曼史》是一部成功的喜剧爱情片。
其次,是电影在亲情和爱情方面的表达令人感动。
单亲家庭长大的高歌,已经到了母亲需要自己照顾的年纪,母子关系被描绘的太真实了,第一场戏高歌就担心母亲会乱说话、给自己惹麻烦,男孩都是这样,小时候父母是英雄,大一点了觉得父母没那么了不起,等到长大成人,往往越来越觉得父母没用……这种关系的变化,让高歌和高蓓隔阂越来越深,也让他根本不相信父亲会是罗大佑。
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会对母亲大吼大叫,却意识不到自己的态度有多糟糕,母亲一直在吃药,他却视而不见,不知道母亲得了阿兹海默症。
电影中这样的母子关系是对现实的精准投射,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伤害的就是身边最亲的人,电影用一系列写实的细节铺垫,让观众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当然,抛出问题也要解决问题,高歌通过母亲的旧友重新认识了母亲,最终有了令人欣慰的结局。
爱情方面的表达,真的不愧对片名“罗曼史”三个字,天真无邪的“厂妹”爱上了有音乐梦想的歌手,周冬雨和魏晨这一对情侣档真的太好磕了,两个人相处的场景,美术部门下了很多功夫,既怀旧温馨,又不乏浪漫情调,可以说满足了所有追星女孩对爱情的幻想,骑摩托车吹风、坐在树杈上哼唱、看自己爱慕的人表演、在散落的乐器里亲吻……这段爱情可不只是一味的撒糖,周冬雨饰演的年轻高蓓也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傻白甜,感情的波折让观众从中尝到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两个人的感情传递甜蜜和回味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痛和成长,从而让两个人都变成更好的自己。
年轻时的高蓓是个小“迷妹”,喜欢罗大佑的歌,并开始自己奇妙的追星过程,但相比当下的饭圈文化,会发现不同年代的追星可谓天壤之别。
很多人都会把当年疯狂追逐刘德华的杨丽娟当成非理智追星的“鼻祖”,但当下的饭圈文化,相比杨丽娟那个年代已经大不相同。
一方面是花样繁多,粉丝变成有组织、有纪律的粉丝团,帮自己的偶像控评、反黑、冲榜,从而得到和偶像工作室对话的机会,看似自己和偶像的距离更“近”一些;集资给偶像应援,往剧组和节目组送礼物,新歌由实体专辑变成了数字专辑,选秀节目的打投更是花样翻新,从网络投票到购买视频会员、实体物品来换取投票资格等等,粉丝们成了乖乖等着被收割的韭菜。
另一方面是年轻人们被引导的追星越来越疯狂、越来越盲目。
偶像发新歌上万份的买,为了让偶像顺利出道粉丝集资额高达数百万,选秀节目需要打投,极端做法就是前段时间被报道的将开盖扫码投票后的乳制品倒进下水道……至此,饭圈文化充满了铜臭气息,早已不再是最初单纯的“喜欢”。
相对而言,看《迷妹罗曼史》,真的好怀念那个年代啊!
电影里除了百听不厌的《恋曲1990》,还有双卡录音机、磁带、贴满墙的海报,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打投、没有控评,也没有粉丝团,每个人都是单纯的遵从自己的内心,买自己喜欢歌手的磁带、海报,最多看两场演唱会,这才是“饭圈文化”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倒牛奶事件被各界批评、选秀节目被叫停、整顿饭圈文化、理智追星的倡议一次又一次被提出,《迷妹罗曼史》在“追星”这个层面其实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也给年轻观众做出了正确地引导。
青春究竟是因为短暂所以美好,还是因为太过美好才显得极为短暂?
无论如何,几乎每个人在回忆起青春岁月的时候,都会流露出无限神往的情绪,可能也会夹杂着几分遗憾或感伤。
但是,你是否好奇过父母的青春岁月呢?
可以说,最近上映的《迷妹罗曼史》类似于今年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你好,李焕英》,同样是一部具有些许“穿越”性质的电影——不是从现代穿越到古装剧,而是回到了我们所有人都无缘经历的一段奇妙时光——那是属于父母的青春时代。
在“饭圈文化”几乎席卷裹挟着每一个人的今天,我们也一定会对“从前慢”的日子心驰神往:八九十年代的青春是什么样的青春,那时候的追星也是同样的疯狂吗?
于是,在《恋曲1990》的怀旧曲调中,充满着无限蓬勃生机的八九十年代向我们走来:熟记于心的传呼机号码、蛤蟆镜加上喇叭裤的时尚组合、录音带和录音机都还是炙手可热的时髦玩意儿,更不用说全中国开的第一家麦当劳了。
周冬雨饰演的少女时期高蓓真是充满灵气,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少女水灵灵的青春感,看着她,你会深信不疑地觉得最美好的青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也许还没有很多很多的钱,但一定有很多很多的爱和自由,到处是阳光,快乐在飘扬。
你以为现在的迷妹“饭圈文化”最疯狂,但九十年代的追星文化也一定不会甘拜下风。
《恋曲1990》和《驿动的心》一定是每一位父母朗朗上口的曲调,周冬雨真正演出了高蓓心执一念只为追星的那种疯狂与执着。
而最美好的事情,是高蓓真的得偿所愿了,她真的和“罗大佑”谈了石破天惊的一场恋爱。
于是,只有见证了此情此景,我们才能够将此前对于闫妮饰演的现代高蓓的所有误解转为理解:高蓓眼中那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的执念,绝不是因罹患阿兹海默症而导致的记忆混乱,而是因为她真正经历过,她没有说谎。
因此,饰演高蓓的闫妮可以说是承包了《迷妹罗曼史》全片的最大泪点:注定无缘父母青春岁月的我们,真的有机会理解父母生命中曾经历的那些冲动与狂喜、缺失与憾恨吗?
也许唯一的答案只能是:父母和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都经历过青春,都一样的疯狂。
无比怀旧又无比青春的《迷妹罗曼史》,或许是一部每一位观众都值得带上父母去看一次的电影,毕竟,我们能够敞开心扉和父母分享青春的机会不是很多。
《迷妹罗曼史》最为奇妙的一点,应该就是通过迷妹看似疯狂的追星体验,勾连起了两代人共有的情感共鸣与时代记忆,让我们在电影院里,和父母一同回忆起那些过去的青春和逝去的爱情。
谁会计较记忆里的罗曼史究竟是不是真的罗大佑呢,只要迷妹追星的那份快乐是发自真心的,那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
好故事,周冬雨贡献了神之演技,当她向歌手要签名的那个时候,当她在台阶上向歌手靠近的时候。
她眼里的那种羞涩,雀跃,少女感让我提心吊胆,我害怕后面的剧情里她受到伤害,希望破灭。
故事里作为一个没太多文化的工厂女工,她是真的发明了瑜伽裤,跑赢了马拉松,国内第一个吃上肯德基(或者麦当劳,记不清了)她真的很了不起。
但是她却认错了罗大佑。
她一直以为模仿的歌手就是罗大佑,当她在台阶下将模仿者当成真罗大佑,向歌手要签名时,歌手和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她,她自己无所察觉。
我太心疼她了。
不管是哪个时代偶像,都是最不缺粉丝的人,以前他们叫追星族,时下最流行的叫法叫“饭圈儿”。
相比之前追星族那个时代,现在的粉丝似乎更注重自我感受,饭圈儿这个词也涵盖了更多的主动权在里面,化被动变主动,所以也就出现了“氪金”、“打榜”这样的词,还引发了类似“肖战227”这样轰动一时的饭圈儿大事件,以至于最后事态严重到失控,IDOL要出来背锅道歉的结局。
都说娱乐圈好不热闹,其实饭圈儿才是真惹不起。
要说粉丝追星有多疯狂,早期可以追溯到天王刘德华时期的杨丽娟事件,近两年有女粉丝为罗志祥割腕,疯狂的行为毁了一切偶像与粉丝之间该有的良性互动和美好,这不该是饭圈儿的样子和追星落得的下场。
当然,这些都是反面教材,也是小概率事件,盲目无底线不可取,理性健康才是正途。
年轻人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并朝着偶像的目标积极向上的发展其实是充满正能量的行为,大部分饭圈儿还是理智成熟的。
追星文化一直都有,只是模式和以前不一样,就看如何正确引导。
这部《迷妹罗曼史》看电影名字就很直接,内容也映射了不同时代的追星文化。
影片通过男主高歌不理解老妈一系列的迷惑行为,开始了寻父之旅,在过程中重温了自己老妈当年那段年少轻狂的黄金时代,原来电影里闫妮扮演的老妈高蓓年轻时也是小迷妹一个,她与“偶像”的那场轰轰烈烈爱情虽然短暂,但却是自己半辈子的精神支柱,适当放手,保留念想,敢于追求,这才是对自己对别人最负责的交代,而不是像上述举例中的那些过激行为。
90年代的深圳,充满活力,在工厂做工的青年老妈高蓓当时也是站在桥头的弄潮儿,发明健美裤,成为第一个吃麦当劳的人,勇敢与偶像亲密接触,她的一系列横冲直撞的行为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同理心,父母辈看到也会忆当年,谁没年轻过,谁没冲动过,谁还没个自己的偶像,影片中老妈高蓓与“罗大佑”邂逅爱情更多的也是在圆上一代的梦。
一起去听演唱会,一起骑车去海边吹风,就像张学友的那首《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在最花季的年龄,跟自己的偶像谈一场恋爱,这样的情节或许只能出现在电影情节中,但不妨碍我们随着电影一起脑补。
看自己老妈的年轻时代,像极了现在的自己。
那些属于父辈们的青春飞扬,也许我们真正去了解过,才能回过头来正确理智的看待自己。
影片的代入感很强,画面年代感也很强,高腰裙、健美裤,彩色墨镜、收音机,伴着罗大佑的《恋曲1990》,满满的欢迎来到90年代的复古元素。
电影就像是写给粉丝们的一封信,讲了一个上个年代的故事,大家追逐偶像虽然是一件年轻冲动形式感强的事,但终究都是源于美好,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等自己老了那天,留下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对广大粉丝朋友来说,看到自己父母那一辈的追星故事,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启迪。
2021年突然在网络上兴起了一个梗:“欢迎来到九零年代”,随后便是一阵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一阵港风怀旧,或是一代巨星年轻时颜值巅峰的视像,或是一些过去年代时髦的日常……毫不夸张地说,那真是一个格外特殊且珍贵的年代,特殊之处在于彼时中国的流行文化达到了盛极的状态,珍贵之处在于此后的三十年,一直还在模仿与重复。
5月28日院线上映的电影《迷妹罗曼史》就是一部关于流行文化盛极年代里的追星故事,准确来说是一个关于厂妹的青春爱情故事。
电影主要讲述由盛一伦饰演的90后小伙高歌,意外在自己工作的电视台里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至此单亲的妈妈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告诉高歌,其父亲是知名音乐人罗大佑。
虽然高歌从小就是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科技狂人,但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随即,他趁着罗大佑前往深圳开演唱会的契机,带着母亲一同前往想要寻找真相。
其实对于高歌母亲高蓓的追星行为,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毕竟每一个曾追星过的女孩都会默默称自己的偶像为“老公”。
然而,单亲家庭长大的高歌偏偏性格执拗,他为了阻止闫妮所饰演的母亲把他爸爸是罗大佑的谎言继续散播出去,他甚至想要与其当面对质。
岂料人算不如天算,在人山人海的深圳,高歌与自己母亲走散了……在好友豆豆及小编导余微的帮助之下,高歌遇到了母亲年轻时候的工友,至此,母亲曾经疯狂的青春爱情故事也拉开帷幕。
甜美的周冬雨扮演少女时期的高蓓,在寻找母亲青春记忆的过程中,高蓓高歌母子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影片最终落脚到了亲情之上,尤其是倡导当下社会最热议的老龄化问题。
细细品来,当下日渐老去的60后、70后人群,也是我们这一代80后、90后的父辈们,他们的青春与老去轨迹,正是被青春撞出了摩登火花的美好年代啊。
近三十年的中国,发展的速度太快太快,以至于可以说三五年就是一代人,于是乎,我们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及时的沟通,那么我们和自己的父辈其实已经差了好几辈人,最终是难以沟通,更不要提相互理解了。
如此说来,我们便很好的理解了每两代人之间,就存在着诸多的隔阂。
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自己父母辈的生活,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他们思维模式和行为依据,最终两代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迷妹罗曼史》这部电影,粗看之下是一部青春喜剧片,但是细细想来,这部电影引申出来的社会问题,正是当下社会不少人所处的生活旋涡,值得所有观众思考。
从追星这个角度出发,让自己与父母辈的人,也有了一个沟通的桥梁,更好地做到了两代人情感上的和解。
《迷妹罗曼史》全片看下来,像是母亲带着孩子去理解了她对这个世界的爱,而这种爱,在90后的儿子看来,原本是陌生的,但也是熟悉的。
90年代,深圳厂妹高蓓绝对是一个时髦的人,追星罗大佑,第一个吃麦当劳的中国人、朋友是刘德华……至于这些事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全片的怀旧基调,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里有一段戏令人影响极为深刻,那就是周冬雨穿着健美裤跳健美操,然后在街头售卖健美裤。
那是市场经济,摩登文化最好的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充满了挑战,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人穿健美裤,虽然现在街头摆摊也赚不到什么钱,但那值得纪念的摩登年代,永远存在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影片的最后,也是最令人难过的一幕,高歌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她努力地回忆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也努力与儿子分享着那个值得纪念的年代。
最终还是抵不过时间的摧残,让人忍不住一声叹息。
正是有了这一声叹息,才让这部复古味十足《迷妹罗曼史》更值得当下年轻人带着父母去看看,毕竟电影里怀旧的元素,能让我们看看父母年轻的时候有多潮,那时候的他们,简直都被青春撞出了摩登火花。
我正是和我妈妈一起看的这部电影,算是机缘巧合,在商场逛街的时候路过播放预告片的屏幕,因为妈妈喜欢看闫妮演的电视剧,再加上有周冬雨,所以她也很想看这个电影。
说来也巧,当年《山楂树之恋》上映时,我也是和我妈妈一起看的,如今周冬雨已经是了不起的三金影后了。
这部电影里的周冬雨演技依旧在线,那个执著的追着小偷一直跑的高蓓、见到偶像时害羞又充满期待的高蓓、在生活中沉浸在幻想里经常出神的高蓓、跳健美操时活力四射的高蓓……周冬雨把一个九十年代初在大城市打工的小姑娘演绎的活灵活现。
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让我感触满深的,虽然年代不同,却仍然让我很有共鸣,像是女工们在宿舍里用大大的录音机听着卡带的场景,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用WALKMAN CD随身听的日子,我也是非常喜欢躺在床上听歌。
还有高蓓为了见偶像“罗大佑”而去酒吧“追星”的情节,也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去看五月天演唱会的日子……原来那个年代的一切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原来妈妈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和我们一样的。
最让我动容的,是闫妮演的现代的高蓓、那个得了阿茨海默症的高蓓,依然记得年轻时和爱人一起弹奏的曲子,记得爱人用音符哼唱给她的呼机号码……当现代的高蓓在钢琴前按下琴键时,画面闪回,出现了1990年的高蓓,两个高蓓的脸上是同样幸福的笑容。
电影中没有交待高蓓是如何抚养儿子长大的,但是未婚的单亲妈妈想来是不容易的,年轻时和爱人在一起的事对她来说是最美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变越美好,也是得了阿茨海默症的高蓓最深刻的记忆。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经接触过专门研究阿茨海默症的医学教授,专门了解过阿茨海默症,所以看到这里时,真心觉得闫妮演的真好。
总的来说,可以肯定的:情节设定是有爱的,青年女主是可爱的,中年女主造型是美美哒,儿子是奶凶又帅气的。需要商榷的:90年代恋爱的情节是逻辑死的,现代情节是平淡的,剪辑是混乱的,剧本是没有起承转合的,导演水平是不行的。
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展现了一群追星族得青春与热爱
妄想通过财富密码骗取财富的人都不值得同情。名字抄袭夏洛特烦恼,复古健美裤,二次元,麦兜,直播,摇滚乐,骗粉艹粉,周冬雨,魏晨,然后呢?垃圾。要不是看到有魏晨我也不会看,多少人和我一样上当受骗。
魏晨&周冬雨,盛一伦&闫妮,两个部分真的太割裂太割裂了,像是出手于两个人,质感差太远,盛闫的部分太烂太可笑了。
罗大佑真不容易,为了养女儿也是拼了,中年人的压力啊
明明知道很烂还还看了 而且还哭了 所以加两星吧 (为什么呢)
逻辑就不谈了,只为看冬雨,填补下剧荒,期待平原上的摩西早日上映,冬雨魏晨演的不错,和魏晨继冰河追凶后第二次合作,有CP感
自己看成片不尴尬吗
评分给魏晨和周冬雨,不过真的不能忍受电影里穿插动画,剧情还行。
一星给魏晨,一星给小黄鸭,一星给《遇见最美的你》~其他的统统零蛋,看的时候甚至有看到一半就走了的观众😦,盛一伦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撇,居然连于小彤都比不上omg,还有那个滑板到底是什么鬼,无语子
两星全给魏晨和他的歌声;后期配音连口型都对不上,真的一言难尽。
周冬雨和魏晨各给一星,戴着傻帽的盛一伦从头到尾就跟个面瘫的傻缺一样发挥着傻逼一样的演技。
可以
只是想念大荧幕上的周冬雨而已。海边周冬雨和魏晨两个人那幕好浪漫,青春的回忆怎样荒诞都可用浪漫二字抵消。
冲着魏晨看的,值得的五分
支持魏晨大大 演员魏晨yyds
只有周冬雨演技撑起的,这三星只是给她的
咬牙打出三分 主要给周冬雨 感觉全片只有她一个人能在如此尴尬的剧情中显得清新自然 真是挺厉害 片子有挺多地方没有交代清楚 但是我理解 罗大佑只是那个纯真年代美好回忆的代号 而不是真指罗大佑 因为最后罗大佑演唱会结束她还在等 而不是直接上去找罗大佑 不然这不就是个骗人小姑娘的故事么 还给人整怀孕了 孩子也不管了 最后被网友人肉出来了只能被迫认亲要是去掉滑板的戏份 再去掉闫妮儿子 儿子好基友 还有女记者 整不好能再给加科星 正好前一阵疫苗打的就是科兴
魏晨确实长得挺帅,虽然这完全就是烂片。
这分是给魏晨和周冬雨的 遇见最美的你这首歌真的是这部电影的亮点 歌一出来真的超感动 多加一句 魏晨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