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感傷的電影,但是自己在很緊湊的時間裡認真看了兩遍。
因為傷心難過的經歷,自己是不能這麼快再次沉浸,最近的這部電影除外。
看完,我一直在想,她倆的共同點在哪裡呢——故事背景与主人公之間的情感?
剋制隱忍、感情深沉、又如呼吸般融入日常,且不能忽視。
311災害離現在已經有這麼多年了,歷經過的、倖存的人,無法從情感漩渦裏跳出來,也還要繼續生活,但這般懷念、無法放棄的心意,一直都在,如呼吸般自然灑落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讓身邊的人無法忽視,但又不能總被提念起,所以如此深沉的感情,意外的又是這般剋制與隱忍。
這是自己暫時想到的關於兩者的共同點。
牠們如同情節中的明暗線,一直交替徘徊在電影的時間流裡。
據說維也納的德語裏,有一個詞叫作「Ewiggestrigen」,專指那些永遠活在過去的人。
影片中沒有跳脫出來的,沒有放棄等待與守候的倖存者們,我可以稱他們為「Ewiggestrigen」嗎?
默默無聲地抗拒著時間的前進,寧願成為幽靈,永久地留在昨天。
但是,我知道,影片裡傳達的遠不止於此,你看:「迎向天空,致敬高山;迎向天空,回歸塵土;迎向天空,匯入河流;日復一日,終歸大海。
」終於,真奈鼓起莫大勇氣,再次前來堇到過的海邊,確認與守候。
路上平常普通的一段隧道,斷斷續續的呼吸聲裡,配樂莊嚴、肅穆、神聖,哀怨穿梭,莊重的節奏也一點一滴敲打在你我她的心尖上。
最終還是來了,和真奈沉默矗立在淩晨天未亮的海涯邊上。
美好的夢境,無聲情緒依舊悲傷,但生活還是會繼續,你我最後都會,帶著堇在與不在的時光,一道行走在真奈現實與想像交織的剩夏裏。
一开时因为电影介绍及影评,我也以为不过是日本两个女孩之间的友情,但是从电影人物的动作、情节、台词以及最后的动画,这些导演有意的设计中,都能看出绝对不是简单的朋友关系可以概括。
男朋友、妈妈都从堇的死亡中走出来,继续生活。
但女主一直都忘不掉、放不下堇的死亡,堇的生命停在了过去,女主对董的感情也暂停了;亲吻、咬手、欲吻的近在咫尺,听到女主说已经找到助自己寻找自我的人但是要保密时的睫毛颤动;歌谣说是妻子在等待葬身大海的丈夫的寓意、动画中捧脸亲吻的两个女人……这些都能证明二人的关系比所谓的闺蜜更微妙。
当然我偏向于二人的感情状态是无法变得更亲近所以远离,又难以放下所以仍有丝连。
最后的动画也表明人往前走了。
逝去的人成了活着的人的生命的一部分,生者往前奔流。
结尾的动画1
结尾的动画2
结尾的动画3
电影的中期节奏较慢,进行了空间上的延伸,把女主探寻的对象从抱有朦胧爱意的已逝挚友扩展到了整个因为海啸而失去亲人、爱人、友人的群体中,让原本奔着看爱情的我有一些倦怠,但耐心的继续看,就会发现这是导演借影片中人展现出对生与死的思考的过程,为结尾的情感爆发打下的铺垫。
在结尾,艳阳天下,独自旅行的女孩在海边等待着电车。
“电车,什么时候会来呢?
”她对着一同等车的老奶奶喃喃道。
……………………“电车,再也不会来了。
” 导演没有用写实的手法直接拍摄海岸被海啸淹没覆盖的一瞬间,而是用铺天盖地的蓝色蜡笔画动画来隐喻了这一切。
在蓝色中,有什么东西悄然消融,但最终,又有一线光芒从深蓝中焕发,不断蔓延向远方、向彼岸、向我们不知道的世界……悲伤中却又充满了重生的味道,就像在世者们对已逝者的释然与美好祝愿。
非常值得一看的安静的电影。
也许为了贴近主题大海,堇是喜爱蓝色的。
也许正是如此,堇被一身深蓝色衣裳,不苟言笑穿梭在人群中的真奈吸引了。
即使面对一群前辈的围攻,真奈也没有露出一丝迎合的笑容。
被母亲形容为像猫一样不亲近陌生人的堇却能立刻换上可爱的微笑融入其中。
一方面为真奈解围,更多的是迅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两个文学部的女生加入了毫无兴趣的网球社,真奈是半推半就,而堇是因为真奈。
在迎新会上虽然隔桌,她的眼神却几乎一直追随着真奈。
主动报名、为真奈催吐、接吻解围、搬去真乃家。
堇似乎都是更主动的那一方,染发、离开无主见的母亲,但堇却知道自己的本质和母亲一样,要将自己的频道不断调整,怯懦的迎合着这世界。
而真奈却流露着自然而然的倔强,那种自己所缺乏的坚强深深吸引着堇。
某次旅行,导演巧妙的利用了两人衣服的色彩搭配映射了两人相互辉映的关系,红、白、蓝。
让我联想起侯麦《女友的男友》用衣服颜色反应四人真实的爱恋关系。
草帽缎带(蓝白)、衣服(蓝白)、领带与鞋(红)堇说要找一个安心的人,而她在真奈家里就会安心。
镜头拉到上帝视角,慢慢推向大海,预示了两人与大海连接的命运。
堇说在调频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发现真实自我的人,其实在说自己找到了真奈。
而真奈望着她内心回应(我发现了你)。
个人认为这里堇应该没觉得真奈说的那个人是自己,所以她咬了她的手以示内心小小的失落,也在不久后便向他介绍了男友。
堇的男友和妈妈都在身心上步入了没有堇的新生活,而真奈还会在工作时为她流泪。
一直用“还没找到的朋友”来描述堇的状态,无法接受她已经与自己不在同一个世界的事实。
保留着老旧的手机听她打来的语音留言(直接拿起来就听说明一直充着电反复聆听)。
留言分别来自2009、2010、2011堇头发染回了黑色,提议与男友同居。
年轻时听金属摇滚的店长每日放着并不喜欢的爵士乐,渐渐的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
他们都是普通人,选择了社会认可的频道。
搬家时堇将镜头慢慢拉近,留下了真奈脸部的特写镜头,是不舍也是为了回忆。
两人在车上一路无言,进门后真奈含泪看着堇,堇本来只是因为内疚眼神闪烁不敢直视堇,而当她看到堇哭了后眼泪也瞬间泛出,不得不找借口出门独自哭泣。
我想到这里堇应该已经知道了真奈对自己的感情,本来朋友与男友同居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如果只是好友最多抱怨嗔怪,而不是这样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搬家这里应该是真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堇与男友同居的地方,因为她连堇的房间在哪里都不知道。
双唇之间的距离就像她们的感情一样,堇的离去将它定格在永远无法相触的地方。
饰演真奈的岸井演得很好,与堇对视的眼神道出无尽的思念,或许还有悔恨。
为何她近在眼前时没有吻下去?
最后的动画昭示了导演对死亡的态度,他认为生与死是一种循环,死后我们不过以另一种物理形态继续存在。
而堇化身为一滴雨水孕育了真奈阳台的花,以花的姿态陪在了她身边。
奔向天空 致敬高山奔向天空 回归地面奔向天空 随河流淌日复一日 终归大海
你知不知道,你望向我时,我也看着你
1、猫咪钱包和发圈。
猫咪钱包在被真奈捡到后就一直在真奈那里,到雨夜夜谈堇误以为真奈有了喜欢的人后决定放下对真奈的喜欢搬出去时才看到猫咪钱包,并且拿走了。
捡到,这份感情的开始。
拿回,决心放下这份喜欢。
两次错过提猫咪钱包时机。
第一次是拿回时,转头真奈就不见了。
第二次是最后一次见面在车站分别,开口提了猫咪钱包,巴士却来了,堇笑着说“没有什么”。
错过的不仅是提猫咪钱包的时机,也是向真奈表露心意的时机。
结尾真奈面对录像机除了说天气就是说发圈,既然如此,发圈就不可能仅仅代表发圈这么简单。
“错过了把发圈还给你的时机”,错过了向你表露自己心意的时机。
“等我想起来时已经找不到了”,等我明白自己的心意时已经不可能向你表白了。
“我应该也没扔掉它”,你已经不在了,可我依然喜欢着你。
2、时间线。
2004年,认识。
2005年3月2日,第一次同游。
(两人认识是在社团招新会上,新生入学一般在4月或10月,说明是在2004年认识。
)2006年,住在一起。
2007年10月25日,搬走。
(堇:“今天要搬离这个住了一年多的地方了”。
)2009年11月2日18时34分,第一封语音留言。
2010年6月13日11时07分,第二封语音留言。
2011年2月21日20时21分,第三封语音留言。
2011年2月28日到3月7日之间,最后一次见面。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9.0级东日本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
(最后一次见面堇说下周要去看海,还让真奈等她回来约她见面。
)2016年5月13日,真奈从堇遇难地回来后录制视频。
3、堇的东西你是怎么处理的?
电影中的现在时是2016年,堇离开后的第五年。
在这五年里,真奈一直未能接受堇已离世的事实,一直坚持是“没找到”。
堇的男友和妈妈都已接受堇的离去,不愿保留过多关于堇的物品与回忆,已经向前走时(远野要丢掉堇的遗物,订婚,搬新家;妈妈没有留下录像机),真奈还停留在原地,等待着她,期盼着她有朝一日回来。
远野察觉到真奈不满于他要丢掉堇的遗物,问:你那里有堇的东西吗?
真奈:有啊。
远野:怎么处理呢?
真奈:就那样放着。
朋友去世五年,一直保留她的东西。
如果这都不是爱4、互相呼应的台词与情节。
店长自杀后,厨师:店长在我看来是一位和蔼但令人猜不透的领导,但对真奈你来说是不一样的吧。
在妈妈和远野眼中就算在身边也觉得距离很远的堇(妈妈说堇和家中的小猫三四郎很像,都很害羞,不容易和外人亲近,远野表示认同。
又呼应了堇的猫咪钱包,说明堇确实如此),在真奈心里却是与自己亲近的、始终如初的(远野问过真奈你真的觉得堇一直没变吗)且不普通的(真奈说堇可不是普通女孩,远野并不认同)。
真奈在一开始就是神奇般的可以让堇做自己的人。
为了真奈摘掉了社交面具,一别于在社团招新时为真奈解围时的强颜欢笑,亲吻了真奈,不留情面地回击了无聊的男人。
堇被夸赞像洋娃娃。
洋娃娃的确漂亮可爱,可是洋娃娃没有灵魂。
堇调整自己的波长融入他人,不再是真实的自己,但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能让她做回自己的人。
05年一起旅行时堇说“安心”是被深深地爱着,而在堇看来,真奈的房间就像海底,让堇感到安心。
「补充:那这是否说明,堇在被真奈深深地爱着,而她未能察觉,她们未能及时察觉,没能有勇气去确认?
」电影的开始真奈直白地对远野说,我一直不太会和你相处,我不太喜欢你。
堇第一次向真奈介绍远野时,堇去给真奈买饭,剩下真奈和远野两个人四目相对,面面相觑。
真奈的表情透露着不悦与低落,只是因为堇在,强颜欢笑。
真奈在堇恋爱时应该是尽可能地避免了与远野的接触,不然好朋友怎么会不知道朋友的房间在哪里(去拿遗物时问远野堇的房间在哪),不会是没去过朋友家玩吧。
店长问她喜欢的音乐,她说因为朋友喜欢puffy。
堇和远野一起唱puffy的歌时,真奈的目光都在堇身上。
5、黑色的海水与触摸的高墙。
这是无意间发现的蛮有趣的点。
看片尾动画,黑色的海水淹没了堇的脚,屏幕黑掉,寓意着死亡,感受到绝望。
搜了311日本大地震的海啸视频,发现冲击来的海水,真的是黑色。
真奈踏上堇最后的旅途,走过长长的高墙,是日本政府在灾后建的防海啸冲击的。
6、什么时候明白的呢?
真奈在堇最后一次看到的海边,自言自语(大意):难以想象她会在这里。
不过当然了,人是会变的。
她可能只是想,多少把我忘了吧。
这是否说明真奈此时已经明白堇是喜欢她的,也知道了堇当时内心的挣扎。
可又是在什么时候知道的呢?
是看到堇遗物中的猫咪钱包时吗?
还是堇离开的五年间在希望和绝望中回忆与堇的一切时逐渐明晰的呢?
「这段需要更正,我看的那版翻译有错。
真奈在海边说的应该是“我想,我也在慢慢放下她吧(大意)”。
」7、三段电话语音留言。
三段语音时间跨度三年,有上午打来的,有傍晚打来的,也有下午打来的。
是不是堇在随时随地想起她时,又踌躇着决定打了电话表达思念吗?
“真奈,好久不见。
你过得好吗?
我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我会再打给你的。
”“我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8、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结尾真奈通过录像对离去的堇说:“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回顾初见,堇只是提了一嘴自己是文学部的,当时一脸懵的真奈就记住了,团建结束还主动说自己也是文学部的,说明真奈在一开始就对堇印象深刻且感兴趣。
对初见的你念念不忘,哪怕已经不可能再见到你,听到你的声音,也不会忘记你,不会忘记我们的开始。
9、没有可能的可能。
看到的一个想法。
认为堇的头发越来越短,不再穿可爱的裙子,而是穿帅气干练的西装风衣,也不再调频和别人同步,说明堇已经开始做自己。
那等她看海回来之后是不是会和真奈坦白心意?
我看不明白。
提猫咪钱包了却又不打算说,干脆利落地坐上巴士没有回头,这都像是已经放下,可是语音留言是怎么回事呢,偶尔的见面呢,希望真奈在自己看海回来时约自己,穿上曾经一起旅行的红色鞋子独自旅行。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是不可能的可能了。
结束语。
电影拍得一般,但是两个人的故事令人在意,情感表达得含蓄又细腻。
刚开始看时并不知道是这样一个故事,看到后面才明白这是一个暗恋的故事,还是双向暗恋。
所以在清楚了故事的始终后再回顾,会看到许多当时因为不知道而忽略的细节。
感触颇多,写得很乱,感谢阅读。
如果有补充又不能修改的话会发在评论区。
欢迎讨论
这电影看的时候太闷太慢了,以致于我看的时候特意停下来,看了一会豆瓣上的短评。
看到很多人都说它太慢,而且慢得毫无道理,我才放心继续往下看。
自己选的电影,跪着也要看完。
然而过后我不时地想起这部电影,每每想起都有一种美的感受冲上心头。
看到有评论觉得因海啸丧生过于脱离生活且没有必要,而我觉得这恰恰是这部电影的精妙。
抛开这是一部311纪念片不谈,这很契合日本的美学根基。
记得高中的时候读过语文课本上《边城》的节选之后,因为觉得书中的湘西很美,不爱看悲剧也还是买了书来看。
看完之后,被全文的最后一个感叹号震撼到了。
根本就不悲凉嘛!
后来看各种文学评论,似乎都指向了这一点,中国的文学底色是希望。
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广袤的大陆蕴含着无限的机会和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文学。
就像是《活着》,再大的苦难,也还是要活着。
相比之下,日本就是相反的存在。
被大海圈在岛上的一群人,面对着不知何时到来的自然灾害,无力反抗也无处可逃。
我想大海对于日本是极为特殊的存在,这一点或许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但不难想象,这作为世界边界的无常的大海,造就了日本人多少对稍纵即逝的美的珍视。
是的,在日本美学中,会消失的事物才是最美的,于是逝去的堇的美感得以凸显,成了比太阳更耀眼,比月光更柔和,比大海更神秘的存在。
除了已经溶解在大海中的堇,其他人又何尝不是终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归向大海呢?
注:标题中的“届く”,在日语中特指送出去的东西的到达,比如信件,讯息或者声音的传达。
电影中的其他人也将“终归大海”大概只能是我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是一部让人不忍错过任何一帧的电影。
每一个镜头都在诉说着海量的故事、每一个场景都被美和情浸满了,就是让人移不开眼。
画面、色彩、台词、剧情、节奏,每一处都恰到好处,勾人心弦。
【后续涉及轻微剧透】前4/5可能就是上面这样了,一部忧美而有趣的电影——关键是!
关键是最后15-20分钟,一整个格局就上去了,格调猛增!
不能剧透太多,但是最后堇化作海水来见真奈那里真的好感人好感人!!
我觉得所有跟那个剧情点相关的场景都可以称得上全片最佳!
不愧是、终归大海!!!
不过(可能是我个人的原因)感觉前面堇对真奈的感觉还是挺好懂的,至少我在看前面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一些小细节也是立马就反应过来了,所以在看最后的“对线(?
”的时候就没那么恍然大悟的感觉,更多的是原来如此。
不过几个交换视角的镜头还是很震撼,再加上最最后的“终归大海”,就是说、绝了!
我觉得导演可能是想透过两个女生之间的故事,表现出那些在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中失去亲朋好友的人有多痛苦。
这样整个电影就有两个主题(其实导演想表达的还有更多其他的),表面上看是两个女生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其实是想表现那些在意外和灾难中失去至亲至爱的人的内心痛苦。
导演似乎是想把这两个主题同时呈现给观众,但结果好像是讲了一半的故事,一个主题没有结尾,一个主题没有开头。
但我觉得这个电影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没有循规蹈矩喋喋不休地去讲述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两个多小时时长,很多人会以为两个女生之间会有很多故事,但其实少的可怜,只有几个场景,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几句对白,少到很多人怀疑真的有那么爱吗?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真的有那么爱!
总体来说还是推荐,很适合在阴雨天观看。
剧情大概讲述的是因为一场海啸带走了其中一个女孩子的生命而使情敌变闺蜜由此展开的双向暗恋最后无疾而终的狗血故事。
故事因为夹杂了过多的元素而显得中心并不那么突出反而有点乱(个人认为)。
但缕清故事线后就会发现它想表达的是:1.世事无常,命运无常,在还来得及将一切说出口的时候一定要鼓足勇气。
2.灾难降临,明天仍旧继续。
生的人不必为死去的人永久思念,但可以选择是否将她遗忘。
3.人们感叹不理解她的同时,她也在努力尝试着去理解这个世界,当最后发现无法理解时便会生出逆鳞开始反叛这个世界,结果大多是与孤独相伴,但这又有何不妥呢?
4.说实话一开始店长选择自缢我没有理解,后来发现一是在讲一味对他人体贴入微事无巨细而逐渐忘了取悦自己是何等压抑和痛苦的事情,二也是在暗示女主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人都会随时离去,与她的联系和对话有时就是会戛然而止。
当人们接受了他们不在人世的结果后还是会随着地球运转而继续自己的生活,甚至好像他们从没有出现过。
但女主却并不这么认为,这就是女主之所以成为女主的原因,她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她会去自己寻找答案最后选择铭记和释怀(题外话,在观影过程中我也小小地感叹了一句凡是对女主展现出真实自我的人哪怕是一点点结局都不太美好,可能这也是女主的光环之一吧,或许不这样写剧情没法发展也说不定)。
5.总之结尾又扣回了主题,将暗恋以非常隐晦的方式转换成了明恋。
在失去之后才表明心迹也算是现实中我们大家的遗憾。
(再次偏个题,我觉得最后的动画加入的非常到位,像是一种生命由开始到结束的凝练和敬畏,也像是在给这部电影进行了升华和总结。
尤其是堇随海浪漂流时与春奈的最后一次相遇,让我有一种堇和这个世界唯一相连的那根绳子就是春奈,也有一种堇对这个世界唯一不舍的只有春奈,同样不舍堇离去的也仅有春奈一人。
)
是那种喜欢对方,对方却只把自己当朋友的感觉。
看的时候我偏执地去寻找蛛丝马迹,寻找她们是互相爱着的证据,但什么才能去证明呢,一点细节,一点举动,一次哭泣,就能证明吗。
到了结尾,走马灯似的闪过生,闪过死,闪过归为大海,大海是她,吹来的风是她,沙沙的叶子也是她,那么去找证据变得不再重要了。
那些短暂的,才是永恒的。
她表面是平静的,没有悲伤没有快乐,连冲突都没有,却让我哭了很多次,平静背后是很多很多东西,很多很多说不上来的是含蓄美学,真的很喜欢但也有不理解的地方,堇为什么会谈男友,因为真奈说有喜欢的人了吗?
逻辑说得通,但是后来堇和真奈同居了一年,难道都看不出真奈并没有喜欢别人吗?
而堇却坚持要离开真奈,要忘掉真奈。
为什么要坚持离开和忘掉啊。
她怕世人的眼光?
并不是这样吧,她在认识真奈的第一天,为了帮真奈解围就说是恋人关系,说明她并不怕。
我不理解。
当然,我不理解的前提在于深信堇像真奈爱她一样爱着真奈。
如果堇没有那么爱,如果堇想要的就是世俗的婚姻呢,如果堇也希望真奈得到世俗的婚姻呢,如果堇觉得她们无法永远相爱,无法永远生活呢。
堇和真奈,都是悲观主义者,都是不敢踏出一步的保守主义者,把自己保护得太好,把对方保护得太好,倒也可能是痛苦这个世界可能需要疯子。
離開認為其沒有主見的媽媽來到東京上大學,離開了將其命名為三四郎的貓,進入文學部,三四郎在醫院中一道走廊上初見心上人時覺得其躬身致意時脖頸像羽毛飄落般向前傾,是會銘記的一幕,堇掉在大學開學日那天的地上的錢包讓湖谷撿到,就像三四郎在去往東京的火車上在命運的指引下結識到那位後來失去蹤跡的女子,二人當晚在一所旅館同房下榻,堇與家裡關係惡化後找到湖谷在她家住了一年多,同住的第一晚臥在榻上互相訴說著近況,外面雷雨交加,認為兩人不可能一輩子如此這般一直在一起的堇執意壓抑自己對湖谷的情愫,正如美禰子如一隻她口中迷途的羊一般執意拒絕三四郎的心意,兩人乘著列車前往海邊,僅及腳踝的鋪在大地上的淺海上一座孑然的車站,在眺望大海的高處表達著寄寓於大海的深深的情感,大海裡寄寓著那些被天災奪去未來的人的靈魂和生者的希望。
大海没有回音
看了这导演的两部作品都是在怀念死去的朋友。拍得很真诚,但是冗长得让人打瞌睡,总是在感慨的台词也让人感觉生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啊!
虽然片子慢的让人烦闷,但岸井雪乃真是个宝藏演员。
重要之人的离去,是一生的潮湿。
真的有很好的文本,但拍得太素了
太闷了看的头疼,抑郁症要犯了
很多地方挺生硬的,也不是特别看得出要表达什么,可能导演自己尽兴了就好吧
前半段略显枯燥,后半段氛围十足。原本可以相互救赎的两人却最终错过,天人两隔,有缘无分大抵便是如此吧。女主丑萌丑萌的。Y
做作、矫情、矫揉造作,音乐不合时宜。两星给画面拍得不错,很明显的的分镜脚本感
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对剧中人物的情感刻画的很细腻,有的人离开了就永远也回不来了,通过这部电影,描述的就是这种故事,没有奇迹发生,到了最后想要找寻的人也没能再次出现,有了遗憾才是人生
痛苦,看得好痛苦,美女也无法拯救这份痛苦!!不怎么会看到如此贫瘠寡淡无趣的视觉语言表现,充斥着大多的无意义,互文视角所得到的信息竟是没有区别,这两小时时长按3倍速都仍觉得折磨。
3.5
&友人之死+311 回锅炒回锅、、你美波怎么看都太直了 真的不适合演百合、、
磨磨唧唧
很平淡
三星半,好美好悲伤。滨边美波震撼美貌。
好想急死你。日本太会拍这种直面破碎的肉体的痛苦与思考了,物哀到极致。当填满自己的另一人消失了,我们空缺的那一半要如何填满呢,因为“我”还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全部了吗。滨边美波真的精致如洋娃娃,但是总感觉她眼睛里有深深的内在世界与悲伤?
一个看似内向实际内心强大,一个看似开朗实际藏着不为人知的孤独,表面上是すみれ替真奈解围,可能更离不开对方的是すみれ吧,只是若有若无的情丝萌动最终消散于无言与误解产生的距离。也不能说是若有若无,すみれ的情感可能已深到海底,静待真奈深入大海,只是意外总是先于明了(而且为什么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就得立马找个男朋友?)。与海类似,摄像机也阐释了这种距离与深度,すみれ通过这一媒介构建起无需与他人直接交流的私人世界,真奈则从这一遗物中获得重新认知すみれ的记忆。其实并不觉得这片有多好,感觉视角转换不是很合理,但意外地喜欢。可能是因为放到3·11语境里,加上片尾动画那种“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一样的画面,正好戳中个人泪点。生生死死往复循环,生者需要揭开伤痕、诉说记忆才能让死者以另一种形式陪同着继续走下去。
女同片别再给我苦大仇深了!YouTube拉拉微电影都比这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