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了.02年的夏天.刚看完这个就看了一<威胁>.丁勇岱演的不错! 本来刚看完白宝山把他恨的可以;但是一看完<威胁>,又开始由衷佩服里边的那个记者! 这种纪实刑侦的最好看了. 还有 黑白大搏斗 燕赵刑警...可惜,现在的电视剧真的没法看咯... 怀念...
剧好看。
弹幕恶臭。
看弹幕简直火大,关了眼不见为净!
印象深刻的有几幕——1⃣️不给白宝山办户口的片警那里,好多说都是因为这个片警才导致白凶性大发,他最该死。
我:嗯?
这个片警确实工作态度差行为失当,但是顶多是白杀人抢劫的导火索之一,根本原因还是白本身就是一个反社会人格凸显的人渣,他之前在劳动改造时就杀了两个人,回北京特意带了一百多颗子弹,这难道也要怪到片警身上吗?
2⃣️一个饭店里,小娃娃转到了在吃饭的白宝山身边,白用勺子舀了一勺汤泼到了娃娃脸上娃娃大哭。
这一幕真是惊到我了,汤泼过去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愤怒,那个小孩儿才两三岁的样子,只不过是觉得好玩儿才转到陌生人旁边,一没有哭闹二没有抢东西,结果弹幕好多是“让你不看好孩子活该”,真是太可怕了。
3⃣️白拿棍子打谢,将她绑在椅子上过了一夜。
那弹幕铺天盖地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都不想说什么了,总之对国男没几个好东西的基本盘又添加了一层刻板印象吧。
基本每一集都会有喊“宝哥真帅”的言论,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自己就是可能会被打被枪击的人群,对着一个罪犯说欣赏,脑子都被驴踢了。
笑点集锦:1,三jc吃大盘鸡中毒,恶心呕吐,脸色发黑;去医院,没有洗胃设备,提来一大桶水,自己喝水,抠嗓子眼自己吐,然后继续喝,继续吐2,几个jc风风火火开着三轮摩托,冲啊,走半道,没油了3,带着摄影机,准备记录抓捕现场,然后扑了一个空,但是忘记开摄像机了,因为紧张,旁边还有小偷趁机偷jc的包4,多次jc办案,路上遇见车子,就拿着手枪说办案,把人家车子抢走,难怪老百姓,都很无奈“我有事啊”5, 谢玉敏警察被揍,越揍越乖,女人这种物种,理解不了;然而回到老家,谢竟然老是怼他老公,各种打骂,更加没法理解- - - - -基本上拍摄时期和发生时期,基本没隔几年,那个时候的过程一目了然,基本上算是一个纪录片啦这种案件危害之大,得反省,为啥出现呢“83”严打,司法过于严重,导致了好多的人,根本不服法律的判决,导致了报复的想法所以司法,必须追求公正,得让犯罪的人服气,很重要以及jc故意刁难,不办人事;城管故意刁难,不办人事;以及有权的人故意刁难,不办人事;我记得那个时期,90年代,都不敢报警,谁报警就抓谁,抓了谁,就算是第一嫌疑人,就开始行刑逼供
编剧首先说编剧。
虽然有真实案件的故事线摆在那做基础,但要把整个故事编的合理又有戏剧性,穿插着各种插曲和伏笔,才是编剧能力的体现。
比如边疆宾馆案发后,白和关逃到附近游乐园里藏匿起来,坐在摩天轮高处吃着雪糕远远看着城里各处忙乱的警车。
白说了句,警察也是人。
比如边疆宾馆案后,故意在两三集里都不安排白和关二人出场,打破时间顺序,故意将谜底留到最后一两集时倒叙给观众。
比如,白在监狱服刑涉嫌杀死狱友的情节,故意在白和谢乘火车去新疆途中偶遇一位狱友时,借狱友的一句酒话为契机而展开。
而且杀第二位狱友的情节,在并没有交代缘由的情况下发生。
事后用旁白稍加解释,更让有些迷惑的观众恍然认识到白的无常,阴险和凶狠。
比如,下乡摸排的警察,在路边店吃大盘鸡居然意外中了毒。
比如两个民警值班时被枪杀后,第二天他们的同事进出房间多次居然一直没被发现。
直到一位大爷想去要回前一天夜里被借走的录像机,才发现躺在床上的民警实际上已经死亡。
比如,银行运钞车抢劫案,很短的一段情节就交代了案发,破获案件,和所有抓捕过程。
非常利索而且真实。
比如,在小旅店藏匿子弹而被抓获的两男一女,整个抓捕过程也非常紧张刺激。
这其中有些情节与主线相关,为主线增加了很多戏剧性,增加了主线情节的丰富度。
而另一些情节可能跟主线关系不十分密切,一方面,从主旋律角度说,这样能显示民警工作中的辛苦和危险,另一方面,也给观众看到了实际工作的偶然性。
现实中很多事就不是像编好了的那样一丝不苟的进行。
这种充满偶然性的剧情,才更显得高明。
人物塑造白作为主角,塑造的非常丰满。
其心狠手辣自然不用多说。
有冷静,也有冲动,有谋略,也有运气。
虽然是个文化程度很低的社会底层人,却时常流露出一些超越眼前的思考。
谢作为白宝山身边戏份最多的人,塑造的也非常成功。
我看到她挨了白那么多的欺凌和控制,最后居然甘心做一个又像仆人又像棋子的角色,我自己居然是很理解的。
这说的时髦点,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意思,说直白点,很多能忍受家暴的女人,也差不多就是这个心态吧。
况且白是个彻彻底底的暴徒,他能做出“杀你全家”的威胁,而且很可能真的能做到。
这样的恐惧下,我更理解谢性格的扭曲。
当然,这些是外因。
还有另一层面。
我觉得谢这样的女人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很有代表性:隐忍,勤劳,小富即安;有对金钱,社会地位,虚荣的向往,在经济条件不允许时能够克制,但一旦条件放开又会沦陷;对男权有一定的抗争但根本上是服从的。
而且谢本身出身有些不光彩,背弃自己在老家的丈夫和前两个孩子只身在北京去打工,居然堂而皇之的与白相亲并且在一起生活。
她自己肯定也心虚。
所有这些,都是内因。
白的大弟。
我总觉得以白宝山的性格,刚出狱受到家里人优待,他的弟弟俨然一副长辈的口气鼓励他好好做人,白听话了心里是肯定不舒服的。
剧中虽然没有刻意去塑造他弟弟这个人,但相关的剧情顺带描绘出的形象,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普通市民形象。
没多大出息也不犯什么错。
在前科人员面前还能好为人师一把。
白虽然受其恩惠,但内心肯定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只是有用的时候利用一下罢了。
警察形象比较脸谱化。
但这也好。
人物塑造更多的把力气放在了反派身上。
没有太多东西干扰和分散精力。
很真实的是基层民警的抱怨。
现在电视剧绝不敢拍这种情节。
但这大可不必遮遮掩掩。
谁都知道基层工作辛苦而且很多时候没有实际作用。
但基层工作又必须服从上层指示。
所以发两句牢骚有什么不允许的呢?
还有个很真实的就是烟市抢劫案发生之后,虽然逃过一劫,但烟行的涂老板依然抱怨自己运气不好,说手底下的伙计都受了伤没人干活了。
人首先想着自己也是很正常很现实的。
价值观念主旋律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但讲的角度有时候很有意思。
比如厅长在烽火台边的一番话,真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干部有时候为什么不想让地方事务惊动中央。
(虽然现在的时代多半人会认为这是地方官员为保仕途而做的欺上行为。
)作为主角的白宝山,在行凶之余偶尔所袒露的真言,不仅很真实的体现了一个穷凶极恶之人的反社会反人类心理,而且不免反映了一些社会的现实和残酷。
比如他一心图财想做个有钱人,想实现社会地位上的超越,或者说想以自己的出身实现逆袭。
他用的方式当然不可取。
但他不甘于平庸,渴望活出“名堂”的野心,驱使他用一种害人害己的方式,与道德法律抗争。
这在他自己看来,更像是与命运抗争。
白这样的人,有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个好的契机,也有可能会是个出类拔萃的人。
但悲哀的是他最终成了一个杀人狂。
而更悲哀的,可能是千千万万试图与自己的阶层抗争,与出身抗争,与命运抗争的人。
这些人不管用了什么方式,最终几乎都逃不过失败的结局。
而反过来却衬托着“平庸”成了一种美满和幸福。
(在剧中,白的家人,甚至包括谢,其实都在代言着这种“幸福”。
)画面美学且不说最后一幕杀人现场放在天山天池这样的放在今天都不敢想的实景。
剧中有些看似普通的场景选择,都无声无息地烘托了氛围,加强了剧情的冲击力。
比如白宝山在北京租的房子,在北京的一个大烟囱附近。
他坐在屋顶上,在夜幕将至的天空下遥看那座硕大的烟囱。
这一幕透着一股子苍凉。
这种苍凉甚至与这个故事毫无关系,而是一种普世的悲情。
北京出租屋外的大烟囱比如,白在河北犯案之后藏匿枪支的那个地方,取景非常特别。
后来他居然带着谢大半夜来取枪,那一段看的人毛骨悚然。
这是在北京作案时的场景,也相当恐怖在四川筠连县城尝试买枪时,跟枪贩子在一家小饭店准备吃饭。
这里把摄像机位设置在枪贩子一侧,顺着枪贩子的手一次能看到枪贩子端起的酒杯,白面前的酒杯(白戒了酒,酒杯放在桌上没动),以及白阴沉的脸。
与枪贩子在饭馆比如白难得的一家人一起吃饭。
观众应该能感受到到这种异常压抑的场面带来的不适感。
诡异的家庭聚餐想传达白给人的压力,有时候不需要画面中出现他本人。
比如很多他和谢在出租屋里对话的镜头,我们只能看到谢的表情和反应。
白则只在近景处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谢一步步的沦为白的“精神奴隶”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些特效很简陋但效果很好。
比如片头,一张张照片依次展现,又依次以黑白反相的效果过掉。
大概是想表达一个“此人已死”的意思。
片子最后白宝山的照片也以相同效果呈现,是与此呼应,意思是白被枪毙了。
再比如欲图对民警动手的桥上,关因为胆怯而突然出现幻觉失足掉入河中的情节。
当时用了一个五彩变换的画面,画面中民警突然面无表情的向关逼近。
我当时也被吓着了。
道具和配乐除了上面说的,还有些不太起眼但非常地道的东西。
比如关的老父亲穿的破了洞的白背心。
我感觉我小时候所在的九十年代,老头穿的白背心大多都是破了洞的。
比如流行音乐的介入。
虽然有时候过多的背景音乐插入可以看做当时电视剧制作不成熟的表现,而且多半也没什么经费去专门写配乐。
但选的音乐于那个年代来说很有代表性。
我一听就感觉回到了九十年代。
这部剧除了年代所致的制作水平欠缺,以及一些主旋律情节略显生硬,其他方面我觉得都非常出色。
而且这些方面才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现在的作品越来越缺乏灵魂。
只剩光鲜的空壳子。
这是一种倒退。
我后来做了一下调研。
据说这部剧以及同时代的一些刑侦剧火了之后,大量刑侦剧就开始轰炸各个电视台的晚黄金时段。
其中大多数是粗制滥造的。
后来监管部门就叫停了这个风潮。
干脆一刀切,刑侦剧都不让在黄金时间播了。
原来扎堆蹭热点这个事早也不新鲜。
一刀切也不新鲜。
在唾手可得的利益面前,冷静和克制是肯定要被狂热淹没的。
不过当年的人要是看到现在人在信息快餐漩涡中的狂热,说不定还能板起脸来教训两句呢。
黄昏的乌鲁木齐以上文字截图基本上都是手机上编辑好了,最好在电脑上整理的。
真是有想写的东西,啥也拦不住我。
1 三个警察在新疆办案,路边吃了一份大盘鸡,结果食物中毒,脸都发黑了。
同事们看了一眼,说:3个乌鸡脸。
然后送到当地简陋的卫生所治疗。
结果护士提来一大桶水,发3个塑料瓢,说:咱们这儿没有洗胃设备,一切全靠自己你们就使劲喝水,然后抠嗓子眼往外吐,然后再喝吧。。。。。。
2 谢玉敏带白宝山回四川。
谢的倒插门老公见到俩人在屋门口搂搂抱抱,很怂包地咳嗽一声。
谢温顺地离开白宝山,进屋关上门,扯着嗓子把老公骂得那叫一个狗血淋头。。。
白宝山默默站在屋外,估计他心里想:四川这个地方是没法再呆了。。。
3 其他白宝山谢玉敏两口子琐事。
比如谢玉敏经常骂人,或者对男人的安排表示不服从;白宝山不耐烦了就抽她,一抽她就老实了。
每次看到这些地方,我老公都羡慕得直叫:这才是真汉子,纯爷们!
4 出行的时候,白宝山穿风衣,里面藏着那支长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拿;谢玉敏身上挂五六个大袋子(都特么没轮子不能滚,只好背着),连滚带爬地跟在他旁边。
5 顺带讲到新疆发生的另一起持枪抢劫案:邹姓二逼三兄妹。
抢劫之后,带着一大包钱,持枪威逼出租车司机,居!
然!
直!
接!
开!
到!
自!
己!
居!
住!
的!
小!
区!
门!
口!
然后回屋里磨磨蹭蹭地分赃,收拾东西,唠嗑,直到警察上门抓住了他。。。
6 关天明说有人骗他:“天安门底下有轱辘”。
总的来说,作者对谢玉敏这个角色充满感情。
把一个天性乐观豁达、略带二逼气质的江湖女子写得活灵活现。
非影评 个人自用白宝山打黑出租车 一辆小面 遇到警察查车 开枪打死打伤警察 黑车司机逃跑后自首警察走访石景山区 走访到了白宝山家 但是没发现疑点白宝山出狱办身份证 被警察踢皮球不予办理白宝山用铁棍打伤一哨兵 用枪打死一哨兵 八一射击队打死一哨兵泄密了 以后不会有这种警匪剧了 子弹的来源 破案过程 走访 专家讨论说话的语言区域 刘维震跟土匪似的 八一射击队胆小的天津小武警 五一节 一线民警蹲守 刘维震在办公室看电视打电话喝白酒谢玉敏演技太好了 可怜的谢玉敏背着各种各样大行李跟书童似的贺警长死的够惨的 帮助吴子明的弟弟买羊 吴子明落水 贺警长跳河救他贵在真实 很多细节描写的很真实新疆警方调查贺警长被杀案件 在是否合并案件的时候要求一位警员找到协查通报 那位警员因为人少于是编造北京抢案可能已破 局长听到很生气 另一位警员赶紧通知涉事警员抓捕贵州遵义的郑黑子 在场有拍摄的记者还是警方人员 抓捕过程居然有人偷包 抓捕结束 一位警员对拍摄者说怎么没打开盖子 拍摄者说 太慌了 邹氏二男一女三兄妹够逗的 持枪杀人抢劫后 劫持出租车司机到自己家楼下 然后还不跑 等警察上门 三位新疆警官去查案 路边吃了一盘大盘鸡 结果食物中毒 被同事讽刺为乌鸡脸 去医院检查 医生端来一桶水说 没有洗胃设备 要想活命 就加油喝
剧中有一个矛盾点,白母是一个极力配合警方的好人,白去新疆明确骗白母说了要去情妇的四川老家长住,但是25集调查员去调查,白母说不知道白宝山去哪了,这不是矛盾吗?
白母为什么要撒谎,白母人设崩塌?
总之这部片子还是值得有关单位深思的,这本是一件不该发生的大案,却因为社区民警官僚主义不给白上户口,让一个出狱后处于墙头草的人一头栽在了好的对立面了,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社会压力,让白选择了魔鬼,同时因为没有户口,多少次的侦办排查,都因为没有白宝山的资料而排出了他的嫌疑,社区民警的做法真是损人不利己,如同一根导火索改变了历史轨迹。
如果真的牢记党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切也许都不会这么恶劣。
好在国家因为白宝山的漏洞,做出了多项改革,比如让群众办事少跑腿,路上天眼多了,住旅馆和坐汽车火车都要查实名身份证,过安检也不再是只查行李不查人身了。
还有记得97年前后,全国发起运动大规模不遗漏一户地清查收缴家庭中可能存在的枪支弹药,让社会越来越安全了。
用了三天时间追完了末路1997,谈谈几点感想。
这是一部纯粹的九零年代的纪实性质的电视剧,九十年代开始电视剧流行一种后现代主义风的纪实性电视剧风,一方面因为那的确是我朝在治安方面比较薄弱、而分富差距又特别大的十年,发生的大案如果要拍成电影,剧情绝对比好莱坞所有的电影都要惊险和腾挪跌宕。
对于导演的精心编排与摄像,应该可以打9.5分的,虽然表面看上去演戏的痕迹还是比较重,但是必须佩服那么多的普通的无名的演员,大家都很投入,把每一个小角色都演得栩栩如生。
不得不说丁勇岱的演技,把冷血和孝道的个性演绎得入木三分,作为一个观众,每当出现他的戏份时,都有一种莫名的紧张与恐惧感。
而余小雪演的谢玉敏,可以看出导演为了让电视剧更吸睛,选择了美女和温顺作为她的化身。
这里顺便提一句,余小雪真的很美,可以想象出为什么今天的她会遁入空门,有点可惜了。
另外也必须提一下吴天明这个角色扮演的演员,演得也非常到位,把一个猥琐又鲁莽又愚昧的心理活动表现得非常真实。
思索一下,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人仿佛还是挺常见的吧。
提几个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一,剧情有点虎头蛇尾了,最后白宝山和谢玉敏被捕的剧情有点太戏剧化设计了,相比前戏的铺陈,这里显得骨感了。
二,内容设计上有不少导演修改的成分。
看网上公开的图片,白宝山被抓的时候还穿着短裤,形容猥琐,而电视剧上白宝山是从容就义的赶脚,显然不符,可见导演在其他情节方面一定也做了不少修饰。
这部电视剧最难能可贵的,是非常真实的反映了公检法的状况,并不是一味以歌功颂德为主旋律,同时,对杀人首恶在性格上的表现也显得非常多层次,有其果断决断、生猛凶狠、老谋深算、赤子拳拳的各种性格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多灾多难的九十年代的人生,希望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的晚辈们可以窥视到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的另一面,也希望今天的世界永远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白宝山,1958年生,北京石景山区人,号称中国十大悍匪之首。
心思细腻,胆识过人,心理素质极强,又特别能吃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下,少年缺乏教育和管束,成年后极端漠视法律和道德,人生观价值观极度扭曲,仇视公权力机关,企图以暴力手段改变命运,服刑结束后在北京、河北和新疆连续作案,公然袭击哨兵,枪杀民警,杀害人民群众,在边贸市集抢劫造成极大社会危害。
同时,在1997年,刑侦手段落后,大量的镜头留给了北京和新疆的警方。
没有视频监控,没有DNA技术,没有大数据分析,依靠弹道、足迹鉴定,人员走访等传统的刑侦手段,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白宝山的罪行渐渐浮出水面。
自以为犯罪行为毫无破绽的白宝山最终走上了穷途末路。
这部电视剧《中国刑侦1号案》以非常写实的方式,演绎了白宝山的罪恶之路,也刻画了一个复杂而多面的白宝山。
真是国产良心剧,强烈推荐[强]
从谢玉敏出现的每一集我都担心他会死掉,这个乐观的充满喜剧性格的女人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现实中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人?
白宝山做的两件事事情让我觉得他不会杀谢。
第一,在山里挖好了坑准备杀死谢的时候,他犹豫了,这是他第一次犹豫,一个杀人如麻的人第一次犹豫。
当他当着谢的面杀死关天明的时候,本来以为谢会改变以往的性格准备逃跑,如果她真的偷偷拿了钱随时准备逃跑的话,那么她一定会死。
但是她没有,她甚至在白长篇大论说没有了枪很难受时还在那里傻呵呵的说:这和把枪扔了有什么关系?
白又气又笑的说了句:笨蛋。
最重要是白说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母亲和孩子他谁也不关心时,谢竟然还是和其他女人一样生气了,耍起了女人的小性格,白当时心里一定很矛盾,因为他那是就在思考是否杀死谢?
但是他在谢经历了他那么多次杀人之后还像其他女人一样从来没有想过离开或者背叛,甚至偶尔还会耍脾气,杀死一个这样深爱自己的女人,他又真的不忍心,白当时的心里独白是这样的,天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啊?
太他妈难懂了!
第二,他给了谢11万送她回四川时候旁白说等谢回来他一定会杀死谢,我想即使白没有被抓住,即使谢真的回来了,白也不会杀死谢,原因很简单,白的生命中除了母亲和孩子就没有他关心的人了,但是在潜回北京的路上白对谢说我还关心你,这句话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
因为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在杀了那么多人之后能有个知冷知热偶尔耍耍性格的女人在他身边,这是他今后想要的生活,他会享受其中!
最后,如果这个谢的角色是真实的,那么她进入监狱之后,更多的是享受而不是忍受,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我很羡慕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她无论是在街上摆摊还是坐牢都是在享受人生,至于人生的结果她不会在乎的,她只在乎享受其中的过程,这种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一般,废话多,蜜汁配乐
很好很强大。正反双线、巨细靡遗,全景式地纪录和展现,可谓国产纪实刑侦剧的扛鼎之作。PS:剧中有很多妙趣横生的小细节,比如有场戏几名刑警骑摩托去追捕罪犯,开出去没几步发现车没油了,在街头刚堵截扑倒罪犯斜刺里却蹦出一个不开眼的毛贼欲偷包,扛着摄影机随行拍摄的民警发现忘了打开镜头盖……4星半。
缩短成十集会更好。去势焦虑,寻找阳具,重返子宫的死亡预告,极度冷漠自私缺乏同理心的妈宝宝山,谢玉敏和她的两个“宝贝儿子”,中国女人这辈子真不容易啊
拍得很像电视纪录节目。各种家乡口音家乡话好评。
2002年
以白宝山视角打开,是部不错的纪实文学影视作品
真的有好多细节
还行还行
和家人一起。某些部分可以说是拍出了纪录片的效果,有些应该是真警察客串,台词都念不顺。好久没看到这种充满方言的剧了。白宝山确实是缜密又敢做。看到最后他想掏枪看着母亲的脸把枪又放了回去那段看得我好难过。这也是当时才能做到的事,放到现在他根本是寸步难行。/男主长得像河正宇。
看过许多遍了,如今再也没有这种带有纪录片风格的刑侦剧了。这是一种带有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风格的电视剧,也是钱德勒所推崇的写实类型的罪案剧。
明明前几集营造的很好的氛围,塑造的“很好的”人物,后面几集竟如此拖沓,到剩下五六集已经知道剧情要往什么方面去发现,可能这就是“大陆”吧。前面几集给我的感想是,哇,原来我们也有这么好的犯罪题材,后面几集我真的------
为什么一直坐车遇到检查,没有身份证都可以过关
童年阴影
《白宝山传》,男女主角的塑造都是极好的。如果能加上童年和少年部分就更完美了。北京警方在此剧中也是神了,果然纪实。
真是一部神剧啊,全程看不到拍摄的痕迹,看这部剧就仿佛是自己亲眼目睹了整件事的经过,里面的物件,服装,化妆,还有歌曲太有时代感了,最可贵的是里面人物的口语,jjjjjjjjjjjj四川话,新疆话,北京话,各种地方的口语,有说话卡壳的,有说话流利的,太真实了,演员的演技竟然一点都看不出表演的痕迹,演技很给力,哪怕是个打酱油的,有的人说把警方拍的太笨了点,其实这很真实好吧,可能是大家神剧看多了,警察也是人又不是神,我们这里九几年也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两三年才把案子破,那个时代又没有实行实名制,也没有摄像头,破案难度本来就大,9几年那个时候好多罪犯,记得白银有个魔王,十几年才抓住,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 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1996年3、4月间,白宝山连续在北京犯下重案,事情惊动了党中央,公安部责成北京市公安局限期破案。白宝山原本有一个幸福家庭,因一念之差走向歧路,83年“严打”期间被判刑劳改。伹十余年的牢狱生活非但没让他改邪归正,反而使他性情更加走向极端。出狱后,他密谋实施了袭击军警、抢夺枪支,所犯罪行为北京建国以来罕见。
特别震撼的电视剧,更重要的是丁勇岱长得和我爹太像了
【2010.11.13】白宝山的事如果发生在现在,估计会有更多人拍手称赞吧。第七集里的OST还搞点蓝调布鲁斯,杀警片还讲情调么。。。【2024.5.27】10多年过去,国内的治安相比其他国家好了太多。带过大团队的人会知道这样的zf有多强。
看了5集弃了。拍的很还原很真实。但节奏有些慢,外加15年前的片资源实在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