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说华灯第三季烂尾,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
第一季和第二季是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线索串联成的高水准悬疑剧,猜死者猜凶手猜动机,但第三季没有东西可以猜了,没有紧张刺激的警匪暗斗也没有险恶的人心和扑朔迷离的真相,导演把所有秘密都直接铺展开来告诉你答案,因为这都不是他想要讲的,这些秘密和答案背后的人,才是第三季最想要讲的东西。
一片片找回自己拼图的爱子,最终把孩子留下的阿季,依然选择爱着亨利的百合,光里拥有最不堪回首的经历却也是唯一拥有过美好爱情的花子,最终和苏和解的萝丝,还有那些走过路过的形形色色的人。
大家都在浮浮沉沉努力的生活,都有想要保护的和想要得到的,有抓住的放手的,有得到的失去的。
如果说充满悬念的凶杀和贩毒案是这部剧的骨骼和经络,那么这些不平凡的人生和平凡的情感构筑的,才是这部剧的血与肉。
台剧真的很擅长这种讲故事的方式,用锋利的剧情包裹柔软的人心。
是啊,大家总是要生活的吧,就像光的名字,黑暗之中总是有光的。
光论剧情,3分,但就摄影灯光、BGM跟角色丰满度,加2分算5分。
就悬疑而言,凶手出来的时候没有多大反转,有种啊果然是这人的感觉。
一定程度上来说,丰富了角色但对丰富剧情帮助度不大。
第二季第三季很多人诟病的闪回在我看来反而是帮助,里面群像都是丰满的,可以说是这些闪回丰满了角色,或许有些剧情是多余的,但没有一个角色让人觉得多余。
先说子维,亲情线担当。
大概作为一个女生,应该没人不想要这样的小孩。
会做好早饭等妈妈起床,头疼帮忙买头疼药,千叮万嘱要吸完尘再拖地,伤心生气后会换位思考家长的难处,什么神仙小孩。
但就是这么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被送走得那么简单,很多人说是败笔,但在我看来这是亲情线上拍得最好的地方。
因为这是成人世界的亲情。
一个养了十四年的孩子交回去,感情深厚的母亲应该要奋力拒绝,守护自己的家,可以闹上媒体,用舆论的压力来留住这个孩子,会是戏剧冲突很强的部分,也会是个小高潮。
但是没有,因为孩子已经有一个遭人非议杀人的母亲,不能再有一个自己都会憎恶的生世,舆论的路走不了。
走法律,那是有钱人的世界。
作为一个多番思考的成年人,交出去似乎是最正确的决定。
于是,十几分钟的戏里送走了十四年的儿子。
是成年人的无奈,也是成年人的守护。
其他家长,爱子与妈妈,Rose跟父母,阿季跟父母,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们没有这么和谐的亲子关系,却彼此拖累彼此埋怨地互相守护也互相拖累了或许整个人生,这是他们不完美的家。
剧中的感情线,Rose跟江瀚,苏妈妈跟江瀚,Rose跟成哥,阿达跟花子,百合跟亨利,亨利跟葛检,阿季跟中村先生…哇哦,不算不知道,一算全BE掉。
幸好我现在只真情实感地磕纸片人CP…Rose跟成哥最后在阳光下被一扇门分成两端,爱人就错过的BGM响起,还是同样的火柴来抽烟,却已经从开始变成了结束。
意难平,难得get到杨佑宁的帅,居然没有大团圆。
每一对或多或少都爱过,就算没爱过也付出了感情,但最后总是没有再一起,这告诉我们,爱情算什么事业最重要(误)。
但喜欢里面的态度,爱了就爱了,没有结局就放下,放不下折腾一阵,还是学着放下。
最后说友情与成长。
看完觉得这是成年人的友情向童话,因为觉得不论Rose跟花子,Rose跟苏妈妈,光里的所有人,这种女生之间看破不说破的瞧不起跟嫉妒,但又彼此依赖彼此扶持的同事情谊跟友情,实在是很难得。
苏妈妈的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
她是活在阴影里的光,陡然见了光会向靠近,但靠得太近会被灼伤,但是不能没有光。
所以他们会彼此伤害却没有办法分开,我想,如果苏妈妈没有出事,她的计划成功实施,她大概会把子维接过去,等Rose出来后开始下一个光的故事。
这或许是她平衡与救赎的一种方式。
但没有如果。
而花子的爱,某种程度上跟苏妈妈完全相反。
她没有苏的强大与自信,所以她甘于在Rose的光环下当个安心的跟班,得过且过。
但命运对她实在是太过残忍,总是在她刚站起来的时候一棒又一棒。
心怀憧憬地去了台北,却被男友坑害到入狱;出狱后好不容易走上正轨,却又被qb;终于走出阴影来恢复好好生活,却又失手杀人…她跟阿达想拥着哭的场景让我想跳过却又感动,两个平凡人的扶持跟互助,没有Rose跟成哥的光环,只是两个会被忘掉名字的跟班,但他们在自己的喜怒哀乐里努力生活。
爱子,名字里有爱,心里却最缺爱。
第一季里病娇,把何予恩给的关心当成全部逐渐扭曲;第二季为了钱在Sugar堕落;第三季在意外里清醒过来并自己学会成长。
这个女孩的故事告诉我们原生家庭跟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但不是每个小孩都能有她的幸运,有何予恩的关心跟来自光的帮助。
Anyway,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拼图。
百合跟阿季的故事线其实也很丰满,一个围绕贩毒案,一个围绕苏妈妈命案。
但不多说了,因为到百合的时候就会想说警局。
警局,怎么说呢。
潘文成阿达妹妹三人亦师亦友,然后而最后却完全走向了三个方向,三人的成长或许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妹妹可以回家,却失去了她当自己人的两人;阿达似乎收获了花子的爱,但两人却连光明正大的联络都不能有,或许出来后会有后续,但那也只是后续。
而潘文成,可以说是结局里最大的亮点(至少在我看来)。
看剧不知不觉被养成了一种习惯,要么彻底打倒坏人,要么好人全部团灭,可是屠龙的勇士在被通缉后跟恶龙握手言和交换权势,抓住恶龙的爪牙后宣告胜利,这是什么结局呢?
忍不住想后续,他当上副局或许会伺机慢慢扳倒局座,或许会成为另一个局座。
妹妹是他最信任的人,却还是会被调走。
这是某种暗示吗?
最后说回Rose妈妈,许多人说这个角色圣母,似乎确实是。
帮苏养孩子帮花子找工作帮阿季还债,同情心得有多泛滥…但同情心泛滥不等于圣母,不然她不会因为苏的背叛(在Rose看来是背叛)而跟苏闹掰,与其说圣母,不如说是通透。
感觉Rose的作为,有种什么都很重要,但又什么都能放下的感觉。
爱江瀚,但在知道不可能后说走就走;疼子维,但在知道给不了更好的未来后说放下就放下;跟阿季互相diss,但几十万说帮忙还就帮忙还。
爱与恨对她来说都很重要,但从不会勉力去守,该放下时放下,这是我也想要的态度。
说起来,Rose对情感的坚持似乎不如对光的坚持。
感情算什么,事业最重要(再次误)。
光这个名字取得很好,里面的女性或许因为原生家庭或许因为性格缺陷,又或许因为遇人不淑,他们都曾经陷入过黑暗,或许也还在黑暗里,但他们抓住了光。
原以为苏的行为会有什么反转,没想到就是纯粹的恶啊。
甚至到最后她已经觉得不只罗雨侬,而是只要和罗雨侬亲近的人和事都对不起她。
当她歇斯底里骂花子是罗雨侬养的狗时,我都想抄起家伙砸她的头。
苏庆仪、安陵容,还有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里的野野口修,是一类人。
自己身处泥泞不可怕,伤害自己的人不可恨,偏偏谁拉TA出火坑,带TA见了太阳就恨谁。
不可名状的恶意最令人心寒。
电视剧里善良的罗雨侬依然原谅了死去的苏庆仪,还试图理解她,反省自己是不是没有好好呵护她的自尊心。
但现实是,如果没有花子,死掉的可能不是苏,而是她罗雨侬,就和《恶意》里的日高的结局一样。
从苏庆仪、安陵容、野野口修这类人的角度来看,告诫我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把自己的不顺意归结给别人,好好过自己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而从罗雨侬、甄嬛、日高的角度看,得到的警示是,善良的人,不要救身在地狱的人啊,他们只会想拉你一起下地狱。
要看懂《华灯初上》,必须要先了解花子这个人物。
《华灯初上》一二季里最高光的女主角毋庸置疑是苏妈妈和罗妈妈。
但看了第三季,就会发现花子是编剧隐藏在暗处的“第三位女主角”。
她的重要性不光体现在故事情节上——因为她失手杀了苏妈妈;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主题性方面,花子是个非常扣题的存在。
对主题阐述而言,花子比苏妈妈还重要。
很多人都说《华灯初上》主题讨论的是“淤泥里怎么可能开出花”。
那花子这个角色,就是代表了一朵花如何被现实给摧毁(也扣了她的名字,应该不是巧合)。
本影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分析花子这个角色、并且讨论花子是“凶手”的合理性。
二、讨论《华3》结局最后一帧画面的含义。
part1—— 花子,人如其名,在现实世界中被活生生摧毁的花。
按照《华灯》的故事逻辑,凶手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是可能的、有理由的。
花子是真凶,这并不具有唯一指向性,但她当“凶手”一点也没有说不通的地方。
首先要理清一点,花子杀了苏妈妈,是过失杀人,并不是蓄意谋杀。
如果是蓄意谋杀肯定就离了大谱,但花子是情绪激动、过失杀人。
花子在听苏说自己“像一条狗”一样活着的时候,变得失控,抄起烟灰缸打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花子第一次过失杀人。
和这次一样,上次过失杀了前男友,也是因为对方说出了同样的话——
那么问题来了,花子为什么每次听到别人骂自己“像一条狗”的时候,会这么失控呢?
恰恰因为她本不该像条狗一样活着。
我们从的花子的一生说起——1、童年。
家庭幸福,这是她跟罗妈妈、苏妈妈、以及其他几位酒店小姐最大的区别。
花子的小时候,家庭幸福、品学兼优。
应该是老师学生家长都会喜欢的那种女孩子。
因为这样的童年经历,花子的性格中也有了区别于其他女孩的明亮色彩。
她的“乐观、开朗、以及活泼有趣”,在光里是非常独树一帜的——罗苏两位快狠沉稳、阿季百合爱子极具对抗性,但花子却更像个甜妞。
所以从监狱出来,还能保持贪嘴爱吃、爱说爱笑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底色,应该都是得益于她的幸福童年。
2、花子最大的梦想,一直是幸福家庭。
因为见到了光,所以相信光,也以为自己能成为光。
她小时候拿演讲比赛冠军《我的志愿》,说的就是梦想当家庭主妇。
后来,花子因为一部电影,对台北产生了憧憬。
电影里“妻子帮丈夫整理公文包”的画面让她觉得台北很美很幸福。
结果长大后去了台北,却发现理想和现实有巨大的差异——
我想,这里应该是说她在台北遇到的不幸。
遭遇的人和事,让她心中的那个美梦塌了。
3、被前男友逼去出卖肉体、以及过失杀人,这两件事成了花子一生都抹不去的“耻辱”。
按照花子那样的成长经历,这两件事对于她而言,都是摧毁致命的。
所以在监狱里她一开始如行尸走肉般活着,直到遇到了罗妈妈。
4、罗妈妈的出现对于花子很重要——罗妈妈对她而言就是个“再造之恩”。
花子出狱之后,罗妈妈不仅让花子看到了光,而是把她直接拉进了“光”里。
罗妈妈让花子来光工作、跟自己住,这一切又一切的付出,让花子对罗妈妈心存感激。
所以,她一直对罗妈妈最好,觉得罗妈妈是对她最好的姐妹(事实上本来也是)。
5、最后,无论花子出狱了多久、在光的生活有多开心,过去的阴霾在花子的生活中从未散去。
她会拒绝阿达的追求,就是觉得自己“杀过人”,不配有追逐幸福的权力。
(除了杀过人,她对于自己当过小姐的经历肯定也是讳莫如深。
)当小姐、杀人,有了这两桩经历,无论花子表面上能笑得有多开心,她也再不会是从前的那个单纯可爱、对未来充满希望、志愿当全职太太的小女孩了。
总结一下:花子是最能代表普通大众的那种女孩,有幸福童年,见过光,也憧憬过光,结果在成年后摔得遍体鳞伤。
她怀揣着对过去的羞耻心,小心翼翼地用力地活在当下。
相比于罗、苏先苦后甜的成长经历,花子这种先甜后苦的可能更惨。
因为罗和苏从小就学习着如何和世界对抗,如今习惯了、也有能力面对黑暗。
但花子不同,花子小时候生活幸福,养成了开朗、温柔的性格,长大了才被卷入无止尽的“黑暗”,直接粉碎了。
靠满墙奖状堆砌的自信、对幸福的憧憬,全都粉碎了。
所以,花子才特别听不得那句“像条狗”。
因为她不是被像狗似的养大,如今被生活逼得像一条狗,她不甘心。
她小时候那么优秀,如今却连“当个家庭主妇”的志愿都实现不了。
真·全剧最悲情的角色。
花子这个形象真的太可以了,是我近五年看到的国产剧里最鲜活的角色。
分析完花子的形象,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她“可以”杀了苏妈妈——1、毫无疑问,她对罗妈妈充满感激,最想保护的人是罗妈妈。
所以当她知道苏要从罗手里夺回孩子,生气地找她对峙,这是个“对峙”的行为动机是合理的。
2、苏和花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就比较一般,在“光”里,花子和苏对手戏最少,关系最为疏远。
这当然跟“罗-苏-花子,三个人的友谊”微妙关系结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苏从心底就瞧不上花子。
不光是应征的第一天就嫌弃花子的品味,后来花子被人强奸,她又是为了店考虑要把花子送走。
【这一桩桩事件下来,花子和苏的关系不可能会很好。
】3、所以,当苏和花子争执,苏一气之下说出了自己对花子的不屑,“你根本就是一条狗”。
花子情绪失控,失手杀了苏。
一气呵成。
(注意,是失手。
她们之间的仇恨没那么巨大,所以只能是失手。
)part2—— 关于结局最后一帧。
(写到一半,发现已经凌晨4点了。
我先睡了,等有时间了再来码…… )剧透下:我感觉最后的那一帧是非常有文学性的,充满了遐想空间。
潘警官黑化了吗?
花子被抓了吗?
我觉得未必。
忘了最后一帧是什么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追完了这部剧!
对于结尾,因为被剧透了凶手是花子,所以最初觉得没惊喜。
因为之前看到猜测猜测说录音带是烟雾弹什么的,但是仔细看到第7集,花子失手杀人那段镜头转场真好。
她之前杀前男友未遂就能看出来是容易激情杀人的性格,而且苏妈妈说的话让她想起来她前男友也说过类似的话,勾起不好的回忆,所以她冲动之下拿烟灰缸砸苏妈妈真的很合理呀!
个人认为编剧有埋下伏笔(花子入狱的原因),只是我之前没往这方面联想过。
btw花子真是太惨了,我暴风哭泣,明明就是孝顺乖巧的女生,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从小得到的奖状贴满一墙,梦想是当家庭主妇,😭可是命运就是要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她哭得最无助,可她也最有韧性,被抛弃在暴雨里也依然要爬起来。
希望自首之后能宽大处理,早日出狱,雨侬一定还会等她😭雨侬也好可怜😭和家人关系不好,被吴少强连累入狱,深爱过的江瀚死了,从小养到大的子维被接走了,最好的狱友失手杀了最好的闺蜜。
得到的又都失去,她总是一个人。
她习惯保护所有人,却唯独忘记保护自己。
希望她以后可以遇到能保护自己的人。
阿季,这个角色最初给我的观感很差,贪财,赌博欠债,钓金主,有点小坏,却又蠢,总被其他小姐们看到不堪的瞬间。
可是第三季里的阿季也是可爱的,她对其他小姐也有人性的关怀,嘴巴上却不留情面,她让我联想到了身边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亲戚。
希望她可以顺利生下小孩,好好经营光,和小孩幸福地生活。
百合,一直摆臭脸,经常呛别人,其实内心很需要认同感。
所以当遇到和她很像的亨利之后,她才会义无反顾。
在帮助警察抓获了亨利之后仍然选择爱他,可能是很多人眼里的槽点。
但正如她所说,“太聪明的人很容易放手,但随随便便就放弃,还叫做爱吗?
”她就是这样一个忠于爱情的人。
希望她能实现环游世界、住高档饭店的愿望!
爱子,一个追寻自我的女孩。
经历了下药事件被雨侬救下来之后,又选择回到光。
店里招呼客人人手不够时,她突然出现,这个小情节特别打动我。
真心换真心,珍贵又动人。
她也开始知道如何寻找自己的快乐,找到了三块丢失的拼图,希望她以后能找回更多拼图。
苏妈妈,我知道她身世很惨,爱而不得也很惨,但恕我无法给出正面评价了。
原以为她的死因会令人暖心,会是为了挽救光的小姐们,她的刻薄也只是伪装,是不希望有人对她的离去心怀愧疚。
但是没想到她就是一个恶女。
不过也挺好的,现实生活哪有那么多反转呢?
憎恨一个人、嫉妒一个人也并不都需要理由。
这才是写实的生活啊。
最后真的真的感谢林心如,呈现出这么真诚的一部剧。
我突然能get到她的颜了,演技也真的在线。
光的小姐们已经不只是角色了,她们更像是真实存在过的生命。
很高兴有契机陪她们走过一段旅程,在平行时空里,经历过心碎的她们会在光继续前行。
人活一世,就是为了等到华灯初上的那一瞬,也是相信“光”的存在。
《华灯初上》第三季的播出时间改了又改,我感觉导演和编剧是为了最大诚意地憋大招。
为了表现诚意,我时不时地会重温一下之前的剧情,以防自己忘记之前讲了啥。
然后在某个我不知道的时刻,《华灯初上》第三季终于低调地播出了。
这个评分……但我还是追完吧,万一自己以后后悔呢?
看完之后,我做了以下几件事:退出《华灯初上》讨论小组;在深夜为自己当初付出的深情默哀;想发明时光机回去劝自己不要打开第三季;真心心疼剧里除了女主主外的所有角色,因为他们全部都是工具人;写下这篇影评,发泄满心的嫌弃。
如果你也打算看《华灯初上》第三季,请你停止这错误的想法。
我们再来捋一捋前两季的重点:第一季以“谁是死者”为噱头讲了一群酒店女子的人生,最后告诉观众死者是苏庆仪;第二季以“谁是凶手”为突破点,渲染了整整一季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第三季……这些都不重要,女主角罗雨侬才是重点!
好多人在预测苏庆仪之所以会死,是为了让自己的好姐妹罗雨侬在毒品案中独善其身。
但其实她只是一个可怜的工具人,她的嫉妒、扭曲和狠心,都是为了衬托出罗雨侬的大气和善良。
潘文成这个痞帅的警察被自己的同僚诬陷藏毒,他狼狈躲藏,甚至还挨了一枪,这些痛苦的经历都不是为了查明真相,而是为了给罗雨侬展现温柔的机会——毕竟罗雨侬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不仅为潘文成安排好住处,还帮他包扎伤口。
他如何黑化的不重要,他如何查案也不重要,女主最重要!
吴慷仁无论在第二季多么光彩照人(骚气逼人),他的作用就像动画片中的反派角色一样幼稚——那些拙劣又低级的手段不过是为了凸显主角的光明与伟大。
强烈要求导演给吴慷仁加工资,里面他都穿三点式了,牺牲着实有点太大。
连主要的角色都不幸沦为工具人,配角的命运可想而知。
花子感恩于罗雨侬对她的照顾,处处为她着想,最后失手杀掉苏庆仪的导火索也是对罗雨侬的爱。
阿季之所以会欠债和怀孕,都是因为需要全方位地展现罗雨侬的仗义。
爱子就更不用说了,原本背叛了“光”,最后又认定“光”是自己人生拼图中重要的一块,也是因为罗雨侬对她的帮助和保护。
至于不能体现罗雨侬魅力的角色,比如霍建华扮演的黑帮大哥,直接就在剧中消失匿迹了。
他在第二季中放出的狠话,还不如人排出的气体来得持久。
我估计,剧中唯一一段有存在价值的剧情,就是百合、葛检和亨利之间的三角恋爱(葛检和亨利才是一对!
)。
葛检和亨利贡献的chuang戏,简直惊吓到了我。
总之,《华灯初上》的第三季让我失望至极。
我想要知道的不过是案情的真相,结果导演喂给我的还是“两女争一男”的俗套。
无数的闪回镜头和回忆片段看得我实在是疲倦。
林心如很多年前演过一部《倾世皇妃》,里面她就是人见人爱的马馥雅。
今天她出演《华灯初上》,最后还是成为了现代版的马馥雅。
她是不是对这种角色有什么病态的执念,真得有点无趣了。
要说对这部剧有什么高看一眼的,第一就是把它分成三季播放的营销方式好歹拯救了一下它的评分,第二就是我们阿信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实在好听。
再次为工具人们默哀。
三季追完,一整个主副线均大放异彩的感觉,三季把角色前史交代得相当清楚,所以很多动机踩得比较实。
第一季围绕死者是谁,第二季聚焦于因何而死的各种感情线交代,第三季交代凶手。
其实第三季追到中间,我大概明白编剧的意图了,凶手是谁有没有反转已经不重要了,每个角色的成长曲线已经勾勒得很清晰,阿达的背叛源于贪婪也源于爱,花子用谎言小心翼翼维系着与Rose的友情。
苏庆仪被“爱是施舍”束缚着,罗雨侬明白了给予的重量,有人能坦然接受别人的给予比如花子和阿季,有人却不能比如苏庆仪。
女性角色都很喜欢,有人主动逆着人潮走,有人被迫逆着人潮走。
人设上,避开主角们们,女性角色很喜欢阿季和百合,阿季善妒却也善良,百合时常冷脸却从没有放下过对光的大家,对亨利的爱。
男性角色,子维大概是全剧男性之光了,霍建华演的桧木排第二哈哈,当然吴慷仁的妈妈桑并列第二,这种全员绝色的剧很难让人排名唉!
相比这部剧给我的视觉上的美感,我更喜欢它的所有配乐,每一首都是无比的贴切,百合对亨利的告别是《恰似你的温柔》,罗雨侬给江瀚的告白是《月亮代表我的心》,潘文成最终也没有给自己心里赶不走的人一个拥抱是《爱人错过》。
虽然这部剧在剧情上不尽完美,比如罗雨侬和江瀚的感情走向很迷当然我也没get到他俩之间的火花,苏庆仪的母亲竟然会帮助朱文雄夺回子维的监护权,但是总体上还是喜欢+安利的!
電視劇以誰是死者、誰是兇手、真相來龍去脈的綽頭,吸引大眾討論整整半年,每一季的結局都能引起巨大迴響,縱然這些綽頭成功引起大眾注意,但電視劇並不急於放大或揭開謎團,它借助引人入勝的謎團有條不紊地展示八十年代女性被男性操控、利用或背叛的眾生相,向我們娓娓道來一段女性互相幫助、獨立自強的故事。
飽經風霜的女性、利益薰心的警察,每個人為求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所謂的出淤泥而不染只不過是虛偽的包裝,埋藏在內心一隅的陰暗面更為可怕。
電視劇打碎時間線從不同人物角度、不同時間線出發,第一季成功譜寫「光」七位女士間的爾虞我詐,隨著死者公開後,第二季試圖更深入挖掘不同角色的背景故事,但筆者認為剪輯較為散亂,同時整體的劇情發展無力推進兇殺案的劇情線,因此很多觀眾看來第二季劇情拖沓,然而第三季透過精湛的剪輯,大量前後呼應的情節與細節,更細膩地譜寫每一個人藕斷絲連的過去,猶如拼圖把每一塊的碎片拼湊重組,觀眾得以將人物和事件的多重面貌看得通透。
至於觀眾最關心的兇手下落,筆者認為《華燈初上》就如一套劇本殺電視劇,誰是真兇僅是其中一個部分,大部分角色都被編劇著墨濃厚的殺人動機,說實話每個人都可以化身「雨夜屠夫」行兇,但筆者認為電視劇從來沒有剝繭抽絲、出人意表的證據公開或大膽的推理,兇案只是綽頭,大部分劇情側重譜寫女性的群體面貌,與《魷魚遊戲》相似的地方在於,兩套電視劇分別以命案、遊戲作為賣點,提取當代社會回應電視劇主題的態度,如《華燈初上》紀錄八十年代男性對女性的既有態度,如職場不信任、淪為男性肆意利用的愛情玩物等,而真兇的作案動機才是決定能否昇華電視劇的關鍵,某程度上作案動機緊扣並回應到電視劇的主題,在此不多劇透。
✨我會好好過我自己的人生,不論它在你眼裡有多麼的不正常。
✨命運像在為每一個人開玩笑,昔日在我的志願作文上洋洋灑灑撰寫家庭主婦、寄望飛上枝頭變鳳凰、渴求得到真愛「被看見」,但命運安排她們走進監獄、被強暴、被忽視、被玩弄、被搶走自己心愛的人、愛上愛而不得的人,愛子愛何予恩、何予恩愛蘇、蘇愛江瀚、羅雨儂愛江瀚、江瀚無法釐清自己心意;阿季愛中村先生、中村先生愛蘇;百合與亨利、花子與阿達糾纏的複雜關係;他們都在錯誤的時間遇上錯的人,每個人都深陷這場愛情遊戲,無法得到完滿答案。
七人表面關係並不和藹,但在不同時候,她們會為彼此爭一口氣,在潦倒的盡頭,她們會打開酒伴隨歌聲與舞蹈暢飲,酒一被灌進喉嚨,世間所有的難題彷彿一掃而空。
七人的關係複雜,但她們的世界,最少彼此值得信任。
在失魂落魄的時候,還有「光」的大門會永遠為她們打開。
或許我們都需要華燈初上的「光」照耀前路。
实在是不喜欢这结局,不过如果把它当大三角爱情剧来看的话算是我会喜欢的标准结局,所以还是给了五分。
(编者按)苏的死,看似是淑华举起烟灰缸重击之下造成的;其实不然,那只是直接死因,实际上这部剧里,和苏有关的人都是推动苏死亡的凶手。
以下是苏庆仪视角:年幼是苏母的无情,继父的强暴,是本来品学兼优的苏精神状态崩塌的开始。
罗雨侬的出现像是光,把她从深渊里拼命拉出来,但却又在无时无刻的提醒她,她是阴暗角落里的寄生虫,需要依赖别人才能生存。
生下孩子后的苏,还没有体会到生命可贵,是罗雨侬帮她做了决定,让她无牵无挂的离开,这样的决定看似伟大,实际上却是在往她心里那颗刚刚冒出芽来的恨意上疯狂浇水、施肥。
罗雨侬被李少强连累送进监狱的那三年,苏狠狠地松了口气。
她开始享受和子维在一起的亲情时光,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人生,接手光,然后把酒店做得有声有色。
没有罗雨侬,也就没有人提醒她曾经活在深渊。
但也就是在那时,罗雨侬认识了李淑华(花子)。
罗雨侬出狱,她说服自己曾经那个光芒万丈的人也是有污点的人了,她和自己一样了,她们可以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了,不再是施舍和被施舍的关系了。
直到罗雨侬把李淑华带到她面前,她才知道,原来即使是在监狱里,会发光的人还是一样能把阴暗照得无处遁形。
那个“完美罗雨侬”又再次回来了。
所以她从第一眼开始就不喜欢淑华,她想把她赶走,只要她走了就没人能提醒自己过去发生过什么,也没人能和她分享罗雨侬了。
可惜,她不但没能赶走淑华,紧接着又来了江翰。
苏这是才开始意识到,不光是她,这世间众生都像蜉蝣,趋光而行。
认识何予恩之后,她也想过也许可以试试。
然而,妇产科医院门口等不来的人,不过和那些嘴上说着爱她,实际上只是想占有她的身体的人一样罢了,在她眼里都是行尸走肉。
只有江翰不同,他们拥有一样破碎的灵魂,他们一样不相信爱情,却在芸芸众生中嗅到了彼此身上相同的气息。
然而,就连江翰,也要在她斑驳的人生中插上一刀,就连江翰也只会爱罗雨侬。
她再也分不清,自己对罗雨侬究竟是爱还是恨了。
不过,如果是恨,会更容易一点吧。
苏庆仪从没想过要去日本,她把求婚戒指送给了阿季;在那个雨夜向罗雨侬说了心中压抑已久的诀别;在雨里吻别了江翰…她甚至在想,如果当时何予恩没有冲进来就好了,那样她会不会死在罗雨侬手下,变成她人生中的第一个“污点”。
可是无论如何,她已经做好跟这个世界告别的准备了,她知道淑华有过失杀人(我觉得应该是杀人未遂)的前科,她没有一丝犹豫不断刺激着眼前很明显已经崩溃了的女人。
她本意可能是想让淑华恨罗雨侬,直到那个烟灰缸重重落下的那一刻,她突然觉得好像解脱了。
自己死在李淑华手上,罗雨侬人生的抉择才刚刚开始。
这里是分割线。
以上是我个人对苏庆仪人生的一些yy。
说回剧本身啊,当然也有我不满意的地方,比如何予恩怎么能有好结局啊!
但是也有我很喜欢的点,比如潘文成最后到底是黑化了还是要为他心中的正义孤军奋战啊,就留下了观众心中的无限遐想。
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制作人林心如,导演连奕琦这次算是真的交出了让我比较满意的答卷吧。
喜欢第三季也是因为后面真的很多底层女性互相扶持的画面,很多为了毫不相干的人出手的场景,都在疯狂摇晃着我心中对于女性剧集的喜爱。
光的大家为爱子和对面人妖酒店(吴慷仁yyds)大打出手的场面,在我心中堪比佟湘玉为了赛貂蝉想要卖掉同福客栈了。
但是后面rose麻麻把吴慷仁的角色(对不起实在忘记叫什么名字)从电线杆上放下来,又说:“你也很可怜”的场景也很戳。
所以即使扣掉悬疑部分剧情早就在第二季结尾的时候被猜到了的分,我也还是给了华灯初上全三季全五分的好评!
在这里我要郑重的安利这个剧,我真的很喜欢!
苏的悲剧之处在于,所有最重要的事情上,从小到大,她都没有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跟着当小三的妈妈,住到那个男人给的住所(或许之前妈妈还有过别的情人,带着她居无定所过)。
而且,“新爸爸”还是个qj犯,自己被q暴了却无能为力。
转学到了新学校,面对新环境战战兢兢,老师安排自己坐到了罗雨侬前面,热情的罗雨侬非要递给自己一瓶汽水。
被同学欺负,罗打抱不平,救了自己。
孤单无助和理应感恩杂糅在一起,她们成了好朋友。
因为成了好朋友,因为是好朋友,所以吃在一起玩在一起,逃课翻墙也要一起,这一切发生得意外又自然,苏被卷入其中,无法拒绝。
也许她并不想喝汽水,也许她想要在教室上课根本不想出去混玩,可是她顺应了,这是她回报好友的方式。
发现自己怀孕,情况更加复杂,不是一个小孩可以应付的局面。
罗雨侬非但不离不弃,还豪气地承担了年少生子的名声和把小孩养大的责任。
小孩一天天长大,明明最多只是干妈的人却变成了亲妈,而真正的亲妈却还是只能将错就错。
这个过程中,罗做妈妈做得那么理所当然毫无犹豫,而苏一定无数次默默纠结过,备受折磨。
罗雨侬入狱期间,自己终于可以理所当然地做子维的妈妈了,所以她才说这是上天给她的机会,她获得了一个机会慢慢填补自己被命运夺走的出场,以子维妈妈的名义。
雨侬出狱了,苏带着孩子去接她,把孩子还给她,让她在光工作不用担心生活。
这次换她来给她提供庇护所了,这是苏对罗的情义与偿还。
江涵与罗雨侬的相遇,再一次伤害了苏的自尊心。
可是这能怪谁呢?
好姐妹雨侬不知情,暗恋的江涵也和自己没有确立关系,理智的苏知道这又是一次命运的捉弄。
她还是没有选择,只能隐忍。
所以她才在和雨侬的争吵中说“你不要了我才捡回来”,说“我没有对不起你”。
事情的真正转折点在于那次自s,生死关头让她明确了自己的心意,她第一次决定做一个主动的选择——她什么都可以失去,除了子维。
“每个人都有想要守护的东西,想要保护的人。
”同样的都是为了保护子维而必须掩盖子维的残酷出生真相,罗雨侬宁愿把监护权拱手相送,苏宁愿把罗送进监狱。
苏这次要主动为自己创造当妈妈的机会,这个机会和上次一样,妈妈不在的时候,干妈就是你的妈妈。
站在苏的角度,这样的局面对子维的伤害是最小的,毕竟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答应中村的请求,最大的缘由就是可以带子维离得远远的,并且给他一个条件丰沃的家。
不以简单的是非黑白去衡量苏,在命运给她的安排里,她尽力做到最好了。
★★★☆ 在看到第三季之前,我以為會是《孽子》式的日式酒店女眾生皆苦般的時代群像,看了之後,其實接近了,但是毒品案篇幅過重了。在看到結局之前,我以為會是以光關門結業的“她們已經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看了之後,其實也可以,但是終究是少了一些遺憾之美。看完第二季後,我把重點嫌疑人鎖定在葛檢、Henry、Yuri,但是私下我又給看過的朋友發我對Hana的懷疑度最高,但是因為毒品案不得不放一放,結果一放就是被編劇的誤導性信息給騙到了,氣氣。PS.好心疼我的子維小可愛,好想有一個同款兒子!PPS.三季一體來看,阿季是我心中塑造最豐滿、最完整的角色。
太惊喜了,林心如感官记忆的黑化,光和sugar的群架,葛检和亨利竟然有吻戏,店的名字叫光可众姐妹都活在夜里,这部的片名叫两个坏人和姐妹情深,大家快去看!
爱,才是凶手。
这就是一部台湾版的《七月与安生》。 最后觉得自己也是光的一名顾客,Rose妈妈请继续带这么多优质卡司们出演这么高水准的剧啊(吴慷仁好惊喜)
四星给剧里每一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全篇我还是最喜欢苏妈妈的戏,看一次爱一次,怎么会有这么集优雅得体隐忍腹黑于一身的绝世女人,唯一的悲剧就是爱上爱无能的男人。
不明白江瀚到底何德何能可以让两个久经沙场的妈妈爱得死去活来的。原来三季是同一个主题,花子的被嫌弃的一生,太悲惨了。
美术打光好评,电影镜头,美感十足
金钟奖最佳女配请给刘品言谢谢
花子和阿达这对苦命鸳鸯的部分拍出了《白夜行》的感觉,百合、亨利和葛检的三角恋也很好看,相比之下,主线故事反而显得普通了。
第7集一开头那段被看哭,花子和阿达那种卑微渺小的爱直击泪点,花子的人生真的好惨,整部剧质感和完成度比国产剧好太多太多了,几乎每个角色都是鲜活饱满的,唯一有问题的是霍建华和吴慷仁的戏份可以全部拿掉,甚至王柏杰和修杰楷的剧情也是没什么必要的,还有凤小岳刚和林心如分手就去勾引苏妈妈我也想打问号
早说了江瀚才是全剧核心,没有他便没有后来的所有,如此纯种渣男最后竟然还试图借那段录音洗白……其实打剧集一开始就充斥不少槽点,但结尾这几集的垮塌和崩盘简直如火山喷涌,三季剪辑鬼斧神差,工具人接踵而至,编剧团队体内的反转魂一触即发,黑化洗白信手拈来。再回头看看整个故事,确实属于凶手揭晓的那一刻便立即索然无味的那类剧。
苏妈妈,花子和罗雨侬才是真姐妹。虽没到大呼过瘾的程度,但看到“光”的姐妹们最后重聚还是很感动,让我们敬女性力量一杯cheers🥂与世界接轨的台剧在性别议题上走得甚至比国外更远,贩毒的也能是同性恋,再伟光正的主角也有灰白地带,只是政治角力小儿科了。
最后一季全员洗白看得我目瞪口呆。
第三季有崩坏的感觉,少了前两集剑拔弩张与暧昧情愫同处一室的魅力。缺少灵魂苏妈妈的戏份,罗雨侬竟然镇不住场,林心如的表演还是一贯的居高临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俯视众生,虽然角色如此,但还是不是很想看她表演。
不觉得烂尾,本身就是女性群像戏,又不是本格推理
故事讲的是人的自尊。罗雨侬的圣人姿态与泛滥的同情心,导致使苏庆仪产生嫉恨,她将倾心帮助视为施舍,这种微妙心理非常值得剖解。潘文成与阿达之间是与之成镜像的人物关系。这部剧关键问题有二。其一是结构:大量使用交叉剪辑,群像(回溯)与悬疑(推进)本就是矛盾的。其二,过多的狗血情节进一步稀释了人物厚度与悬疑感。看每一集最大的困惑是:就这?信息量呢?总之,华丽而空洞的“大剧”终于完结。讲完这部剧的信息,8集足够了。
【2022.35】其实还是有玛丽苏啦
如果拍成2小时电影应该很精彩,可是拖拖拉拉拍了18集,各种故弄玄虚拖慢进度,最后又虎头蛇尾,毒贩线埋了两季,最后就这?
阿达在风中为花子点燃的小小烟花,是花子生命中为数不多的亮光
喜欢这部剧的理由:年代感浓郁、节奏舒适、人物形象丰满、台词精当不做作、各主演演技均精湛(杨祐宁痞帅痞帅的)。不满:最后一集强行和解。苏庆仪阴暗冷血,虽罪不至死,但不配拥有罗雨侬的友谊,不值得被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