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电影里的苍蝇隐喻人生里那些无可奈何却又无法不与之共存的悲剧,隐喻生活里那些要逃避却无法驱赶的糟粕。
寓意无法摆脱的命运。
生活顺遂、人生如意时,它们埋伏在你的身边;生活窘迫,人生失意时它们是目击者。
父亲说要预先判断苍蝇下一步可能落下来的位置(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悲剧)便能抓住它,电影里劳伍菲尔试了很多次都落了空,唯一一次抓到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且苍蝇也逃离了他的手心。
寓意悲剧无法预料,命运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与之共存。
【断手】“断手”隐喻劳伍菲尔自己,也隐喻劳伍菲尔失去的双亲,隐喻那些人生无法找补回来的遗失。
一、“断手”隐喻劳伍菲尔自己。
它们同样遭遇了意外、灾难变成现在的样子;他们都是broken 的一个状态;他们都被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排挤;同样在找寻自己的归属、意义后发现不过是一场失意。
一只手曾触摸阳光,曾感受流沙,曾弹出美妙的音乐…然而这只手变成了断手被搁置在冰箱里。
小男孩劳伍菲尔拥有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父母陪伴左右,父亲想让他成为宇航员,在母亲的影响下,他梦想成为一个钢琴家…然而长大的劳伍菲尔成了一个被老板训斥的披萨外卖员。
故事的双线随着“手是谁的手?
那只手是怎么断掉的?
” “在劳伍菲尔身上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他变得不幸?
”的双疑问展开。
随着两条线展开,讲述了断手遭遇工作事故以及劳伍菲尔童年遭遇双亲车祸身故的原因导致他们现在broken的一个状态。
断手在城市里虐心的经历着排挤它的鸟、面对垃圾车里轧机压扁的危险、地铁里老鼠的追赶和疯咬,被封在湖面冰层下危机,脱离狗口,被人当老鼠追打…成为披萨外卖员的劳伍菲尔被亲人“欺负压榨”,被老板训斥,被顾客无视投诉,陌生人撞到他的摩托车后逃逸…他在逆来顺受的继续失败地送着披萨,漫无目的的过活着。
断手和老伍菲尔一样,弱小、无助、悲惨,被视作异类,不被社会接受。
断手一直在城市里奔走,像是无论如何要去到某个地方,它在找寻自己的身体。
劳伍菲尔认识加布丽尔后开始了新的工作,找寻自己的新生活新方向以及活着的意义。
断手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它属于的身体后,即便它将自己置于本该在的位置,却再也无法属于他的身体。
劳伍菲尔终于走进加布丽尔的生活里,在向她坦白他是谁时却被质疑他的行径和意图。
他们在找寻归属,找寻意义找寻生机,找寻希望,他们都努力了,却发现不过是一场空想、徒劳。
二、“断手”也隐喻劳伍菲尔失去的双亲及人生里那些无法找补回来的遗失。
断手在工作意外中被截掉,无法再回到他曾经所属的身体,成为它曾经所属身体的一部分。
劳伍菲尔双亲遭遇车祸身故,他们无法再复活,他也无法再回到曾经双亲都在的幸福生活。
他们都无法回到曾经的原点。
他们都是人生里无法找补的遗失。
断手以及父母车祸身故都和劳伍菲尔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都是因他造成的。
咎由自取的悲惨里让我们不禁心生怜意,抱怨命运弄人。
人生或许在转变某个方向,做一个出乎意外的决定而可能有所改变,却也可能无事于补,命运依旧在那里,似乎我们能做的就是与之共存。
这部电影的视角我觉得还是蛮奇特的 ,他讲的一只手的旅行 ,以及这只手的主人的一个成长的过程 ,我觉得 这种拍摄的手法呀, 包括这个故事线 ,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
尤其是看到手的 冒险的旅程的时候 ,我觉得真的挺有意思的 ,就是包括他行走的一些方式 ,我觉得他的想象是非常天马行空的 。
作者带着我们用了一只手的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看待 在城市里生活的一个过程 。
当然这个男孩儿的成长也确实让我感触很多吧 ,就是一个小人物在城市里面挣扎生存的故事, 然后蛮感人的吧 。
尤其是我在想的一件事情 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 ,幸运 的事情和倒霉的事情 ,他掺和在一起 ,不知道哪一个更严重, 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做出一些我们自己都想不到的一些举动吧。
但其实我在想的就是这个男孩儿 从那个大楼上跳过去以后 ,包括这只手, 他是经历了这么一段儿 旅程,但之后呢, 之后 ,我觉得可能还是会归于平淡吧 。
这电影像极了生活 ,就是生活里面偶尔会有非常新奇 好玩 刺激的事情发生, 但最后还是会归于平淡吧 这样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
可以说是2019年最具创意的动画 Pt.1 从文本到形式灌注的创意——影片优点动画在叙述上用了倒叙的方式把事故放到开场,而后一条线交代在事故发生前纳乌菲尔的生活;另一条线讲述事故后断肢寻找纳乌菲尔身体的旅程两条情节线来回穿插,最终在断肢找回身体而纳乌菲尔也决定要放下过往的这个夜晚,两条时间线自然地融合其中第二条线作为主线,在片中更多地承担了凸显整个动画创意和风格的功能,断肢作为这条情节线中被赋予生命和视角的主角,它同时又是这部影片里最为重要的一个意向具象上它是纳乌菲尔身体的一部分,导演巧妙地在断肢从高楼坠下的时候、在断肢聆听盲人演奏钢琴的时候、在断肢抓着雨伞被车辆擦过旋转起来的时候,这几个时间点闪回一点点拼凑起纳乌菲尔的童年回忆和儿时对未来的憧憬,这个过程中,导演赋予了断肢抽象的意义,它象征着纳乌菲尔活在记忆与悲痛中的那部分所以形式上看上去是断肢跋山涉水,奇幻地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却是纳乌菲尔一直都没有从记忆的阴影中走出来——他失落地生活在巴黎的边缘角落,没有人生方向。
眼前的现实中小时候的梦想已成泡影,而他显然不愿意和这样支离破碎的现实达成和解哪怕是加布里尔的出现让他获得了一些寻找新的方向的动力,但我们知道他还是怯懦地回避了这个关键的问题...
理解了这一点,再回看影片的结尾——纳乌菲尔在木板上纵身跃过,身后是记录了他的童年与那次车祸的录音机,积雪上纳乌菲尔的残肢缓缓挪出镜头,就像童年里那个美好的夏日,纳乌菲尔在沙滩上留下了手印奔向海边,这一次,它也要看着纳乌菲尔一往无前地奔向下一段人生...
到这其实就不再难理解整部动画的核心:伴随苍蝇的纠缠,意外一次次降临到纳乌菲尔头上,虽然爸爸告诉了他抓住苍蝇的诀窍,但是最终的代价却是手被卷进了锯齿里,意外就像最终从断肢指缝里飞走的苍蝇一样,你预判不到,也回避不了,下一次它可能还会找上你纳乌菲尔比其他很多人都有更充分的理由沉溺在过往与伤痛中,但如果他想要重拾人生方向继续前行,他就必须放下记忆与伤痛,割舍掉属于过往的那部分自己,从而自信地面对眼前破碎的现实,迎接一个意义上更完整的自我,重新出发
除去在意义上为主题所服务,整个第二条线里几乎每个场景都可以说是想象力的代名词从一开始残肢从一个医学实验室逃脱,到醒过来一路和各种生物搏斗
还设计了残肢偶然看见河里的天鹅和第一条线纳乌菲尔结识加布丽尔的情节产生互文
其中最让我觉得最惊艳的地方,是残肢撑着雨伞飞越的场景,摇曳在马路上的断肢眼前划过无数来往穿梭而过的车流,从车灯到行星的一个图形匹配剪辑,断肢想象自己漂浮在行星密布的太空中这一场景也是影片,继断肢遐想纳乌菲尔在演奏钢琴的场景后,再一次向观众诠释断肢背后承载着纳乌菲尔记忆中的梦想,赋予断肢以象征意义
所以,整个第二条线这条主线其实成功地从文本到形式,完成了对于主题的表达以及整部动画的风格呈现,并且导演也没有刻意回避一些猎奇和捎带血腥的元素
使得观众会很容易代入纳乌菲尔或者手的视角,体会他们的人物状态,从而浸入到跌宕起伏的情绪空间里...Pt.2 超现实主义外壳下的小瑕疵说了这么多算是动画的优点部分,接着聊一点个人觉得的本片的瑕疵——整部动画虽然在外在上借用了超现实的形式,也就是整个主线断肢寻找身体的旅程,但显而易见动画主要的篇幅是在交代现实中发生在纳乌菲尔身上的故事虽然主线中断肢找回了纳乌菲尔的身体,但我们都看到他除了用方糖在橱柜里堆了个‘雪屋’提示加布丽尔
实际上并没有和现实的这条线发生联系或者说产生影响,从这一点出发,再看在场景上——导演用3D真实地还原了巴黎这座城市的样貌,再看整个动画的内核,其实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指向现实主义的作品
既然如此,我就要说回动画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到纳乌菲尔重新拿起录音机和记录了童年时车祸的磁带,以这个行为作为心理动机,触发了他最终决定直面并且放下过往和伤痛从我的视角是觉得有些突然而且缺少了挣扎的过程的,毕竟他眼前的现实已经不仅仅是童年失去家庭的打击而已,他现在又要面对的是身体上的残疾,可以说是身心的双重考验,单单凭一个晚上的思考就愈挫愈勇这一点让我对于人物情感的体会是断裂、跳跃的
而且再看本片最终在一个情绪高点拉下帷幕,加布丽尔和纳乌菲尔虽然各自来到了一个新的人物状态,关于后面故事动画都做了留白处理,给了观众一个半开放式的想象空间但是我想说就算纳乌菲尔在心理上有了新的起点,现实中他却似乎没有一个能够能重新出发的地方,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更加严峻和残酷的现实,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观众,最后从动画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弥漫而去的疼痛感,因为我也同样觉得结尾处的自我和解,或者说是希望的建立,有些脱离于现实
当然,正如导演自述,这部动画的预算比较有限,相比<克劳斯:圣诞节的礼物>和<普罗米亚>这样大制作的动画,也不难发现这部独立动画最终呈现的的质感受到了预算限制的影响,包括我提到的瑕疵很可能也是由于动画的篇幅受到了限制Pt.3 外延部分不过总的来说,从目前这部动画收割的一系列奖项以及在各大外国电影网站上观众不俗的评分来看,些许的瑕疵难掩这部独立佳作的光芒其中最有分量的应该要数戛纳电影节的影评人周单元大奖和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两项了,奖项的背后单提导演杰赫米·克拉潘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不熟悉不过要是说到他的另外一部动画短片<91公分之外>,很多人应该看过这部之前的作品短小但是精悍,同样也是超现实的一个故事,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够直击观众内心深处,也是一部极具创意与风格的动画,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9分
这一次从以往的短片迈向第一部独立长片动画,可以说导演收获了更大程度的认可,以后也应该会看到他更多的长片动画作品涌现PS:最后再提一下这部动画的配乐,不得不说丹·莱维创作的配乐跟全片的风格和情绪氛围高度契合,在人物情感的表达上也起到了明显的助推效果,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奖项中也能看到拿了不少最佳配乐或是最佳原创音乐奖,也可以说实至名归-End-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双手,还是掌握在哪个无形的手?
有一天,他的右手脱离了身体,开始独自流浪它在天上与飞鸟搏斗,它在地下与群鼠互殴它横渡了寒冷的冰河,它穿越了湍急的车流离开了身体的它,也许遗失了很多记忆但它记得童年时期宇航员的梦想,所以它在旋转疾驰的车灯中看到了璀璨星空它还记得青年时期那个她的梦想,所以它再次遇见时用方糖垒砌成了北极冰屋一个是不忘初心一个是为了报答那个声音,遥远的声音温暖了濒临崩溃的他,遥远的声音停下了他世界的倾盆大雨所以,它为她打造冰屋,即使世界寒冷摇晃,冰屋中有她需要的温暖与稳固也许命运难以逃脱当他奋力抓住厄运苍蝇的那一刻,他的手就开始了流浪,那个可恶的苍蝇却从指缝中偷偷溜走也许命运可以逃脱当他纵情跳上高塔的那一刻,他就从他的手和他命运的视野中消失了也许他去了北极的冰屋,也许他去了遥远的星空命运从不恒定,命运也不仅在自己的手中还在自己的脚下C'est la vie!
整体蛮压抑的,从开头的血泊开始就挺惊心动魄的,情节上,首先是断手的过往与现在穿插叙述,直到事故发生,现实合并;后面另一部分的时空交错主要通过那份录音——男孩奋力的一跃与女孩在断手的引导下听到录音重叠起来,构思真的很巧妙,让人看得很舒服。
全片最爱的部分是那只手拿着雨伞飞向远方的那幕,看到车灯闪烁盘旋和立在那里的小宇航员时就已料想到男孩梦想的星空了,就是看到那里嘴角才开始上扬:-)中间还有许多不同的元素,包括苍蝇、冰屋以及断手本身等等,以及影片结局的猜想,我愿意相信后面断手会继续流浪,而男孩会继续生活——虽仍抓不住命运也仍会继续试着逃离命运。
我也看了许多解读,只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hhh,大家对于不同元素的想法也不尽相同,但我觉得能让人感到震撼能令人有所思便是一部影片极大的好处了。
Last but not least,配乐好绝!!!
完全可以带动观众情绪的那种,而且影片因为有许多关于声音的记忆,所以对于录音、配音也很用心。
我总以为所有的回忆都在脑海里。
殊不知,身体也在悄悄地记载着岁月,手背的斑点,随着老去而显现的褶皱、指尖的粗糙以及下意识的行为。
大脑的记忆会模糊,但身体的回忆不会蒙骗我们,那真切与现实联结的触碰,深深烙在手上。
《如何学习》说根据先损耗后增长的法则,在你提取记忆内容时再次激发出更高的提取能力和储存能力。
失去的手就是损耗,因为它,那些尘封已久的回忆再次被打开,激发出更深的细节与情感。
也许是我近一年来最喜欢的一部动画。
总是做不好的外卖工作、被老板骂成蠢货、为了赶时间撞上一辆汽车披萨掉了一地摩托车差点报废对方却扬长而去、因此迟到被收货人一通责难然后遇上永远打不开的单元楼大门、这时候外面下起了大雨家里(如果那里还能称其为家)等着的是在父母车祸离世后养大自己除了要自己每天交钱回家再无其他交集的监护人,却因为对讲机里得知自己是因为出了车祸的一句“没事吧”——不是我点的披萨有没有事是你有没有事,仿佛抵消了全世界所有的恶意。
可是这世界虽然缺少善意,但善意可能引发“爱情”却不见得是出自“爱情”,而失落和意外才是常态。
最喜欢的几个场景:找寻身体的“手”握着伞终于升空周遭眩晕得仿佛置身太空;建在都市中心高楼天台上的“爱斯基摩人冰屋”落满了雪让我想起《比海更深》的台风夜;失去了一只手的他随意地扶着脚手架,抬头,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因为闪烁的红色光源而变成徐徐落下的樱花。
PS:在看之前我真的没想到creepy到持续引发生理上的不适,甚至有看恐怖片的刺激感~
断手隐喻着主角自己,它努力追寻主人的身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希望回到最初的美好,弥补当年的缺憾。
在闪回中我们得知,主角小时候曾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因车祸一落千丈。
长大后,爱上一个女孩,可还是以失败告终。
种种不幸,让主角留恋过去无法释怀。
当影片结束时,断手终于回到主人身旁,却无法把自己和主人连接起来。
此时断手才明白,失去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挽回,比起连接,分享回忆和见证主人的继续前进也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我想了好久 我以前想做什么。
老房子的卧室里我写的是作家,或者警察。
它贴在我的床头柜上,到现在都撕不下来。
可是那个卧室七年前就不是我的了,而我的梦想在那里孤单地高悬,无人问津。
我不明白,为什么动画中现实是彩色,理想是灰白。
准确说,我不喜欢这样。
劳伍菲尔一直抓不到苍蝇,唯一一次抓到是在卷入机器后断手,他说给命运一个假动作,绕开它,然后自求多福。
他的福报没有来。
断手一直在寻找劳伍菲尔,这个故事讲起来俗套,但叙事的动线很有意思,断手的线甚至还挺惊心动魄的。
劳伍菲尔躺在床上,睡梦中把手收回的那一刻,我好悲伤,过去拼命地追逐奔波,断手历尽劫难,最终没有能回到劳伍菲尔的身体上,然后他躲藏起来,不见踪迹。
屋顶落满了巴黎的大雪,磁带埋在中间,劳伍菲尔离开了断手,他又对命运做了一次假动作,跳到了对面的起重机上,然后湮没在北极冰屋的严寒里了。
《我失去了身体》,刚看开头就产生了极大的不适感,这个号称今年最好的法国片一如很多欧洲文艺片那样,首先带来的是扑面而来的压抑吊诡和极其鲜明的“”个体主义”。
但这种不适很快转换成沉浸式的共鸣。
一只断手在找寻身体主人的路上经历着各种冒险,也随之展开了身体主人的往事。
影片中所有人的面目表情都是冷峻甚至麻木的,即便男主经历悲惨的变故以及生活的打击,没有一滴眼泪出镜。
而这只断手的表演却丰富得多,难过的、惊恐的、温柔的、陶醉的... 这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生命。
命运是早已安排好的还是由一个又一个违背原意的选择组成的呢?
苍蝇的意象就像是对命运的注解。
你永远无法轻易地手握住命运,你越想把握住它,越会遭遇一些意外。
你以为这是意外,或许这才是你摆不脱的命运。
而这只断手,意外地离开了身体,离开了束缚,却选择找回身体并在找回身体的路上经历一次次的意外冒险。
它成就了身体主人想要冒险的心愿,但这场冒险丝毫不美丽。
它知道身体主人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冒险接近终点时它和宇航员的梦想告别。
这只手离不开身体的束缚,离开了只不过是无助的个体,除了孩子、醉客、动物能感知到它,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它是仅仅想要生存下来的过客。
身体主人在最后挑战命运的一跃,到达了他力所能及的最高点。
站在塔车上的那一刻,他终于感受到自由无束。
可之后呢?
或许他不得不回到人群中,极不可能的另一个结局是他纵身一跃,但无论都是令人丧气的,谁也逃不过命运强于地表的束缚。
这是一部很丧的影片,好在只有一个小时,但中间分分钟都有温情的场面,且精准地营造出最能使人产生共情的节点,很诗意地展现出“”温柔的悲伤”。
创作人应该是很爱《盖普眼中的世界》,“在盖普眼中的世界,我们都患了末期癌症。
”最后推荐一下本片的音乐很棒。
影片
明明是东亚动漫画风的人物,却彼此说着一口流利的法语。情感脉络主线也是东方式的含蓄表达,却又配上鲜明的欧洲哲学思维。这部处女作动画片像是一只长了两个头的怪物,在东西两种文化语境的表达里匍匐前进,追寻着人类孤独的终极意义。
配乐好听的
“默许时间让皱纹蔓延了,对在意的事手也握紧了……不是命运,这是我最深爱的。”看完后脑中不断回荡着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歌词,字面的表达太贴切了。父母的意外,儿子的意外,不幸相隔数年,却都承载在掌间,“时间啊,来吧,再重来一次我都会,没有明天般挥霍着,找到你……”超现实的概念拓在写实中凭吊,一面是锋利,另一面是无比柔软。
超现实的悬疑开场下,没想到会是断手寻主和追求女孩双重自我建立的故事,因此对于手的冒险中恐怖段落也可以理解,主人本就是在恶境中追求纯洁心灵;
记忆追向我
莫名哭崩 19年由它收尾大满足
我失去了身体,意识攀附在断手陷入左冲右突的迷迭,我在找寻我的母体。我失去了右手,眼前是挥不去的苍蝇,握不住的流沙,猎猎作响的噪音。我与世界仿佛拉开了距离,隔着门禁的距离,无法愈合的距离,纵身一跃的距离。我还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呢,零碎的片段回忆还是无人的木制冰屋?那是我残余的温度。双线视角的超现实离奇构思,回忆与冒险闪回交织,同样是“距离感”,在导演的短片《精神分裂症》里有不一样的诠释。
一个低智男人自我意淫的悲惨人生。片名应该叫《智障患者如何搞砸自己的人生》。你不是失去了身体,你是失去了脑子。是的没错,普通人是有缺点,但绝不是智商缺陷,害父母车祸丧生、害老板次次免单、工作中重大失误、自导自演仅感动自己的“浪漫剧场”…最后把一切推给命运,很难评…现实中遇到男主这样的人还是趁早远离吧。另:采用部分追随整体、手来寻找身体,两条线交叉进行的表达手法还是比较有新意,然而人物剧情毁了所有。
题材很新颖 剧情很逊
抑郁的时候不适合看这个
另类的动画,虽然不太喜欢这个男孩,但他的经历确实让人同情,他的悲惨身世和身上的缺点 缺失感非常真实。
失望
不是特别喜欢
内核实在很不好,将两个人生意外串联在一起,暗示自己悲剧人生的注定,典型的归因方式出现了错误,所有以手的隐喻都基于这样巧合的悲情,还不如原原本本记录真实的生活情景,起码让那些悲情有了着力点。本以为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身体被占据,精神清醒却无力的境况,那还很有况味,但显然创作者又陷入了自大的自卑,陷入了创作的惯性,最简单随机的意外+感情受挫+自我感动的付出被忽视。
这片子,可能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东西,感动、温暖、丧气、浪漫、勇气甚至绝望。
抓住苍蝇的人自以为抓住了生活,却感到一阵钻心的剧痛,随后不省人事。避开死亡的手自以为避开了危险,却陷入一种莫名的沉重,再也不愿醒来。假动作骗不了命运,只能骗自己。录音机听不了未来,只能听过去。眼前是宇航员没去过的银河,耳畔是钢琴家没谱过的乐章,少年纵身一跃,消失在褪色的回忆之中。手是导演安插在电影中的摄影机,用手的虚拟意象穿过一座城市所有的冰冷与孤独,与主线故事完美并行,最后象征回忆与疼痛的手停留在过去,男主走向未来,达成自我救赎。两人隔着门禁聊天的一段是全篇精华所在,从那一刻开始,男主开始了他骗过命运的假动作,真诚,真挚,用心,耐心,以为可以收获感动。然而最终命运的假动作骗了我们,他让你自以为梦想和希望,爱情与幸福一切都近在咫尺,然后又无情的将梦境打碎,嘲讽你不过是个凡人。配乐沉浸感满星。
原來是《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編劇改編自己小說⋯前提吸引人,實驗室冰箱掉出來的手,被踩扁的眼睛,手要去哪?遠方施工大樓是什麼?手為何像是看得見、聽得到的有意識個體?接著,一頭是斷手的(不意外)城市冒險(遭遇鴿子、老鼠、唯一發現他的嬰兒等),可是另一頭北非裔男孩的不順人生(倒敘父母車禍雙亡,跟他把錄音器材伸出車窗有關;寄養他家,送比薩;戀上圖書館女孩——雨夜透過對講機邂逅對方的「聲音」是挺有趣的,改行做木工學徒,但當女孩意識到男孩stalker行徑後忿忿離開;接著想打一生的敵人——蒼蠅——失敗,手被木工機器切到;樓頂冒險一躍,收尾)實在看不出跟第一條線有什麼顯或隱的關聯,兜不起來,放別的說不定更有味道也更深邃⋯而且末段濃濃小清新味,很不喜歡。手接不上去,意味什麼?莫泊桑,蓋普眼中的世界。
离奇,低落,温暖
人物与场景显得格格不入
Majestic Bast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