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追随星星的时候,我看了一部看似平淡的电视剧,它就是父母爱情。
在我起初的想象中,它的风格应该是杨亚洲导演的电视剧那样的,一帧一帧的陈旧泛黄的画面,渐入渐出,甚至布满时光的斑点,舒缓的口琴声中弥漫了古老的情怀,人也随着这条时间的河流回溯,不知不觉回到那个年代。
但并不是。
那是战乱刚刚平息的上个世纪50年代,从音乐到色彩,我找不到那个年代的感觉,反倒有一种好像刻意为之的幽默和诙谐,就是太新了,让人稍微地感觉有些不对劲。
可即便如此,我没有想到要放弃这部电视剧,因为在这个爱情显得极其匮乏的时代,父亲母亲如何风雨无阻携手走了将近半个世纪,它对我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第一次在校门口的书摊买到张爱玲的盗版合集,她絮絮叨叨的私语中说了太多关于她父母的事情,甚至去孽海花里寻找先祖爱情的痕迹。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现我开始对我父母的爱情有了一种幻想,那种幻想有一段时间在我的心里像一团火焰,簇簇跳动。
然而在农村,鲜少有人会提及这些让人“羞赧”的事情,更何况对自己的孩子。
他们大多也都只有婚姻而没有过爱情。
媒妁之言下两个人匆促草率地绑定成一体,感情上他们基本上是糊里糊涂的失语状态,默默地,从此就是一生。
梅婷和郭涛认识的时候,在外人看来或许是百分之百不会有下文的。
一个是资本家的大小姐,知书达理,品位审美自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而另一个不过是一个炮校的学生,文化不高,更不用说品位。
如果可以自由恋爱,她绝不会选择郭涛,就是盖十床被子做梦也不会梦到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这样一个粗鲁的文盲。
对她来说最噩的噩梦也不过如此。
她会选择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闲时可以和她一起看电影、喝咖啡,讨论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可是在那个政治身份异常敏感的时代,她又有什么别的选择,找一个配得上她身份的人,注定是没有出路的,甚至很危险。
滚滚而来的政治变革浪潮将把他们一家渣都不剩地席卷。
为了成全自己的哥哥嫂子,成全这一家子人,她做了“牺牲”。
心气那么高,却终究走了和别人相似的老路,媒妁之言下和一个自己午夜醒来想想都不甘心的人走到了一起。
而郭涛也不是没有做出相应的“牺牲”。
为了“癞蛤蟆吃到天鹅肉”,娶到自己心爱的女人,他铤而走险与一个身份及其“可怕”的资本家小姐结婚,并放弃了升职。
起码他们是平等的。
可是奇怪的命运,让她的“牺牲”随着岁月的流逝,悄悄发生了改变。
一次一次通过别人的命运,见证了梅婷当初的选择是分外明智的。
而最直接最显眼的例子就是她的姐姐。
当人到中年,她终于可以回首半生岁月,心满意足地对自己的女儿说:这辈子我是幸福而又知足的,足以比过全天下所有的女人。
我记得有一集里,那是到了文革的时候,精神生活极其匮乏。
梅婷和自己的女儿说,你们真可怜,你们现在看的是什么电影,我那个时候又是看的什么电影,我看的都是外国片儿,不像你们只有红灯记。
我突然有一种很异样的感觉,在这部电视剧里,母亲的精神生活竟然比过孩子。
我的生活范围让我了解到的都是孩子的精神生活要好于父母。
我的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她的精神生活里只有巴金的家春秋,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姻缘。
可是一旦我和姐姐成长了以后,她就已经和她的精神生活断裂开来,开始停滞甚至倒退。
我突然觉得梅婷很时髦。
当然也是因为她特别的身份。
可是这样一种资本家小姐与军人结合的特殊背景,并不足以代表父母辈的爱情,没有普遍性。
我不由自主地会拿我自己的父母和他们对照。
细想想,除了梅婷敏感的身份,梅婷和郭涛的一生并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
唯一几次风浪就是郭涛要进岛的时候,梅婷生了几天的气,最后还是“跳了火坑”,做了屈服。
另一次是郭涛的妹妹开始和他们一家一起生活,经历了漫长的磨合期,最后一次就是“后母”事件。
郭涛是个军人,那么“红”,这艘安全坚固的大船足以保证他们一家在政治风浪里平安泅渡。
而我想象中的父母爱情,是他们一次次经历并携手攻克了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而这份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愈显珍贵和难得。
父母爱情,是编剧想象中的一种父母辈的浪漫的爱情。
但这也无足苛责。
懂情调的资产阶级小姐母亲,生活严谨有秩序的军官父亲。
确实很浪漫。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又如何在短短的几十集电视剧里全面展现一对夫妻跨越大半个世纪的爱情中的那些细小和琐碎?
无法展现,也没有必要展现。
一生中,他们都在试图改造对方,而又抗拒对方的改造。
就这样反而在耳濡目染的共同生活里,逐渐变成了对方的样子。
优雅的梅婷脱下了资本家小姐的外衣,说话也开始大嗓门,偶尔冒出粗俗的字眼,变得接地气。
而粗俗的郭涛,渐渐戴上了绅士的礼貌,睡觉也要穿睡衣。
这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爱情。
自己变成了喜欢的人的样子。
他对她的爱情,从此融合在她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
他们再也不分彼此。
直至走到生命的最终。
刷了无数遍的好剧,里面演员演技杠杠的嘞,因为这还刷了一遍,姑嫂两人之前的香樟树呢,好年轻啊那时候,😘😘😘,剧里唯一不太喜欢的地方就是江昌义的出现,虽说那个年代就算是真的也不足为奇的事,可能我有点完美主义吧!
我老公说我没电视看了天天看这个,哈哈😄,我就是好看的电视看完一遍还会再想看,情愿反复刷也不想看那些剧质量不高的,没有演技的剧还能叫电视剧么?
爱情生活能在这个样子真的是很幸福,看这个剧真是觉得一家人只要心在一起怎么整整吵吵也不会忘是一家人,男人顺着女人女人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看似平平淡淡实则轰轰烈烈啊,多少人羡慕不来的爱情,父母爱情!!!!!!
一直很喜欢这类解放期的父辈们的爱情故事,朴实真实温暖,我们没有经历艰苦岁月的年代,无法理解他们眼中的爱情,看完父母爱情,对那个年代的爱情很崇敬。
放在解放前,江德福和安杰(梅婷 这对男女可真是八竿子够不上关系的两个人。
他们一个是年轻有为、干练果敢的海军军官,一个是从小养尊处优、娇媚华贵的资本家小姐,解放前资本家是被打倒对象,被万人唾弃的。
但20世纪50年代的沧桑巨变让他们俩人走到了一起。
江德福在舞会上结识美丽的安杰,虽然他冒冒失失,又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组建了成分不相匹配的小家庭。
问题是不相匹配的何止是出身,还有各自的阅历、学历以及人生态度,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打打闹闹,吵架拌嘴,俨然成了家庭常态。
安杰其实一开始是看不上江德福的,嫌弃他大老粗,但因为解放后资本家被打倒家庭没落,需要江德福的军人身份来帮助家里,两人从生活的习惯,认知,知识,教育(包括对孩子的教育),生活态度可以说经历了大半辈子的磨合。
江德福受安杰影响改变了很多,安杰也在经历生活后改变很多,从什么都不会的大小姐到什么都会,一生跟着江德福的步伐。
喜欢安杰不论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下,保持自己讲究生活的态度,自尊心强不服输的性格。
父母年代的爱情是平凡朴实伟大的,是最美的爱情。
羡慕那种同甘共苦走完一生的爱情。
向父母那个时代的爱情致敬。
当时是跟父母一起看的,母亲说安杰太幸福了,父亲说老江怕老婆,太窝囊,那像个男人,但两个人还是会继续看,我想这就是这部剧的魅力,我也非常喜欢看,一点儿也不腻,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原则,但都会维护家里人,只能我“欺负”家里人,其他人不行。
平常看着姑嫂两个人吵个没完,谁也看不上谁,但出了事,一家人的关系就体现出来了。
当江家乡下亲戚说德华是“克夫的寡妇扫把星”,惹怒了德华。
安杰说她是这个家的姑奶奶,没人可以欺负她。
那一刻的姑嫂同心,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感动,有这样的姑嫂情谊,真是几世修来的。
还有安杰跟孩子们的相处也非常的有意思,吵来吵去感情还在那里从未改变。
当安杰老了,趟在病床上,江德福那句“你妈要是有个好歹,我可怎么办啊?
”那种主见老去的无可奈何,那种对安杰至死不渝毫不减弱的爱情,让所有儿女都心酸的感动。
年轻时候物质优越,有善解人意真心为她的姐姐。
她的小资,文化,修养,都是钱堆出来的。
没有公公婆婆的问题,丈夫就很能干。
有孩子,但又不操心孩子,有可靠的人给看着。
小姑子后期相当于看孩子保姆和做饭保姆了,现在城市有钱也找不来。
有不忙不累没压力的工作,比在家里弄孩子舒服多了。
在普遍饥饿的年代有咖啡,有茅台。
有丈夫的关爱,丈夫也会为了她改变。
大事明白,小事幽默。
帮她搞定全家的事情。
一辈子的爱慕和忠诚。
那个年代啊,放到现在这也秒杀一切了。
在一堆婆婆妈妈哭哭笑笑大喜大悲的乱战中,父母爱情这部剧绝对算是一股清流了。
其实剧中并没有我很喜欢的演员,但就是不经意间看了开头的一小段,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追到剧终。
这么美好的爱情,值得追到终点。
有人觉得这么完美的爱情不真实,但只要选对了人,爱情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相伴到老才是真!
有的时候,往往第一眼觉得最不可能的那个人,恰恰就是那个最合适的。
首先,声明我不是水军,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观众,从我的文字表述水平就能看出来,我是真喜欢这部剧,我曾经不知不觉从晚上看到早上五点多。
下面我阐述一下,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原因,都是我自己写的哦,我自己真实的感想。
1、其实郭涛作为丈夫和父亲都是可圈可点,情商智商具佳,处理家庭矛盾非常有智慧,很值得电视机前的男人们学习。
2、演员实在不错,郭涛每个年龄阶段都非常出彩,尤其他屡次吃老婆的醋,黑脸,瞪眼的表情非常可爱。
梅婷的表演也非常突破,梅婷以前的角色都是大气、知性和端庄,当你发现她在剧里小心眼地撇嘴,和姑嫂讨论自己放屁的事情,真觉得女神开始变成你老婆了。
所以即使剧透也不怕,因为我都反复看他们的表演。
3、人品大爆发,我看完之后只觉得人性的美好和伟大。
郭涛因为老婆的出身牺牲自己前途,怕她内疚隐瞒事实。
不揭发假儿子的真相受尽周围人的误解和委屈,但保全了周围。
安杰其实牺牲自己理想却在荒岛上生儿育女陪伴德福几十年。
安欣随打成右派的欧阳懿下乡受苦。
还有德华虽然不识字,但是对老丁真情一片,被拒绝后仍然默然付出不求回报……但是看甄寰传之类感觉啊,激动多疑憎恨等等,关心皇帝妃子的破事干嘛,和我们有关吗?
4、剧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德福背负绝大的心理压力也不揭穿前来认爹的那个孩子,还送他去当兵。
那个孩子其实是前妻和德福二哥通奸生出来的。
表面上看德福是爱面子,其实这样做会让他被冤枉而受委屈,但是这样做却保全了别人。
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德福这个流血不流泪的汉子哭泣的背影,他觉得对不起安杰,对不起他二哥,对不起那个孩子。
是其实这也许是时代的悲剧吧,时代的悲剧也对不起他们每个人,包括他回乡后远远默默看着他的前妻。
这是本剧最出彩的地方。
可是德福在里面表现出巨大的容忍和宽厚,尽量安抚每一个人,尽量给每一个人最好的出路。
这种胸怀博大而深厚,让人惊叹让人感动让人折服!
我是不是剧透了阿,如果通知我删除此段,我没问题的。
5、我曾经无比幻想父辈亲密的感情是什么样子的,这部戏演出了我想象中那种美好和温情,我非常喜欢,也觉得非常温暖。
他们的爱博大深厚,现代人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太浮躁了。
夫妻之间为了房子为了钱反目成仇比比皆是。
6、心情不高兴的时候,多想想人性的宽厚和美好,就会多了一份容忍。
不知道处理人际关系,也多看看剧中人物,就会多了一些智慧,有策略地去处理问题,而不是针尖对锋芒。
7、电视剧里这些真爱让人在体会到人生百态酸甜苦辣之后,依然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美好,这种对情感献祭式的礼颂,也恰是这部剧想要传达的真情所在,也打动了电视机前的芸芸众生。
《父母爱情》是我看的为数不多又很喜欢的年代剧,剧中每个人物都很鲜活!
从小接受着良好教育,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安杰和出身贫寒,大字不识几个,还离异过的军官江德福一经遇见就遭遇了很多“麻烦”,最终两个人能结合也是很意外的一件事!
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他们慢慢了解了彼此的优点,携手同行,过完了平凡但不无奇的一生。
安杰与江德福虽说感情磕磕绊绊,但也不失爱情的本质——相守一生。
安杰与江德福前后共育有5个子女,一起陪伴子女的成长。
5个孩子调皮捣蛋,又各有理想,让安杰与江德福操费了心。
相比江德福的严父下,安杰在教育子女上唱起红脸。
好在最后5个孩子都各有各的出息!
这是一副时代的画卷,这是一个年代的缩影,这部剧带我们回到了自己爷爷奶奶辈生活的年代,体味了一次他们的酸甜苦辣!
或者叫父母恩爱秀。
衣食无忧,有大把闲暇时间,往来皆权贵,这样的爱情故事置于那个年代,简直是童话。
如同才子佳人的故事,政治上绝对正确,又能满足一众屌丝的yy梦。
很适应现实。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第一次看时,觉得真实又好笑。
但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渐渐觉得这是一场发生在中国的韩国偶像剧。
男主江德福几乎是没有缺点的完美男人。
有钱有权,风趣幽默,专一,而且把安杰宠上了天。
安杰也是,美丽大方,虽然有些资本家的小讲究。
为什么说这是偶像剧,因为看剧的人不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安杰,希望自己可以有她那样完美幸福的婚姻。
江德福顶着回家种地的巨大压力娶了安杰,而且对于安杰可以说是完全尊重。
即使他们年轻的时候物质匮乏,但是由于江身份的特殊性,几乎没有物质烦恼,即使他们有五个孩子。
其次,江从来没有过外遇,一心一意爱着安杰,即使是安杰后来和画家邂逅,江德福亦用特权“整”了画家一下,还没收了安杰的画像。
这里简直就是偶像剧中霸道总裁的代表特征 。
其次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无疑也是完美的。
最大的一次矛盾是卫东下岗,但是这也因为其他四个子女在金钱上的慷慨得以解决。
其他四个孩子全都因为男主角的特权有好的前途,一切都这么自然又不现实。
《父母爱情》很聪明,她一边展现那个时代的艰难,一边让男女主从这些苦难上绕过去,从配角上加以体现。
像安欣,欧阳懿,葛老师。
最吊诡的他会让观众产生自己也会像安杰一样幸运的错觉。
相较于《父母爱情》,《金婚》还是更现实一点。
拿不出钱,饭不够吃,夫妻感情不和,子女和家长的矛盾,万年丧子。
好像把所有的不幸都浓缩在了同志和文丽身上。
看《金婚》,我们回想起我家原来也是这样的,我和我父母之间曾经也很难沟通。
看《父母爱情》,只会幻想自己是安杰,从资本家小姐跳到司令家,几乎不会产生共鸣。
不可否定的是,剧中演员演技很好,配角也堪称完美。
故事讲得好,真是活!
中间二十集真的很无聊
不爱看。就这也叫爱情?吵着架撒娇说什么大蒜?德华剥削孙妈。对话幼稚,硬往爱情上靠。会有人喜欢江亚菲吗?我呵呵
避重就轻了文革十年,毕竟那些东西也是没人敢碰。全剧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欧阳懿摘掉右派帽子,一顿大酒过后痛哭道: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欧阳懿啊!知识分子那点可怜的自尊和自我身份认同在时代碾压下显得多么苍白。
革命大老粗配资产阶级娇小姐模式。说实话没触动我。
全家的幸福建立在特权之上,跟主角沾边就能被“安排”,与此相比的琐事矛盾感觉就像十层床垫下的小豌豆。
平淡生活下的温情。
很写实的电视剧,梅婷老师和郭涛老师演的很出色,挺感人的
有点儿受不了片子里张口闭口的阶级观念
江德福与安杰的爱情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爱你不言不语,但一举一动都是爱你的影子。
政治觉悟挺低的一部剧,编剧满口批评“资产阶级”,实际完全不懂毛和马,封建糟粕不少。
阴差阳错看了这部剧 到35集有点看不下去了 豆瓣评分认真的吗 通篇的封建思维和不平等 男人家面子比妻子身心幸福重要一万倍 女方全家还如此感恩戴德 包括女儿都总说她身在福中不知福 女主偶尔作不说还真觉得这样挺幸福的…… 嗯 也许那个年代的女性就是这个觉悟吧 但放在201几年拍这么多集拖拉歌颂真的不是洗脑么……
yue,特权演得活灵活现,编剧立场很危险。所有的其他家庭其他角色都是陪衬,都是输家、时代的惨剧,扛锅的都是抽象的时代。弹幕反复飘过“幸亏嫁的好”“嫁那么好还不知足”,不管脑袋想带给观众什么思考,从屁股看可没啥进步影响。可能只有大院子弟看这片最嗨。就这作者还是个女性,更不舒服了。
说实在,演得真好,但把特权主义体现的淋漓尽致,什么好事都让当官的赶上了,普通百姓活得就是憋屈。
被《余欢水》一个反派亡命徒的台词三观激怒来打低分的可以滚了!
挺可怕的,表面上鼓舞女性先进思想,实际上女主还是受到重重桎梏最后融入了这个男权社会,细思极恐。
不理解这种题材电影为何评分如此高,观念陈腐,格局狭小。
梅婷年纪一大把了,怎么还是少女心啊
前半部分比较好看,老年部分就相当乏味了,不知道为什么把那么多笔墨放在江亚菲身上,非常无趣。相比郭涛,梅婷的表演好太多了
“女人这辈子,命好不好,那得看摊上什么样的男人”这种词都能写进剧本里,类似孙海英吕丽萍的剧一样,满剧一股子让人不舒服甚至有点恶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