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坚持追的美剧不过一喜剧、一正剧:''生活大爆炸''与此剧而已——因为兴趣散乱与懒。
生活大爆炸笑点密集兼具科普功能。
本片娱乐元素不弱,兼具入世教育,还有琳琅满目用尽心思的artdeco。
大陆动荡了几十年,最近渐渐有了点资本主义的样儿,有了点资本主义的世情。
现实生活中职场生活(外企)的那些商业情谊、明争暗斗、空降太子什么的和本片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
就是有一点,也许二战之后香烟成了某种精神的象征吧,这部剧里面的吸烟镜头实在太多太多了。
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地屏息,鼻腔和咽喉有被呛到的错觉。
作为一个着力塑造的家庭主妇,betty在剧中的打扮明显区别于其他女人——其他上班的女人(她老公的情人、同事,她独立抚养孩子的邻居)和其他主妇(老是来串门的她的邻居好友)。
宽边发带、公主一样的蓬蓬裙、天使一样的薄纱睡衣,那向内微弯烘托出精致小脸的发尾、淡金的发色、温婉的小领、走来走去蓬裙擦过椅子如端着轻梦的姿态,充满一种古典优雅的洋气,像印在古典版画广告上的那种美人儿。
这样的形象是否是50年代末理想主妇的完美典型?
在剧集开始之初并没有交代男主角的已婚身份,而是描写了他约会的一个女人,靠画商业画养活自己,不计划、不做饭,好象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嘻皮艺术家。
然后是男主同一公司的职业女性,穿合身的职业裙装,妆点得一丝不苟,虽然在职场处于弱势地位,但仍试图在规则下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男主一天繁忙的工作与交际之后,第一集行将结束,随着下班回家上楼的一长段相对单纯的情境加上音乐的铺垫,一只纤手拉开台灯,现出家的真貌——秀美的主妇卧在床上波斯猫一般慵懒地睁开眼:”我给办公室打过电话了,他们说你走了。
”原来男主竟然不是黄金单身汉!
原来他老婆是这样一种小甜甜风格!
他弯腰,她欠身,两人拥吻,她告诉他烤箱里有盘吃的——经过一整天征战的深夜,有人等,有饭吃,夫复何求!
但是,经过这么多铺垫抖了包袱的第一集居然都是假象!
和betty的淑女洋装一样,她洗衣服、做饭,照料两个孩子,凡事听丈夫的,不管家庭财务,表面上是个典型的小女人。
可是她莫名奇妙地手抖出卖了她,事实上她焦虑深重,气压阀高危,无法对任何人倾诉,甚至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男主角反复强调“我一直以为人们是不开心才去看心理医生,但我看看你,看看这些,看看他们……”他认为他供养着她在大房子里生活,不用操心物质,有两个活泼的孩子,没有不开心的理由。
然而他深更半夜才回家,或者干脆不回;回家要么带着工作,要么带着香水味,要么累得不想关注她;不对她打开心防,甚至连出身都不肯坦荡告诉她。
她提醒他教训一下调皮的孩子,他不愿意责打,她总觉得不够力度,其实她责怪的不是孩子,而是他对家庭的关心不够。
她提醒他坐下来,抱抱她,在后来大部分出镜的时候都是叨叨着一些琐事抱怨,几乎让看客都厌烦了,男人累了一天,怎么就那么不懂事?
男主有天就说了,“你像个小女孩”。
betty有一个被压抑的人格,她回答男主的话时都是微笑着,说“of course",背过身又成面无表情的失心人,很气愤了,却又像鸵鸟一样躲起来不发泄。
在每天重复的单调主妇生活里,她害怕自己越来越失去光彩,怀念过去被人追求的日子。
以至于在和心理医生的倾诉中,她总疑心男人们看着她、对她有意思;因为单身女邻居的性早熟小男孩倾慕,明知道不对,还是给了他一缕自己的金发;对来家里作客的丈夫的上司不自觉地眉目传情,表现出崇拜来吸引他;得到一个作为丈夫跳槽诱饵的模特机会雀跃万分,反复说着自己早前是个模特。
性,成了她压抑之后幻想的东西。
她每天等待着丈夫回家,脑海里从早到晚都是性事。
她又是个高贵的主妇,所以在不自觉地勾引上司之后拒绝他,对偶尔来家的空调推销员抱有好感又及时抑制,贴住震动的洗衣机幻想和他做爱。
她的压抑与爆发也成了此剧的冲突看点之一,比如第一季第9集的精彩结尾。
邻居威胁要杀掉咬伤他的鸽子的betty家的大狗,女孩儿深夜噩梦找父母哭诉,betty对丈夫说交给她谈免得伤了和气,第二天一早,却是在悠扬歌声、蓝天白鸽的晴天风景下,美国甜心叼烟眯眼的举枪猎杀。
《广告狂人》的细节和拿捏情绪是非常精道的,几乎没有用力过猛的时候。
举第一季13集的两个例子。
她的好友邻居跑来哭诉丈夫有外遇,问她该怎么办,“我以为你知道该怎么办”“我?
我怎么会知道?
”她抬起眉毛问道,好友也直直看着她,“我不知道”。
显然,她的邻居是觉得她丈夫有外遇的,但她看上去还是不知情的无辜者。
稍停送走邻居,她支开女佣,拿出一封没拆开的电话单藏起。
待到丈夫回家,又以朋友遇到外遇为由来质问丈夫,看看她的问句,她分明一清二楚!
“九点半了,你干嘛不在城里过夜?
”“她应该给他下毒。
一个人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爱人?
这样对待和自己共同生儿育女的人?
难道这些都无关紧要?
”凝视丈夫。
当丈夫回答“谁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她盯得眼眶要恨出火,气愤得胸膛起伏。
可是到底不愿意承认现实,将疑心的电话打过去,发现丈夫原来是打给自己的心理医生,顿时松了一口气。
尽管第一季的结尾,男主角因为贩卖放映机时播放家庭照片的创意感动了自己,终于放下工作全家一起去旅行,但是最后他坐在楼梯的长镜还是给第二季留下危险的伏线。
可以想象,在下一季,将眼看着betty这个绝望的主妇崩溃。
————————《广告狂人》有一个扎实的剧本,演员也不错,虽然最出彩的是男主角这个中年危机男,但是各个主要角色都多面而丰满:因为男主的嫉妒把别的男人送的电视一把推下窗的老情人;妩媚的S身段享受美女特权的公司调味品;有品位有坚持差一步还是做了小三的商场女老板;油滑的不想吃软饭却不得不吃、卑鄙下流却是情势被逼的客户经理……就连只露过一两面的古板学究形象的女调研员也给人留下印象:从不微笑,习惯用数据和佛洛依德说话,除了性别没有明显女性气质,汇报时还要强调自己的博士身份。
而秘书——后来的文案Peggy,与剧中女性的价值观完全不同。
她不依附于男人,尽力做好本分,朝着目标努力。
她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夜情之后,并没有纠缠已婚男,而是默默承受痛苦。
在第一季中,她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留下很多伏笔,期待下一季的精彩。
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在第一天下班后的晚上就接受了油滑的Campbell,他第一次与她见面甚至是很轻佻地说话。
虽然剧集里把他定位成一个在未结婚前对女性很有杀伤力的男人(可是明明一眼看上去就另人生厌!
),但是毕竟是第一天的同事,完全没有美好的情感铺垫,何况他星期天就要结婚。
难道“我今晚想见你"”我必须见你“这样的调情话,杀伤力有那么大吗?
而且到要生产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怀孕了,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50年代末妇女的生理卫生知识这么薄弱吗?
看完mad man,我心中一直在想,dong如此体贴压抑的表演外,到底藏着多少的冷血与计较。
往好里说,叫冷静,往坏里说,叫做秀。
dong,像是穿着高级西装的稻草人,用温柔的言语和专注的眼神骗过了追求感觉的女人们,用浮夸的演技和强势的劝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事业与金钱!
dong,男人,究竟这是一个角色,还是活生生的存在!?
mad men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peggy的角色最有教育意义,从她将手放在dong的手上聊表安慰的时候,你就该明白。
她有自己的目标,但她和身边光彩照人的秘书形成对比的时候,你就该明白,她执着己念。
当她轻易和贱男上床,但又表现出一点在乎与试探的时候,你才发现,kao,原来这就是个想装成熟世故的小清新应届大学毕业女学生么!
直到最后一集(还是第二季第一集??
),小peggy(她减肥成功了!!
)对其他秘书的态度中,我们才读出了,什么叫作,此一时彼一时,成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获得,态度必须由你的地位,心理来决定,彻底忘了以前那个严肃呆板,总是紧张到让人不爽的peggy吧,新的mad man 诞生了!
基于见证很多可悲可气的出轨事迹,男主dong的故事,在我心中掀起诸多反映!
当生活真正来的时候,我们从不能喊停,所以不要太纵意任为,你以为那是一时的激情,你以为那是心灵相通,那就仔细去感受感受,再行动,当你以为你认真的时候,你只是希望自己那么觉得罢了!
据说第一季只是铺垫前戏,大戏在后面才次第登场。
但就我目前只看过一季的序幕来说,已经各种出乎意料——神马?
主题竟然是介个?
敢不敢再洞若观火点?
既然要大书特书它,不妨夸张点说,在看过的所有影视文学作品加起来里,还没有哪个对女性处境的描写能超过这剧的绝望度。
为什么绝望,因为绝望是共性,绝望是环境。
看完之后生平第一次反思以前怎么老是叫喳喳地喊着自己是男权主义者。
我的男权观,理论基础就是武断“男人什么都比女人强”。
高下差异化是生理天性决定的,所以我讨厌女权主义者们讲什么“平等”,生来不平的差异你非要强调机会平等,岂不是更突出你作为弱者的特殊性?
如果你因为特殊性而被拔高对待,那这反而更是平等的对立面了。
展示平等就是不要特殊,所有弱势群体都一个道理。
但我也欣赏牛逼的女性,这种欣赏说来也欠打,我并不把她们作为女性出色的代表,而是觉得牛逼正因为她们不像女的,她们摆脱女性天生带有的那些弱势和缺点才能如此闪亮,在我的臆想中,出色的女性就应该都站到男人一边去,然后共同来鄙视剩下那些大多数的、真正的、平庸的女人。
以上这变态的两性三观,跟随了我多年风吹日晒,直到遇上这部剧,完全被华丽丽无情情地击碎了——没有一种可能来证明女人的牛逼,没有一种可能你跳脱出弱势群体而和男人站在一起,它丫完全就是个男权测谎仪。
戏里女性角色很多,个个典型而不特别,也就是传说中的代表着存在的普遍性,城市里女人的各种形态各种处境各种应对都有展示,让人痛苦的就是,从任何一个身上都看不到任何出路—— A.百无聊赖的全职主妇。
相夫教子是社会和家庭对你全部和唯一的要求,“带孩子去社区看游泳池灌满水”算是“非常有趣”的一天活动,即使在怀疑到丈夫外遇之前,就已经像时时刻刻的茱莉安摩尔那样活得不爽了。
不爽是正常的,不爽得很传统。
betty的突破方向便是那位离婚女邻居,变成她最害怕成为的人,但这种预想的恐惧感已足以把她压垮成抑郁。
B.独立就要养活自己,那就做一个在职场上力争上游的巾帼青年好了。
于是变成另一个常见的类型,拼命想证明自己除了女性特征之外的闪耀点给人看(当然,peggy其实并没有这么极端,这部剧的好就是没有哪个角色绝对化)。
以为这样就牛逼了?
以为屏蔽别人就看不见了?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因为女体而被关注,而是就算出色出大天来别人关注的仍只是你的女体。
peggy是第一季看完为止最职业上有作为的女性,但同时她的歧视遭遇却也是最频繁、最让人不舒服的。
公司这个大环境她作为初入者感触最直观明显,我要是她真的疯掉一亿回。
想必很多人在最初看剧时都很难适应,完全无法理解一帮还算是社会精英的男人,怎么能全体都如此的狰狞恶毒,女人那点希望自己因为优秀而能被人珍视和仰慕的愿望完全被他们毫不掩饰猥琐的嘴脸和言语击碎成渣,但是,有多夸张,就有多真实。
即使是今时今日,以为一切就改观了吗?
那只是男人们学会了假装文明罢了,关起门来兄弟们只剩自己人的时候,除了下三路讨论,你以为一帮人真会45度角集体纯爱憧憬着沈佳宜?
剧中时代跟现在比心理上并没有丝毫进步,唯一的差异只是,那时还不需要伪装,这点看起来更触目惊心。
在办公室环境下,Don可能是表现最不猥琐的一个,但却反而最能反映问题。
Don第一次见peggy,正为被pete言语惯性骚扰的peggy解了围,给人植入don跟他们多少不太一样的印象,他似乎应该更文明,更懂尊重,男猪脚嘛,在每次peggy受到歧视和骚扰时无形中被寄予主持公道、显示不凡的期望。
但是Don,什么都没做。
他没有任何像newsroom中will那样的行为,一副恨不得体恤全公司的人文关怀意识。
在peggy作提案展示,嘀咕连个椅子都没有时,他跟旁边那些男人一样,露出“就应该是这样”的表情。
在peggy朝他要求提升办公室加薪时,他语气里的嘲笑和看不起比他人更甚,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one of them。
慢慢的,don的人性在情节推动里被更多面地展示,他是个有多想在人前展示自己完美无缺的人,应该不用多说了。
所以觉得按他的为人处世,就算内心里不以为然,表面装一装对女性的尊重似乎也是合乎常理的。
那他为什么不装?
因为彼时的大环境对他没有装这方面的要求。
社会这样对待女性理所应当,他不需要去主动关怀显示自己更civilized,也不需要明明想关怀而装着不关去防止在其他男人面前显得突兀,他心底压根就没觉得这有什么。
所以虽然peggy受到的那些嘲讽歧视都来自其他男人,但并没有说过一句出格话的don在这方面反而最说明普遍性和让人心冷。
C.既然如此,索性不再逞强,直接在职场中享受着因为女性身份而被注视和优待罢,不被任何情感牵绊,顺便像男人那样给自己找点游戏人间的乐子。
这个命题更古老了,joan的未来是什么?
一辈子自由享乐,成为60年代的samantha?
没有这样的空间给她。
joan的工作能力来自她在人际关系中的游刃有余,这个职位说白了永远只是一个后勤部门,她对公司业务本身没能力、也没觉得有必要去了解。
面对peggy渐渐深入到业务领域,她表现出一点诧异,外带一点小小的嫉妒,虽然在感情上她有耍男人于股掌的资本,但在内心里,她从来不觉得男人掌控世界这一点是可以去撼动的。
“风流”和“淫荡”两词分别为男人和女人差异而生,如果joan有一天因为不再貌美波大而失去了她一路赖以生存的资本,结局还是会找个条件还好的嫁掉?
被像当年她自己一样的女人分享着丈夫,从而变成又一个绝望的主妇?
她不会甘心,也不忍这么替她设想。
所以不知道是为下面伏笔还是纯粹信笔而写,编剧竟为joan设计了一段被同性表白的剧情。
这个按我上述逻辑,只会联想到是探讨另一种出路的可能性,如果你不是取向上必须与男人关联,是否就能逃过这种歧视环境的死劫了?
joan的反应是对此礼貌而不屑一顾,当即用投怀送抱陌生男给了对方答复,一副我宁可被一百个猥琐男践踏也不愿意当一个真情女的女神的决绝。
她应该最爱男权社会的,因为男权环境比女权环境更能发挥她的优势。
D.命差不能赖社会。
那命好呢?
像犹太女那样,标准白富美,还加智商分。
她却又过不了渣男关。
rachel这个角色我很喜欢,乍看很强势,拒绝得也很坚绝,但情节推进,亦不是那种非黑即白型脸谱型。
编剧给她设的聪明值太高了,每次与don交手,都把对方阴暗心理看得一清二楚,毫不留情地一语揭穿,尤其在各种直接关系自己感情和愿望的情景下,还能保持这种冷静判断,确实高于常人。
但是从感性角度又实在扛不住对方耍无赖,同样是败给感情诱惑,女人的牺牲就总是比男人多。
说到这儿就躲不过必须要说说don。
经历决定性格这些废话都不用多说了,打从换身份起,don就对世界重新构建了一个他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优秀、正面,不能有任何不和谐的元素。
所以don和以往那些万人迷的男猪脚们不同,他的身上并没有不按理出牌的邪气魅力(为了吸引客户那些工作谋略不算),他从非主流的泥潭中挣扎出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贴合主流。
他找的情妇个个都貌美独立,短期稳定关系,对于roger找来的应聘姐妹那样的底层临时羔羊,他彬彬有礼地笑和拒绝,在觉得“这种约炮方式配得上老子么”不屑一顾的同时,还营造了一副高贵不凡的表相,而且连他自己都信了。
在Don光鲜形象的背面,只有普通人的软弱和自私,还有他独有的极度缺乏安全感。
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他绝不为任何行为负责、凡事必撇清的习惯,这种习惯甚至有时并不是为了展示给大众看,也不完全是为防止给对方落下口实,而只是满足他对自己image的构想,好像什么事他都是无辜的。
他明知道只要他一句话就能阻止betty去拍广告,但这样硬生生显得没道理的话他不会出口,当然,他心里不会觉得没道理,只要暗地里使绊就好。
对rachel更是,明明已经死缠烂打成功推倒,还是要对方亲口求,好像这样就能自我催眠责任不在他了似的。
这些都跟他胡闹着逼美女插画师情人扔了电视机是一个道理,他想达成的猥琐愿望他都避免直白说出,但会仗着自己被爱,用各种方式让对方自行为之。
太崩溃了。
Just like looking into the mirror. E.相对来说,只有美女插画师稍稍能让我喘口气。
甘当情人,但也没洒脱到能听don谈论妻子的程度。
干柴烈火,但面对巴黎邀请,既不生气也不答应(这点跟joan表现一样撞车了:扶正我没兴趣,但也别以为给个甜头就当糖吃,不被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是仅剩不多的自由)。
最最关键的就是,艺术这个领域实在有特殊性。
在美女和她那些艺术家朋友相处的氛围中,就不再能感觉到像片中其它场合一样的那种强烈的性别歧视感,艺术家们不管真的还装的,多少都带点无视一切差异、等级、规则的气质,不如直接说这就是嗑药气好了。
所以台上女孩被起哄着脱下上衣,猥亵度却远远不及广告公司那些所谓精英男们竞猜和验证女员工内裤的颜色。
而差异、等级、规则这些东东,正是don一生不惜一切代价去苦苦追求争取来的,所以他讨厌那些艺术家,其实是在他们面前又没了底。
综上,这剧对女性的眼光宗旨,你就是个被臆淫和实淫的附属品,无论你女强人能耐登天,还是女弱人平庸愚蠢,都只是低等动物。
这样再去看她们的挣扎和尝试,更觉得徒劳和不忍。
比如我虽然不喜欢betty,看到她的短暂模特复出生涯被中止还没什么,但看她在制造这背后一切的don面前还要编个自己不想做了的理由来维持可笑的尊严时,也足以淹没在悲凉之情里了。
这些浅见只是base于第一季情节,后面都说更精彩,再走着看吧。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刷完第N遍,仍对1960年代曼哈顿审美爱不释手,又来N刷另一部以1960年代的曼哈顿为背景的老剧,关于麦迪逊大道上的一家广告公司。
第四集有个镜头:几个业务经理围在一起听收音机,听Lenny bruce的单口相声!
立即跟麦瑟尔夫人的生活与时代无缝连接了。
第五集有个情节:业务经理肯(Ken Cosgrove)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和另几位业务经理在创意总监(Don Draper)办公室开会,肯赠送了一本给Don,大家祝贺他。
根据剧情设定,The Atlantic Monthly是一本全国性畅销刊物,享有挺高的声誉。
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彼得和保罗站在一起。
彼得条件反射地觉得这是值得庆祝的事,第一反应还挺开心的,祝福也是真心在祝福。
保罗恰恰相反,第一反应就仿佛受到暴击,勉强挤出了一个笑脸。
肯说完他的长篇小说梗概,保罗阴阳怪气地说:听起来不是很蠢啊。
亨利也在场,但没什么特别的反应,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
散会后的场景很有意思。
另外三位销售经理不约而同来到彼得的办公室,阴阳怪气地对此表达嫉妒(envy,不是jealousy)。
保罗最不加掩饰,“我恶心得要吐了“,”他在那儿走来走去像个傻子“,随口编出一些故事情节,用来嘲讽刚才在Don办公室肯描述自己的两部长篇小说的情节梗概。
亨利没怎么吭声,只是勉强附和说,“难以置信,他之前什么也不说,直到把印出来的杂志拿到大家面前。
” 彼得是东海岸的富/贵七代,至少七代,他攻击肯的方式是:他爸爸不过是某穷乡僻壤的销售员。
保罗听到这话就不高兴了,“那又怎样?
” 彼得立即闭嘴。
保罗尖酸刻薄地发泄完,彼得才沮丧又诚恳地说:《大西洋月刊》是全国性刊物啊,我爸爸也喜欢看的。
然后大家一起沉默。
过了一会儿,保罗看见肯在茶水间对着一群女秘书谈论自己的写作,竟然走过去直接从肯的口袋里抽出那本杂志,把印有肯的短篇小说的那几页撕掉,自己带走。
下班时,保罗又觉得自己有些过分,跑去给肯道歉。
当天晚上,彼得在家写小说,写完后拿给新婚妻子看,并想办法去发表。
第N次刷某剧,你知道这些人物的后续境况是什么,相当于开了上帝视角。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人物在后续剧情中逐渐展开的性格和遭遇,和他们这次的不同反应是非常连贯、非常一致的。
亨利对这件事并无太大兴趣,他的妻子在别的公司当接线员,他们过着并不宽裕的生活。
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对别人的事一概不太关心。
他一直对新媒体(对1960年代来说)感兴趣,踏实做事,最后终于说服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他当部门负责人。
彼得虽出身富贵,但父亲早逝且负债,母亲也老年痴呆,需要他照顾。
他自负且讨人嫌,但也有才华和冲劲,一路磕磕碰碰,逐渐改善自己,最后做到了公司管理层。
他的行动力一直很足,只需调整到正确的方向上,就能充分为他服务。
保罗似乎不久就被裁掉了,之后骂骂咧咧也没什么正经工作,因为赌博还是其它什么类似的事情过得很惨。
这个后续似乎很符合他当时对肯的反应:心胸狭隘、缺乏基本的自控力和边界感、搞不清自己该干什么,时间和精力常常浪费在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地方——说到底,别人发表小说,又不是抢了他的客户,跟他有什么关系吗——过得浑浑噩噩也很符合逻辑。
三个人的三种反应都非常典型,也都是他们各自性情的浓缩体现,预测了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世间百态,戏与人生,看一看,笑一笑,再想一想,挺有意思。
非原创,知识记录下来,避免遗忘。
“Lucky Strikes,is toasted.”(1)Lucky Strikes 是一个香烟品牌;(2)Toasted,指“烘培过的”,又有“举杯祝福”的含义。
将Lucky Strikes 与男性热衷的,积极的,幸福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成功将Lucky Strikes 与“不健康”的其他品牌香烟区隔开,转嫁了舆论压力。
创意行业的真经:“Nine different ways to say :I love you.”我爱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夏目漱石:今晚月色真美;黄伟文:余生请你指教。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广告狂人》第一季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这一时期正值美国广告业的全盛时代,也是社会、经济、政治剧烈变革的时期。
剧中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如社会秩序的恢复、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主义的兴起等。
Don Draper 唐·德雷柏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梦”里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又经历复杂,一方面有不为人知的过去和奋斗历史,一方面在职场深沉坚决、足智多谋。
由乔恩·哈姆(Jon Hamm)饰演。
剧中通过广告人的视角,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虚伪、空洞和绝望,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美国梦过程中的种种遭遇。
第一季的剧情虽然看似散乱,但实则伏笔多多,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剧中充满了广告业的激烈竞争、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以及个人情感的纠葛。
秘书吉·奥尔森(伊丽莎白·莫斯 Elisabeth Moss ) 主角唐·德雷柏是广告界的佼佼者,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迷茫。
剧中还塑造了许多其他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野心勃勃的彼得、聪明能干的佩吉等。
剧中展现了众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广告创意,这些创意不仅令人印象深刻,更深刻地揭示了广告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面对“吸烟有害健康”这一难题时,唐·德雷柏巧妙地将这一负面信息转化为广告的卖点。
剧中对人性的洞察深刻而独到,通过广告这一载体,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内心深处对幸福、爱与归属感的渴望。
剧中的服装、道具、场景等都充满了复古气息,仿佛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
这种复古风格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增强了剧集的历史厚重感。
第一季的剧情比较散看似没有主线,但伏笔多多错过了你就看不好下一季。
以下细节你注意到了么?
如果没有,功课重新做哦第一集:一个男人来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刀衬衫,取出一件衬衫换上。
这个时候,所有女孩儿都将陷入一种Draper Spiral, 就是和接下来N位女性角色一起探寻,这位有着如花美眷和儿女绕膝的广告人究竟为何疯狂。
一群西装革履的Mad Men涌向脱衣舞俱乐部。
一群女人过来搭讪,其中一个说:“I love this place, it's so hot, loud, and filled with men." 意大利籍的广告人Salvatore表示:"I know what you mean".(这句话是对于后来Salvatore受到男客户骚扰和最后出柜的强大的铺垫) AE Pete Campbel 在给客户提案时,提了一个弗洛伊德理论(人类的求死本能People are living one way, and secretly thinking of the opposite.) 阴暗的想法显然不会受到任何客户的青睐,这将Campbel急功近利和低情商的特点体现了出来,但他不加掩饰的执着伴着敏锐的商业头脑有时候又颇为迷人。
求死理论,或许能为他整整七季,在相对美满的现实中不断作死和觉悟交替提供一种解释。
第三集中,Pete差点被Don开除,但是Bert 的一番解释让观众明白谁才是这个公司的大Boss。
如果说Roger Sterling的职责是收入,Don Draper的职责是产品,那Bert Cooper是树立着这个小小的Firm与整个商业社会接天莲叶的关系。
在国产剧不管业务的都是拍马屁角色,在美剧中不管业务都是大人物。
本季对于Roger Sterling的介绍大都是侧面的但信息很重要哦。
第七集中,他向Don的妻子Betty炫耀自己当兵时的功勋。
除了炫耀,我们仍然应该记得这枚功勋,以及战争对于幸存者的影响。
生命无常,及时行乐。
第九集片尾出现了骇人的一幕,柔弱的Betty射杀了邻居的鸽子,而Don呼唤她的昵称正是“Birdy"。
这一枪打死的是她脆弱又敏感的心,和她勉强平衡着的生活。
于此呼应的一个桥段是Peggy与Joan就如何打扮而争执,Peggy是一个天生的女权主义斗士,她挖掘自身潜质,追求自我价值,享受被需要和被欣赏的感觉,即便在感情路上一再受挫她仍然坚持自己。
女人味十足的Joan此刻没有感受到自己和Peggy是一伙儿的,因为她太迷人了,此时,她的女权思想只有机会体现在性开放上。
第十集中,Joan劝说自己的大学室友,像男人一样用一夜情来解决烦恼,看到最后的人知道Joan有多强大,她成了第一个女性合伙人。
这季快要终结时,有了小角色Harry的桥段。
Don与Harry探讨起客户一个新产品: 转轮式幻灯片,一帧帧如同时光机,一圈圈如同旋转木马,Harry回想起年轻时候一段摄影师的经历,那种憧憬感和对事物独特的见解。
在大多数人眼里,Harry并无太大才华,个性上也无闪光点,但他对于自己的事业保持着简朴的热情和忠诚。
N季过后,他做了一件整整七季里面对广告行业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事:在广告公司引进计算机来进行媒介分析。
好啦,希望我的小笔记能为各位解读人物关系带来便利,广告人请看这里,我给我自己的主题帖拉个流量...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4117637/
看之前我就知道个个片子得了很多奖,我也知道是讲广告人,而且是60年代的背景,我以为会是一部活色生香、生猛异常的励志片,看下来却发现只对了一半,虽然活色生香,却并不生猛,处处透着绝望,60年代难道是一个绝望的年代?
广告之于这个片子似乎关系并不太大,更多的看到中产的处境,绝望、孤独而没落?
这是一部电视剧吗?
看了三集的Mad Man,但是看了剧情介绍,和豆瓣的许多影评,大概也知道这部电视剧整体上讲些什么了。
不到10篇5星影评提得最多的有四个方面:一是混乱的男女关系,二是男主角妻子的悲剧人生,三是广告业的无道德无原则就是个大骗局,四是称赞导演高潮的主辅叙事风格以及每集的结尾处理。
我对这部电视剧的初步评价是:一,技术层面确实很不错,有教父般的黑道色彩,也有物质社会纸醉金迷的感觉,不乏出人意料的编剧(例如第三集男主在孩子生日聚会取蛋糕时玩消失,但是晚上带回一只漂亮的狗给孩子),更有好的广告创意(虽然电视剧中根本没把这个展开说),色彩镜头方面不是很精通,从外行看也还很顺眼,女演员的打扮发型,吸烟动作的优雅就更不用说了;二,男主角从世俗的角度看很成功,他清楚又迷失于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他要的只是权利、危险游戏;三,看电视剧确实不如看心理学的书、历史的书、哲学的书对人性了解得更过瘾,多少有点浪费时间,亲们悠着点。
哈哈,或许我就只看这三集啦,喜欢看的继续enjoy,美女帅哥还是很养眼滴。
我还是好好读书学习去了。
什么垃圾标题党,剧情跟白开水似的,哪有广告,哪有广告人?疫情封闭在家的我,为什么看剧总能触雷…
又一次被美剧的魅力所折服,总算明白为什么本片倍受赞誉。生活是创意的源泉,在被歌声萦绕的麦迪逊广场,mad man展现了一副生活画,真实的人生让你惊叹“人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第一季结束,开始剩下6季的追逐。
一堆破事儿
本来以为是职业剧,后来发现是家庭剧。我不喜欢这种慢悠悠的复古风格,也对中年危机和家庭沉沦不感兴趣。耐着性子看完第一季,弃之。
看了第一季的前几集之后,实在看不下去了,这种节奏缓慢、剧情平淡的肥皂剧真心不适合强迫症患者···
西装革履,烟不离口,oh卖糕的,我认识的AD不是这样的
Don rocks!!!!!!
看了4集,实在厚不住里面的白男思维了。自己女儿过生日,这么委屈吗?拿个蛋糕就跑了,回来还弄个狗,exc?他老婆太惨了。Pete家这么牛,丢个工作这么神伤骗鬼呢?
3.5
慢热到第一季看完了,却没怎么看懂,唉~
三季
中美广告业差距太大。
三集棄,感覺略無聊
没意思,当时都没看完
为了某某两个字儿
vintage的服装超有爱,可是剧情真心喜欢不起来……故弃之……
很多人从各种角度评论它,只不过谈来谈去都是细枝末节;其实,这部剧集背后隐藏着的是美国保守主义的幽灵,他在向各位讲述他崩溃的过程。
对广告业产生兴趣
很久前看过一集,后来果断弃。最近又重新看一遍,又弃!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但那个年代让人很不舒服!非常不舒服!从那些愚蠢的裙子和女性装扮到男人可笑的西服和礼帽,不得不说,没有生在那个年代真的太幸福了!尤其是女人!
看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