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唐朝兄弟》:杨树鹏与崔永元的恩怨兄弟情 在电影上映前、上映中、上映后的不同阶段,与电影胶着在一起的是本片导演杨树鹏与央视大佬崔永元前后恩恩怨怨。
本片讲述的是大唐时期胡军与姜武两兄弟之间发生的故事,如果把电影与现实联系起来辩证的看,导演杨树鹏的暗语即昭然若揭——《我的央视兄弟崔永元》。
关于二者之间的恩怨,在这里有必要简单陈述一二:话说杨树鹏应聘来到央视节目《实话实说》,小崔觉得小伙子不赖,又知道这小子看过很多老电影,于是一拍即合做起了一档老电影节目——《电影传奇》(这节目名字还是杨树鹏给起的)。
一个是节目的总导演,一个是节目的主持,杨树鹏在《电影传奇》呆了3年,但是后来两人渐行渐远直至分开,有人说杨树鹏是被崔永元排挤而离开央视。
据当事人杨树鹏说,主要是两人在《电影传奇》时对节目的创作方向产生分歧,自己的诉求没有渠道施展:他希望尽量做得好看甚至八卦,而小崔对那个年代的热爱不容侵犯,节目制作都得规规矩矩本本分分的。
央视是独裁的,央视主持人官阶层次明显,凡事大佬说的算,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二者价值取向不同必然导致矛盾冲突的根深蒂固,只能分裂,只能一个走,一个留。
那么谁留下,谁滚蛋,结局不用大脑思考大家都能猜中。
杨树鹏也坦言:“说我跟小崔有仇,其实没有,我们之间是恩怨,恩在先怨在后,他对我有提携之恩,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做节目。
我们之间有怨,不能相互理解,但不是仇,有些事情可以付之一笑,有些对我造成的伤害直到现在还难以忘怀。
” 于是杨树鹏走了,2009年拍了一部电影叫做《我的唐朝兄弟》并在影片中客串李白过了一下读诗瘾。
崔永元留下了,2009年在电视主持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揭晓,崔永元竟然高居榜首。
《实话实说》这档“婊-子立牌坊”的节目也终于因难产母子双亡。
影片行将结尾时有一处关于影片主旨的细节是虽然胡军与姜武是典型的“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娼”的好兄弟,但是胡军却背着姜武把强盗来的财宝换了地方。
胡军临死本想告诉姜武藏宝地点但没有说出来就挂了,这也就成了姜武余生过不了的关,大哥形象崩溃,信任彻底瓦解,纠结了40年的结。
《南方周末》报道援引导演的话:“胡军和姜武的关系来源于我跟我原来某个知名同事(崔永元)的关系,用他们来反映友谊,信任和背叛。
” 哎,当个导演真好,闲来还可以通过拍电影来暗讽抨击自己心里不爽的人。
这可比用文字在纸上倒腾要畅快许多,比用嘴皮子叫骂更加文雅风骚具有时间上的可持续性。
再说说《南方周末》对此片的广告宣传。
《南方周末》少见到电影的广告,这次却在二期大幅刊登了《我的唐朝兄弟》的海报。
其中11月19日很大方的花了两个整版面来推荐这部电影。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看完推介,发现关于该片的影评,不是深度意-淫,就是往主题斜上45度角死命瞎掰。
诸如此类:说这是一部“很黑泽明”的电影,这是“很昆汀”的流氓电影,“如果大家有心的话,可以看出马丁•斯科塞斯《愤怒的公牛》的影子。
”李立群老师竟然把电影上升到了宇宙观人道主义的高度同时坚持要用“禅”意来解构电影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学并留下了“虽然村庄安静,但生命是冲动的”这样具有哲学深度的话。
不了解电影的人,不会知道黑泽明、昆汀•塔伦蒂诺、马丁•斯科塞斯是何方神圣。
了解点电影的人,都明了这种意-淫所带来的快感是低级虚无的。
2009-12-4
刚刚看了这个片子。
突然有种想说些什么的冲动。
于是上来注册,然后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来不打算给推荐的,看片子的时候,脑子就在想,这个片子,我要打多少分呢。
6.5分吧。
但是上来之后,想了想,还是给个推荐吧。
片子的风格不用说了,看过的差不多都知道是借鉴于黑泽明的七武士的东西很多。
有着明显的黑泽明印记。
诚然,现代的社会,是很难出现黑泽明那样的导演了。
实话实说,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也可以说是娱乐至死。
老黑的七武士,既是商业片,也是一部充满个人印记风格的伟大的悲悯类型片。
武士的无奈,农民的劣根性等等。
老黑不是批判那些卑劣的农民,而是用一种悲悯的眼光去注视他们。
而唐朝兄弟没有这些。
真要有这些,那就不会打着贺岁片的旗号了。
但是没有这些,唐朝兄弟依然好看,但是……看着片中的府军们的嘴脸,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当代的某些城管和强拆队的形象,百年老村付诸一炬的镜头,更是让我想起了那位以火自燃抗争的妇女。
当里正纠结于情大还是法大的时候,也颇让人无奈。
忽然理解了疑似李白的出现,导演拍一部片子,让达官贵人高兴,于是才能有投资拍摄部片子。
导演的境遇并不比千年前的李白更好,于是相信导演是借助李白的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是一个聪明人横行的时代,我们不抵抗,放弃抵抗,不像第五代那样执拗的去讨个说法,连第五代的执牛耳者都打响了妥协的三枪,更何况他人呢。
那些传说中们的大师,死一个少一个了。
不做大师,你也做不成大师。
可惜,导演还是有些想法,至少这部片子不是那种只让你娱乐,至少它可以让你联想到现实。
这已经挺难得的了。
我个人很喜欢胡军,即使他的演技不能算是上等,但是他的形象实在是不错,更何况这种喜剧化的人物,刻画起来挺有难度的。
而姜武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当他扛着大刀出现的时候,立刻让我想起了七武士里的三船敏郎,那个曾经做过关东军伙夫的日本大腕。
也算是姜武的致敬吧。
李立群过去是个好演员,现在还是个好演员。
至于片中中国村民的形象,只能说很到位。
对于这点,鬼子来了,可谓是登峰造极之作。
就先写到这儿吧。
我早就说过一句话:“功夫/武侠片是中国电影值得骄傲的一笔财富,同时也是需要警惕的一个大大的绊脚石”。
因为功夫/武侠片,中国发展出了傲视全球的动作类型片美学,也贡献出了第一流的武指人才,留下了数不清的经典。
可也正因为功夫/武侠片,中国拍不出《大杀阵》、《御用金》那样高度写实的古装动作场面,也拍不出《天国王朝》那样兼具凝重和狂放的古代战阵之美。
我们的古装动作场面,始终摆脱不了杂耍式的夸张风格,摆脱不了虚假的兵器系统,尤其到了拍战争场面,更是惨不忍睹,登峰造极的例子是《画皮》和《赤壁》。
都说西方人的打斗笨得象熊,好像就我们聪明,懂得上蹿下跳,可是你看看西班牙的《佣兵传奇》,人家右手佩剑,左手断剑器,一样打得又干脆又可信。
所以我说,要么是香港武指们换换脑筋,要么是中国导演们换换武指,否则中国的动作片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内地电影的武打体系发展得不如香港完善,所以有时候反而可以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来,譬如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和《天地英雄》。
而香港的武侠体系走到尽头之后,其实也在返璞归真,例如《七剑》、《墨攻》和《投名状》。
现在的中国动作电影,就处在一个旧模式已经走到尽,新模式尚未清晰的境地,需要有新的人才,实施新的想法。
《苦竹林》(我还是喜欢这个名字)的好处,就在这里。
杨树鹏说他不想拍武侠片,这就对了!
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完全尊重个人体能,尊重地心引力,尊重对手实力的古装动作电影,就凭这一点,就很难得!
杂耍需要功夫,其实拍不玩杂耍的动作场面更需要功夫。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数数片末的屠村之战里,出动了多少马匹。
我看不超过10匹,大多数的场面里,只有两匹马在跑动而已。
可给人的感觉,像是千军万马在来回践踏,要把村庄夷为平地。
这就是剪辑和场面调度的功劳。
整个格斗场面有张有弛,节奏得当,最难得的,镜头并不追着两个强盗狂拍他们如何杀人,而是把一场战斗中各个主体的反应都展示了出来,推动了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
要我说,品质无非中等,可就这中等的动作场面,在国产电影里,也足以傲视群伦了!
要说不足,那很明显。
首先道具就有问题,片中十三腰间挎的日本刀,怕是于史无征吧?
唐刀的形制并不是那样的。
鹦哥手里拿的一把曲背小刀,似乎更像是西亚的产物,不过放在盛行胡风的大唐,倒还说得过去。
其次是演员佩戴和使用武器的法子也有问题,总的感觉就是其实演员并不知道怎么处理手中的武器,还出现了十三拿着刀鞘挖土这种很有想象力的场面。
慌里慌张的动作可以掩盖掉一些瑕疵,但是人与物之间的隔阂始终是个问题。
其实也不单是武戏了,整个片子的人与物之间都有这个问题。
导演抓住了古代人和现代人都是要吃饭做爱骂娘的这些基本需要,但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细节并未得到很好地展现。
当然这也不是《苦竹林》一个片子的问题,国产电影没文化,搞艺术的和搞学术的该各打五十大板。
第三个缺点属于苛责,那就是《苦竹林》并没有树立起一种特殊的动作美学来。
成熟的动作片体系都应该有自己特殊的美学特征。
例如功夫片里的好汉摆出南拳功架,观众自然就会运足目力坐等好戏,剑戟片里大杀阵爆发的先声总是一片从前到后掀起的“笠浪”——武士们甩掉斗笠,准备拔剑了!
西式斗剑开始前,剑手总是一撩黑色斗篷,露出猩红的衬里和银色的剑柄。
《苦竹林》在这方面显然没有什么野心,只停留在初步借鉴日本剑戟片的层面上。
说完武戏,对我而言就已经说完一大半了。
不过还是要评价一下全片的其他部分。
正如我在标题里说的,《苦竹林》此片“元气十足”!
与情节相似的《麦田》比较,矛盾更集中,故事更完整,情节更紧凑,人物也更有人味儿。
全片的线索分为一明一暗两条,明的那条营造冲突,悬念有财宝、女人和府军的威胁,但是都集中在一个小村里,而且经过多次反复和渲染,开掘得相对深入。
而且佐以各种笑料,比起《麦田》一本正经地勾兑出一碗白水来,更显游刃有余,更符合人性真实。
暗的一条线索通过竹林、阳光的空镜头,夜吟和插秧等场面一直在暗暗使劲,最后停留在女人和稻田的意像上,挑明全片其实是一首生命的礼赞。
这样,明线的生机勃勃和暗线的柔情涌动在片尾汇成一处,爆发出了强大的感染力。
《苦竹林》里的这种活力,不同于《疯狂》类型喜剧里的那种神经抽搐,也不同于《麦田》那样的拧巴矫情,是回归到人与世界关系深处的那种和谐与美。
我认为,这才是中国电影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
用动作片的视角来看,当然能看到动作之美,但全片的意义绝不止于此。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希望这样的电影以后会越来越多。
本来就是冲着胡军去看的,这男人怎么看怎么帅。
姜武给我的感觉还是《洗澡》里面傻傻的样。
画面算漂亮。
剧情呢。。。
中间有些搞笑。
看完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闹的沸沸扬扬的“临时性XX”事件。
故事由一个官兵看到女主,很突然的,很临时的起了斜念引起。
后面的事情很自然就是救人杀兵,惹下了祸根。
一个“兵”临时性XX了,他被两个强盗给河蟹拉,于是“兵的老大”“火长”(好象是这么叫的)出来了,要正法闹事者,当然他没搞定,所以更大的“老大”出来了,后面就不说了。
里面的一群愚民,就是村民拉,跟他们说又说不听,听又听不懂,都不知道怎么个沟通他们才能理解,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村里唯一会认字的“里正”(一个芝麻村官)还左右不分,按现在的话说,只抓别人的错,不理别人的好,说的好听是迂腐,不好听就是要讨好上面的。
他能眼看着自己的村民被欺负,装着听不见,看到这里,我就想用姜武的口气“呸”他一脸唾沫,不是个东西。
这话说远了,跑题拉。
哎,我也不想拉回来拉。
对于电影里的激情戏,葛优曾发感慨:“看起来是那么一回事,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话乍听起来有点扯淡:要真是那么一回事,那哪里还是激情戏,直接成A片了。
细一琢磨,这话里又透着点儿苦涩:观众在电影院里看得脸红心跳欲拒还迎的那些桥段,演员在拍摄的时候指不定多尴尬呢!
就拿葛优来说,拍《手机》的时候,刚跟范冰冰见面,人还没熟呢就要拍激情戏。
葛优心里七上八下的,当天中午一吃完饭就跑去刷牙漱口,严格遵循某牙膏广告里“每天两次,外加约会前一次”的教诲。
《夜宴》里跟章子怡的床戏,羡煞多少男影迷,可葛优后来说起来却满脸尴尬:“和章子怡拍激情戏实在是件很难受的事情”。
具体怎么难受葛优没说,可那位国际影星不好伺候倒是多有耳闻,拍戏的时候轻点重点、哪儿能碰哪儿不能碰,都得斟酌——技术活儿啊,全是学问。
新片《我的唐朝兄弟》中,女一号由新人王晓担纲。
首映式上,王晓欲语泪先流,说第一次拍片就要跟姜武演激情戏,压力很大,一场激情戏拍了四个晚上才通过,用王晓的话来说就是,“当时都绝望了”。
经过另一个主演胡军现场技术指导之后,王晓重新披挂上阵,结果又兴奋过头,把姜武眉心的一块皮肉都抓掉了,直接把姜武变成了灭绝师太的造型。
新人自然忐忑,老演员其实免不了要尴尬。
我遍寻花边新闻,发现化解尴尬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只有一种,那就是喝酒。
拍《苹果》,范冰冰“在拍激情戏前,每次都要喝酒壮胆”;拍《做头》的激情戏,关之琳为了避免尴尬,特意拿来整瓶酒与霍建华畅饮;拍《千机变2》的时候,瞿颖看到吴彦祖脱衣服,吓得跑去休息室喝酒壮胆。
这些还算是“郎情妾意”、配合默契的,最惨的要属费雯丽。
《乱世佳人》中那缠绵一吻被法国人看作有史以来最浪漫的吻戏,可实际拍摄过程中,费雯丽与克拉克·盖博势同水火。
为了报复,盖博故意在拍吻戏之前狂吃大蒜,可怜费雯丽,一边闻着蒜臭味,一边还要作出沉迷的姿态,别说喝酒了,就算给她吃云南白药也无法弥补内心的创伤啊。
要论最专业的,老牌007罗杰·摩尔绝对首屈一指,别人都要靠喝酒来放松心情,罗杰·摩尔则已经达到了盗帅楚留香“眼中有色,心中无色”的境界。
他说在电影中亲吻那些性感的邦德女郎时,闭上眼睛满脑子想的都是他的伟大祖国英格兰。
问题是——谁信啊!
杀猪网http://shazhude.net
这个算是去年电影中,难得能看的一部片子了。
至少以认真讲故事的态度,讲了一个基本完整的故事。
虽然,有些时候会让人想起七武士,三船敏郎……不过中国人在里面增加了戏虐的成分。
据说喜剧导演都是悲观主义者,我有点相信。
碰到官府,我想谁都会比较悲观,现在好像也是这样。
大概可以算《七武士》+《鬼子来了吧》。
冲三个老戏骨看的《我的唐朝兄弟》。
本着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的江湖道义,虽然是从网上看的盗版,可好电影还是应该帮着吆喝一下。
当然,电影的好坏向来淫者见淫,贱者见贱,豆瓣网上的评分是6.7分,朕就认为本片被严重低估了,也有不少人把这部电影骂的一钱不值。
话说回来,电影这东西和观众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喝三鹿长大的孩子你要端给他杯雀巢,他也喝不惯啦。
反正朕对《我的唐朝兄弟》的调调是喜欢的不得了————贼比兵好的乱世,万物皆刍为狗。
打打劫,采采花,偶尔英雄救美,有什么职业比做贼更过瘾的?
抛开无聊的正义感,天大地大,爽字最大。
什么?
教坏小盆友?
麻烦跟我念一遍:【天地不仁,万物皆为刍狗】。
看完电影你会懂,愚民真是害死人。
十三:你们这些诗人靠什么活着啊?
又不种地,又不经商,又不当兵,又不打劫。
诗人:我们,卖诗为生。
阿六:卖身太辛苦啊。
“床前明月光……”看傻了,李白么?
准四星,个人认为很赞的片子。
整部片子都有点小小的黑泽明风,包括服装风格拍摄风格影片风格还有表演风格,像一路小跑,扎堆的方式和握刀的方式,还有意味深长的表情。
包括名字,十三,阿六,马七……十三和阿六是强盗。
到了苦竹林马七家借讨水为名抢劫,遇官兵欲强暴马七的女儿罗娘,杀官兵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整个村子很逗,掌事的叫赵里正,言语必及自己是常山赵子龙之后,每天村人全靠里正安排工作。
赵里正有一儿子叫赵四,文弱书生。
全村就一小孩,还是傻的,叫长寿。
一堆野性子的姑娘。
阿六喜欢上了罗娘,强了人家,死乞白咧的赖人家那儿不肯走了。
里正一心抓强盗报官,良民不与盗为伍的思想。
而官兵呢来了就认为村民与强盗勾结,大打大杀。
一堆傻傻笨笨的,简简单单的人的故事。
所谓强盗一点也不强,所谓律法也不见得真为正义。
昨天晚上看完了这部心心念念的电影,在中国能看到这么先锋的电影也是一种不容易啊!
两个强盗,一个叫薛十三,另一个叫陈六,到苦竹林村打劫,这是个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了。
而这个两个强盗的故事虽然小,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还清晰地记得这么一段。
当苦竹林的里正被十三揍傻后,真的,大家都傻了。
村民们好像没有了主心骨。
没有里正的日子里,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可以用不能自理来形容。
人们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从来都是里正安排的生活没有了支撑。
以至于后来,当里正出卖了全村人的时候,长期被奴役惯得村民 们居然还被蒙在鼓里。
还有一段,当两个强盗在这个看似安宁却又不安宁的村里生活时,村里来了个诗人。
可笑的是,接待他的依然是刚刚开始接待马四。
可能真的是压抑的日子过惯了,连接待个过客也不敢自己来。
到了晚上,十三问李白:“先生, 你们这些诗人靠什么活着的呀,你们也不种地,也不经商,也不当兵,也不打劫。
”李白:“我们卖诗为生。
”六:“卖身太辛苦了”唐朝的百姓们,或者说封建时代的百姓们,你们除了经商,除了种地,除了打劫,除了当兵,真的是什么也不能做了吗?
虽然说现在是现代社会,但是人治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看过蜗居的很多年轻人都明白,现在除了找关系,除了做小三,除了潜规则,我们还有什么出路。
我们就是电影中的诗人,当知识不在能改变命运,我们需要吗?
当我们每天研究这研究那的,到头来 你还不是和住在这个城市里市井小民一样,一样要为柴米油盐斤斤计较,一样要为水费电费煤气费而烦恼!
而我们学到的知识,多少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
所以我们与其做个清高的,苦于卖诗的诗人,还不如去种田,去当兵,去经商,去打劫!
我们肯定会比现在混的好!
最让我感慨的是,村长里正的震惊一戳!
到了最后,里正还是那么的忠于官军,说好只是去抓那两个军官们,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是大开杀戒。
自知是被军官们放了鸽子的里正,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他没有把气发在了军官身上,在烧的只剩下残木的屋子里,我们看不到里正多官军的抱怨,看不到里正的体恤自己的百姓,更是看不到对保护村民的十三和六的感谢,相反的是,是他断送了那十三的性命。
到死他都认为是他们两个强盗给了这个村不幸!
是他们剥夺了他在这个村里的威严,悲哀!
我的唐朝兄弟,我的末路前程,迷茫。。
镜头繁仄,节奏断裂,主题暧昧,年轻导演能犯的错本片几乎一样都没落下。
但其中如野草一般随意而顽强的生命爆发力对当下讲究公正的电影创作犹如一记重拳,它出格、张扬、有冲劲儿,天生反骨,绝非善类。
剪辑上全盘现代化,多中景和特写,根本没有长镜头。
快速变焦提升紧张感,基本上颠覆了观众印象中那个肥硕雍容的唐朝。
竹叶 桃花 萤火虫等简陋特效,更加强了影片的荒诞感。
从一个个唐代小民身上,看到了命运到来时人的矛盾,将人被“选择”二字拖累的境地刻画的十分充分。
在癫狂的外表下,具有合理的情绪线索。
虽然模仿黑泽明和鬼子来了不到火候,但是于荒诞中处处透出导演的用心,对现实的幽默讽刺和隐喻:活生生的强盗,迂腐透顶的里正,少了里正就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村民就犹如行尸走肉,以及后来的反抗。
第一部电影导成这样也可以了~
我不知道豆瓣的评星是怎么给的,如此烂片,不知所云,卖弄电影技巧,对观众真是讽刺。很多地方转换的莫名其妙。你捉我捉,两个sb陪着一帮更大的sb玩捉迷藏.真是tmd一起好大啊。
今年不知咋的,内地电影就流行起复古风来了,又是春秋,又是战国,又是隋啊,又是唐的。春秋的《孔子》虽说还没上映,但一想起说粤语的孔夫子,就感觉有点囧;战国的《麦田》,都不知道何平在唱什么戏;那个什么《隋朝来客》,简直有点污辱观众的智商;想来想去,还是这个唐朝的故事有点意思!
有点“鬼子来了”的韵味,导演想建立自己一种风格。总比“三枪”有意思,加油!加油!
太垃圾的电影了,如果你很无趣,想测试自己无趣的底线,请看这部电影。
如此烂片,不知所云,卖弄电影技巧,对观众真是讽刺。还6.5分。无语。盛唐某年,两个盗贼来到位于荒山野岭之间的苦竹林。他们分别是善于射弈的薛十三(胡军 饰)和鲁莽开朗的陈六(姜武 饰)。二人于村民马七家落脚,与此同时三名官兵亦来到村中。官兵之一对马七的女儿罗娘(王晓 饰)欲行不轨,薛陈二
即使官军对村民作恶,大唐的底级行政长官-村长-里正,还是坚定的捍卫着“大唐律法!”-“大唐律法啊!”,那么究竟是法大还是情大?答案明显,法大!可见我国远在大唐时期,已经是一个健全的法治(没写错字)社会了。老年,得了不育症的陈六回到苦竹林,回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感慨万千
浪费了姜武胡军
单从外形来看,姜武就是一加肥版的三船敏郎
中国年轻导演往往为某一个自认为绝佳的创意而去为这个创意刻意填塞剧情,结果导致人物的行为和故事的走向总是为了完成导演的创意而生搬硬套缺乏逻辑性。所以优秀的导演很少有自己独立去完成剧本的。
以为很恶俗,其实是看似荒诞的黑色幽默。想起斯德哥尔摩效应。
…………豆瓣又删了我的记录=_=凸!不知不觉已经是十来年前的了,只记得这个片子当时看的还行,具体不记得了。
开怀一笑就好,管他胡军、姜武,管他唐朝、隋朝。
看完这部电影,我无语,不知道要说点什么。但是总的来说,只要是坏人都得死,这是大陆电影的主旋律。虽然陈六没有死成。但是他也没有享受到那些赃物。和谐。很和谐。另外 于小磊 此妞很骚。希望以后能够还有更骚的电影出现。再接再厉呀,这部电影女角色就你好看点。。胡军最近怎么老是看到他的电影?
现在流行这种风格么,麦田也是,看了就忘了。
故事是好故事,演员也是好演员,小成本电影的佳作,可惜就是节奏上有点拖沓
两个强盗的故事,告诉我们法不可信,政府不可信,情比法大。否则全村覆灭。
山寨黑泽明,百姓愚昧,官兵猛于匪
有点意思,最后李立群把木枝插进胡军脖子里的时候着实我操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