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16集,路不平爹出来,这不就是以前看的八大豪侠里面的风一阵嘛,但是很帅感觉,然后就感觉还是以前的演员好看,不知道是不是童年滤镜,就一开始看兰闺喜事的时候就感觉,路不平和四皇子帅是帅的,就是感觉没有记忆点,就白瘦浓眉大眼,虽然不至于脸盲但是就很模式化吧,虽然随着剧情形象立体了,但还是很陌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看剧也是第一次看到某个演员啊,也不知道演员叫什么,但就是很惊艳,就感觉这个人真好看,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电视剧滤镜太重还是怎么回事,女演员其实也有点这个感觉,白大眼小脸蛋,但男演员更明显感觉
看前4集就可以猜到后面的结局了,4个女孩应该都会有自己的归宿的。
前半部分的剧情发展真的太缓慢了,枯燥无聊。
人物性格和背景铺垫的太多太长了,然而实际上这一大家子和配角的性格很容易猜到,到后面也没有变化和反转。
中间关于婚姻恋爱自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家人之间的陪伴守护的部分还可以值得浓墨重彩的,这部分确实也是最出彩的。
这个结局是开放式的结局,没有强行进行大团圆。
整体的观感就是最开始节奏拖沓,几位女演员扮演的痕迹太严重了,甚至有些矫揉造作浮夸,或许是人物形象本身的设定,但是感觉这个和李嘉琪日常没啥区别,剧本和演技都很一般。
一半过后每个人的性格体现和价值观才真的体现出来精彩。
四姐妹有母亲而且性格各异不同,四个女婿性格各异都是只有父亲。
除了三女儿这对欢喜冤家,其余的男女搭配都是门不当户不对、存在巨大的身份差距,但是都跨过鸿沟、超越现实、喜欢彼此的人,也都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看到挺多攻击春可灵的评论,又非常喜欢这部喜剧,有人因为春可灵给这部戏打差评,所以为可灵,当然也是为这部剧说句话。
我猜编剧最开始设定的年龄肯定不是“春可灵18岁”结合原台词里“可灵还在长身体呢!
”“春父去世十几年……”还有让观众不理解的她动不动打人,幼稚莽撞的行为,我猜想她应该是13.4岁左右。
由于有感情线,为了过Shen(毕竟未成年人)所以改成了18岁。
这样想来,其实都合理了,她正是最叛逆的时候,在她不记事的时候,爹就死了,娘要起早贪黑卖豆腐,周围的街坊还在传她娘和师叔的闲话,没人教育她,她会怎么做?
她一家子女眷有没有被人欺负?
她看到她娘被人欺负会怎么做?
“济弱除强,正义之光”是她的口号。
可能,我猜想在某个她娘被同行被街霸被坏人欺负的时候,她真的想做一个济弱除强保护她娘的大侠吧。
世子是因为演得可爱,所以大家觉得他动不动挨春可灵巴掌接受不了,可是想想春可灵的经历,可能对于她们一家五口女眷来说,“调戏妇女”会不会是她小时候经历过的噩梦……这部喜剧很多人想看“第二季”,看后续,但我更想看前传。
春夫人在青城是怎么度过的那些年,这几个姐妹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性格,师叔是怎样夹杂着愧疚,隐藏着爱意顶着流言蜚语地对春夫人若即若离……这部剧从服化道布景,到演技剧本,它能争取妥协直至呈现成这样,真的充满诚意了。
很久没看到真的让人开怀大笑的国产喜剧了。
推荐给大家,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某个角色,某个演员而对它恶意一星差评,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国产喜剧,加油!
兰闺喜事,加油!
首先纯主观,只为给自己留看剧的记录。
九集以后倍速看的,忽略有点尴尬的演技,笑点是有的,尤其感觉世子反派二人组比较讨喜,路不平受气包形象的笑点不是很能get,说实话如玉待人有点苛刻,喜剧片咱也不考虑什么阶级眼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后面知道陆不平是救了她闺女的人也不让上桌吃饭,而且对他很苛刻,不是很能接受这个设定,路偶尔也是有点小可爱。
师叔不管怎么说对这个家也是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大娘一直都是这个态度,前期可以说是完全看不出来对师叔有什么好脾气,最后来个表妹强推他俩在一起感觉真的不是很喜欢。
四皇子呆但是也还好,前几集没看到大姐有什么闪光点,不知道世子怎么喜欢的她,也可能我倍速看的不仔细,我单纯不喜欢这个人设吧,二姐任劳任怨有点过分节俭这个还挺好的,三姐中规中矩,四妹活泼有点太跳脱,可以无厘头但是不能太无脑,喜剧也得有点眼力见不是么。
还有就是第九集拿一堆菜没有人帮忙,大家都冷着脸,虽然是意料之中的反转,但是感觉人设很不讨喜,而且门口接礼物的时候,叫娘的笑点很生硬,没有感觉想笑而感觉有点可怜。
三姐主管家里那集太降智,虽然是突出立意术业有专攻,但是我感觉他妈确实做的有不对的地方,没必要让三姐强行降智搞的一团乱,很不负责。
后面皇子邀四妹进宫那段感觉有点连不上,四妹有点过于跳脱,虽然可以理解,喜剧全员好人,仨反派这样的设定我也可以接受。
总得来说有笑点,可以看,但是人设我没感觉有多讨喜,甚至我有点反感,最出彩的我感觉就是世子二人组,虚空索敌,我写这么长纯纯是想给自己留个印象,不想看完的剧就点个已看过就过去了。
很喜欢刘琳和辣目洋子,看到宣传非常期待。
可惜越来越看不下去。
老大爱慕虚荣,总想占人便宜,想攀龙附凤,还说她照顾弟弟妹妹嫁不出去,我真信你个鬼,洗白也得符合点逻辑吧。
当然了,也不是说老大很坏,就是个普通的拜金女吧。
老大能找什么样的对象,参考她的闺蜜小小就知道,俩人是一类人,最多当个有钱人的小妾。
老二辣目演技很不错,老实巴交,默默无闻,讨好型人格。
但是,角色也太无趣了些,没有什么亮点,也没有成长,甚至为了家人的利益,是非不分。
老三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戏份不太多。
老四不用说了,见了世子上去就打,这孩子怎么长大的。
后边真是三观越来越不正。
官配全是身家好的,离谱。
一大家子住别人家,还吃了人家的鱼。
那鱼一看也不是普通鱼啊,代入一下自己,这不就是某些不懂事的亲戚嘛,简直太讨人嫌了。
到这里,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刘琳我这么喜欢的演员,也让我对角色讨厌了
上一部讽古喻今的佳剧非《武林外传》莫属,今年这部《兰闺喜事》在生活上的观念上的社会性很深入广泛。
古代的悬空背景,现代的思维对话,演员放松夸张流畅的表演,戏剧冲突有趣,人物刻画幽默,从化妆到服饰,从表情到语言,整体戏剧喜剧氛围感拉满,古今的反差感带来的新鲜度爆棚。
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喜感,在不经意处让你弯起唇角,慢慢继而开怀大笑,高,秒。
共情一刻的愉悦是整部剧的亮点。
👍。
4个女儿,4个女婿,最喜欢 春锦荣 和世子,这2人的演技真的绝了,世子演的很浮夸,无论是面对王爷、 李腾云 、 春锦荣 ,表演的都很尽兴。
路不平 作为戏份最多女婿,感觉还没有戏份最少的 沈忘言 演的惊艳,当然 春佩兰 演的很好的。
可爱的四皇子开始柔弱乖巧,慢慢成长,勇敢。
西施效颦、塑料闺蜜小小演的也不错不错。
看到了第十二集,实在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喜剧效果前面都还是好的,但是这部剧所传达出来的三观实在不敢苟同,所以别扭着看到现在还是想着弃了吧。
首先,在看到春夫人借着师叔的钱,最开始还要一九分成药铺的收入,相当于整个春家都是师叔在养着的时候,还对师叔内种态度,实在不敢苟同。
当年她丈夫的死亡双方各执一词,但是从双方没彻底割裂就知道这件事远没有那么严重,在我看来,春夫人就是内种既要又要的人,既要丈夫又要师叔的供养,左右夹击,自找不痛快。
她所有的矛盾冲突点在于她自身,诚然结局的时候她放下心事跟师叔在一起了,但这么多年的彼此磋磨实在让人看着不痛快。
其次,最最最让我心疼的就是佩兰,所有人对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打个巴掌给个甜枣。
让我弃剧达到顶峰的就是佩兰过生日那一集,如果真的爱她重视她,在过生日的当天的一早上内些晚上的礼物就都能给她,如果这些能让她高兴,为什么要欺负了她一整天,晚上才给她。
当看到借着她生日的名义宴请了一堆杂七杂八的人,把她的生日宴当成了交际宴请,寿星却连上桌吃饭都不能,要一直在厨房里汗流浃背的忙活,我就觉得憋屈。
最后的结尾虽然看起来很好,姐妹们送了礼物,母亲送了镯子,但是!!!
请参考路大哥!
一大早就送了耳饰,他一个外人记得佩兰的生日,他不便上街也要托师叔买回来给佩兰的礼物,这份心意才值得佩兰珍重。
早上的时候每一个人对佩兰说生日快乐,忘了就是忘了,别再找借口了。
她们是爱佩兰的,但是没那么爱那么看重罢了,就是一句话,爱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第三就是春可灵这个人物设定,我把她当成年纪小调皮捣蛋的孩子来看,我也还是生气。
现在那么多熊孩子,为什么有熊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没到位。
如果没有遇见四皇子,春可灵干的那些事足够她死八百回了。
把愚蠢当成勇气真的可笑,她是个孩子她不懂,但是家庭对她的疏于管教,家庭不教育,社会会教育啊。
这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可灵自己犯的错很可能累及家人。
放火烧王爷府,真的笑死了。
第四就是入住世子府之后大姐的所作所为,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当家女主人,后期可能会有反转,她也有自己的人物魅力在,比如为了照顾三个妹妹把自己的婚事拖到了现在之类的,但是目前而言这部分整段剧情下来我真的觉得很跳脱逻辑,喜剧也是铺设在每个人的基本人物线能自洽的基础上啊,不是鸡飞狗跳观众看的笑了就是真的好的喜剧啊。
长盛久衰的喜剧都是人物有魅力,故事有逻辑,从欢笑中看见现实的本质。
其实这部作品已经算是喜剧路程上的一个进步了,但强硬的过程鸡飞狗跳结尾来个煽情道理反转的套路还是看的太多了。
无论什么题材,好的剧本完整的故事线逻辑线才是支持一部作品能走的久走得远的基础,故事经得起推敲,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有人不断的加入观看的行列,演员的颜值演技都是锦上添花。
真的是一部质量很高的轻喜剧。
大结局很满意,弹幕有一句说: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归宿?
我回:因为这一家人都好好,祖上有德,儿女便都可幸福。
四个姐妹个性都好鲜明,有缺点也有优点,这才是一个真实形象的人。
大姐锦荣美丽大气,多才多艺、处事圆滑但有骨气,遇事不慌,可撑得起场子,当世子妃再合适不过;二姐佩兰虽看上去普普通通毫无个性在四姐妹中最不起眼,但确是四姐妹里付出最多,性格最温和的人,没有什么大追求只求能和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生活,所以第一季结局以佩兰结婚也是最正确的走向,现实中也就是平淡的人最先结婚。
三妹半夏聪明好学、刚正不阿,最后也出事于蓝胜于蓝,被保和堂聘用。
沈忘言评论她刚刚好,“自诩清高的人没有血性,处事圆滑的人没有风骨”而半夏就是虽有学识但不清高,真诚热烈不世俗的一个姑娘,其实自古以来,搞得好学术的人都是这样真诚直接、一片赤子之心的人,绝不是花言巧语八面玲珑之人。
没有点执拗是搞不了学术的。
说到这里想顺便提一下沈忘言,从弹幕来看很多人不喜欢这个角色,无论是突然出场还是人物长相,但这里客观来说,细细想来就能感觉到,沈忘言表面装浪荡公子实则满腹情怀,平日里花言巧语认真起来让人心动,最后入职翰林院也正是印证他就是一个有点搞笑的才子。
配半夏真的刚刚好。
因为半夏太过刚正缺乏了点趣味和生气,而沈忘言表面上吊儿郎当的性格正好可以和她平衡一下。
性格互补的伴侣其实最是有趣。
最小的女儿可灵和四皇子的走向以“后会有期”四个字结尾是最正确的选择,两人都还是小孩子的感觉,都单纯又不谙世事,想在皇宫混下去是不可能的,现在在一起只会以失败告终,四皇子问道“不可以一起成长吗?
”其实是没办法一起成长,两人的成长环境差异巨大,如果一起成长太不现实太魔幻。
所以整个剧情真的非常生动鲜明,上升到价值观也能够触及心灵。
高质量的喜剧。
很感动,很推荐。
春家的女人们文 / Sofia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众号:岁月无声却有恒题记:本来只想写春家的女儿们的,后来一想,孩子长成什么样,父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就加上了春母大娘子。
这个剧,初看惊艳,一口气追了10多集;目前追到21集,已经属于可看可不看之列。
正文:春家的大姐,是让人一眼惊艳的姑娘:聪明、漂亮、多才多艺。
无论是说服春母收留师叔,还是拿下世子,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出大姐对人心人性的拿捏。
但是吧,说实话,大姐这样的姑娘,有点儿像林小娘,做宠妾可以,做世子府的正室夫人,还是差点意思的。
大姐精明而自私。
精明没错,甚至是美德,对于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家庭来说,倘若持家的女人不够精明,是很难过好日子的。
这一点,大姐和春母是个极好的对照组。
母女俩都虚荣,但是大姐的虚荣,都是嘴皮子的功夫,从不真金白银的付出。
品鉴会上,任由对家各种激将嘲讽,大姐绝不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为别人的三言两语买单。
而春母,被门童一激将,给陌生人的喜宴随了一贯的份子钱,被伙计一忽悠,又送出了30两银子的护肤品。
从管钱的能力来说,大姐是适合当家的。
但是,或许是并不富裕的家境给大姐造成了心理阴影,大姐对钱的贪婪,到了甚至让人不齿的程度。
相亲朝钱看,一心想要嫁进有钱人家过富贵的生活,这没有错;和世子闹别扭时,先后拿了世子300两银子也不算错;但是为了冒领20两银子,撒谎说失物荷包是自己的,被识破后,又收买外援意图贪墨荷包,这就让人不齿了。
这样的人,如何能接住突然而来的泼天的富贵,又如何能当好正室夫人、管理好中馈呢?
大姐是聪明,但是有些时候却聪明过头,或者说是小家子气的小聪明。
大姐想要讨好凌王,在凌王的宴席上为凌王献舞,凌王当时是高兴了,但是当世子向凌王提出娶大姐时,凌王的反应如何呢?
“那个舞女”就是凌王对大姐的称呼。
门不当户不对暂且不说,又有哪个世家愿意让家中女眷抛头露面、大庭广众之下给外人献舞?
这是大姐被她的成长环境局限了眼界。
在春家,给媒婆们表演个才艺,就像你我小时候被父母拉到桌前给来家中做客的叔叔阿姨们唱歌跳舞一般——这是父母们的凡尔赛,是对子女明贬实褒的得瑟。
但是,如果抛开管理大家庭一职不谈,大姐本人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可以活得很好,很灿烂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大姐可以像林小娘一样当宠妾。
首先,大姐能够拿捏住世子。
其次,大姐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人,想要什么,直接奔着目标就去了,绝不犹疑。
第三,大姐绝不内耗,自信阳光,遇事不责己、只责人,不会在九曲回肠的左思右想中浪费时间和精力。
这一点,二姐恰恰相反。
第四,大姐懂得投资自己。
大姐舍得给自己花银子,在悦己和悦人之间优先选择悦己。
这一点,从大姐给世子送生日礼物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大姐并没有给世子买扇子,而是给自己买了自己喜欢的那把扇子。
大姐的强目标性、不内耗、投资自己优先悦己,这三点特征,真是值得所有的女性学习。
二姐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阳光送给别人,风雨留给自己,所有的委屈都自己扛。
二姐是家中承担家务最多的一个人,这一点尚可粉饰为二姐为人勤快、喜欢做家务。
但是当大姐抢了二姐荷包、导致家里只能顿顿吃笋时,二姐又是如何反应的呢?
不敢声张,直到春母质问钱哪里去了时才敢说出是大姐做的。
还有二姐过生日的情节。
二姐明明异常渴望家人的关心,但是当大家都表现出不记得二姐的生日时,二姐心中虽然委屈,却依然默默地自己消化自己承受了,并且不停地替对方找借口。
虽然剧情在不停地在强行圆回来,但是这个一波三折的过程已然让人明白,二姐其实就是家中不被爱的那个孩子。
这样的孩子,心中缺爱,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同,所以才会无休止地忘我地奉献自己,只为了别人的一句认可。
从婚恋的角度来说,二姐是运气好,遇见了路不平。
倘若不是路不平,而有一个别有用心的人,用一根棒棒糖,很容易就能将二姐骗走的。
剧中已有苗头,如果没有路不平的阻拦,面对李腾云的追求,二姐根本说不出拒绝的话语。
倘若李腾云再坏一点,二姐就会成为各情感公众号呼吁女孩子一定要情感上富养的典型反面例证。
即使有了路不平,这两人又能幸福吗?
路不平看不惯二姐要做那么多事情,又无法将二姐拽出不停地干活不停地讨好家人的循环,就只能自己下场帮二姐干活。
当其他人习惯于路不平的付出时,也会给路不平一起贴上和二姐身上一样的可干活、可忽略、可欺负的标签。
很明显的是,同样是救了春家女儿的恩人,阿四躺在床上享受被人照料的幸福,路不平躲在柴房里被扎刀;同样是无家可归借宿春家,沈公子被奉为座上宾,路不平只配当下人。
所以说,别人对你的态度,一方面是你自己允许的,另一方面,也是你最亲近的人给其他人立下了标准。
二姐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决定了路不平的地位。
长此以往,路不平要么沦落为另一个无自我、只会默默奉献的二姐,要么就是忍受不了这一切,彻底离开。
三姐的人设在剧中并不讨喜,但是最后看下来,三姐才是春家的女人中唯一正常的女人。
不贪财,有底线,不双标,既有胆子要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有勇气去公堂上承认自己所犯的错。
这样的姑娘,和她交往,只要心中坦荡,便会轻松愉悦。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又岂会真的像法条一般权责分明?
在不违反大是大非的原则下,有时候,与一些更深层次的需求相比,是非对错,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女孩子,不那么较真会更可爱一点。
另外,三姐看似读过很多书,其实却是死读书。
教条式的追求公平正义,在管家的时候,却不会做统筹,不能将每一颗螺丝钉安放在需要他们的地方,而是主观地对“劳”进行定量,实行按劳分活。
所以,三姐的这种死板性格,的确是需要沈公子这种腹黑的人来激活一下的,不过,倘若hold不住的话,吃亏的人可真的就是三姐本人了。
四妹这个人设,看到现在,我都没有get到她的可爱之处。
要说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某种意义上,她自己也是街头混混、恶霸一枚。
没有兵器,去凌王府偷兵器这种事,换做三姐她是绝对不会去做甚至去想的,因为三姐心中对“法”有敬畏之心,犯法的事情绝不做。
但是四妹就没有这个意识。
要说年少无知吧,四妹也已然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了,只是,她这种性格,如果没有主角光环,真的就是嫁进皇宫里连一集也活不下去的,与四皇子做CP也就只能是在无厘头的电视剧里。
最后说到春母。
21集春母劝师叔的表妹“靠男人不如靠自己”时,弹幕里为春母自己到底是不是靠自己吵了起来。
诚然,春家搬来江陵之前,春母是靠卖豆腐养活了自己和四个女儿。
的确靠的是自己。
可是,来了江陵以后呢?
春母借了师叔的银子买了宅子,又以极高的租金租了两间屋子给师叔开药铺,并且从中获取大部分盈利分成。
真是好一个“靠自己”啊。
借师叔的钱,养家的钱,都可以通过师叔给的租金和分成还掉。
春母口口声声说自己写过借条,不会不还钱,但是,在师叔未来江陵之前,春母的还钱计划是寄托在大女儿高嫁的期望之上的。
这也不是靠自己。
春母之所以有胆量向师叔借100两银子、搬家去另外一个城市,所凭仗的,不过是师叔对她的心意罢了。
春母是知道师叔的心意的(这一点,从春母对春父之死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但是却心安理得地享受了师叔这么多年的照料,甚至用春父之死的归咎强行抹去师叔的付出。
这样的人,我们可以说她是不懂得感恩的。
如果不打算接受一个异性的感情,就不要接受对方对自己的好。
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不容易这些,都只是借口,不过是又当又立的拉扯戏码。
这一点,春母甚至不如讨好型人格的二姐。
在路不平的刺激下,二姐最终将绣花鞋还给了李腾云。
虽然21集的时候春母接受了师叔,人设又给圆了回来,但是这师叔被pua了这么多年,也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我们从春母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市井妇人的形象:精明、爱贪小便宜、利己、又当又立、虚荣、要面子、享受他人的追捧、渴望突破阶层,但是自身能力又不够,优点是,有着道德底线之上的善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形下愿意帮助别人,生命力极其顽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卖豆腐拉扯四个女儿长大成人。
这其实就是烟火人生里最最寻常的你我他。
拍得比较烂
没想到这小成本制作的群演剧看得我眼花缭乱,哈哈,冲着范仲淹去的,还不错,主要是摄像太拉跨。
爸妈在看的~
实拍,现场录音,道具极其简朴,摄影好像用的手机一样,演员演技也一般,但拍范公,多给一星。看着看着倒觉得很质朴,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