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路,都是正确的路。
1、与《无姓之人》类似主题的电影还有《蝴蝶效应》《彗星来的那一夜》《机遇之歌》,而小说方面最接近的当属张大春的《如果林秀雄》。
这些影片或者小说,它们试图探讨的问题几乎都与人生道路的选择相关——选择的对错;究竟是否存在所谓“正确的选择”;人生一次性与潜在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如果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会怎样,会更好吗?
等等。
2、我们时常会幻想,如果我当时没做出这个选择,那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这种幻想时常、不、它总是出现在你过得不顺的时候,当你现下处于人生困境,过得不好,你就会怀念过去,并且认为自己上一个阶段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诸如高考填报志愿,选择考研或者工作,考研院校的选择,工作Offer这样决定你下一个人生阶段三到五年的关键性抉择。
3、一种倾向是:当你现下过得不好,你会幻想另一种可能,并无限美化,而否定现在。
这种倾向很危险。
4、《彗星来的那一夜》给出的答案是YES——选择有对错,有潜在的更好的人生,与现在所谓的“月之暗面”形成鲜明对比。
而《蝴蝶效应》《无姓之人》的答案则相反——根本没有所谓正确的选择,或者说,每一个都是正确的选择。
《蝴蝶效应》
《无姓之人》5、不要着了《彗星来的那一夜》的道儿,《蝴蝶效应》和《无姓之人》这两部影片的态度,它们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的观念才是正确的观念。
6、存在主义里有一条很重要的论断,“存在先于本质”,事物的性质并非先天的早已注定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发展。
由此,也并不存在先天的正确的选择,有的只是后天不断地成为。
一个选择并不先天的Be right,但是你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地发展,让他Become rihgt. “Be / Become”的区别,接近中文的“发现 / 发明”,发现是你只能挖掘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无法增损,因其本质早已固定。
而发明,则是无中生有,是不断地成为,是你本质的未定性,是一切皆有其可能性。
7、一个选择是否正确,凡人大致只能预测出未来三到五年内的人生状态。
比如高考定四年,考研定三年,等等。
最多只能大致预测到下一个人生阶段,再远一点的,到下一个人生阶段,考博或者工作,就难以预测了。
8、一个选择,单看起来是没有意义的,其意义的产生只能是在与你过去和未来的人生联系当中。
在当前这个阶段,你也许会庆幸做出了这个选择,又或者更多是懊悔,以及幻想另一条路。
但这之后你又很快会遇到一个人生节点,另一个足够决定你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关键性抉择。
而此前这个选择的意义就变弱一层,人生的最终状态,选择的效应是一个个叠加累积的。
8、对一个选择正确与否的判断,只能是建立在以后三到五年的人生跨度上。
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
一个选择是否正确,你在当下你是无法判断出的,甚至在以后三到五年也是难以判断的。
只有把它放到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看这个选择所带出的人生走向。
就像树根往上,产出无数分支。
你只有把这条分支一路走到尽头,才能有资格做出评判——不,还不够,评判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只有把其他潜在的许多分支也各自走到尽头,才能互相比较,得出结论。
9、而当你如男主角一样幸运,走过每一条路,体验过每一种潜在可能,你也许会发现,根本没有绝对正确的道路,或者说每一条路,都是正确的路。
10、每一条路,都有各自困厄艰辛的时刻,也有各自快乐的时刻,没有绝对完美的人生道路。
你不能因为当下过得不顺就完全否定这条路,因为可能另一条路更加艰辛也说不定。
影片中,主角Nemo体验过了八种可能性的人生。
以跟随爸爸/妈妈为可能性的开始:
一、跟随爸爸1、撞见Elise与stefeno,失意离开,骑摩托车狂飙车祸,摔成植物人。
2、表白Elise,被拒绝,发愤图强,获得成功,娶了Jean,最后以硬币决定行动,意外被枪杀。
3、表白Elise,强吻,同意。
与Elise结婚,又分两种可能。
3.1. 前车爆炸,Elise死亡,Nemo左脸被烧伤。
再分两种可能 3.11. 游览火星,撒Elise骨灰,遇见Anna,天外流星,死亡。
3.12. 同事Pete开车溺水死亡,同事妻子是Anna。
二、跟随妈妈4、Anna邀请游泳: 4.1. 拒绝地无理,被安娜骂jerk,从此没有进一步发展中,多年后相遇也只是淡淡打声招呼。
4.2. 坦诚说出自己不会游泳,其后和安娜结婚。
Nemo 开车溺水死亡。
5、Nemo母亲与Anna父亲结合,Nemo和Anna恋爱,父母又分开,两人约定灯塔见,之后遇见又分开,Anna给得电话号码被蝴蝶效应的雨水打湿。
失去联系。
三、中间道路6、母亲随火车走后,Nemo跑到对面的小路上,拿起一片叶子吹上天,蝴蝶效应,后来许多年,接续第5个可能,Anna和Nemo第二次偶遇。
11、从主角Nemo的人生轨迹来看,跟随爸爸或者跟随妈妈,这两个选择,本无对错可言。
跟随爸爸你有可能变成植物人,或者被枪杀,或者去火星被流星撞死。
而跟随妈妈,你也可能被淹死。
一个选择的本无对错,因它其后又必定各自衍生出无数小的分支,指数级的分支,可能性。
一个选择无法定终身幸福对错。
因此,从终极的意义上来看,选择的意义,其对错与否,在客观意义上得到消弭。
12、因其关键不在于客观道路,而在主观心态,这才是决定一个道路是否正确的标准。
所以对一条道路的选择,必得有莱布尼茨那样的自信,“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
”你也可以这样相信——我所做出的选择,是所有可能选择里,最好的一个。
你必须坚信,就是这样!
13、这恰似薛定谔的猫,在未打开之前,你不知道它是死是活,他两种状态同时存在,你相信一种,那就成为一种。
人的意识影响客观实在。
你做出选择,相信你所走得道路是正确的,那你走下去,他就确实是正确的,打开盒子,猫活着;或者,你总是认为,你总是作出错误的选择,那这条道路也就确实是错误的了,打开盒子,猫已经死了。
人的观测影响实验结果。
14、海森堡的墓志铭写着:“He lies somewhere here.” 他在这里,也在别处。
这是对以他命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生动说明。
《无姓之人》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量子状态,Nemo既在这里,也在别处。
这由他的妻子“之一”Jean道了出来——“you've always been elsewhere.” 薛定谔的猫与之类似,打开盒子之前,是既活着又死亡的两种状态的并存体,而Nemo的人生也是如此,在未到人生终点之前,是无处可能性的同时存在。
15、影片开头的鸽子实验,讲得是人自身的有限性。
鸽子就是人的譬喻:与大多数生物一样,鸽子很快就能学会,按动按扭—升起隔板—获得食物,之间的联系。
但当隔板设定为每20秒钟自动升起一次,鸽子会寻思,我到底做了什么,才得到这个结果?
如果当时他正在扇动翅膀,它会继续扇动翅膀,直到确信这个动作就是随后发生的事的决定因素。
我们把这称作“鸽子迷信”鸽子可以理解的是“按动按扭—升起隔板—获得食物”,这样单因单果的简单因果律。
但是当加入时间这个变量,以此替代“按动按钮”这一原因,鸽子就会摸不着头脑——这超出了它的理解限度。
这里的实验人员,相对鸽子而言,就是更高维度的上帝版的存在。
有时会看到一些动物的GIF,一只猫看着镜子中的他,张牙舞爪,你动他也动,猫难以理解,这超出了它的理解限度;水盆里一个骨头的贴画,小狗不停地伸头进去想要吃骨头,镜花水月,吃不到,一次又一次尝试,还是失败,狗狗难以理解。
这也都是人的譬喻,无论鸽子,猫或者狗。
在实验里,那是鸽子的有限性,是猫、是狗的有限性,而放到真实生活里,则是人自身的有限性。
16、也有其他相对于人类而言,更高维度的存在。
我们面对一些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总要寻求到一个解释,有的天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旺盛,思考得不到答案,折磨的人很痛苦。
于是我们现在看古时候的人,就像实验里的鸽子,无法理解大自然的神秘,变化万端,因果关联,于是假托于神鬼。
很多时候你只能停止,越思考越试图理解,越痛苦。
甚至于即使给了你答案,你也难以理解。
这时你就触到了这个世界某些真相。
17、以及,关于因果律及人生道路的选择。
世界并不总是单因单果的直线,更多时候则是多因一果,或者多因多果。
你做出一个决断,其后人生不顺,并不能如同鸽子一样,全都怪到那个决断身上,也许这只是你的迷信,又或者还有其他因素,也许这并不是单因单果选择题,而是多因一果。
看了电影没看懂,网上找了找资料 发来大家评评。
这个电影看起来很复杂,蝴蝶效应的深奥版。
影片被类为科幻片,所以开始的时候缔造了一个神话,每个孩子没出生的时候都是快乐并且宇宙的一切都是知道的,在出生的时候遗忘天使在孩子的唇上轻轻一点,那么这个孩子就忘记了她自己知道的一切奥秘,变成正常的孩子降临到人间,但是男主角被遗忘天使给遗忘了,所以他带着全部的先知和大智慧来到了人间。
他选择了一对父母,做为他们的儿子来到人间,直到有一天他的父亲意外出车祸撞死了一个女人,他意外的发现母亲有别的情人,而且那个情人的女儿就是安娜,他的小邻居,他的父母不停的争吵,最后他的母亲坐火车离开,他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追上火车同母亲离开,一种是没有追上火车同父亲生活在一起,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强大的人格分裂,他让两种可能性同时发生了。
跟父亲生活的他,长大后一直照顾残疾的父亲,没有了青少年该有的快乐,但是他一直坚持着这种枯燥的生活,并且开始写书,因为他有先知能力,他就写了一本关于他所有的未来的强大科幻玄幻小说。
最后发洪水他被淹死了,发洪水也就 是世界末日地球毁灭,宇宙爆炸了。
对这个结果不满意的他人格分裂,在照顾父亲的无聊日子中,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他爱的女人爱丽丝。
但是年轻的爱丽丝爱着另外一个威猛男人,有一天他突然下定决心要去跟爱丽丝告白,却在爱丽丝家门口看到相拥的两人,他黯然离开,在回程的路上,骑摩托速度超快并且闭上了眼睛,选择自杀,但是他并没有死,变成了一个有思想有感觉的植物人,终其一生。
这里又出现了强大的人格分裂,他选择了自己去告白的时候没有看到爱丽丝和威武男相拥,而成功的和爱丽丝告白,告白之后却遭到了爱丽丝的拒绝。
他很气愤,在一次舞会上,他看到和威猛男相拥跳舞的爱丽丝,便拉起了身边的基尼跳舞,并且最后和基尼结婚,生孩子,当有钱人,这个结局完全取决于他对爱丽丝的报复,但是深爱着男主的基尼却打动不了他,他终日觉得自己活的没意思,想各种方法自杀,最后终于自杀成功了、 对这个结局不满意的男主再一次人格分裂,在告白之后,爱丽丝要拒绝他之前,他没有让她说出拒绝的话,而是告诉她,以后他要把她的骨灰撒到火星上,感动了爱丽丝,于是爱丽丝终于和他结婚了,他们快乐的开着车准备新婚旅游,结果在路上却出了车祸,他毁容了,爱丽丝死了,他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科学家,为人类移居火星奠定了基础。
最后他到火星上撒下了爱丽丝的骨灰。
对这个结局依旧不满意的男主又TM人格分裂,他们结婚后没有遭遇车祸,而是生下了三个孩子,但是爱丽丝却患上了忧郁症,她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她哭闹的同时又深深的觉得自己对不起爱他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终日被忧郁症折磨着,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出走,最后她还是遇到了那个她年轻时爱着的威猛男。
对上述结局皆不满意的男主分裂个没完,回溯到他追火车的时候,他追上了火车,并且和母亲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后来他和母亲的感情并不好,因为他有预知能力,他能看到所有人的未来,对这个诡异的儿子母亲表现的很讨厌他,终于和母亲偷情的那个情人出现了,并且带来了安娜,他和安娜是同学,在一次外出游泳的时候,安娜来问他是不是一起去游泳,他回答说不想和那些白痴一起游泳,结果安娜说他是疯子,多年以后他看到安娜带着两个孩子和他擦肩而过,于是他后悔了。
强大的不能再强大的人格分裂发生了,在安娜问他是不是要一起游泳的时候他告诉了她实话,说自己不会游泳,安娜觉得他很可爱,没有走掉,缘分奇妙的发生,母亲的旧情人,也就是他的后爹带着安娜出现在了他家,并且他们以后要一起生活了,因为有那次美好的接触安娜很快就接受了他,并且和他产生了感情,慢慢的两个年轻人天雷地火一发不可收拾,只要父母不在他们就OOXX,晚上他也偷偷跑到安娜的房间里OOXX,两个人OX的感情正好的时候,母亲和后爹感情破裂,后爹要带着安娜离开,他们痛苦的约定永远只爱对方,期盼着未来能再相聚。
安娜离开后,男主痛苦的不务正业,所以没有一个好工作,他每天希望在人群中和安娜相遇,终于有一天他们相遇了,OX过后安娜请求男主给他点时间,然后给他一个电话,然后走了,可是这个时候突然下雨,把电话号码弄模糊了,他再一次失去了安娜,于是他天天等在他们曾经约定的灯塔下面像一个乞丐一样,他梦到安娜来找到了他。
于是他在安娜出现的地方的地面上画了一个圈。
又分裂后,他让自己和安娜结婚并且生了两个孩子,两个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可是有一天他开车回家的路上车子打滑滑进了湖水里,他被淹死了。
看似完全不一样的人格分裂其实只是不同的结果在同一时间里运行,从电影里就可以看到,跟爱自己的基尼生后的时候看了一眼电视,电视里的新闻播报着一场车祸事故,那场车祸事故其实就是他和爱丽丝结婚旅游而遇到的车祸。
而失去爱丽丝的毁容的后来当科学家的那个他,在路上看到了前面正在从湖里打捞出来的车子,也就是和安娜结婚幸福生活在一起最后车掉湖里死了的那个他。
在参加同事的追悼会上,他看到了这个死去的同时的妻子就是安娜,和她的两个孩子,他产生了很奇妙的感应,试图跟安娜沟通,被安娜拒绝了。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些事件,他那些强大的分身都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都是真实存在的。
影片后期,那个毁容的科学家带着他爱的人的骨灰来到了火星,完成了誓言,并且遇到了安娜,没聊几句宇宙爆炸了。
老头是怎么被分裂出来的我不记得了,可能老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分裂个体。
老头在未来的火星上对一个记者叙述了自己人格分裂的一生,把记者听的五迷三道,老头说自己不存在,记者也不存在,现在的一切都是一个9岁孩子的想象,其实他说的是对的,因为没有那个9岁孩子小小的一个分裂,他们真的就不存在了。
他在特定的时间笑着死去,因为他知道死去并不是真玩完了,而是真的重新开始了,他有那个当科学家的记忆,科学家研究说明,宇宙在爆炸过后会产生一个急剧收缩,在收缩瞬间,时间倒流了,所有的一切都会回到原点,所以他笑着死去,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回答了原点,也就是他第一次产生分裂的那个点,他没有追火车,也没有找父亲,跑向了一个别的路上去,也就是说他都知道那两种结果都不好,他选择了一个别的结果,影片的最后表明他认识了小安娜,而大安娜也来到了灯塔下站进了他画的圈圈里,这就说明他选择的第三条路会出现这种好结果,认识小安娜,两人相爱,长大后经历苦难却最终在一起了,所以他后来应该还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了。
强大的先知啊,他就是上帝,他就是导演啊!
他知道自己的一生里的一切一切啊!
这个电影并不是像我叙述的这个顺序演的,而是打碎了乱糟的拼的,所以有一部分人看不懂,通过电影可以让我们透过幻想看本质,你的一生中会出现你爱的人,爱你的人,和相爱的人,而且充满了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不同的人生,所以告诫我们在面临人生重大的选择时不要冲动,像他选择了骑摩托车自杀而当了一被子植物人。
要学会放手,像他不放手,虽然和爱的人强求在一起却把人逼成神经病。
要学会等待,守候,相信爱情,像他虽然历尽了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和安娜在一起了。
电影不是白看的,总得明白一些道理。
小时候不知多少次被问到那个滥俗的问题: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每每百般思量,妈妈很好但不如爸爸有趣,爸爸也不错但发起脾气比妈妈厉害……正翻来覆去在心里列单子呢,提问者已被你难为的样子逗得乐不可支了。
九岁的尼莫不幸遇到这个难题的升级版。
父母带他到了火车站,妈妈突然登上火车说要离开家开始新生活了:亲爱的,你跟我去还是跟爸爸留下?
尼莫目瞪口呆,火车已兀自缓缓向前。
他不假思索向妈妈飞奔而去,又忍不住不断回头望着爸爸,既用力奔跑又无法用尽全力。
这怎么选?
跟着妈妈到更繁华的城市,也许可以进新学校,认识新女孩;跟着爸爸却更有男子气,能留在旧友身边,在小城做个叛逆少年。
哪一种更好?
九岁的我们怎么知道?
再大一些,只能更难。
那些九岁时尚因为距离结果遥远而敢于懵懂做出抉择的路口,到了十九岁、二十九岁时简直无法应对。
选哪一个学校、哪一个专业、哪一个工作、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女朋友……天哪,难道不能突降神谕告知正确答案?
尼莫倒是拥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幸运。
在电光火石的一瞬,他得以把各种人生可能瞻望一遍,最终他是富豪还是流浪汉,是收获真爱还是被患有抑郁症的妻子折磨,是因车祸猝死还是在火星葬身流星雨,在几秒钟内一望便知。
一番权衡比较之后,他朝无人等候的路口飞奔而去,以此迎向自己追寻爱情并活到118岁的完美结局。
故事幸福落幕,对观者却是残酷。
毕竟除了银幕上的小朋友,谁也难有这样的先知。
现实的无情在于,美丽的岔路再多,你只能心下一横选择一个,且一旦上路,再也不能回头。
你不知道那些没有选择的是不是更好,只能带着做选择时随意张望到的印象暗自比较。
许多人因此生发出一种人生哲学:我做事从不后悔。
其实,未见得每个选择都经得住认真思量,只是因为容不得你后悔,便以此作为自己的底气罢了--我总觉得只有真的有后悔之事,才显示得出那些无悔之事的意义。
有一个过耳不忘的小故事,说的是小说家冯古内特在某次宴会中兴致勃勃弹钢琴,忽然忍不住对着宾客嚎啕大哭:我从小的愿望就是想做个音乐家。
可是你们看我活了大半辈子活成了什么?
我他妈的只是个小说家!
如此荒唐又真实的追悔,我们一下子便明白了为什么布勒松晚年念念不忘自己拙劣的绘画,因为终其一生,他也不过才混成了个世界摄影大师啊。
未来的面貌如此模糊,即便一步步跟着理性判断,也难免在晚年发出这般酸楚。
好像能把握的只有现在了。
可昆德拉一早便在《无知》里说:我们真的以为可以把握现在吗?
如果不能确知未来是什么,如何能理解现在的意义?
如果无法得知这个现在将引领我们走向哪个未来,我们如何能对这个现在说长论短?
再这么追究下去,一切都可消解,万事都无确定,简直没有一样是我们能紧握在手的。
哦不,还有一样永恒不变:时间是不等人的。
如同尼莫担心匆匆而过的火车,我们也总在焦虑如何在有限人寿里做出尚可的选择。
以何为判断标准呢?
别人的人生经验?
读书得来的智慧?
自己的有限阅历?
又是昆德拉提供了令人心动的答案:"事实上,难道不是一件必然的偶然所带来的事情,才更见意义重大和值得注意吗?
机遇,只有机遇才给我们启示。
那些出自必然的事情,可以预期的事情,日日重复的事情,总是无言无语,只有机遇能对我们说话。
我们读出其中含义,就如吉普赛人从沉入杯底的咖啡渣里读出幻象。
"早在尼莫之前,《机遇之歌》、《罗拉快跑》、《滑动门》等电影已探讨多次。
因为早一秒或迟一秒动身出门,因为阴晴雨雪的偶然变幻,因为奸商偷工减料做出一根劣质的鞋带,因为远在巴西的失业者煮了一枚鸡蛋,人生便显示出完全不同的图景来……那些不可思议的偶然相遇,真的不是提点吗?
我看得太不专心了,一边看一边在淘宝。
起初我以为它只是黄粱一梦庄生化蝶,坚持选择真心相爱的人,人生就最圆满。
Everything could have been anything else, and it could have just as much meaning是没错,但不跟她在一起,人生白费。
永不放弃真爱当然是真理。
但结局的时候一切平息,这时猛觉,实在是一部太妙太伟大的电影,忍不住击节大笑!
这部片子里,所有男主角都是真实存在,各自执迷,己身并无过错,但无论面对种种选择,最终都沉沦不同的悲惨命运。
唯有一百零八岁的那个终于开悟。
如何使妄想熄灭,分散的自我趋于不分?
”至此,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In chess, it's called zugzwang, when the only viable move is not to move.往世也好,今世也好,回头是岸的转折,是这个垂死老人放下了自我和自我境界的存在。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众生只是活在一个共业的平台上而已,众生,活在众生的梦中。
一意追逐求索不已,则众业纷纭,永无宁日。
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
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
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所以,当业报随身,怎么样可以摆脱悲惨的命运?
“须菩提!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须菩提!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有目标,每件事都牵引出各种各样的事,所以如果能不贪着而减少自己要争取的福德,尽力减少不必要的目标,尽力不多引起各种可能性的分支,尽力减少因这些可能性的分支而牵引到各种人,就是最大的布施。
若能放弃一部分福德,心生清净,只开启内心真正认定必要和正确的事端,那么对世界的良性影响,如同这里少一只蝶多年后遥远地方就少一场风暴,胜过捐赠无数。
所以片子的真正结局,并不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终点,而是宇宙逆转,老人哈哈大笑。
留在欲界中的分神,至此乃能受真爱团聚的福德,而老人,已然立地成佛。
无论如何赤诚祈求,奔驰涕泣,通达宿世因果,皆无法摆脱命运的折磨。
即使放弃财产,泣血祝祷,漂泊四方,也无法脱离。
但最终,放下我执,放下所有善缘孽缘,在重叠时间中的流转的多条生命线索才趋向平息,这乃是最大的布施。
自身和化身,过去和未来,尽此一报身,尽皆得度。
时间是什么?
前后相随,无前,无以显后,无后,亦无以明前。
万念平息之时,老人开悟而安然灭度之时,宇宙逆转之日。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须菩提!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另外一部电影Awaking Life从问题和见地上,可以做这一部的基础。
这一部真是具体了许多。
迷悟非两心。
又是一部被豆瓣高分迷惑的电影,导演本可以拍的更好,通篇的故弄玄虚,故作深沉,无非就是想告诉人们一个简单之至的道理:无论是何种人生,何种选择,都是有一定的意义,都有他存在的价值。
可笑之至,荒唐至极,浪费我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最后一个小时,本人基本处于无语状态,此片叙述混乱,逻辑错综,导演讲故事的水平就跟片中尼莫的回忆一样杂乱无章,自相矛盾。
看影评有人还说此片可媲美《灵幻夹克》《蝴蝶效应》,居然还有人说可媲美《十二只猴子》,对此我真的不想妄作评论了,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此再给某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给句忠告,在您未看完电影,只是一味人云亦云的打高分、作评论、、装深沉、玩资深时,请你千万扶住自己的良心,莫让我们这些凡人浪费宝贵的观影时间,于我类而言你们那般“高深莫测”的时间维度理论,甚是无意!
电影的镜头语言实在是很有意思。
如果这部电影是一篇哲学论文,男主每次做电视录播的片段就好像是论文的小标题。
人生不过是一堆随机事件与选择结果的堆砌,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
不过男主和Anna的爱情仿佛是片中唯一的exception,这段爱情线颇有宿命论的感觉。
小男孩望向母亲,一眼看穿往后的全部人生,回头看向父亲,又一眼看穿了自己日后的人生,小时候的男主在人生的岔路口陷入进退两难的迷茫,可是选择哪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哪一种人生比另一种更好,毕竟不论哪一条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choice都伴随一个独一无二的consequence,你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享受同一个人生。
Every choice comes with a consequence, and your life is just a combin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of your life choices. 人生走一遭,不过如此而已。
长辈总告诫我们要慎重选择,可是人生的选择题没有错误答案,每个选择都有它的意义,每次相遇都美好,每条路都是正确的路,每个选择带你走上的每条路最终都会给你的人生带去意义。
虽然我知道,把任何事情放到宇宙的尺度来看都没有任何意义,太阳会死亡,银河系会和仙女系相撞,宇宙会冷却,会回归永远的黑暗,对于宇宙来说生命没有意义,文明也不值一提,可是在我渺小得不值一提的生命里,我仍然会认真地做我的选择,仍然会爱我爱的人,仍然感激在我人生千千万万的可能性里幸运地遇见了每个给过我快乐的你,我仍然向前奔跑,哪怕知道宇宙没有意义。
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看明白了这部电影看了许多影评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也看明白了其中的内容不过我想说说我的看法先从故事内容开始再说内涵内容里面118岁的nemo开始回忆,他的回忆里出现了几个不同的人生我们细分一下nemo所遇见过的分支吧1.9岁的他跟随父亲留在了欧洲导致了四个结局①nemo遇见了elis但是被拒绝,导致车祸成为植物人②nemo遇见了elis并且成功结婚但是elis在honeymoon路上不幸遇难,nemo实现诺言带着elis的骨灰去了火星,并在火星遇见anna,最后遭遇太空流星死去。
③nemo遇见了elis并且橙红结婚但是elis并不爱他,elis爱的自己15岁时喜欢的那个男人arbert,但是arbert已经变成了肥男,去elis的理发店剪头elis并没有把自己回忆里深爱的男人认出来。
因为elis知道自己不爱nemo,她知道自己对nemo和家庭是不忠诚的,是伤害着爱着自己的人的,所以她很自责,导致严重的抑郁症。
nemo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出现了强迫症状(烧掉自己汽车)。
最后nemo在回家的路上出车祸淹死。
④nemo遇见了elis但是被拒绝,随后赌气娶了jean。
一个他不爱但是爱着他的亚裔女性。
为了报复,nemo发誓要做一个成功男人,有房有车有存款有个巨大的游泳池。
他成功了,但是他不爱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生活也充满了厌恶。
于是有一天,他决定走出去,单纯的使用一块刻着yes和no的硬币帮自己选择。
于是他最后选择了一条离奇的不归路,被黑帮份子枪杀。
2.9岁的他跟随母亲去了加拿大导致了另外两个结局⑤nemo遇见了anna但是在安大略湖畔为了掩饰自己不会游泳而在自己所爱的女人面前胡乱说了一句话而导致这段感情不了了之。
(年青人常常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而导致这种结局)⑥nemo遇见了anna,并且发展迅速,两小无猜,私定终身。
但是因为双方父母再次分开,使得anna去了纽约。
虽然成年后nemo和anna最终在纽约地铁中心相遇,但是因为nemo选择了廉价牛仔裤而导致南美某牛仔裤工厂破产搬迁再导致某失业的牛仔裤加工肥男无所事事在家煮鸡蛋再导致煮鸡蛋的蒸汽引起蝴蝶效应致使两个月后的北美下起了暴雨最后导致nemo手中的电话被雨水冲刷。
电影里使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我没听过那句所谓的中国谚语,但是我感觉是就是我们常说的“报应”还是通俗一点,“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失落的nemo只有每天都去灯塔等候anna的出现。
这里注意,这是个happy ending,anna最后出现了。
以上就是6个结局外加一个未被印证的结尾⑦nemo在太空船内就被流星雨击中死亡。
通过故事内容我们再来看内涵影片中描述了三个大的理论:信鸽迷信,蝴蝶效应,弦理论。
这三个理论就是构筑这部电影的基础。
中间导演还穿插了对人类之间性和爱的理解。
其实这三个理论在电影里,我个人认为在排序上应使用倒推的模式去理解。
首先是弦理论的提出,我们所存在的三维空间(长宽高时间够成的时间),是有六面性的。
那么我们可否假设是六个平行的世界或者n个平行的世界。
6个结局?
然后如何导致我们进入不同的平行世界?
是我们的选择,还是宏观的蝴蝶效应?
最后蝴蝶效应其实就是一个因和果的哲学问题。
而假如每一个业障都是the right choise,那么我们所谓的因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们所在意的导致结果的原因和行为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我们是否就是那只自以为是的鸽子呢?
故事里的anna,elis,jean。
分别代表的是两情相悦,你爱的但不爱你的人,你不爱的但爱你的人。
这样的命题,是否触动了你的某根神经呢?
自然,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充实的故事,而结局,不过是导演自己的喜好而已,并不代表什么。
很多人说这些结局其实都不过是9岁的nemo臆想出来的。
我感觉这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是nemo人生中做出的不同的选择而产生出来的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结局。
这里有两个细节,一是未出生的nemo在天堂,因为天使没洗去他的记忆,所以他记得一些他出生前的事情(假设这是真的,和我们说的没喝孟婆汤一个道理),那么这是否就是nemo的思维可以在众多平行世界里穿梭的原因?
我假设这是一个可行的命题,那么可以解释为什么nemo年轻时会时常记忆混乱,将身边的女人和孩子认成他人。
二是,老年的nemo和年轻的nemo的对话。
老年的nemo使用了已经注定的对白这样的句子,是否说明其实命运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无论你如何选择,其实都是注定的。
而你需要做的,不过是走下去。
老年nemo用了一连串的假设,说明年轻的nemo的存在不过是一连串幸运的存在的结果,而如果nemo继续幸运的存在下去的话,就可以活到118岁,否则,34岁必死。
这是否说明118岁的nemo其实是第⑥个结局也就是第6个空间里的nemo,毕竟只有这个结局里nemo才没有死去,而且在老emmo临死的last words里,他看着远方,吃力的喊出的不是别人的名字,是anna.不过他并不后悔拥有其他空间关于自己的回忆,老年的他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对和错的选择。
但是他提出了另一个假设,那就是不去选择,电影里给出的答案是“give up"(小nemo逃跑时路牌上写着的),这是一个未知的结局。
电影里不过是表明当小nemo选择逃避的时候,上面的6种结局都可以被重写,但是却不能被否定。
婴儿时代的nemo有过这样一段称述:Why i'm me, not someone else?Why do we remember the past but not the future?So , dose he really exist?小周公梦蝶啊。
其实写到这里,我自己也乱了。
逃避其实也是一种选择,不是吗。
选择我爱的人,还是选择爱我的人,还是选择相爱的人。
这些我能决定吗,能选择吗,还是一早就被注定了的,被一只来自北美的蝴蝶或者南美的蒸汽或者日本的树叶。
又或者我只不过是一只迷信的鸽子。
其实我不喜欢这部电影,虽然我被其鲜明的色彩,充实的内容,明快的节奏,复古的音乐,缭乱却有条理的剪切所吸引,但是我的确不喜欢它所表达的含义。
因为我是矛盾的人,我深陷在我所做出的选择当中,我在这所谓的结果中挣扎。
我现在需要的不是哲理性的安抚,这和有人对我说“生活就是被强暴,如果你不能反抗,就学会享受”有什么区别。
我是一个茶几,要是哪天不爽了,我就把上面的杯具都砸了换成餐具。
看了很多影评,跟我的想法不大一样,所以就寻思着写一篇。
很多朋友认为这是一部哲思片或者是探讨人生的电影,并极力向《蝴蝶效应》所反映的主旨靠拢。
但我觉得这有欠妥当。
我认为这无疑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科幻电影,主调真心不关人生、哲学什么事儿。
要明白这部电影的主线,首先要了解两个理论:一、大坍塌:宇宙经历过膨胀之后,会在特定时间收缩。
而原本的时间线,会倒流二、平行宇宙论:在宇宙中存在无数平行的世界,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就构造了不同的结局,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将整个剧情的合理性都用这两个理论支撑。
首先,他假定了一个宇宙收缩的时间点,就是片末最后老人床边时钟的特写的2092年的那个时间。
而在这个时间点上,老人作为一个自然人还没有死透,此时,按照原本的时间流向,应该是老人马上死了。
但是宇宙停止了膨胀,时间流向变了,老人不能继续按照原本的时间流向走向死亡,反而随着时间的逆流而活过来。
这就解释了老人为什么这么特殊,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活到宇宙时间尽头的人,而不是像许多人说的被天使遗漏了。
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天使就是导演对宇宙时间的隐喻。
那么解决了老人为何这么特殊之后,我们接着要了解为什么剧情如此纷繁复杂,这需要涉及另一个理论,平行空间理论(不做解释了,百度去)。
因为老人是最后一个活着的人,他活到了宇宙时间的尽头,此时原本存在的所有平行空间的节点,被压缩到他一个人的身上。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老人可以不断穿梭到所有平行空间的人身上。
因为他本身就是宇宙中自身的终结点,各个平行空间都将终于他自己身上。
这一点片中有提及,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所有的空间都被压缩到一个节点,而本片中,意思就是指所有平行空间的所有主人公的人生都被压缩到了老人的身上。
老人最后与70年后的自己对话时说,在你看来我是70年后的你,但在我看来,我才是时间轴的开始。
这里的意思是,我都活到宇宙终结了,时间只能倒流了,所以以前的我,在现在我看来,才是以前的样子。
这里面涉及的就是时间轴发生逆向之后,整个我们规定的“过去”、“现在”、“未来”被打破。
片中不止一次强调2092年,而且老人说按照安娜的预测他必然活到2092年的那个节点,这是因为他知道,只有他活到那个宇宙时间逆流的时间,这一切才能够合理的解释,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当用到大坍塌理论和平行空间理论以后,整个电影就成为一部可解的电影。
而不是像《蝴蝶效应》一样将整个影片立足在不可解的穿梭过去改变未来的异能之上。
这更像是一部硬科幻片。
它阐述的实质是因果,时间被打破后,我们能够看到过去,过去的我们也能看到我们。
我们自身就是一个封闭的时间循环,在活到宇宙尽头的那一刹那,我们就超越了因果和时间。
8分,很不错。
这部电影的思路真的太酷了,《信条》绝对有从中获取灵感。
当然,《楚门的世界》也绝对有给这部电影灵感,太多致敬《楚门》的镜头了!
看的过程中会挺懵逼,但后面也会理顺,电影的一切,感觉应该是主角在选择跟爸爸还是跟妈妈时,想象出来的一切可能性。
他为了不做出选择,想象自己不管跟了爸爸还是妈妈,都会在34岁那年去世。
只有选择谁都不跟,就能活到118岁?
(然而现实中,你9岁小屁孩独自一人能不能活到34岁才是最大的问题啊喂!
)所以我倾向于,电影的一切都是他在9岁那年想象出来的,包括活到了118岁,包括后面去火星,宇宙还因他逆转,都明显是一个小孩子想象出来的。
所以,影片实际的时间其实是结束于9岁那年,而后的一切都只是想象,都未曾经历过,他独自跑开,不做出选择,但现实可能只是跑开一段路后,他老爹追上来,带他回家。
之后过了另一段完全不同影片里的任何人生,生命也不是终止于34岁。
因为一切的一切,都还没有发生,都还不可预见。
这就是我的见解,很推荐一看,看完是能够让人有所回味的。
-剧情Mark--开场青年主角反复去世,然后老年主角出场。
他记忆中是34岁和2009年,可如今却已118岁了!
在懵逼时,画面又回到了34岁。
像刚刚做了个梦,然而诡异的事还没有结束。
他儿子的名字不是他儿子的名字,他老婆的名字不是他老婆的名字。
这里有种穿越到平行宇宙的感觉。
然后这里有一段很像《信条》,倒退的人,倒放语。
确切说应该是《信条》可能参考了这部电影才对,毕竟早了10几年就上映了。
(后面发现最爱的ANNA和玄幻的0550,正反都是一样的,正如《信条》的TENET)然后电影开始告知故事背景,原来主角是最后一个没有经过改造的“凡人”,他将成为最后一个寿终正寝的人。
然后有点像楚门的世界,有个所谓“造物主”满脸二维码的角色,要挖掘主角的记忆,用的还是最原始的小球摇晃催眠术!
然后还真的管用,开始进入梦境,开始挖掘出回忆,主角穿格子衫的那个世界里,真的很像《楚门的世界》里的金凯瑞啊!
然后开始从头讲起,是头到还没出生的时候😂居然他们文化里也有投胎,也有“孟婆汤”的概念。
主角被遗忘天使漏了删除记忆,于是他带着在天堂的记忆,带着可以预知未来的能力投胎了。
设定挺有意思的,哈哈哈。
之后表现了一段“蝴蝶效应”,故事从蝴蝶煽动翅膀飞起的一片“叶子”神奇地落到主角爸爸的脚下后滑倒遇见主角妈妈开始。
然后从小baby的所见所闻讲述,从蹒跚学步到长成小男孩,至此都很欢乐。
看到妈妈打屁股,看到家长出门赶紧偷看电视,真的太有共鸣了!
哈哈哈。
然后又回到老年主角,有个小记者来采访他(感觉此处的记者应该是被催眠后在梦里创造出来引导他说出回忆的意象吧,因为后面会有镜头看到其实他依然处于催眠状态,而不是躺在床上跟记者聊天)。
小记者询问以前“凡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以前“性爱”是怎样的。
主角说,干!
就完了!
哈哈哈!
之后又回到青年主角科普时间的由来,多维时空的概念。
主角真帅呀,声音也好听,不错。
然后又回到小时候,三个女孩对应三条世界线的老婆。
真的好有趣。
然后小孩梦见小车撞人,果然下一刻他爸车就溜坡撞到人了。
他说他预见到了这个事,父母都不相信。
再然后小孩主角在学校学游泳,轮到女生时,男生要退散。
这小色胚躲门缝里偷看小女神安娜。
课后也想学人家妹子优雅跳水变成炸鱼,溺水。
这里画面切换,青年主角在车里溺水,他其中一个老婆来救他(是另一条世界线亚洲面孔的老婆),画面再切回小孩主角,其实是老师救了他。
之后进入下一趴,小孩主角放学回家看到妈妈跟一个男的在小树林里偷情,震碎了小孩三观。
偷偷跟着去看,发现这男的居然是他暗恋的那个女生安娜的爸爸,弹幕吐槽:你上我妈妈,我上你女儿。
哈哈哈。
之后主角父母离婚,追火车这段,将成为全片最重要的抉择,跟爸爸还是跟妈妈?
将迎来完全不同的人生。
错综复杂的铁路,也暗示了他可能每条世界线都经历过吧,所以老年主角才会出现记忆混乱吧?
既有跟妈妈的记忆,也有跟爸爸的记忆。
但看到这里,还是懵逼的,继续。
先讲跟妈妈一起的世界线,小孩主角长大成少年主角,预言了他后爸的死亡画面,他后爸都吓尿了。
然后少年主角被他妈念叨,要跳楼!
然而只是跳到窗外的天台。
这电影设定真的太有趣了!
好玩又好笑,比《信条》好看多了!
然后安娜转学到少年主角的班级,俩关系升温之际,主角却说了句“我不跟白痴游泳”,安娜愤而离开。
于是因为这句话,他俩最终没有在一起,多年以后相遇,安娜已是别人老婆,自己依然还在懊悔。
于是画面一转,读档重来,哈哈哈。
这次主角老实承认自己不会游泳,安娜则贴心地选择陪在他身边,俩人关系迅速升温。
之后,他们和谐性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在15岁那年就一起啪啪啪了。
哎。
羡慕啊。
我那时候还啥也不懂。
性福的一夜后,镜头拉远,开始讲述爸爸线。
他爸咋突然瘫痪了,还需要主角照顾他。
这里的主角太懂事了。
对父亲说他啥也不缺,现在挺好。
可画面一转到黑夜,只能独自呐喊排解内心的压抑。
这里很多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昏暗怼脸的呐喊吓到。
回到家中,看到父亲已入睡,他开始了自己的科幻小说创作。
然后去酒吧,少年主角真是帅得没得说。
有个女生癫狂后,主动带他离开酒吧,这就是另一条世界线的老婆爱丽丝。
但这里她真的好绿茶啊,弹幕各种上茶艺。
然后画面一转,又回到安娜线,主角在科普爱与生命。
然后,车里溺水完整版来了,主角撞到了一只鸟,车辆失控扎进水里,这条线就这样挂了?
再然后又回到少年主角的安娜线,各种姿势做爱。
还学坏了啊,大麻都整出来了?
还是这条线刺激啊,天天嘿嘿嘿啪啪啪,互相表白,没对方不行。
画面再一转,又回到绿茶爱丽丝线,帮爸爸刮胡子,这条线就是大孝子,也是大悲剧。
看到绿茶爱丽丝又跟那个渣男一起,主角心碎一地,鬼火少年上线,出了车祸成了植物人。
然后读档大法再次上线,回到事故前。
看到这里很感慨,真正的人生哪里能独挡,有时候一步错步步错,哪有机会反悔,哎。
主角回到事故前,与爱丽丝走出另一条世界线,不再做爱丽丝的舔狗,与亚裔珍妮一起。
这也太快了,就亲上了,就摸上了,就娶上了。
在摩托车上,他对珍妮许下各种承诺,居然还真的一一实现了,住上了大别墅,开上了大豪车,唯独依然没学会游泳。
然后又出现错乱,对着珍妮喊爱丽丝。
对着安娜喊珍妮。
又回到安娜线,后爸这边又要离婚了。
而且他俩苟且之事也被后爸知道了,说他们是兄妹不可以这么乱搞,但安娜怒吼我们不是兄妹!
确实啊!
又没影响!
但他后爸依然决定要离开了。
这里他俩的镜头好唯美,俩人就这样交错抱着彼此,身体缠在一起,好美,好虐。
心疼。
然后安娜被她父亲带走,他追车而去。
然后他挡在车前,闭上双眼,车依然不减速从他面前开过,然而却是两辆摩托车!!
笑死了!!
居然这个GIF图名场面是出自这里!
本来还很虐的心情瞬间被逗乐了,太搞笑了吧!
太有趣了!
总能在气氛压抑的时候给你搞几个笑点出来,太逗了!
然后跟他妈妈说我会有个游泳池,于是镜头一转,他在清理游泳池,可下一个画面却是上了一辆游泳池清洁公司的车,笑死了!
多年以后成了游泳池清洁工啊!
太逗了!
跟美团外卖小哥黄袍加身的梗很像啊!
安娜线最唯美,两人其实都在同一座城市,每天都出入于同一个车站,可仅仅几分钟的差别,俩人就一直无法遇见。
哎。
然后又是世界线错乱,又回到鬼火少年摔成植物人线。
又变成突然跟爱丽丝结婚的线。
爱丽丝还患上了郁抑症,还有三个“大孝子”嫌弃爱丽丝的崩溃。
小孩生日邀请孩子们到家里派对,爱丽丝前一秒还说很吵,下一秒又跟孩子们玩在一起了。
状态很迷。
时而平静时而暴躁。
这条线真的太惨了。
然后又回到安娜线,这次主角好心为一个死掉的乞丐叫了警察,因为这样耽误了几分钟,终于在火车站里遇到了安娜!
终于又开始干柴烈火了!
但搞笑的是,俩人又分开时,唯一联系方式刚写在纸上的电话号码却被大雨淋湿,模糊了!
太戏剧性了!
然后又开始漫长的等待,安娜线就是用来虐观众的。
然后回到崩溃的爱丽丝线,郁抑症越来越严重。
他想象自己是赶跑爱丽丝恐惧感的猎人,可是,都是无能为力。
然后,来到一片玄幻之地,飞机在填陆造海。
很有趣。
然后又看到油罐车大爆炸完整版。
再然后变得很诡异,他迷上了看倒放。
然后又错乱回珍妮线,被爱得最少的一个老婆。
然后开启掷硬币的随机生活模式,假装丹尼尔却是做替死鬼的那个。
然后又继续读档。
也许刚刚经历的世界线其实都是躺在床上成植物人的主角想象出来的。
包括,他真的上了火星,把爱丽丝骨灰扬了。
爱丽丝线真的是,深刻体会舔狗不得好死的结局。
然后串上了!
安娜克夫!
跟安娜结婚的最后结局是开车撞鸟掉水里淹死!
好吧!
这段剧情串起来太酷了!
然后开始世界线收缩!
感觉精彩的要来了!
各条世界线开始崩塌,反复去世。
最后说这一切都是9岁孩子幻想出来的。
最后老人在0550死去后,一切倒转,开始《本杰明巴顿奇事》,哈哈哈。
影片到此为止。
好看!
金句:我不怕死,我只怕活得不够精彩。
每一个都是真的,每一条路都是正确的路。
精彩解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W41157ot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已经将这部电影看了两遍。
早在一周以前,我刚看完第一遍的时候,就隐约感到体内有什么正在苏醒。
那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周末下午,连绵的雨浇湿了夏季的燥热,厚重的乌云仍漂浮在海面上。
我本计划出门,却因这场阵雨而不得不窝在宿舍。
这个海滨城市夏季总是多雨,潮湿的气候倒也让人颇觉舒适,因此,下雨并没有使我不快。
看电影,然后午睡,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普通且无趣。
后来,这部电影的情节反复出现于我的脑海,我才意识到体内正在苏醒的东西是什么。
在沉寂了大半年之后,在失语的抓狂和无助已将我慢慢吞没的当下,这部电影重新燃起了我对于书写的渴望。
并不是说它给了我勇气和动力,莫如说,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很消极。
许多人在看完电影后疑惑:“它到底讲了什么?
”这部用科幻作为包装的文艺爱情片,没有正义与邪恶,没有对立与和解。
所有的故事,都因选择的不同而早已命中注定。
这是它打动我的地方,也是我乃至我们穷极一生试图窥视但最后徒劳的天机。
在影片的开头,电影借鸽子的迷信指出了关于因果关系的耐人寻味之处。
我们总是为结果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可是,如果这一切只是巧合呢?
在所有重大抉择的分岔路口,我们被迫一一做出选择,是这些选择造就了现在的自己吗?
如果当初我做出另一个选择,我还会是现在这样吗?
我还是我吗?
我们不知道。
因为我们的人生没有重来的选项。
电影圆了我们的这个梦,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Nemo·Nobody不同抉择下的不同人生。
在出生之前,天使忘了为小Nemo抹去记忆,因此,出生后的小Nemo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父母离婚,选择跟随母亲还是父亲使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后来,他分别与三个女孩邂逅,在不同的选择中经历了相爱、我爱她她不爱我和她爱我我不爱她三种爱情。
而这三种爱情都由稳定走向失序,预示着熵增宇宙的必然进程。
吐出的烟圈不会变回香烟,腐烂的老鼠尸体也不会复活,除非,宇宙坍缩,时光倒流,混乱的事物再次回归秩序,一切都未发生,一切都很美好。
除了熵增理论,这部电影还将混沌理论、蝴蝶效应、多维空间和平行宇宙纳入其中。
在量子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打开盒子之前,猫既是活的也是死的。
电影中Nemo在不同选择下的各种人生与之类似,所有不同的人生都是九岁男孩面对抉择时对未来的预知,在男孩真正做出选择前,所有的人生都平行存在。
老年Nemo在弥留之际大声喊出Anna时,小男孩才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之前,他无法做出抉择,是因为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现在他知道未来了,他还是无法做出抉择……在棋局里,这叫做被动强制,唯一可行的走法,就是不动。
”这时候,所有的平行世界开始消失,只留下打开盒子做出选择的唯一世界,他不知道未来的世界。
老Nemo笑了,他成功活到2092年2月12号早上5点50分,宇宙开始坍缩,时光倒流,他没有出车祸,没有与Anna分别,父母也没有吵架离婚。
小时候的他与Anna在河边抛着石子,天真又快乐。
在影片快结尾,记者对老Nemo说,“你说的一切都自相矛盾,你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老Nemo回答道:“你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这么多生活经历里,哪个才是正确的?
”“每一个经历都是真的,每一条路都是正确的路。
一切都可以是另外一种模样,而且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可能这是我们对某事后悔时的唯一安慰。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改变选择,我们只好相信存在着另一些平行宇宙和平行时空,在那里的我们选择了另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幸福着,或者依旧后悔着。
这是一部普通文科生根本看不懂的电影
此奥智商又没经得住考验,讲了些啥啊我又没看懂,还有这些干吗老喜欢拿蝴蝶效应说事儿啊。片头的鸽子吧不错,男主帅
有点儿琐碎 拖沓
篇幅两个半小时,剪辑刻意,除了爱情没什么实际的东西,再故作高深又能深到哪去。
(8/10)其实内核还是《机遇之歌》《罗拉快跑》一类的树状图式的多重人生选择,不过它的包装形式足够多样、精致、逻辑更加说得通。弦理论、蝴蝶效应、时空悖论、梦境真实、不断跳跃的时空,有了科学理论的支撑和跳跃性的错乱剪辑,可以把形式技巧和幻想性元素很好的结合起来。在画面技巧和听觉元素上有着小清新式的浪漫性元素,“选择”就是人生分叉的节点,未来与幻想的无限可能。
很有想法的片子啦~“我不害怕死,我只是害怕活的不精彩。”
“我不怕死,我只怕活得不够精彩。这应该写在每个学校的黑板上:生活就是个游乐场,否则毫无意义。” “之前,他无法做出选择,是因为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现在他知道未来了,却还是无法做出选择。”
想融进去太多东西,可失了控就显的冗长,到最后导演还用超弦理论幽默了一把。
片子不敢说,但Jared Leto销魂啊~~~
维度太丰富,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玩结构:环形or平行?时间真的逆流了吗?玩叙事:几个叙事者?几重叙事?虚构与现实的分界在何处?玩剪辑:随便调几个镜头几个故事大概就拆散重组。玩视效:简直有诗意,架构出一个扑朔迷离、无法用某种诠释去封闭的奇妙格局。任何一种解读都可成立,也都无法全然成立。
电影中充斥了太多关于哲学的东西,没办法理解透彻~还需要好好琢磨才行,是看着比较累的作品。
三个美女都被他玩弄了。
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新世纪影城一厅 21:00导演见面会
穿越得大了去了。累。一句话的事情。
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又什么都没说,但到底要说什么呢?-stop asking,it's complicated.
说得太多、抄得太多、致敬得太多,反而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只有一个你 5.21
导演太想掌控一切了,显得繁琐杂乱。
像蝴蝶效应,像记忆碎片,像般若波若密,科幻的爱情的人生的选择和充满的各种可能性,如小径分岔的花园,每一条分岔路口都会带领和指引你去往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只是整部电影看起来太琐碎杂乱了。
交错的人生回忆录,我究竟死于哪个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