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节奏有点慢还是有点大杂烩的感觉。
与圣经结合紧密,处处都有圣经体现。
镜头感非常强,每个分镜都像一幅画。
木村扮演的shitao是耶稣。
中心的中心,没有他这部片子就没有灵魂。
陈英雄老婆身材很好,不过对她的镜头太多了。
长得也一般。
josh hartnett始终出现的两个动作,一个是洗澡,一个是睡眠。
确实有点黄有点暴力。
血迹斑斑,受苦受难。
要是不喜欢恶心的人,最好保护自己的心脏。
情节感不强,有些地方明显就累赘了但是还是很精致很感伤的一部片子。
明明加了很多商业元素,其实还是很文化很小众的
又是在深夜...看了一部特别的电影「I come with the rain」关于导演陈英雄,是一位很有名的越南导演,是我唯一的认知。
关于演员,日本的木村拓哉,韩国的李秉宪,美国的Josh Hartnett,还有香港的余文乐......这个阵容会吸引很多粉丝吧,但这其实根本不是粉丝向的电影啊,没有宗教知识的支撑可能完全看不懂!
看完后,我自己的感受......神:从木村拓哉的角色感觉是在看耶稣受难记,他在雨中重生,他可以带走众生的疾病和痛苦,他被钉在十字架。
我经常对认识的朋友说“木村拓哉是一个灵魂特别干净的人”,我想这也是导演会找他来演这个角色的原因吧!
...他从头到尾受尽折磨,满身伤痕和泥土,但眼神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纯净,如果不是真的灵魂干净的人是无法做到的...人:从Josh Hartnett的角色感觉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曾经面对变态杀人魔无法克服的内心折磨,Father指引他去寻找救世主,这一路是充满阻碍的......!
杀人魔背后的人体雕塑,那不就是如今大部分人类真实的样子吗,也联想到圣经七宗罪中的贪婪、暴怒、暴食......恶魔:李秉宪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恶魔,他身上太多罪恶...他最后握住木村拓哉手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恶魔面对神的恐惧,他也是那个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人......其实不止三位主角,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了众生中的一类...芸芸众生要经过多少次轮回才能真正得到救赎啊!
...我原本是冲着木村拓哉四个字去看的,去年也曾经看过片段,但被过分虐心的镜头吓退了,没想到一年后让我感受这么多!
我自己学佛,对基督教了解大多通过看过的电影,理解一定有偏差,但宗教都是相通的吧?!
对了...还有唯一的那位女性角色,她感觉像是被救赎后又再次投入恶魔的怀抱!
想到夕爷那句歌词“我爱主,同时亦爱一位世人...”—from.杨千嬅.少女的祈祷。
这是关于救赎与重生的电影,也借这电影为如今多灾多难的众生祈福...!
[【伴雨行】亚洲版的耶稣受难记。
晚上一口气看完了,心里很闷,虐得我肝痛。
先说优点:大镜头都不错,男明星云集,不管正反派每个男演员都裸了个遍(导演肯定是肉体控)。
木村拓哉的角色就是耶稣。
前一个小时没有台词,全剧他也就说了十多句话,反而更卓显演技,把牺牲,痛苦,宽容,诠释得很到位了。
对他来说角色大突破。
但是估计拍得很辛苦,从头到尾基本上就是被各种虐(眼睛里面爬出虫子那个镜头太吓人了)。
木村拓哉其实很适合演这个角色,眼神很干净,肢体动作表演非常到位,也完全脱离了之前正剧男主的影子。
他在牺牲自我拯救其他人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是一味索取,并没有人怜悯他,最后愿意伸出手帮他的是个婊子(说婊子是因为他被钉死的时候,她居然扑到凶手怀里去了)。
缺点:剧本剪辑太散乱,主线铺的不好。
电影卖的十字架伏笔过多让人觉得故弄玄虚。
另外香港部分角色英语听着很尴尬,可惜了木村拓哉的演技了。
总结下来就是一个越南导演带着那么欧美日本香港多大牌男明星,在菲律宾和香港拍一个西方宗教故事,让人觉得怪怪的。
根据观影前参看各位的评价多以演员剧情角度进行评析,分数可谓惨不忍睹。
尽管没看,但因为先前有了无极这部电影,我从那时起就多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导演七年的酝酿,或许造成了众人观影的难度,导演自己或许也有点不知所言的感觉。
这部导演的心境或许跟无极之后的陈导一样的心情。
更可能这部电影跟幻影书里的海克特一样,拍了部贯穿内心时间的电影。
没看也要推荐一下,看过的朋友再看一遍,并给我发个种子。
谢——————————————————看过了,确定了上述事实解构超出了观影接受范畴,评分低理所应当ost里的gybe!
、电台司令都还行。
冲着大神去的,导演好歹还是陈英雄,一看之下血溅三尺。
还能更傻B一点吗?
还能更装B一点吗?
剪辑师剪片子的时候在梦游吗?
跳接的水平快赶上三级跳了。
其实我想问的是莫非这就是奔着邪典电影去的,所以我才没整明白??
陈英雄是个向来喜欢用力过猛的导演。
从之前的《三轮车夫》,梁朝伟的角色设置来看,就知道这个导演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文艺青年的心理。
梁朝伟在里面扮演一个黑帮老大,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他还是个蛋痛的诗人,诗人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他变态到明明是自己深爱的女人,却要逼人家去当妓女,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他在最后竟然是一边放火一边吟诵着自己写的诗歌自焚,此刻,装b到了极点。
到了这部《伴雨行》,美国人扮演的是因为追踪变态连环杀人而得精神病辞职的警探,李秉宪是个心狠手辣而对妻子变态迷恋的黑帮老大,木村拓哉总体来看应该是耶稣转世,博尔赫斯小说中神秘的不死人,余文乐则是中规中矩地耍帅没什么特出的警察,但是中间一场不知所云的戏,也增加了他的神秘成分,与其他角色取得一些平衡。
还有那个迷恋尸体的变态杀手艺术家,李灿森扮演的狂热教徒,陈英雄夫人扮演的莉莉,害怕一切室外细菌只躲在温室的幕后老板,所有角色无不带有神经质的特色。
之前的三轮车夫,是以一个神经质的角色撑起整部戏,伴雨行则是神经质的群体戏。
陈导演的电影里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正常人,或者是他根本不屑于拍正常人的戏。
伴雨行所表现的主题,都是玄之又玄,关于抽象的基督精神?
神秘的东方禅宗?
痛楚?
心理阴影?
老实说我是看不太明白,不是与宗教挂钩的东西就叫做有深度,一些刻意的深度反而是造作,又让人不知所云,人通常越是不能明白的东西越是觉得高深。
这是一些所谓大师的通病。
庆幸还有几个镜头可以令人印象深刻。
陈英雄镜头美感还是有一定水准,只是剧情是个硬伤,整个不正常人团队都是单凭一些偶然链接在一起,电影叙事最低级手段的就是借助老天爷,世界上有那么多偶然吗?
一来爱情故事就是白血病,男主角一转湾就把女主角手上的书撞倒在地,伴雨行里面一场车祸,车刚好就开到了木村拓哉的小茅房前,而木村似乎是在香港当陶渊明的。
这片子我实在是没法看完所以我也没有很充分的借口来鄙视但是陈大导演,你收集了一堆帅哥就算是插播那段裸舞秀也让我认为是个gay片
我想这是一个关于解脱的故事,我这么猜测导演的意思,因为真的是有点糊涂。
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摆脱的宿命,一些困扰着不停的折磨着你的宿命。
于是我们总是想摆脱那些烦恼的东西。
看导演的意思,大概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摆脱那些。
到了片子最后才发现,居然是陈英雄的导演,本来还奇怪他老婆怎么会出现在里面呢。
不知道这个电影的制片方是哪里,也许是陈英雄迈向荷里活的作品也说不定呢。
很多明星啊……可惜不如他之前的那些越南电影。
翻译字幕是个很大的问题,我甚至觉得不看字幕的话还比较容易看懂这片子。
剧情往简单的说,应该就是Josh Hartnett所饰演的警察kline自我寻找从而自我救赎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借由他无法承受由“杀人魔”(Elias Koteas)所引起的内心阴影,从而走向迷惘无助,这时Father指示他去寻找他的儿子石涛,也就是木村拓哉,也就是来救世的耶稣,当然在寻找圣子过程中,势必会有怀疑神甚至迫害神的人——李秉宪饰演的苏东坡;也有一起追寻神迹却最终半途而废的人——余文乐(我一定要吐槽一下这位的英语,明明大家都是东方人,您一定要差得那么明显么?
);以及李灿森、陈女燕溪等等不同的人。
最后警察在kline找到了受难的耶稣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同圣子一起回到Father——也就是造物主那里,获得了内心的永远宁静。
阿弥陀佛,哈利路亚。
片中“杀人魔”的部分,伴随着kline寻找石涛的过程而展开的,一开始表达的仅仅是对“杀人魔”恐惧感;后来人体雕像出现——“杀人魔”做人体雕像不是变态(真的吗?
),他只是在还原他眼中的人类,那个不断出现的巨大的嘴,大体就是一个贪婪的狰狞的符号化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最后,kline开枪打死他之后,割下了他的头,这就是《圣经》里说的“人类必将割下蛇的头颅”。
这一部分在线性上可以说是发生在“寻找石涛”之前,但因为陈英雄并没有在片子刻意区分出来,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在kline心中同时发生吧,即“寻找耶稣”与“对抗魔鬼”这两件事情。
自然,如果是希望怀抱“外籍刑警只身挑战香港黑社会,神秘男子荒郊无辜被虐”的心情的话,只怕会比较困难。
其实我看完后,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就是有关片名的:I Come with the Rain...,综看全片似乎也只有一场戏“在雨中”,而这场“雨中戏”讲的大约是耶稣死而重生的事情,所以我第一直觉这里说的是“耶稣受洗”,可是感觉很牵强。
因此,我特别去询问了一位有信仰的朋友,他向我解释了些有关于“早雨”和“晚雨”的内容——简单的说,这是一个用种子生长所作的比喻,从领受“早雨”生长发芽成熟到最终领受“晚雨”圣灵,来比喻个人被救赎的经历,或者基督徒成长的经历。
(ps.更加具体的内容,可百度或者Google关键词“耶稣”“早雨”“晚雨”,以上。
)我个人觉得,这个解释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当然因为我实在也不是个真正有信仰的人,所以以上都只是“我觉得”。
还有另外一个“我觉得”就是,陈英雄并没想拍商业片。
虽然这个卡司这个故事大纲看上去非常商业,但也不能就此下定论。
我总觉得他沉寂8年,就是为了找一帮型男来扒光他们凌虐他们让他们互相扭打?
(当然我是很欢迎,让衣服拖得更猛烈些吧)——他明明娶了老婆的——当然我也不知道这其中的真相,万一他就是真想拍一商业片呢。
可是即使作为“文艺片”而言,此片也还是稍显造作,《青木瓜之味》里也有大把的佛教意味,却并没有如此用力的感觉。
——以下纯属粉丝言论,不喜请闪————————————————————————对我而言,木村拓哉,本命一枚,因此他不管干啥我都DJ得很,这一点上,我跟霓虹国那些看爬坡也看出百分之二十几收视率的少女少妇败犬大婶欧巴桑们,立场无比坚定的一致。
所以我还是要感谢对动不动就给我看男人果体的英雄导演,鞠躬。
但是,怎么说呐,某人的大银幕之旅,怎么就一直这么别扭呢。
其实我是真心的觉得,某人你的演法并不适合大荧幕,或者说不适合亚洲的大银幕导演君们,几乎所有的一线亚裔导演君们喜欢的都是“无印良品”,所以他们宁愿去找非职业演员,或者和某一位演员君长期合作,也就是干脆我自己培养一个意思——为的就是“去表演化”的表演。
嗯,没错我的意思就是某人你的表演很表演化,按b点的说法,您是“表现派”的,走布莱希特那个路线。
带有强烈个人气质的木村拓哉式的表演,在东方导演眼里真的是很不讨好。
而且当你发挥“控制力”的时候——《武士的一分》就演得相当节制——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当山田洋次评价木村拓哉“非常像当年的高仓健”时,我差点没噎死,我以为,说一个演员像另一个演员,简直是一种侮辱。
嗯,我的意思就是“去木村拓哉化”的木村拓哉——你知道,演员君们的魅力是来自于特点二字的。
其实日本的男演员,除了阿部宽是可以做到“角色与角色、角色与本人”完全抽离以外,即便是文艺片专业户Joe桑小田切让、安藤政信,对对还包括浅野忠信,甚至国宝级的真田广之,他们的表演也都是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只是说,就像听到连续剧是给做家事的欧巴桑看的就弃演Ando桑一样,他们早早的划好了自己的田地。
而某人,你一开始就被划去另一边啊。
厄,好吧,其实我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反正你不管是爬坡也好果体也罢,我都很嗨皮——香港、越南……下一个台湾还是大陆啊?
只要不是棒子,你怎么高兴怎么整。
而且,就算是棒子……大不了我快进看……
据说每一个男导演(特别是自己写剧本的男导演)都会把自己挑选的男主角想象成自己,也就是为什么某些导演有御用男演员,也为什么很多导演都跟自己电影里面的女演员上床。
导演们一般内心都会很强大,或者自以为很强大。
在他们完美的小世界中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美貌,于是有了美型的男演员就可以帮他们在电影中完成理想了。
在电影中,有美型但是或许没有什么头脑的男演员替他们跟美女谈情说爱,或者勇往直前。
在现实中,由于世界进化到这一步,男人们已经可以靠除样貌以外其他的优势吊女人了,于是男导演们在现实中亲身上阵,跟女演员谈情说爱。
各位腐女以及爱美男的女人们,你们以为是女人们的花痴造就了这个全民外贸协会的世界吗?
不是的。
恰恰是那些男性在找替身。
宗教味浓, 几个帅哥在都好养眼
导演这行还真是不是说学就能学得来的!陈导学摄影出身,镜头还这样,后期剪辑也剪成这德行,矮油我特么羡慕嫉妒恨还真有投资商投他的片子!
只有Elias Koteas合格了,新耶稣和白痴一样
给帅哥们的分
看到前面本来是三星的,结果到了结尾又减下一颗星,保本的一颗星是给我曾经的偶像木村和乔什以及相对美妙的配乐的,余文乐和李灿森两位虽然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但他们的出现实在多余了吧。主题表现一个烂,真不敢相信是陈英雄和一票国际型男搞出来的。
蛆从眼睛里爬出来是肿么演的
除了花瓶~什么都没有~
我勒個去!基督教宣傳片……。原來木村是耶穌啊,整個從頭抽搐到尾。最後「十字架」的橋段設計得太拙了,其實不需要十字架、不需要噴金瘋子,觀眾也猜得出編劇的用意。這些視覺符號真是畫蛇添足。余文樂太小家子氣,怎麼不讓陳冠希演這個角色,至少trash talk地道點。
冲着木村大神看的,结果楞有点没看懂,我怀疑我的智商了。。。
我承认他想表达一种情绪,但是我的确不理解。。。
我恨死我自己了,这手真TM贱啊
血腥的烂片
8.7/10.被密集的铭刻镜头语言的方式看呆了
一星给电台司令 一星给香港夜景和香港龙套们 看完就四个字 晕 没弄懂 英雄对自己老婆的任意使用也不可理解
看在这个卡司的份上,也勉强多给一星吧
这是陈导的电影吗???????
使迷途者选择在一个幻影的指引下伴雨而行人们放弃了怀疑与尊严而对权威下跪内心的黑暗因而得到遮蔽
看看这阵容,木村拓哉,李秉宪,余文乐,李灿森,一水儿亚洲型男。陈英雄有这么好的卡司,我以为要拍个血气方刚的动作片,刚开始确实是的,可是后半段又文艺起来了。此外这英语说的,纯粹是在背词儿,真是浪费演技啊。配乐不错但是太显眼,喧宾夺主了。
帅哥云集
情绪大于叙事,宗教情结,仪式感,强大的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