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扯句闲话,女主角鼻子上的那颗痔挺逗人。
个人以为这是一部抄袭意味很浓的片子,有《24》的开场、《沉默的羔羊》的奔跑,最过分的是将《后窗》的悬念抄了过来。
韩国的恐怖片不是让人感到很有意思,总是难以脱离“鬼”片的范畴。
中国有一句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或许这部片子里被鬼追杀的人们就是中了这句话的咒了,也难怪。
韩国的鬼片总是冤鬼报仇。
冤鬼往往是被别人杀死的要不就是被别人欺负自杀死的。
到最后总能在冷漠的人性上做文章。
刚开始看一部两部这样的电影时还能触动自己的内心深处,但是看多了以后实在是不能忍受韩国编剧的韩国STYLE。
为了能在人性上做文章,他们有时候不惜用牵强的和根本不能用逻辑和科学道理去分析的剧情去表达。
这点韩国编剧倒是可以和香港编剧媲美了。
地铁里红衣女子寂寞的高跟鞋敲打的声响呜咽的哭泣却得不到回音就像她为何自杀得不到解释一样 这个世界总是有那么多寂寞的人不是人寂寞的住在公寓里而是寂寞住在人的心里最吓人的是素研割腕时血在裙衫蔓延而上的视觉感黑发 白裙 绝望的眼神……我不知道为什么恐怖电影里总要有人爬着是因为贞子这样的出场吗《咒怨》是这样,《公寓》也有这样虽然素研无法行走的人……“我想帮助你,真的,即使太迟”鬼是没有心的……
看完之后整个人心情变得很差,因为这个电影是自己在网上找的,百度输入“人性冷漠,孤独的治愈电影”然后在其中的一条搜索栏里面看到了它。
孤独,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还有站在热闹的人群里唯独觉得自己是孤独的。
这是一种无法抗拒不可否认的感觉。
刚大学毕业,同学朋友各奔前程,见面了也会谈论工作的问题,压力从每个人脸上都看的出来。
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才,特别是拿高工资的人都是不简单的呐。
而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无社会经验,无背景后门,更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刚好是平凡不过简单不过的人了。
大学毕业了之后,有一种很感觉,说不出来的感觉。
从我三岁半开始上幼儿园到21岁大学毕业,我人生中的21年将近有十八九年都是在读书,这是我活着的大半辈子。
突然一下子告别了这种枯燥确规律的生活,头顶的一个学生生涯的压力光环突然没有了。
身边的同学朋友各奔前程,各忙各的都忙不过来。
父母上班,自己回来都累得躺床上就能睡着,何况我还有一个不靠谱的爸爸。
当我一个人在家自己找工作的时候,我觉得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孤独了。
孤独是一种什么感觉。
在家里,看得出来他们都比较喜欢我弟弟,重男轻女嘛。
女儿迟早是要嫁出去的,儿子才是留在自己身边的。
以前包括现在很多很多的事我想省略一千字,两千字,有太多太多的事,我不想重提。
我尽量尽可能的安慰自己,女儿儿子都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
可是事实告诉我不是的,事实曾伤害了我一次又一次。
有时候我会问,为什么会这么不公平,没有人能自己选择自己的性别,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老来儿子要靠的住些,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把儿子当做心头肉吗?!
很可笑的一次,我跟好朋友在外面看到一只挺可爱的小狗,在风里面瑟瑟发抖缩成一坨,于是我买了它。
而最后我爷爷说它是只母狗要扔掉它。
开始很欣然鼓舞着我妈说养狗可以,后来说母狗长大了也是跟着其它的狗跑掉,养了也是白养。
我当时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家里其实我爷爷的思想最为严重,曾经就狠狠地伤过我一次。
当着弟弟的面说,你姐以后是要嫁出去的,你才是我家的人,不要学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觉得自己天生就被性别明码标价低等了。
从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像个公主一样,理应得到所有好的东西,因为自己不觉得比别人低等。
可是现在不得不承认,如果非要让他们选择最爱谁,无疑是我弟弟。
有时候知道吗,我很恨他。
虽然是我亲弟弟,恨他与我平分父母的爱甚至天平倾斜,恨他让我唤出内心一种低等感,而他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每次他一回家,全家人吃饭的时候都围着他,问这问那,唯独我自己是多余的。
我常常对自己说,弟弟一个星期回家一趟吃饭,家里人想他关心他也是正常的,我要把心胸放的大度一点,他是弟弟比我小,我应该做好一个姐姐的责任关系他爱护他。
每次去学校还是出远门,回家我总要带好吃的贵的我自己有时候都舍不得买的东西给他。
在家里他做作业我尽量教育他要好好学习,带本子给他。
把自己好的一面标榜出来,不让他学坏。
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心力,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合格的姐姐。
可是有时候当全家人的脸都偏向了他之后,我觉得这个世界好不公平。
为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理应得到所有人得爱,全家人都那么爱他,我也要疼爱他,那他这样疼爱过我吗?谁来疼爱我?
啊?
我不是圣人,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尽量尽力说不在乎无所谓,我抹干眼泪说自己要坚强。
伪装的总有一天会崩溃,你总强迫自己要乐观要积极向上,就像琴弦崩到某一刻也是会断的。
本来想找个电影治愈下最近不是很好的心情,没想到彻底勾出了我内心所有的阴暗面,我才发现真实的自己心里有很多问题在现实中没有解决。
在社会中打拼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减压方式。
每个人在社会里闯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没有压力那就是成仙了。
压力会越积越多,若果不及时找到正当途径去宣泄,后果不容乐观甚至是杯具。
作为一个资深跑者,一个喜欢超级喜欢跑步的人,今天我不聊电影了,我聊聊这个美女的跑步吧。
这个美女长的确实够漂亮,可惜跑的不美,他要是跑出节奏感,再穿上紧身运动装,跑出优美的弧线,头上再微微出汗,感觉就更美了。
首先,她跑步装备不对。
无论是天冷还是天热,一般的人是不穿羽绒服跑步的,热身过后,一般直接就是贴身运动装开跑,而且会跑出一头汗。
这美女竟然穿着羽绒服,而且里面的衣服也不是运动服装,跑两天穿同一身衣裳,也足以证明她衣服多,同样的衣服有两套,不然跑过步第二天要洗洗的。
其次,她跑步姿势很不对。
跑步的起脚最起码脚要抬起来,上身要稳,她左右摇晃的,证明核心力量不足。
同时,穿着运动鞋脚下的声音还这么响,证明她下脚太重,这样跑下去脚踝,膝盖早晚报销。
本来想聊电影来,忍不住又说起了跑步,但愿这个美女以后跑的更加优美吧。
韩国很多恐怖片的突出特点——凶手都有悲戚的过往 结尾变成煽情片几年前看的,还记得一些情节。
氛围渲染还可以· 下肢残疾的女孩被公寓里的邻里们悉心照料,可久而久之 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一对年老的夫妇强迫吃饱的女孩继续吃ta们烹饪的食物,一个男青年甚至侵犯了女孩。
这些所谓的善者 对外还要摆拍宣扬自己的爱心。
女孩死后的房间又入住了一个男子,男子入住后变得精神失常……后公寓住户们时常离奇死亡 死亡事件发生时都会莫名其妙停电,女主开始调查此事 揭开了一段悲戚往事……
梦里,准确的镜头感绝妙的构思严谨的逻辑真让我兴奋。
虽然也是被吓醒的,还是很感激这部电影,造就了这个精彩的梦。
电影本身不是很恐怖了,但是我喜欢它的节奏。
一些特技和音效也相当恰到好处。
感觉是很成熟恐怖片,并且,有仿日的痕迹。
不知该如何评价,也没有搞懂是谁杀了那些人,故事的发展也不是特别清晰,但是,我能清楚的感受到全片孤独,冷漠,绝望的主旋律,人心比什么都恐怖,希望我们能够少一些冷漠,多关心他人,不能说能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吧,但总会去感动那么一些人,或是拯救那么一些人。
就像我们在平时做选择时,经常会逃避,会选择置之不理,因为我们内心是孤独的。
没有想到,竟然是女主掰折地铁红衣女的手指致使她掉入轨道,如果女主在发现红衣女在哭泣时安慰她一下,如果能紧紧拉住她,也许就会拯救她!
还有,残疾女孩所忍受的孤独和冷漠,不断吞噬着她,最后让她变成魔鬼。
还有,警察的入住也预示着如果人性还是那么冷漠,悲剧还将继续重演!
这部电影的层次非常深,反应出现代社会的生活逼得一部分人的孤独占据着整个内心!
跳轨的红衣女跟这个女主住的公寓应该是没啥关系的,属于单独的一条支线。
这个公寓每天到了晚上9:56就会集体不停闪灯。
然后就有人自杀。
原因跟一年前有个自杀的残疾女柔妍有关。
柔妍是个坐轮椅的残疾女孩,有天柔妍父母开车外出因车祸丧生。
《善良》的邻居们便复制了柔妍家的钥匙轮流来照顾她。
柔妍住704房间。
开始邻居还算照顾有加。
后来渐渐的厌烦了柔妍便虐待她。
直到有天圣诞夜柔妍割腕自杀了。
一年后便回来报仇了。
一个接一个除掉了以前虐待她的人。
而女主第一次见到柔妍时还以为她是活人呢,一直在跟柔妍的鬼魂讲话。
女主用望远镜观察柔妍家看到的也是柔妍生前回放罢了。
电影结尾女主也被柔妍给害死了。
这也太惨了。
女主可是一直很关心柔妍的。
结果遇到这种恶灵只有自认倒霉了
我的梦想曾经是开一间书吧,然后坐在里面看时光流淌。
静静观望着太阳升起又落下。
从下午到夜晚,天空从浅蓝色变成黑色,偶尔窗外奔腾的车流的光束稀稀落落的打在书架上。
我坐在二层,整个身子陷进靠背的沙发里,音乐从右耳的侧面传来,隐隐约约的女声,回荡在安静的空间里 ,幸好还有人在不远的地方聊天,我喜欢这样既不孤独又可保持私密空间的场所。
在这里,我看完了一部叫做《公寓》的韩国悬疑恐怖片。
关于恐怖片为什么恐怖,造成恐怖的视听元素,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
比如,把声音关掉,把阴影去掉,恐怖片就可能完全改观。
当然,故事本身的悬念也造成了一定的戏剧性效果。
重点是,好的恐怖片总有一种心理穿透力,让你在看完之后的一个礼拜内都不得安睡。
前一阵,在一个超市门口,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买了一本《心理》杂志,创刊号,大概是被上面的一些标题所吸引。
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更多学校的心理学专业正在日益兴旺起来。
而电影故事里的恐怖元素也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视觉效果,更倾向于利用心理学的恐怖效应来吓人。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韩国电影名字叫做《蔷薇红莲》.姐妹两个人,姐姐精神有病,但是这个事实直到结尾才被澄清,而整个故事都是以姐姐的视角在讲述一个看似平静却充满反常和杀机的家庭,在姐姐的视野里,所有人除了这个姐姐外,都有病。
结尾事情才真相大白.同样,在公寓这样一部电影里,讲述了一个表面平静团结的社会景象背后的残虐和阴暗.反映了一种人性的反复,和人心的虚假性。
我们一面响应着社会提倡的互助精神,一面又发自内心的排斥我们的友邻。
看到苦难的,残疾的个体,同情是发自本性的,然而自私的欲望的膨胀,责任和道德的普遍缺乏,导致那短暂的本能的同情心很快变消失在无尽的职责和空洞的义务中,可是这些空许承诺的人又不愿被人看成是虚伪自私的,于是开始把这种无奈和后悔的愤恨发泄在被遗弃者身上,直到她忍无可忍自杀。
一个身患残疾的女孩,在父母不幸双亡后,得到了邻里小区众多热心人的帮助和照顾,可是这样的热情逐渐演化为一种无奈的责任和义务之后,疲惫的邻居门的逐渐开始变了.于是女孩开始被逼迫吃完过量的食物,喝各种奇怪的药品,在邻居的照顾下伤痕累累,还要满足邻居儿子的欲望发泄...圣诞节那天,她自杀了,鲜血漫上藤椅,整件白色的衣服逐渐变成了红色.在韩国电影里,我们总能看到人性的各种阴暗面,外表端庄,内心残暴的虐待狂。
而这样的压抑是社会性的集体无意识的一个侧面,这些说到根本源于韩国历史的分裂性。
过度的压抑必然滋生复仇,我们看到的故事里,恶与复仇的理由总是被挥发到极致。
无论是《老男孩》里的父女乱伦,还是本片中的毫无人性的虐待,故事本身都建构在一个超出常理的基础上,我注意到结尾,竟连唯一一个女主角,与后来证实是鬼的女孩有过唯一的正面接触,并真心想帮她的人,也遭遇到了同样的下场,死亡。
这的确另我有一些意外,因为以往来说,恐怖片里的女主角是不会死去的,她总是会想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像万能胶一样好用。
但是,故事这样处理,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恶都会受到控制,正如一个被社会深深伤害过的人,未必都可以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好人的存在一样.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经历却可以改变一个人。
一个原本善良的女孩,居然变成一个杀人恶魔,即使最同情她的人都感到害怕,而那些把她变成这样的人们的相继死去却得到了无辜的叹息和谅解。
还有什么比死亡都无法消解的怨恨更可怕呢。
独特,喜欢
那两个慫孩子啊,一碰恐怖镜头就躲我后面,两人用一双眼看.....
至少把故事说清楚了
毁我大好漫画!怒!
感觉故事的连接性有些牵强。女孩明明在一年前就死了,难道女主角出现幻觉了么。还有开头的红衣女子。。。电影没有把故事叙述清楚。
你孤独吗。你会帮助我吗。你会了解我吗。温暖后有丑恶,丑恶后接上温暖。柔妍是个令人心疼的好姑娘,嗯,如果不那么变态的话。
这还是很有感觉的典型韩国恐怖电影
好恐怖啊
这种电影只能看着打发时间,看过就忘了
看过的烂片之一。一点都不恐怖。
手上有的话,就看看吧
原来她就是高小英
也太讲不通了,乱七八糟
尚可
当初高三全班一起看的,差点被年级组长发现!
女主死前就有人被害了。。說不通啊。。這茬找的太沒技術含量了。
后窗之9点56熄灯杀人事件
第一次在学校看的恐怖片~
看了漫画专门找来看。大失所望,不及漫画的十分之一恐怖。故事也不像漫画那样多线多角度叙事,失掉了最让人惊喜的部分。
拙劣的模仿《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