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黑战记》[喵喵][喵喵][喵喵][喵喵][二哈]。
剧情算是温情派,可爱、温柔,动作戏流畅,世界观比较宏大,技能型算是比较多——除了金木水火土之外还有时间空间系统?
未来排列组合会很多样。
比起以往国产剧的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双方的配角都能做到有不同的性格,而不是反派系统喽啰甲乙丙只是炮灰数量问题。
甚至配角中的配角——人类都有一些性格和社会逻辑了……吐槽是……1/ 主线故事特别像离婚父母抢孩子……最后虎妈从暴走爸爸手里把儿子抢回来却试图送进寄宿学校——“你会喜欢那里的”……从这个(奇怪的)角度我很伤感……2/ 动画对动态尤其是柔软的表现很棒,但对纵深、广阔、高耸、巨大……这些空间感的表现就稍微有些奇怪,比例在变,对比物显示不出来,视角不够开……有时俯冲不知长短,悬停没有深浅……我就会一诶……恰好讲的是空间系的妖精……所以……3/ 我还是希望影视制作团队里有一些学过建筑设计的人,这样在城市场景里打斗不至于满天只有水泥预制板薄片……现浇混凝土块呢……钢筋呢……玻璃呢……地下翻出来的管道呢……那些才是有力武器。
如果有一天电影里出现了操弄台北101里的几吨重的抗震球我一定心潮澎湃……城市场景和地图密度不匹配……一开始是高层低密度的市中心出现平面图的时候变成了低层高密度的地图,图示区域也忽小忽大……移动的人口数量也和所覆盖的区域不匹配……基本上电影里移动的人数可能也就是一栋高层里的人吧……(我特么到底在想什么)可是归根结底,我又很喜欢这部电影。
男角色的声音都很好听。
#吐槽役#
随便吐吐槽,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
好了开始:不改分,但现在看会给8分。
友邻评价有一条一针见血的,矛盾基本就是照抄X战警的模板,在此基础上思考得不够深。
比如:为什么妖不挟持人类?
人类同样能修炼技能的话为什么没有形成有能力者的平衡?
既然有空间系这样逆天的能力,元素的造物也完全无视物理定律,为啥不换个星球生活,非要跟人类争这一亩三分地?
而且,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类对比妖精简直就是肉鸡对比人类,为啥妖精反而要自缚手脚、藏头藏尾地生活?
换句话说,风息想做到的事有那么难?
然后是设定上偷懒的地方:既然这个世界是建立在道教神话的基础上,为啥两位对立强者的战斗都是元素对波,连一件像样的武器都没有?
回到电影本身,走马观花,线索乱七八糟的,人物和情感都缺少铺垫,因为想要塞进去的东西太多了——这是很典型的创作早期缺乏“删减”意识的表现。
手绘不错,3D画面却很粗糙。
罗小黑的情感转变也不够顺滑。
今年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太火了,有热血有煽情,足够冲击、炸裂。
多少成年人被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感动了(是否有人也开始对命运做起了抗争,然后发现抗争失败……)夏天过去,想要收收心归于平静,就去电影院看《罗小黑战记》治愈一下吧。
被人类驱逐的猫妖罗小黑遇上了同为妖精的风息,在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岛上,风息对罗小黑说:“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了。
”孤独已久的小黑被风息的温暖包围,被虎妖的烤串俘获猫心。
这一次,小黑不再流浪。
执行者无限的到来,打破了小黑的岁月静好。
小黑和风息失散,被无限挟持,又一次进入了流浪状态。
随着真相慢慢拨开,抉择和迷茫产生。
一边是看起来并不是很坏的人类无限,一边是第一次让自己感受到家的温暖的妖精风息;一边是和同类妖精们并肩作战,一边是与人类和平共处。
小小猫妖就这样在认清内心,做出选择的过程中成长。
首先是认清何处为家。
不是只要有房子住就是家。
不是只要和同类生活在一起就是家。
其次是思考何为好人,何为坏人。
风息要毁掉人类的生存空间,夺回属于自己的家园。
无限认定人类和妖精可以共生共存,作为执行者一开场就破坏了风息和小黑的小岛。
孰好孰坏,孰对孰错?
单纯的罗小黑有自己的答案。
不剧透啦。
成年人的生活已经很难了,《罗小黑战记》的轻松和温暖恰好可以治愈焦虑,让人暂时远离喧嚣,找寻一份平和美好吧。
——世界这么美,跟你走,不再流浪。
第一次看预约放映,重新在影院刷了一遍,全片充斥着对“家”的奢望,木头将人类社会设计得更加温馨美好,但却又透露出无力感,或者可以看作是辛辣的讽刺最早在影院看第一遍时我只注意到了极其优秀的作画和简洁完美的剧情,但抛开这些不谈,风息的人物动机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以幼年罗小黑的视角审视,让观众置身于角色之外。
最开始对无限的不解,到中间对风息行为动机的困惑,都让观众置身其中,最后在结尾处释然…风息在天台上的剧情直接将前半部分温情的基调冲散,人类作为“入侵者”渐渐取代原住民的地位,相比于现实,原住民没有被奴役,但更不平的是人与妖精的平衡却是妖精躲藏于人类世界中,风息属于独立思想,小黑提出的质问直接使讽刺立竿见影,“总有一天,我们会无处可去”,悲凉感瞬间突出。
讽刺的是风息最后化作了树木,哪吒说道:“何必呢,还不是会被人砍了做木材”,这才是现实,会馆消除人类的记忆,使人与妖精平衡,但这样的平衡状态下不可能只会有一个“风息”。
木头是少有的能将日常番拍成好看的电影并且有深刻思想的,童话般的故事和感人的剧情,背后更是无奈
在给出理由前先说明一下,我是站在国产动画电影的角度去评价,并没有上升到动画电影的影史谱系。
《十冷》《大圣》《哪吒》也都如此。
从技术上讲,这部电影的作画干净不贪功,分镜节制有效,战斗场面和最后大梗都颇为精良,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而后半段的冷笑话确实让我时不时笑出来,挺不容易。
(毕竟大多数冷笑话我都觉得又尴尬又不好笑)然而,这部电影最值得讨论的是,也是因此值得被推荐的,是从母题层面看,这是一部真·老少咸宜的电影。
这部电影可以用轻松的故事,引发幼儿和成年人的思考。
成年人可以思考原住民和外来强势文明的关系(《罗马》讨论的也是如此)(这部电影真没讲环保),这部电影直到最后,代表原住民的“大反派”依然没有放下尊严,这点是让人极喜欢的,也是让主题立得住的重要原因。
孩子可以思考什么呢?
是不是所有的好意都等于善良?
要如何去理解好意本身?
最有趣的是,这部电影迫使小孩大人去思考一个问题,在残酷的生存主题面前,善良是否显得苍白和无力?
当文明的车轮压过来,个体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电影里,大反派说妖精与人类的两段蜜月期,一是互不接触,二是将妖精奉为神灵。
这一怀念内容本身是非常考究的。
说到底,妖精也是在怀念自己的强势岁月。
所以,往深了看,这部电影的主题本身不是“住不住在这里”,而是“拥不拥有这里”,讨论的是主权问题。
(联系当下局势颇值得玩味)作为一个没看过剧集动画,也几乎没有被电影宣发扫荡过的观众,我觉得这是一次宝贵的观影体验。
最后,强烈推荐。
最后最后,这部电影还是有些问题,前三分之一太拖沓了,而且泡面番的影子还是存在,看得我很不舒服。
真心希望能大卖。
今年国漫在院线中明显数量渐渐开始多了起来,一个夏天,先是《哪吒》引燃了大家的观影热情,在初秋的季节,经典国漫改编的《罗小黑战记》的电影版也上映了。
最初认识它还是多年前用过一套周边的QQ表情包,万万没想到,创作团队在这些年里一直默默无闻的耕耘,直到这一天我们看到他们一路奋斗打拼的成果。
了解过一些幕后故事,为国漫坚持下来的人,在茫茫道路上,他们都怀揣着一份情怀和热血。
虽然同样为国漫作品,《罗小黑战记》所表达的与《哪吒》是完全不同的。
在故事的主题方面,相比较《哪吒》所表达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甘与爆燃,《罗小黑战记》的整体更倾向于清新与治愈,引领大家去理解“感情的真相”。
在友谊的探寻,师徒情谊的搭建中,观众也跟着看似冰冷无情的小黑一起学会了如何分辨善与恶以及爱与恨。
了解到那些在你身边看似善意的笑容,也许暗藏着阴谋;那些貌似伤害的相处态度,所带来的也许是后知后觉的强大与引领。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些曾经单纯的你我,不也是这样一步一步长大成了现在的样子,懂得了笑容的隐秘,伤痛的领悟。
《罗小黑战记》和《哪吒》在主人公的设置上,都是待成长的少年。
《哪吒》里的魔童哪吒从出生时是个不受欢迎的叛逆小男孩,不被邻里所接受,只能被困在家中,渴望着友情与关注。
而在《罗小黑战记》中,在故事的开端,小黑是一个失去家园的孤独猫咪,顽强的在城市中寻觅一处栖息之地。
小黑是作为一只猫形的妖精,时而是猫,时而是猫耳少年,危机时刻可以变身成为“巨星怪兽”以自保,他在故事的逃亡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习得新的技能,也更清楚的看到周身的所有人和感情。
他在剧中的对白不多,更多的使用萌化了人的表情和喵喵喵来表达情绪,看上去倔强,其实内心里充满了不安全感,就像我们每个人心里藏着的那个长不大的小孩子。
《哪吒》中的对白台词在配合故事叙述上,是燃情的风格,被大家所记录,而《罗小黑战记》当中,画风有一些日漫的风格,整体清新又治愈,人物的不少对白都是轻松的诙谐与幽默的,更适合较低年龄层的受众去理解和在轻松看清人物的态度。
跟随着越来越快,越来越激烈的叙述节奏,最终我们看到一个长大的小黑。
也许,这就是成长最原本的样子。
经历漫长的孤独,经历独自疼痛和无人分享的修炼,在朋友们的帮助和牺牲之下,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还好能看到这样一份天真和纯粹。
目前国漫的整体发展还是艰难前行,感谢那些在这条路上还心有明灯,从未想过放弃的人。
刚出场时候的无限大人,让人感觉是腹黑而神秘的,他很强大也很冷酷,对比风息他们对小黑的关怀柔情,小黑自然而然就认为他是个坏人。
在风息他们逃走,他带着小黑去会馆的路上,以为会是很无趣的一个人,结果发现很有趣呢,跟小黑斗智斗勇,嗯,其实是无限大人单方面的碾压小黑,完全不是一个段位上的。
一大一小两个人的反差萌使得一路上笑料不断呢。
乃至无限的朋友们来找他,一个个都好有个性的样子,因为太强大,被太多人吐槽。
然而,无限大人却是很多女孩心目中的偶像吧,这么一个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强者,注定吸引异性的目光。
而实际上,无限大人的内心才是真正的柔软,不能忍受小黑受伤害,哪怕知道进入别人的空间可能会任人宰割,也毫不犹豫的要去为小黑出头。
在最后小黑喊出师傅的时候,傲娇的他内心应该是狂喜的吧,终于可以不用独自一个人流浪了。
一位即便看过同名番剧的观众,也很难推定剧场版的《罗小黑战记》的剧情会往哪个方向走。
或者说,因为看过番剧了,这些观众才能放心把自己交予剧情,不断被带往未知的地方。
因为那部每集只有五分钟、平均一个季度都无法更新一集的同名番剧,其特点正是每集变换不同的趣味点,让人摸不清状况的同时又能愉快地看下去。
《罗小黑战记》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借助人与妖之间的对决让夹在中间的罗小黑陷入两难抉择,从而迫使他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仅仅这么看的话,《罗小黑战记》充其量只是一部平常地不能再平常的励志动画——但事实上,这条主线只有在后半程才变得明晰起来,虽然前面不断地作了铺垫。
剧情主线的模糊,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了增强:在角色设定上,人与妖的界限被打破,有时候很难辨清里面的角色是人是妖,比如无限虽然是人,却有神力;在形式上,不分时空限制取用文化素材——比如衣着上可以是古装,却在餐厅用手机扫码付款;现代化的大都市中藏着一座会馆(极其古典的存在);再加入晦涩的科幻元素,不断蹦出一些让人不明就里奇怪词汇:比如“灵质空间”。
《罗小黑战记》就像混杂着各种菜系、具有多重口味的大杂烩,原本它会让人感到沉重(如同不辨口味的持续摄入导致的腹部滞重),但因为不断地在剧情和画面中设计萌点(其实我想到了今年另一部让人萌化了的日本定格动画剧《轻松小熊和小薰》),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这种滞重感也便被观众遗忘了。
由此可以看出,剧场版《罗小黑战记》其实是同名番剧的某种延续,将每集的趣味点以密集的方式编排进连贯的剧情中,最好的是每一处场景、每一个画面、每一场对话碰发出的童趣。
但也因此,所谓“成长”的主题被淹没在琐碎而不节制的“造萌”运动中,结果到剧终终了,我们似乎也很难看出经历过人生抉择的罗小黑有了真正的成长,它不是还在卖萌吗。
不过,这都无法掩盖《罗小黑战记》在一种后现代意义上创造的价值,因为它成功完成了只有动画这种影像介质才有能够创造的独特世界。
真人剧情片因为囿于现实世界的运作逻辑而无法彻底放开想象,但动画不同,它可以将动画师头脑中任何能想到的概念、场景、人物都放入平面(只要能想到),并通过魔法让它变得可信(因为动画是“画”出来的,而不是拍摄现实世界)。
《罗小黑战记》呈现的那个世界是奇怪的,甚至是难以想象的,但因为动画最终完成了,这个世界也就真实存在了,只不过它存在于二次元的真实中。
它一次性地给予我们人与妖(动物)并存、怪力乱神横行的世界,却又真实地将内容置入对“环境”这一主题的思考中。
这种思考也许是浅层的,但并未失去它的价值。
罗小黑最终选择了护卫人类世界,而不是让世界回归被人类破坏前的原始形态,这说明它选择违背自己族群(和它自己)的利益,向人类靠拢(结尾跟随无线而去,作为象征)。
你可以说这是作为人类的创作者自然流露的私心,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成长呢?
最终,罗小黑没有走向风息的毁灭之路,而是选择一个人与妖可以和谐共存(也是“会馆”存在的用意)的世界。
罗小黑变得像人一样了,就像无限变得像妖一样那样,它变成了他,人与妖很难再有分别。
各有各的精彩今年暑期档,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最大赢家,目前票房已经超越《流浪地球》暂时排在2019年top1,跃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排行榜亚军。
但是,国产动画片的崛起,不能仅仅只依靠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而是每年都得有几部高质量的动画片产出。
谁能接过哪吒的接力棒?
9月7日起全国公映的国产动画片《罗小黑战记》被寄予厚望。
该片原本定于中秋档上映,奈何今年中秋档战况实在惨烈,于是片方于9月4日发布提档消息。
在此之前,《罗小黑战记》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点映活动,许多场次上座率100%,口碑也相当不错,豆瓣开分时高达8.7分,与当时《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当。
《罗小黑战记》海报不过,《罗小黑战记》伊始的高口碑,更多来自于番剧粉丝。
当影片大规模公映,其是否也能够吸引路人观众?
“罗小黑”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哪吒”吗?
“有生之年系列”不同于《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改编自公众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罗小黑战记》是一个原创性故事。
《罗小黑战记》是先有的番剧版。
创意的源头最早追溯到2006年,来自于一个叫MTJJ(木头)的动画爱好者,他出生于1984年,在网上颇为神秘,个人信息很少。
这一代80后中国动画人,不少都不是动画科班毕业的,比如饺子,梁旋(《大鱼海棠》导演),李智勇(《功夫兔与菜包狗》导演);木头也非动画专业毕业,走上动画道路,全凭一腔热爱。
番剧《罗小黑战记》海报2011年3月17日,木头制作的Flash动画《罗小黑战记》第一集正式发布。
截至目前,前后8年时间,在粉丝们的不断“催更”下,《罗小黑战记》总共更新了28集,每集平均只有5分钟,是国内更新速度最慢的连载动画。
乃至于网络上有这样的调侃,“小黑剧集更新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目前该片在B站上的总点击量近亿次。
今年8月27日才更新的第28集,弹幕上密密麻麻的“有生之年”。
按照片长,《罗小黑战记》可以被视为一个泡面番。
但它又不像大多数泡面番那样短平快、廉价化、快餐化,目前番剧版《罗小黑战记》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6分,位列国产动画剧集之首。
哪怕更新频率如此之慢,《罗小黑战记》始终维持挺高的热度,并最终顺利推出电影版。
这在国漫原创IP里,实属罕见。
《罗小黑战记》番剧版豆瓣评分9.6分《罗小黑战记》之所以有如此多忠诚的粉丝,根源还在于,作品质量高。
《罗小黑战记》虽然是flash动画,画风无法太复杂,但其在flash动漫乃至国产2D动画中已经算是一流级别的作品了。
创作团队在制作上精益求精,精美的画面是建立在大量原画的基础上,像5分钟的剧情,可能就有超过1000张原画。
慢工出细活,因此,平均几个月才出一集。
总的来说,番剧《罗小黑战记》原画质量水准很高,并且稳定;画风简约、清新、充满童趣;分镜设计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人物设定有趣、萌感十足;一人分饰多角的配音(山新带着山新去山新家找山新玩)毫不出戏;无所不在的“彩蛋”给观众带来了探索乐趣;以及尤为关键的,它有一个自洽且有深度的世界观设定。
在这个动画世界里,人妖并存,万物有灵。
主角是一只猫妖,它极通人性,会蹲马桶,不吃猫粮,长长的尾巴甚至能分裂成多个名为“黑咻”的生物体。
因被误会盗取“天明珠”被上古神兽打回原形身负重伤。
被主人罗小白抱回家收养,罗小白给它取名为罗小黑。
罗小白还有一个堂哥,目测也是妖,大多数情况下被叫做阿根,偶尔也会被称为玄离大人,身份暂时不明。
目前,罗小白、罗小黑、阿根和爷爷一起生活在乡下,并经历了种种离奇玄幻事件……
罗小白、罗小黑、阿根番剧《罗小黑战记》每集虽短,集数也不多,但在有限的篇幅里,木头成功构建了一个天真灿烂的幻想世界,并以一种充满童趣的眼光看待世界与思考问题,有返璞归真、浑然天成之感。
萌与趣味番剧《罗小黑战记》的成功,为影版奠定了极好的IP基础,也降低了原创性动画的接受门槛。
影版延续了番剧的画风,是一部2D动画。
自2016年《大鱼海棠》以来,内地票房较好的国产动画屈指可数;时下市场上更多的是3D动画,像大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3D。
3D动画更多,倒不是网上的一个讹传,“2D动画需要大量的人工手绘,3D靠建模,2D比3D更费时费钱费力”;事实上,无论是2D还是3D动画,只要精心制作,都不容易。
2D与3D更主要是风格上的差异。
3D画风稳定,特效上有优势,场景建模完成后可重复使用,因此特别适合特效动画大片(刚好国内这一类型动画更多);2D画风更自由、更写意、更具舒展性,在表达治愈风格、童趣、乡野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刚好影版《罗小黑战记》的故事,特别适合于二维呈现。
影版中小黑的“猫状”与“人状”影版并非番剧版的复刻——看过番剧的观众可能不想重看一回翻拍版;也不是番剧版的后续——这会将没看过番剧版的观众拒之门外;于是,导演选择的是,拍番剧版的前传,无论哪一类受众多可以接受。
影版充分延续了番剧的优点。
一个是在制作层面,包括画风、配音、分镜设计等。
画风简约、细腻、清新。
像森林与古村落部分,线条圆润柔和,简洁流畅,大块纯色的处理,并不显得粗糙,反倒以其水墨特色给人一种意境悠远之感,满眼绿意和古风,赏心悦目。
而在都市部分的处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又凸显出了工笔刻画的精致。
影版的画风,既有“写意”也有“工笔”分镜设计上很讲究。
印象深刻的是地铁内一场打斗戏结束,地铁冲出隧道,空间扩张,由黑变白,冲破黑暗,光明乍现,视觉效果震撼,继而镜头又对准万里晴空,天朗气清,富有诗意。
另外一点是,影版也将番剧的萌与童趣,推到了极致。
跟番剧相比,影版里的小黑还有一个真人版,闪烁着无辜的大眼睛,奶声奶气。
因为影版是前传,此时的小黑还不姓“罗”,他单纯得如同一张白纸,在无限的带领下,慢慢成长,慢慢体验人世间的新奇与繁华,颇像萌娃养成记,可以激发观众的保护欲与喜爱之情。
左一是无限,左二是小黑影版与番剧一样有趣,笑点原创、高级且密集。
比如无限带走小黑的海上旅途,占据了电影的主体篇幅,堪称“冷面大boss调教傲娇小猫咪”的全纪录。
小黑花式逃走、花式作妖,下场只有一个,被无限大人捆回来;无限厨艺极差,俩人难以下咽,在海上漂久了海鲜吃到吐,下馆子异口同声只要家常菜,结果吃完发现没现金、手机进水无法支付只能逃走;俩人住宾馆掉卡片,以为是开跑车结果是骑电动车……这几个桥段都有精心设计的笑点,充分把握住了喜剧的精髓,反差出其不意。
小黑花式逃跑,最后还是被无限绑回来了除此之外,人类赶走妖精圈了地盘开发风景区收门票,生活中遇奇事人类第一时间掏手机拍照等桥段,入木三分地嘲讽了人类社会的某些陋习,也让人会心一笑。
不止于萌对于一部大银幕动画片来说,仅仅靠卖萌是不够的。
萌早就已经是一个产业,可替代的东西或电影作品太多。
任何动画作品最终取胜,靠的都是世界观设定与故事讲述。
影版与番剧的世界观设定是一致的:这是一个人妖共存的世界,并且人与妖都可以修炼灵力,不同的妖也有不同的能力。
妖精隐匿在人类社会中,与人类相安无事地生活着。
如果妖精不会伪装或不愿伪装,他们就会生活在妖灵会馆里。
小黑一开始还不太会变人,所以还保留着猫耳和尾巴妖灵会馆,可以理解为妖精管理局(观众可参照《二代妖精》中的妖精管理局,或《动物管理局》中的动物管理局)。
妖灵会馆专门为妖精提供服务,既有的客栈作用,也无偿提供妖精在人类世界的生存资金。
妖精们需要遵守会馆法则,第一,不得杀害同类,第二,不得在人类前暴露自己,第三,如果愿意接受会馆的召唤,还可以获得更多权力。
当然,如果违反相关规则,也会遭到妖灵会馆的逮捕。
影版《罗小黑战记》有两条故事主线,一条是猫妖小黑因为家园被破坏,开始了它的流浪之旅。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家园同样被毁的风息、洛竹等功力深厚的妖精,他们对人类充满憎恨,打算颠覆人类社会统治,重新夺回原本属于妖精的家园。
风息靠近小黑,是有目的的,他看中的是小黑身上特殊的技能(俗称“领域”,总之就是一种神通广大的本领),风息希望借助小黑的帮助,实现他的夙愿。
妖灵会馆得知风息的计划,派出能力在于妖精之上的“最强执行者”无限逮捕风息,以免人类与妖精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被打破。
风息逃走,无限带走了小黑。
小黑陷入了两难,惺惺相惜的妖精同类,与不是同类的人类伙伴,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小黑该相信哪一方?
另一条主线,就是小黑的成长史。
小黑天赋异禀,他的能力一旦被开发无论是人类还是妖精都难以阻止。
小黑对此一无所知,他不谙世事,需要正确的引导,否则误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小黑一开始是站在风息这一边。
既是因为他与风息都是妖精,也源于在他无家可归时,是风息给了他一个家,他们变着法让他开心,给他肉吃,真心实意对他好。
虽然仅仅结识半天时间,小黑还是与风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听从风息所告诉他的:妖精与人类不同,人类是妖精的敌人。
因此,一开始面对无限,小黑排斥且厌恶,一心想要逃走。
但与无限长期相处下来,在无限的“驯养”下,以及之后一系列所见所闻,他慢慢感受到了爱,懂得了是非对错,明白善恶好坏,并对风息所说产生动摇。
最后,他选择与走火入魔的风息展开决斗,并在一声声泪俱下的“师父”中,实现了对无限的情感认同,也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在萌与童趣的外壳下,影版《罗小黑战记》抛出了一个有价值的思考:很多时候,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差异。
以“非我族类”来贴标签、打压异己,是幼稚且粗暴的,其最终也会从族群之间的斗争,转向族群内部的厮杀。
像风息,一开始就将人类推到对立面,将妖精与人类对立起来,为了战胜人类首先牺牲的却是妖精的利益,恰恰反映了其动机的矛盾与自私。
小黑在成长中发现,不同族群也可以和谐共处,族群之间没有天然的矛盾,有矛盾的只是族群中个体的好与坏。
罗小黑也对好与坏的判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站队、不先入为主,听其言,观其行。
争议之处与《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对一致的好评不同,影版《罗小黑战记》还是引起了比较两极化的评价。
番剧版的粉丝自不必说了,一个个都是给出了五星好评,但不少普通路人认为,去除粉丝滤镜,《罗小黑战记》也就是三颗星的水准。
影版是否存在“不足”?
虽然笔者之前就看过番剧版,但公正地说,影版世界观的设定,门槛还是过高了一些。
“灵质空间”“领域”等概念,轻易就将不熟悉日系动漫那一套的观众绕晕了;大战时刻,小黑的领域已被风息吞噬,突然又冒出一个领域(“小黑本体和嘿咻空间互换”),并不好理解。
好的世界观设定应该是深入浅出,尤其是合家欢动画片,更应该老少皆宜;《罗小黑战记》虽能自圆其说,但概念设定上云里雾里,儿童观众几乎不可能看懂。
撇开具体设定不说,其主题的表达也比较老生常谈。
人类发展扩张,破坏了环境,侵占了妖精的家乡,妖精准备奋起反抗……这种人类与异族的冲突,在《黑衣人》《X战警》《驯龙高手》《阿凡达》等中都有过了。
但《罗小黑战记》在深度上并没有更上一层。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开发,这很难简单地归纳为“作恶”,风息的反抗动机也不够充分和有说服力,转变稍显突兀。
换句话说,正派、反派都很平面化。
与之相对的是,电影的节奏也有不小的问题。
风息的“反派”设定被揭露得太晚,以至于观众看了半天,还不知道风息和无限到底谁是正派谁是反派,前半程情感无处投入。
整体节奏编排,开头快,中段的海上漂流记就完全慢下来,到了结尾又遽然加快,有一定的隔断感,起承转合还是不够顺畅。
影版最大的彩蛋是,里头竟然也有哪吒,其形象与魔童哪吒相近,自负、可爱、脾气暴躁。
《罗小黑战记》不免被拿出来与《哪吒之魔童降世》做对比。
两部电影画风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没有那种绝对的可比性,但相对比较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总体上更好,完成度更高。
《哪吒之魔童降世》叙事完整,人物立体,在价值观表达上,大开大合、大破大立,“我命由我不由天”具有普泛性,也能够引起公众普遍共鸣。
《罗小黑战记》的人妖和平共处、保护环境等,笼统而宽泛;前文提及的不以族类论是非善恶,并非作为核心主线,表达上不够清晰有力。
网友画的中国动画界的“必杀技”。
出处见水印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风格是炸裂、酷燃、热血,那么《罗小黑战记》的整体风格是温暖、治愈、清新。
前者似平地一声雷,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后者更像是一场润如酥的细雨,轻巧熨帖。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都值得鼓励与支持。
《罗小黑战记》仍有不足,但作为一个原创性故事,其IP价值后期看涨。
——版权属于澎湃新闻【异次元】——
有生之年。
偶然从2011年关注至今,甚至还有财务自由后给罗小黑打钱的信念。
电影前奏一起,就湿了眼眶。
首先,说电影本身,就算脱离TV版单独来看,也是故事线完整,萌点、笑点、燃点和泪点交织和谐的作品,像是有一个技艺高超的大指挥家,游刃有余的演奏这个故事。
再说画面,我猜喜欢《夏目友人帐》或者《龙猫》的人,可能会大概率也会喜欢《罗小黑战记》,治愈系&自然风。
但罗小黑不是日漫风格,是圆线条的、有自我特质的画风,打个比方大概是鸡蛋布丁吧。
如果画风能转变为实体,大概会长的像比丢。
接着是动作,“战记”说明是有打斗的,大电影的打戏真是太出乎意料了,虽然看预告知道是维护人妖和平的故事,但无论是点到即止的交手,还是大场面的战斗,其剧情、场景、转场和BGM都非常的顺滑!
中间有个森林转入大海的场景我简直目瞪口呆。
最后是梗,保持着TV版的优秀笑点水平,但电影版又更好了。
里面很多笑点放在喜剧电影里也是很有包袱的。
TV版的东北虎虽然只是出现了一下,但还是引起了哄堂大笑。
总之,《罗小黑战记》是一部很好的,哪怕是非TV版粉丝也值得去影院观影的优质动画电影。
当然,粉丝大概率会二刷找梗,毕竟木头导演是埋梗高手。
哪吒大人的T恤想买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