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群像剧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这两年,女性题材各种维度的剧喷涌而出,到底什么才是合格的女性剧,什么样的剧才能真正输出女性态度,其实没有定论。
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女性剧总是在贩卖焦虑,不少女性观众表示看完后更加恐婚恐育。
这是女性剧应该输出的态度和观点吗?
这是女性剧应该达到的效果吗?
自然,我是不同意的。
不过《今生也是第一次》却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女性或者母亲的定义,三位妈妈、三种人生,却拥有着对子女同样的爱。
这和妇产科题材的医疗剧大不相同,这部剧是从母亲第一次生育入手,展现她们在焦虑、不安的同时,逐渐积攒力量的过程。
剧情分别以1993年、2008年、2022年三个线索展开,讲述了三种女性的生育迷思:1993年的戴思瑾(胡杏儿 饰)作为传统的职业女性,在生育的同时,面临生活的摇摇欲坠,最终选择和不靠谱不在场的丈夫切割,一边创业挣钱一边带娃。
2008年的陈兰青(唐艺昕 饰)是一位被全家呵护着的网络作家,直到真正生产才发现生育不是一件「与娃有关但与我无关」的事情,突如其来的巨大责任所带来的内心冲突,加上以育儿为中心的各种人际冲突,是这条故事线的主要看点。
2022年的路远方(王子文 饰)是一个试图把生育和养育都「项目化」的独立女性,在生育之后,她开始和各种由母亲身份带来的「失控感」,以及不得不重新面对的人际关系去完成共处与和解。
月子期是新生儿刚刚诞生的那一个月,也是生产后的女性内心最柔软和脆弱的时期,享受生育后的喜悦和幸福同时,也会面对慌乱、沮丧、疲惫、不自信等。
面对「第一次孕产」后生活的变化,三个时代的女性分别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和选择。
通过串联起三个时代的女性,对比不同时代对「母亲」要求的变化与阶梯式成长。
更为巧妙的是,剧中的三位女性角色并非是完全无关的三条线索,她们联系并不仅是「母亲」的身份,而是通过微妙的人物关系传递出主创团队想要表达的「传承」意味。
从路远方到戴思瑾的母女关系,从陈兰青的小说到路远方的影视项目《月子会所》,传承的是对「为母则刚」的理解,是坦然面对生育后未知的勇敢,也是打破传统认知后重塑起来的「母亲」形象。
在话题的讨论方面,这部剧也围绕剧情,输出了许多相关话题,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激起妈妈们的热情讨论。
就拿陈兰青这条线来说,她作为网文作家,在坐月子的时候持续发帖,在剧中便展现了她的帖子所引发的共鸣。
也正因为她的帖子,她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帖子写成小说,并由路远方拍成剧集。
《月子会所》的拍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部剧的拍摄过程。
制片人、编剧张巍其实在一些采访中也透露过这部剧的幕后团队构成,以及她们付出的心血。
编剧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自身的生活体验,这个由妈妈们组成的团队,自然有本事引起妈妈们的情感共振。
与同类题材拉开差距的是,作为一部女性群像剧,该剧没有强化性别对立,反而真诚地站在夫妻双方的两性视角,共同探讨「生育」话题下的女性处境问题。
「生育」是一门大学问,对夫妻双方乃至整个大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生产后的夫妻相处、婆媳相处、代际沟通等问题便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虽然在许多国产影视剧中,婆婆与妈妈对子女小家庭的干预、观念的碰撞和矛盾屡见不鲜,但是《今生也是第一次》却通过陈兰青一家的境遇,带来了许多「新」思考。
比如婆婆与妈妈站在各自的立场给予夫妻双方的关怀应该如何平衡;上一代的育儿经验是否仍旧适合于下一代;产后抑郁原来并非是女性专属,男性也会生病;为什么女性在育儿时偷懒就罪大恶极,而男性付出了一点就会获得全家夸奖……剧集中尽管冲突重重,但并没有让男性都「渣男」化,也没有让陈兰青的婆婆妈妈都想当然地「脸谱化」。
剧集选择了女性包容的角度,给予了爸爸们成长空间。
虽然这些爸爸在前期都是缺席的状态,但后来都因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获得了成长。
不靠谱的路明磊,最后为了女儿选择放下面子,跟随前妻戴思瑾打工。
程领先产后抑郁闹离婚,最后也与妻子和解,共同经营小家,尝试脱离两位妈妈的帮助,共同与妻子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
意外得子的夏志雄也开始创业做母婴产品,尝试做一个好爸爸,弥补自己的不足。
总之,是孩子将夫妻双方乃至两个家庭联系得更加紧密,并不只是因为那一线血缘,而是在这样一个艰难时刻彼此之间更深刻的理解、接纳和包容以及携手应对细微变化的勇气,让他们简单的夫妻关系得到升级,变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这部剧集的情节并没有贩卖焦虑,反而是向观众客观展现了妈妈们完成「自我」和「母亲」身份整合的过程,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建设性的视角去面对生活中的重重挑战,加上以轻喜剧风格打底的剧情,也让整部剧带着一种更加豁达向上的态度——女性生育话题并不仅仅可以是表现「受难的母亲」,更可以让女性在经历考验之后,成为「有力量的、成长中的母亲」。
与此同时,本剧提供的另外一个视角也格外可贵。
“新手妈妈如何平衡工作与带娃”原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今生也是第一次》通过路远方的直播,用十分真诚的口吻告诉观众“平衡不了”,这似乎有些消极,戳破了各种悬浮人设为职业女性涂装上的女超人滤镜,如此耿直的表达才能够更加真实地为女性「解套和松绑」。
当然,路远方在平衡工作与带娃时的亦步亦趋,也折射出目前普遍面临的关于女性生育环境的各项议题:即使在鼓励生育的2022年,整个社会环境中母婴服务资源仍然稀缺,母婴室都还没有真正普及,生育和哺乳期的女性遭遇职场歧视和竞争困境,带婴儿出行也不断面临各种具体的现实困难……因此,这部剧是很真诚地在向观众们传达「为母则刚」的含义,也在很真诚地输出这个团队亲身的感受。
让屏幕前的女性观众能够感同身受,也让屏幕前的男性观众切身感受妻子、母亲的不易。
从我——一个未婚单身女青年——的角度来看,这部剧给予了我一份力量,让我意识到,做母亲并不容易,但做母亲也没什么可怕。
女性题材,又杀疯了!
自上线便斩获CSM63省级卫视黄金剧场电视剧市场份额TOP1,抖音主话题超10亿播放量,剧集衍生词条「产后抑郁不是公主病」屡登热搜,「新手妈妈的崩溃情绪该藏起来吗」、「女性有选择不牺牲但自由」等话题广泛热议。
作为内娱首部聚焦家庭孕产的月子剧,由张巍、滕洋编剧,易军执导,王子文、唐艺昕、胡杏儿领衔主演,艾伦、刘凯、马志威主演的《今生也是第一次》,正在芒果TV和湖南卫视双平台同步热播。
近年来,女性话题与女性群像剧屡见不鲜。
同为这一赛道的《今生也是第一次》,创新地以未变与时变的叙事内核,揭开了中国家庭孕产史的冰山一角。
未变不同于现实主义剧集常用的单线叙事,《今生也是第一次》创造性地以「跨年代视角」展开多时空演绎。
其中,「第一次孕产」作为贯穿三个时空的串联针线,是使剧集主题鲜明、形散神未散的关键要素。
1993年、2008年、2022年,横跨半世纪的三位新手妈妈一一亮相。
九十年代的戴思瑾(胡杏儿饰演),给人以贤妻良母的初印象:独自产检毫无怨言、独自操持家事、临产仍替「工作忙」的老公着想……而她也是第一次做母亲,内心的兵荒马乱跃然屏幕。
2008年的故事则从网文作家陈兰青(唐艺昕饰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开始,夹在时代变迁的80后,在孕产来临时,她不仅身心的苦楚,还要夹在老一辈中间,迎接新旧观念的大碰撞,而女性孕育思考的变革种子,也逐渐萌芽。
而在2022年的时空中,事业型女性、单亲母亲路远方(王子文饰演)则彰显出了更鲜明的独立意识。
面对眼前的预产期和即将上线的新剧本,她有条不紊做计划、条理清晰做选择。
短短几幕迅速描绘出了当代职业女性,在事业与生育中做出的周旋。
「第一次孕产」作为三条故事线未变的背景,不仅串联起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悲欢际遇,更以最短的篇幅集中激荡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矛盾与火花。
而在同样的「第一次孕产」故事背景中,未变的不仅是孕产带来的生理、家庭、事业等一系列隐匿艰辛,同样未变的还有内里无比坚韧的女性力量。
「没有老公,我一样可以成为戴老板」。
戴思瑾是胆怯温柔、不谙世事的家庭主妇,而在经历孕产辛苦和婚姻打击后,她更是蜕变为自力更生、叱咤商界的戴总。
「我会变得更强大」 、「我的粉丝都在等着更新」。
陈兰青在孕产后的多重压力与激素作用下产后抑郁,她曾无助地爬上楼顶,但她也不断自救抗争,在泪水中挣扎向前,让无数新手妈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项目和孩子都是我的,谁都别想抢走」。
路远方正是那种会被外界无数次问起「孩子和事业如何平衡」的职场女性,但她雷厉风行果敢选择、勇敢迎战所有难题的模样,正是新时代事业型妈妈的小小缩影。
《今生也是第一次》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生育的困境,更以跨时代女性相似相通的成长脉搏,彰显出女性所具备的、无比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也正是远曦影视所拥有的重要基因,它肇始于创始人张巍多年来对女性题材的持续关注。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强调女性力量的意识锋芒初现,聚焦独立锐利、充满魅力的职场女性,成为了当代女性题材的重要视角。
再到依靠自己从沪漂少女进阶为超级买手的《买定离手我爱你》;以及古偶背景下的女性古装励志剧《梦华录》,都传递了女性的自我突围和独立意识的日益觉醒,她们不再依照外界的标准去自我审视和自我塑造,而是反过来通过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去影响周围的世界。
在不同语境中,远曦影视创新和探索的足迹,始终未变地围绕着新时代女性议题展开,《今生也是第一次》中,女性力量也是如此层层递进地展开。
时变万千故事之所以吸引人,便在于那份各有不同的变化与差异。
在「第一次孕产」这个未变的背景下,三个时代里围绕孕产呈现的不同社会关系,也成为引发更广泛共鸣的时变。
九十年代故事最初的孕产戏份中,最为突出的是女性在孕产中的被迫独立与单一义务。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关系,戴思瑾面对丈夫路明磊的逃避和欺骗,虽心生疑虑,但仍然坚强完成生产;即便内心惶恐无助,但仍然对丈夫选择信任维护。
与之后的年代不同,九十年代还着重展现了邻里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互助关系。
不论是市场里相互认识的摊贩与顾客,还是医院里照应搭手的病友与护士长。
这些社会关系都带着时代独属的淳朴烙印。
当时光轴来到2008年,面对孕产的不再只是女性一人,但变革尚未完全。
陈兰青面对的社会关系,首先是夫妻「战友」,其次是以母亲、婆婆为代表的整个大家庭。
在这些关系纽带里,陈兰青的倍感无力是因为她被「为你好」裹挟,在诸如:「怀孕、生子、月子、母乳、用药……」等种种问题上,她反而失去了决定权。
在2022年的路远方身上,社会关系的侧重再次回到了女性个人。
但与九十年代不同,事业型女性路远方的社会关系由职场事业、朋友、月嫂、前夫构成,而在这些关系网络里,她拥有了绝对独立的话语权与选择权。
从生育是独属女性的义务,到夫妻并肩作战,再到长辈加入的理念碰撞,最后是女性意识的成熟成长。
故事中社会关系的不同侧重,提供了多重且时移的视角,呈现出耳目一新的群像观感。
这对于各年龄层受众而言,都有机会在剧中找到真实共鸣。
而在此基础上,《今生也是第一次》的时变也表现在:通过不同世代,对差异化的社会议题进行积极讨论。
处于时代变革中的2008年是新旧观念冲突最甚的阶段。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孕产矛盾裹挟而来的社会议题,以井喷之势冲击向观众:夫妻分工、无痛选择权、子宫意义、产后抑郁、婆媳关系、代际差异等。
登上热搜的产后抑郁议题也出于此,从剧情推进中生发出关于「产后抑郁不是公主病」的相关讨论,也让更多人得以认识和了解产后抑郁并不是矫情,它是藏在阴影里的「情绪怪兽」。
随着时间转至当下,社会对女性更友好了吗?
从剧中可以看到,社会议题随着人物发生时移,更具现实意义的探讨也逐步开启:职场女性事业与生育平衡的选择权、母婴室问题、背奶妈妈、受害者有罪论、外貌焦虑等。
当路远方面对媒体质疑,她坦诚卸妆,露出苍白皮肤的真实状态;她大胆展现妊娠纹,并诚恳表达:「这是孩子留给母亲的勋章。
」这一片段被许多自媒体截取转评、广泛传播,这正是在营造社会对孕产母亲的理解,也是消解女性外貌焦虑的努力。
《今生也是第一次》的时变,是围绕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关系、不同社会议题的巧妙表达,也是将未变的初心与时变的社会议题巧妙的平衡。
冰山一角真实且优质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有机会成为发酵社会关注、激发社会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
作为影视剧作品的《今生也是第一次》,形成了轻喜剧、家庭伦理、励志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并以对比的演绎形式,突出呈现时代变迁,揭开中国家庭孕产史的冰山一角,也引起诸多女性相关社会议题的探讨。
虽然是借助孕产阶段进行故事讲述,但该剧以跳脱轻松的风格呈现,不仅摆脱了男性视角下讴歌、赞颂、自我感动的叙事套路,更跳出了性别对立和性别依附的思维惯性。
交替叙述的三条时空故事线,以同场景转场、暗线串联人物以及暗线人物关系等多种形式巧妙融合。
群像的完整构建,让这部以女性为主的剧集,男性角色不单纯只是剧情推进工具人,也具备了完整的人设和成长的机会,彰显出性别的平等。
与此同时,该剧摒除一味说教与苦难传递,让观众在直面女性孕产「阵痛」之外,更形成全社会对女性议题的共情,在有笑有泪中共感。
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会议题,辅之以创新的表现形式,让揭开的冰山一角被更多人看见,也让更多议题被发掘探讨。
《今生也是第一次》也旨在通过对女性孕产痛点和困境的多重展示,提升社会对孕产阶段的全方位理解,认知孕产并非「女性独自承担的义务」,而是整个家庭乃至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和担负的责任。
只有对孕产有科学认知、对家庭责任有全面理解、对女性生存有共情共感,社会才有可能为女性逐步营造出更具温度的话语空间,才能真正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育」话题,摆在更有机会平等探讨的合适位置上。
不论是一针见血的点到为止,还是密集输出的观点传递,都是《今生也是第一次》对女性社会议题的大胆开麦。
它既不回避女性孕育中的苦痛辛酸,又以崭新的、发展的目光聚焦女性成长,以及社会的向好与不足。
每集60分钟、共14集的剧集体量是有限的,它呈现的仅仅是中国家庭孕产史的微微一隅。
但其所拥有的强大的力量,是在于这个「揭开」的动作。
以艺术形式进行表现的语影视剧,在探索并突围女性主题赛道的表达中创造了更为多样化的声音,也将女性意识的窗口再推开一些——社会对为母者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女性的共感与平等。
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所刺激的反思,是关于女性孕产痛点、女性社会环境的真实议题。
在剧集弹幕和评论里,不时有观众写下「这老公处理问题的方法不错」「这个方法我怎么没想到」等关于实际问题的方法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今生也是第一次》的播出已经过半,但对孕产问题的关注、对女性社会议题的讨论未完待续,它们都将是推动着这个时代朝向更好的力量。
1号结语好内容,是消弭未知恐惧的良方。
在「孕育生命」这件与人类绵延息息相关的事件中,不论如何选择,于每一位女性而言都是今生第一次面对的未知。
《今生也是第一次》正是以好的内容,将现实与议题诚恳摆上台面,进行着孕产科普、社会议题等的探讨。
正如同冰山揭开一角,全貌方有机会探寻。
剧中有这样一句话:「真心希望每一个女孩都是经过思考成为的母亲,但依然有选择不牺牲的自由。
」《今生也是第一次》给予的信心,让市场一同拭目以待——更多现实意义的女性议题,以及在时空漫漫中,不断接力成长的女性力量。
偶然打开,本来没有抱期待,但是剧情竟然真的不错,在当今社会美化生育的大背景下,好难得看见一部剧可以这么真实地展现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切痛苦,这部剧让更多未婚的女孩儿知道自己怀孕之后可能会经历的心理难堪与生理不适,因此而去维护自己到底要不要孩子的选择权,而不是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生育的工具。
这是我第一次看以“坐月子”为主题的国产剧,三个时间线的穿插叙事,丰富了故事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不同时代的女性在产后的遭遇和困境,同时也看到了他们身上一脉相承的勇气。
猜测一下三条故事线之间的关系:戴思瑾是路远方的妈妈,路远方正在筹备的项目是和月子中心相关的,陈兰青似乎是一个网文写手,有没有可能是路远方正在筹备的项目的原著作者?
如果是这样的话感觉还挺奇妙的,虽然是三个时空的故事,但是三个女人的人生都因为“坐月子”这件事紧密地缠绕到了一起,有一种独属于女性之间的宿命感,开始期待后面的故事了!
故事里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非常生动的,从呈现方式中就能看出人物的性格,给编剧大大➕🍗!
陈兰青的丰富脑内小剧场完全就是一个作者的真实写照,虽然她的事业线还没有完全展开,但是一个拥有奇思妙想的网文写手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听说我今年打算要孩子,朋友推了我这部剧,看完前五集感觉挺不错的,涵盖不同时代、家庭环境下女性生育所要面临的问题,而它直白的体现方式主旨不在散播焦虑,而是预防针“想好再生”。
我们总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一步步被推着走,长大成人,工作恋爱,结婚生娃。
看似被规划好了一切,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有些女生还以为生孩子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殊不知生命的诞生和成长需要一个家庭付出多少努力,生孩子和养孩子,没一件是容易的。
而这部剧就是一剂现实预防针,让我们看到了,思考了,再决定。
这剧其实让我了解到产后挺多事情的,比如溢奶、泵奶、排恶露、宝宝湿疹、产后瑜伽、家庭关系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有种想拉着老公一起学习知识点的冲动。
剧里我最羡慕的是路远方,精英女性,酷飒拽姐,生孩子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情,工作生娃两手抓,新时代独立女性模板。
被她的计划狂属性感染到我也想做个生娃规划了hh但我自己是和陈兰青很像的,父母疼爱下长大,适龄未育,老公承诺我只管生,其他的他们来就行,可是生了我真的能不操心吗,肯定是不可能的。
看陈兰青仿佛就看到了我自己生娃后的现状,一点点完成身份的转变——从女孩成为母亲。
或许人生的每一个重大阶段,都是要经历崩溃和成长的,成为妈妈也不例外,生命、人生都很珍贵,每个选择都有必然的代价。
从她们仨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对孩子浓浓的爱,很能触动到我,借这部剧我也算是提前建立了心理预期,希望每个女生都能在更多了解生产相关的事情后再做决定。
致命女人的结构,短小良心的剧情。
三个年代里的三组新手爸妈开副本带娃,遇到的家庭环境、职业、性格完全不同,但都刻画得非常真实,也不是为迎合政策而做的价值观传递。
里面爸妈遇到的问题都是鸡飞狗跳的日常生活,唐艺昕和艾伦这一对智斗亲妈真是有够好笑够刁钻。
不管生没生过小孩,其实观剧都没有门槛,无论什么时代的故事,里面的搞笑日常年轻人都是能够狠狠get到的。
前8集真的神中神,它很好的展示了生孩子对于女性是多么艰苦的一件事情,但是第九集真的让观感一瞬间就拉了。
93年的男方他在前八集做的混蛋事情包括给刚刚生下孩子的老婆留了8万元(93年哦)巨额负债,带着女秘书去广州并且多次找老婆要两人的生活费,回来后毫不犹豫的当街殴打在他躲债期间帮忙照顾老婆的兄弟,听到债主名字后跑的比狗还快,因为欠钱险些进监狱留下案底,抱怨老婆去找父亲掏钱救他,毫不犹豫的想要介入老婆刚刚有起色的生意……就是是个眼高手低,自尊心极强的混蛋第九集居然光速洗白了,因为看了女儿一眼变成了一个踏踏实实帮女主打起下手的人,虽然第十集证明了他还是有妄想,但是也和前八集的他判若两人。
08年的女方也是,第8集因为孩子和婆婆的唠叨都想要自杀了,整个人给人一种无理取闹的感觉,比如说老公产假结束回去上班时骂对方是逃兵,比如听到老公被派去出差时大吵大闹,又比如当老公拒绝出差后又让老公去和总裁道歉(老公当时对着总裁发火了)。
总而言之虽然可以理解,但是的确给人一种马上要弃子逃跑的感觉,但是第九集忽然就变成了一个富有母爱的母亲。
最后就是22年的单身职场女强人和她野心勃勃的手下,先试试女强人吧,女强人前8集的所作所为包括但不限于挺着大肚子去开会,在因为车祸肚子碰到方向盘羊水破了的情况下在救护车上继续参加会议,在孩子住进重症监护室的情况下继续工作,把孩子交给保姆自己去出差……虽然她的确爱孩子,但是在前八集她给人的感觉都是项目和孩子一样重要,但是第九集她居然因为孩子的低烧隔了项目几个重要成团(导演,演员经纪人,编剧)参加的会议,而且是医生已经说了没问题的情况下鸽了那么重要的会议坐飞机赶回去看孩子。
然后是22年女主野心勃勃的手下朱莉,她前八集的所作所为就是不惜一切的抢夺女主手中的项目,她编造女主和男明星的谣言,她在老总面前卖惨,她故意不接女主的电话,她找别的编剧完成了新剧本……就是这样一个角色,第九集忽然成为了一个好下属,多次帮女主打圆场,女主孩子发烧也是她在安慰女主。
一开始还在疑惑这部剧为什么不能上8分,现在我是彻底理解了,不过我依旧十分推荐各位看一看前面8集。
很久我都未曾提笔写下自己的情绪了,我好像也开始因为忙碌忘记回头看看曾经的过往了,这算进步还是退步呢?
也许也算是进步吧,终于愿意向前看,把那些烦恼甩在身后。
2020年至今,发生了很多的人生大事。
2020年我研究生毕业,顺利找到工作,并工作至今,虽忙碌,但待遇各方面还算满意;2021年我终于放下过往,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2022年我顺理成章的结婚了,对方很好,我父母很满意,婚礼当天,司仪说,今天就要把你交到另一个男人手中了,那一刻,我泣不成声;2023年我即将生产,即将成为一位新手妈妈,我内心忐忑过,甚至不安、焦虑过,我怕我不能成为一位好妈妈,怕照顾不好小朋友,内心煎熬。
所以我看了这部剧,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安慰与共鸣。
事实证明,在其中我看到了很多的现实问题。
不负责任的父亲、过度关怀的婆婆与妈妈,这点都让我有些恐惧不安,开始担心自己的月子生活,但随着剧情推进,我渐渐开始坚定自己的内心,我想当真正孩子到临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一定可以在那一刻迅速地成长,即使毫无经验,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
我知道,当孩子出生那一刻,身体激素迅速下降,我会更加敏感,可能会更爱哭,我告诉队友,请一定要关注我的拍绪,因为那个时候我能依靠的人也只有他了。
我想,每位妈妈都是一位勇士,怀胎十月,骨开十指,只为诞下一个小小生命,还要面临堵奶等各种问题,但这些种种也许会在看见小生命的那一瞬间,全然忘记。
妈妈,世上动听的称呼,妈妈,你真的很棒!
短视频刷到觉得很有意思,但下面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是初当母亲时的真实,有人觉得妊娠纹、剖宫产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觉得以偏概全,有人觉得展示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式的炫耀...这些事情平常不过、无人在意。
本着看过才有发言权的原则追平了剧情,想说说自己的感受,也谈谈舆论中看到的关于女性环境的一些反思。
首先,三个时代、三个女性、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人生观念,但处在同样一个人生分水岭时要面对的人生问题,我觉得是很有借鉴和思考意义的。
从呈现方式中加入drama、喜感的内容来看,剧情只是想将现实的内容展现出来,而非一场恐婚恐育教育,这是其一。
剧中只是呈现了作为女性蜕变成为母亲可能要经历的一切,生理上的转变、家庭矛盾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当代女性而言,我们不缺面对的勇气,但同样需要足够的心理准备,比起未知的恐惧,有准备有预设、甚至是和家人有沟通后面对,这更友好。
同时剧里的三个女性角色都是坚强的,能从中汲取到力量也是种正向的表达。
其次是一些看评论和弹幕大家比较有争议的内容,比如女性的生理转变和选择,妊娠纹、剖宫产的疤痕、哺育时的痛、先天性心脏病却选择生育...首先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场“自我感动”,同为女性我不劝婚劝育,但我尊重每一个女性的选择。
不管是选择当一个母亲,还是丁克独身,都是个人自由不应该收到外界绑架,在整个人生中其实做每个抉择都并不容易。
当选择成为一个母亲时选择的是承载一个生命,为新的生命负责,而随之要面对的就是她人生轨迹的巨大转变。
在传统的审美中疤痕、纹路、生理上的一些失控都是“丑”的,而更多的了解这份不易,可能会改变大众的一些认知,哪怕只有一部分人投来的眼光是善意的,都是对女性环境的一种莫大改良。
还有我承认女性意识改变,让更多人专注于自身,爱自己,这完全没错甚至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但请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绑架别人,看到弹幕这样一条言论:“先天心脏病还要生育就是一场自我感动”给我莫大的触动,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序列给别人的价值观排序、不能因为她先天的缺陷而剥夺她作为母亲的权利,值不值得只有她自己可以衡量。
尊重生命的方式有很多种,善意如我们除了为“她”祈祷,祝“她”幸福,我想我不能做的更多...女性意识从来不是“我选择不生”而是我可以选择“生”与“不生”。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都经历过了,很真实但没必要展现出来。
生活中大多数人好像都是这样,谈及过往觉得经历过的事情“不过如此”不值得赘言,可对于即将经历的人来说可能会从中得到一些提前准备,一些面对变化的勇气,这就是这剧传递的价值。
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最初希望外界理解自己,过来之后才明白这是自我接受的过程”。
我希望通过这剧能让了解的“外界人”更多一些,让更多有困扰的母亲,少些自卑接受自己。
“前人之鉴”的现实、真诚温暖的“正能量”、给予现实的展现和温柔的鼓励,然后将选择权交换于女性自己,我想这是我最喜欢这剧的地方。
新剧《今生也是第一次》唐艺昕,艾伦演技爆表!
两个人都是转型之作,简直是脱胎换骨的进步了!
姐妹们都来看一看,不要相信你妈妈你婆婆骗你时候说的“你只管生,后面什么都不用管”。
真的生了你又塞不回去,最后一地鸡毛崩溃无助全部生活被毁掉的是你自己,她们还会嫌你矫情。
也不是劝人都不要孩子,真的要想清楚。
在我看来,选择生育一个后代,需要有两个先决且必要条件,不是物质的,主要是心理的:第一,你足够喜爱孩子,真的盼望一个小孩的到来,愿意放弃自己的一部分生活用几十年的时间陪伴他成长,并且会真心从中得到满足;第二,你足够喜爱这个世界,喜爱你的生活,愿意把你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体验你体验过的生活,见识你见识过的社会,分享你经历过的际遇,并相信他可以在这个世间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
如果有以上两点满足,相信什么产后抑郁,生理疼痛,家庭矛盾,经济条件都不是问题,那么我真心祝福你跟你的孩子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抱拳]
作为孕妈,想进来感同身受一下,谁知道被粗制滥造的品质给恶心到了!
现实剧,插叙,生孩子什么对我太魔幻了,还未涉猎
剧情不是很好,演员表演尚可,综合下来还可以吧。
建议女生们都可以来看一看,没感觉这部剧是在催生,反而感觉是在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下生孩子之后会面临什么问题再考虑要不要生,我还挺喜欢看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剧,兼顾可看性和知识性
当初自己作为新手妈妈的时候,也很茫然,很无助,虽然家人们都陪在身边,但依旧会有崩溃的时候,所以看剧的时候会不自觉的代入陈兰青
刚开始还可以后面就一般了
还蛮期待三个不同时空的育儿家庭的
能够共情女性生育有多不容易,太苦了真的,尤其人在手术室上,命运居然是掌握在别人手里。不过说实话其实没看下去,看了一两集,觉得很奇怪,感觉应该是很不错的女性题材,但是生孩子的部分也没有拍得很好。
三星半1.人最可贵之处就是看透生活本质以后,依然热爱生活,依然勇敢。2.我以为我有了软肋,其实我披上了铠甲。3.不要怕麻烦别人,人情要用,有来有往关系才会更好。
嗯…………
看一点好尬
职场、育儿、新手妈妈甚至到女性坐月子的笑与悲,完成度还挺高的,唐艺昕那个角色又抓马又好笑,不错!
6.9?!
这部剧总是在小细节上特别有意思,程妈虽然是在抱怨,但下一秒举起超级大一个碗把汤喝干净的画面又让人能直接笑出声,感觉我被这部剧拿捏住了hh
生孩子需要这么多爱
尬得抠脚
重人物戏剧冲突,少逻辑和细节,还是不够细腻贴近现实生活。有几处我觉得尬的点,93年妇幼的护士长化着时尚的似乎不符合那个时代的妆,医院缺乏严谨感,略儿戏,戴思瑾生娃娘家婆家一个人都没有,老公还是急匆匆赶来的,她就好像个社会孤儿一样,好久自家妈才打来了一个电话,我还以为她的亲人都死了呢,不过胡杏儿演的不错,难为她了。08年的线很抓马,陈兰青那状态不像个刚生完娃还大出血差点要摘子宫的产妇,倒像个超快顺产得很轻松的孕妇,又是出门又是吹风的,环境也有点不太像08年,倒像是近几年的。2022年的线相对来说真实点吧,王子文可能真实经历过所以演的比较得心应手,剧情编排上2022年>1993年>2008年,剧里男人都让人无力吐槽了,苦的是女性。
一个人哪怕挺过了生孩子这关,看着冒热气的火锅也会觉得孤独。
路远方承受的压力太大了,看着陈兰青还在被妈妈们各种照顾时她就已经回到职场上进行各种周旋了,好想抱抱她,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这时看似坚强的人内心时多么地希望得到关心与照顾
剧本好无聊,要不是看在有点意义的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