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 更新:理解《真探》为什么要站稳现实主义立场了。
美剧近期更新证明,《真探》果然不只是魔幻现实主义,还可能是批判现实主义。
美利坚依然是块神奇的土地。
《真探》最后一集播出时,蜂拥而至的观众挤爆了家庭影院频道(HBO)的在线观看平台。
主演马修•麦康纳一周前入手的奥斯卡影帝桂冠固然加分,剧集的成色才是大功臣。
此剧起势平缓而剧力强劲,一路慢慢蓄积的能量如火山一样到了喷发的关口,自然围观者众。
第一个镜头是漆黑的夜幕下,有人扛着一个人来到田野里一棵大树下,他点了火,一道火线隔开了天与地。
旋即一台摄像机的镜头占据了画面,这是2002年,路易斯安那州警察局。
麦康纳饰演的主人公拉斯特和搭档马蒂在离职多年后,被两个黑人刑警分别问询。
对着镜头,两人各自回忆了1995年共同查办的一宗奇案。
一个年轻女人在焚烧过的甘蔗田里被发现,她头绑鹿角,在树下被摆成跪地祈祷的姿势,背上画有旋涡状的符号,身边放了一个藤蔓架。
本来,警方认为凶手在1995年已经被击毙了,但相同手法的案件再度出现,于是警方找上了他俩了解情况。
罪案题材的美剧通常是快节奏的。
《真探》则背道而驰,它浸润在特定的美国南方式哥特文化中——看不到头的荒野和沼泽、乡间破败的木板房和木然的乡民,似乎构筑了一个放慢了时间的封闭空间。
拉斯特对着问询他的陌生警察,叔本华附体,好像在回头冷眼打量这个他已经弃绝的尘世,一通通游离于案情之外的哲人诳语进一步拉长了时间的维度,慢得就像剧中一成不变的天际线,和天际线上袅袅升起的工业烟尘。
就这样,过去和现在交错,两位侦探在17年的时间线上跳来跳去,真相和谎言并用,讲述他们怎样在飘忽不定的线索迷宫里找到出口——事实上,距离辨识出邪教团体硕大的轮廓,1995年的他们只走了半程,拉斯特早在2002年就意识到他们错失了真相,他这次回来,就是要找老搭档完成当年的未竟之事。
慢吞吞的节奏和枝蔓丛生的信息,起初让一些人弃剧了。
观众只看一遍就想厘清复杂的侦破过程很困难,除非过目不忘,否则需要写年表和画出人物关系图。
但是,到第4集末尾,看过6分钟能写进教科书的枪战长镜头之后,很少有人再抱怨此剧沉闷了。
《真探》从头到尾没有什么闲笔,沉下心来看,不仅不会昏昏欲睡,一路细细思量下来反而觉得极其恐怖。
比如,每集的收尾都能让人打个寒战,第一集在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失踪了5年的小女孩家里,发现了与案发现场同样的藤蔓架;第二集在一个多年前被烧毁的教堂墙壁上意外发现了一面壁画,画中人与受害人跪姿相同,同样头顶鹿角,好像凶案的一次预演;第三集,2012年的拉斯特正在镜头前东拉西扯地“布道”,他说,人的存在只是梦境,“梦的最后,都有一头怪物”,说到此处,声画分离,重低音的背景音乐下,要到第5集才会出现的制毒人戴着面具走过丛林。
此剧揭示的邪教恶行从头到尾都是冰山一角,两位侦探最终找到的“绿耳朵”疤面人——即第一个镜头里点火的凶手,看起来还不是组织里的大人物,在剧中邪教的三个家族中,有些人在线索追查到他之前就身故了,有些身在高位的人只是提到了名字。
难怪乐观了大半辈子的马蒂在剧终时会说,光明对战黑暗,“黑暗占据的疆土多太多了”。
而拉斯特望了望天,反驳他说,“你对星空的看法出错了,以前这个世界只有黑暗,要我说,现在光明正在取胜”。
这是全剧的最后一句台词,是在点题。
从夜景开始,以夜景结束,绝不是凑巧。
流莺、制毒人、虐童案、腐败的警察、污秽的教会,在盛产罪案剧的美国,这些元素一点也不新鲜。
走神秘路线、通向异次元的罪案剧,前有大卫•林奇的《双峰镇》(1990年)作为标杆;破案过程无限贴向无奈的现实,又屡屡与真相擦身而过的,还没有谁能超过韩国的国宝级电影《杀人回忆》(2003年)。
《真探》让人想起这些前人珠玉,而它特别的一点在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黑暗,原来只是这部剧的“面具”,大量渲染这些,是为了反衬主人公最后找到的星光,为了让荧屏另一侧,习惯了拿血浆和谋杀当甜点、麻木不仁的我们看到那一点点光,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选择”(拉斯特语)。
《纽约客》的一篇文章辛辣地批评到,除了拉斯特和马蒂,其他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都是为了塑造他俩的摆设,薄如纸片儿。
一家网站在对主创尼克•皮佐拉托的采访中也提了这茬儿,皮佐拉托坦言他是故意为之,如果多深入几个角色的内心,“可以切换到其他人的故事里”,剧本会好写很多。
的确,主创吝惜笔墨的众多“纸片人”只为了映衬两位主人公,《真探》“经营”的领域不包括他们,甚至也不是花了大部分笔墨的推理过程,更不是暗黑与惊悚,本质上它精耕细作的只是两位侦探的内心——克苏鲁神话里的黄袍王、反基督的象征倒五芒星与数字“666”,还有真实案宗里找来的旋涡符号,都只是“借”来一用;相应地,拉斯特拉拉杂杂的诳语从来都不是多余的,而是主线。
表面上,这对搭档个性、做派都相去甚远,互为对照。
一个是查案方法随大流的老派警察,一个是善于侧写的学院派;一个是和人群打成一片的入世俗人,一个是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出世边缘人;一个混不吝,万事不走心,一个心思细腻,思虑繁重。
他们也没有像很多时下流行的双雄搭档一样很快打成一片,而是因“频率”不同而一路磕磕绊绊。
然而,他们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面对“恶”时本能的赤子之心,对这点的认同,让两人在很不友好地分别10年后,可以迅速地调到同一个频率上再度联手查案。
此外,“两人共同的失败之处,是他们都不承认幸福的可能”。
马蒂没费脑子去想幸福是什么,只顾一时新鲜,轻易弄丢了老婆孩子合家欢的好日子。
拉斯特则习惯了自我放逐,一方面是女儿离世的伤痛,一方面独自抚养他长大的父亲是个“生存狂”——这是冷战核威慑下惴惴不安的一群人,他们认为人类随时可能被核战毁灭,因而离群索居,用地下掩体储备弹药和物资,并用残酷的方式对家人进行特训。
拉斯特说,他17岁前都没看过电视,晚上只能看着阿拉斯加的星空,编星星的故事。
拉斯特在虚无主义的深渊边儿上徘徊了很久,怀疑过人的存在本身,不无讥讽地说,人是进化中的一个错误,每个人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目标、有意义,其实人只是“有生命的布偶”,一旦提线被割断,所有人都会倒下。
但是,他因伤重而感到自己沉到黑暗深处时,包围他的不是虚无,而是父亲和女儿的爱。
仅仅是濒死的幻觉吗?
这场幻觉,发生在他亲手结果了“恶”的化身——疤面人之后。
正是与极致的“恶”狭路相逢并战而胜之,才让他找到了生而为人的意义,就此走出多年自我禁锢的樊笼,与世界和解。
皮佐拉托自剖心迹,《真探》的主旨即“一切都是故事”。
“我”是谁,是哲学和宗教都要回答的大问题,这位编剧借拉斯特之口告诉我们,人类“仅仅是我们在生与死之间的故事”,宗教和哲学也是人讲给自己的故事。
还是那场关于星空的对话,拉斯特说,他想明白了,“这不过是个故事,最古老的故事”,“光明与黑暗的对决”。
“这”指的是他们17年来在这个案子上经历的种种曲折,也是他走过的心路,是这个世界在他心里的映照。
《真探》的外壳有绵长而盘根错节的剧情线,是一场大戏;内核简单到一句话说完,就是让两位主人公,尤其是拉斯特改写自己的“故事”,“认同这个世界存在幸福的可能”。
提供一组个性鲜活的“角色”不难,难的是去写一颗赤裸的人心。
这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气。
大多时候,为了银幕下、荧屏外的我们食用得安心,人间的悲欢离合都用各种“角色”去模拟。
走出自我的桎梏难过战胜他者。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幸福,他就永远不会幸福;如果一个人不信人间有爱,即使他有爱与被爱,也感知不到。
而改变一个藏在心底深处的执念有多难,参看电影《盗梦空间》(2010年)。
如此举重若轻,将大故事严丝合缝地灌入到一缕思绪里,用以讨论上帝与人、生与死的剧集,上一次看到,还是罗素•T。
戴维斯的成名作《同志亦凡人》(1999年)。
这一创作理念,在剧集的片头可以看到。
别具一格的是,几乎占据整个画面的人像被“掏空”了,两位侦探的头颅和身躯嵌入了剧中反复出现的空镜头:低低的乌云下,灰蒙蒙的工厂冒出大量浓烟。
黑白色调的概念海报复刻了这一设计:素描化的人像上半个头变成了一排烟囱,海报半张纸都是烟雾。
主人公的内在映射了这个世界。
在剧中,主人公们身处的世界就是一个被污染了的路易斯安那。
第二集结尾有个切中题眼的空镜。
在教堂可怖的断壁残垣背后,树林一样的烟囱站满了天地相接部分,整部剧集不遗余力地去描摹污染与残骸。
片头曲的歌词有个细节,咬伤“我”的毒蛇藏身的枝桠有“毒的木溜油”,这是一种气味刺鼻、有腐蚀性的物质;最后一集两人去疤面人的老巢,是在一片完全枯死的树林中启程。
在两位侦探开车四处查案的路途中,总有冒烟的工厂出现在平原的天际线上。
工业化真的为人们带来了文明吗?
老照片里参与凌虐小孩来野蛮祭祀的邪教徒们,很多到最后也没有被揭下动物面具,剧集暗示了其中不乏受过教育的权贵。
后工业化的文明时代,为什么会有人既有人模狗样的皮相,又能脱去人性像野兽一样践踏孩子的生命?
固然可以说,路易斯安那地处美国南部,有加勒比地区邪性的巫毒教影响。
而剧情提示的现实因果关系,更为关键:首先,在路易斯安那的广大农村很多孩子辍学,正规学校变少,塔特尔家族的“思源计划”才得以乘虚而入开办教会学校,提供“另一种选择”,而这些学校正是他们在暗中诱捕小孩的主要载体。
再者,飓风也是反复出现的剧情构架元素,先有1992年的安德鲁,后有2005年的卡特里娜。
飓风的“梗”,太多的影视作品用过了,而在《真探》里,和学校的锐减一样,飓风表达的也是正道缺位,所以邪魔当道。
首先飓风是与混乱和无政府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女人和小孩消失了,也没有人去问,而是被认为是离家出走,或者死于洪水,而且飓风之后,很多人搬走了,加重了正规学校变少的状况,陈年的卷宗也在飓风之后被毁。
好在拉斯特想通了,在“恶”的迷宫里走过漫漫征程之后,他在黄袍王的居所“卡寇莎”面对星云旋涡的异象不为所动,他选择的星空,还是现实世界的这一个,也许从来都是。
Come and die with me, little priest.最好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凑一块,这种事不常有。
其结果就是镜头、台词与表演出神入化,融为一体。
路易斯安那州的外景磅礴而诡异,几乎可以闻到沼泽地里新生与腐臭气息。
True Detective是美国50年代的一本地摊杂志,可以想见该剧传承了多少罪案片的套路。
妻离子散、远谪他乡的警探,带着过去的伤痕,睡在只有床垫的空房子里。
酗酒、不合群、异想天开。
太老套了,这样的罪案片我看过几百部,但True Detective超越了所有同类。
作为观众,我们最终要接受一点:所有故事都在讲同一个故事,一切差别,包括剧情、年代、人物、场景,只是形式的外壳(所谓类型片,就是某些标准型号的壳)。
而真正的差别,在于讲故事的人对这个故事的领悟程度。
创作方面,True Detective更远的渊源来自Lovecraft, Robert Chambers, Ambrose Bierce这批二十世纪初的B级作家,the Yellow King直接取自Chambers的小说 The King in Yellow。
Carcosa,以及第四集最后,疯子Ledoux死前叨念的black star rising都是这部小说里的元素。
据说,在该剧播出的过程中,许多美国观众希望剧情向暗黑恐怖的超自然方向发展。
果真如此,故事反而乏味,而且坚实的角色形象也会碎一地。
编剧Nic Pizzolatto在一场访谈里也说,Lovecraft一派的渊源与取材只是氛围和概念上的,甚至就是用了几个名字,真正文学上的渊源不如说是福克纳、康拉德,以及科波拉。
仔细一想,《黑暗的心》,《现代启示录》,《真探》(雾气蒸腾的水泽之地,癫狂的信仰,一个用生命劈开黑暗的痛苦灵魂),简直就是一个故事。
可见创作并非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种群体延续性的思维活动。
如果你找不到好看的中文原创小说或剧本,想想前辈们写过些什么,就不奇怪了。
另外,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分野并不存在,只有好看与不好看的故事。
Pizzolatto说,如果非要给他的剧本总结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everything is a story。
”Cohle tells you that who you think you are, your identity, is a story you tell yourself. He tells us that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are stories we tell ourselves.” 现实中,如果谁像Cohle一样说话,他一定不会有什么朋友。
人类进化出思维,能认识自己的存在,却还没有进化到能面对存在的虚无。
所以Cohle说:"I think human consciousness, is a tragic misstep in evolution. We became too self-aware, nature created an aspect of nature separate from itself, we are creatures that should not exist by natural law. We are things that labor under the illusion of having a self; an accretion of sensory, experience and feeling, programmed with total assurance that we are each somebody, when in fact everybody is nobody.”这个剧本很多地方就像尼采或叔本华写的,尤其是永恒轮回的概念,被巧妙地嵌入一个邪教杀戮的故事,最终给人的感觉是,这些恶灵真的飞升了,宇宙是一片冰冷的混沌。
Time is a flat circle. Death is not the end。
Ledoux遭爆头前一直絮絮叨叨,满心欢喜地迎接死亡。
“闭嘴吧,尼采!
”这片混沌裂变出时间与存在,它就是死亡本身。
“Death created time to grow the things that it would kill”
《True Detective》——真探第一季解读2014年HBO的开年力作《真探》,从14年4月到现在,看了不下15遍,一直想做一个类似于解读或者理解的文章,算是对自己真正喜欢的剧一个交代...故事发生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间:2012年背景:Louisiana州的查尔斯湖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件,其独特的犯罪手法让警探联系起来了95年已经结案风尘的Louisiana州Erath案件,但由于不久前Rita飓风侵袭了Louisiana州,警局资料被淹没旧的卷宗全部毁坏,于是警探找来了之前负责Erath甘蔗地案件的Rust 和Marty进行询问。
人物档案:Marty:全称 Hart Martin Eric,和Maggie结婚,生有两个女儿。
和Rust比起来较为直接,活泼和世故。
90年在Louisiana state CID(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Homicide组做刑侦警探,Erath案发时已工作8年。
之后离婚,并接着辞职,开了一个安保公司。
Rust:全名 Cohle Rustin spencer,生于Texas,离异,女儿Sofia在一场意外车祸中死亡。
整个人阴郁、少语,消极主义者,哲学观根深蒂固(整个真探的风格以他的风格为主)。
89年在一个案件中朝一个试图给自己孩子注射海洛因的罪犯开了一梭子子弹,后被派去做4年卧底,93年杀了几个毒贩被送往精神病院呆了3个月。
之后派做缉毒卧底长达4年,后去Louisiana州在Marty手下做了CID。
两人搭档一起破解了Erath案件,之后认为erath的真凶并未被抓捕归案,在和Marty以及警局出现纷争后辞职,并开始独立调查案件。
Erath 案件概述:死者:Dora Lange 朵拉兰 年龄:28岁时间:1995年1月3日死亡地点:Texas Erath 甘蔗地死亡特点:头上有鹿角,身旁有魔鬼网(Devil net)。
破案线索及时间线梳理:1、二人询问了死者Dora的前夫Charlie(提到其生前朋友)→母亲(提到教会)→生前朋友(提到Dora生前生活过的西班牙湖的shelter)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相似案件:从历史案件中找出一个相似案件(5年前失踪的10岁女孩“Fontenot girl”),并询问到还有一个小女孩曾被绿耳朵怪追到树林里,对Fontenot girl 的亲人和教堂牧师询问后,发现和案发现场相同的魔鬼网(Devil net),Rust开始认为这并非单独案件而是有关联的连环杀人案件;2、二人来到西班牙湖的Shelter,并得到了Dora的日记里,从中翻出来一个宗教宣传单→二人来到宗教宣传单的教堂地点,发现有一个大型鹿角魔鬼图案(和Dora死亡时戴的鹿角一样)3、Rust大量寻找历史死亡案件,并找到一个可疑的相似案件→通过询问死者祖父,得知其生前在光明之路学校上学,有一个前男友叫Ledoux4、二人来到光明学校(与割草地的男子(杀人boss)对话)→此时警室查出来Ledoux和Dora的前夫Charlie是牢狱室友,案件此时算有了重大进展5、由于Ledoux已经销声匿迹,根据对Charlie的二次询问,知道Ledoux的朋友叫Tyrone Weems→又通过对Tyrone的审讯,知道Ledoux目前在给摩托车党Iron Crusaders制毒,而Rust 以前曾经在Iron Crusaders长时间做过卧底(后中枪被组织成员认为死亡)(此时Marty前妻发现其婚外情,带着女儿离家出走)6、Rust和警局请假,借口看望父亲,回到以前做过卧底的Iron Crusaders组织→见了摩托帮老大Ginger,之后在和Ginger的一个犯罪活动中绑架Ginger逃离。
此时全剧集通过7mins的长镜头达到了第一个高潮7、在Ginger的安排和出面下,Rust和Ledoux见面,后者并未接受Rust的制毒邀请→Marty通过跟踪Ledoux行车路线,发现了Ledoux的藏身所→在没有救援的情况下,Marty和rust 直接进入罪犯巢穴,Marty发现了罪犯藏匿的两个孩童,愤怒难以控制,开枪打死了Ledoux,而同伙在逃跑中被自制火药炸死,为了掩盖现场,Rust和Marty谎报其二人是通过相互掩护、枪战杀死了罪犯并救出了孩童。
此时,警方认为Erath主犯均已死亡,案件基本上告于段落8、在此后几年,两人过得还算不错。
但是在一个案件审讯中,一名谋杀犯向Rust供出了Yellow King(Erath案件中有人提及) 的名字,第二天去的时候,罪犯已经自杀死亡。
而Rust又回到了当初甘蔗地犯罪现场以及光明之路学校,发现有人重新来过并对现场进行了“改造”。
此时他确信之前他和Marty没有抓到所有的罪犯9、之后Rust不顾警局的反对,分别审讯他认为是相似案件的受害家属、甘蔗地案件中受访的牧师、精神病院里的多年前被囚禁的女孩以及州牧师长billy tuttle,最后的访问导致他被停职查看(此时Marty二次婚外情被发现,妻子为了和他离婚和Rust发生了性关系,Marty离婚,Rust辞职并和Marty两人决裂,之后几年时间,再未见面)10.几年后,在被警局询问完后,Rust和Marty再次见面,并说服了Marty一起重新调查这个连环杀人案件11、二人通过翻了已经风尘的旧案件,走访了ledoux的亲戚→Tuttle的佣人→fontenot girl的治安官(他们的旧同事)等,但真正的破案线索来自于Dora案件中的一个绿色房子照片,这个绿色房子让他们和之前的旧案件绿耳朵怪联系到一起12、通过对绿房子的房主访问,他们发现粉刷房子的人就是疤面男,二人又一次孤身进入疤面男住所,杀死了疤面男,同时Rust身负重伤。
13、案件被破,两人重归于好,似乎是和谐的结局,但是根据最后的电视报道,和罪犯相关的权利家族并没有被揭露,也许还会有类似案件发生。
第一季剧终。
另外贴吧上的一个更详细的剧情梳理:http://tieba.baidu.com/p/2915028919?pn=1嫌疑家族梳理: 1,塔特尔Tuttle家族:老山姆.塔特尔、其儿子比利.李. 塔特尔(牧师,市内公益活动负责人,思源计划倡导者,就是拉斯特从他家搜出恐怖录影带)、比利.李. 塔特尔的堂兄弟埃德温. 塔特尔(州长,州参议员); 2,勒杜ledoux家族:雷吉.勒杜(被Marty一枪爆头);其表亲德沃尔.勒杜(被自制火药炸死);他们除了参与邪教之外,还与摩托车黑帮团体合作制毒品; 3,柴尔德里斯Childress家族:泰德.柴尔德里斯(90年失踪的小女孩玛丽.方特诺特失踪时母亲上报,泰德是治安官);比利. 柴尔德里斯(柴尔德里斯家族维修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主要负责整个沿海地区学校、教区装修,就是最后一集被疤脸男绑在小屋里那个老头);4、疤脸男-威廉. 柴尔德里斯,比利的儿子,塔特尔家族中山姆.塔特尔的外孙,就是拉斯特所说的一种“非典型神经病-将身体上的肉欲依附在社会所不容的幻想和实践中”,一个“十足的疯子。
《真探第二季》题外话第二季2015年播完,虽号称第二季,但和第一季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剧情和完全不同的演员(和另一部两季的高分美剧《冰血暴》不同,虽然第二季的剧情和演员全换了,但是两季的故事主线扔能找到相似之处,第二季甚至更精彩)。
但《真探第二季》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8集每集60分钟(第一季45分钟)没有让人有任何特别惊艳之处,故不管是事、演员、还是情节推进。
理解故事很重要的一点:出于某种目的,《真探》希望我们同时结合剧中出现的各种事物进行思考。
因为故事的整个世界观都在和这种调查相互作用,而其包含的各个小故事之间也在互相作用。
“时间是一个扁平的圆(time is a flat circle)”,而发生的一切,注定在每一个层面,周而复始。
这种周而复始从以上的探案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案件之间基本上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联系,而且整部电视剧中也一直在强调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被救出女孩所在精神病院的墙画和Marty家里挂着的画如出一辙Rust用啤酒瓶编出的几个小人和Marty家女儿摆出的“过家家”造型如出一辙敬老院上的挂画和Marty家的画又一次相撞剧中各种各样的十字架符号氛围以上不管是导演的故意而为还是一些符号的巧合碰撞,都为这部刑侦剧增添了神秘的精彩。
谈谈一些字幕的翻译:1/ 20/20:是美国视力表的倒数第三行,能看见它基本上等于国内的实例5.0,所以20/20此处应翻译成识别过、见过。
2/ whiskey limp:在此的意思应该是,无力的; 松软的,因而此处的whiskey limp应该等同于whiskey dick, 意思我就不解释了..( a penis exhibiting impotence, as from too much alcohol. Well, it looks like a case of whiskey dick)3/ “5-O”:现实里对警官称称呼为officer, 口语叫 cop,5-O只是因为一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映的警匪片儿叫 hawaii five o, 因为夏威夷是美国第五十个州。
4/ making hay:晒稻草的意思,美国有一句成语:to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原意是:乘有太阳的时候,赶快把饲料准备好。
To make hay在用作俗语的时候,意思是“看到赚钱的机会就尽量从中获利”。
此处应翻译成:报纸也想通过报道从中获利。
网上找到一个有趣的事情《超时空接触》1997年电影的经典一幕和《真探》经典一幕简直一样,而这两部剧的男主角都是马修·麦康纳!
看来要继续刷下去了...图文原文章最早发表于个人公众号 迪卡普里鑫: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AxNzI1NQ==&mid=2650672949&idx=1&sn=e3b9d8714ea75145499be3a3092bb20b&chksm=8892a5bdbfe52caba2c4508968381defbced880ca5f88337a26cffbf454cc8860c7c375efb43&scene=0#rd
说实话,不喜欢这电视剧,因为喜欢悬疑推理类的故事片搜到这电视剧的,看豆瓣评分超过9就下载下来看了,带着倦容睡意看完的,完全不像以前的看的侦探片节奏紧凑明快。
这完全是个话痨片,不停的说话。。。。
所以看完也没太记住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查案的逻辑过程,到豆瓣来看看高手的脉络梳理吧,没找到,发现很多豆友评价电视剧怎么怎么好的方面都不是我在意的,我最在意的是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
在其他网站看到一个脉络梳理,好像豆瓣没有,就转过来吧,作者不详,原始作者有意见的话发站内信我吧,分割线以下是转载类容:--建议大家看讨论区的图文版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748120/discussion/57251968/ 前提:看完第一遍后,大概懂了,但对出现的众多人名,家族名完全记不住,逻辑也不太顺,翻遍豆瓣影评也没找到有内容全梳理的文章,于是趁着清明节(我会告诉你有个晚上做笔记到夜里三点战战兢兢爬上床嘛)看了第二遍,边看边记,记了有十几页纸(顿时觉得剧组真的是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们的笔记该有多厚啊),总算把剧情理通了,也遗留一些问题,会写在最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解决。
一. 坏Boss团-三大家族 1, 塔特尔家族:山姆.塔特尔(人渣一号拥有众多儿子孙子还乱伦)、其儿子比利.李. 塔特尔(牧师,市内公益活动负责人,思源计划倡导者,就是拉斯特从他家搜出恐怖录影带)、比利.李. 塔特尔的堂兄弟埃德温. 塔特尔(州长,州参议员) 2, 勒杜家族:雷吉.勒杜(被马蒂一枪爆头的那个恋童癖);其表亲德沃尔.勒杜(手榴弹炸死的那个胖子);他们除了参与邪教之外,还与摩托车黑帮团体合作制毒品,这也导致他们被警官拉斯特找上门来。
3, 柴尔德里斯家族:泰德.柴尔德里斯(90年失踪的小女孩玛丽.方特诺特失踪时母亲上报,泰德是治安官);比利. 柴尔德里斯(柴尔德里斯家族维修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主要负责整个沿海地区学校、教区装修,就是最后一集被疤脸男绑在小屋里那个老头); 最后一位,疤脸男-威廉. 柴尔德里斯,比利的儿子,塔特尔家族中山姆.塔特尔的外孙,他的脸是小时候被父亲烧的,有恋童癖,心狠手辣,就是拉斯特所说的一种“非典型神经病-将身体上的肉欲依附在社会所不容的幻想和实践中(恋童杀戮强奸)”,一个“十足的疯子。
总结:这些家族生活在路易斯安那州伊拉斯附近,他们信仰的教义是桑泰里厄教(非洲一宗教)和伏都教(百度百科伏都教,又译“巫毒教”,源于非洲西部,是糅合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的原始宗教)的融合。
他们崇尚沼泽文化,崇拜恶魔,拿女人和儿童献祭,同时他们大部分还都是恋童癖。
塔特尔家族就是成立塔特尔教会,成立基金会,建造宗教学校。
把装修学校教堂的活给柴尔德里斯家族做,然后他们一起在晚上带着动物面具(老人们都带了,三个年轻人威廉,德沃尔,雷吉就没带),拍照、猥亵教堂学校里的小孩(一宗罪),抓女人,小孩到树林石头阵里来杀害祭奠(二宗罪),再凭借家族势力来掩盖丑恶行径,如成特警队、特别小组把案子控制(三宗罪),也有可能那些残害动物,亵渎坟墓的事也是他们干的,因为他们崇尚恶魔呀。
能叫上名字的坏人有这几个,当然肯定家族里还有别人参与,比如马蒂找到的山姆.塔特尔的黑人女佣,人老了脑子糊涂了,但她还是说“你也知道卡寇莎?
庆祝!
死亡不是终点!
”这句话明显是邪教聚合杀戮时说的口号,说明女佣也参与了。
总之,很多人参与,poor kids。
二. 正义英雄 1. 拉斯特:在阿拉斯加州长大,1989年前在休斯敦劫案组。
后来女儿出了事,调到扫毒组。
拉斯特看到一个罪犯对女儿注射冰毒,忍不住射杀了他,免于牢狱,但被要求做卧底,1993年射杀三个贩毒的,自己也身中三枪,被送到精神病院呆了4个月。
当局为了补偿他,于1994年调他到路易斯安那州(本故事发生所在地)成为一名州属刑事调查员。
有睡不着,做噩梦,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可怜的人儿。
1995年破了朵拉.兰案之后,2002年帮忙审问抢劫杀人犯盖伊.伦纳德.弗朗西斯时,犯人说真凶仍逍遥法外,还在杀人。
犯人被邪教威胁后自杀,拉斯特觉得不对头,开始重新办案。
因为马蒂老婆和他的事(咳咳)与马蒂关系破裂,回到阿拉斯加钓了8年鱼。
查尔湖案发生,拉斯特想要回来“彻底解决这件事”,就于2010年回到路易斯安那州,自己偷偷调查,后来被州警怀疑,也觉得自己调查资源不够,重新联系马蒂,两人一起办案。
有志有谋有勇有情,堪称“四有中年典范” 2. 马蒂:会做事,会做人,有强大的怜悯心,但也有缺点(花心不忠撒谎忽视家庭等等。。
) 出轨两次,第一次被原谅,2002年离婚。
然后遇到一个案子,一个混蛋想把孩子放进微波炉烤干,决定再也不想看到这种丧尽天良之事,于是辞职,开了10年私家侦探所。
于2012年和拉斯特接上头,和好如初,继续办案。
三. 受害者(按时间顺序) 1.特里.古德瑞(对拉斯特警官说再不走我就要伤害你的潦倒老人)的儿子桑尼在一所塔特尔学校读书,失踪;1985年罗伯特.杜曼的儿子失踪;88年牧羊人之家(塔特尔学校开办的幼儿园)里的小男孩托比.伯莱尔,其长大后成了一名男妓,“我把那些想成一场梦” 2.玛丽.方特诺特,女,1990年10岁时失踪。
是拉斯特和马蒂调查朵拉兰案件时寻访社区时得到的一个信息。
塔特尔家族曾资助一所幼儿园叫牧羊人之家,玛丽就在那里呆过,1988年,牧羊人之家被指控猥亵儿童被迫关闭,两年后,更名为光明之路学院在鹈鹕岛重新开张,玛丽又成为其中的学生。
玛丽经常在叔叔家玩,被邪教某个人渣看上,拐走(证据是叔叔家玩具房有树枝王冠),生祭(恐怖录像里就是她)。
玛丽的母亲发现女儿失踪后,提出报告,但当地治安官泰德.柴尔德里斯(邪教一员)说女孩的妈妈卖淫吸毒,说他认识女孩爸爸,知道女孩跟爸爸走了,女孩妈妈就没再管和男人私奔了,其他人也没再管。
同年12月,一个小姑娘被绿耳朵面怪追到树林里,幸运逃脱,那个绿耳朵怪就是戴着面具的疤脸男。
3.莉安.奥利弗。
女,1992年22岁被杀害。
学校-光明之路,男朋友是雷吉.勒杜,91年离家出走与雷吉私奔,进入邪教,被杀害祭奠恶魔。
拉斯特也是查本州以往大量的死亡照片发现莉安的死亡样子同朵拉的很像,进而查出其男朋友雷吉。
州警当时办理时说其是溺水身亡,将此案糊弄过去。
4.朵拉.兰,女,1995年28岁死亡,死亡地点伊拉斯附近的甘蔗田。
就是这个带着鹿角,蒙着眼睛,背后有撒旦标志的尸体带着我们进入故事。
父亲出车祸死了,朵拉在西班牙湖附近的妓院做妓女,人不错,平常会去一个步道团体-基督之友教会,听奋兴牧师的宣讲。
朵拉的前夫查理.兰因为伪造支票进入监狱,查理的室友是疯子雷吉.勒杜(因为制造冰毒摇头丸入狱,以前还因强奸12岁小女孩但因为证词不足被释放(个人渣))。
在监狱里查理就给雷吉看朵拉的照片,雷吉假释后,就让疤脸男威廉去基督之友教会找到了朵拉,被教会的一些人看到。
朵拉加入了邪教,被洗脑。
跟朋友们说起自己加入了一个教堂,要当修女,并在日记本上写下“我闭上眼睛,看到身穿黄袍的国王正穿越森林“。
最后自己成为祭品,先吃下冰毒、致幻剂,接着被捆绑,用刀折磨,强奸,勒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朵拉妈妈家有一张朵拉小时候被一群带着动物面具骑着马的人围着的照片,所谓“惭愧星期二”的狂欢节现场照片,说明朵拉小时候就可能受到了这方面的熏陶,所以长大更容易被拉入邪教。
5.凯里.瑞德(被拉斯特和马蒂从森林里救出的小女孩)和已经死亡的小男孩(95年1月被劫走)。
凯里.瑞德虽然长大了,精神也崩溃了,但还是对拉斯特警官说出了“带疤的男人最可怕,大块头“这一重要线索。
6.斯蒂芬妮.L.科迪士,女,2010年18岁死亡,查尔湖案。
正是此案将拉斯特和马蒂重新聚集。
总结:受害者很多(1)拉斯特说州里失踪人员,沿河区域是其它地区的两倍,而沿河区域正是柴尔德里斯家族维修公司拥有大量工作合同的地方。
(2)最后一集,疤脸男家附近土地里挖出大量人类骨骼(3)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之后,肯纳艺术家一直看到各种棍子达成的东西即王冠,并拍了照片,拉斯特警官推测飓风使很多人要么失踪要么离开,警察也不在,邪教因此快活了好一阵。
四. 关于邪教: 卡寇莎:就是最后那个石头阵“在这里飞升“ 王冠-恶魔网:由玫瑰刺、嫩藤条,柳条编制的,非洲土著习俗, 螺旋符号 光明之路学校:塔特尔家族曾资助一所幼儿园叫牧羊人之家,男妓托比.伯莱尔和失踪小女孩玛丽.方特诺特就在那里呆过。
1988年,牧羊人之家被指控猥亵儿童被迫关闭,两年后,更名为光明之路学院在鹈鹕岛重新开张,莉安.奥利弗是其中学生 我的问题: 1.悬赏广告牌上的“who killed me“里的14岁的stacy gerhart. 是怎么回事?
我查了百度,没有这个案例。
难道她也是邪教的受害者,那拉斯特警官应该把她案卷翻出查受害的样子等之类的呀,若是失踪,那就还不能确定是“killed”呀,总之,这个广告牌的意义是什么?
2.关于铝、灰和精神病之间的联系?
3.这个邪教到底谁是头?
大人物们根本不愿意疤脸男把尸体放到甘蔗田里让大家知晓,疤脸男还放了两次,造成两次公众轰动,意义在哪里?
威慑?
自己想死了?
还是像拉斯特推测的炫耀?
按辈分,疤脸男是大人物们的孙子,侄子,儿子,一词概之-就是大人物的晚辈,可以做邪教头吗?
还是不看辈分,看修为?
4.火烧毁的教堂上有画的恶魔像,朵拉尸体后也有用蓝色树脂画的螺旋符号,作为一个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lz表示完全可以测出成分来源,进而对比找出厂商等呀,不过95年是有点早(lz说话不腰疼忽略忽略) 5.细心的豆友发现杀害三个亲生孩子的母亲“沼泽地的美狄亚“夏尔曼.布德罗也是光明之路的学生,我查了百度,没发现事件缘由,并且杀害自己孩子同光明之路邪教杀害别人孩子又如何联系,请高人解释这一情况。
6.疤脸男最后一集对姐姐(不知怎么称呼先暂定啊)说“自从我留下印记已好几个星期了,他们去看了吗“什么印记,查尔湖案是2010年的事,此时已到2012年。
7. 我看马修•麦康瑞在奥斯卡最佳影帝获奖词中说第一个感谢的就是上帝,他是个基督徒。
此片中他却饰演一个完全不相信耶稣的虚无主义者,完全同内心抵触,却演的那么棒!
赞 未完待续,有空可将两位伟大警官的破按顺序梳理一下。
欢迎大家指教讨论!
感谢这部伟大的作品!
Rust讲的一些话太有深度了,看字幕没怎么看懂,所以对一些特别有哲理的话仔细研究了一下,这里收集整理,欢迎大家讨论英文下方是直译,后面【】里是我的理解。
翻译借鉴了风软的字幕,我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请大家轻拍!
========================================================================一、(S01E01,00:15:22,从案发现场回警局的路上,rust和marty在车里谈起宗教信仰。
)Rust:Look. I consider myself a realist, all right,But in philosophical terms,I'm what's called a pessimist. 听着,我认为自己是个现实主义者,好吧,用哲学的观点来说,我就是所谓的悲观主义者。
Marty:Um, okay. What's that mean? 呃… 啥玩意?
Rust:Means I'm bad at parties. 意思是,我不善与人交际。
Marty:Let me tell you.You ain't great outside of parties either.我跟你说,交际之外的事你也好不到哪去。
Rust:I think human consciousness was a tragic misstep in evolution. We became too self-Aware.Nature created an aspect of nature separate from itself.We are creatures that should not exist by natural law.Rust思忖了3秒:我觉得人类的自我意识,是进化过程中一个不幸的失误。
我们变得太有自我意识了,大自然创造了从它自身分离出的另一面,根据自然法则,我们这种生物不该存在。
【这里rust说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我的理解:1、“自我意识”只不过是大自然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BUG,我们太把自己的“自我意识”当回事了。
2、我们屠杀牲畜,砍伐林木,我们试图改造大自然,我们觉得自己的思想、对万物的认知非常伟大,我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和智慧是造物的神迹。
但对宇宙而言,这些P都不是,在宇宙面前,我们和虫子无异。
3、其实对大自然而言,人类的角色更像一个破坏者,自大妄为,站在大自然的对立面,所以根据自然法则,人类就不该存在。
(所以人类一定会走向灭亡?
)另: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宇宙创造出人类来认知TA自己,所以人类的存在是非常伟大的,人类的智慧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晶!
这和rust的观点完全是两个极端啊。。
】Marty:Huh. That sounds god-fucking-Awful, Rust. 呃,这听起来太TM操蛋了,Rust。
Rust:We are things that labor under the illusion Of having a self,This accretion of sensoryexperience and feeling,Programmed with total assurance that we are each somebody.When, in fact, everybody's nobody.我们是被“自我意识”这种幻想奴役的生物,一种感知和感官体验累积的产物。
我们被设计为百分百的相信自己是某个人,然而实际上,我们谁也不是。
【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自由意志和宿命论。
我们所谓的“自我意识”(或“自由意志”),真的是我们自己思维的产物吗?
或者我们的思想只是被预先设计的?
亦或只是我们的错觉?
我现在所作出的思考,并不是我自己作出的决定,我之所以觉得是自己主导的,只是我对这一切所谓的“感知”、“感觉”产生的错觉。
实际上,如果自由意志被否定,“我”这个概念也就不存在了。
再或者,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都已注定(因为初始条件已经确定)?
包括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也是确定的?
这里又牵扯到宿命论,我只想说宿命论太消极了, rust老想这些能不阴郁么。。
ORZ另外,很多人对自由意志的存在深信不疑,但是在学术届一直存在争论,有科学家专门做过相关的实验和发表过论文。
因为这些概念讲起来太过玄虚,这里不多说,有兴趣的请自行搜索。
这里推荐一篇李淼关于《三体》的评论:《思想钢印和自由意志——人类有自由意志吗?
》】Marty:I wouldn't go around spouting that shit, I was you.People around here don't think that way.I don't think that way. 我可不这么想!
balabala……Rust:I think the honorable thing for species to do Is deny our programming,Stop reproducing,Walk hand in hand into extinction,One last midnight, brothers and sisters Opting out of a raw deal.我觉得一个物种能做的最崇高的事就是否定我们的这种设定,停止繁衍,手牵着手一起走向灭亡,在一个最后的午夜,所有人一起退出这个不公平的游戏。
【rust再次把宿命论的思想推向极致,既然一切都是被设定好的,我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尼玛还不如直接自我了断结束这一切,老子不玩了!
从宿命论的观点来看,这确实是能做的最崇高的事了。。
】Marty:So what's the point of getting out bed in the morning?那每天早上起床还有什么意义呢?
Rust:I tell myself I bear witness, But the real answer is that it's obviously my programming,And I lack the constitution for suicide.我告诉自己,我的存在是为了见证。
但很明显,真正的答案是,这是给我的设定。
然而我缺乏自杀的勇气。
【既然不能改变什么,我还活着的唯一原因是,为了见证这一切,但是,这明显也是给我下的另一个套啊。
我没有勇气自杀,就算我自杀了,也是按照预先的程序来的,没有任何意义。。
ORZ太纠结了。。
】Marty:My luck, I picked today to get to know you.3 months, I don't hear a word from you, and--Marty:我运气真好,选今天来了解你,三个月了,没听到关于你的一个字…Rust:You asked.Rust:是你问我的。
Marty:Yeah.And now I'm begging you to shut the fuck up.Marty:是啊 我现在求求你快TM闭上嘴吧!
【你妹,我可是有老婆有孩子的,再听你说下去就该我自杀了。。
】【题外话:关于宿命论、自由意志、宇宙是什么、人是什么、存在的意义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留给科学家哲学家去思考吧,大家别太较真,不然真的会抑郁的】========================================================================二、(S01E02,00:35:35,俩黑人警探问rust,你的很多资料不完整,northshore是什么?
rust说northshore其实是一家精神病院,然后谈起自己之前做卧底的经历:他女儿sofia发生不幸后,和妻子claire闹翻,然后从劫案组调到缉毒组,好让自己没日没夜的工作,在这期间claire离开,也在这期间,rust杀了一个向自己女儿注射毒品的混蛋。
检察官说可以不坐牢,但要去做卧底,于是rust做了四年卧底。
之后在93年2月份,rust枪杀了3个毒贩,被判刑75年,最后以送进精神病院4个月告终。
警局要给rust一笔精神补偿费,但被rust拒绝,并主动要求调到凶案组。
也在这之后,rust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睡不着、嗑药、出现幻觉…)警探A:Why homicide? 为什么要来凶案组?
Rust:Oh, something I saw at Northshore.Quote from Corinthians:"The body is not one member, but many.""Now are they many,but... of one body." 是因为我在精神病院看到的哥林多前书(圣经?
)里的一段话:“机体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有众多部分;现在的众多部分…却是来自同一个机体。
”警探B:What's that mean, though? 嘛意思?
Rust:I was just trying to stay a part of the body now. 意思是,我只是想当整体的一部分了。
【rust说的这句话很难理解,我的理解是:“所有的物体都不能单独存在,都是由其他众多物体构成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毫无联系的纵多物体,其实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
” 这又涉及到一个哲学命题:我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认知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吗?
可以举个盲人摸象的例子:几个盲人分别摸到大象的鼻子、腿、尾巴,便争论大象到底长什么样。
其实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何尝不是这样,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是非常狭隘的,一定比不上盲人对大象的认知程度。
我们好比是水中的浮游生物,第一天看到一条鲨鱼的牙齿,认识了一个新事物,第二天看到这条鲨鱼的尾巴,觉得自己又认识了一个新东西,可是却不知道这两件物体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而已。
或许,我们人类观察到的所有事物都只是同一个宇宙真相的局部?
再或许,我们对时间、空间的理解也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从宇宙全局看,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
甚至,我们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谁都无法逃脱。
rust说,我只是想当整体的一部分了,意思是,他已经看透了这一切,不想再逃避,他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回到正轨而已,做什么警察其实并不重要。
】============================================================2014.3.2更新三、(S01E03,00:04:40,rust和marty到宗教宣讲现场查案,marty说人们有信仰是好事,rust进行反驳;这一段rust提出了一系列对宗教、对信仰的质疑)1、If the only thing keeping a person decent is the expectation ofdivine reward,then, brother, that person is a piece of shit, and I'd like toget as many of them out in the open as possible.如果唯有期许天主赏赐方能保证为人正派,那这个人就是个废物,而我更希望他们尽可能地暴露自己。
【如果一个人要靠宗教信仰才能约束自己,那他就是个废物,还不如把自己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2、What's it say about life, hmm, you got to get together, tellyourself stories that violate every law of the universe,just to get through the goddamnday? No.他们(指教徒)是怎么看待生活的呢,你必须和人们聚在一起,告诉自己违背一切宇宙定律的故事,只为了度过这该死的一天吗?
不。
【所谓的信仰,只是为了让自己每天生活在谎言之中吗?
】3、Been that way since one monkey looked at the sun and told the othermonkey,"He said for you to give me your fucking share." People sogoddamn frail,they'd rather put a coin in a wishing well than buy dinner.打头一天开始就如此,一只猴子抬头看着太阳,然后告诉另一只猴子:“他说你得把你的那份给我”。
人类,就是这么脆弱,情愿把钱扔进许愿池,也不去填饱肚子。
【rust对宗教赤裸裸的讽刺】4、Transference of fear and self-loathing to an authoritarian vessel.It's catharsis. He absorbs their dread with his narrative. Because of this,he's effective in proportion to the amount of certainty he can project.将恐惧和自我厌恶转化到一个绝对权力的器皿之中,以此来净化,他(指传教人)用布道来吸收他们的恐惧,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有效地将自己所能表达出的确定性传达给每个人。
【传教布道,只是利用了人们对生活的恐惧、对自身的厌恶】5、Certain linguistic anthropologists think that religion is a languagevirus that rewrites pathways in the brain, dulls critical thinking.有些语言人类学家觉得宗教是一种语言病毒,能够重塑脑回路,让人无法批判地思考。
【宗教信仰,有时不就是是一种洗脑?
】6、See, we all got what I call a life trap, this gene-deep certainty thatthings will be different, that you'll move to another city,and meet the people that'll be thefriends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at you'll fall in love and be fulfilled.Fucking fulfillment, and closure, whatever the fuck those two-- Fucking emptyjars to hold this shitstorm, and nothing is ever fulfilled until the veryend,and closure--No. No, no.Nothing is ever over.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我所说的“生活陷阱”,这是一种深入基因的把握,确信事情会变得不同,诸如搬到另一座城市,遇到将会成为你终生挚友的人,诸如陷入爱河,人生圆满;操蛋的圆满,还有终结,无论是什么,还留了个空泛的满装这些意淫的思想,没有什么能够圆满,直到最后一刻,终结……不,不,不,什么都不会终结。
【人们总是相信会有更美好的生活,希望得到圆满,但最后会发现这些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除了一个空泛的装满意淫的思想,你什么都得不到,而这一切永远不会结束,永无尽头】7、(00:13:18)The ontological fallacy of expecting a light at the end of thetunnel, well, that's what the preacher sells, same as a shrink. See, thepreacher, he encourages your capacity for illusion. Then he tells you it's afucking virtue. Always a buck to be had doing that, and it's such a desperatesense of entitlement, isn't it? "Surely, this is all for me.Me.Me, me, me.I, I.I'm so fucking important.I'm so fucking important,then, right?"期待隧道另一端存在光明,这种本体论的谬误,就是牧师向你传输的观点,就好像心理医生。
你看,牧师也鼓励你产生幻觉,还告诉你这是美德,这样做就会有奖励,而这种赏赐是该有多绝望啊。
“当然了,这都是为我存在的,我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人,我太TM的重要了,对吗?
”【“我太TM的重要了!
”… 继续讽刺】=====================================================================四、第四集,rust为了抓嫌疑犯,打入贩毒组织内部。
最后到黑人社区抢劫的戏,00:50:06——00:56:00要看尿了好么,这一段是6分钟的长镜头+群戏有木有!
我是不是看错了?
这尼玛是电视剧吗?
马叔这一段全程超能,就连他紧张的时候摸颈动脉的动作都帅爆了对不对?
对不对?!
=====================================================================五、(S01E05,00:20:38,rust讲完破案的事后,继续扯自己的世界观,忽悠两个警探)Why should I live in history, huh?Fuck, I don't want to know anything anymore.This is a world where nothing is solved.Someone once told me,"Time is a flat circle."Everything we've ever done or will do,we're gonna do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gain......and that little boy and that little girl,they're gonna be in that room again...and again...and again...forever.我为什么要活在过去之中?
艹,我什么事都不想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中,什么都无法解决。
曾有人告诉我,时间是一个扁平的环,我们曾经做过或是将要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而那个小男孩和那个小女孩,他们会再一次置身于那间房间中……一遍……又一遍……直到永远。
【这么理解:如果时间是一个环,那么我们将来还会回到这个起点,未来即是过去,过去即是未来。
过去无法改变,而未来其实已经发生,一切只是重复,直到永远?
……ORZ】(00:32:19)Years.You ever heard of something called The M-Brane theory, detectives?It's like in this universe,We process time linearly forward...But outside of our spacetime,From what would be a fourth-Dimensional perspective,Time wouldn't exist,And from that vantage,could we attain it...We'd see...Our spacetime would look flattened,Like a single sculpture with matter. In a superposition of every place it ever occupied,Our sentience just cycling through our lives,Like carts on a track.See, everything outside our dimension...That's eternity,Eternity looking down on us.Now, to us,It's a sphere,But to them...It's a circle.……年复一年。
你听说过膜理论吗,探员?
意思就是在这个时空里,我们所经历的时间是笔直向前的,但是在我们的时空之外,从一个可以说是四维的角度来看,时间是不存在的。
如果我们能达到那个角度,我们会看见,我们的时空就像平面一样,就像一个由物质构成的雕像,物质所曾占据的每个地方都重叠在一起,我们的感知围绕着我们的人生行进,就像是轨道上的推车一样。
我们这个维度以外的一切,即是永恒,永恒俯视着我们,对于我们来说,它是球状的,但对他们(在我们的时空之外的人)来说,则是个圆。
【我试着解释下:我们的世界是三个空间维+一个时间维组成的,现在想象一下,如果跳出我们所在的时空,从一个四维空间看我们的三维世界,并且那里的人感知不到时间,那么他们所观察到的我们的世界,就是无数个交织在一起的静止的世界。
我们所感知的时间的流逝,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一个个不同的静止的雕像罢了,而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他们看来都会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发生的一切、我们感知的所有瞬间,都是永恒。
】【上面这两段涉及到膜理论(即弦理论?
)、四维空间、永恒、时间是一个闭合的环…这些玄奥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理解的非常有限,并且我不能确定哪部分是科学理论,哪部分是rust瞎掰的 还请高人补充、指证 ORZ…】
1 - 案件结构将《真探》的探案线整理出来,大概是以下五个案件的结构:1995年,朵拉·兰案(鹿角王冠少女);1990年,玛丽·方特诺特案;1992年,莉安·奥利弗案(洪灾里的女孩);2002年,盖伊·弗朗西斯案;2010年,查尔斯湖案。
编剧将查尔斯湖案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分散在每集里,类似伪纪录片一样的询问;第二部分则是时间线推进到2010年,两位主角Marty和Rust合力解决案件。
在第一个朵拉·兰案件里,嵌套了方特诺特和奥利弗案件,所以其实看作以下的结构图:
如果我们将《真探》整体当作一个故事的话,每个案件都有不同的戏剧功效:起,承——1995 朵拉兰案,引出一个邪祭谋杀,随后捉住了犯人;转——2002 盖伊·弗朗西斯案,审问嫌犯时获知真凶还逍遥法外,主角也得知了关键线索之一;合——2010 查尔斯湖案,案件继续调查,终于寻获真凶,主角们与真凶的对峙。
2 - 案件作用2.1 - 朵拉·兰案作为全剧首个登场的案件,朵拉·兰案绝对吸引人眼球。
一个头顶鹿角的蒙眼少女,被蒙着眼睛,跪在地上,她的身上还有奇怪的螺旋状标记,一旁还有个看上去有些诡异的木制三角架。
这个散发着某种仪式气场的案件,让观众开始期待之后的发展。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真探》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推理故事,尽管开头出现了很多凌乱的线索,但靠着这些线索很难抵达最后的真相。
你必须要跟随着主角们的步伐,通过无趣的走访和枯燥的档案翻阅,才能发现一些新的线索,所以我将《真探》看作是“悬疑故事”。
在给出了一个足够多人眼球的开场后,Rust 和 Marty 很快着手调查,一般从犯罪现场周边、亲属、住地,还有日常活动等方面入手。
通过犯罪现场周边的走访,主角们发现了一个案件“玛丽方特·诺特失踪案”。
这也是常见的故事创作技巧:有时候单一的案件可能还是不够吸引人,因此编剧还进行了案件的嵌套,尝试让整个谜面更加复杂曲折。
通过亲属线的调查,众多亲属给出了新线索,例如“住地在西班牙湖”、“喜欢去教堂”。
这样的走访调查很有必要,这将会是我们的主角获得新线索的重要来源。
而且多个亲属之间的线索可以相互印证,引导侦探走向下一步。
根据朵拉·兰朋友的说法,Rust 和 Marty 前往到西班牙湖,其实之前 Rust 还询问了一个在酒吧的女孩,她也说出了这个地点。
这种“将同一个线索放在不同角色身上,让他们说出来”,也许会让这线索更加有力度和可信度。
西班牙湖里,侦探们入手了朵拉的日记,他们看到了那些“胡言乱语”的文字,以及教堂的海报。
目标转移向寻找教堂,他们随后发现了教堂的废墟,以及鹿角女人的壁画。
之后 Rust 找到了复兴教会,和教友聊天得到了一条线索:朵拉·兰和一个下巴烧伤的高个子在一起。
剧情在第三集时,已经直接透露出了真凶的线索(还有在警局里被展示的绿耳朵意大利面妖怪),但这些和真凶相关的线索,主角们没有追查下去。
2.2 - 莉安·奥利弗案在剧情陷入僵局,没有新线索出现时,侦探们会陷入停滞的状态。
这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制造新线索,剧情里安排 Rust 一个人在档案室里翻阅,了解到1992年也出现了类似的案件(莉安·奥利弗案),洪灾现场的少女身上有螺旋标记。
追查死者的亲属线,Rust 和女孩的祖父聊上后,获得了一本同学录(本剧的关键线索之一“思源计划”藏在这里),同时也了解到女孩和勒杜家的长子雷吉·勒杜好上了,如今雷吉在8个月前脱逃,他牵涉的案件和朵拉·兰身上检出来的毒一致,加上前科累累,他被判定为有重大嫌疑。
我们的剧情开始进入了小高潮,即抓捕这位嫌犯。
不负众望,雷吉的窝点里也有着三角木架(王冠),这几乎敲定了他是真凶。
这也是常见的误导手法,通过一系列的“相似”,让观众认为“他就是犯人”。
剧情里通过“三角木架”、“一致的手法(毒,王冠)”、“一致的犯罪对象”、“前科”,让观众产生相似的幻觉,从而实现误导。
虽然雷吉被抓住了,但“下巴烧伤的男人”这条线索在这里并没有跟进。
类似这种探案类的剧情,理想情况是一个案件有3条线索,这3条线索合并可以解决这个案件。
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创作者会将两三个案件的线索相互乱序,你可能从案件A里找到案件B的线索,从案件C找到案件A被忽略的线索……有时候,这些找到的线索并不能即时生效,很有可能过了几年后,主角才会着手调查某条线索,这样的设置使得案情更加复杂,环环相扣。
2.3 - 玛丽·方特诺特案玛丽·方特诺特是一条线索,也是一条谜题。
Rust 在木屋里发现了王冠,家属认为这可能是玛丽在学校里的作品。
多年后通过盖伊案重启调查,Rust 发现学校里有大量王冠……这恐怕牵涉了一个更为庞大的组织,也是一个谜题,同时也是指向幕后组织的线索。
2.4 盖伊·弗朗西斯案在承接部分的剧情,带出了2002年的盖伊案。
一次审讯中,Rust 发现盖伊说出了警方未公开的调查“黄袍国王”,大为惊骇,而且对方也说凶手还在逍遥法外。
Rust 重启了朵拉·兰案件的调查,在2002年期间,大部分的线索都是通过走访调查获得。
Rust 了解到了塔特尔教会的“思源计划”(然而核心点都没有透露),并且有了自己的初步猜想:这些案件是由二人以上的作案,事件发生在Voudon 传教的地方,也发生在建那些学校(比利·李·塔特尔创立给山区孩子教育)的地方。
回访当年雷吉窝点救出的小女孩,Rust 再次强化了真凶的认知。
王冠案件的真凶 = 脸上带疤的大块头。
2.5 查尔斯湖案 剧情后半部分,时间线汇聚到现在(2010年)。
对 Rust 和 Marty 的问询也暂告一段落,调查人员认为 Rust 可能是多起王冠案件的真凶。
在靠近真相的时候,我们的侦探总是被陷入怀疑里。
仓库里,Rust 给 Marty展示了多年来他的调查,在剧情创作角度上,虽然是“制造线索”,但新线索不是很多,调查里的很多内容,都是基于以前的剧情提及的线索进行延伸的,例如在莉安·奥利弗就读的光明之路学院,回答了之前1988年被关闭的幼儿园,同时延伸出一个同班男生给出的线索,这条线索也印证了 Rust 和牧师谈话的内容。
一条线索被提出来后,必定会得到回收。
“提出”可以是间接的方式,例如照片,或者第三方讲述;“回收”可以是亲历者说出口。
在线索被不断回收之后,Marty 也加入了调查。
继续通过走访谈话收集线索,但收获并不多。
此时Marty 问了句,“为什么是绿耳朵?
”这个问话成为了开启真凶身份的钥匙。
然而在剧情设计里,这句问话太过突兀,就像拿到了后面的剧本后刻意说出来的一样,反正个人观感到这里时觉得有点天降神机,在这之前应该要有一点铺垫的。
通过绿耳朵的猜想,找到了给老奶奶粉刷房子的公司,同时最后也锁定了真凶的身份。
3 - 总结可以从《真探》故事里获得的悬疑故事的创作启示:案件嵌套案件,线索相互指向。
新线索基本从走访里获得。
如果剧情陷入胶着,主角会自己调查,带出新线索。
通过一系列的相似误导观众。
在故事开头部分,就给出一点点和真凶相关的线索。
如果想侦探重新调查某个案件,就让其他犯人说出未公布的线索。
相同的线索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有可信度和力度。
======================================================编剧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一部美剧品质的好坏。
《真探》前两集让人影响深刻,阴郁的题材,双螺旋式样的叙事,对此我颇为好奇,那个躲在文学剧本后面的人是谁?
《真探》剧本出自Nic Pizzolatto之手,身为该剧编剧的他,还是该剧的执行监制。
(打个比喻,执行监制也就是工厂里给产品质量把关的那个人,这次产品的设计师和质检人员是同一个人。
)在美国媒体的采访中Nic直言,萦绕心头的南方情怀滋养了他“美国南派”小说的创作,在他已经发表的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情感上的撕扯,挥之不去的记忆,都带有Nic自身的影子,我估计也就是这种性格上得特质,加上心理有事儿憋着不痛快,使他走上了写作这条路,并烙在了他的主人公身上。
“你不是你小说中的人物,但你小说中的人物一定是你.”海明威爷爷那里留下的话,算是再次应验了。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Nic出生在新奥尔良,儿时随家人迁往了路易斯安那州,定居在查尔斯湖湖边。
美国南方的闷热、狂暴、甚至稍带有一丝的淫荡, 对于Nic极为重要,当然这在体现在文学层面上,不少评论家把他的作品称为南方式样的”悲观主义”小说,(英文:Noir Novel也可以直译成黑色小说,但是却与黑色幽默不同,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Nic本人并不愿意这么自居,他表示南方地域性的情感记忆和归宿感,形成了他的写作风格。
在采访中,Nic多次表示那里(指路易斯安那州,也是《真探》所在地)有最强烈地记忆,他们形而上的(可以理解为抽象的)折磨着我。
很快Nic就将这种形而上的折磨变成了一部部实实在在的描写美国南方的电视剧《真探》。
不知道故事里的Rust会不会把折磨他的形而上的东西也变成一次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效仿凶手手法多年后谋杀?
(目前持有这种推测的人不少,因为前两集剧本就是这么在引导观众)。
作为观众的我们,有幸体验了一把九十年的美国南方深度游。
不过我们这个旅行团的主题:不是抬头拍照,低头发微信。
而是去探究那个萦绕在Nic心头的潮湿、闷热、淫荡的路易斯安那腹地。
听爱旅游的朋友说,想去一地方,不想走马观花,就想在一个小镇静静地待着,去看看当地人是怎么个活儿法,我想这部电视剧的节奏正好合适。
而鉴于两位主角,Matin爱开车,Rust爱聊哲学,就让他们一个当司机,一个当导游。
在我们这个旅行团,不仅仅可以看看当地人是怎么个活儿法,还能看看当地人是怎么个死法。
(被谋杀的姑娘)言归正传,编剧兼执行监制的Nic还谈及他的南方情怀源自于他的童年,那时候惨绿少年的他整夜玩耍于街道尽头那片儿的消防水闸,从那里他可以凝视着远处的化工提炼厂的,那些厂房车间里的灯泡照亮了远处的天空,像一条燃烧着的腰带紧紧的缠绕着路易斯安那腹地。
这种被点燃了的夜色在大城市并不稀奇,纽约,芝加哥随处可见。
对于日后成为了都市人群的Nic,惨绿少年时期的视觉记忆不仅仅是为了忆苦思甜,在他的脑中,那是一种味道,是路易斯安那的味道,是查尔斯湖水的味道,湖水的湿气孕育了茂盛的麦草,同样也滋养了Nic日后的写作风格。
成年后,Nic的生活轨迹使他远离了美国南方。
在搬去风城(芝加哥风大,故得此名)后,他在芝加哥大学教授文学。
尔后,他又去了北加州大学任教,继续讲文学,讲课的内容是什么——“真正的南方”。
好题目!
美国文化非常平等,从广义上上讲,东海岸,西海岸是窗口是聚集地。
从具体上讲每个州又有自己自豪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南方文化是以密西西比,新奥尔良,路易斯安娜为代表。
中国呢?
城市与城市间越来越像。
2010年,他意识到要严肃的对待自己的写作事业,便辞去了大学教授文学的职位。
真是潇洒,我们国内年轻的大学教师都在忙着走仕途。
当然,偶尔也能遇到好的。
为了不使自己的写作灵感枯竭,在个人写作理念上,Nic的笔触反对一切学院派文学,他拒绝文学上的“精英主义”,这话这么理解呢,他致力于通俗小说,在已有前辈走过的文学路上再创作,这个和”炒冷饭“的概念有点像。
也就是为什么他的小说题材总是让人觉得以前有人写过,但是这碗冷饭炒的成功,侦探小说是早有的类型题材,南方背景也有人用过。
不过,Nic把自己的”根”留住了,他自己知道这条根在路易斯安那,在查尔斯湖边上。
反观国内,一个人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毕业后户口有了着落,托人也好,塞钱也罢,嫁人也好,总之是有了着落,这么一来二去,根断了,生理上的根不容易断,文化水土上的根断的倒是干净。
《把根留住》这首歌献给包括我在内的诸位,共勉。
此歌在九十年初期的KTV点播率极高。
另外,在美学上Nic认为自己是Populist,即“平民主义”。
怎么理解“平民主义”,平民在中国就是老百姓,也就说Nic要是在中国,他就会说:我的书是写给老百姓看的。
碰巧最近冯小刚也说了一句“我的电影是拍给老百姓看的”,看来冯小刚也是“平民主义”,又扯远了。
下面来介绍一本Nic的小说,希望喜欢这部《真探》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下,《Galveston》是Nic的第一部小说,之前他是靠写短篇和评论起家的。
Galveston是美国德州的一个港口城市的名字,其实就是一个岛屿性质的城镇,位于德州的东南角。
面积为539平方公里,人口为47,762。
是休斯顿地区木材业、蔗糖业的集散港口。
之前,也是美国海军的一个港口。
至于,小说《Galveston》和《真探》的联系有多大,还不知道,我这几天正在看。
小说融合了美国南方的悲观主义,谋杀,年轻的雏妓(又是妓女),穿越州际的故事脉络与线索,这个好,又是一次深度游。
翻译一句此书的评论:“ 他的悲观主义向你袭来,笼罩全身,在即将使你窒息前,又把你变成了路边的一堆灰尘,风一吹把你带回了他的家,家在哪儿?
在南方。
”
*来自Reddit (授权见文末)
Texts Immediately Relevant To The ShowDavid Benatar's "Better to Have Never Been?"Ray Brassier's "Nihil Unbound"Robert W. Chambers's "The King in Yellow" (The main text the show seems to draw most symbols and some plot structure from.)Emil Cioran's "The Fall Into Time"Jim Crawford's "Confessions of an Antinatalist"Dante’s "Inferno" (Dante & Virgil's encounter with the Minotaur. Also, CIRCLES, man!)Richard Dawkins's "The Selfish Gene" and "The God Delusion" (Dawkins invents the idea of ideas & languages having viral properties. "Selfish Gene" is a must-read for anybody alive in the 21st Century.)Brian Greene's "The Elegant Universe" (If you want to get an idea of what Rust is talking about with regards to "M-Branes" and such. A word of warning, though: string theory as a true scientific hypothesis died back in the early '0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ing theory landscape.)Stephen King's "The Lawnmower Man" (Saw in another thread that lawns and lawn mowing is a massive symbol used throughout TD.)Thomas Ligotti's "The Conspiracy Against the Human Race" (Without a doubt the number one recommendation folks have given for understanding TD.)H.P. Lovecraft's "Notes on Writing Weird Fiction" and "Shadow Over Innsmouth"Herman Melville's "Moby Dick" (I debated this one with myself for a while, but Ahab's monologue about striking through the pasteboard mask really seal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im and Rust.)Friedrich Nietzsche's "Thus Spoke Zarathustra" and "Beyond Good and Evil"Thomas Pynchon's "The Crying of Lot 49" (Another play-within-a-book narrative that has a heavy reliance on conspiracy theories and paranoia.)Eugene Thacker's "In the Dust of this Planet"Karl Edward Wagner's short story "Sticks"W.B. Yeats's "A Vision" and "The Second Coming"Peter Wessel Zapffe's "The Last Messiah"The Bhagavad GitaThe Archive for Research in Archetypal Symbolism, "The Book Of Symbols: Reflections On Archetypal Images"The UpanishadsArt/Television/Movies Relevant To The ShowAndy Goldsworthy's stick sculptures.Twin Peaks (TD can be seen as a slightly more coherent, grittier, and more pessimistic version of this excellent show.)The Big Lebowski (for a, u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ihilism in popular culture)Texts Seen In The ShowMost of these books are from this screen cap. If you know of any other screencaps from the show showing Rust's books or if you know what book Marty was reading when "Crash" and "Ginger" first reunite, post in the comments and I'll add them to this list.John E. Douglas, Ann W. Burgess and Robert K. Ressler's "Sexual Homicide: Patterns and Motives"Christopher D Duncan's "Advanced Crime Scene Photography"Louis N. Eliopulos's "Death Investigator’s Handbook: A Field Guide To Crime Scene Processing, Forensic Evaluations, And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Barry A. J. Fisher and David R. Fisher's "Techniques of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David Lester's "Serial Killers: The Insatiable Passion"William R. Maples and Michael Browning's "Dead Men Do Tell Tales: The Strange and Fascinating Cases of a Forensic Anthropologist"Brian Marriner's "On Death's Bloody Trail: Murder and the Art of Forensic Science"W. S. Merwin's "The Second Four Books of Poems"Friedrich Nietzsche's "Beyond Good and Evil"George B. Palermo and Richard N. Kocsis's "Offender Profil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Violent Crime"Theodore Roethke's "The Collected Poems of Theodore Roethke"Alice Vachss "Sex Crimes" (Not in this screencap. I just remember it from when Marty first walked into Rust's apartment.)Where To NextLaird BarronAmbrose Bierce's "An Inhabitant of Carcosa" and "Haita the Shepherd"James Blish's "More Light"Roberto Bolaño's "2666"James Lee Burke (It's suggested to go with those novels featuring detective Dave Robicheaux.)Italo Calvino's "Invisible Cities"Raymond Chandler's "The Big Sleep"Samuel Taylor Coleridge,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Meister Eckhart (No specific works were listed, so...good luck.)Brian Evenson's "Last Days"Neil Gaiman's "I Cthulhu"William Gay's "I Hate to See That Evening Sun Go Down"Joe Hill's "My Father's Mask"Shirley Jackson's "The Lottery and Other Stories"Denis Johnson's "Jesus’ Son"S.T. Joshi's "American Supernatural Tales" (This one appears to have everybody.)Heidi Julavits's "The Vanishers"John LanganVictor LaValle's "Big Machine"Cormac McCarthy's "Blood Meridian," "Child of God," and "No Country For Old Men"David Mitchell's "Cloud Atlas"Robert Moore and Douglas Gillette's "King, Warrior, Magician, Lover: Rediscovering the Archetypes of the Mature Masculine"Flannery O’Connor's "Wise Blood"Nic Pizzolatto's "Galveston"Edgar Allan Poe's "Eureka" and "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r, you know, basically anything he's written.)Joseph S. Pulver, Sr.'s "A Season In Carcosa"Karen Russell's "Swamplandia!"Arthur Schopenhauer's "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Marcel Schwob's "The King Who Bore the Golden Mask"Simon StrantzasAndrew VachssKarl Edward Wagner's "River of Night's Dreaming"Richard Wagner's "Parsifal"Oscar Wilde's "Salome"Robert Anton Wilson and Robert Shea's "The Illuminatus! Trilogy"https://www.reddit.com/r/TrueDetective/comments/20ffq1/true_detective_reading_list/?utm_source=share&utm_medium=ios_app&utm_name=iossmf
看了最后一集,真没有想到史上最甜侦探夫妇竟然从此剧诞生了。
Marty最后突然变得既贤惠又善解人意,有性格突变的嫌疑,其实我看来是有一点突兀的,但是看在两人最后一集老夫老妻play太有爱的份上,不管编剧是不是刻意撮合主角,我都欣然接受。
前七集铺垫的黑暗势力最后几乎被轻描淡写。
众人期待下的结局并没有出现震撼的反转。
但看完最后一集,我更爱这剧了。
最后Rust的自白才使我更看明白编剧的想法,黑暗、悬疑、恐怖一直不是该剧的主旨,编剧的本意意外的其实很简单、很正面,甚至很传统。
Rust作为全局的灵魂,应该可以代表编剧的态度,他面对着无尽的孤独,好像看透一切,但是他的魅力却在于他无人能比的正义感。
在现在的说故事人普遍倾向挖掘人性黑暗面的潮流下,编剧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气很让人钦佩。
这可以证明,再传统的精神也不应定过时,只是需要好故事作载体。
光明对决黑暗,亘古不变的故事套路,有人可能抱怨结局老套,但是仔细想想,这部剧从一开始就露出了端倪,Rust可称为史上三观最正侦探之一了,Marty体现的是侦探凡人的一面,但是Marty作为警探的正直甚至鲁莽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整套剧下来,不得不说,他们真的是true detectives。
当然,这部剧最让人难忘的不会是它的结局,或者是案件,而是它的人物,还有氛围。
两个主角是整部剧的中心,马修麦康纳已然成仙,伍迪哈里森饰演的凡人警探也很棒,我最喜欢的是他每次听到Rust胡言乱语时一脸“what the f**k”的表情。
另外这部剧的氛围实在是太让人难忘,我简直能感觉到美国南方的空气。
看第一集的时候我绝没有想到这部剧是这样一种结局,说到底,是制作者有绝对的自信,才能创作这样一部有复杂表象,内核却再传统不过的剧集。
在一切开始之前容我先说一句……………………谁他妈想出“真爱如探”这种机智的名字啊啊啊!
(因为两位男演员气质实在太直所以)人家难得正正经经不带邪念看一回剧,结果点到电视剧条目看到网友命名一秒就歪掉了。
真爱如探,什么鬼,我才不会想到什么你只属于我我只属于你缠缠绵绵到天涯的狗血言情虐恋大戏呢。
就算是HBO也不行,就算片头做得好像好像也不行,就算主演之一腿长直达天际也不行,就算女演员们脱衣服比脱贫还迫切也不行。
至于什么侦探跟助手本来就是天然腐这种东野圭吾式的不要脸理论更是不行惹。
你们赔我的节操。
本来就是嘛,你们看看这活泼欢快的OP,前奏一响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接着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配合着两位侦探在河堤上尿尿(误)的伟岸背影,穿插剪辑着各种丰乳肥臀和深井冰。
简直要多直有多直。
再看一上来这两位侦探的尿性,简直刷新最近几年侦探剧的新低啊,中年危机肚腩加谢顶的无敌哈里森,南方老流氓式的马修麦康纳,本来之前我就不觉得主演们有什么颜,加上尽职尽责的服化道往死里糟践,再搭配那个慢慢悠悠,东拉西扯,半天不能进入主线的疲沓节奏……啊,我要睡着了,擦擦口水,准备一集弃吧。
结果这次(以及之后很多次的)事实证明,导演还是很老辣的,攻击观众尿点之准确,简直可以直接晋级奥林匹克小口径步枪60发卧射总决赛。
就在我伸出弃剧之手的一刹那,回忆杀来了。
第一个特写就一枪毙命。
O、M、G这位帅哥你谁啊!
年轻版的rust侦探简直像一阵细雨滋润我心底又像一阵耳光扇在我脸前。
一不留神就帅成这样叫观众朋友们怎么承受得住。
而且演员未免也太知道自己的能量值了,设定小细节一堆,各个都直击观众最肥沃的苏之土壤。
腿长脸帅家庭破碎心理阴影药物成瘾之类的近五年美剧男主常规设定就不提了,谁批准你在办案现场抱个大本子画小清新插图撒!
明明有相机可用的!
走路呢慢吞吞,还有点书呆子气,可是打起人来气贯长虹,修车厂殴打小朋友那场戏一气呵成,看得人幻肢奇硬。
讲话懒洋洋的,但嘴炮模式一开就句句神吐槽,自带神棍属性,自带负能量发生器,什么虚无主义的屁话被他用超重低音广播一遍全场不分男女全给跪下叫爸爸你想要什么我全都给你。
女性绝缘体,面对糖衣炮弹永远一脸正气,跟相亲对象跳舞的时候屁股撅得比山高死活不愿意挨着人家的鲜活肉体(但是跟搭档就可以玩更衣室play,闻味道外加双手交握什么的,哎我什么都没看见)。
圣母,念旧,深情,专一,小马撞坏了的车灯放了十年还不舍得换,跟人家老婆上床搞得好像被人家老婆强X一样,藏了一屋子枪不说,还藏了满满一身的好肉……下次穿紧身背心出场的时候能提前预警么给我个机会找纸巾呀!
这种改良版的硬汉派侦探真是深藏不露,劈开冰山,撞见火山,直教观众把屏幕舔穿。
至于传说中智商跟普通人齐平的助手角色嘛,无敌老师果然也不是吃素的,知道耍帅是没指望了,于是安安心心专职卖萌。
前几集渣得酥脆酸爽,入口即化,老婆小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事情败露了一口咬定都是社会的错我很努力的你知道吗。
但我这么老谋深算,掐指一算就知道,负得这么干脆的男人一定是留好了后路的,果不其然吧,妻离子散扫地出门,下一秒就穿着短裤掏着鸟睡到别人家里去了,穿人家的小皮衣照人家的小镜子相当如鱼得水嘛。
可怜我老眼昏花,看遍rust家也就看到了扔在地上的床垫,连折叠椅似乎都是马修来了之后临时到马路牙子上捡的,请问马修老师你晚上到底睡在哪了?
而且从这一集分水岭开始,小马的蠢萌模式简直开到天际,那种“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的眼神和各种版本的“fuck you”真是炒鸡有笑点的哈哈哈。
好了对不起又让你们看着我流着口水舔角色,半句话不提剧情,不过这片子都叫《True Detective》了必然不是来看案子的了,这好像也是最近侦破题材的潮(鸡)流(贼)吧。
Castle破案靠运气,夏洛克破案靠脑内宫殿,Will探员破案靠小黄瓜哦不对小黄棍脑补大法。
总而言之,案件五分钟,剩下的时间都在讲相声做饭发梦搏感情。
倒是最新上位的这个侦探组合,总算把越拍越玄乎的查案过程稍微拉回来了一点。
尸体猎奇程度不过是《汉尼拔》随便哪一集的十分之一,案件离奇程度也就《犯罪心理》随便哪一个连环杀人案掺点哥特邪教风,就这都能满满当当拍出8集来,可见现实生活中当侦探是一件多么闹心的事情。
当然我觉得该片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节奏虽然慢,但难得的很协调,演员表演气韵风骨BGM,连调光调色都齐心协力,把传说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逼格推得登峰造极。
如果说平时那些火爆的美剧是在咕咚干啤酒大口逮牛排,那这部剧应该更接近中国宴席上的开水白菜,乍一看清汤寡水,卖的都是背后高工大料的讲究和牛逼。
而且虐成这样,最后都能HE,单膝跪地送礼物求婚搂搂抱抱甜出蜜来,我们这些粗浅的蜉蝣还夫复何求。
你说对吧。
惭愧地发现自己逼格还是低
喜欢汉尼拔的应该喜欢这个,可惜我哪个都不喜欢
最后一集Form and Void大赞,幻觉和通感带来的浓烈情绪让意识愈加清醒,Rust最后出现的大幻觉,与教徒所说的Carcosa来自同一源头,是进入第四维去看见一切时间和生命的入口。在黑暗中体验到了在以往生命里缺位的“爱”,在虚无和自弃的void中完成了对自己同时也有对他人的救赎,成为了“下架的基督”
这个真的是太慢了。全程故作深沉,bb些没用的。这么高分是怎么来的??要不是为了看帅哥和想知道结局我真的是。。看不下去了啊啊啊。。后半连帅哥都没得看了。。
极乐迪斯科reference之一哈哈,这里的麦康纳太辣了!叙事节奏跟心灵猎人类似,南部克苏鲁是挺刺激的,不过个人来说邪教老巢那还必然是现代启示录最后几十分钟来得酷炫哈哈。
五颗星怎么够,至少要Rust看到过的星星那么多才够。
不知道在HIGH些什么,男一的每句台词都让我想打人
虽然镜头用心,剧本普鲁斯特,表演作到可以发艾美奖,但真的很催眠很无聊。
哈里森抱着个粉红色的大杯子吸着吸管等病床的马修醒过来,马修说Are you watching me sleeping,两人咕哝了一阵以互竖中指结束,我深切地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叫#真爱#。以及这片之于我也是真爱。
实在受不了这种半死不活的节奏…
看得有点累 ,不过还算不错~rust这个角色还蛮有意思的
冗长的剧情,缓慢的节奏。如此大篇幅居然讲述破一个案子。还收获那么多好评,奇了怪了。表示严重不认同。
闲做谈案
剧情松散,不紧凑,这种结构也是不喜欢,一个案子讲八个小时真的好吗
- - 说那样的话果然会被当成疯子的啊。。。晚了啊。。。
要不是中途看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不再讨厌Matthew McConaughey我真是看不下去…明明撑死三集能讲完的故事…Woody Harrelson竟演了一个甜心小可爱!Tiffany蓝盒子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双男主必经之路啊
第一集,嗯,第二集,哦,第三集,卧槽!第四集,WTF!第五集,Amazing!第六集,OMG!第七集,WOW!第八集,ToT.
被洗脑以为好看的无可名状结果发现是个杰克苏剧写了个长影评骂街,结果他喵的网页卡死重启后全丢。没心情重写,总之9.2太虚高。整个一个杰克苏榜样范例,女性角色没性格,除了贡献香艳场面外,不是打酱油就干脆红颜祸水坏事的根源,我呵呵。节奏还这么拖,剪成电影不好圈钱是么,差评
要坚持到最后一集才行
结尾太赞以至于被震了很久,拖了两周才标记…… 制作精美细节到位,很HBO,很H.P.L. 看完这剧后一段时间内都看不进去其它东西。结尾一段总是让我想到康德的那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个则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