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再熟悉不过,又是一出因闭塞和自我封闭令外部世界变得不真实,长久以来既定的世间伦常变得遥远,他们在在自然中自然地相爱。
当他的女儿拿着枪对他床上的女人恶作剧的时候,他只是顽皮的笑,并不指责她的嫉妒和怪异,周遭的人无关痛痒,他们并不会爱他们,他们只专注在与对方的拉锯中,其实早已不新鲜,亦舒小说里的付于琛与七岁的周承钰便是在老宅中独处的时光中相爱。
但他或许会是最性感的父亲。
so,又是Bob dylan,美好自在的时光好像都有他的歌声。
这歌里有他的长腿粗布裤子,格子衬衣,烟灰色的短发,在早餐的时候侧着脸对女儿说你长出雀斑来了。
有他站在风中折床单的样子,戴金丝眼镜画图时候的神情,还有他睡觉的时候只穿短裤,当他在床沿坐起身背上的的脊骨一节一节那么触目,还有他温柔好看的的手,唯一表露他不再年轻的是他走路的样子。
当他意识到与这女孩的关系是那样危险,他再一次软弱恐惧的哭了起来。
刘易斯本人的面目那么的复杂,眼神中有危险邪恶难以驯服但也有深深的温柔和脆弱。
难怪说他是悲剧,他是深渊。
《The Ballad of Jack and Rose》很早之前就想看了,一直没找到片源,找到后就一直在驴子里以驴的速度悠哉游哉的下着。
这时间拖着,拖的我都忘记我还下载过,拖的我都快忘记我还望眼欲穿的找过资源,拖的我都快忘记我还曾经想看这部老刘演的乱伦片。
说是乱伦,觉得还是有点不对劲。
因为我分明看到老刘嘴了小姑娘后那后悔的神情。
看的我的心都跟这乱颤。
再者说,明明是人小姑娘自己主动献吻的。
想来,乱伦也是这部影片的噱头。
那我们就来看看导演是怎么表现这颗重磅噱头的。
在我看来,如果两个人之间真的有点那什么,那么老刘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感情中亲情的成分要多余爱情,而更多的是责任。
保护湿地,保护家园,保护女儿。
比如:1.当施工队来到湿地建房子时,老刘端起来复枪,二话不说,朝着工人就是一枪,一点钉子户被谈判的情节都没有。
这也太帅了吧。
怪不得有网友说:有老刘当爸爸,女儿想不恋父都难!
2.当老刘告诉女儿自己有心脏病,可能快要死了,即使现在不死,早晚肯定要驾鹤西去的时候,小姑娘哭着跑到小树屋,老刘追着过去安慰女儿。
就这么抱着,故事讲着(这个故事很重要),然后小脸摸着,然后小红唇摸着,再然后……对不起,对不起,太入戏了,太yy了,没有再然后了。
把镜头回放到小红唇摸着。
仔细看这两人的神情,这心里呀,明明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一个声音一直在说“吻下去吻下去吻下去”,我承认我邪恶了。
)镜头一转,老刘到了他的老情人那里(也有说是前女友的,不过无所谓了),两个人一见面,二话不说,好一阵翻云覆雨,干柴烈火。
虽说老情人美人出浴,头发湿着,浴巾裹着,起到了作用。
但是,你还不得不承认,主要的原因就是那红唇一摸啊!
只是,老刘还坚持着作为一个父亲对自己女儿的道德底线。
3.……另一方面,让我们来看看大美人Rebecca Miller饰演的女儿一角。
相较老刘,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爱的轰轰烈烈。
这里的爱,不得不承认是爱情的爱!
比如(我们得摆事实,讲道理不是):1.镜头再回放到小红唇一摸那里,你仔细看看小美人的眼神,那眼神明明就是在说“吻我吧吻我吧吻我吧”。
2.当老情人来到他们家“坐客”时,小姑娘从震惊到生气再到当着“客人”的面夺门而出。
难道这还不明白吗?
她不要这些“客人”,她要和爸爸过二人世界,她不允许别的女人来破坏这小世界。
3.在看到老刘和新妈妈享受鱼水之欢的时候,脱去衣物,找新妈妈的儿子之一胖子(抱歉呀,名字没记住)求破处。
想以此从女孩变成女人。
还好胖子的自制力好,只是帮她剪短了头发(话说我爱死Rebecca Miller的长发look了,怎么就剪了呀)。
就是这头发一剪,小姑娘的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对了,胖子问她为什么不找另一个儿子瘦子(名字也没记住,只知道是《阳光小美女》里演哥哥的演员),她说她不喜欢瘦子,这一点可以和后面的故事发展串起来。
4.之后在花房,小姑娘想让送花的花匠教她如何接吻。
花匠说他不能教她,她的初吻应该给她喜欢的人。
这3,4两点,都表明了,小姑娘想从女孩变成女人的迫切愿望,从而提高自己对新妈妈对于父亲的竞争力。
5.接下来的例子更多了,如端着来复枪冲到老刘和新妈妈的房间,如放铜斑蛇在房间里。
6.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一下,就是小姑娘看到瘦子和另一个女孩(应该是胖子的朋友)做爱时,暗示瘦子晚上来她的房间。
瘦子按着约定帮着她破了处。
高潮后,女孩淡淡的说了声谢谢,瘦子知趣的走了。
这里可以看出她和他做爱只是为了报复她的父亲,为了报复,她不择手段,将第一次交给了她不喜欢的瘦子。
7.再有就是逼着老刘把新妈妈赶走,老刘照办了,付了20,000刀把老情人赶走。
8.然后就是开头提过的那吻分明是小姑娘自己献的。
9.老刘最后决定把湿地买了后,小姑娘的失望与气愤,一部分原因是觉得父亲放弃了保护湿地的愿望,另一部分原因可以说是觉得父亲放弃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他投降了。
10.……(应该还有的,年纪上去了,记不住太多了)以上种种,不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表明了女儿的立场吗?
梳理到这里,乱伦的噱头的也从之前的不对劲变的对头了,这颗不伦恋的炸弹还是很给力的。
唯一让我很不爽的是结局。
结尾处,老刘死后,小姑娘菜花,放照片,撒汽油,到最后躺在床上抱着已经仙逝的老刘,打动了绳子,点着了火,我一度以为她要违背老刘的遗愿,坚持自己早先的说法,在老刘死后自杀,我内心的小魔鬼也一个劲的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我的眼泪随着promise me悠扬的音乐就快要奔涌而出的时候,镜头一转,小姑娘从窗口出来了,我顿时傻眼了,在眼珠里盘旋着的眼泪就这么一下子消失不见了,这另我极其的郁闷。
心里骂着这也太不给力了。
这绝对不行,一定要再找一部会让人哭的稀里哗啦的片子,痛痛快快的哭那么一回。
情节并不出跳,也可以算是家庭伦理片,恋父情结和青春期成长之类的故事而已。
但是导演的镜头语言还是相当不落俗套的:一片长满自然植物和花卉的木屋,相依为命的父女,朦胧的感情;少女隐秘的感情被父亲带来的女人破坏了,她开始抗争、开始表现,包括和女人的儿子发生关系,她的目的达到了,父亲无奈、愤怒、痛苦,最后女人离开了木屋,但一切都回不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摄影相当不错,大量低角度拍摄的镜头,构图常常超出取景框,有点DV的感觉,但人物因此显得张力十足,浓丽丰满。
少女演员演绎得相当到位。
她把带着童贞痕迹的白色被单高高悬挂,看着父亲气急败坏的脸发出报复的笑声;她策划了古怪的聚会,让母亲和自己幼年的形象在四周的墙壁上循环放映,简直要让这个父亲发狂;她守着父亲变冷的身体,在熊熊火焰中跳窗,离开记载所有童年和青春记忆的木屋,她的少女时代彻底结束了。
有一梦,亘古通今,从开始潜入人的心房沉睡,就再未醒来。
在击鼓传花式的纽带中孕育、生长、延续,却不愿破茧而出。
它一直在成长,没找到停止的理由,怕终点恰是梦的坟冢,在那里不能猖狂,不能保有私欲。
崇尚战斗不知疲倦的人类,习惯了心口不一,想要的或许只是寻梦的旅程,而非目的地。
那个瑰丽的梦是不是有时也缠绕着你?
你可曾到达过心中憧憬的最完美的美丽世界?
在东方,说那是神作的香巴拉;是用风吹走腐朽与肮脏的世外桃源;是不分你我他(她)的大同世界;是洗清罪恶重塑灵魂的净土,只是听说,无缘亲见,有缘者也已化作异物,同那美丽世界一并变成了传说。
在西方,有个叫柏拉图的人构想了《理想国》,并激发后人在幻想之城建造属于自己的亚特兰蒂斯(至于他个人阶级立场的狭隘性暂忽略),之后托马斯.莫尔用鹅毛笔堆砌字母,搭建成了他的《乌托邦》世界,直到“鲁滨逊”用亲身游历的故事呈现了一片乐土(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刮起探险漂流避世的风潮,故事依旧是故事,只是听说,无人亲见。
其实,那个美丽的世界,依然只存在于梦境中,对于可登天揽月的现代人来说,依然是个美丽的传说。
这真是一段蹩脚的开场白,还是一段不知所云的感慨,但我又要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完全沉浸于自话自语的快乐中。
应该是受电影《杰克与露丝的情歌》的启发,一部十分沉醉于个人化的影片。
它不让人讨厌,反而有一种魔力让人喜欢。
显然,这里有原因。
丽贝卡.米勒用八九年的时间来培养自己对“故事”的感情,修修改改,直到成型。
用始终忠诚于自己的态度,在《杰克与露丝的情歌》里注入创作处女作《安吉拉》时的怀旧情怀。
用无法理解的自娱自乐精神,从自然、自我中挖掘被模糊的性格特征,并最终使电影属于自己,又属于很多人。
她的艺术创作过程,就如人的思想在不受羁绊的世界驰骋,身后留下的是一片开阔的视野。
作为看客的我肯定是喜欢这种观影感受的。
她淡泊忧伤的艺术风格使人怀疑,一心想要摘掉阿瑟.米勒之女、丹尼尔.戴.刘易斯之妻、伊莎贝拉.阿佳妮之敌的帽子,到底是影迷粉丝的心结,还是她用悍妇的姿态告诉了谁?
当然,欣赏这部影片,更加深切的感受是在回味中体验到的。
看过影片,有捋不清的想法在脑中激荡,这便是共享丽贝卡.米勒创作的乐趣。
仿佛剧情只是个背景,想象,充分发挥想象,寻找背景中可激活想象的密码才是任务。
毫无疑问,是丽贝卡.米勒设计了画面中的游戏。
一首“I put a spell on you ”,嘶吼着,恫吓着,敲开了走向未知的门。
是在施一个爱情的魔咒,还是在许一个理想不灭、世界大同的愿?
或许只是游走在边缘,用顺其自然的态度向变幻莫测的人生妥协。
哼唱Courtney Saunders的“Promise Me”,目送露丝的过去与梦想随杰克的灵魂在烈火中燃烧。
我们情绪激动,若有所思地围观丽贝卡.米勒的谢幕表演,一把火结束了一种崇高的生存方式,嬉皮士退去,理想主义者死去,环保卫士渐渐沉默,重造的人——露丝从窗口中逃离火海,他们、我们还要继续推动磨盘,让世界运转。
不能忘记杰克的一颦一笑,不能忘记露丝的浓密眉毛。
这部剧除了是丽贝卡.米勒设计的游戏,应该说它更是丹尼尔.戴.刘易斯与卡米拉.贝勒两个人的人像写真。
这说明了剧本存在漏洞、瑕疵,它没有鬼斧神工的技艺,但幸好它有赏心悦目的风景,有锋芒毕露的丹尼尔.戴.刘易斯。
同时,也印证了不谋而合的共识,丽贝卡.米勒口中最适合出演杰克的丹尼尔,饰演剧中的人物还真是不二人选。
回到故事情节上,不得不在这里先摆脱掉一个大家浅入窥视到的父女不伦恋的主题,这样认为真是言过其实了,抑或只是一种推广抓眼球的噱头。
倒不如说,一切令人不齿、难过、抓狂的情感,都产生于一种已被世俗污染了的病态下的美好错觉。
丽贝卡.米勒真实记录了不可言说的情感,却忘记了做一些必要的解说与标注,其实那是一种人性的真实袒露。
涵盖着丰富的社会话题,只微缩于一部电影,记录一个时代,宣誓死亡逼近,理想国破灭,与亲人诀别,又是在一处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显而易见,“逼仄”与“绝世”是烘托人性的道具,有此背景,人的情感变化有多单纯,就有多复杂,而虚构的故事要有多离奇就有多离奇,但永远不会有现实惊悚。
一些儿女情长的情感辐射,终究抵不过心灵深处理想丰碑倒塌时造成的灾难。
暂不谈爱,只说理想国,谈谈逃离肮脏的物质泥沼,不分彼此去开垦一处荒岛来避世。
说到此,我会想到顾城的《英儿》,忆起那个注定因东方的一颗星而起微澜的激流岛。
再说回来,那么,索性任恐惧填满绝望的心,还是用世俗的心态洞悉这个世界,把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嫉妒、占有、偏执、诱惑、攻击,一样样使出来,临摹现实生活。
再把人的所有情感妖魔化。
剧里的亲情都是扭曲变形的,母亲对想要做理发师的胖儿子,父亲对女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摧残着别人的人生,父母因为生养了孩子,就有权利随心所欲地塑造他们。
不能吃巧克力,没有电视看,你随便我不管你了,你不会想要的.....剧尾,胖男孩与露丝道别时所说的话意味深长,惺惺相惜,带着漂泊与不确定的哀伤。
没有可信任的亲情,更不会有温暖的真情。
要撕碎完美,嘲弄繁衍生命的爱,剧里没有幸福、善终的爱情,看,两个家庭都是残缺的,甚至,过分地只用肉体的欲望定义爱情,我们这样无法接受纯净的情感与世界,所以画面凸显了杰克与露丝那一吻的无辜与无罪,事实上,这一帧画面是架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一道虹,不同的理解是不同的色彩,无罪无过。
而实质是在用杰克的视角去攫取他眼中的世界,没有美好的东西存在,一切都幻灭了。
同时又站在露丝的立场上,恐惧地眺望未来,等父亲死了,她也要随他去,所以她如此疯狂。
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就像曾经繁荣幸福的小岛,到后来只存有无法回去的影像,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只是戴在露丝手上的那枚戒子赋予了超越世俗的祝福,明晃晃的。
恋童、恋父,讲到此,都是变异,说它是曲解也行。
无非就是为了“引蛇出洞”,用一个父亲带着女儿生活在残喘的乌托邦公社为诱饵,引出真善美丑,回顾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重现编导丽贝卡.米勒心中的一份记忆。
而谈到杰克与露丝的爱,若存在于世俗的风雨中,这种父女情深想必是种正常的关爱。
就是因为创造了无菌的环境,纯净一旦被破坏,就不再洁净,而无私的爱,另一头一定牵着占有与嫉妒。
或许是小女人的情结太重,影像风格左右了剪辑方式,太过偏重诗意的画面、吟唱的节奏,使得一个可以更加犀利有内涵的电影多了脂粉香,整个电影也徒然增多了一份理想化的浪漫色彩,直白地说,不够大气,削弱了深度。
换个角度又可以说,电影选择用情感交流的方式,一旦让人爱上它,就会对它一往情深。
最后用几个点总结我对这部影片的热爱之情。
自然、静谧的田园风光,捕捉成唯美的画面,滋润了双眼。
丹尼尔与卡米拉出色的演技时刻牵动着心弦。
一首首精挑细选的音乐,把观者带进了不安静的心灵花园。
这影片适合在午后的阳光,邀约你的美丽心情。
附上电影音乐目录1。
I put a spell on you by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2。
Boots of Spanish Leather by Bob Dylan3。
Sangbron by Trad Gras Och Stenar4。
Shooting Star by Boy Dylan5。
Busted Bicycle by Leo Kottke6。
I put a spell on you by Ray Charles7。
Klangborn by Trad Gras och Stenar8。
Chrisboogie by Trad Gras och Stenar9。
Broken wings by John Mayall10。
Coolidge Rising by Leo Kottke11。
One more cup of coffee by Bob Dylan12。
Promise Me by Courtney Saunders 再送一个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0NzA1MzA0.html不是原唱Screamin Jay Hawkins的。
又一翻唱。
(I put a spell on you by Shane MacGowan, Nick Cave, Chrissie Hynde, Mick Jones, Johnny Depp, Bobby Gillespie, Glen Matlock )海地慈善金曲,德普吉他演奏,帅呆了。
个人感悟,不喜绕行。
从原始社会到纷杂各种的现在社会,及至电影感中杰克的社区公社,是对物质生存的回归,显然这种回归在电影中是孤立失败的。
如果精神上东西的暂且不算物质,而且也能用进化论解释的话,电影中的感情,杰克与露丝的爱,是在没有外在环境因素干扰下生成,这是人本的原始人类复杂感情中的一撇,也是感情进化中的一种存在,而存在的东西有优劣区别但好与坏只是人类自己主观定义的,并被定义所折磨。
一旦感情受到干扰,可想而只。
所以影片最后,公社的房子被杰克推了,露丝烧了自己的房子,那条“蛇”也被 熏出来了。
在感情方面,露丝如果没有逃出来,这似乎很完美了,但导演给了个积极而又令那些完美主义者心碎的结局,那条“蛇”在导演那似乎很吸引力,但也让她保持了一旦距离
据说这是一部有关恋童辟和乱伦的片子,看完才发现写这个介绍的人真是误导。
这个片子的氛围很好,一切都是淡淡的、隐讳的,男主角不敢面对的挣扎与忏悔都隐藏在他那佝偻的背影中,而女主角深深凝视的眼神早已诉说了一切。
整部片子没有任何激烈的情绪,即使是嘶吼、争闹,都感觉很遥远,男女主角之间自有一个谁也进不去也无法理解的天地。
想起简媜那“遗世而独立的恋人”,不禁叹息,也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说不出口的情结,也许是这样的,也许是那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女主角很美,片子的配乐也不错。
结局很喜欢,烟雾弥漫的窗口,露丝爬了出来,然后是两年后,连眼神都已改变的露丝,一个带着永远无法抹煞的回忆与情感痕迹的露丝,可她毕竟是走出来了。
很残酷的片子,摄影和音乐都美极了。
片中的父女是失败了的试验公社的遗民,住在天堂一样远离尘嚣的岛上,土地开发商马上就要买下这块地,把工业污染带入这片土地。
女儿十六岁了,她的天真在父亲将死的情况下也面临着被毁灭的危险。
纯净无污染的土地和纯净无污染的孩子,无辜而危险,或者因为无辜,而更加危险。。。。。
丹尼尔戴刘易斯出演自己老婆编剧导演的片子,演的很好很好很好。。。
内容虽然有些敏感,但是终究是没有太出格,而且摄影,音乐,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很出色。
不明白为什么这部戏没有得到应有的好评价。
这世界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爱情。
今天解决了《杰克和露西的情歌》,昨天是渡部笃郎和松岛菜菜子的《百年物语》,真不错,由衷感慨。
一个是新女性和囚犯的爱情,另一个却是父女恋。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杰克和露西的情歌》,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想把结局改掉,让这首歌永远唱下去。
父亲杰克总是一副嬉皮士打扮,格子衬衫,牛仔帽,左耳的耳环衬得这人玩世不恭;女儿露西皮肤雪白,长发飘逸,杰克总是唤她:我的小天使。
俩人在孤岛废弃的公社里过着乌托邦似的生活。
那段描绘他们日常生活的片段是我的最爱。
露西在院子里种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养鸡种菜,两人一起去山上采果子,在阳光下晾晒洁白的床单,相视一笑;杰克对露西说,你开始长雀斑了,而露西总是取下杰克口中即将被点燃的香烟。。。。。。
生活简单而惬意,只是这样一对有点暧昧的父女,也许他们只是太孤单,太远离尘世了。
God总喜欢给凡人的生活加点料。
杰克病了,病的不轻,露西躺在他怀里轻声细语,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你知道的。
杰克抚摸露西的嘴唇,像是触碰了道德禁忌,匆匆忙忙离开。
可是,他总归是个男人,男人会有需求,于是,杰克在船上点上一支寂寞的香烟,去找对岸的女人求欢,并且希望这个女人能够照顾他的余生和女儿露西。
我感觉露西也是爱杰克的,当然是指爱情。
在这个女人以及他的两个怪儿子来到之时,露西深感焦虑。
她的世界只有杰克,根本无法接受所谓的家庭新成员。
当看到杰克和那女人亲热时,露西脱去衣服,试图和胖“哥哥”发生点什么,算是对父亲的反击,好在,这个胖哥哥是个理智的家伙,只是剪去了露西一头美妙的长发,并没有夺去她的贞洁。
后来的日子,露西像是着了魔,一心只想和父亲作对,比如穿着暴露,比如用蛇报复那女人,比如将沾有处女血的白床单晾晒在阳关下,为的只是换取杰克的痛苦,这点,她成功了。
杰克表情痛苦,而露西在屋内窃笑。
杰克最终决定赶走那女人和怪儿子们,露西终于恢复往日的笑容。
暗夜,杰克拥着露西,依然唤着,我的小天使,露西轻轻靠近,两只嘴唇最终交融在一起,镜头让人心跳不止,呼吸不均。。。
杰克最终放弃,他面对着这个最爱的女儿,女人,始终不敢跨过道德的关卡。
杰克在露西的陪伴下,走到生命尽头。
他身体蜷缩,脸色苍白如纸,那刻,我竟然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父亲,纯洁到把所有的爱和情全部倾注到一个女人身上,这女人,是他的女儿,是他的知己,也是他的情人。
因为禁忌,所以美不胜收。
我甚至很想藐视道德和伦理,一心渴望杰克和露西幸福的生活下去。
有时候,爱情神奇而诡异。
在我眼中,任何形式的爱情都是值得尊重的,任何旋律的情歌都那么悦耳动听。
人啊,走一遭,很多事要完成,却总是被情纠缠,那是想放也放不下的东西。
杰克和露西的情歌:露西是个被宠坏的小女孩,在Dady的保护下,可以不和外界的妖魔鬼怪打交道,守着自己的小山丘,仰躺在绿坡上看蓝天云彩,两个人的世界自由自在,舒适怡然。
然而,这一切随着那个女人和她两个孩子的到来打破了。
因为对杰克的爱,露西没有任何由头的排斥那个长着爪子,戴着鸟嘴的女人。
更不愿看到杰克和那个女人的缠绵,为了将杰克的注意力从那个女人转回到露丝身上,也为了报复杰克。
露西主动和那个女人的儿子上床了,还把落红的床单挂在小山丘上炫耀给杰克看。
杰克抓狂的那一霎那,躲在暗处的露西得逞的笑了。
因为露西让杰克明白了,露西对杰克容不下任何他人的爱。
露西说I will die for you die。
杰克说我错了,我会改变回你想要的样子,但请收回你那句话。
露西面无表情:我尽量。
露西躺在杰克身边,拉动火苗转变为熊熊火焰,小山丘内的火苗浓烟很快就充斥了露西的小山丘。
在观众以为这一切就要这样结束时。
神来之笔出现了:露西从窗口钻了出来,淡定又坚定的拉动线缆乘着小船离开了小岛。
那个钻出窗口的镜头简直如获重生!
露西钻出了那个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执念的牢笼,冲破藩篱,完成了成长的蜕变!
现在回想依然激动万分哦!
The Bella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关于乌托邦与人类生存的某种寄托,或是父女情感中某种难以割舍的羁绊,亦或是外界同内心不安的纠缠难免,一切都如是这情歌中的只字片语,零星音律。
大片寂静草岭和木质房子,悠闲的父女生活是世外桃源般的情景。
而生死是必然,在生与死之间,乌托邦与人的联系也自然被外界干扰所切断。
Jack试图建立的东西,并以此来维持Rose在他心中所谓的纯洁,而终究是要同所谓侵入一道消灭殆尽。
而人在心里坚持的东西,亦或许也是这般一点点被磨去。
关于信仰,情感,或是一种执迷不悟。
只说是在Rose心里,或许Jack永远是难以割舍的一块。
而只是少女的冲动将这些原本美好的东西一点点撕裂。
一种方式的报复将自我推向无法回头的深渊,而同不同人以不同方式“倾诉”这样几近扭曲的情感,在Jack的庇护下,Rose内心偏激的涟漪愈激愈荡。
而无可厚非,终究是要被磨去。
Jack始终还是走了,同他的乌托邦一起,同他与Rose的感情一起。
却总是想起最后Rose的话。
她说。
你总是不够勇气。
而她呢。
那个曾经在树屋里嘤嘤而泣的女子。
淡入雏菊。
狗屁乱伦~这其实是一个有关爱与责任的故事~~
建造的屋子、生活和父女恋,都是最原始的不是吗。可偏偏一堆旧书里有报纸,屋子里有电话,父亲请来外人,也不愿女儿同他一起死去,他说得对,他早就放弃了,只是自己没有察觉。
游走在禁忌边缘似是而非,抓不住人
Anti-social. Weird. Yet moving. First time cooperation between Day-Lewis and Dano
三观不正地大胆讲句,我相信以自愿为原则且在双方已成年并实行丁克的前提下,不伦之恋终有一天会被大多数的人接纳和理解。
totally in love with rebecca miller
Camilla Belle is FLAWLESS. period.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是女儿也即将要有女儿的缘故 看得不是很舒服。。。
最后的死法真美。本来还以为小姑娘会和她爸一起死,没想到自己出来了,看来并不是太偏执。 为了看Daniel Day-Lewis这个很MAN的男人而看哒~~女主真是个俊秀的小T!
forgive me.
Daniel的演技超五星, 魅力值永远是爆棚状态. 没有什么父女情感的我无法体会恋父的女儿和恋女的父亲那奇特的感受.
其它都不重要了。我多爱你。
看完了,就是乱伦,没有什么可解释的!
真是讨厌的小孩
All I see was the love from a father to his daughter and in return.
看简介以为是《神奇队长》+《洛丽塔》,结果就这?就这?就这?一个青春期少女陪她绝症老爸共渡最后时光的故事?一会是青少年叛逆,一会是诡异的重组家庭,一会又模棱两可地暗示乱伦,乱七八糟一头雾水。镜头也着实令人迷惑,时而摇晃如手持,时而忽远忽近角度清奇。还有配乐用歌曲不节制且无用,忽然觉得给《神奇队长》分打低了……当然了,这片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导演作为妻子把DDL给骗来了,脸部特写少不了,看他笑、看他哭、看他因为疾病脆弱的不堪一击,明明和PTA在《魅影缝匠》里想对DDL做的事是一样的,人家PTA可高明多了。
1. 这种微妙关系女导演处理的好。两位主演也是太了不起了。有时候一个片子的灵魂掌握在导演的手中,有一些则在演员那里。遇到刘易斯这样的伟大演员,哪个导演都会放弃一些自己的东西,放心的交给他吧。2. 小姑娘短发后,就是21世纪的伊丽莎白泰勒了。
我的daniei day lewis啊
房地产商人没有乘人之危买下Jack的土地;送花人和胖子也没有乘人之危夺走Rose的贞操。他们所一意要隔绝的那个社会,其实也存在着善良和美好。而他们自身也同样存在着人性丑陋的一面,Jack自私的让Kathleen搬来照顾他,因偏见而愤怒的开枪驱赶建筑工人;Rose贪婪着父爱,因嫉妒而仇恨Kathleen。
四星给故事,五星给刘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