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

特赦1959

主演:张铎,奚望,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米学东,徐永革,徐成峰,岳红,孙仲秋,陈雅斓,马仑,左佰学,姚扩,姚居德,王海平,刘旭,王霙,孙维民,刘之冰,佟瑞欣,马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特赦1959》剧照

特赦1959 剧照 NO.1特赦1959 剧照 NO.2特赦1959 剧照 NO.3特赦1959 剧照 NO.4特赦1959 剧照 NO.5特赦1959 剧照 NO.6特赦1959 剧照 NO.13特赦1959 剧照 NO.14特赦1959 剧照 NO.15特赦1959 剧照 NO.16特赦1959 剧照 NO.17特赦1959 剧照 NO.18特赦1959 剧照 NO.19特赦1959 剧照 NO.20

《特赦1959》剧情介绍

特赦1959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开国大典之后,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开始关注在押的国民党战犯的情况。根据各方面意见,毛泽东确定了对战犯的总体政策:不审不判不杀,给予人道主义待遇,组织政治学习和参加劳动改造,待时机成熟后,再酌情提出处理办法。 在公安部的具体组织下,各地成立战犯管理所,其中北京功德林管理所规模最大。原先关押在华北等地的国民党战犯,陆续向功德林管理所集中。 王英光奉命赶到公安部报到,他见到了很多“故人”。有耿直的国军中将军长陈瑞章、多疑善变的国防部保密局华北行动处中将处长的刘安国;故意捣蛋、只求速死的国民党军少将师长叶立三、迷信偏执的国民党军中将兵团司令蔡守元等人。这些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担心会受到审判,并且执迷于“蒋介石反攻大陆”,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有满脑袋“忠孝节义”、“不成功便成仁”采取自杀、绝食、侍机逃跑的;有担心会遭到对方报复、痛哭不已,丑态百出的;有在被俘之后,即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长风渡火烧岛堀桑与宫村君OVA病院惊魂明日不再机械娇娃护航父母诈欺刑警地下地上孩子们乐一通大电影:地球爆炸之日大侦探阿雷亚生活大爆炸第四季奥菲莉娅飞奔去月球红酒烩鸡2曼哈顿计划第二季火线警告第一季沉默的证人命运列车满月之下请相爱军旗飘扬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收件人不详故乡桃花运坐火车旅行伙头军客栈血色黎明少女乐队的呐喊光之城的战斗联盟

《特赦1959》长篇影评

 1 ) 【拾遗.拾忆】《特赦1959》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

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

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

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王耀武原型跟剧中相差不大,现实中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抗日名将,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投入到抗日战争,承担多个重要职位,蒋介石对他赞赏有加,而且王耀武有令对手闻风丧胆的能力,那时流传了一句话是“宁碰阎王,莫碰老王”,可见王耀武在战场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强悍的。

王耀武有较高的军事能力,好像专门为战场而生的,他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明白人,即使他为国民党效力,但是共产党还是很佩服他的为人,主要王耀武有军事素养,跟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很大的不同。

王耀武被共产党俘虏后接受了长时间的改造,他深受管理所工作人员的影响,1959年王耀武成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这都是他通过坚持和努力得来的。

 2 ) 战争剧有这三个镜头立马换台,这部剧却让我天天在追

好多年了,很少看全一部电视剧,现在的战争剧一大票都在糊弄事,三大牛叉雷打不动:剧情瞎编,对话穿越,道具穿帮。

打开一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会儿的事,一定会在步枪上加个狙击镜,又是这个炒馊了的噱头,好像非用什么狙击步枪,才显得专业,也不知道是哪门子的专业,那时中国军队从没有引进或使用过这种“宝贝”,神剧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糊弄观众,我一看就换台。

再打开一个,鬼子拿着日军投降后才进入中国的斯登冲锋枪,南方的游击队拿着苏式43式冲锋枪,弄不明白是咋搞来的,看不下去,换台。

吃瓜群众看个历史战争剧,不就是图个像那么回事么。

这些剧已经形成规律,凡是在道具上瞎糊弄的,剧情一定更烂,不是搞笑就是神剧,基本如此,没有例外。

这次例外来了。

前几天,看网上有部剧评价很高,看了第一集,不由自主就追了下去,《特赦1959》:

两个国军溃兵拿着盖德式冲锋枪,旁边拿步枪的,上边没加那个瞄准镜,质地粗劣的军服,软塌塌的帽檐,脸上蹭着灰,这个景很久不见了,是几十年前看黑白老电影的感觉,改造国军高级将领,是大题材,这次终于回归正道了,导演下了功夫。

曾几何时,屏幕上的国军,都是行军于泥泞中却军装笔挺,招摇在硝烟里而面如敷粉,一个个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把普遍受过军校教育的国军中上级军官演的不像个军人,连基本的仪容风纪都没有,怎一个扯淡了得。

拿军装来说,去台前的国民党军都是中山装式立领军服,根本就没有西装领打领带的式样,小鲜肉们却穿着满屏幕乱窜,还带着将花,可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大把大把的,国共两军穿什么衣戴什么帽,有大量真实的依据来参照:

神似的前提总要形似不是,历史该是什么样,还原出来很简单,还能省成本,就是粗布军装,又何必画蛇添足,最简单的最真实,黄维和老照片多像:

黄维在剧里整天面无表情,说话生硬,到了后面钻研永动机,心态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把态度顽固、抗拒改造的形象表现的相当到位,堂堂的十二兵团司令,带着土木系的主力十八军,五大主力之一,不服、有傲气是必然的,换上士兵的衣服准备突围时被俘,很真实,黄维的个性,没必要军服笔挺勋章闪耀才能体现。

吃瓜的老少爷们儿就爱看这种真实,俺们都知道,国共将领没一个是靠军装鲜亮出名的,在淮海,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败在这些人手下:

供给制时代,有什么穿什么,不土还能叫土八路,可打起仗来,你80万靠空投吃不饱,饿的头昏眼花,我60万却有200万老百姓推小车踊跃支前,一边是官兵一致,一边是喝兵血吃空饷,不仅在军队数量上、质量上超过你,陈官庄前线,这边天天炖肉,大饼卷鸡蛋,硝烟散去,炊香飘来,弟兄们不过来更待何时。

再看这个细节:

军服的细节表现官兵关系:战犯管理所副所长,上任之前是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是带队干部,不是扛大包的,右肩却缝着一块大补丁,明白了,这是要反映,解放军里干部替战士背枪是传统,好情节都是通过细节处理,让观众去联想。

解放军这边,王英光所长一个月津贴是六块,陈赓是十二块。

被俘的最高军衔的王陵基,曾花了十几万光洋买了一批文物,主动要捐献给国家,结果鉴定全是假的。

国军将领有钱,解放军没钱,初心不同,这就是时代背景。

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都曾带兵征战多年,他们的经历,在每一集里都通过对话讲出来,这一部分挖掘的很到位,引人入胜。

现在一提整编74师就是张灵甫,抗战时74军是老军长王耀武带出来的,兵带的好,抗战打得硬,要说抗日战功,必须先排上人家老王,张是到抗战末期才晋升的少将,什么都有个先来后到,更何况级别和资历差一大截。

剧里王耀武的戏份最多,从地位、战功和改造表现上说,合情合理,也实属难得。

国军中有一说,三李不如一王,说的是同为山东籍将领,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在个人军事才具上,都不如老王。

王耀武这个人不贪污,但会做生意,在汉口、上海、香港都有买卖,为人圆通,送礼手大,方方面面关系处的都很好。

莱芜战役中,王耀武曾命令李仙洲回撤,李不听,结果全军覆没,“就是五万头猪,共军一天也抓不完吧。

”就是老王的名言,功德林里还在说,李仙洲只能一声不吭。

王耀武还有一句名言,济南城破在即,他提醒部下:诸位,抗战是民族战争,国共内战不同抗战,各位好自为之。

这句话是要部下保全生命,不做无谓牺牲,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王识大局,负责任,有思想。

主席让罗瑞卿给王耀武带话:王耀武抗日有功,功是功,过是过。

王耀武非常感动,在功德林表现好,59年第一批特赦。

《特赦1959》确实有突破,在道具和历史背景上,导演在努力追求真实,让给耳目一新。

不足之处也有,主要是人物对话用了太多现在的口语,但瑕不掩瑜,赞一声:好剧 。

公众号:阳光灿烂照天山

 3 ) 刘安国与康泽

特赦1959第25集开头几分钟,刘安国与康泽的对话和心态转换之间的演绎堪称登峰造极。

一个前共产党员、叛徒,一个复兴社创始人之一、国民党特务,在功德林里都属于“落后份子”、相较于国军军官的不受待见之人。

在两人的对话中,开始刘安国掌握聊天的方向和节奏,像猫逗老鼠一样玩弄康泽的惊恐之心,康泽对自己头上的“特务”帽子可能招来的不被特赦,或最终判决死亡的可能而惊惧。

刘安国因找到一人比自己的处境还要下等而取得心理优势,并对自己能掌控两人之间的局势而得到“上位者”玩弄于人的快乐。

但是康泽也不是一般人,国民党中常委。

在手被热水一烫的瞬间,康泽回过神来,脑中迅速找到用以反击刘国安的利刃:共产党最恨叛徒。

几句言语之间,似是把刘安国打进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

刘安国悲从心来,一时无法控制住悲伤。

这时,轮到康泽露出轻蔑的微笑。

短短几分钟,两人的心理互搏,势能转化,以及人性的无意义之恶生动演绎。

但可悲的是,这种互搏,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满足自己内心可笑的“高人一等”罢了。

这个情节看完久久不能平息,人生中有许多无意义的事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一点而已,沾沾自喜之间时光老去,又极易患得患失。

他人即地狱,在与他人的政治中,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4 ) 功德林是一个特色学校

《特赦1959》功德林一个特殊的学校。

前身为监狱,但是gcd却把它作为一个特殊学校,改造战犯思想,尊重关爱学员,待遇伙食好。

如果现在监狱能这么深刻改变罪犯思想,脱胎换骨,造福人类就好 了。

剧中主演历史人物:1王陵基,功德林唯一上将,川省主席,风流将军和小蒋抢女人,撩富家女分钱,将花15万银两买的假文物献给国家,由杜聿明刮胡子,王耀武帮忙。

2杜聿明,全国指挥,一身病被治愈,儿子传说被老蒋逼死,女儿嫁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结发妻子钟相见。

会裁缝。

1959特赦。

3王耀武,封疆大吏,山东省主席,晋升最快,明白人,杀方志敏,毛主席的话“功是功,过是过”,学员队队长,会做生意,1959特赦。

“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全都来了”。

“历史的洪流中,涤荡而下者,何止是泥沙草木”4陈长婕,与投诚领导傅作义,同心不同,绝食被杜建时劝,沈醉开导和,与领导碰面命冰释前嫌,学习马列最好。

5宋希廉,和陈赓关系好。

大渡河,杀di秋白。

6邱行湘,邱老虎,忠实效仿的“小蒋”,木工劳动小组失火,和郑庭芨一起照顾住院的杜聿明。

7曾扩情,老特务,十三太保,周恩来黄埔军校师秘书。

8郑庭芨,鹰犬将军,海南将军家庭,出狱前所长笑眯眯,和邱行湘一起照顾生病的杜聿明。

离婚妻子。

9杨伯涛,周振强,卢俊泉10康泽,中常委,复兴社,11沈醉,与周徐二人被关白公馆,招待宋希廉,安慰陈长婕,李仙洲,12周养浩,气晕蔡守元,哭,捡黄维关于美军撕掉材料,13徐明举,睡,图书室说黄维反动。

14黄维,固执留胡子,研究永动机,写诗,碾庄之战陈瑞章,刘安国,叶立三虚构了。

还涉及何应钦和陈诚,军统戴笠,廖耀湘,胡宗南,张灵甫,吴化文。

李白指,李宗仁和白崇禧。

常胜将军张治中,程潜,郑洞国。

陈赓,傅作义,罗瑞卿,徐䂜会战,锦西会战,枣庄事件1949到1959,各区战犯分别羁押,送的功德林,基本保障衣食住,健康锻炼,新中国建设,炒面支持抗美援朝,学习马列,探视,劳动小组,实习参观,特赦。

课外知识,八宝山公寓,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记者。

原以为晚出去的黄维躲过了文化大革命是幸运的,早早出去的王耀武却文化大革命遭醉,老婆也跑了。

杜聿明的大儿子自杀死了,女儿嫁了杨振宁。

总结。

抗美援朝的解放军夜晚赶路,冻死,只能吃炒面,白刃战,令人感动;gmd将军功德林会面比开会来的更多,好笑;军事系统,政工系统,特务系统,学习劳动表现争高低,好玩。

gcd和gmd,对比,有点楚汉相争;真实人物大国情怀和创作人物王英光小家情感对比(虽然我大部分跳过儿女情长)。

以前对近代史喜欢不上来,其实历史都是相似的,也有新的特点。

优秀新颖影视作品。

 5 ) 没有标题的随手写

题材出众又特别,史实详实,年代跨度大,涉及人物众多,重大事件纷繁复杂,最重要的是言之凿凿地确证了GMD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演员们一个比一个有戏,甚至在某些大景别镜头里,我觉得这就是历史人物应有的样子。

杜聿明得知蒋介石对他在战败后的一系列骚操作后,靠在架子上黯然神伤的那段戏,败军之将在遭到军事政治情感上的多维打击后的无奈感喷薄而出。

从这些点来说,这部剧是好看的。

但是对于个体关照地缺失是我们的主旋律题材一直以来存在的弊病,缺失了个体关照,历史事件就成了空洞地价值观叙事。

我方人物高大全、被改造者从开始的十恶不赦到最后忏悔认罪,整个过程唯一的推动力就是公式化的口号和概念宣传。

多好的题材啊,可惜编剧和导演却当成了套公式的数学题去创作,被拍成了宣传画。

叙事生硬,缺乏逻辑,敌方高官大将的智力设置也不过学龄前儿童水准,台词都象是从会议报告中扒拉下来的,王陵基沈醉廖耀湘慷慨激昂的发表罪己演说,用力过大。

潜在的居高临下的俯视者视角。

王耀武儿子自杀之后的段落处理是败笔中的败笔。

还有能不能少点画蛇添足的感情戏啊喂 我们只想看杜聿明王耀武黄维之辈学习马列主义。

一个一个人,金戈铁马,硝烟烽火都在历史中消散了,史书中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血泪和枯骨,更多的活生生的人连史书中一笔一划都没机会留下。

唯有口号是永恒的,唯有斗争不会终止。

人类没有进步,战马嘶鸣变成了机械混响,宫阙万间起起落落,渺小的蚂蚁们义无反顾地冲进死亡中。

人类发展史是白骨搭起的,上面盖着一层文明的幌子。

 6 ) 强力推荐

首先,这是表演的胜利,功力深厚的实力老戏骨撑起了剧情。

谢谢导演的用心选角,这部剧里,没有流量艺人,没有话题明星,没有娱乐分子,有的都是用心雕琢演技的好演员。

这和写作一样,用心雕琢作品才是唯一正确之道。

这和作家靠作品说话一样,演员也是靠演技说话的。

当然,一部近四十集的电视剧涉及人物众多,要求所有演员都演技高超是不大现实的。

因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自然有不少真实人物,像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康泽、邱行湘、郑庭笈、周养浩、徐远举、沈醉、王陵基,以及有原型虚构的刘安国、蔡守元、叶立三、陈瑞章等,因此,这部剧的主要演员也有十余人,幸运的是,扮演他们的是一群老戏骨。

他们用演技诠释了演员的真正定义和价值。

 7 ) “无意”的胜利

8月份看了《特赦1959》,最近又在看《伟大的转折》,突然发觉最近几年的主旋律电视剧有一个特点,就是几乎“无意”去吸引观众。

无论是布景、服装,还是镜头语言、剪辑方式,还是人物形象、台词设置,乃至整体的剧本安排,都相当的佛系。

不会像其他电影、电视剧一样,从开头到结尾都写着:“快来看我!

快来看我!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守旧、落后。

诚然,与其他作品相比,有时甚至显得幼稚,但是2001年播出的《长征》也很有谋篇布局,并不似现在这样。

可以换个角度理解。

看《大军师司马懿》这样的电视剧,人物是鲜明的,矛盾是巨大的,心情是激动的。

缺点也很显著,那就是对历史极度简化,将复杂的历史局面人为分割为相互斗争的两派。

看《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电视剧,心情也是激动的,一则是演员功力深厚,二则是展现了广阔宏大而纠缠混杂的历史局面。

相应地,它讨论的事件集中,历经的时间很短。

那么,如果要进行长河式的叙述,同时又试图保持历史的复杂面貌,应该如何呢?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命题,成功案例极少。

历史都是叙事,与历史相关的叙事作品就更毫无疑义的是叙事,只要是叙事就一定需要人为地设置一条逻辑线,设置一个开头和结尾,蕴含某种意图。

赛义德说,历史并没有一个“起源”,而是有许许多多的“开端”(beginnings)。

但是当出现作品中时,则不得不从中选择一个,把它放在线头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然而,在《特赦1959》中,的确有一个开头:叶立三在树林里逃跑,制造了一丝紧张氛围,王英光很快抓住了他。

开头的镜头表现,与整部剧的大部分镜头都不太一样,情节之间缺乏相关性,叶立三也不算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它也的确有一个结尾:第一批战犯获得特赦,见到了同样被特赦的溥仪,与领导相谈甚欢,未来生活一片光明。

这自然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只不过溥仪的出现稍显突兀,整个结尾与先前的故事相比也缺乏力度和高度。

也就是说,《特赦》的结构是离散的,而非整一的,中间的故事也没有明显的段落划分,甚至也很少从头到尾把一件事、一个矛盾讲清楚,往往是不断的插叙,不断的延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它遵循的基本上只是时间顺序,某一段时间里(比如抗美援朝)有时会存在一个主题,但是并不绝对,编剧从来不担心离题,因为他考虑的只是历史的前进。

这是一种坏的结构吗?

或许。

但是也可能是一种相当有趣的结构。

王耀武在剧中给学院宿舍写了一副春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横批:全都来了人生无非如此。

历史无非如此。

全都来了,再加一句全都走了。

人来人往,潮起潮落,并不会留下一条可追寻的清晰的线,大多数时候,只是偶然相遇,又偶然离别。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赦》也未必不是表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历史观。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特赦》在结构上虽然没有贯穿始终的东西,但是在思想层面,它的主题是非常明确的,甚至不需要看这部剧,也能知道它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在于,在剧中,这个主题也面临着一丝危险。

从共产党这一方面来看,人物的设置,无论是王英光,贺春年,胡大树,梁冬芳,身世过往、性格特点、矛盾纠葛,都是非常老套的,几乎一目了然。

唯独吸引我的,居然是王英光这个角色,非常深刻地展现了什么叫做“理解政策能力强”,什么叫做一种好的领导方式。

而梁冬芳则依然是纯洁的天使形象,增添了一些革命女性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突破。

这样的安排本身无功无过,不过与国民党人相比较起来,就有了很大的问题。

无论王英光、徐高平有多少感情戏,他们的形象都没有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康泽、刘安国、蔡守元等人丰富、立体。

这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不得不如此。

因为剧中并没有实际表现任何国民党残害共产党的画面,所以的追责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真实出现的战犯从一开始就是受难者、失败者的形象,不免会引人同情。

甚至连周养浩这样的特务,在脱离具体语境之后,也只是一个戴着小眼镜到处晃悠的聪明人,当他失去了危险性,心理感受很快发生变化。

陈瑞章夫人来探视,几位戎马一生的高级将领穿着蓝布袄子在隔壁房间唱起了爱情小调,眼神落魄而哀伤。

全剧最动人的或许就是此处,甚至可以说最有历史感慨的也是此处。

随着对政策的理解加深,随着对他们每个人性格特点的认识加深,随着对历史局面复杂程度的了解加深,战犯们越来越成为“自己人”,越来越被人接受,于是矛盾消解了。

从历史上看,矛盾消失是好事,从作品中看,矛盾消失就有可能会引发对主题思想的反省和怀疑。

王耀武成天把马列主义、毛主席挂在口边,本身就是一副滑稽图景。

当他对着陈赓说你威名远播海内外,建立了无上功勋的时候,他已经不只是擅长左右逢源了,而是会让人对他的人品产生质疑。

相比之下,黄维的固执、天真,倒显得真实、可爱、有情有义。

人固然往往贪生怕死,但是死未必是最可怕的。

思想上的改造,其残忍性也未必比不上身体的折磨。

而究竟改造了没有,是真信仰还是假信仰,几乎是无法判断的。

以千秋论,心甘情愿走向胜利的一方,是明智的选择,也是正义的选择;而以百年论,如果不计较这一身的荣辱得失,又何必改换门庭、改宗明义?

在电视剧中,主旋律一路凯歌,唱到了最后,这是意料之中的。

引人注目的,是在其离散的结构之中,在其还原历史的尝试之下,许多潜藏的东西,矛盾的东西,不合理的东西,都或多或少探出头来。

主流之下,潜流也生机勃勃。

不能说这是编剧的失败,我想这本身并不是编剧有意为之。

不过,为文本提供“多义性”,提供多元阐释的可能,或许正是编剧“无意”的胜利。

 8 ) 女主戏份比较多

比起其他的那些电视剧,这部片子算不错了。

就是里面的女主戏份有点多,我只想看战犯的改造历程,对于男女主的那些情情爱爱的不感兴趣。

一部不需要女主的剧非要弄个女主,真不知道说什么好,现在这些电视剧不弄个男男女女谈个恋爱就好像不能叫电视剧似的。

剧中对于女主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要参加志愿军时,战犯送行,如果把女主的戏份从对男主的感情那里删一些,多拍些女主的家国情怀会更好,女人也不是非得整天情情爱爱的呀!

想起过去年代的那些电影,剧中人物都是没有爱情的,男女间都是纯粹的同志间友谊,现在嘛,没有爱情就无法拍似的,不管主题是什么,都要来个爱情,物极必反啊!

 9 ) 这部剧为啥这么多喷子

这都是真实事件经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喷子,里面绝大部分人都活到了九几年甚至更久,一个人是的回忆是假的一堆人都假的?

就杜聿明来说一堆要命的病进的功德林,全部是共产党治疗好的,他儿子在美国老蒋贷款担保人都不愿意最后舆论过不下去了,贷了五百美金,看杜儿子都绝望的自杀了,王耀武这是抓方志敏,寻淮安居民州的人,杀的红军还少啊,宋希濂那是亲自杀了瞿秋白的,都是第一批特赦的,这都是真实事件,

 10 ) 电视剧不是纪录片

作为电视剧而不是纪录片,我觉得可以打四星,拍的总体还是挺好的,认真地探讨了国民度内战时期的问题,当然是特定角度。

每一个人物特征都很鲜明,尤其是王耀武,黄维和虚构的叶立三。

当然,难免一些主旋律剧的特定俗套,比如最后周总理见黄埔学生那段,我觉得处理得不是特别好。

但总体来说,这部剧比之前那部讲日本战犯的同题材电视剧《战犯》高了一个档次。

但是,我觉得梁护士这个角色,是全剧最大败笔。

《特赦1959》短评

胜利者姿态吧,但确实还蛮不错的。

4分钟前
  • 小可
  • 还行

果粉们嘴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如果打开他们的脑子,会发现里面是空的,他们从来不会想,胜利者为什么会胜利。补充:抗战时对日本战俘的,以及建国后对国民党及伪满洲国战犯的改造,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改造,那段历史打满分也实在太少。但就此片而言,实在糟蹋了这个题材,创作人员还停留在抗日神剧的思路上,男主依然有一份不凡的背景,还是十年前网络小白文中不上课就能考满分的天才,穿西装打领带和老婆组成特工情侣,虽然给男主的家庭设定是北京普通居民,但怎么看都依然是民国戏的富家公子设定,违和感实在过强。又自以为是地加入完全没有作用的女角色和不知所以感情戏,这种设定拍抗日神剧没问题,但用在这种严肃的历史题才上,实在太拉胯。男主设定减一,女角色减一,感情戏减一。

5分钟前
  • 局内人
  • 较差

不是伟光正的历史剧,不是侮辱智商的抗日神剧,不是自黑披皮黑高级黑,这就是一个描写了真实历史的故事罢了,没有刻意的美化,当时人们文化程度不高,底层人民对待阶级敌人就是如此不公正,导演和编剧把握的很有分寸,不会显得假,又带有了些微自我反省,可以说是近些年非常棒的群像戏了

9分钟前
  • dpurashi_
  • 力荐

主旋律电视剧脸谱化严重主要是事实依据不清随便一看吧

13分钟前
  • Falcon.S
  • 还行

……说了算

14分钟前
  • 摩西
  • 还行

跟着大决战往后看这个,补全这段历史

17分钟前
  • 一小口电饭锅
  • 还行

自己人都觉得假 对岸怎么看?同样一部拍功德林的电影《决战之后》 大家可以看看 起码看着没那么假那么虚伪

21分钟前
  •  麦丽素
  • 很差

断断续续看完了,纪实部分予以肯定,不喜欢文学创作部分,人物本来就有太多故事,何必虚构,戏份还不少,减分;感情戏可删。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想想十年之后,不免唏嘘。

26分钟前
  • 真心真意
  • 推荐

最有意思的是一群昔日的将军在一起辩论互相甩锅的时候。

29分钟前
  • 三叶
  • 还行

无关的剧情删掉会更好

34分钟前
  • 豆友123950211
  • 还行

剧情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38分钟前
  • 覡是封建糟粕
  • 较差

补标

40分钟前
  • CM
  • 还行

跟着家人看的 感慨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胸怀真的后无来者

41分钟前
  • momota
  • 力荐

莫名觉得挺好看的的*^_^*军统被关进了自己设计的监狱;被军事耽误的电气工程师……最神奇的是,每次我都觉得女主和政委很搭!政委大叔太可以了⊙▽⊙

46分钟前
  • 诗畅
  • 还行

本剧内容主要包括: 不同派系互相坑队友;黄埔同学情之睡在我上铺的共党兄弟;走近科学之起义反成阶下囚;震惊!抗日名将人设崩塌;今日说法之援军本是跑路党;腹黑小学弟之坑学长没商量等等。#好了,以上都是我瞎编的#忽略布景和配音(可能剧组经费不够)本剧并不同于说教式红色经典,值得一看。

47分钟前
  • 卖包子的资本家
  • 力荐

奶奶看的时候瞄了一眼。。。

48分钟前
  • 某某某的树洞
  • 很差

评论区里那些无知、无耻的苍蝇真是让人讨厌啊

49分钟前
  • truman
  • 推荐

刚看剧情先不说,冲这群实力派老演员必须给五星!

50分钟前
  • 扬帆远航
  • 力荐

最难忘刘安国以一己之力把所有人轮流说进了医院……

54分钟前
  • xxxi
  • 还行

脸谱化,不真实

58分钟前
  • wxid_r6yd1gglhh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