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的片子很拖沓,前面一个半小时都在不厌其烦就交代几个人主线人物的生活琐事,导演可能想架构出《撞车》、《通天塔》那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但是无奈是自身还是编剧的能力都要差上一大截。
后面半小时的剧情催泪弹和特技很精彩,应该可以值回票价了。
虽然部分效果做的有些做作,例如断桥上的集装箱雨那段。
但大部分效果质量还是值得赞许的,尤其是大浪拦腰折断摩天大楼的画面,很有气势。
很多人说本片的特效不如汉江怪兽,个人持反对看法。
个人觉得在场面上本片确实如宣传所说,可以媲美好莱坞灾难大片了。
既然是灾难片,难免会联想到前段时间的《水啸雾都》和《超强风暴》,题材相近,而且都是同样的主旋律。
在剧情上说实话,都挺俗套的。
画面和特技上,本片感觉还要略胜于《水啸雾都》,至于《超强风暴》基本无特效可言,还在延续几十年前的模型拍摄,这里就不再吐槽了。
最后在这个简评的结尾扣下题,主人公之一的气象专家一直在向他的主管(某中层领导)汇报关于海啸的进展,但是这个SB一方面太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又太怕承担责任(这种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因此迟迟不向上级及群众告之海啸即将到了的消息,结果造成了几万人死亡,几百亿(兆以上的数字我不知道什么,因此我把这个天文数字折合成了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这种人,如果侥幸逃过了灾难,时候也一定要严肃处理,枪毙10分钟已泄众怒。
《海云台》因为之前没有仔细看影片介绍,还以为是描述2004年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印度尼西亚海啸的故事,去影院看了之后发现不是,而是一部韩国的灾难片。
刚开始的画面是一艘远洋渔船驶向印度洋,却被突如其来的海啸卷入,直升机在空中救援,因为时间有限,不得已舍弃了一位最信任和尊敬的长辈,妍熙的爸爸。
接着画面一转,就是2009年夏天,在美丽的海云台,是一群过着宁静日子的民众,以及海坛浴场上众多的游客。
影片用很长的篇幅絮絮叨叨了三对男女的爱情故事,穿插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无私的爱的亲情和其他人的友情,这段时间的人物关系令我模模糊糊甚至昏昏欲睡,直到金博士的观测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扣人心弦,瞬间,大海浪在恋人的争吵中,在母亲为儿子买鞋,奶奶送孙子上幼儿园,海云台的开发筹备会议中发生。
我不想说电影的前也不想说电影的特技做的有多糟糕,史铁生说:“每一个有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
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当看到渺小的人类面对巨大海浪的惊恐,惊慌的夺路而逃,海上救援队员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助别人,画面的纷杂繁复,抨击我们的感官和感受,惊恐,感动均有之。
一个国家任何时候,对大自然的力量都不可小觑。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至高无上最重要的。
我欣赏并且钦佩金辉金博士的专业判断以及不断的为人民请命,我对那个漠视灾难降临并且不听金博士劝告的局长领导深恶痛绝。
另外,海云台过着宁静日子的民众,因为城市规划开发,不得不出让自己的店面,想到我们城市的规划拆迁,禁不住感慨,为什么城市规划不能从老百姓的实际利益出发呢?
人民乃国之根本。
如果不是灾难的发生,没有人意识到亲情,爱情,友情的宝贵。
看完电影,我想我们永远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和手里的幸福。
否则,说不定哪天,我们就Game over了。
今天本来准备去看动画片来着,无奈旺财明天上学,于是拣片不如撞片,海云台的时间正好,只好它了。
作为好莱坞灾难片看麻了的科幻片死忠,韩国灾难片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广告捆绑的让人倒足胃口的《洪水》,本来是绝对该被忽略的主。
要是想等特效,请迅雷《先知》,《洪水》《明天》……要是把本剧当灾难片看, 那一定是很无聊的。
一大半的时间都是搞笑+爱情+家庭伦理剧。
只有地震学家爸爸到处在神经质一样的碎碎念,地震要来了!
海啸要来了!
让人很恶趣味的在心里呐喊:赶紧来吧,来的猛烈写吧!
但是韩国人的强悍之处在于,编剧很细心,灾难只在后三十分钟出现,作为在日常生活中间被各种琐事烦麻了的人发现真爱的窗口,虽然很煽情。
但是情也是要时不时的煽一煽的,就像是时不时的ZHUANGBILITY一下,简单直白的软化一下血管,防止过度简单实用变成机器人。
说起煽情,那就是韩国人的强项了,人家可是动辄百多集的肥皂剧老鼻祖,细节处,韩剧的优势就出来了。
比如说地震学家爸爸去警察局接迷路的女儿,女儿从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个爸爸存在,两个人坐在沙发上,一个心里是愧疚,一个心里是疑惑。
然后闯进来一个卖饭团的老奶奶,老奶奶差一点被赶出去,但是被爸爸阻止。
爸爸买了炸鱿鱼给女儿,买了饭团给自己。
老奶奶说要四千块,爸爸给了老奶奶五千块,然后说不用找钱了。
好萌这个爸爸啊全剧塑造的最成功的就是这个地震学家。
从一开场神经质的对着地震局的头儿拍桌子说一定要建立一个监控海洋地震的委员会,到在警察局很生气的对跑到国外去又带着小男友回来的老婆说,我不管你交多少男朋友,不许把我女儿搞丢。
海啸之后,老婆被困在电梯里差点被水淹死,最后和女儿通电话,爸爸让女儿跟妈妈说话,自己疯了一样从楼顶往底下冲。
再到把女儿送走之后一百多米的海浪袭来,快要淹没楼顶的时候颤抖着拥抱妻子。
十足的韩国家庭剧范儿,琐碎又温暖。
救生队员和女学生的爱情戏中规中矩,大约是要强调一下每一次天灾中都会有以职责为先的救生队员献出生命,还是挺感人的。
然后是贯穿全剧的渔船船员和04年海啸时候遇难的老船员女儿的爱情戏。
很不好看。
想了想,大概是因为第一,某鱼是外貌协会的,那男的长的太抱歉又没气质,更有某只最讨厌的吐口水的习惯,女主疑似浪漫满屋里面的小三儿女配,不是喜欢的类型。
更因为男的一开始就差点死掉,女的是个遗孤,所以大家心里面都明白,这两位怎么折腾都死不了。
反而是原来唯利是图的议员为了救那男的被砸死了。
让人心里小小震撼了一下。
总结一下,某鱼是神经质工科男控加唯利是图坏人控……最不爽的是,地震学家居然最后死了!
我家旺财说的,相信会来海啸的人都没死,咋就他死了呢。
好人有好报也不是那么准嘛。
我个人非常喜欢看灾难片,或许是因为契合了我内心深处的悲观。
《海云台》讲的是一场剧烈海啸突袭海云台前后发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明显地分成海啸前和海啸后两种风格,海啸前是标准的韩式温情喜剧,通过三对恋人的故事让你大笑不已;在海啸后则改为煽情式的悲剧,本着“总有一款感动你”的原则进行大规模催泪。
http://bbs.yahoo.cn/read.php?tid=435719&fpage=2先说着前半段,三对男女的性格设定有些重复,男方都是木讷不善言辞,女方都是聪明活泼开朗。
其中以万植和延熙(薛景求和河智苑)的戏份最重,这是一份“有妇之夫”和纯真少女的恋情,其间夹杂着愧疚和责任,在海啸到来前的那一刻,延熙正因为发现了父亲去世的真相和万植冷战。
另一对是亨植和希美,标准木讷男英雄救美女桥段,有些类似《我的野蛮女友》,在海啸前亨植因为一场误会决定和希美分手。
还有一对是金博士和惟珍,他们曾是夫妻但现在惟珍却对他怒目相视,海啸前惟珍认为金博士要搞砸她的博览会而大吵大闹。
这样总结下来我们会发现《海云台》的剧本相当工整,所有的故事线都在海啸到来前到达低谷,就等着天灾来解救这些深受煎熬的男女了。
(另外几条辅线也是如此)这么多线索都要赶在海啸前的这几十分钟(银幕时间)内完成情感的转折,编剧做得已经很出色但仍有不足,比如延熙不当场答应万植的求婚简直就是为了把两人失和拖延到海啸前,而那个搅乱了亨植和希美的家伙也是莫名其妙地制造了一场误会。
前半段观影总体而言是很可乐的,虽然桥段俗了点。
后半段以海啸以来为起点,这部分的煽情强度之高超过了《艺术人生》,而且煽情手法丰富,既有“你一定要活下去”的“临终遗言”般呐喊,也有用一只鞋飘过镜头制造伤感的催泪大法。
导演似乎在和观众较劲:不信感动不了你!
坏人翻然悔悟舍生取义、恋人生离死别哭声震天、父女相认转眼就生死两茫茫、傻小伙勇救情敌笑对死亡……尽管这些煽情的戏份很多都很刻意,但除非你毫无感情,不然至少湿一回。
这是一个要嘛有嘛的剧本,细腻的情感使它区别于好莱坞式的灾难片,半段喜剧半段悲剧的结构也堪称对比鲜明。
编导在后半段的催泪攻势中加入很多喜剧的段落,可以解读为照应前半段风格或者调节悲剧氛围或者韩国人民的乐观精神,但似乎也在同时提醒观众“这只是一部电影,别入戏太深”。
剧本另有一个缺点是前后的照应做得不够好,或者说剧本中有缺失,比如希美对亨植装作大学生身份的情节后面就没有照应的情节,延熙对父亲之死和深爱之人的抉择到底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也无明确交代,等等。
为了突出人性的复杂,电影中特意加入了两个“反派”角色在海啸中变为英雄的情节,负责搞笑的东春由一个小混混变成救人的英雄但导演对救人的过程却没有展现,那个老头(忘了名字)翻然悔悟的过程也语焉不详,似乎一场天灾让所有人在道德上都完成了质变。
灾难片一般都有警示世人的功能,提醒我们注意灾难的不期而至,但本片在这方面则相对单薄,只有一个官僚化不作为的领导让我们批判,再没有从这次灾难中得到任何启示,我想可能是导演为了避免概念先行的说教,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纯粹表现灾难本身。
灾难片中的人是作为灾难的配角存在的,因而《海云台》中的众多演员都没有多少表演的空间,前半段都做可爱状,后半段都做呼喊状。
和国产某灾难巨片不同,《海云台》没有高大全的领导,只有努力求生的普通人、小人物,尽管角色都比较简单,但好在每个人都性格鲜明。
灾难片的视觉效果很重要,使用《后天》特效团队制作的海啸场景合格,不说它出色是因为海啸场景在气势上做得很恢宏,但在细节上则不够严谨(可注意一下海啸席卷城市时的细节场景)。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合格的灾难片,故事基本流畅,灾难场景虽然并无多大突破但也算合格,情感细腻不失人性的复杂。
它无法成为经典,但值一桶爆米花。
海云台📽台词录📃你就像下午3点钟的太阳,想做点什么,可是时间总是不够;而不做什么,就会觉得时间很漫长。
影评摘录📑我的短评📈以后啊,经典台词,要记得截屏。
以后,豆瓣评分低于7.0的就别看了。
什么拉胯剧情啊...三观也有问题...但是呢,也有好的地方。
爱情,其实,也可以因感恩而起。
再吐槽一点,爱情这个东西,这个对象,真的就是很靠运气了,以后同事之类的经常在一起(工作/学习)的,这样的遇见 基本上也是靠运气了,运气好就能遇见好看的并且很容易可以拥有爱情,运气一般,这几年都很难了,唉。
女主,还真别说,感觉大家对于女朋友基本上都是这种审美,黑长直,五官端正好看。
然后就是,唉,也靠运气了,也许一些重要的事情只有你们确定关系甚至结婚后才能知道对方怎么样,特别是对方的历史,但是这时候你们已经确定关系在一起了...
【写在前面】最近的新冠肺炎covid-19让我被迫在家,整理了一些过去的笔记,本文是09年所写,顺手传了上来。
读了一遍发现自己那时候火气很大,包容度很差,而且居然会浪费时间写这个……不要看《海云台》的十大理由看了这么多年的电影,凡是我看过的做过很多宣传的所谓“大片”,其中确实有很多没特点没创意的、太庸俗的、太模式化的、太秀的等等很多不好看的影片,最多也就是把电影票撕了,骂上两句。
但是看完海云台后我实在忍不住写下这篇小文来悼念我看这部影片所消费的时间和发泄我看完影片后的强烈不满,还有我的票钱……另外,写这篇小文还花了我好多时间……我的朋友在我看之前就对我说别看了,特没劲。
我这个人一贯坚持这样的观点:就是不能人云亦云。
人家说好说坏但是只要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就不能轻易附和和认同,毛爷爷不是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嘛。
所以我还是决定亲赴虎穴。
我靠,我看完电影后这个后悔啊!!
如果说我那哥们这辈子就说过一句正确的话,做过一次正确的事,那一定是这次。
如果让我做对《海云台》的一句话影评那就是:灾难片中的灾难片!
拍的太失败了!
简直是韩国电影史上,特别是韩国出口电影史上的最大败笔。
跟1996年的《天崩地裂》、1997年的《龙卷风》、2004年的《后天》相比简直是垃圾,用垃圾来形容都已经是表扬了。
我说怎么引进韩国的这部电影呢,或许这以后《超级台风》的碟能比以前好卖点,评价也能改善点。
为什么?
哈哈,问为什么的说明影评经验不足或者没仔细看,或者你没看过的话,那么看下面吧,求你别看《海云台》的十大理由:首先,在电影开演一个小时多台风才来,前半部简直是韩国市井喜剧片,跟海啸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果说这是为了后面的“煽情”做铺垫,那铺垫太过冗长了吧,铺垫的效果也太差了吧。
好多影迷都应该跟我一样看前半部想退票吧。
相比之下,1997年的《龙卷风》在影片进行到大约第25分钟就出现了第一个龙卷风,你看人家那个铺垫。
正是这样的安排导致了《海云台》结构上完全是一片混乱。
开始的一个多小时要是不知道电影名,肯定不知道是在看关于海啸的灾难片。
不像灾难片而像爱情片、搞笑片、剧情片的集合。
第二,虎头蛇尾,差不多还剩半个多小时才出先灾难情景,两个小时就结束了,我觉得我说虎头蛇尾不过分吧,灾难情景和剧情都太短了。
我觉得这点不用多解释,看过这部电影的,特别是去电影院看的一定跟我有同感。
第三,在台风第二次来的时候在大楼的高台上夫妻送走孩子后从容相拥,等待台风来的那一段,能看到背景演员还有笑的呢,都从哪里找的演员啊,凡是不相信我说的,慢放那段镜头仔细看。
我看完这个镜头后当时就一口气喝了半瓶啤酒,谁能把电影票给报了啊?
第四,在求婚恋人的那段放手不放手的游戏中,最好笑的是男的拼命的抓住女的手,然后还喊:“你松开!
”反复重复着,我当时都笑暴了,肚子疼。
我身边有一个小姑娘用极其鄙夷的眼光看着我,对我说你他妈还能笑。
我说,你被急着骂人,我说你看一开始男的的手再在女的手腕那,就开始喊:“你松开!
”靠,男的自己松开就完了还告诉女的你松开,太假了,这就相当于那个把着栏杆死活不跳楼的大喊:你放开让我跳,被拦我!
哈哈!
我身边小姑娘听完后想了一下说:“靠,对啊,早说啊,浪费姐妹儿我一张纸巾。
”
接着的镜头里,后来随着水流很强,男的手被水流冲的向女孩的手掌滑去,这个男人的手和女孩的手于是就拉在了一起,但是男的手在外面,注意!
是在外面啊!!
他还TM的抓着女孩的手接着喊:“放开我!
”我靠,我都不敢相信啊,后来回家后特意下载了原版电影,慢镜头仔细看了3遍,确定无疑。
谁不相信谁自己下载看,多看几遍,看完了以后再回帖!
第五,对救灾展现的太少。
行,灾难太突然了,所以对抗灾基本没表现,那灾难发生了,总该对救灾表现一下吧?!
结果也没有,我看完《海云台》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上部,最应该表现人类的无畏、团结互助的救灾部分竟然能如此简略简直……第六,这部电影你说它是文艺片我都同意,就是不能说是灾难片和科幻片。
那前半部分简直是半生不熟的韩式泡菜片。
最后半个多小时里万众期待的海啸特效并没有达到万众期待的效果吧,纯特技效果全加起来超过5分钟了吗?
C,算了,不骂人……所以说这部电影你说它是文艺片我都同意,就是不能说是灾难片和科幻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呢?
我靠,原来导《我的野蛮女女友》和《色即是空》的尹济均是本片导演,怪不得女主角是的河智苑,其余的所有演员都长得特别突然那种,怎么看都像看《我的野蛮女友》一类的电影。
尹济均拍的《海云台》简直是四不像啊。
奉劝尹济均还是多拍点《色即是空》这样的影片,现在就回去拍,得抓紧,要是抓紧拍赶快上映或许还能保住晚节。
第七,海啸刚来的时候楼都倒了,后来怎么就又立在那里了呢?
海啸过后,山上的树木怎么都没有任何变化啊?!
20分钟左右,两轮海啸过去了,一片汪洋,站在楼顶的人消失了,在街道上抱着电线杆的还活着,行不行了?
第八,楼倒得太少,人活的太多。
不是我心狠,那么大的海啸,也没死多少人,楼倒得太少,不真实。
结尾追悼会官员宣布的人数是2000多消防兵,群众没报,但从尸体数量上看也太少了啊,和这么大的灾难不符啊。
第九,为了煽情而煽情,舍不得牺牲主角,导致整片煽情方面差了点。
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煽情,我承认导演想煽情,但是煽情的手段和效果太差强人意了。
我觉得谁要是看这部片子哭了,谁就没看明白。
不信看看前几点我说的,看完了你看这个电影还能哭,还觉得这部电影很能煽情吗?!
第十,镜头切换过于频繁,大场面的镜头太少,长镜头少,这样视觉和听觉的震撼效果都很差,也影响各方面的效果。
这也是造成这部影片不像灾难片在摄影上的重要原因。
最后不算在这10大理由之中的就是上译的中文配音,哎那么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那《海云台》票房在韩国怎么还能这么好啊?
如果大家看了这部电影也看了我这十大理由的话,我给出的答案就是:要么宣传太好了,都被忽悠了,要不就是大家都跟我似的带着审视的眼光想去亲自验证一下影片质量,要不就是难道韩国人民今年都觉得没电影看了,要不就是韩国人的爱国精神,明知道不好看也要闭着眼睛买张票去看那么凡事都是两面的,辩证法还是要得的,《海云台》就没有一点优点了吗?
于是本着批评要负责的精神,我深入挖掘了一下,找到了4点:第一,影片展现出了灾难的不可控性和突然性,这个方向和思路是对的。
第二,批评了官僚化的行政作风,不管是批评韩国政府当局的还是釜山市当地政府的,还是所有政府的,总之,代表人民通俗点说也就是老百姓批评政府错误的精神是可嘉的。
那么韩国政府的文化审核没有因为“丑化政府形象”而要求改编剧本或者禁令发行也是可取的,批评无自有则赞美无意义。
第三,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做到好人好报,甚至有人说颠覆了因果报应等等。
这个我认为电影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是个创新,符合现实,谁说好人就不死了?!
这样比较有创意,有利于达到煽情效果。
至于说颠覆了因果报应我觉得根本不对,因为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果报有前世现报、现世现报也有来世再报,三世因果嘛。
比如那个救了喊“你松手吧,放开我吧”那个求婚小青年的报柱子老大爷最后被掉下来的牌匾砸死了,从佛教的角度讲他现世可能是好人种了善因,但是排除不了前世先报和来世再报的因果关系啊。
所以不能说颠覆了因果报应,也不能颠覆了因果报应,这要让佛教徒知道了……第四,韩国是个小国,但是韩国人眼界和勇气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中国这些年在题材上比较局限,大片一味的在历史古装上扎堆,其他科幻,灾难片只有一两个导演敢问津。
我认为问题不在投入上,主要是缺少好的编剧和政府的审核标准、审核程序问题。
终于写完了。
耗时58分2009.09.12 22:55怀着激动地心情作于家中
一直以为只有本日这样的岛国才会各种自然灾害的危机,在电影中总是能不断看到日本如何被地震、台风、海啸、火山侵蚀,日本人在烈火、巨浪中逃生。
没有想到韩国现在也开始有日本的忧患意识了,拍出韩国首部灾难大片《海云台》,虽不是精品但还行。
《海云台》中的主要人物有六个,一对事业成功离异的夫妻,男的是气像学博士,电影中负责对海啸分析角色像一个官方角色,有正义感顾家的中年男人。
一对海滩度假相遇的轻年男女,男的是海滩帅气的救生员,女的是具有野蛮女友性格的女大学生,他们二人负责放出轻松愉快的气泡,俩人在营救过程中不忘小小浪漫一下。
另一对是相恋已久准备谈婚论嫁的男女,男的在一次海难中逃生,女的父亲在海难中丧命,俩人虽有心节但在经历了海云台后海啸后终于修成了正果。
电影通过几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展示海啸对海云台的席卷,灾难带给人心灵和肉体上的创伤。
不论《海云台》是否抄袭了日本灾难片的模式,至少电影看起来有血有肉,还具有韩国人的幽默、喜感,电影的CG画面可能要通过电影院的观看才能显分展示,很可惜我在家观看,这一部分很难有震憾的效果。
《海云台》中那个帅帅的消防员恋爱谈的不错,救人时就是一个共产主义式洒狗血表现,相当的假。
我在想,中国什么时候才会有自己的灾难大片,以往的中国灾难大片,给人印象总是假大空。
假,CG画面假的如同儿戏,电影观众又不是三岁小朋友,弄个车模船模的骗谁啊。
大,任何灾难情况都少不党和人民解放军英勇出镜,人民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但总不能把解放军树立成神吧。
空,电影人物形态空洞,电影中的人物好像没有七情六欲,完全一共产主义圣人 。
电影院正儿八经看的片,可惜是配音版的。
情节就像是一包挂面,被好莱坞早就煮熟了泡在汤里,捞起来的时候只需吃一点就知道是个什么味;各式佐料:或搞笑或煽情或反映人物内心善良的(无良黑商和游手好闲混混,都变成了英雄),五味杂陈组成一碟火锅小料,往汤里一倒。
这是情节。
又说场面:我只想说一句话——阿妈,今天发大水了,别回家吃饭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片子正儿八经打动人的唯一情节就是那个买皮鞋的老妈,(况且这和场面还没啥关系);而实际上,一部廉价水灾片,能拍出这么些基本上可以区别于“水上公园”的镜头,还是不易的,但可惜的是,混乱的场面中完全没有一种扣人心弦的紧张感(请参考更廉价的Cloverfield),做作的煽情和完全平铺直叙的情节就像是刚才说的,高汤里混着各式调料的一堆煮泡的挂面,让人大倒胃口。
我想说的是,这世界上水灾片已经很多了。
是吧?
为什么这么多?
因为水灾片在同等类型灾难片中最好拍,几个模型一摆,上盆水,城市就淹了。
群众演员脱了衣服裤子集体尖叫,场面就出来了。。。
也是,廉价视听的时代,观众就图一乐,你以为电影院是人文艺术系呢。
一部想煽情的片子,可以说完全没有达到这个效果,至于特效,比起好莱坞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全片铺垫极多而且略显多余,从下半部直接开始观看一点不影响对影片内容的理解。。。
所有明星的卖力演出比不上饰演那个无业混混的配角,大桥上一段算整片比较精彩的。。。
据说李民基将会饰演韩国版《英雄本色》中原张国荣那个角色,不太看好。。。
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
只有那个男孩跳下海的瞬间打动了我。
看了两遍才完整结束。两次都是和2B,一晚无锡,一晚南京。
"因为这个特效值得给个四星,剧情的空洞是个没办法的事情,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出灾难中的人情本来也比较难"+1
末日面前人人平等,爱恨都已无意义。
韩国也有灾难片
看了之后后悔到要死~~
不晓得前面一个小时讲的是啥!
本来应该四星的电影毁在最后半小时如海啸般泛滥的抒情上了
不及格
一部浓烈的甜品
韓國女人巨醜
6.0分 韩国影史第一部灾难片,分给高点。
全片2/3是鄉野家庭劇, 真正災難鏡頭不到1/3
活一个死一个
剧情简直零分,2个小时的时长,也就海啸的那半个小时能看看。这种剧你跟我说叫灾难片?
海浪做的太假了,有些细小情节还是不错滴。
太平淡的灾难片,韩国导演也不是都很牛,至少这位不行
折磨。。。
剧情处理的比后天还要好,韩国人擅长的悲喜剧结合。
超越不了《汉江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