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很明显在借陵讲史,尤其详细讲述了李唐皇室前期及中期残酷的权力更迭,但很特别的是,它不时会以极温情的语调叙说某些历史人物在当时可能有的想法及情感,使得他们鲜活生动了许多。
这部片最后停在李隆基为李旦建造的桥陵,或许也是不忍看大唐盛世的落幕吧。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无字碑,武皇实在是了不起的人物。
噢,说说缺点,太久前看的,也记不太清了,大概说一下,一是全片人物均采用动画建模方式,可能有人不适应。
二就是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这三任皇帝的故事占比极重,且本片以李隆基之父的陵墓收尾,可能会有人觉得没讲全。
三就是本片掺杂了主创人员对某些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个人情感及解读,可能会显得不很客观。
正在看王觉仁的《大唐兴亡三百年》,2马上看完。
一边看书一边看纪录片会加深记忆,就上网找了一下,找到了这部纪录片。
乍看题目以为只讲帝王陵墓,原来是讲整个历史,算是歪打正着吧。
没想到纪录片还能这样拍,有动画,有实景,很吸引人。
但是,看了两集越来越觉得记录片里的文案跟书里的好相似啊。
不知道后几集的重复度有多高?
看完再评。
建筑是岁月的史诗中国历史绕不开绕不过4个王朝秦 汉 唐 明至此天下,唯有大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兴趣原因最先接触的是 明史,从当年明月的 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到《万里十八年》,再到后来高中暑假硬着头皮看的《明史纪事本末》,以及后来的电视剧 大明风华(明初到靖难),山河月明(永乐5征到土木堡送人头,南宫复辟。
) 后来是 秦 ,大一大二利用午饭晚饭时间看完了大秦帝国4部曲 ,裂变 纵横 崛起以及 大情妇(大秦赋,人生建议大情妇只看后15集) 秦统一 ,汉唐明这三个汉人建立的盛世强邦,对外 ,汉有丝绸之路,北征匈奴,唐有太宗北征,安西都护府面对阿拉伯之 da罗斯之战,明初七下西洋以及南征越南,北打朝鲜汉人王朝里,我没有提到宋,一个版图并不完整且整个王朝的生命周期都在忙着反侵略的弱邦,大体称不上华夏文明的历史T1说说唐吧,这部片子是逛豆瓣历史纪录片分区无意找到的,阅历尚浅学识不足,且对唐朝历史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对剧中历史内容不做过多评价更多的,我觉得这部片子的导演和制片人是群很聪明的人,通常来说,讲述一个王朝,一个盛世王朝,一个华夏文明T0级的王朝历史,尤其选题是大唐帝陵,拍摄和制作会很麻烦,这部剧的拍摄团队用了大量CG动画配上各个帝陵的航拍和延时摄影,整部剧的画面放在2010年绝对不显得落后只不过,U1S1,剧里CG年轻的武则天,太平公主,中宗李显得老婆韦式和他女儿,不咋漂亮对盔甲的还原度还不够(那个年代的历史片通病),这点再次夸夸 长安12时辰最后看看整部剧最震撼的两个场面, 太宗与高宗李治打下的大唐版图
这真的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唐帝国疆域的最大值,包括外蒙古,俄罗斯的一部分,中亚几个斯坦,这块地方包括从先秦就烦了中原政权快1千年的匈奴,羌,balabala一堆早期游牧民族后来逼得北人南迁的鲜卑后来打到欧洲的蒙元逼得两宋不得安宁的辽,西夏 ,金迫使明成祖迁都北京守国门的北元,最后取代明朝的后金等等等等以上所提,皆为唐土,治下皆为唐民把前代后世所有的敌人,存在过的没出现的都纳入自己的治下,征税,募兵宏伟何复第二点 睿宗李旦的桥陵
陵园周长13公里,超过现存西安明长城的长度营建周期横贯整个开元盛世唐长安,洛阳早已不复当年但看看桥陵,感慨一句 ,文明的盛世巅峰,强大如斯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大唐帝陵第一集就说唐朝有16陵,我还以为也是每集一陵一共16集,没想到唐太宗和武则天就占了好几集篇幅,而且内容也更像是在讲述王朝历史而不是大唐帝陵,这就真的很浪费了“帝陵”这个主题,这确实让我有些失望。
如果有第三季,希望能恢复到第一季的叙事方式,专注主题,故事的讲述也应该围绕帝陵,其他情节可以一笔带过,详略要得当。
第二季的文案很好也很不好,好就好在,叙事煽情,代入感和画面感很强,情感丰富。
但不好也不好在这里,且主观性有些强,没有第一季的客观冷静,当然这也是因为第二季的内容就不像第一季这么突出帝陵主题。
不过第二季的动画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我很同意用动画的形式配纪录片,因为很多讲到历史战争、宫殿、陵墓的画面,实景要么拍不出来,要么拍不出那种气势恢宏的壮大,动画片就没有这样的现实限制,可以更好的还原历史。
但逻辑和叙事方式也有些混乱,有些剧情故事感觉还重复讲,又冗杂又拖沓。
只不过,没想到第二季也能吃到狗粮,这也是绝了[偷笑]第一季的刘询和许平君,第二季的李世民和长孙、李治和武则天、李旦对刘窦二妃。
说真的,明明这些帝后拍成电视剧就很甜很玛丽苏,编剧就偏偏喜欢弄出许多的前朝公主、他国细作什么的,艹他大爷!
如果有第三季,希望是明朝,朱元璋和马皇后,朱棣和徐皇后也是满满狗粮[doge]虽然第二季不突出主题,但它对盛唐每个皇帝的描述都让人印象深刻,或许这也是因为盛唐本身就让人印象深刻。
高祖、太宗、高宗、女皇、中宗、睿宗、玄宗,每一位皇帝的一生都这么有画面感,他们的野心雄心、隐忍无奈、欢乐悲伤都很鲜明,都这么让人感慨。
李渊好歹占着个开国之君的名号,李治才是被历史黑得最惨的,父亲和老婆都这么耀眼,还因为对武则天的批评连累了李治也被迫成为一个懦弱的妻管严,能不能给这个腹黑白莲花正名一下!!!
[抓狂]虽然李世民开创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头,但是全篇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温情全部都在李旦这里了,李旦对刘窦二妃的深情厚谊、对孩子的教育和隐忍深沉的爱、以及李隆基五兄弟同甘共苦的手足情深,何苦生在帝王家!
李旦李成器的急流勇退识时务和李隆基的父子手足之情,这一家良好的结局在也是很难复制的。
李显登基时,处境特殊,政变五大臣皆以功臣的身份同日拜相、封郡王,然李显无政治阅历,如芒刺在背。
武皇言: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
而五贼贪谋拥立之功,惊我至此。
权臣环伺、功高震主、天子羸弱、孤掌难鸣。
其结果为:李显引韦皇后垂帘,重用武三思。
神龙元年五月,李显罢相五大臣。
公元706年,洛阳坊间流传皇后与武三思秘闻,武三思谏言为五大臣密谋,李显让五大臣承担莫须有罪责,草草结案。
公元707年七月,不堪被安乐公主挑衅太子位,李重俊兵变,斩杀武三思,于内宫捉拿韦后时,韦后协李显现身,片刻迟疑,兵败如山倒。
公元709年深秋,韦皇后于长安明德门外圜丘礼祭天地。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初二,韦后安乐毒杀李显。
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平乱。
园陵南门外长达623米的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为华表1对,翼马1对、仗马3对、翁仲10对,蕃民石像及立狮各1对,无字碑1通。
北门西侧最新考古发现一件石虎及驯虎人。
第一期 献陵|唐高祖李渊英雄暮年的叹息历史的列车滚滚向前,大汉王朝的《帝陵》的末端走向了《大唐帝陵》的开端,历史百般眷顾坚定之人、奋勇之人和搏击之人,第一位开辟大唐新纪元舞台的人正是身为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然而他的一生掩埋在开创无上荣光的帝国君王李世民的光辉之下。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而《大唐帝陵》为我们揭示了献陵的主人李渊的生平,李渊出生显赫,先祖李暠是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国开国君主,祖父李虎是西魏时期官至柱国的将军。
自幼出生高贵的李渊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李渊六岁那年他的父亲英年早逝,李渊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关陇李氏的地位变得摇摇欲坠。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自幼丧父之后的李渊承担了家里的重担,正是早年丧父的经历千锤百炼李渊的心智,少时的李渊没有用悲观的目光凝视着充满阴霾密布的天空,他集中精力继续赶着人生路途,平日他谦逊待人、知人善任,为他未来成为一代雄主奠定了基础。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生命如白驹过隙,颓败的王朝镌刻在史书的文墨上,整个物质的世界开始损耗、更新。
伴随着隋朝末代永无宁日的岁月,在李世民的鼓励下李渊逼迫隋恭帝禅让,改国号为“唐”。
开创一代伟业后的李渊擅用平衡之术,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在李渊眼中手心手背皆是肉,他没有将生杀予夺的大刀挥向两个儿子之间,煞费苦心地维持旧贵族与新贵族之间的利益与平衡,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天策上将李世民早就不是自己能控制住的人。
面对鲜血淋漓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在这一场较量中输给了李世民。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而李渊,他又一次面对至亲骨肉离别之痛,这次在政变后的第三天就正式册立李世民为太子,他没有沉湎于无尽痛苦的海洋里,之后他成了太上皇,从太极宫到秦王府安度晚年,只是忽然有一次李世民作为儿子的身份与太上皇李渊促膝长谈,李世民表示要给父亲抬轿、造大明宫。
而这一次的李渊拒绝了抬轿,时代的车轮无情碾压了李渊的身躯,李渊还未能细品到帝王的命运,唯有献陵倾听永恒的生命在波动,那是一段英雄暮年的不甘,唯有献陵能让他久居,忘却曾经的尘世间的纷争,不再忧愁,不念争斗......
第二期、第三期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黄金甲冲长安城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和子民们迎接一个伟大的时代,北方各族酋长纷纷抵达长安,向李世民敬献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尊号—“天可汗”。
天可汗代表着尊称与象征,更是一种实质性的政治体系,而李世民不仅是大唐的皇帝,更是天下共尊的万王之王。
一个彪炳千秋、光芒四射的天可汗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在他成为光芒万丈的天可汗之前,李世民也面临突厥的颉利可汗派来的使者言语挑衅李世民,对于当时因宫门政变的缘故李世民还需以观望与沉寂的方式储蓄国力,李世民推行离强合弱的外交政策,臣属于突厥的薛延陀、拔野古等部落起兵反抗颉利统治,唐太宗坐山观虎斗,突厥因内讧节节败退,等到突厥军一路退到鄂博一带,颉利自知怎么也无法抵御唐军的连番攻击了,只好遣使到长安,向唐太宗谢罪,愿意举国投降。
而唐太宗深知机不可失,兵贵神速,突厥的存在无时不刻提醒他的父亲李渊曾经因权宜之计向突厥达成了友好关系,这也是李世民常痛心病首,思一刷耻于天下。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在偌大的皇宫中这些人身心打下了高贵与权利的烙印,而天下平定后,功名日盛的李世民总是连连梦到玄武门之变的两位兄弟,想修复与父亲李渊的关系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李世民实现了个人价值,权利给他披上了华贵的朝服,卫护他不再受到情感的诱惑,只是内心里流露的人性让他选择了救赎。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唐太宗在昭陵中找到了燃烧着时代火薪,在他的尘土之下,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上战场的“昭陵六骏”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飒露紫的动态雕像坐落在周围,尽情地感受到贞观之治的宁静而潜在的威力,夜色降临,我们仍能听见身披黄金甲的李世民在胸中怒吼着狂热的生命,彼时的他胸襟坦荡、敢想敢做、意气风发!
军队阵阵号角声响起......
第四期、第五期 乾陵|唐高宗李治繁华一梦赠红颜至尊说到唐高宗李治,笔者想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武则天的丈夫,李世民的儿子,而他也是让李家王朝易姓的关键人物。
在很多人眼中唐高宗李治更多是软弱无能的印象,这次观看纪录片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唐高宗并不是昏懦的君王,他的光芒只是被父亲与妻子掩盖住了。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李治少时聪慧,端庄安详,与同胞手足相处和睦,他信奉《孝经》事奉双亲,尽忠朝廷,因此他的不争、孝顺才赢得了李世民、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支持,唐高宗李治自然是一位称职的帝王,他继位后延续了父亲李世民政治观念,勤政为民,广纳谏言,继承了贞观遗风,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后继续用兵使得唐朝的版图势力扩展到最大。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在笔者看来,唐高宗李治是帝王中的真心郎,武媚娘是如此成功,武媚娘也是如此幸运,造就武媚娘成为武则天的是机遇和背后支配的神奇力量,这股力量来自于李治,正是他倾其承诺不负江山不负卿,武媚娘不用常下泪验取石榴裙,不用在感业寺伴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唐高宗服孝期满后从感业寺接回武媚娘,之后他想立武媚娘为后,此举得到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派反对,他深知长孙无忌的存在使朝廷不再有了纳谏的声音,李治为了江山与爱情下诏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媚娘为后。
武媚娘继位后,长孙无忌等人遭到沉重的打击从此走上了政治的下坡路,李治在政治上有了自己做主的可能性。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后来李治得了风疾,他不愿将权力交给异姓外臣,于是武媚娘主动请缨帮助他批阅奏折,渐渐掌握朝政,并称“二圣”。
武媚娘端坐在珠帘多载,携手与李治同行共同守护万里江山。
李治走后,武媚娘六十六岁的人生方才真正开始,这时一道新的太阳穿破珠帘,她走出一帘之隔的距离终于如愿坐上御座君临天下成了一代女主。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只有乾陵揭示出女帝身边来来往往那么多人,红颜不再,一片相思之情揉进乾陵,为了颂扬自己的丈夫唐高宗一生的政绩,她打破帝陵之前不树碑碣的传统,她在巍然而立的述圣记洋洋洒洒写下五千雄文诉说唐高宗一生的光辉与奇伟,中宗李显手书,她最无法淡忘的还是他的青春热血,他的大度兼容,他的有情有义,他们彼此相互完整走过人生,他在她的心目中历经朝朝暮暮永远清晰的存在。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他赠她帝王繁华梦,她对他的情感合为一体守护万里江山,梦总有终止的一天,她与时代搏斗了许久终于还是留下唐高宗皇后的名分行夫妻合葬,与他在另一个世界重逢相伴。
第六期、第七期 乾陵|武则天掩不住华彩乐章的无字碑无字碑是武则天赋予世人一种巨大和无限高贵的遐思,这是一个女人的史诗,这是一个女人的青春,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是一个女人的期待,对帝国未来的前景充满着求知与斗争的方向,这是任后人自由抒发,女皇武则天早已不被这些意志禁锢着。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八十二岁的女皇在神龙政变被迫退位,失去往日荣光的女皇品味自己的人生剧本,其在位期间有诸多贡献,她完善科举制度,发展科举,重用寒门子弟,从此寒门出贵子!
劝农桑薄赋役,快速促进社会发展。
只是没有寻常百姓平安喜乐的她心情是何等无奈,昔日的她只是势单力孤的武才人只身在后宫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皇后、皇帝后冲破男尊女卑的束缚,在前朝汲汲营营直到站在帝国至高的权力中心。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原来,失去唐高宗庇护的武媚娘、武则天,从来都是走在一条独木桥上,历史为无字碑之谜埋下了幽微而深远的伏笔,她也明白碑文躲不过后世的大笔如椽或者议论纷纷,是非功过交付乾陵大泽林木间的无字碑,年年复复春花秋月,空碑承载铁血女皇功高盖世、天下无双的传奇故事,千辛万苦与谁倾吐,千古绝唱无字碑任由后人撰......「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千百年的历史裹挟风雨雷电,从遥远的大唐帝国汇集在空碑前,听见那惊天动地的雷鸣来自世人仰慕、惊叹和艳羡的大唐帝国,看那闪耀的光芒从辽远的亘古穿过,那道光芒映入碑文刻着响彻天际的名字——千古一帝武则天!
第八期、第九期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定陵 桥陵以日新为理的李隆基这时的大唐在受苦,也在战斗。
她落在黑暗中逐渐扩散,唐中宗李显无限纵容姑息女儿安乐公主和妻子韦后的行为,这其间的大唐陷入了悲欢离合、波谲云诡,令人冷静沉默的回首这一切,抚今追昔,她与战斗的李隆基在一起,李隆基对岌岌可危的帝国从不停息神圣的战斗,谁也不知道这次的政变会是怎样的结局。
这是仅属于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的英雄交响曲,英雄壮丽史诗般的呐喊盖过了龟裂的大地,此刻的大地充满着李家王朝的耻辱、愤懑和忧苦,如今再次揭示她的新使命。
攻下城楼的李隆基也打开了自己政治生命新的源泉,李家王朝新的核心再次诞生。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唐睿宗生五子,正值权威正盛的武则天寿辰时,舞会气氛因精通音律的李隆基和哥哥李成器变得生动起来,在观看唐中宗的事迹,他最幸福的时光是与韦后幽禁在湖北房龄十六年相濡以沫的岁月,从他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到无限哀叹与压抑,在骁勇善战的李家王朝里平庸是帝王最大的悲哀,愿显不复生帝王家。
而李旦的四子让我们看到了皇家子弟难得的兄弟情深,花萼相辉才会有家国兴旺,让人倍感欣慰,让人倍感温馨。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少年李隆基饱尝尘世间的辛酸,因政治原因永远失去母亲的怀抱,随着父亲幽禁期间,李隆基与兄弟们一起吹拉弹唱,提升了自己的艺术天赋,借助乐声排遣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陶冶性情。
只是在幽禁期间少年李隆基回想无力保护自己的母亲,可身边骨肉相连的兄弟们陪着他一起熬过那段至暗时刻。
只见李隆基的手如雨点击鼓为哥哥李成器凄哀而委婉的笛声伴奏,他们一起高歌黑暗,他们一起高歌生命,他们一起高歌死亡,他们一起高歌流淌着李家胜利者的沸腾血液,此时心中灵魂的一切变成了声音不断在兄弟之间回响。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当幽禁的少年李隆基释放后,此时的他正值青春少年,此刻的心波澜四起。
哥哥李成器为大局着想,自己与父亲唐睿宗对权力并没有太大的迷恋,他将皇太子的位置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李隆基。
于是,李家王朝的另一代雄主踏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接着从唐隆政变而来威震四方的少年李隆基的抱负与野心在残酷无情的鲜血之中逐渐实现。
遥远的东方新一轮血红的朝阳冉冉升起,御座上新一代君主成了亿万子民的主宰,一位新的帝王诞生了,此时他的内心洋溢着世上最充盈的创造力,在他的心田里流动着对庞大帝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无限神往。
第十集 太平公主千年万岁,椒花颂声“潇湘水断,宛委山倾。
珠沉圆折,玉碎连城。
甫瞻松槚,静听坟茔。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中,随着近日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的墓志铭现世,太平公主再次重新为世人所认识,她不再只是属于《大明宫词》艺术美化后的初见惊鸿,再见倾城。
这位给人沉入遐思的唐朝女性是帝国女性执掌政权的最后象征,她不甘愿抹杀以母亲武则天为首的颂歌,她需要再次挨近权力,这时需要消灭敌人,需要再次战斗和胜利。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太平公主在哥哥李显复位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政治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提升,从幕后走到幕前,在这场没有硝烟战场上的太平公主以一生荣耀撑起了一片天地。
哥哥李旦上位,屡立大功的太平公主得到了唐睿宗的扶持,有时太平公主没有上朝谒见,李旦委派宰相去太平公主府里征求意见。
最终太平公主在政治博弈中起兵自卫,自尽而亡。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随着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彻底推翻了前朝的历史烟云,唐朝开启了新的发展盛景,开元盛世近在咫尺。
武则天的事迹让大唐女人都以为自己离御座遥遥在望,包括韦后、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
而太平公主是最像武则天的,但她最终没有和母亲上演同样的命运。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太平公主受到了唐朝国运左右,她前仆后继向权力作出了斗争,她的意志是坚不可摧,她又何尝不清楚这条道路要再次经受烈火的考验,然而她别无选择,还需再走下去,历史长河把她们席卷而去,无论她们有多不甘,她们只能从历史舞台中自行退下,偶尔在书页中波光粼粼,泛起了后人对往事的涟漪。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她继续创造那昙花一现的梦幻泡影,太平公主时刻尊重自己的内心对一切规则都不在乎,其思想是狂热的,自由的灵魂在无限的天空之上遨游,不惜以生命化作石子投身历史长河,身后激起滔天巨浪献给帝国最后矢志不渝的公主!
从我们看到的遗存,并配合其它的文献资料,有根有据的分析,能够免于一些干扰信息。
不过,篇幅和深度有限,依然有很多细节被隐去,大事件被简化,会让一般读者觉得历史非黑即白的简单。
唐朝的功绩和地位,被影射到现代,无视了当时的政治背景,不过这类噪音微不足道,远比其它政治宣传节制多了。
非常好的多角度解读。
唐十八陵李渊-献陵(唐高祖)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九个楞(唐太宗)(天可汗)(贞观之治)(依山而凿而建)李治-乾陵(梁山)。
唐高宗,武则天武则天-乾陵(则天大圣皇后)乾陵历代皇陵之冠。
李贤(显)-章怀太子,唐中宗(章怀太子)-唐定陵(凤凰山南麓)李旦-桥陵(丰山)唐睿宗(桥陵石刻甲天下)(未被盗掘)*李渊-献陵李建成太子(李世民常年征战,深得民心)李渊封地在于山西(太原)。
李谦对突厥谦卑书信,突厥对李渊提供兵马。
称隋炀帝为太上皇,立孙杨侑为皇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路封官许愿。
李渊有关陇集团。
秦王李世民(虎牢关一站就获近一半土地)深得人心。
东宫于秦王争继位。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所有皇子皇孙*李世民-昭陵昭陵六骏(飒露紫,唯一一有人(丘行恭)雕。
为其马拔箭为图。
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什伐赤,中5箭青骓,中5箭特勒骠,拳毛騧中9箭,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白蹄乌)李世民攻伐王世充(郑)(洛阳围城),夏军窦建德来助郑。
三千轻骑对十万大军。
(裴姬,丞相。
刘文静骂丞相,被杀。
这个事件让李世民陷入深思。
)虎牢关之战。
刘黑闼复夏,李渊受李世民(天策上将),利用洪水攻打。
因杀自己的弟兄,后入住东宫常常惊醒。
所以大将秦琼与尉迟恭把门于夜。
昭陵十四国藩君照相。
昭陵。
因玄武门之变,北方突厥十万攻打长安,后结渭水之盟。
弘文馆查询历代帝国兴衰。
天人感应(长安霜灾,旱灾。
李世民怕玄武门。
)《唐太宗入冥记》现藏于英国。
薛延陀与唐朝联合,攻突厥,收河套。
李靖(三千)攻东突厥,覆灭突厥。
突厥治理突厥。
发妻,长孙皇后。
阎氏兄弟建造,九嵕山。
魏征,宰相。
*李治长孙无忌:宰相。
权力大。
徐懋公(李積)李治用来对抗长孙无忌。
费王立武。
白江口之战,打败日本。
东起:辽东。
西邻:咸海。
北越:贝加尔湖。
南至越南横山。
因身体和长孙无忌的恐惧,高宗不敢将权给大臣。
现武媚娘,二圣临朝。
乾陵在八卦的乾方向。
*李贤:章怀太子墓(唐三彩)被武后杀子。
*武则天(狄仁杰)说让狄仁杰陪葬乾陵二张(武则天的男宠)掌朝懿德太子(目前唐代最高等级)两侧壁画武帝长安-洛阳-长安-洛阳张柬之,李多祚杀了二张。
翼马,朱雀(鸵鸟),5对石马和侍马人,10对10人(秦朝大将,阮翁仲,力大无穷镇守边疆令敌胆寒,秦皇铸像为自己镇,历代帝王传承)乾陵61藩臣无字碑(八条巨龙,两侧飞龙)各朝都有题词。
乾陵墓道用石条和铸铁造成(没有被盗)法门寺有唯一一件武则天遗物。
李重润-懿德太子-19岁被武则天被逼*李显韦氏(太子妃),皇后(被武则天废除),与李显共同受苦多年在武则天时代。
被狄仁杰重新拥护上太子。
给了韦氏许诺可以满足她一切愿望。
(所以韦氏效法武则天,垂帘听政。
)武三思与韦氏缠绵。
安乐之女(裹儿)想让李显立自己为太子女。
(与武则天,韦氏有一样报复)定陵门前无功臣陵墓。
对于政变拥立李显太子,后5人同时拜相。
权力大于天子。
所以提携武三思与之抗衡。
令五大臣拜王,撤相。
洛阳城头公然有张榜武三思与韦氏淫秽。
之后李显无奈依旧信武三思。
安乐公主公然凌辱李重俊(太子),杀了武三思,因不敢反唐中宗,所以退兵被左右杀害。
节愍太子墓。
韦氏与安乐公主毒害李显。
韦氏立李重茂为天子,自己独揽大权。
李隆基反了韦氏和安乐公主。
李显也有无字碑,但已消失。
*李旦-桥陵(丰山)唐睿宗李成器,李隆基,李隆范。
兴庆公园(是李旦五子的府邸)隆庆池。
李隆基反抗,拥护李旦。
李成器(惠陵,让皇帝)安之嫡长,危则有功。
主动让位。
兄弟互相礼让。
为兄弟礼让李隆基兴建兴庆宫。
李旦让位。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相争.。
李旦重新重视道教。
道教复兴(景云钟)。
因有彗星李旦退位,李隆基上位。
太平公主打算政变。
李隆基先手。
李旦彻底退位。
公元650年长安城太极殿,李治改年号永徽,徽,美好之意。
唐三省六部的制度下,皇帝的政令必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共同像皇帝负责,由三省组成的宰相集团,总百官治万事,是帝国实际的权力核心,而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同时又知门下省事,独掌两省大权,大肆铲除异己,朝堂之上一言堂。
永徽六年,李治28岁,联手徐愗功(原名徐世勣,李勣),立武昭仪为后,李治击败关陇集团。
公元658年,苏定方平定西突厥。
公元661年,昔日中亚大国波斯在内的河中十六国归附,中亚河中地区全部纳入安西都护府的势力范围,大唐疆域达到了历代中原王朝向西扩张的顶点。
公元663年,刘仁轨率领唐军在白江口一战,大破百济与日本联军,一举奠定东亚地区以唐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公元665年,皇后摄政。
公元669年,帝国版图东起辽东、西临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职越南横山。
北越贝加尔湖
书圣纪碑是武后打破帝陵不竖碑碣的传统,在陵园朱雀门外,为高宗竖碑。
唐高祖李渊——献陵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唐高宗李治——乾陵唐中宗李显(高宗死后一个月被武后废黜)——定陵唐睿宗李旦(被武后软禁)——桥陵这片文案太棒了,之前没怎么了解过李旦的故事,都被其他几个皇帝的光芒或昏庸盖过去了,今天才了解到李旦这皇帝太成功了。
z治什么的不说,是非曲折也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外人眼见都不一定是真的,更别说已经过了一千四百多年,今人看着古书记载的了。
历史唯物主义看,只论家庭教育,睿宗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关系很好,下一代兄弟手足情深,大儿子李成器谦让太子位给三弟李隆基(玄宗),死后陪葬桥陵——惠陵,隆基在几个兄弟姐妹死后给予的陪葬规模都很大气,说明兄弟姐妹关系是真的处的融洽而不是装出来的,父亲李旦死后那桥陵的规模达到了有唐一代帝陵的巅峰,除了李隆基的功劳以外,不能不说这和李旦的教育不无关系。
期待第二季,唐朝历史应该再好好补补。
这毫无疑问,导演或主创根本对初唐不了解,一味的凭主观拍出这所谓的大唐帝陵!就一个大唐帝陵你扯玄武门真相做什么?玄武门历史都书写,还需要你在这在寻找真相吗?我起初以为会拍出跟帝陵有关的一些宣传,结果挂羊头卖狗肉,吃着这几十年的洗脑包,一味变相给李渊和李建成翻案,又悄眯眯的诋毁李世民,同情所谓的失败者,指责成功上位的。好好的讲讲帝陵不好吗?整什么还原历史真相?
败笔可能败到了配音这一块了
知识密度不高,夹杂野闻较多
虽然名为《帝陵》,实则是以帝王死后归处为引,窥见历史的兴衰罔替。凡古之大成者,无不希望生前显达,死后亦极尽哀荣,万世流芳。本片目前刚更新一集,简述了李渊从兴兵到建立李唐再到退位薨逝,最后才进入帝陵部分。看很多差评都说陵墓相关太短,莫不是以为这不纪录片只有这一集?
台本、结构和史实摘要都不错,但和《西汉帝陵》的2D风格相比,粗制滥造的劣质3D画面还不如十几年前的游戏CG。
游戏画面的大唐,解说词还是太显老套了。
其实总体不错,只是不如《西汉帝陵》客观,臆测的地方多一些,应该不是一个编剧吧?
历史居多,只讲了初/盛唐,5/18。
苍天……年迈的武则天居然穿齐胸襦裙…太多主观想象的做作旁白,不是很喜欢。
无聊至极,谁想知道那些打仗、打仗全是打仗,突厥突厥不停的突厥,请问与帝陵有鸡毛关系?西汉帝陵的狗尾续貂,这部纪录片叙述角度有问题。
真的是又离谱又令人唏嘘
历史你就历史,打着帝陵的幌子,和帝陵关系真不大,和西汉帝陵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如果以语文老师来看,这就是一篇脱题作文,写的再好也不会有高分。
比河西走廊的文案差一点~四星半。
点开以前以为是动画片,点开以后发现是动画版的历史纪录片。对李显半点同情不起来,大唐没直接毁在他手里真是万幸。以前对李旦不了解,现在有点被圈粉。看完太想去陕西旅游再深度了解一下这些帝陵了。
既然去不了西安、逛不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那么看看唐朝帝陵纪录片过过干瘾也是好的。唐陵墓十八座,但这里却仅仅只说了李渊的献陵、唐太宗李世民的九嵕山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连李隆基都没来得及说,真是太不尽兴了。总共10集,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说李世民。不像四年前同出一脉的《西汉帝陵》,一集讲一个皇帝的陵墓故事。动画效果惟妙惟肖,旁白的讲解也娓娓动听。最喜欢第九集说李隆基兄弟情谊的那段:为了感激兄长让位太子的恩惠,李隆基在隆庆池畔的五王宅邸之上大兴土木,这处诗情画意的皇家离宫,便是日后闻名于世的兴庆宫。西南有一处巍峨的楼宇名曰花萼相辉楼。取《诗经》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的典故,向天下昭示兄弟之间的情谊就像花和萼向辉相映。总之,看完之后打算补看《长安十二时辰》。
最爱千秋让皇这一集,最是无情帝王家,李旦的五个儿子,啧啧,真教育家。
看完第一集就想打五星,文案是真的有功底,内容说得挺扎实,主体是每代帝王时期的历史,但帝陵情况的描绘也没有少,有几个可以建议再多说些帝陵建制方面的细节。动画画面制作精良,看着很舒服,很精致。第一季10集包括李渊1集、李世民3集、李治1集、武则天2集、中宗李显1集、睿宗李旦2集。第二季从李隆基开始,看来收视率还是会保持的!另外,建议1.5倍速。
以为是帝陵探秘之类的,这种“盛世”题材会不会有点太多了,这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叙事很流畅,讲历史的角度也比较全面,配音很合适,动画做得也挺逼真。听到BGM觉得很熟悉,惊觉是《长安十二时辰》和《河西走廊》里的。
一星给画面,一星给BGM,一星给文案(虽然有些观点不认可,有些地方过于煽情,但总体瑕不掩瑜)。为了看这个纪录片,特意充了B站大会员,看完挺失望的。跑题跑得太厉害——我希望看到的是对陵墓的介绍,不是来听大唐历史的。如果是要了解这段历史,有很多更好的选择。历史历史讲不明白,墓葬相关的却成了每集只有几分钟的边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