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那句话莫过于“分手后又复合的几率是82%,最后走到底的只有3%,97%的人都会再次分手,分手的理由往往和第一次分手时一样。
”分手后又复合的几率有82%那么高吗?
有点怀疑。
不过走到底的只有3%,这个可怜的数字我还是能理解的。
我是一个很笨的家伙,我常常不明白人们最终都是为什么分手的。
就像电影里的这对,他们自己也想不起来是为什么吵架为什么分手。
他们明明那么相爱啊,为什么要分手呢?
于是他们真的复合了!
前提真的是,他们那么那么在乎对方。
所以才会在分手后做那些幼稚而难看的举动。
姗姗说,许多看起来独立自强的女生们遇到一个在关键时刻必会fight到最后的男生,都会觉得无比温暖,这仿佛是最能感动她们的奇怪品质。
真的,我也是那种会被fight到最后的人感动的人。
虽然我从来没遇到过。
电影里的男主对女主的关心其实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比如走散时他永远会让女生呆在原地别动,他自己找过去。
这样的情节不止一次地出现,有触动到我。
有一次一个女生对我说,他男友也没有对他做过些什么特别好的事,但是你就是能感觉到他是喜欢你的,比如走在路上总会让她靠里走。
你看,女生其实被这种很细小的事情就可以打动。
她们更容易感受与体会。
这么好哄还不哄,男生们你们都在干嘛帮女主讨回公道恶扁偷拍男应该是男主最fight的一件大事了。
而分手又复合后双方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样子真是细腻又戳人。
很能共情。
这时候,又被感动了。
尽管两人都这么辛苦,都有善意的伪装,可是他们彼此真的有为这段感情而认真付出啊!
他们在学着忍耐,学着宽容,尽管有时学得还不太好。
他们分手又复合又分手……最后又复合了吧(我愿意这样去认为这个半开放式的结局)即使万分之一的中奖几率也会去买乐透的男主,鼓励女主相信那3%的男主,让人觉得这种闪闪发光的fight气质实在是太耀眼太感人了。
应该是可以依靠的人吧。
这段爱情也许真的是他们人生中最像电影的所在了。
即使痛苦艰难也是美好的。
希望世界上多一点愿意fight到最后的人。
请fight到最后吧,好吗?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不论是旧情复合,还是新的选择。
但凡是两个经历过分手的人相恋,为了保证新的爱情顺利走向终点,可能都会更多的选择忍让和包容,那怕对方的习惯和想法自己不喜欢,可能也会违心的同对方说没事,我喜欢,就按照你说的做。
否则那定不是真爱,因为你的心中没有装着对方。
但是回避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喜欢的东西终究就是不喜欢。
刺不除,痛即在。
当矛盾积累下去,终究还是会有爆发的那一天。
于是再次争吵,再次修复,周而复始。
影片到最后,导演也没有告诉我们,男女主角是否会修成正果,只是为了满足了观众的期望,让他们再次的以约会聚餐开始,也许还会继续重复争吵、修复、争吵、修复.........但是仔细想想,即使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种循环难道就不会出现了吗?
无非只是多了两本盖了红戳的纸张,无法随意的盖了撤,撤了盖。
也许爱情就是这个样子!
片子说,分手又复合的有82%,但是这里面只有3%修成正果,剩下的还是因为原来的问题拜拜。
男主角说:大乐透中奖率814万分之一,3%很大了!
但复合显然更危险,尤其是对男人来说:从此男人看不下去带出轨情节的电影,听不下去同事的荤段子,从此痛恨“你好大”,“呀咩跌”,“前辈不要”,“不要停”这些词。
以前遇到事情会吵架,现在自己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对她好,凡事小心翼翼,结果就像冷战。
或许是男主角太年轻。
有意思的是,前任跟前辈上床被拍照片,又被人们传得活灵活现的时候,男人十分生气痛殴了前辈一顿,然后表达对女人的不满。
女人倒是可以底气十足地问,那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刚才破坏了我跟领导们的谈话,让我丢人你知道吗?
男儿有泪不轻弹,跟哥们一起喝醉后想起前任会哭,看到前任的现任是个人渣拔刀相助,而前任还不领情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哭。
两人分了复合,然后同一个地点,大吵一架,双方都觉得自己是真心的,也都很努力。
雨过天晴,女人说我先走了,结束。
无需正式说明。
交给时间吧,等这个故事变成电影,等电影试映那天两人碰面,他成熟了她更好看了,而且刚好他未娶她未嫁。
那么长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终于让男人看开了?
所谓成熟,在我看来透着那么一股诡异。
这个电影的风格在韩国片中也算独特,因为它越来越贴近一部正经的美国片,这种价值观上的变化让韩影的我既惊喜又不爽,惊喜的是韩影对自身的突破,不爽的则是它没事为什么要去学美国。
我们还是来谈谈恋爱吧,至少这个话题不伤感情,我相信大部分能看懂这个电影的人,都应该是过来人,对于恋爱过程中反反复复那一套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电影中其实有个误导人的数据,就是女主对男主说的那段“复合论”,什么分手后复合的情侣占87%,但复合后最终还能走到一起只有3%,乍一看挺是那么回事儿的,其实那3%绝对不止分过一次手,我刚才说过了,大家都是过来人嘛,所谓的过来人就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走过来的人,你去问他们什么是恋爱,他们没准真会告诉你,恋爱其实就是儿戏,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才是真,那些作的要死的“模范情侣”们,不是图样就是图新破,不信咱就走着瞧,哈哈哈哈哈!
其实我上面笑的没有你们想的那么苍白,虽然我不是什么过来人,但我还是比你们要懂这里面的门道,比如电影中的主角,你说他们是真的爱着对方么?
爱!
必须爱!
只不过他们都爱错了,在一起是因为爱上想象中的他(她),分开是因为发现对方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复合又是因为发现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连对方原来不爱的地方也开始爱了,那好吧,既然连不喜欢的都喜欢上了,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在一起呢?
结果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在用错误的方式爱着对方的缺点,现在态度摆正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去爱了,所谓的爱也就剩下精神层面的了,精神粮食虽然也算粮食,但你吃再多也会饿的呀!
等到他们都饿死了的时候,那再分手,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至于他们最后怎么又走到一起去了,是不是他们真的找到了正确的爱的方式了,这个导演没告诉我们,因为他想说的是:这是电影啊!
又不是生活!
你们要想找答案,就自己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去吧!
笨蛋!
这个电影还讲诉了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就是“七年之痒”在现代社会已经提前到了一个你不能想象的时间段,这个快餐式的社会,所有的东西都快的要死,你看似这个社会在飞速前进,其实它已经倒退到了一个很难去想象的境地,不信你们现在可以扪心自问,你所拥有(向往)的那个人,你真的已经(能够)爱对方七年之久么?
8分,我觉得对于我爱电影这件事,爱多少个7年都是不够的
你知道吗?
分手的人重新复合的概率是百分之82,但是复合后能走到最后的只有百分之3,剩下的百分之97还是因为第一次的理由再次分手。
每个人都期待自己和他是这百分之3的其中之一,那百分之97的唯一例外。
分手的时候都觉得是我从头到脚的让着你,而你却不懂得我的难处,体会不了我的感受,这样那样的理由堆砌成了分手的借口。
分手后又有千百种理由记起他的好,只是不明白爱不会消失,却会迁徙。
就像小英手上的伤口,看起来好了却留下雨天隐隐作痛的疤。
我怕说错一句话,又怕做错一件事,还会像以前那样。
要坦白的人是你才对,别硬生生地出来假装开心,让人心里难受。
回想起来每对情侣都会有类似的对话,再平常不过的自以为是,为对方着想,却被人看穿心生寒凉。
爱情之所以能够简单,是因为它太复杂。
人们总是在选择对方的同时试图改变对方,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一束光。
日子久了,所谓的爱情就成了一滩死水,真理通常都很庸俗。
所以别当自己会中乐透,别以为自己会成为那814万分之一,那样你才会更珍惜眼前的这个人。
总是在写文章之前不知道要怎么开始。
所以就俗气的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样的电影吧——我喜欢这样的一点都不虚张声势的小清新。
看到电影里,让我想到了很多在恋爱中的细节,我们偷偷看恋人的手机,猜寻他们的密码。
互相跟踪,因为他们和谁谁有绯闻而大动肝火。
假装完全没什么事的面对分手。
我猜每个人的恋爱都有这些吧。
就像最后结尾说的那样“我们的恋爱非常平凡很普通,一点都不浪漫,但是这好像是我经历过最像电影的事情吧。
”最爱的一点是,影片的结尾,是那样平淡自然的结束,没有我期待的那样的大高潮,在影院痛哭拥抱在掌声中结尾,大概我们生活里也是有很多这样的无奈吧,其实也不是不相爱,但是只是不合适了,就分开,因为不自由,因为实在不合拍。
小的时候,我还迷信那种,“相爱就要在一起”的话,而且不理解,为什么相爱的人要搞那么多事出来,却在长大以后才发现,相爱,是很复杂的挑和过程,很多事情,要经过岁月,就匆匆改变了模样。
恋爱就是这样,简单又复杂的事情。
韩国人把他诠释的很好。
从《彩虹罗曼史》开始就喜欢民基。
民基的角色似乎总是特别二特别呆萌,受伤的时候特别招人疼。
很真实的小男人形象。
喜欢这样真实的让人有小感动的民基。
女主角长得并不是惊为天人的漂亮,但是那种越看越顺眼的漂亮姑娘。
现在越来越喜欢这样的姑娘了,笑眼很亲切,好可爱。
整部片子最大的优点就是真实。
故事很真实,各种细节,总能让人找到自己的影子。
拍摄手法也有趣,穿插实时采访的片段。
韩国感情片总是太真实了,非常贴心。
简单也确实的问题。
我喜欢你,你喜欢我。
我们吵架,不停地吵架。
分分合合。
尽管如此还是如此地喜欢你,知道你有了新欢气得要死了。
我们会是那百分之三吗?
或者因为总心怀不安觉得太疲惫就这样放弃了呢?
从电影情节设计,和演技方面,我没什么好特别评价的,因为各方面来看都只是一部一般般的电影。
但是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意外的呈现出我结束不到半年的一段感情。
分手,复合,再分手。
电影里有个情节是女主角发现男主角的暧昧短信,虽然没有直接因此而争吵,但是谁说这不是后面无关紧要小事争吵的伏笔。
我和ex的大吵到分手也是因为一个暧昧信息,然后真的是觉得回不去,中间三个月有交往别的男人,唯一与电影不同的是我没有说中间的这一段,而他是否中间有新欢我也不知道。
只是终究放不下又复合。
复合后的心情就如同电影里说的:如履薄冰,相信会好,不敢吵架,小心翼翼。
只是我们跨过了这一段,一年后,因为他单独和女生出去旅游,虽然据他所说,只是普通朋友,而我却受不了这种我认为不太合适的行为而吵架分手。
这一次,我们突然发现,不再有曾经那么的痛苦,那么的不舍,这条路已经走到熟悉,分手突然变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电影结局是开放的,他们又一起去吃饭,但是我想再怎么样也没有勇气选择在一起,然后重复过往。
有人说电影那女生中间有和别的男人睡,所以后面即使后面复合,也心里有刺。
我个人觉得不是这样,记得电影里他们复合后第一次,男主角说他很紧张,如果介意的话就不是这样的一句话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其实复合后他们也有好一段时间,只是导演没有把这段时间表现得非常清楚,而让我们觉得是复合后几天就再次分手。
在电影里面那一次去公园,两个人的争吵,才是分手的主要原因。
他们都有努力,有认真,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只能看到自己努力,自己的挣扎和痛苦。
如果恋爱时候,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只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如何,放大自己的痛苦,终究是不会有结果的。
以此纪念我过去三年的感情。
看《恋爱的温度》。
一部风格很轻快、偏向于喜剧的电影。
我一向喜欢这种题材已经被人拍烂、但在这个人手中能拍出不让人排斥的味道的故事。
分手、合好、再分手。
第二次分手的原因和第一次一样。
中间之所以会再在一起,是因为还爱,还放不下。
但那根导致分手的刺,并没有拔掉过。
我们都被俗烂的电影、电视剧、小说欺骗了太多。
所谓一个万能的伴侣,永远包容你的伴侣,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不会介意的伴侣,压根不存在。
喜欢,是两个人在慢慢接近的温度。
相爱,是两个人在接近之后磨合时的高温。
如何在往后的一生中达成彼此适应的角度,这才是相伴。
一场恋爱,多少度才刚好合适。
我四十五摄氏度的个性温度,是否太过冷淡温润。
看完恋爱的温度,我想不止一人会产生共鸣。
大概这部电影真是恋爱中人的剪影,所有的情节都曾经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上演。
所有的假装,故作坚强,只是不愿直视失恋带来的伤痛。
一味的强颜欢笑,冷静淡漠,只是想稍稍伪装自己,不让狼狈那么明显。
可是即使欺骗瞒过所有人,却瞒不过自己。
只有自己知道,每当他的名字偶然的撞入视线,所有的思绪注意就如同散铁吸附于磁铁之上。
明明告诉自己不在意,却又忍不住关心他的点滴与举动。
下雨天的遊樂場常有,百分之三卻不曾親眼見過。
不合适的始终不合适,感情勉强不了,不是说“尝试”“努力”了就够了的,这不是学业!而是伴你下半辈子的人
真正的恋爱,不如说是得了一次暑烧。
最后应该是和平分手后还能和平相处的友好模式吧,这才是很温柔的结局啊。好多人认为的重新又在一起是什么鬼?绕了一圈什么都没长进还要去撞南墙,交智商税吗?三星半,金敏喜真是为戏而生的宠儿。
白sir,越看这种片子越压抑!
这种事情。。。
很真实,经历过的人就会懂
非典型韩国爱情片,dv感意外地不错。
这是那种看了开头就不想看下去的片子~
还不错哦,没谈过恋爱的我就当是感受一次了~
三星半。如今但凡主打爱情就和青春、纯爱挂钩,相衬之下这个讲述“爱情疲劳”的故事顿添几分社会观察性。对感情的理解会随境而易,恋人的温度会沸腾亦会冷却,恋爱分手复合再分手的纠缠每天在上演,拖泥带水中有人累觉不爱有人渐渐摸清真谛。片中很多恋爱和分手的场景具有观照性,像看到自己。
两个凡人而已
分手后又复合的故事,除了纪录片的形式弄得有点做作之外,还算是一部看得下去的片子
好评!
情侣间什么东西都挑明了说就好了嘛,越是想考虑对方越会错的厉害。男主在酒店打人之后训女主时擦了一下眼泪,后来男主打了一个,这段好喜欢;雨中游乐园那段也很精彩。都是生活中的人,难免计较。
平实如生活,文艺如电影。
金小姐真的是很会选本子,以及演技相当出众。韩国这种都市爱情小品居然用类纪录片的方式拍出。无论新意,剧本,演技,都可以吊打一众大中华地区导演了。
觉得没有爱情小说好看,可能我不会喜欢这样子的男人和这样子的爱情吧,废话真多
分手的情侣重新复合的概率是82%,但是复合后能走到最后的只有3%,剩下的97%会再次分手,再次分手的理由往往和第一次一样。【所以分手这事儿还真是也遵循了“一回生二回熟”这句老话啊】
男的舍不得妈,女的舍不得儿子。分手又复合,复合又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