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發現盧編出了一本散文「此刻不愛的人,都有罪」,裡面提到了很多盧編的成長背景還有她的父母,在看過了之後就更能夠理解「沒關係是愛情啊」和「Dear myfriend」裡海秀、阿菀跟母親之前的拉扯矛盾。
「戲劇源自於生活」真是對盧編作品最好的註解。
盧編是家裡第六個孩子,對於丈夫長期出軌,經濟又困頓的家庭中,第六個出生的女孩比起期待母親更感到災難,所以曾經發生遺棄她的事情,不餵食她由她自生自滅,最後是靠奶奶大姐偷偷餵食嚼爛的生米,還有奶奶對她母親的哭打,最後才存活下來。
只是在母親跟盧編訴說的版本中母親和奶奶的角色互換。
很久以後才在大姐的口中得知真相,當時她的母親已經過世,盧編最後理解了她的母親,年少時叛逆墮落的她,讓母親操了太多心,也許曾經有過那樣的念頭,往後的歲月她的母親給了她更多的愛,所以她理解了。
不是很清楚盧編知道這段往事是在什麼時候,但是看到近期的「沒關係是愛情啊!
」還有現在正在播的「Dear my friends」,對於母女的關係其實在了解那些經歷後,就!
」還有現在正在播的「Dear my friends」,對於母女的關係其實在了解那些經歷後,就不能看出是曾經盧編和她母親的影子。
我想盧編是真的理解並且深愛著她的母親,可是創作中潛意識的寫出了這樣糾結的母女關係。
海秀跟阿菀都深愛著母親,也心疼母親,可是海秀過不去自己自私的坎,所以用母親外遇的理由包裝自己對於肢體接觸的厭惡,或許是認為利用母親的外遇讓她順利念完醫學院的她,沒有得到愛情的資格;阿菀也過不去曾經要被母親殺害的陰影,一直當個聽話的孩子順著母親的期望過活,卻在成年之後有了更大的反彈,她是聽從蘭熙的話不要跟殘疾人在一起了,可卻利用有婦之夫來忘記自己愛情的傷口,多麼可憐又諷刺。
海秀跟阿菀都深愛著她們的母親,可卻也同樣怨恨著,盧編用張載烈的口說出了那句「善良的父母就不會傷害孩子嗎?
像天使一樣的我的母親偶爾也會傷到我。
」我想我們每個人跟父母親的關係都是如此,或許沒有戲劇那樣激烈,可我們可能也曾經被父母傷害過但又深愛著。
「Dear my friends」裡阿菀外公外婆的原型就是盧編的父母,一直出軌的外公在大病之後黏著外婆,追隨著外婆的身影,盧編的媽媽沒能得到的待遇,她讓戲裡的外婆得到了。
盧編曾經問過父親,為什麼要一直出軌,卻沒有想到父親告訴她「不管妳相不相信,這輩子我最愛的人是妳媽媽。
」那時候盧編覺得自己的這個問題對於一個生病的老人很殘忍。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裡面寫到盧編最喜歡的演員尹汝貞老師,對於讓她一直演反對男女主角的家長角色感到可惜,想要有一天可以讓她演一個「想要談一場轟轟烈烈戀愛」的角色,沒想到在Dear my friend 她真的說到做到了啊!
看到這裡真的忍不住為盧編喝采!
她在書裡提到韓國電影跟電視劇的差異,她甚至害怕像尹汝貞這類會演戲的演員前輩們被電影界拉走,而不再出演電視劇,我想應該也是這樣的原因才讓她寫下了「Dear my friends」這部劇,讓他們一個個不再只是扮演反對男女主角戀愛的角色,而是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人生,演繹著屬於他們的悲歡離合。
看過幾部盧編的戲「他們生活的世界」「那年冬天風在吹」「沒關係是愛情啊」「Dear my friend」都是我認為韓劇中非常好的作品,台詞細膩深刻,很容易就擊中人生。
想到盧編曾經說自己是社會邊緣人,也因為有哪些敏感尖銳所以才能夠寫作,看到她近期的作品,能夠感受到她也被歲月磨去了稜角,跟她的作品一樣變得很溫暖。
在看過她的作品中最喜歡的一段話就是:「這世界上最暴力的語言是:像個男人,像個女人,像個媽媽,像個醫生,像個學生…我們都是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難免緊張,難免笨拙生疏。
」
一提到韩剧,大家想到的都是长腿欧巴与平凡女主的爱情故事,有一丝浪漫,有一丝不现实,也有那么一些千篇一律。
当然,偶尔看一部这种剧还好,就当下饭吧,看多了,难免沉迷在里面,脱离现实了,这样对女孩子尤其不好......哈哈。
韩剧当中也不缺乏那种感人肺腑,真挚又暖心的作品的,这个时候,爱情放在里面,也只是绿叶,不再占据主线了。
最近我一直在追的一部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就是我说的这种类型,它普通又不普通,普通在它讲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老一辈的故事,有年轻时的不容易,有年老之后该何去何从的话题,也有老一辈人中那种跨度几十年的友谊。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有自己的软肋,而导演,编剧,演员则把生活中很常见的事儿和人演绎得走心了,导致我看一集,哭一集,只能说这个剧组真的绝了。
大人和老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年轻人毫不留情地贬低他们的长辈,用一些否定的词语来定义他们,即使是父母也不留情面。
老人们渴望钱,不关心别人的子女,只关心自己的孩子,在现有的社会秩序下,他们又害怕改变,但社会问题绝不会独站在弱势群体的一边(将社会福利规定为老年人的福利)。
他们把年轻人看成是竞争对手,他们是一群声称自己是正确的、以年龄为权力、没完没了地训人的老者。
围绕大人们的故事,希望就像名字一样,年轻人和老人能成为“亲爱的朋友”的关系。
关于这部电视剧,心中真的无限感慨,想说的话太多。
看到最后一集,还是不能平静,希望它不要结束,因为这群老年人真的太可爱了。
(以下有剧透,未看本剧的慎点) 泪点太多,就拣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点来说吧!
有一场韩版的《末路狂花》戏码在本剧中上演了。
晶雅阿姨应该是刚拿到驾照没多久,就带着喜慈阿姨,开着家里的车,乘着夜色,开往养老院,去看自己年迈的母亲。
开着开着,突然像撞到了什么东西。
下车一看,一个人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她们第一反应是吓到了,不知所措,接下来下意识的赶快逃离现场,毕竟是荒郊野外。
两个老人“逃离”现场的路上,渐渐的腿软了,还惊魂未定,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让剧中的“我”阿莞——兰熙的女儿去接她们。
阿莞刚开始是很不情愿的,还责怪她们大半夜的不在家好好睡觉,瞎折腾什么,最后是迫于晚辈的责任感,才去接了他们。
故事的泪点由此展开,两个还没回过神来的老人,心中所想的是接下来可能会有牢狱之灾,也对自己撞了人而逃跑的行为感到不耻。
新闻出来那一刻,她们以为自己撞死了人,渐渐的,心中的愧疚慢慢的压过了对未来的恐惧,她们手牵手的去自首了,即使开车的只有一个人,但是她们都觉得是自己。
虽然结果出来有点啼笑皆非,但是这中间难熬的过程,两位老人家的心理活动,让我无法自拔,宛如犯罪的是我,撞人的是我,不知不觉的带动我去担心这两位老人家。
其中还有一个泪点,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
晶雅阿姨的大女儿顺英,嫁了一个颇有名望的大学教授,可谓是衣食无忧,也让岳父岳母深感骄傲。
殊不知这个大学教师,实则是一个衣冠禽兽,对顺英时常家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最后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肋骨都断了。
而作为家中大女儿的顺英,是大女儿,也是养女。
,每当母亲去家里打扫卫生时,都躲在床上不见人,谎称自己不舒服。
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我们了解到,顺英不是没跟父母说过,说丈夫脾气很大,有时候会对他动手。
而老一辈的人承受了太多,觉得这都只是小事,并没多严重,让顺英知足,嫁给了一个这么有实力的老公,有些事该忍则忍。
时间久了,顺英觉得父母也并不关心自己,只能选择默默承受,还计划着逃离这个家庭。
东窗事发的那一天,晶雅阿姨看到一张张自己心爱的女儿被打的部位受伤的照片,演技真的绝了,一个平凡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出现了,她哭到不能自已,她第一次对丈夫发火。
是养女,但也是女儿,跟亲生女儿当然是有区别的。
年轻的时候,可能心里有疙瘩,但是毕竟是叫了自己这么多年“妈”的女儿,看到自己的女儿过得不好,被人渣这样糟蹋,她的心该是有多痛?
有母爱,也有父爱。
小时候的一件事儿,让顺英跟父亲有了隔阂。
石均叔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他只是不懂表达。
在女儿哭着说自己被老板的儿子性骚扰时,石均叔心里是关心女儿的,可脱口而出的却是“谁叫你不穿裤子,偏要穿裙子”。
女儿失望伤心的走了,殊不知石均叔去把老板的儿子胖揍了一顿,因此而丢了工作。
如顺英童年时期一样,石均叔也是用自己的方式为女儿报了仇。
当然,很多事儿,顺英并不知道。
因为父爱是无言的。
一群老年的友谊,鸡毛蒜皮的事,被导演拍摄得不平凡,揪心当中又有一丝治愈。
这就是生活吧!
我们都会老去,老了之后,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我们的子女是否会孝顺我们呢?
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像这部剧一样拥有这么多朋友呢?
突然之间,我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
一群黄昏路上的人们,尚且活得这么用力,这么无所畏惧。
我岂不是要更加努力?
剧中除了老年人的鸡毛蒜皮,还有长腿欧巴与女主浪漫的爱情呢!
真的太好磕了。
第一次发现赵寅成这么有魅力,他是不会老的吗?
怎么越来越年轻呢?
即使有轮椅“傍身”,依然不影响他的帅气呀。
(哈哈,又花痴了一把)。
真心希望我老的那一天,身边也能围绕这么多朋友啊!
作为赵寅成耿直的颜狗,我是为了颜刷的这部剧。
然而,tvN再一次让我耿直的放弃了颜这种虚无缥缈的存在。
但,我还是要尽职尽责的给各位看一下。
<图片21>然饿,他的颜,只是用来做配角。
---------------我是花痴结束的分界线-------------然而,这部剧,号称最强卡司,是来源于以下诸位。
你什么时候看到过韩剧里所有的妈妈婆婆都出现了,来,刷一刷这部剧!
妈妈婆婆.zip 你值得拥有!
<图片2>这部剧,聚焦的是老年生活,讲述的是如何面岁死亡。
故事是从阿莞妈妈兰熙要求作为作家的女儿给自己和亲故们写一本小说开始的。
然而,听到的却是这样的回答。
<图片3>(原谅我不羁放纵截图技术奇差。。。
)第一集第二集几乎已经将所有的背景介绍的差不多,全是一些家常里短,絮絮叨叨的故事,但是如同请回答系列一样让人有很想看下去的欲望。
阿莞妈妈兰熙是个女强人,对女儿的掌控欲超级强。
而她的愿望只是希望是阿莞朋友一样的妈妈而已。
但这个妈妈,自己的同学会想尽办法要让女儿来参加;年轻的时候遇见丈夫出轨,在悲愤之下在自杀时还希望将女儿带走。
<图片12>而阿莞作为一位年近四十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而阿莞妈妈给女儿列出的择偶要求,也仅仅只是所有母亲的要求而已。
可阿莞的表情,似乎也是说明了很多的事情。
<图片4>晶雅阿姨是个很尽责的家庭主妇,一周穿梭在三个女儿家工作,还要面对大男子主义的老公,而她最大的愿望是要去环球旅行。
和闺蜜在一起最经常看的电影是《末路狂花》,而她要出去环球旅行的愿望,竟朴实的让人心头发痛。
<图片13>
喜慈阿姨是一个神神叨叨的老人,丈夫在一夜之间死在了壁橱里成为了同学会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她一个70多岁的老人也是任性的让人难以言表,想自杀就去横在马路中间,去汉江大桥爬桥;半夜三更想要出去就打电话给闺蜜,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开着车在路上瞎跑。
但是和小儿子敏豪(李光洙演的!
演技超级爆发的好么!
)之间的互动也是能让人泪奔无数次的!
<图片14>英媛阿姨是个光鲜漂亮的女演员,和阿莞的妈妈兰熙阿姨有一些过节,不过最后也是和好了。
得了癌症的她还是漂亮的出现在每个人面前,还是潇洒的谈着恋爱怀念着最爱的人。
<图片15>忠楠阿姨应该是这部剧里最独立的阿姨,因为要照顾到家里林林总总一大帮的亲戚,所以直接导致她在这个年纪还是独生一人。
希望交到年轻的有文化的朋友,一直以来像是无偿捐赠一样的供养着很多所谓的“教授”。
但是忠楠阿姨的洒脱在于,她放手的,也是毫无征兆的很快。
<图片20>双芬奶奶<图片17>“谁能有我苦呢?
”一个同学在同学会上大声抱怨。
“怎么能在我妈妈面前说这种话呢?
“兰熙阿姨这样说道。
“双芬女士,有一个寡妇女儿,小儿子摔断了腿落的终身残疾,从结婚起就被丈夫拳打脚踢恶语相向,直到我爸爸摔伤了腿才放下了手里那根棍子闭了嘴,谁还能比她更苦的呢。
“当事人却坐在一旁毫无反应心无旁骛的玩着手机游戏,所有过去的惊心动魄好像都与她无关。
但真的是过去了么?
那为什么双芬奶奶还要执拗地教爷爷认字,一定要在他临死前写一篇道歉书给她呢?
来,还是先上一张图给大家理清 一下人物关系。
<图片18>你们以为我能看得懂韩语么。。
哈哈哈,我就是放上来调戏下你们。
从第二集开始,哭点就已经很密集了,一群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老人家,来找一位知名的摄影师拍照,而她们拍的照片,是希望挂在灵堂上的。
而在拍照的时候,她们愉快的像是年少时出去游玩一样。
阿莞和外婆的对话,也是让人鼻头发酸。
对老人来说,对他们最好的想念,竟然是在他们死后要哭。
而我心中那个疯一样的男子李光洙抱着剧中的母亲喜慈阿姨躺在电影院睡着的时候,我居然很有风度的忘记了他在runningman中的所有搞笑。
喜慈阿姨任性又奇zuo无比,但也很懂事的对着自己贴在冰箱上的字条认真的说着话。
<图片8>此后的哭点还是密集且多,我刷这部剧的状态几乎是以下这样的。
我还是不要剧透了。
(其实我是懒得截图了。
)-------------这里是剧情介绍的差不多,我要开始感慨的分界线---------此后的哭点还是密集且多,我刷这部剧的状态几乎是以下这样的。
我还是不要剧透了。
(我不说其实我是懒得截图了。
)-------------这里是剧情介绍的差不多,我要开始感慨的分界线----------------我们对老年人的误区,最大的,是他们不有趣。
但是这部剧很真实的给我们展现了,他们是有趣的,姨母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对着阿莞的胸说着好大。
到了六七十岁,该直男癌的还是直男癌,该撩妹的成才叔叔还是在撩妹,该迷糊任性的喜慈阿姨还是咋迷糊任性。
他们在一起,还是会八卦谁家的老公怎么样了,谁家的老婆又怎么样了。
他们心里有很多梦想,一如晶雅姨母,最大的梦想是去环球旅行。
可是,似乎没有人专注他们是不是有趣,又是不是还有梦想。
我们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期许,就是他们是安静的老人。
可是当我发现我的妈妈,一个用我的话来说,“年过半百”的老太太,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快乐的去参加同学会,每天快乐拿着手机在同学群里抢红包,试图用表情包反击我,每次打电话赌一口气要先挂电话。
我就知道,我们对很多事是有误区的,这个时代的老人,再也不是停留在画面上温和的晒着太阳的人们了,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想要做并喜欢和坚持的事情了。
为子女操心,但子女却已经不在是生活的全部,这样的他们,这样的生活,难道不美好么。
其次,我们最大的失败,是我们,不会面对死亡。
我以前不会考虑,可是直到有一天,我和我爷爷沟通的时候已经完全需要我气沉丹天的吼叫时。
我知道,可能莫名的有一天,我要接受他的离开。
而自从这个念头出现过之后,我无数次梦里都演练过这个场景,一般第二天都是心情很差的一天。
我知道。
我做不到,坦然的面对死亡。
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期的《奇葩说》。
一个从来都是疯癫成性的娱乐节目,谈及生死,依旧那么沉重。
我们没办法跨越过那一条线,究竟无法坦然的原因是什么,或许都是我们需要考虑很久的问题。
年轻的我们,不曾经历死别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我们离死亡那样近,哪怕身边有人离世,也只是一句遗憾。
但我们非得要至亲离开,才会懂得,也非得时间抚平伤口,我们才能坦然。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对死亡表示坦然呢?
我们谁又不害怕死亡呢?
哪怕是暮年。
再来,英媛姨母教会了我们面对疾病的最好态度。
面对自己至亲的好友的误解,英媛姨母展示给她的是自己多年来同癌症斗争过的痕迹。
生病了又怎么样,不在病床前怨呓,该吃药时吃药,该治疗时治疗,该怀恋时怀念,该不舍时不舍,该再见时再见。
而在得知自己的好友兰熙同样罹患癌症的时候,她立马可靠的出现,带着好友去治疗,通知阿莞母亲的病。
而十二集的时候,阿莞在得知了母亲的病之后,在洗手间里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巴掌,这何尝不是扇在我们自己的脸上心上,我们始终对父母是自私的。
我们何尝不希望父母长命百岁,可我们又何尝自私,希望我们是远离他们的,忠楠姨母说,“父母和子女,最终的和解,恐怕是在死前”。
可终究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极难的。
我们之所以喜欢韩剧,是因为韩剧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很单纯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完美的爱情。
但这部剧里,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是,这是生活中的我们,那些琐碎的事情,是我们都在经历的。
前天,我陪我爸看《非诚勿扰》,孟非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老得慢,死得快。
希望父母都一如少年。
大火的韩剧似乎让大众对韩剧定了型,也或许大众的口味如此。
我不评判别人喜欢的,但我独爱TVN的剧。
从仁显到1997系列,从信号到我亲爱的朋友们,真是赚够了我的喜欢和时间。
我也是大众之一,喜欢年轻的,喜欢爱情的,但并不妨碍我爱迟暮的。
几位老人家的演技简直别太赞,在此就不过多评价,我想随便聊聊吧。
先说打着赵寅成赚点击是明智的,我在看了大概十分钟后明白了剧组无奈之举,并宽容地原谅了。
受大众之托,否则更没有关注度。
但是,把赵寅成的角色写残了就免了吧,已经有网友点评过,我表示很赞同。
剧情人设太生活了,特别是(原谅我记不住名字)阿姨给三个女儿打工,为了给母亲缴医药费,很有认同感,因为我外婆也是老年痴呆症,住疗养院很多年,医药费很贵。
还好我妈有退休金。
其次就是每个鲜活的人物,生活日常,小细节,让我看到我们老了的样子,爸妈的日子。
我害怕容颜老去,也渐渐害怕面对死亡。
我怕我还没准备好迎接时光流逝,突然就变成老人的样子。
偶尔跟父母争执,又或者突然看到他们的白发又多了想好好相处,温柔对待,可是我们之间就像女主的感觉一样,是天敌。
好啦,先写到这儿吧,再有感触再来补充,总之,不足是肯定有的,谁没有?
哪部电影电视小说名著没有呢?
但大多都是很好的。
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观赏。
补完了这部剧之后,一直不知如何下笔写评——tvN今年10周年的台庆剧,也是继“请回答”系列之后的又一部超好评之作——往往看完这样的作品,我总是不敢轻易推荐,生怕写不出它全部的好。
你能想象出看这样一部描写老年人生活的剧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又是笑又是哭吗?
你能想象出帅气的赵寅成欧巴只在剧中打酱油但丝毫不影响观剧兴致只因这几个可爱的老太太吗?
是的,这剧的主角是一群老人家,他们每人都经历过生活的苦,但他们依然活得努力认真,他们善良世俗还有很多小毛病,他们都有一身的故事但也把一切看得云淡风轻。
他们是:很少女心很敏感害怕孤独的老年丧夫却不想给儿女添麻烦的喜慈阿姨;丈夫出轨早逝一人辛苦带大女儿总是将自己的人生经验灌输给女儿的兰熙阿姨;生活清苦老公抠门脾气差还要天天为三个女儿做家务却一直憧憬环游世界的家庭主妇晶雅阿姨;富有但终生未嫁一人养活大家族几十口人喜欢跟文化人交往的忠楠阿姨;外表光鲜亮丽做着演员可是一身的癌症离婚两次没有儿女仍对爱情充满期待的英媛阿姨;此外还有抠门老公石均大叔、追求初恋情人的成才大叔以及耳聋眼花但什么事都门儿清的外婆等。
五位老姐妹感情笃深,虽也会撕逼闹别扭但有着剪不断的牵绊,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有钱的老小姐忠楠阿姨,能干理性又无比可爱老了还去读书考大学,还有离家出走向老公复仇最后得到了关爱的晶雅阿姨,不仅人设好,两位国宝级戏骨的表演也完全不是盖的。
年轻一辈的故事显然成了主角们的陪衬,但是使得故事更丰满: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女主朴莞是兰熙阿姨的女儿,一位作家,年近40未婚,和母亲“相爱相杀”,母女之间的戏相当真实且精彩,她对母亲的这些姐妹有的尊敬有的嫌弃,但是当她一步步走近他们的精神世界,便开始真正了解并喜爱上这群老人家,编剧似乎是在借阿莞的视角传达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理念,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特别出演的赵寅成在剧中与阿莞是一对曾经深爱分手后仍然彼此无法忘记对方的恋人,生活场景设定在斯洛文尼亚,风景很美。
还有李光洙扮演喜慈阿姨的孝顺小儿子。
每一集都有哭点,最后几集我一直都在抹眼泪,说它煽情也罢,但是煽得精准又到位,总能击中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疾病与死亡、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对待友情与爱情…在这部剧中可以找到答案。
剧的最后,八位老人选择一起去旅行,“死也要死在路上”,真好。
夕阳下排排坐的那一幕,真美。
赵寅成还是那么帅啊,哪怕逆天大长腿只出现在回忆中,那张好看的脸还是在脑海中挥不去,戏份虽不多,但和女主的这段爱情戏演得内敛深沉,相当有存在感,和高贤廷相差10岁的姐弟恋毫无违和感(高欧尼真的保养得好,羡慕),很欣慰结局两人又重新走到一起。
超棒的剧本、强大的卡司、精彩的表演、温暖的台词、道出生活的平淡与真实却不失深刻。
人生没什么特别的,但还是抱着希望认真地过吧。
真的想给每人安利这部剧,很棒。
——2016年9月17日
周末一口气看了整部剧,后半程几乎是泪水不断的看完,很久都缓不过来。
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太优秀了,没有夸张的演出,而是在朴实的如同白描一样的生活片段里,描绘出了女性一生中会遇到的所有困境。
美国这两周,正在进行着进几十年来最热烈的黑人平权运动。
平权,究竟什么是拥有平等的权力。
或者反过来说,身处在不平等权力劣势的一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能想到的一个比方: 就好像无处不在的空气里,都弥漫一些令人窒息的味道,包裹全身的气压,都比特权阶级的人要重一些,那种也许今时今刻不会毙命,但又在时时刻刻里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喜慈阿姨孤独极了,她努力的强迫自己独立生活,不依靠其他人,不给其他人找麻烦,但她真的孤独极了,孤独到连死亡都不是一个可怕的选项。
喜慈阿姨看上去彬彬有礼,得体温柔的身体里,曾有过失去大儿子的痛和内疚。
我想先生的出轨相比较而言,不是什么大事吧。
所以想起先生,喜慈阿姨总结说,他是个好人。
忠南阿姨一生都在为家人操持,这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寄托。
忠南阿姨很容易被人追走,是渴望一个爱他的人出现吧?
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身边这些所谓教授的朋友利用了几十年,心里不会没有数。
忠南阿姨一定也是因为寂寞,想有人在身边,也希望有人能弥补她一生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遗憾。
英媛阿姨和平凡普通的阿姨不一样,有事业,有成就,热烈的爱过,也被小白脸们利用过。
这些都过去之后,在独自走过抗癌道路上的英媛阿姨,心里也会有害怕,也一定会感到孤单。
兰熙阿姨也很寂寞啊,忙着店里的事情,下班了还要求店里的员工陪她打牌。
爸爸妈妈重男轻女,丈夫和自己的朋友出轨,一生从来没有被好好的爱过,被捧在手心里,所以曾经想到放弃,把女儿也带走。
一辈子过到后半程,痴呆的爸爸和残疾的弟弟,都是她肩头上的重任。
在患癌之后,兰熙阿姨一点儿也不愿意承认事实。
这样的包袱,要怎么让宝贝的女儿来承担呢?
兰熙阿姨已经年迈的母亲,精神矍铄的下地干活,不厌其烦的教已经是痴呆了的丈夫认字,这个一生出轨无数次的人生伴侣,老了终于因为脑子不好使了,每天围着自己转,这算是补偿吗?
我们的阿莞,被妈妈和她的朋友们麻烦着也爱着的阿莞,面对一个深爱的却因为意外残疾了男友,该怎么设想未来的生活?
她熟悉亲近的女性的一生,告诉她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
晶雅阿姨,每天要应对直男癌的丈夫,要辛苦的为女儿们打工挣一点钱,吊着她的精气神的,是住在疗养院的妈妈。
晶雅阿姨出镜的大部分场景,即使很委屈,很窝火,都不怎么流泪。
转头电话响了,闺蜜喜慈阿姨又出事了。
她的人生好像没有时间留下来花在感触上,不能多想,就这么尽跑尽跑着。
英媛阿姨告诉他大女儿被家暴好几年的时候,晶雅阿姨终于哭了。
哭的那么伤心。
晶雅阿姨不是完人,她承认在生了两个自己的孩子之后,对抱养来的大女儿,就没那么尽心了。
大女儿心里也很难过,因为知道妈妈生活的很不容易,很辛苦,所以即使妈妈在婚礼当天跟朋友表达了“终于解脱了”这样的话,即使常常被丈夫打的全身是伤,她也没有办法恨妈妈。
她像妈妈保护着外婆那种执着的心愿一样,保护和体谅着妈妈。
我想也许晶雅阿姨不是没有感觉的吧,每周要上门去打扫的她,不会没有感觉大女儿的婚姻有些不对劲。
但是生活不给她感触和反刍的时间,她也不希望去想。
如果回忆的闸门打开,她就会再次想起,年轻时候流产掉的唯一的男婴,不体贴的丈夫和因为没有生下男孩儿而饱受婆婆欺负的岁月。
庞大的社会机器,一点点把这些女性吞噬掉,那男性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吗?
晶雅阿姨搬出去自立门户,提出离婚之后,她的丈夫石均叔感到巨大的迷茫: 他一生认真工作,养活一家人,把积累的财产尽量的分给自己的弟妹们,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对?
分居几个月之后,在经历了孤独,从老朋友哪里学到了怎么做一个好老公的皮毛之后,石均叔决定签下离婚协议: 他说我不会做饭,也不会做家事,晶雅回来还是要照顾我,我想让晶雅不用再为了我做事。
他回忆起了当初刚刚结婚的时候,晶雅阿姨明媚灿烂的笑容,也回忆晶雅被自己的妈妈冷嘲热讽的日子。
一辈子突然就过去了,晶雅阿姨脸上再也没有哪种笑容了。
罪魁祸首不只是男性而已,在这个把女性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系统里,有男性的无知和漠然,也有女性互相之间的倾轧。
笼罩在空气上方加压的,是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
它于无形中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并把这些行为合理化 -- 出轨没关系的,回来就好; 女孩子不用读书,反正都是要嫁人的; 老婆在家相夫教子,应该三从四德; 妈妈本来就应该照顾孩子,打扫房间,我还付钱了呢; 爸爸的大男子主义都是妈妈惯出来的; 家里没有男孩儿还是不行,没人传宗接代了...厌女症渗透在参与的每一个人心里,是每一个人都参与的,从而变成了无意识的行为。
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反过来笼罩在女性身上。
久而久之,连女性自己的心里,都染上了厌女症,发作在女儿,妈妈,儿媳身上。
韩国的编剧极致把这种笼罩在上空的阴霾,一点点的描绘出来,但终究还是不忍心,加了一些温暖的色彩。
结局里大家开开心心的结伴去旅游,没有人生病离开,也没有人放弃。
但现实呢?
我最喜欢的是晶雅阿姨的妈妈在海边离世的那一集。
晶雅阿姨说 “与其死在养老院,我要死在旅途中”。
晶雅阿姨不是没有感受,不是没有反刍,她负重前行是为了自己的妈妈。
她为妈妈的一生感到惋惜,也对自己一生的惋惜。
妈妈在海边走了的时候,她觉得也许妈妈真的变成了鸟,自由的飞,这是她最希望为妈妈实现的梦,因为那是晶雅阿姨自己一生的梦。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就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刻,想起这一幕,我依然感到非常的难过。
阿莞的妈妈,姨母,外婆,和她们生命中的妈妈,女儿...她们都像蒲草一样,强韧的走过了人生大部分的时候。
心里堆积了苦涩,现实里面对着疾病和孤独。
我们应该怎样去安慰她们的人生,或者,安慰我们自己的人生呢?
往自由,想海鸟一样。
飞出去,飞到更远的地方,飞到乌云找不到的地方。
在广袤的天空里,在无垠的海面上,毫无保留的尽情徜徉。
I want you freedom, like a bird.后记:全球范围内男尊女卑的文化,各个国家程度不同,表现方式不同。
东亚文化里厌女症还是很普遍,我非常的感谢韩剧能有这样的反思。
西方国家过去这几年通过"Me too"运动揭露出来的,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厌女"。
两年前我在DC的National Archives博物馆里,很偶然的撞上Human Rights Movements的展出。
其中有黑人平权,移民平权,和女性平权运动的历史。
当时也是含着眼泪走出博物馆的 -- 不仅仅是感动,更多是感激。
如果不是先辈们的勇敢和努力,当代的女性就不能拥有私有财产,不能收到高等教育,没有投票权。
没有最基本的立身之本,没有经济独立,就绝对不会有平等的权利和独立的意志。
是勇敢的她们,铺出了一条让我们可以相对舒服走着的道路。
是她们让我们可以更像晶雅阿姨梦想里的海鸟一样,能够自由的飞。
我们(包括男生)也要像她们一样,为女性的身体,价值,尊严,和自由意志实现真正的平权做出努力。
也许在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她们会因为我们,而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职业,自由的选择(进入或者不进入)婚姻和家庭,她们的身体(包括子宫)能更加属于自己,她们当中的更多人,能更加有尊严的,理直气壮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想她们也会对我们心怀感激。
有时候明明知道韩剧这种不要钱的满屏甩卖温情,只是一种套路,还是忍不住为编剧的慷慨鼓掌。
当国产剧里老年人们正为子女的婚姻生子操碎了心的时候,这部韩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描述老年人的生活。
与美剧里老年人与子女完全割裂的生活比起来,这部剧所描述的一种生活状态,也许更理想,也更贴近我们周围的现实。
晶雅姨妈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围着大男子主义的老公和忙于工作不贴心的女儿们转的,然而她从未放弃过飞车环游世界的梦想,她深知自己应该为自己活着。
正如喜慈姨妈所说,晶雅姨妈像一个精神分裂者。
喜慈姨妈是笃信宗教的淑女,丈夫去世后,她努力向孩子们和朋友们证明,她是可以一个人有尊严的好好生活的。
忠楠姨妈是我这部剧里最喜欢的角色,因为过人的生意头脑,成为了整个家族里最有钱的人,于是也承担起了照顾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家人的重担。
她一辈子没有谈恋爱,担心自己一个人病死在家里,于是策划让所有的阿姨在一起生活。
她考大学,学英语,想去巴黎。
从未恋爱过的她,被老司机成材欧巴撩得小鹿乱撞。
我真是太爱忠楠阿姨了,那位一直在骗忠楠姨妈钱的教授所讲的话:如果您再年轻十岁,我一定会像您求婚。
英媛阿姨是名演员,与多种癌症斗争,但依旧乐观豁达风风火火的知心阿姨。
爱上有妇之夫,一辈子深陷其中。
女主的妈妈,独立固执,年轻时因为丈夫出轨觉得生无可恋决定带着女主自杀,成为女主心中无法抹掉的阴影。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在女主得知妈妈被诊断出癌症的时候彻底和解了。
女主的外婆更是一个大神。
80多岁的高龄,骑着四轮摩托车穿梭首尔和乡下,照顾年轻时家暴自己的老公和身患残疾的儿子;看起来无所畏惧,但为了女儿摆脱癌症,儿子顺利成家,什么都能付出。
然而,你如果以为这仅仅是一部老年剧,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部剧里的爱情、友情和亲情,哪一条线都毫不逊色,甚至当三五老年人围着小桌子谈自己小时候的囧事,当大家都对朋友的母亲表现出了如亲生母亲一般的熟悉时,可见她们年轻时一定有着不一样的交情。
所以,这还是一个青春片啊。
于是,你发现,将爱情、友情、亲情、青春四条线在16集的电视剧里融合得如此之好,并没有厚此薄彼,也只有tvn的另一部剧《请回答1988》可以与之相媲美了。
这部戏另一个令人叫好之处在于,它是以高贤贞饰演的独生女儿兼作家的视角来写的。
于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浮世绘,更是一种互动式的描摹。
父母的友谊、婚姻、过去给子女造成的阴影,现在对子女生活的干涉,他们的疾病,甚至某天会到来的死亡,在一个独生女儿眼里是怎样的,这部戏给我们呈现出来了。
阿莞刚得知母亲患了癌症的时候,她说,子女都是自私的。
她首先想到的是,因为要照顾母亲,她又要对延河食言了。
我想说,这是所有独生子女的担忧和无奈吧。
没有延河,也会有其他生活的主题所在,毕竟在我们的人生规划里,可能并不会把照顾生病的父母这种不确定的突发事件写进一个一年、两年或者五年的时间表里。
这确实听起来很自私,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终于看到了一部剧,老人不是仅仅对应子女而存在的。
于是这部戏,以一种特别美好的意图,试着让每个独生子女宽心。
它试图告诉我们,父母远比我们想的要强大,父母的世界,除了可以靠我们支撑以外,还有他们的朋友,他们的青春,他们的阅历;而除了操心我们之外,他们还有很多值得追求和享受的东西。
何时起,看美剧的总觉得自己的逼格比追韩剧的高 。
可是韩国无论是综艺还是电视剧总是能达到内地影视剧所不能达到的高度,至少这部剧不是白血病亲兄妹。
就跟直男们把所有韩剧归类为苦情欧巴,其实人家早已不是情情爱爱。
讲老人们的故事,我没有那么好的文笔可以说出其中的深意,我只是会在每看完一集会觉得意蕴无穷,活了大半辈子,有什么事挺不过去的呢。
会羡慕她们那种到老都会一直在的友情,我也幻想过和几个老友在互相经历从单身狗到结婚吐槽老公再到为彼此的孩子操心的故事。
是因为老了,所有才更要活得开心肆意。
YOU ONLY LIVE ONCE所以我去看来《末路狂花》,不管电影是女权还是什么,我只看到大声呼喊的友谊永存!
不过,剧再怎么好看,还是需要亮点比如很合我心意的寅成欧巴。
对啊,看韩剧的就是三俗狗啊!
所谓人生是死了也不会结束,就算死了也可以有炙热的和解的像永远与兰溪“年轻的我居然自以为是的随意残忍的评判他们”这点很戳我!
人生就是父母和孩子的战争,乱糟糟的战争,男人与女人的战争,年轻人与老人的战争……说完又补充我说的孤独到串珠子不是给孩子们报仇而是有奉献关怀;我说的离家出走不是为了报复孩子和丈夫而是想尽情的喝一次喜欢喝的酒;其实一辈子辛辛苦苦的他们怎么能说是报仇呢!
更何况他们报仇又怎么了呢,活不久了还不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尽情挥霍一次而是想让他们按部就班的老下去,是我年轻人太残忍了(都这么老了还折腾自己dap 生命有的时候不挥霍难道没了再挥霍吗就不要阻止老人们啦。
“我明知故犯的罪有一百条,不自知犯下的罪有千万条”这集也很戳我,大家都觉得老的是身体,不是心灵,现在看来心灵也是会老的(尤其是儿时写作想象力丰富到现在没有想象力就可看出)该遗憾的还是会遗憾“年轻的时候使劲利用我现在老了…”这句也是听的五味杂陈。
活在这个世上做的错的事比做的对的事要多得多!
所以我们的人生永远都是盈利的,是洋溢这幸福的,所以不要等过去了再后悔!
要感谢活着的瞬间。
“像母亲一样走到最后,像个斗士一样撑到最后”说着早知道就随便嫁人了的话真的超可爱的两个老女孩;因照顾男人自己的友情都没能兼顾朋友的孩子生病了打电话没帮上忙而自责的最善良阿姨晶雅;听到妈妈患癌症那一刻第一反应是我如何生活之后进厕所不断扇自己巴掌的阿宛; “这世界应该对我们道歉才对”总是很平静的说出最真实的想法的姨姨……他们并没有走向死亡,而是在活出自己的人生最后一段路!
第一次认真在豆瓣上写影评 还希望能有一些小共鸣有部分图片还是在豆瓣上找到的 为了感谢 我会把我截到的每一集的题目图 放上来嘻嘻惹呆猫其实我是个看剧很勤快的人,动力就是这样可以把自己代入各种情景和状态,我十分热衷于让它引领我探求未来可能会遇到或永远不会遇到的人生。
这次难度有点大,把手伸向了一部讲述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可爱老人们的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
看的些许吃力,战线拖得也较长,将近三个周才看完。
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高分冷门剧,而编剧似乎已预料到了,首集的题目就是“很抱歉,我对你们并不好奇”,用女主朴莞的话说“谁会花钱看老人们的故事,现在的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
”不过这没有影响到我的热情,还是又哭又笑的爱上了每一个人。
起初是冲着一票老戏骨们开的剧,这是今年tvN的十周年特别企划。
像是致敬一样,主演们全是在各大韩剧中面熟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只是一张脸就足够我们脑补他们的人生了,更何况个个演技层次感强,所有角色都极其写实生动,每条皱纹上都是戏。
人物太多,我就简单的整理了一下名片。
到最后几张真是总结到沮丧,每个人都惨着自己的惨,"变着花样"向我们展示命途多舛:痴呆癌症、出轨丧偶、闺蜜撕逼、被家暴或者性骚扰…每一家都跌宕起伏,没有人幸免。
其实这部剧仍保持着标准韩剧不紧不慢的节奏,絮絮说着家长里短。
可它的厉害之处在于不只着眼于鸡毛蒜皮,线索多到我几次暂停下来深呼吸,每个共鸣都需要给自己放空的时间来深思和消化,经常眼里挂着泪却只能点头承认—这就是人生。
当大家齐说出这句话时,我还是打了个激灵“自己可以做到 可以自己生活”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部女人们的史诗。
忠楠一个人扛着一个家族。
聪明投资赚来的钱还不够为每个人操劳。
即使办了四十多场葬礼,还有六十多口亲戚需要照顾,这其中有一半都是毫无生活能力的躺在疗养院里,就算如此还在坚持第五年的高考。
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总是调侃自己还是个老姑娘。
可她从没因为独自一人就低头认输。
晶雅一辈子活在石均的大男子主义下,最后还是不顾劝阻分居离婚,为了能我行我素不怕别人,为了能好好为自己活一把。
老公出轨于好朋友,这对兰熙是致命打击,可她依旧妥帖打理自己的店,打扮前卫的去舞厅或夜店,过着自己洒脱的生活。
英媛也不是矫情的演员。
满身疤痕,头发掉光,一个人抗癌多年,可崩溃也不曾多牢骚过一句。
还有喜慈,公主一样活了半辈子,独居之后也从没想要麻烦过别人。
她比不上其他人能干,可在她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的那天,她的恐惧、自责和对孩子朋友们的抱歉有多浓,她曾对独立生活的笃定和坚持就有多深。
“像个母亲一样走到最后,像个斗士一样撑到最后”。
她们努力的艰难,可始终没放弃独立生活。
在我心里,有独立意识的女人真的闪闪发光。
一个人不盲从也不畏惧,无论什么事都有独自面对的信心与勇气。
有人陪伴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也可以潇洒的生活不比别人差。
我承认自己不是个无私的人,但说白了我们活的每一天,还不是为了填好自己的人生考卷。
争着去做女强人不是件好事,可我总是觉得要先尽力壮大自己的内心,再学着适度偷懒撒娇服软。
能对所有事情不失掌控,才是心安的良药啊。
忠楠 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我明知故犯的罪,有一千条我不自知犯下的罪,有千万条”这部剧男人很少,但从石均身上足以看到大多数男人的影子。
一开始我看到他就想快进,十足的大男子主义,从没说一句好话苛刻的要命,习惯对所有人使唤要求。
晶雅在他指挥下,端茶做饭挠痒,认错投降罚站。
老婆的身份,佣人的待遇简直是逼着她出走。
一向自信无论如何她都不会离婚的石均,一下子醒了。
终于意识到没了晶雅他也会半夜噩梦惊醒,不会洗衣做饭,几乎没法生活。
在老到可以随心所欲的年纪里,开始了自我反省。
学着做饭做酱汤,打电话不再拔高调吆喝,翻出了年轻时和晶雅的甜蜜照片,去了当初过穷日子时度蜜月的乡下老屋,也终于下定决心实现曾许诺晶雅二人旅行的梦想。
在他身上有我感触最深的泪点,一个是男人的愧疚,一个是父爱的深沉。
关于爸爸的角色,特别在父女关系中,人设有两种。
一种是宠溺与爱都在脸上,温柔体贴的爸爸们付出再多都嫌不够,生怕错过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直白的爱让孩子们都招架不来。
还有一种就是像石均这样,脸上的表情从来太多,每一句夸奖与鼓励都要再三考虑,无形的威严与压力让大家的交流全靠眼神与揣测。
可他们心中的爱不会比任何爸爸少一点,只是不知如何开口。
要知道从我们开始学着做孩子的同时,他们才真正有了爸爸的概念。
可能我说的这两种比较极端,但无论如何我始终无条件的相信父爱。
我更习惯于后者,所以才在石均默默为女儿报仇和心疼愧疚时,觉得难以承受。
我认为,在这样的爱里有一种神奇的默契,我们都理解彼此,也习惯了父亲在心中的形象,我们不会因为他们的少表达或少付出埋怨一句,可一旦多了一点点,就已经觉得受宠若惊。
“不要觉得孤单 有我在你身边”我总觉得大人们比年轻人更易孤独。
关于此的事与瞬间想法,我都记得特别深刻。
小学有一天,姥姥在家拿着我的手机,眼花又不会用,无数个电话都打到了老师那里。
回家之后我生气埋怨,她说:“不好意思啊,可你别说是我,就当是不知事的小孩子。
”她即使笑着也掩藏不住眼神里的尴尬和自责。
当她像是恳求着维护尊严时,我难受到不行。
再要强的完美主义者也不得不接受年老的无力感。
这会夸大内心的孤寂,因为已经没了请求谅解的底气。
“都说爱是向下传递的,人们都认为父母更爱自己的子女,也许这句话出自一个当了父母的人。
我们做子女的,唯一的错,并不是不够爱你们,而是有以为你们会在我们身边陪伴很久的这种错觉。
”我们清楚的知道人无完人,可却难以接受大人们的任何“不能”。
所以当兰熙知道自己得癌后,第一次大哭着和阿莞说“我特别害怕,也很怕死”时,阿莞才会那么震惊并难以接受。
有一集的主题是“我们何曾这样久久凝视过你”,阿莞看着刚做完手术的兰熙,敏浩陪着痴呆后的喜慈。
长大后我们总是忙于自己的生活,渴望能多陪伴的时候,望着的已经不是印象里永远青春的脸了。
希望我们开始觉醒并不羞于行动的时候,不会太晚。
当我知道高贤廷已经40岁+时 认真的截图放大了一下 明明还是其实很心疼阿莞,在这部剧中她实在哭了太多太多次,不仅是崩溃吵架、妈妈生病,和延河的爱情也是令人委屈。
两个人彼此相爱,却要一次又一次在爱情和亲情里做选择。
幸运的是,赵寅成扮演的依旧是十佳男友,不会过分索取和要求,理智又包容的尊重阿莞的决定,会怕自己的残疾成为彼此负担而有意疏远,可也会在阿莞脆弱的时候坐着轮椅从斯洛文尼亚飞回来,只为默默陪伴。
赵寅成在剧里戏份不多,可每次出现都能准确击中我的少女心,已经成为我心中第二最有魅力的男演员了!
(第一当然是靳东嘻嘻)
看的时候我在想,等到自己六七十岁,朋友们是不是都在身边。
大家还可以盖一床被子、一起跳舞做瑜伽,还可以喝着啤酒唱着歌儿互相调侃回忆着,还有说走就走、开着房车旅行的魄力和勇气,遇到难以过去的坎儿,是不是还有人撑着我十指紧握。
剧中的五个阿姨,时刻为彼此牵挂担忧着。
喜慈出走被找到时,正像十几年前儿子死在背上的那天一样,背着布娃娃走在乡间小路上。
她没有埋怨别人,却不能对她唯一救助的晶雅释怀。
“你为什么每天都那么累,那么辛苦,让我不能依靠你,可你知不知道我很害怕,因为我只有你啊。
”我就是这样,可以和所有人大笑着分享秘密,但我只会对极少的朋友透露自己的无力和软弱。
然而这些也可以永远藏着不说,可我知道你是我永远信任的依靠。
这并不是一部能让你通宵看完的剧,可是每一个情节都不赘余,每一句话都有温度。
最后阿莞问外婆,如何用一句话来总结人生,外婆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人生,就已经很好了。
那么,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呢?
我希望自己不会在人生的摸爬滚打里越来越胆小畏惧。
能永远不服输的为自己而活,老去时也依然能有心情享受温暖,有力气拥抱生活。
这是结局时,朴莞的独白:“我是多么的愚蠢,为什么我会一直认为,他们只是一步步迈向死亡呢,他们,只是在活出自己的人生,正如他们认真生活的样子一样。
既然只能回到最初的那个地方,为了不寒酸地踏上那条路,他们将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活得炙热。
”最后愿我们都能,元气满满地,炙热的活着。
赵寅成和女主爱情戏太拖沓了
十万个赞!!!!!据说我国已买版权准备翻拍,想说真的算了吧!
这才是我喜欢韩剧的正确打开方式。为什么只怀念青春?生老病死才是自然规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还在把父母当作大人的自己竟然也变成了大人……等我们老了,大家约好,带上自己好多好多的药,小心翼翼的去赏花吧!
因为豆瓣9.4分,我一直耐着性子看完。结论是我果然不合适韩剧。韩剧三大套路,这部电视剧都占全了:车祸,癌症和失忆(电视剧里是老年痴呆症失忆了)。电视剧对于癌症,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英媛很多年在不同的部位得了癌症,进行了手术和华疗,还精力充沛,能够一直演恶婆婆殴打媳妇的场面。兰熙癌症手术没两天,就可以像没事人一样的跑来跑去,就算是腹腔镜,也不可能恢复的那么快,更何况她是开腹手术。最惨的是淑熙,作为小三,渣男没有离婚,自己却和老公离了婚。多年来一直在美国照顾患癌症的朋友英媛,最后自己得了癌症,英媛不管不顾。最后结尾还算温馨,一群老人开开心心地旅游。羡慕这些小学同学的友谊能够保持到老年。
有笑有泪,表演好,题材好。但并不是每一集都那么精彩吧,偶尔脱线,偶尔鸡汤过浓,年轻人的爱情线和老人一比也太乏味。最大的优点是塑造了一群各有特点的老人形象,我的喜好顺序依次排列是:喜慈&gt;晶雅&gt;忠楠&gt;成才&gt;石均&gt;兰熙&gt;英媛
笑得灿烂哭得稀里哗啦……阿菀在洗手间打自己耳光的时候我真的好想妈妈……
看了三集实在看不下去了,无聊又琐碎,撞人之后直接逃离。
一集弃
闹挺
不行不行 欣赏不了
“当我们在害怕衰老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在恐惧死亡。”这个评论让人很有感触。但是了一集,叽里呱啦的好吵,好凌乱,好无聊。在高速上阿姨要上厕所,说年纪大的人忍不住的,有些感触,父母年迈渐老,有很多的担忧和不容易,也羡慕她们一把年纪依然友谊醇。吵吵闹闹的实在烦躁了,一集看了一半开始快进。
不想看弱女文学了 真没意思
跟我妈一起看的,觉得有些拖沓,不过演员挺强阵容的,能看。
人生很狗血,但最终没什么特别,困难都会过去。负担家庭坚强的兰熙,永远像个孩子受了伤隐忍不说的喜慈,生活艰难希望自由的晶雅,单身主义的忠楠,相信爱情乐观的英媛,不懂表达的石均,有事业高情商的成才,可爱霸气的外婆,还有阿莞,还有所有配角,个个性格鲜活接地气。羡慕年老了还有这么一群朋友
韩剧还得看tvn~哦呵呵呵~天呢,这种题材的剧竟让我想看下去啊~~我的妈呀,跪求女主前男友赵寅成的戏份可不可以每集都上线啊~这卡司!每一个演技都超神,好害怕明年百想提名的全是这群老年人啊,哈哈哈
沒有超做作的高賢貞會給4星,最高酬反而最不值。
在妻子、儿媳、母亲的夹缝中绽放的女性友谊之花。二评论:这次只给三星,感觉韩国这种电影真的把男权毒性变得更加隐蔽了,忽略了出轨、家暴、pua的配偶对于妻子情深和肉体上的伤痛,仅仅是老了之后一遍一遍的用文字书写“对不起”来忏悔真的不觉得是自欺欺人吗?剧中很多地方的感情处理得太过矫情,如果说“请回答1988”还能够直面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的话,这部剧就是纯粹的粉饰男权社会的矛盾根源。写下这段评论提醒自己,以后不要与这种”韩式温情”共情。
老了,迈向死亡,并不是我现在想知道的事情。
看到第五集都还是觉得不行,很多时候我都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为了奇怪的原因分手后以朋友身份相爱的男女,一辈子活在丈夫和孩子的打压下自己生闷气梦想环游世界然而并没什么行动、死了出轨丈夫与儿子相处不顺以为为儿子好啥也不说独居又各种矫情、身患很多癌症偏偏跟最好朋友赌气非要吵架、绝不低头宁愿被骗钱心甘情愿养一大家子、还有嘴贱大男子主义家暴等等等的一些人,这些故事我真的没有一个感兴趣的
刚开始觉得蛮好笑的看这部剧,看到第六集停了一段时间,因为觉得太虐了,后面基本上是每集都在飙泪的看完的。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父母的生活状态,不过也挺想让父母也看看这部剧,希望他们也能有剧中人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