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多的发言权,因为字幕意味不明,所以细节没怎么看懂,但绝对是个好电影!
大体上是知道的,1969年的夏天,一群受到美国反叛思潮影响的不安分的高中生们,实践了一系列称之为“革命”的活动。
不管外界对此的态度是愤怒、嘲讽、不解还是理解,总之,这群大孩子们疯狂的过了一个节日,让所有人都听到了他们年轻的发自内心的笑声。
看介绍说导演想表现的是这场革命的“荒谬”,的确,只不过是看到杂志上美国群众的激情摇滚,只不过是想要在无聊的生活中制造一点火花,只不过是要在严苛的教育制度下寻找自主的权力,于是小小的组织诞生了,虽然下一秒钟便被击垮。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导演是否是在缅怀存在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青春呢?
虽然那群学生的举动很快被压制,但多多少少的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留下了煽动的火种,所以在最后,全校的学生一直在礼堂纵情摇滚,仿佛置身于69年在美国举行的那场摇滚盛宴。
当主角以平淡的口吻回忆起这个夏天,或许心中是在好笑当年的自己是个冲动的热血少年,但这样的傻气与冲劲才正是少年们特有的财富。
还有那些对孩子们做出理解的家长和老师,正是他们开明的关心才使孩子们依旧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信心。
妻夫木聪简直是演有些小聪明的憨态高中生的专业户,反正他对此类角色拿捏得十分精准,或许是本色?
安藤政信则是个军事类的角色,冷静爱读书,从小陪着聪同学到处闯祸。
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太好了看到激动的聪把安藤君压在身下时,真是忍不住内心一阵澎湃【激萌!
】P.S:看了结尾上字幕才猛然醒悟,原来“妻夫木聪”姓“妻夫木”|||。
很美的青春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青春电影的本质——青春。
我这句话写得好啰嗦像废话,但看过这个电影以后我相信你会懂。
人人都说夏天与青春绝配——色调上,夏天与青春都像相册里尘封的老照片,高饱和,泛黄,边缘有些发脆;女孩儿的裙子是深紫色,校服有着世间最纯净的白,牛奶雪糕甜成了鹅黄色,嘉年华是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温度上,青春和夏天一样滚烫,和太阳一样耀眼;那时候谁都觉得自己还有个未来,谁都觉得这个世界无可救药,自己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正发出救世的光。
1960s的霓虹国的少年们差不多就是电影里表现的那样,有很多人深受共产主义影响,再加上西方自由思想的盛行,很多学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小组织,参与一些运动。
他们与学校抗争,寻找意义,争取自由。
就像电影里小剑说的那样,开心不就是最重要的吗?
我们要笑给这个世界去听。
在现实生活里,小剑这样的学生可能也不怎么招同龄人喜欢,因为他能搞事但不太能承担责任,和阿达马比起来要差得远。
但这是电影,并且有个事实——很多学生的“站起来和站出来”,都是因为有人先把ta的勇气拿上台面,当做火种,点燃了沉默的大多数心中那堆积攒已久的薪柴。
但最后寥寥几句独白也点出了一些心酸,让这个电影顿时更令人回味了些。
毕业后,一直自责没有小剑和阿达马这么出色的岩濑去追逐自己的爱好,却失败后回到原点;阿达马是个有志青年,但局势的转变让现实给予他重挫,最终过上了普通且戏剧性的生活。
小剑的生活则成了编剧留给观众的悬念。
怎么说呢,生活还是残酷的。
但这样的青春,值得用一生去承载。
很多人都说“意义”这东西虚无缥缈,而我则认为“一生”不是时间单位,它是意义的衡量单位。
写完这些后,感觉自己又看到了矢崎和山田在天台吃午饭,白衬衫在晴空下闪闪发亮,像波光粼粼,太阳溶化在大海——那就是永恒。
“如果引发革命的话,说不定你们会是好汉,在和平时代的话,你们是犯了错误,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是KEN在学校受到处分,回家后怕爸妈失望,跪在饭桌上,没脸见人,气馁等被父亲挨批评时,父亲对KEN说的话。
日本的家庭教育有这么特殊么?
父亲教育孩子不要轻易放弃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及时那件事在老师等别人眼里,甚至是父母的眼里看起来微不足道,毫无挣钱之用,也要坚强地为你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去争取,知道你可以给你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止。
“而且就算被我挨打,也不要再可怜自己”
小說很棒!
宮藤官九郎厲害!
選角極佳!
妻夫木聰將Ken詮釋得淋漓盡致,此角色除妻夫木聰外不作他人之想。
安藤也厲害喲,29歲飾演高中生也沒有違合感。
看的是基于原著的电影。
很灿烂的一部戏,天空永远是蓝色,少年志气昂扬、无惧无畏。
只是少了很多村上龙的例牌元素。
后来看介绍说“与原著相比,电影里的一些反叛因素描写得稍显浅薄……另外书中一些过于暴力或者详细的性描写,也考虑到公映的因素被去掉了”。
确实,电影并不想带上一点历史的沉重感,只是要炮制一部适合夏天、适合年青人的风格的清凉作品。
给我感觉是糅合了好莱坞“美国派”和韩国“色即是空”这类片子的特点再加上日本那种夸张笑料。
少年看着美女的色迷迷相、与老师作对、通过搞破坏与社会作斗争……诸如此类。
笑过之后可能觉得有点无聊,但赏心悦目啊。
而且电影的音乐好听得不得了,取景什么的都美轮美奂。
总之,就是包装得很好的电影,在郁闷春天看这部夏天的电影,难免觉得很兴奋!!
对日本历史的不了解,也是这部电影无法深入触碰外国观众的一大原因。
据说“作者村上龙之所以描写1969的高中生所引起的一场荒谬绝伦的革命行动,是因为这一年以及这一年的前后几年,日本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所谓“革命行动”,而这些革命运动,大部分都是学生引起的,其中还包括著名的高等学府东京大学。
那个时候的村上龙,正巧在读高中,也就是说他亲身经历了当年的种种。
但在村上龙眼中,人们所谓的“革命”,不过是一种疯狂的发泄。
于是,村上龙创作了《69》,为了讽刺那些盲目“革命”的人,也为了让人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身。
所以,在《69》里,人们会看到几个满口色笑话,喜欢和老师作对的问题学生,为了追求女孩子而造成的围堵学校天台事件,最终居然惊动了警察以及医院等等力量,造成了一次鸡飞狗跳的革命行动。
”
还是更喜欢这部肾上腺素分泌过剩的电影,相对于小说来说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人宁愿看电影也不会选择小说来消耗时间影像比文字更有节奏 文字比影像更趋于梦幻喜欢发癫的人们 更喜欢发癫的少年喜欢他们手舞足蹈的说着大话 在阳光和追杀中奔跑没有理智的活着 才是真正的活着奔跑吧 少年 跑到自己的星球上面永远不要回来
加濑亮 桐谷健太 水川あさみ 新井浩文 小日向文世 岸部一德 还有bloody Monday里的沙皮狗脸教主松田龙平的太太美翻了,少女啊少女
离经叛道,不过是一望无际的自我救赎。
总是在希望的尽头看见绝望,回头依旧是灿烂的笑脸。
时间定格在那一秒,总有理解不了的忧伤缓缓流淌。
谁说青春不需要解释,谁说我们似曾相识。
那是被二战摧残后麻木的日本。
父辈们压抑的脸,水手服帆布鞋,还有迷茫的眼神。
只是受够了每天的循规蹈矩才去寻找自由么?
他们奔跑、呼号。
他们面前是美国人高高的铁丝网,是贴着格瓦拉和毛泽东画像的巨大的墙,是踩在脚下无方向狂奔的帆布鞋,是触摸不到的操场上女生们的裙角。
海面上依然日出日落,羡慕那些孩子们只是因为他们的离经叛道那么值得人们踮起脚尖,在那些苍白的日子里熠熠发光。
相对于小说来讲,我觉得这片子拍得的确不咋的。
片子太商业化了,把小说里的小文艺气质都搞丢了,尽是黄色的低级趣味……虽然片里对人物的定位还算比较清晰的,但是个人很不喜欢将第三男主角定位成一个没什么思想看法,只会跟风随流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的是被剪过的版本,情节极度断节,若不是看了小说,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被追杀。
这是很多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都无法避免的通病。
说了这么多,但归根结底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片子的,看了之后莫名地心情不错,莫名地觉得美好,当然也会羡慕他们肆无忌惮的勇敢。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非常喜欢。
青春是无敌的,即使我没有过那样的疯狂,却也挡不住的怀念和向往。
这是一部怀旧的电影,讲得是1969年几个无敌的日本高中生。
传说是根据村上龙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据说小说是作者青年时期的自传。
看过电影的人就知道了,我只能说这个作家很强,感觉貌似日本有点才华的作家都姓村上……因为很喜欢,反倒很难用文字来表达那种感觉,那是一种青春时橙色的梦想、红色的疯狂、黑色的反叛和纯白的悸动。
虽然出现了性幻想和变态的排泄镜头不过并不让我感到反感,反而感受到一种所向无敌的叛逆。
那就是青春无敌的活力啊!
加上简直是经典的60年代摇滚音乐和那个革命年代的背景,以及赏心悦目的男女猪角(好像是男一号是日本的影帝,我不认识,不过真的很帅,非常帅,男二号在《坏孩子的天空》里看到过,很帅,和我一个类型),我只能说这部电影真的非常非常青春。
傻逼又美好的青春
后面那段貌似衔接不上啊
瞎胡闹,不好好学习
学生运动?革命?题材不错,可惜拍成了小丑演杂耍。
李相日的东西真的不合我胃口啊……
可恶 又是青春
“让想象力掌权”的1969年,毛左思潮、反日美安保、封校、决斗、学运嘉年华…致青春。那时的妻夫木聪真像刚摘下来的青苹果啊,太诱人犯罪了~
革命少年的迭宕青春,妻夫木聪饰演了一个乐天大胆敢于向体制高墙进攻的鸡蛋。其实有这笔浓末重彩也不枉为青春一场,但大多数人也只能有意淫的份儿了。涉及到特定年代和作者创作方面,又得研究村上龙了。原著的信息应该更多。
虽然说阿达马,人生是玫瑰色的,但男高的青春充斥着无聊的屎尿屁和意淫。
浓烈的青春气息,继《大暴走》之后让人从头到尾都畅快淋漓的一部电影,配乐绝佳!
青春逼人
开开心心
3+。一群喝多了红牛的少年们。妻夫木聪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囧里个囧。特喜欢他和安藤被人追赶时的奔跑画面,是不是不断折腾的才叫青春?(打酱油的加濑亮。30好几的安藤还装高中生啊好欠扁==太田莉菜啊龍平君的妻呀~~~
有些地方没太看明白~
情节有点乱,不过有情怀,年轻人嘛,谁tm不意淫了?
我上了一个星期班之后终于累计看完……好像夸张了点
片头的动画和音乐非常好看,对于想了解日本学生动乱的朋友们,此片不推荐你们观看,因为,它实在是太不严肃了!~
这难道不是妻夫木聪和安藤政信的搅基片么 好基友一被子啊!
还是书好看一点
牛逼的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