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应该看了3遍了,每一遍的感觉都不同。
第一遍:好奇各位主人公的命运。
第二遍:想仔细看看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第三遍:思考为何造化弄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忠臣义士壮志难伸,善良心慈者不得好报,心无旁骛者不能一展所长。
看完这部剧,内心郁郁不快,我所爱的人物没有一个有完美的结局,好想推翻重述,可不完美,跌宕起伏却又正正是这部剧最具新引力之处。
在观看3遍之后,我的问题解开了。
甄宓与曹植心有灵犀,惺惺相惜,志趣相投。
如若一起,必是神仙眷侣,佳话一段。
然而甄宓因为她的美貌与德行,成为世子夫人的不二人选,曹植因为仁德大爱而不得一代枭雄的曹操重视。
曹操的一段话确实是全局的点睛之笔。
如果曹植非开国之君,必是世子人选,必可成为一代贤君,名垂千古,然而他们生逢乱世,需要的是心狠手辣,果决能断的帝王。
所以,甄宓和曹植的谦让,仁慈是一种美德,但是却不是时代所需。
反而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曹植,郭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真是“”“生逢乱世”的无奈,他们身处乱世,接受的教育与信仰确是盛世之果,乱世中的生存法则,与盛世中的规则又怎么会相同呢?
盛世之中,人们歌颂爱情,向往美好。
乱世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允许有一丝怜悯之心。
甄宓在剧中多处有机会致郭嬛于死地,但是她没有,日后被郭嬛设计陷害,正正是她的美德使她走向绝路,一边令人叹息扼腕,一边令人感叹命运使然。
面对小人,“”“以牙还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既然甄宓一早看出郭嬛心怀不轨,则应该早做堤防,甚至以攻为守,方是上策。
可是价值观告诉告诉她要做一个圣母,原谅所有人,给他人一次新的机会。
相信只有善待善良者,恶向居心不良者,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小时候爱惨了,故事剧情喜欢到不行,蔡少芬的洛神剧中就是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古典婉约至极,其他剧中的女角色没有这样的,包括蔡少芬其他剧里的角色也没有这样的,真的很特别又惊艳,小时候还想着模仿呢。
马浚伟的曹植超级爱,觉得剧中太惨了,善良的人却江山美人都没得到,可太爱这一对了,小时候真的虐心到不行。
小时候特别讨厌曹丕,以至于很长时间都讨厌陈豪,直到后面他混出头了演了好多正面男主,才化解掉这种厌恶的感觉。
郭嬛倒是不得不承认她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厉害之处,从那么低的地位一步步爬起来,而且特能忍,又有斗志和谋略,赢到最后,觉得历史上很多宫斗赢家都差不多这样的吧,很坚韧的感觉,能屈,还记得她哭着告诉自己早知道要靠自己了,确实,甄宓这样的美人人人关爱照顾,自己不怎么用力就什么都能得到,她就相形见绌,没有其他人的垂爱,只有靠自己了,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没有光环的人,只能靠自己,至于道德什么的,古代前朝后宫赢家就是成王败寇,郭嬛这个角色也是一步步黑化,也算是很有层次感了,也是看了历史上的郭女王后更改观了。
27集真的很短小精悍了,不过前面剧情还是有些拖沓,节奏慢,后面特别是大婚后的剧情节奏超级快了,情节容量很大。
台词古典到不行,就连主角名字甄宓郭嬛崔芣幼婵桑柔都很古典,很多人估计都不认识这些古汉字,子建子桓什么的也是叫字。
甄宓三笑、七步诗、小酒馆对酒当歌、结局子建沉水等场面真的太经典了。
结局太唯美了,也很伤感。
主题曲很好听,歌词古典,马浚伟的嗓音很好听。
《洛神》是一部真正的悲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按照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戏剧理论,悲剧主要有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洛神》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的综合体。
在《洛神》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是悲剧人物,但每个人的悲剧都既因为自己的性格也因为不幸的时代背景。
甄宓:鲁迅先生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毁灭给人看。
”剧中的(非真实历史上的)甄宓,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美女,与大乔、小乔并列为东汉末年三大美女。
无论是个人性情还是修养、品德,她都近乎完美、无可挑剔。
但她的命运就是如此悲惨:无法和自己深爱的人在一起,号称爱她的丈夫总是不信任她甚至最终害死了她,曾经被她所救与她情同姐妹的那个女人最终背叛并残害她,与她交好的人(曹植、曹操、杨修、刘惜惜、荀彧甚至包括郭嬛)没有一个得以善终。
这其中既有乱世的身不由已,也有她自己的软弱。
倘若她当初坚决拒绝嫁给曹丕,倘若她一开始就下重手打击心怀不轨的郭嬛......曹植:一代才子,被刘宋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在剧中不能和自己相爱的人成为夫妻,好不容易接受了父亲强塞给他的妻子却又因为政治的残酷失去了爱人,被自己卑鄙无耻的哥哥和哥哥手下那些小人(司马懿确实是小人,但司马朗、华歆明显被丑化,历史上的司马朗、华歆根本不是这种人)各种迫害,眼睁睁地看着最爱的人惨死,最后还被哥哥和自己深爱的嫂子生的儿子怀疑,只能投入洛水。
毫无疑问,他这种放荡不羁、率性而为的性格实在不适合生活在那个乱世,剧中的曹植在治世倒是可以成为一代贤君(历史上的曹植就有更多纨绔子弟的性情,没有政治才能,在任何年代都成不了事)。
他的悲剧可以说是因为生不逢时,也可以说是因为自身的性格无法在尔虞我诈的三国时期生存。
曹操:这部电视剧中的曹操还挺有人情味的,也算得上是一位好父亲。
他有雄才大略,但他生性多疑、冷血残酷,对待所有用不着的人(孔融、杨修、刘惜惜、崔芣,差点还包括他的老友荀彧)都是除之而后快。
这倒也不完全是因为他残暴,而是政治本身就是残酷的和没有人性的,一个老实善良的人很难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剧中的曹操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曹家江山千秋万代,也是为了早日平定乱世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
可惜最终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落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手中,他本人也孤独终老,还是被自己儿子气死的(这一点完全虚构)。
卞夫人:争来争去最后三个儿子反目成仇,她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
(历史上的卞王后非常贤惠善良,这部电视剧严重丑化了她的形象)曹丕: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妻子、弟弟、父亲、母亲、部下所有人的心,好不容易得到的美人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轻信被害死,自以为可以保住曹魏江山千秋万代没想到死后39年魏朝就被西晋篡权。
从这些方面来说他也是悲剧人物。
郭嬛:早期还是善良的,后来蜕变为歹毒、无耻、下贱的恶女,最后恶有恶报。
(历史上的郭女王虽然阴险狠毒害死了甄氏但是对待其他人还算不错,而且有勤俭的美德,这部电视剧中后半期她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她的悲剧是人性迷失的悲剧,但话说回来,帝制时代后宫女子没点心机、没点宫斗技能如何能生存在黑暗的后宫?
曹睿:剧中的曹睿简直愚不可及。
(历史上的魏明帝还可以,不算昏庸)杨修:表面上看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实际上是因为曹操的无端猜忌和权臣政治的黑暗而冤死。
他既死于自己不加收敛的狂涓性格,也死于那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人性尊严的黑暗时代。
刘惜惜:与其说她死于自己的孤傲和曹操的误解,不如说她就是男权时代(夫权时代)一个可怜的牺牲品,是中古时代被残害、被玩弄、被蹂躏的亿万女性的代表。
崔芣:虽然她的性格专横霸道,占有欲极强,又毫无政治智慧,确实挺讨厌的,但是她是真心爱自己表哥(剧中设定)曹植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后来她已经变得温柔、体贴多了,开始一心一意做一个贤妻良母。
然而就在她逐渐变“好”(她本性本来不坏)的时候曹操一句“蠢妇”残酷无情德夺走了她的生命。
她实际上是死于封建王权的残暴,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牺牲品。
孔融、荀彧、崔琰等人:不说了,乱世的牺牲品。
-《洛神》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冲突的双方是理想与现实、天下大义与家族权势、情感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曹丕等人选择维护曹家的利益也没错,但最终善与善的悲剧性冲突带来悲剧性的结局,和苏格拉底之死同样的凄美。
所有人都是悲剧人物,所有人的悲剧都是个人性格和时代背景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剧情才称得上是悲剧,才真正具有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
在《洛神》的结局中,曹植一步步在甄宓的幻影中走向洛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算是给这个凄美的故事添加了一点浪漫的元素。
这是一个大团圆似的悲剧(表面上看曹植和甄宓去阴间相会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了),却比一般意义上的悲剧更加痛苦、更加催泪,因为美好的东西被毁灭得更彻底以致于只有在幻境中才能让它复活。
和《牛郎织女》、《孔雀东南飞》、《白蛇传》一样,这是一个浪漫的悲剧,而这部浪漫的悲剧是在《流沙》凄美的旋律中徐徐拉下帷幕的,越浪漫越悲惨。
最近中了怀旧的毒,喜欢看十年前的片子。
有些事物经过时间的沉淀,积攒了底蕴,磨砺了脾性,而愈显温润醇厚。
千帆过尽,蓦然回首,亦能发现岁月深处闪耀的光辉,是午后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随风而动筛下来的斑驳光影,精灵扑朔般挥舞着翅膀。
《洛神》一剧,衣服道具虽不华丽,技术场景亦略显粗糙,然而拼的是演员的实力演技与敬业态度,乘兴而至,亦能让人尽兴而归。
故事情节与史实有出入,切莫完全当真。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甄宓与大乔、小乔、甄宓并称三国三大美人。
古代美貌与才智并重的女子,才能得此称赞。
如果说,李若彤让小龙女的形象深入人心,那么,蔡少芬演出了甄宓神采飘逸、惊艳动人,水中仙子的神韵。
一颦一笑,惊羡世人。
曹子建在《洛神赋》中称其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回眸一笑,足以倾城,甄宓是他文学创作的缪斯,灵感的源泉。
相传甄宓前生为洛神,古帝伏羲氏之女,因与河伯后羿的情感瓜葛而被贬入凡间,历经生死磨难。
算命先生称其:命格贵不可言,注定此女子一生传奇非凡。
蔡少芬演得真好,温婉大气,明媚娇羞之态尽显,才可比子建,智堪胜祖德,仁义并存,令人钦佩信服。
秋香三笑与唐伯虎缔结良缘,而甄宓回眸一笑足以令曹氏三父子倾国倾城。
其倾心一笑时喜以手帕遮面,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低眉信手间,是出水莲花不敌寒风的娇羞。
初见时,曹植赋诗:“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研姿巧笑,和媚心肠”,这是有情人的心意写照,以文传情,千古佳话。
而当二人情投意合,曹植向其求婚时,赠梁鸿夫妇当年的定情信物同心绾。
若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其美满姻缘不亚于梁鸿夫妇的“举案齐眉”。
而在朝堂之上兄弟反目时,曹丕命曹植七步之内赋诗一首,否则以欺君之罪杀之。
甄宓灵机一动,又以手帕遮面来触发曹植文采灵感,神态欲哭还笑,欲笑还哭,把乱世中的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爱得深沉隐忍而小心翼翼,如跌跌撞撞中怀里的水晶石,随时都有破碎的危险,是令人心疼的。
若事从人愿,二人亦可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琴瑟和鸣,夫唱妇随。
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志趣相投、赌书泼茶的逸事雅兴为后世夫妻恩爱典范。
《诗经》有云:“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如在博物馆中见到林怀民手稿,舍身取义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意映卿卿如晤……只第一句,便足以令人心殇。
纯粹真挚的感情足以流传千古,令人动容。
马浚伟演出了曹子建的才华横溢、俊朗飘逸,仁德闻于世的谦谦君子可谓有仁君风范。
他演的《守业者》亦演技十足,评分甚佳,推荐大家去看。
陈豪将曹丕的冷酷偏执、工于心计演的入木三分,权势与荣耀是他最看中的东西。
故他不惜忤逆父亲,残杀兄弟,实在是寡情薄义,天理不容。
而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半生打拼,辛苦算计而得来的三分江山,最后亦因曹丕轻信司马懿而拱手让人。
曹操对人猜忌,却看准了司马懿的狼子野心:毁我曹家基业者,必司马氏。
魏建国四十六年后,被司马家灭之,有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而林韦辰将杨修的才智绝顶,高洁狂放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有“学成文武艺,报与帝王家”的雄才伟略,集智慧与风采于一身,应势而为,运筹帷幄,概谋士应当如斯。
他也是荀彧最得意的门生,但锋芒太露,最后却因“鸡肋”一说猜中曹操心思(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被曹操所杀,实在可惜。
刘惜惜一角,本是一代歌姬,歌声如黄莺之声,悦耳动听,绕梁三日。
高洁傲岸的她特立独行,不迎合不苟且。
如妙玉之于大观园,“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到底是格格不入。
追求完美,爱惜歌声如天鹅爱惜羽毛般,不肯轻易献唱。
奈何其命途坎坷,“乱世桃花逐水流”,卿本佳人,奈何身不由己,因拒绝向曹操献唱,最后亦死于非命。
帝王将相今何在 ,荒冢一堆草没了。
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
而争名逐利之皇位尊称,今已稀疏平常,反而是文章精神得以流传千古。
前兩天沒忍住,又把TVB的《洛神》又複習了一遍,在以前,只把他當成歌詠才子佳人標準偶像劇來看,因而大罵無良編劇,爲什麽沒有讓才子佳人有狗血卻又讓大家歡喜的大團圓結局。
再看《洛神》,暮然發覺,甄宓這個女人的智慧和氣度風華,是她所謂的丈夫——曹丕所無法理解的,就連與她心意相通,她所深愛的曹植也無法企及,所以美人的薄命又成了必然,想想那小氣的老天,連紅顏都要妒忌,又何況是如此聰慧風華的紅顏。
或許,她最大的錯誤,就在于她太過於美好,那樣的烽煙亂世如此破敗,又怎么容得下這份耀目的美好?
作為愛美之人,實在為美人扼腕,沒忍住,提了筆……她,是當世的三大美人之一,才德兼備,艷絕京華。
他,是天下第一才子,才思敏捷,詩名冠絕天下。
是誰在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不遠千里來到她的家鄉,假扮廟祝為她解籤,將題有詩詞的風箏放飛入她家,只為一賭美人芳容。
被他的心思與才情打動,她終於答應赴約,奈何他曹家的大軍就在那時攻入鄴城,城內大亂,二人終於無緣得見。
多年以後,他們是否會想,如果就這樣擦身而過,會不會,挺好,他還是他的才子,她仍做她的佳人。
只是,歷史沒有如果。
再見她時,她居然以他父親故友之女的身份成為府上的貴賓,那刻,他相信上天是眷顧他的。
他因她的到來而文思泉湧,靈感勃發,“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他欣賞她的美,他傾慕她的妖嬈風姿,但他對她的愛與欣賞沒有半絲的猥瑣與嬌柔,滿目的磊落光明;在府中的時光,他教她騎馬,他陪他撫琴下棋,他離府辦事時為防她無聊,給她留下二十一張花簽,囑她每天拆解一個;爲了讓飽受戰亂的災民過上安定的生活,他與她合力智懲奸商,幫助百姓重建家園。
他的才情,他的心思,他與她共同抱有的濟天下蒼生的抱負情懷終於讓她芳心付許。
一對才子佳人,一段金玉良緣,一切本該有個美滿的結束。
如果只有他們倆……可是,上天卻為這出戲安排了太多的配角,就像得知自己被賜婚曹操時,她對他說的:“可惜這世上不僅有你我,還有曹大人,還有你大哥,還有天下蒼生。
”是的,亂世不僅僅只有曹子建和甄宓,她甄宓早在進入曹府的那一刻,便註定是曹操到手的獵物,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她耀眼奪目的美貌,她不讓鬚眉的胸襟與智慧,像太陽,灼燒著每個人的眼睛,他的是,大兒子曹丕也是,曹植更是。
不愧是亂世的梟雄,這位遲暮的英雄是自持而清醒的,他自知強佔甄宓只徒傷父子之情,對他以曹代漢的千秋大業百害而無一利,但他更知她的好,她的智慧與仁德風範必能助其子打理天下,捍衛他創下的萬事基業。
她,是他留給他繼承人一件最美的禮物。
他說:“子建仁厚賢良,若在太平盛世,必能成為一代賢君。
可是,現在是亂世,群雄并起,只有子桓這樣善於權謀機變,為大事不拘小節之人,才能成為開國聖主。
宓兒的夫君與這開國聖主,必只能為一人。
”她說:“我只不過是個普通女子,我想找的,只是一個與自己心意相通的人,與他比翼連枝,振翅高翔,這個人,只能時曹子建……”然而,這聲音就像那英花,在颯颯秋風中四處飄散,沒了聲影……終是“亂世桃花逐流水”,甄宓突然憶起初見曹丕時她對他說的話,誰曾想,一語成箴……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由蔡少芬饰演洛神甄宓,神形兼备,当代也再无第二人选。
曹子建才高八斗作《洛神赋》,他与甄宓的情早已成千古佳话,虽然影视剧未必和历史事实一定要相吻合,但这些“戏剧性”的确很吸引我们,而“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是要有心人去进一步了解的“弦已断,曲难成”——刘惜惜 一代佳人香消玉损,再无妙音 “人如花飞,云如短歌,谁曾爱我,时而风光,时而坎坷,谁怜惜一个我” 曹彰与彩玉,也可谓情比金坚,彩玉算是剧中最贤良淑德、持家有方的一个了。
刘丹饰演曹操,演技精湛,于自然中透着一代枭雄的霸气!
郭萱算尽机谋为求自己私利,终于做得“郭女皇”,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从那晚她整整一夜对镜而视,费尽思量下定决心,就再也不是从前的郭萱了。
卞夫人这个做娘的为了自己的孩子,也的确是用心良苦了!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是不能回头的,是对是错,终随风
很早以前就写的评论,今天才想起贴上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么美丽的诗句。
若只如初见,她永远是他心中的那个洛水神仙,为她放花灯,为她写出那些令人动容的诗句。
他陪她看日出,在日出瞬间撞响晨钟。
他为她用玉纸稹碎片做成玉枕,让她每晚都能安然入睡。
她的嫣然一笑,激发出他心中的灵感,写下一篇又一篇千古流传的诗句。
可是,总会有后来的,人生,却不止于初见。
同是嫣然一笑,第一次,他们以为未来很美好,她的笑发自内心,而他,在那笑容中吟出“愿为比翼,展翅高翔”。
可是,当他再见到她的笑时,吟出的却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步一句,他满脸惆怅,她热泪盈眶……若只如初见,他永远是他的大哥。
他们一起玩射箭攻城的游戏,那是能工巧匠做出的精致棋盘,连我都惊叹。
他们虽同为一人动心,却约定了不管结果如何,都不能影响他们的兄弟之情。
他为他的醉酒误事设计掩盖,以免他受责罚。
他陪他在雨中一起接受军法处置,跑完一圈又一圈,在他支撑不下去时扶着他继续支撑。
可是,人生却不仅仅如此。
美人,江山,权势……终有一天,他们对立。
他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美妻与地位。
他关上城门,引得他们差点兵刃相见。
棋盘倒塌的瞬间,我听到自己心中也如棋盘般倒塌的声音。
他们,从此,不如初见……若只如初见,他永远是那个在见她第一眼起就为她深深动容的人。
他从自己父亲房里救出差点被父亲凌辱的她,说出愿意为她做任何事的动人誓言。
他在夜色的山林里救出迷路的她,呵护她如同呵护自己的至宝。
他与她促膝长谈,她陪他一起面对他害怕面对的事。
可是呢,人生却往往不如初见。
他开始误会她,猜疑她,掌斥她。
她曾是他的至宝,可终到了那一天,他亲手把剑架到她脖子上。
终到了那一天,他下旨赐予她一杯毒酒。
终到了那一天,她含泪倒在他怀里,永远沉睡……人生往往是不如初见的,慢慢地我们也都了解了。
世事,永远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完美和简单。
初时大家对未来都充满希翼,谁会想到后来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是不是真的一切都是宿命?
是不是真的所有的事都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我们不过是按照那个既定的轨道一步步走而已?
到底是命由天定,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很早就知道《七步诗》,对那段历史却只有从电视上和游戏上了解到的被歪曲过的浅薄记忆。
从来不了解,原来七步诗是在那样的境地下作成。
一步一句,那样的形势,那样的处境,那样的经历。
听他一字一字作出七步诗。
我也动容。
虽然这或许也是被歪曲的历史。
更之前,他被冤入狱,押入刑场斩首。
我更为之动容,心中悲戚,泪水盈眶。
许久没有的这种情境,因为一部电视剧而引得自己为之唏嘘,仿佛一切感同身受。
但是那只是历史,早被尘封在时间的荒原里的一段历史,众多历史中埋葬于时间长河中的一段。
那么远,远得我嗟叹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
第二次,第二次为了一部电视剧而开始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搜寻一切关于那段历史的记载。
这时的我才感受到如今的这个我和曾经的那个我某些相似的地方。
某些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的。
就如七年前我为了一部电视剧翻遍了所有关于那段历史的一切资料,在结局的刹那哭得一塌糊涂泪湿了一张又一张纸巾。
后来的我曾嘲笑自己那时的幼稚,却没想到,如今的我,却为另一部电视剧,翻开另一段历史,为他们叹息,为他们写下这篇文章……历史终究是历史,他们曾经那样地争夺,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可是结果呢?
结果就是他们都被滚滚黄土所掩埋,淹没在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中。
那么,我们如今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
终究,只是璀璨星河中微不足道的一点而已……还是很难受,此时已凌晨两点,我却睡意全无。
越写到后面越文不对题,却越觉得心中的感触越来越多。
争那么多又有何用呢?
就像他,最初只是想跟她在一起,最后得到了整个天下,却失去了她。
那么,这个天下又有何意义?
他的天下已没有了她,那么这个天下还有什么意义?
最初的时候多美好,可是后来都变质了。
也许掺入其中的是许许多多的无奈,也许是其他的什么。
为什么人生不能永远都如初见那般呢?
永远,都如初见,永远,都没有后来掺和进来的无奈,与丑恶……我很久没有写过这么长的文章,原来灵感真的是要激发才会喷涌而出。
原来有些能力我还没有丢失。
可是,有些人,不管之前怎么样,哪怕曾经情同手足,曾经谈笑风生,曾经对酒当歌,如今,我已失去。
或许以后还有机会见面,或许以后又会发展成不同的样子。
可是,或许我怀念的,只是最初的那时而已。
最初的你,最初的我。
可惜,后来多半……沧海桑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感谢容若,留下这能如此准确表达出我心境的千古诗篇。
也感谢自己,让我明白原来我还可以那么容易被感动……人如花飞云如短歌谁曾爱我时而风光时而坎坷谁僯惜一个我镜花岁月没法断绝我心媲美是明月情如孤舟愁如深秋尘如初春雪寒如深深雪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花虽美也在期待你留下结果2008年4月13日 凌晨 02:57
重温了一下小时候看的剧,个人评分7,如果单感情戏的话可能再生缘要好看些。
个人感觉前中期的剧情还是挺好看的,有诗情画意也有小打小闹。
小打小闹也挺有意思的,一路看女主克服困难,感化身边的人,可能是自己比较喜欢大团圆。
虽然是白莲,但始终寄人篱下没有身份地位,你又能做些什么,只有圈圈这种搞屎棍才能兴风作浪。
到后面一旦死人感觉不如去看三国哈哈,言情剧上的死感觉好儿戏,听说是魔改了但我也没看正史。
反正觉得很奇葩,算我看不懂吧。
有懂的朋友可以解释下但别喷我。
杨修的死是曹操不喜欢结党营私,君臣朋友间出谋划策不是很正常吗,给我一种你只能自己聪明但不能有人辅助,不能有人比你聪明,怕别人功高盖主。
老师的死反而合理多了,就因为曹丕怕老师的智谋影响三弟争取江山。
然后感情剧情的生硬,曹操明知甄宓和曹植相爱,但是硬把甄宓许给曹丕,把崔芣给曹植。
看到这里剧情就开始难顶。
前面二弟和甄宓的寡嫂相爱就以死明志,到他们的时候就不行了。
私奔了一阵就搞那种大爱,最后就定局了。
结果一是曹丕之前那么爱搞儿女私情,把甄宓得到手后又为了权利看别人不顺眼,搞女人打老婆都打三四遍,次次说自己知道错但永远有下一次,最后整死老婆的死渣男哈哈。
二是曹植硬被抢了爱人,娶了妹妹。
发展到自己成家立室,对妹妹有点爱了。
曹操却把崔芣毒死了,说是为了儿子弥补自己的错,杀个人还是媳妇,跟玩一样。
崔芣蠢是蠢了点,之前的刁蛮任性到后面也被甄宓感化了还是挺顺眼的,之后就这样随便死掉了哈哈 ,真tm炸裂 。
剧里最经典最多的台词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了起码三遍,憋屈死的不少啊。
尴尬,刘姬和二哥的死也很可惜。
然后最bug的剧情和两个人,一是司马懿,甄宓逼曹丕杀了他才愿意劝服二三弟。
结果找了个冒名顶替,看到了那个人头我都惊呆了,古代也不可能造一个假头吧。
最后竟然是找到了容貌相似的死囚,能搞那么像???
又没科技又没化妆哪里来这么巧,反正不喜欢这种巧合过头的剧情就是了。
二是郭嬛这个白眼狼搞屎棍,把她神化的有点大了,各种小手段搞破坏,最后居然还得逞了。
可以说剧情要是没了她根本不会那么狗血,曹丕的成功她也功劳很大。
但是这么一个人,最后竟然因为找不到甄宓的丫鬟,被曹丕儿子知道她与母亲有仇,慢慢折磨病死。
看到她的报应一点都不爽,还让她快活这么多年。
话说那丫鬟幼禅到底躲哪去了,居然能躲那么多年为甄宓报仇,我服了。
是我就不会搞那么多,反正自己要死,在灵堂那我就弄死郭嬛,把甄宓完成誓言。
最感人的当然还是七步诗那,其余就暂时没什么好说了。
If I should stay,I would only be in the way.So I'll go, but I knowI'll think of you every step of the way.今天把下了很久的洛神看完了,看到最后很有泪点。
也才有些时刻真正懂了 上面的这一段歌词。
她不想淹没他一生的才华,所以不和他在一起。
即使深深的伤心欲绝,仍然选择了不在一起。
曹操说:你要择的是夫君,我要择的是良君。
而世上女子只有你能母仪天下,所以要她嫁给那个明君。
她不是因为曹操的话,而是因为深知不顾一切的出走对他的一生对他的才华所造成泯灭。
胸怀仁义却不能够普及苍生,所以她放手了,然后告诉他,这辈子我只能是你的大嫂。
他成婚,取了一个到最后都用命爱着他,虽然做着很多不经头脑的事但最后一心一意爱着他的人。
她成婚,嫁给了一个爱着她,但是在岁月里却没有实现诺言,被权利欲望,被甜言蜜语所左右,最后负了她一生,要了她命的人。
他永远都爱着她,她最爱的也是他。
只是她选择了不和他厮守的时候,爱情成了彼此的仰望。
每次繁华之后,她和他在花园偶遇,称呼着大嫂,三弟,说着当下的事情。
他失去了她的妻子,在他要开始真正地去爱这个妻子,爱这个家的时候。
然后他们就开始了长久的分离,每次相见,礼数之下,却是永远不能言说的爱恋和等待。
他看她成了皇后,却再没有当初那一份开心。
她嫁给了那个曾经信誓旦旦说不怕你容颜老去的人,不是因为多爱他。
因为她的心中早已经做出了抉择。
然而她是这样一个恪守的女子,他也是。
所以不再迈出一步。
她难产,只是每每相聚,难有这样的知己述说心愁。
每每分离,眼中无限的伤痛依恋无人可说。
他丧妻,带着孤子远赴他处,再回来,却是父亲亡忌,她做说客阻拦兄弟相残生灵涂炭。
于是再分离,在最后,他终于失去了她。
还有那个负了她一生的她的夫。
一误误终生。
她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后。
她只知道嫁了人,相夫,教子。
却一次次被夫所伤,当说出夫妻情分已尽的话时,就只剩了保全儿子这最后的心愿。
直到最后天人相隔。
他带着一生的眷恋,带着玉枕走了。
不知是否回想起当初爱慕而生而千里追寻,不知是否回想起她当初答应求婚的那一抹笑和羞涩。
她鼓励他关心儿子,重整信心那心痛。
只是到了最后,年华已逝,垂垂老矣,去见了她的儿子,然后再悄然落幕。
他走在河岸,看着她划船而至,说,你来接我了。
然后走去。
http://willowvision.ycool.com/post.1975280.html一句“乱世桃花逐水流”,加上千百年被人传说的“红颜薄命”,与江东大小乔并称三大美人的甄宓之命运,打自出生一刻起就有了定数。
果然,经过一场丈夫翻脸下手、二奶在旁帮凶的血淋淋的谋杀,甄后终于成为一缕长发覆面、米糠塞口的冤魂。
但文学史上,却为这位冤魂留下佳话——那就是她跟她的小叔子曹植的一段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不识权贵的,而曹植的文学造诣以及气质的潇洒,都远在他流氓气的哥哥曹丕之上,再加之甄宓的倾城倾国貌,一出才子佳人的大戏就此上演。
TVB一早找到了这个“一女乱三曹”的买点所在,27集的中篇电视剧《洛神》虽是戏说,但也以一种现代人的独到方式让甄宓在世人心中留下印记。
往事一一化烟,甄后的花容月貌、心思慎密、大仁大义、德才兼备却通过一扇由电视剧打开的小窗,悄悄地传递。
做到如此的效果,自然不能忘记监制梅小青和众多编剧们的功劳。
电视剧最为我欣赏的,除了跌宕的情节,当中的古诗词以及各个事件的原型典故所流露出来的文化底蕴,也让人深感此剧幕后工作之用心。
电视以甄宓的梦境开篇,讲述了《山海经》中,河伯、后羿以及洛水之神宓妃三人的恩怨:宓妃嫁得的是年年娶新妻的河伯,因此就与其妻奔月的后羿有了同病相怜之感,二人生情,自然招来河伯的妒忌。
河伯后羿争斗不休,引得天帝插手,最后受罚被贬凡间的却是洛神。
甄宓的梦至此醒来,是为全剧的第一次点题。
而此处除了道出甄宓为洛神转世的传言外,更揭示了她今后命运的大体走向。
除此之外,编剧还安排了甄宓对《山海经》中的故事发表看法,控诉了洛神的委屈与无奈、天帝的不公以及河伯与后羿的软弱,终于算是突破了传统。
一个有独立之思想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
水灯传情,是电视剧对于曹植的出众才华与浪漫情怀的第一次展现。
约会佳人来到廊桥水榭边,自己却“人未见,礼先行”, 让《美人篇》以水灯载着先行来到佳人面前。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以上的《美人篇》虽为原诗的删节版,但删却删得有理。
首先,此诗是曹植后期的作品之一,与电视剧所想表达的事件的时间不合。
其次,按寻常理解,曹植作《美人篇》,意在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反映内心的怀才不遇的不平与哀怨。
而这一思想在删去的最后两句中显露得尤为明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相似的情况,在后续的故事中也有出现:曹植的表妹崔芣因嫉妒甄宓得表哥所作的《美人篇》,将他困在水榭里逼子建也为自己作一首能与之媲美的诗。
文思枯竭恍恍惚惚之时,忽见面前水上有一酷似甄宓的仙子翩然起舞,遂作出了《美女篇》: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加之删去的: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曹植把《九歌》中所谓“美人迟暮”的哀怨与汉乐府民歌的风格相结合,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有限生命的惋惜,浅显而雅丽。
较之曹丕比较单纯地模仿民歌的《燕歌行》一类,更富于个性,内涵也更为曲折丰富,耐人寻味。
类似的手法,描写这类似的情感,聪明的编剧避重就轻的剔去了其中的政治意味,却在不同时刻给剧情带来不小的推动。
因此对曹植的原诗做出删节,对剧情的发展仍是百利而少害的——至少,甄宓飘然若仙的风骨,曹子建的满腔爱慕万丈才情都通过一首有删减的古诗刻画得淋漓,岂非妙事。
而既然一早就说明了电视剧所讲的“故事纯属虚构”,并非真正的历史书文学史,那么又何必拘泥于细节呢?
在另一方面,《洛神》中的人物个个都是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因此除了加入了人物本身所作的诗词歌赋以追求故事的真实度之外,剧中的重大情节大多以《三国演义》、《三国志》、《世说新语》等名作的记载作为蓝本。
譬如曹植的七步诗,又如杨修的“鸡肋事件”,再如曹娥碑的“绝妙好辞”的字谜,一一都来源于各式的文学读本,编剧在此基础上更加以与剧情相关的润色,为故事再添一份真实感的同时更添了新意。
比较出彩的改动莫过于歌姬刘惜惜这个角色的加入。
与别的情节一样,她也是有原型的。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忿狷第三十一》中有如此一篇: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
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
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
少时,还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此篇短文延续了《世说》一贯的风格,短小却精彩。
但歌姬的形象描绘却因为不够翔实而显得不太真实,她为何会对曹操情性酷恶?
她是怎样的情性酷恶?
文中均未交待,又框架却又有发展空间,这都为一个新人物的塑造提供了条件。
剧中歌姬刘惜惜作为卞夫人向王夫人挑战的筹码出现,未见其人,她天籁般的歌声就已令司空府上下的所有人——当然包括曹操为之折服。
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他人的看法,只将唱出最美妙的歌诗做自己的全部。
然而白璧也有微瑕,刘姬天生有哮喘顽疾,因此不能天天为曹操长时间歌唱,但为了保持自己歌喉在曹操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她并没有把这一秘密告诉这位司空大人。
刘惜惜的结果还是没有逃出《世说》上的命运,她的地位最终为王夫人的侍婢所替代,而编剧更是为曹操想了一个看似仁慈,实则更为残忍的处置刘姬的手段:赐哑药。
“人如花飞云如短歌”,一语成谶。
只可惜曹操不是惜花之人。
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歌喉,就是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天赋,刘惜惜就再不是刘惜惜。
依然是太透彻的女子,所以选择了死亡。
刘姬与甄宓,都是红尘俗世里高洁的女子,只是,刘姬是出世的,甄宓是入世的,换作是甄宓失去了众人称道的绝世美貌,是断然不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
甄宓说的好,“惜惜姐姐不能唱了,就让宓儿为你唱。
”但刘姬有刘姬的骄傲和尊严,失去这些,她生不如死。
哀痛于刘姬,却又不得不佩服编剧的独具匠心。
纵观整部《洛神》,它既涵盖了《山海经》、《诗经》等著作的精妙,又包括了魏晋才子们的建安风骨,看来,它实在是因为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才做到不凡的光芒万丈,简直可以算是一本魏晋文学的简易读本。
而笔者在此限于篇幅与文笔的限制实在无法将其中的所有一一展现,唯有诚邀各位看官移步一品《洛神》这算不上视觉盛宴,却一定是精致的家常便饭。
被气到了
有情人终不成眷属,为蔡少芬加一星~
马浚伟的曹植翩翩公子和蔡少芬的洛神美艳动人都是这部剧的亮点。
不太喜欢这部剧
年少回忆。
补标,哈哈哈哈笑死,编剧脑洞好大,荀彧竟然站队曹植hhhh(丕:朕定都洛阳终究是错付了!)
真不是我的茶。。。ADA,你太瘦点了!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蔡少芬演绎的洛神非常出色。
初中一放学就回家看 郭女王好的
甄宓实在是有情有义深明事理,当年看ada和马浚伟的七步戏还感动到快哭
这么多年,我终于认了阿moX马仔。
一星给郭羡妮和陈豪,另外一颗给依旧被狐狸迷住了
稍微大一点还在电脑上找来重新看呜呜呜我要重新去下
万事从来转头空,沉醉清梦
看了一半,陈豪的妆是在太彪悍了。
原来看的时候真觉得蔡少芬在里面是天仙啊~
蔡少芬的演技让我刮目相看。比起现在很多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古装剧,那种只能接受命运安排好好过下去的剧情才更显无奈。
蔡少芬一直算是我喜欢的女艺人,洛神里漂亮得一塌糊涂,印象最深的是七步诗,泪眼婆娑,还有结局曹睿为母报仇的部分。
难得蔡少芬可以将甄宓这个完美得可怕的人塑造得完全不讨厌。四大演技之首当仁不让。